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科学五年级全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全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单元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14.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5.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热水器。

16.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五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单元1:观察世界
- 观察的意义: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础,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事物的规律和特点。

单元2:物体的特性
- 物体的特性:物体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特点,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性。

单元3: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特性: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不同的形态和性质。

- 能量的转化:能量可以转化为不同的形式,如热能、光能、机械能等。

单元4:生物与环境
- 生物的特征:生物可以有呼吸、运动、生长、繁殖等特征,
不同的生物有不同的特点。

-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环境的变化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单元5:生物的营养需求
- 生物的营养:生物需要通过摄取食物来获取生长和发展所需
的能量和营养物质。

- 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
质在维持生物健康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单元6: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科学实验包括观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整理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 安全实验: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防止发生意外。

单元7:科学探究
- 科学的探究方法:科学探究包括观察、提问、假设、实验、分析和总结等过程,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深入研究科学问题。

---
以上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总复习资料,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科学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和回顾。

祝大家学习进步!。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必背知识点一、生物1. 植物植物植物- 光合作用原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同时释放出氧气。

- 植物的繁殖:通过种子繁殖、利用根茎和侧枝繁殖、利用叶片繁殖等方式进行。

-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根据环境的不同,适应各种气候、土壤和光照条件。

2. 动物动物动物- 动物的结构与运动:动物有不同的骨骼和肌肉结构,使其能够进行各种运动。

- 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根据其体内结构和生活性等特点进行分类。

- 动物的生活性:动物根据其食性、活动时间等性进行生活。

二、物理1. 能量与力能量与力能量与力- 动能和势能:物体具有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 力和运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以使物体加速、减速或改变方向。

- 机械工作:机械工作是通过力使物体发生位移的过程。

2. 声音和光声音和光声音和光-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

- 光的传播:光能够直线传播,也能被反射、折射和吸收。

- 颜色与光:可见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和频率。

三、地理1. 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 地球的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其中地壳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

- 月亮和星星:月亮是地球的卫星,星星是遥远的太阳系中的太阳和行星。

- 季节和气候: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季节的变化,气候受地球自转和倾斜度的影响。

2. 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自然资源和环境- 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要合理利用资源。

-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保护地球资源和人类生活的重要责任,要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

四、化学1. 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物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态:物质可以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会引起物质的转变。

- 物质的混合与分离:物质可以通过混合和分离来改变其性质和形态。

- 酸和碱:酸和碱是化学物质,酸性溶液会酸性反应,碱性溶液会碱性反应。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小学五年级的科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自然科学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五年级科学课程中的知识点:1.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生长、开花、结果和衰老。

- 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通过阳光、水和二氧化碳制造食物。

- 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植物的生长。

2.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动物的分类,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

- 动物的特征和适应性,例如羽毛、鳞片、皮肤等。

3.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它们的区别。

5. 能量的转换和利用:- 能量的不同形式,如热能、光能、电能和机械能。

- 能量转换的过程,例如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6.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 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7. 气象学基础:- 天气现象,如雨、雪、风和雷电。

- 气象学中的基本术语,如气压、湿度和温度。

8. 科学探究方法:- 科学观察、实验和推理的重要性。

- 如何设计科学实验,以及如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

9.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和污染。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以及个人和社区如何贡献于可持续发展。

10. 科学、技术与社会:- 科学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的。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而且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详细版本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详细版本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归纳详细版本以下是五年级《科学》知识点的归纳详细版本:1. 科学实验与观察- 实验设计与记录: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设计、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 观察与推理:培养观察力,学会通过观察和推理来获得科学结论。

- 实验安全:了解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2. 物质与材料- 物质的分类: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 材料的性质:学习对材料进行简单的性质测试,如颜色、硬度和导电性等。

- 材料的用途:了解常见材料的用途,如金属、纸张和塑料等。

3. 植物和动物-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学习植物的各部分结构和生长过程,如根、茎和叶等。

-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动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如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等。

- 植物和动物的关系:学习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关系,如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等。

4. 地球与天体- 地球的结构和特点: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如大气层和陆地形态等。

- 天体运动和季节变化:学习地球和其他天体的运动规律,并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 环境和资源保护: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会合理利用和保护地球的资源。

5. 健康与生活- 身体结构和功能:了解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 健康生活方式:学习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和适度运动等。

- 疾病预防和应急处理:了解一些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以上是五年级《科学》课程的核心知识点。

通过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了解自然和科学现象,以及培养对环境和健康的关注。

请注意,以上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教材和学校课程的要求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

同时,进行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主要包括植物和动物、物质和能源、天文和地球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科学知识点的总结,以供参考。

一、植物和动物1. 植物的基本结构:根、茎、叶。

2.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种子的结构、花的结构、开花与结果、自然与人工的繁殖方法。

3. 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养分。

4. 动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昆虫等。

5.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生命活动的周期、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

6. 动植物相互关系:种子的传播、植食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关系、共生关系、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物质和能源1. 物质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和变化。

2. 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常见的物质变化。

3. 溶液:溶质、溶剂、溶液的制备和性质。

4. 热与温度:热传递的方式、热的扩散与传导、温度的测量。

5. 能源与能量转化:常见的能源形式、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能量转化与守恒。

三、天文和地球1. 太阳系:太阳与行星的关系、行星的运动、月亮的运动和月相。

2. 星座和星系:星座的观测、星座的定位、星系的特点。

3. 地球的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大陆板块的移动、山脉和地壳变动。

4. 地球的行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与季节、昼夜的变化、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5. 气象现象:气温和气候、天气预报和气象仪器、气象状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以上是大致的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不同的教材可能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复习。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必考复习资料科学

五年级必考复习资料科学

五年级必考复习资料科学五年级必考复习资料科学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的内容广泛而深奥。

作为五年级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五年级必考的科学知识点,帮助大家有效地复习。

第一部分:物质与能量物质和能量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概念。

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它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例如水和铁;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例如果汁和空气。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各种物质,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分类对我们理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能量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它包括热能、光能、声能等。

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变化和运动的基础。

例如,当我们吃食物时,食物中的化学能被转化为我们身体的运动能和热能。

了解能量的转化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第二部分: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生物是指地球上的各种生命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系统等。

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的模型,它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例如森林、湖泊和海洋等。

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

第三部分:地球与天体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地球由多个大陆和海洋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是地球大气层和太阳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了解地球的结构和气候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界的规律。

天体是指太阳系中的星球和其他天体,例如太阳、月亮和行星等。

它们之间存在着引力和运动的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提供了地球上的光和热。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对地球的潮汐和天气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天文现象和预测天气变化。

结语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解决问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2、对比实验中,我们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要保持相同,这样才能准确地找出这个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二、绿豆芽的生长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和土壤等。

2、绿豆芽在黑暗的环境中会长得细长,茎是白色的;在有阳光的环境中会长得粗壮,茎是绿色的,并且叶子会展开。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

2、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比如候鸟会根据季节迁徙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3、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五、生态瓶1、制作生态瓶时,要考虑放入的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关系,要让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下去。

2、减少水和增加动物的数量都会破坏生态瓶的平衡。

六、改变生态瓶1、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这是因为水中的氧气减少了。

2、增加生态瓶里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七、维护生态平衡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2、人类的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影响,比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等。

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单元光一、光和影1、影子产生的条件是要有光源、遮挡物和屏。

2、光源位置的变化会导致影子方向和长短的变化。

二、阳光下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2、早上太阳在东边,影子在西边,影子较长;中午太阳在南边,影子较短;傍晚太阳在西边,影子在东边,影子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

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

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薯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

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5、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

如(锑)(铋)、(镓)。

9、钢铁造的桥在温度变化时会(热胀冷缩),因此,铁桥通常都架在滚轴上。

10、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传向(温度较低)的一端。

11、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热传递)。

离热源越远,热传递的时间(越长)。

12、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

13、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而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14、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慢),散热(慢),可以(减慢)物体热量的散失。

15、热的良导体,导热(快),散热(快)。

铁是热的(良导体),空气是一种热的(不良导体)。

第三单元1、我们可以用有规律或有节奏的活动来估计时间,如(数心跳)、(有节奏地敲桌子)等。

但凭我们的估计(不能)准确地知道时间。

2、在一分钟的时间里大约可写()几个字、看()行字,跑()米路等。

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平时觉得时间有快慢是我们的感觉在起作用。

3、在时钟还没发明之前,人们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计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4、我们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为现在(两小时),古埃及根据一年内36个星座在天空的横穿情况将一天划分为(24)个小时,白天(12)个,晚上(12)个,由于白天和晚上的时长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埃及的每小时的时长也是变化的。

5、(日晷)就是利用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使地面上物体的影子长度和位置的变化而计时的。

6、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7、古代的水钟有(受水型)和(泄水型)两种,都是根据水量的变化制成的。

8、在滴漏实验时,如果水是以水流的状态往下流时,水的流速是(不固定)的,随着水量的减少速度变(慢)。

容器中水越少,则水下流的速度就(越慢)。

9、同一个单摆每摆动一次所需的时间是(相同)的;根据单摆的等时性,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10、摆在摆的过程中方向(不变)、速度(不变),幅度(越来越小)。

11、不同的摆自由摆动时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我们通过重物的重量、拉开的(幅度)、摆绳的(长度)来研究,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的(长度)有关,摆越长,速度越(慢)。

12、计时器的组成:(齿轮控制器)、(支轴)、(长针短针)、(摆锤)、(齿轮)、(垂体)。

齿轮控制器由摆来控制、齿轮由垂体来控制。

设计一个分钟的计时器,可以制成(水钟)、(摆钟)等。

第四单元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

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3、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

4、摆具有摆动方向(保持不变)的特点。

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

5、天体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的,自转的方向和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6、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东边(早),西边(晚);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于经度不同决定的。

7、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的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

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法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第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

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

8、地球是围绕着(地轴)进行转动的,因为夜晚看天空北极星是不动的,它在地轴的北部延长线上。

9、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10、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11、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公转的周期是(365天/一年)。

12、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

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即(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地球在公转。

我们在地球上观看两颗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不同的季节两颗星之间的相对距离和位置发生了变化。

13、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正午,古人发现在同一地点的杆子在地面上的影子长度是(不一样)的。

其中春秋季影子适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长),这与太阳在天空中的高度有关。

14、阳光的直射和斜射造成了地球上不同地区(气温)的不同,春秋季阳光直射点在(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最热,南北两半球阳光是斜射的,所以春秋季气温适宜。

北半球夏天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北半球),南半球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北半球是夏天南半球是冬天。

北半球是冬季时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阳光是斜射的,阳光要弱,所以南半球是夏天,南北两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

四季形成的原因是阳光在地球上直射点位置的变化而形成的。

15、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

16、在地球的南北两极,半年时间是(白天),半年时间是(晚上),而且南北两极正好相反。

主要的原因是地球是(倾斜)的,太阳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倾斜于太阳的一端在地球自转时一直能被太阳光照亮。

17、地球的运动: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地轴)且倾向于北方,大约(24)小时为一周期,可以用(傅科摆)来证明,产生了(昼夜交替)、(北极星不动)等现象。

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绕着(太阳)转,(一年)为一周期,可以用(恒星的周年视差)、不同季节同一时间天空中星座的位置的移动来证明,产生了(四季)、(南北极的极昼极夜)现象。

18、在认识地球的运动过程中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如(日照冬短夏长)、(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等。

19、地轴倾斜的(角度大小)和极昼极夜发生的(范围大小)有关。

问题解答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如回形针、橡皮、小石块在水中是沉的,泡沫、带盖的塑料空瓶在水中是浮的。

由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自身的大小、轻重无关。

如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重量不变的下改变大小,如做成空心的各种形状。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它所排开的水量有关。

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也指物体与水相接触的体积。

全部沉入水里的物体排开的水量就是物体自己的体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排开的水量指物体在水下面部分的体积。

铁制的大轮船能浮在水面上,因为它排开的水量特别的大。

四、造一艘小船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五、浮力用手将一块泡沫向下压时,会感到有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是浮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