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编制说明
黑茶作业指导书

紧压黑砖茶作业指导书1、毛茶精制(具体见精制加工作业指导书):将黑毛茶通过切、筛、精制,根据不同的体形分为几个等级。
2、蒸压成型:将精制好后的黑茶用蒸汽将干茶蒸软、蒸湿,按模具大小计量、装模,通过机械加压做成形状各异的茶饼或茶砖。
3、干燥:由于压制成型需要用蒸汽将干茶蒸湿、蒸软,成型后的茶饼含有30%的水份,将进烤房2-3天,干燥将水份降至12%方能出烤房。
4、包装:根据不同产品要求,进行装合、装袋,紧压荼也根据要求包装棉纸,再用清洗干净的竹笋叶捆绑好。
5、将包装好的紧压茶定额装纸箱,打包固定。
关键质量控制点:毛茶精制、蒸压成型、干燥①毛茶精制:黑毛茶的精制主要通过切、筛。
根据不同的体形分为几个等级。
关键质量控制点:(一)毛茶进行分筛,4孔底的茶叶按原装加工,4孔面的茶叶经过切机切后复筛4孔底的茶叶仍并入原茶。
(二)分筛出的原茶分别上抖筛机,分出茶叶的粗细,抖出外形大小不同的茶叶进行分级。
②蒸压成型:蒸压成型:是紧压茶生产不可缺少的工序,压制必须要求茶叶不松,不能有落茶,外形方正,大小一致,厚薄均匀。
关键质量控制点:(一)精制后的黑茶按模具的大小将干茶计量。
(二)将计量准确的干茶放到蒸筒里,放到蒸茶工作台上,将干茶蒸软、蒸湿,把茶叶蒸到含水量达到30%左右。
(三)把蒸制好的茶叶放入模具后,通过机械加压成型,压制的压力根据不同大小的茶叶进行加压。
压制好的模具要求40分钟到1个小时后方可取模。
⑤干燥:由于压制成型后的茶叶含有30%的水份,所以干燥是必不可少的,非常关键。
主要质量控制点:(一)把压制成型后的茶叶,放到风烤架上放入烤房2-3天,从低温至高温到低温。
(二)从低温(40°C)烤36个小时,再升高温度到(55°C)烤24个小时,然后降低温度烤12个小时。
(三)把烤房的茶叶进行水份检测,必须水份低于12%后方可取出烤房进行包装。
精制、筛分加工作业指导书(一)、原料控制严格把握原料质量,必须从有SC证或小作坊证企业购进毛茶,并索取原料的出厂检验报告,各类茶叶应具有该类茶的正常商品外形及固有的色、香、味也不得混有非茶类物质无异味,无霉变;原料保存须防潮、防异味、防霉变。
标准编制说明

Q/SGYY 0005S-2021
标准编制说明
厦门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茶,是以黑毛茶为原料,经相应加工工序制成的黑茶产品。
为评定产品质量和产品上市销售依据的需要,本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文件(Q/SGYY 0005S-2021)。
本文件的技术指标、参数,是依据本产品的特征并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来制定的。
1.感官要求:依据本产品的特征和配料制定。
2.理化指标:水分、总灰分、水浸出物、粉末根据产品特征及配料制定,污染物限量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制定,铅指标严于GB 2762的规定<5.0mg/kg,农药残留限量应符合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规定。
本文件编制格式及要求主要按照GB/T 1.1—2020的规定编制。
特此说明。
厦门山国饮艺茶业有限公司 2021年07月08日。
DBS61 0003-2013 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代用茶安全要求.doc

DBS61/0003—2013 XXXXXDBS612013-02-25发布2013-03-25实施陕西省卫生厅发布DBS61/0004—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5.2.3 条为强制性的条款,其余为推荐性的条款。
本标准由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提出。
本标准由陕西省卫生厅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西安独立茶叶商贸有限公司、西安博雅茶叶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建成胡洪明徐金桥张莉陈勇王鹏苏京晶唐欣项萍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代用茶安全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代用茶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代用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276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5009.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9 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GB/T 5009.22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GB/T 5009.34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的测定GB/T 5009.176 茶叶、水果、食用植物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量的测定GB 77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T8302 茶取样GB/T 8306 茶总灰分测定《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75号(2005)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代用茶选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可食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植物组织为原料,经加工制作(不经过粉碎)的、采用类似茶叶冲泡(浸泡、煮)方式供人们饮用的产品。
推荐-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精品

地方标准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起草组组成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等);任务来源:本规范来源于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XXBAD31B05)”相关要求。
根据《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XX年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陕质监标[20XX]6号)文献),“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项目编号:SDBXM006~20XX)于20XX 年4月27日正式下达编制任务。
并依据陕西省技术监督局文件开始编写“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从20XX年开始提出了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协作单位:本规范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共同起草完成。
主要工作过程:本规范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XXBAD31B05)”相关研究成果为基础,在成立标准起草工作组基础上,拟订编写工作计划,通过开展调查研究,安排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相关试验验证,在总结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起草组成员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高建恩、樊恒辉、李兴华、张星辰、白岗栓、马永清、陈云明、梁银丽、陈志杰、王继军。
表1地方标准“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与高效农业技术规范”编写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包括试验、统计数据);地方标准修订项目还应当列出和原标准主要差异情况;编制原则:本规范的编制原则:1、以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原则;2、以符合已经颁布的国家及行业等相关标准为原则;3、立足于因地制宜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防治及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最新集成成果,其颁布、实施、应用有利于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执行、粮食安全保障及生态环境改善。
泾阳茯茶 标准综合体

杀青结束后,杀青叶应立即装入揉捻机中趁热进行初揉。初揉应轻压、短时、慢揉,揉捻机转速一 般为35~45转/分钟,按“轻-重-轻”的原则加压,揉捻时间依据鲜叶等级一般约15~30 min。初揉叶细胞 破坏率为15%~30%,待嫩叶成条,老叶大部分成褶皱状,小部分成“泥鳅条”状即可。 6.5 渥堆
泾河新城:永乐镇、崇文镇和高庄镇; 泾阳茯茶生产区域分布图见附录A。
5.4 生态环境
泾阳茯茶生产区域位于陕西省中部,泾河之北,“八百里秦川”的腹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地原 点所在地,陕西省园林县城。古以水之北为阳,故名。其名最早见于《诗·小雅·六月》“狁匪茹,整居 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古为京畿要地、三辅名区,今有“关中白菜心”美誉。东与三原、高陵 区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 全县总面积780平方公里,地形呈南北高中部低走势,东西长37公里,南北宽27公里。
鲜叶→摊青→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 6 关键加工技术
6.1 鲜叶
鲜叶应来自陕西省行政区域内的茶园,应严格按鲜叶原料要求采收和收购,不得收购掺杂、假冒或 品质劣变的鲜叶进行加工。
6.2 摊青
鲜叶摊青时不宜与地面直接接触,摊放厚度一般不超过 30 cm。特级、一级黑毛茶摊放时间约为 4~6 h,二、三级黑毛茶摊放时间约为 2~4 h,四级黑毛茶可以直接杀青。鲜叶摊放应厚度均匀,避免日光直 射。鲜叶设备摊青应按设备要求操作,摊青间和设备应保持清洁。
泾阳位于岭北,本不植茶,但泾阳位处关中腹地,泾河下游,自古是三辅名区、京畿要地,也是南 茶北上必经之地。因而,从汉代始泾阳就成了“官引茶”到中原的集散地。官茶到泾,另行检做,制成 茯砖茶后,才沿丝绸之路销往西北各地乃至中西亚各国,遂形成加工制作输运中心枢纽。在漫长的集散、 加工、制作过程中,茶商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偶尔发现茶中长出金花(茯茶中的金黄色星状斑点茶商们称 其为“金花”),因金花菌在黑毛茶的二次发酵中生长繁殖、代谢作用,极大地改变和提高了原黑毛茶 的品质。茶商们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完善制作工艺、定型,形成了泾阳独有的茯砖茶品质特 征。
紫阳群体种夏秋黑毛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初探

紫阳群体种夏秋黑毛茶加工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变化初探马卓涛,齐玉岗(1安康学院现代农业与生物科技学院/安康学院陕西省茶叶省市共建重点实验室,陕西安康725000)摘要:以紫阳群体种夏秋季1芽4叶新梢为原料,先按照黑毛茶制法加工成黑毛茶,通过对紫阳群体黑毛茶加工过程中感官品质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测定分析,以探究紫阳群体种夏秋季鲜叶加工黑毛茶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含量变化和黑毛茶品质特点。
结果表明,紫阳群体种黑毛茶加工过程中,随着茶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叶中茶多酚、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呈递减趋势。
其中,茶多酚含量在加工过程中一直降低,由21.87%降至16.30%,降幅为25.46%。
除可溶性糖外,茶叶中游离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在渥堆过程中降低最多。
成品黑毛茶汤色浅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纯厚,叶底黄褐、肥厚完整,在外形、汤色和香气得分上低于对照,但其茶汤滋味和叶底得分高于对照。
加工的成品黑毛茶中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咖啡碱和的含量分别为42.63%、1.58%、4.40%、17.24%、2.20%、0.36%、2.21%和2.98%。
关键词:紫阳群体种;黑毛茶;生化成分利用率、促进当地茶农增收,又可为陕西茯砖茶产业提供具有一定茶树品种特征且质优价廉的原料。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紫阳群体种茶树鲜叶,于2021年9月采自安康市紫阳县蒿坪镇改革村茶园基地,采摘标准为1芽4叶及同等嫩度的对夹叶。
实验对照黑毛茶茶样由平利县一茗茶业有限公司提供。
主要试剂:磷酸二氢钾、水合茚三酮、福林酚、甲醇、浓硫酸、碱式醋酸铅、蒽酮、碳酸钠(均为分析纯)。
1.2仪器与设备主要仪器:电热鼓风恒温干燥箱DHG-9145A ,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循环水真空泵SHZ-D(III)型,邦西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电子天平CP214,奥豪斯仪器(上海)有限公司;低速离心机TGL-60B ,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恒温水浴锅HH-4,国华电器有限公司;可见分光光度计SG-723PC ,上海光学仪器一厂;电子水分测定仪DSH-50-5,上海越平科学仪器(苏州)制造有限公司。
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

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编制说明一、任务由来及说明陕西是我国重要产茶省之一,种茶历史悠久。
茶树生长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北纬31—34度之间的秦巴山区、汉江流域。
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高度在800-3000米之间,四季雨季充沛,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期较长,成品茶以“色绿、香高、味浓、耐冲泡,而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为品质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陕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茶叶产业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省21个产茶县区,35个栽培品种、茶园种植面积168.6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108.3万亩,茶叶生产加工企业900余个,年产初/精制茶4.64万吨。
泾阳是茯砖茶的发源地。
泾阳茯砖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最初,泾阳茯砖茶的加工原料主要是从湖南、四川经过长途运输到泾阳的。
建国初期,因“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遂将茯砖茶的生产交由湖南生产,此后,泾阳茯砖茶在陕停产。
近年来,为了弘扬陕西茯砖茶文化、实施泾阳茯砖茶复兴工程,提高陕南茶园单产,增加茶农收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陕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一代茶人精英的共同努力下,泾阳茯砖茶的传统生产加工工艺技术和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正是泾阳茯砖茶的重新问世,进一步推动了陕西茯砖茶产业及陕西整个茶业的迅猛发展。
目前,陕西省境内共有茯砖茶生产加工企业30余个,年加工成品茯砖茶3000吨左右,生产用的黑毛茶原料主要来源于我省陕南茶区,其次为湖南、四川、广西等地。
安康、汉中、商洛三个茶叶产区已成为陕西茯砖茶原料黑毛茶的主要生产基地;据统计,陕西现有黑毛茶生产企业20个左右,年产黑毛茶2000多吨,其中,安康地区有5-6家,汉中地区有10家左右,商洛地区有3-4家。
目前,陕西黑毛茶生产企业中年产黑毛茶300吨以上的企业有2-3家,咸阳市已成为陕西黑毛茶的重要消耗地区、而且供不应求。
梵净山 黑茶加工技术规程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梵净山黑茶加工技术规程》编制说明,1X, ⅜刖≡黑茶是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之一,生产历史悠久,产区广阔,花色品种较多。
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安化的“三尖”和“三砖”黑茶,湖北青砖茶,云南的普洱茶等,产量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四分之一左右,目前黑茶产品主要供应到北方市场和出口,市场需求量较大,能显著提高夏秋季茶青资源等原料的利用率,对提升茶青下树率、茶园综合效益、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据中国流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黑茶产量,随着普洱茶等、安化黑茶主要黑茶需求增长带动,我国黑茶产量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黑茶产量增长至42.63万吨,比20至年同比增长4.8%左右;2023年我国黑茶内销量再创新高达42.63万吨,较2023年增长5.9%;2023年整体黑茶量价齐升,内销额达321.35亿元,较2023年增长24.5机2018年8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茶产业强省的意见》(黔党办发(2018)22号)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根据贵州省茶产业发展实际和市场消费趋势,重点发展绿茶、红茶、抹茶和黑茶4类茶产品,将“贵州黑茶”树立为全省黑茶公共品牌,并制定公共品牌标准,集中树立公共品牌。
”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省茶产业强省的决策部署,进一步丰富铜仁梵净山茶公共品牌产品系列,结合铜仁市当前茶产业发展实际及市场需求,为了规范铜仁梵净山黑茶标准化生产加工技术,确保梵净山黑茶产品质量安全,提升梵净山黑茶品质、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特制定梵净山黑茶加工技术标准。
虽然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16年发布了GB/T332719.1-2016《黑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GB/T332719.2-2016《黑茶第2部分:花卷茶》、GB/T332719.3-2016《黑茶第3部分:湘尖茶》、GB/T3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4个国家标准,但发布的这4个国家标准只是黑茶的产品标准,没有黑茶的加工技术标准;目前在贵州省范围内也尚未查询到有关黑茶生产加工的相关省级、市级地方标准以及团体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
编制说明
一、任务由来及说明
陕西是我国重要产茶省之一,种茶历史悠久。
茶树生长主要分布在陕西南部北纬31—34度之间的秦巴山区、汉江流域。
这里是中国南北气候的结合部,海拔高度在800-3000米之间,四季雨季充沛,气候温和,茶叶生长期较长,成品茶以“色绿、香高、味浓、耐冲泡,而且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为品质特色。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在陕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省茶叶产业赢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我省21个产茶县区,35个栽培品种、茶园种植面积168.6万亩,其中可采摘茶园面积108.3万亩,茶叶生产加工企业900余个,年产初/精制茶4.64万吨。
泾阳是茯砖茶的发源地。
泾阳茯砖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最初,泾阳茯砖茶的加工原料主要是从湖南、四川经过长途运输到泾阳的。
建国初期,因“陕西加工茯砖茶,存在原料二次运输,不符合多快好省原则”,遂将茯砖茶的生产交由湖南生产,此后,泾阳茯砖茶在陕停产。
近年来,为了弘扬陕西茯砖茶文化、实施泾阳茯砖茶复兴工程,提高陕南茶园单产,增加茶农收入,服务
地方经济发展,在陕西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一代茶人精英的共同努力下,泾阳茯砖茶的传统生产
加工工艺技术和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正是泾阳茯砖茶的重新问世,进一步推动了陕西茯砖茶产业及陕西整个茶业的迅猛发展。
目前,陕西省境内共有茯砖茶生产加工企业30余个,年加工成品茯砖茶3000吨左右,生产用的黑毛茶原料主要来源于我省陕南茶区,其次为湖南、四川、广西等地。
安康、汉中、商洛三个茶叶产区已成为陕西茯砖茶原料黑毛茶的主要生产基地;据统计,陕西现有黑毛茶生产企业20个左右,年产黑毛茶2000多吨,其中,安康地区有5-6家,汉中地区有10家左右,商洛地区有3-4家。
目前,陕西黑毛茶生产企业中年产黑毛茶300吨以上的企业有2-3家,咸阳市已成为陕西黑毛茶的重要消耗地区、而且供不应求。
经查新,我国于2009年颁布了《紧压茶原料要求》(GB/T24614-2009)标准,但由于陕西茶树生长的地域性原因,造就了陕西黑毛茶的汤色浓、滋味酽、耐冲泡的品质特征,现行的国家标准《紧压茶原料要求》(GB/T24614-2009)不能全面反映“陕西黑毛茶”原料的品质特征。
而且,“陕西黑毛茶”目前尚无行业标准;湖南省已于2011年颁布了《安化黑茶黑毛茶》(DB43/ T 659-2011)地方标准,我省尚无地方标准。
为了大力推进陕西茶产业发展,规范陕西黑毛茶的生产,确保陕西黑毛茶产品质量,满足陕西茯砖茶原料需求,带动陕西茶叶产区经济发展,提高茶园单产,增加茶农收入,完善我省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填补我省尚无“陕西黑毛茶”地方标准的空白,经我们广泛调研、慎重研究,于2014年12月,我院向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陕西黑毛茶》陕西省地方标准编制项目申请后,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立项,并下达了项目任务书。
二、标准制定的目的和意义
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管理和经营的依据。
随着陕西茯砖茶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陕西黑毛茶产业的蓬勃发展,生产企业逐年增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更加需要规范和统一生产技术要求。
为了大力推进陕西茶产业发展,规范陕西黑毛茶的生产,确保陕西黑毛茶质量,满足陕西茯砖茶原料需求,带动陕西茶叶产区经济发展,提高茶园单产,增加茶农收入,完善我省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填补我省尚无“陕西黑毛茶”地方标准的空白,《陕西黑毛茶》标准的制定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将为我省黑毛茶生产企业的生产和各级政府开展对茯砖茶产品质量的监督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将对我省黑毛茶乃至陕西整个茶业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编制过程
1、组建了标准编制组。
接到省质监局陕西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编制任务书后,我院立即组织陕西省园艺蚕桑技术工作站、陕西省茶业协会、商洛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及省内有关黑毛茶、茯砖茶生产企业组成了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编制工作组。
2、制定《标准编制工作计划》。
组建标准编制组后,编制组于2015年1月制定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计划》中明确了标准起草单位组成;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和标准编制组,并明确了机构职能和人员分工、工作进度及要求、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等,确保了标准编制工作的顺利完成、预期目标的实现和项目经费使用上的规范、合理、有效和节俭。
3、召开编制组成立暨首次工作会议。
2015年1月20日“陕西省地方标准《陕西黑毛茶》编制工作组成立暨首次工作会议”在陕西省质检院召开,会议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发布了《标准编制工作计划》、编制组组长通报了前期标准编制工作进展情况、编制组对标准第一稿进行了讨论修改、安排了下一步工作。
4、组织样品,进行标准验证。
从2015年4月开始,面向全省黑毛茶生产企业组织样品生产加工,要求每个企业按照企业以往的加工工艺和技术标准各生产黑毛茶样品一套,
每套样品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要求2015年9月份完成。
本次标准验证涉及陕西省11个企业,共抽取陕西黑毛茶样品11套,共64份样品,2015年12月标准验证完毕。
5、对标准征求意见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
标准验证工作结束后,编制组对标准验证稿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后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从2015年12月开始到2016年3月,先后对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国家茶叶质检中心、陕西省食药局、咸阳市茯茶办公室、泾阳县茯茶服务中心等省内外茶叶主管部门、科研技术机构、科研院校、陕西黑毛茶生产企业、茯砖茶加工企业、知名茶叶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共发出征求意见表62份,收回62份,反馈意见73条,其中采纳或部分采纳49条。
6、召开编制组会议对征求意见进行讨论。
2016年3月17日,召开编制组工作会议,会议对征求意见逐条进行了讨论、研究,提出了修改意见,形成了报审稿。
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经过广泛调研参考了国家及兄弟省的相关标准,通过标准验证、广泛征求意见、多次讨论、修改,历经7稿,最终形成了标准报审稿。
四、编制原则和依据
标准编制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尽可能符合陕西黑毛茶的生产实际,在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
的设定上,注重了标准的可操作性,严格按
GB/T1.1-2000的最新版本的要求进行撰写。
五、各项指标的确定和依据说明
本标准在技术内容上参考了GB/T 24619-2009《紧压茶原料要求》、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T 659-2011《安化黑茶黑毛茶》及相关技术文献,如:感官项目是完全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评审方法》设定的;理化项目参照GB/T 24619-2009《紧压茶原料要求》、GB/T9833.3-2013《紧压茶第3部分茯砖茶》确定的;卫生要求严格按照GB 2762和GB2763执行的。
在各项目指标值的设定上,参照国家有关茶叶标准、陕西茶叶自然生态特点和标准验证实测结果等质量要求确定的。
六、关于试验方法
本标准中涉及的各检验项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直接引用了国家现行有效的强制或推荐性方法标准。
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七、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标准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没有冲突。
八、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意见分歧情况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没有重大分歧。
九、标准性质建议
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二日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