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阅读题

合集下载

语文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专项训练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 总复习专项训练 小古文阅读训练一(含答案)

小学语文总复习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______________(2)及日中则如盘孟及:_____________2.联系短文内容,翻译句子。

(1)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谓汝多知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小儿辩斗的原因是: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一儿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文作答)4.从两小儿辩斗的角度,我明白(),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二)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注释】①智:聪明,这里是意动用法,意思是“认为……聪明”。

②雨(yù):下雨。

③父(fǔ):老人。

1.“其家甚智其子”中的“其”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家甚智其子”中的“甚”的意思是:__________。

小古文阅读练习题六年级

小古文阅读练习题六年级

小古文阅读练习题六年级小古文是指古代的短篇文学作品,字数较少,内容通常深含哲理或者寓意。

通过阅读小古文,可以锻炼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爱。

以下是一些小古文阅读练习题,供六年级学生进行练习。

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鲁迅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件事,就一定会有回报。

这就好像播种一样,只有仔细地培育,耐心地等待,才会有丰收的果实。

问题:请简述鲁迅的这句名言的含义。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论语》中有一句名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是孔子曾经说过的,他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取得进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问题:请问这句名言想要表达的是什么?3.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庄子》中有一篇文章叫做《逍遥游》,讲述了庄子在逍遥游的过程中,感叹世界的繁忙和自己内心的平和。

他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放下烦恼,心境就会变得宽广,生活也会变得轻松愉快。

问题:请简述庄子在《逍遥游》中想要表达的思想。

4.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小说的结尾,宝玉看到一个梦,梦中的情节和他现实中的遭遇非常相似,于是他在梦中悟到了一些人生的道理,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

问题:请问这个梦对宝玉有什么样的启示?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史记》中记载了许多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其中有一篇文章叫做《伯夷列传》,讲述了伯夷与叔齐的兄弟之间的故事。

伯夷与叔齐因忠诚、正直而被称为“贤人”,他们对人民负责,没有被权力腐蚀,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标杆。

问题:请问伯夷与叔齐的故事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这些小古文阅读练习题,旨在帮助六年级学生进一步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言文表达能力。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马之千里者D. 蚓无爪牙之利答案:B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二、填空题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段话中“说”的意思是什么?答案:高兴、愉快(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快乐、高兴(3)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答案: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个人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7. 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

五、简答题8.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主要表现在他不顾个人安危,承担起辅佐刘备儿子刘禅的重任,以及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出征北伐,体现了他对刘备遗志的坚守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六、写作题9.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小古文阅读训练

小古文阅读训练

小古文阅读训练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

”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子妻之市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反:.同“返”C.妻适市反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苦读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欧阳修聪明过人8、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2)既毕,令间谍问曰(3)魏王雅望非常(4)魏武闻之,追杀此使2.魏王为什么要“追杀此使”?3.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你认为魏王是个怎样的人?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参考答案)(一)敏慧1、黄琬巧对黄琬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日食。

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

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

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

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

“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

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

“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诏②奇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2、神童庄有恭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

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③神格:神条与气质。

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⑤厅事:指大堂。

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象棋。

围棋与象棋是的两大棋类活动。

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

三年级文言文阅读题1.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 解释下列字的意思。

- 戏:玩耍。

解析:“戏于庭”表示在庭院里玩耍,“戏”在这里是玩耍的意思。

- 皆:都。

解析:“众皆弃去”意思是众人都离开了,“皆”表示都。

- 持:拿。

解析:“光持石击瓮破之”,司马光拿着石头击打瓮,“持”就是拿的意思。

- 句子翻译。

-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译文:一群儿童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爬上大水缸,失足掉进缸里被水淹没了。

解析:“群儿”指一群儿童,“戏于庭”是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群儿于庭戏”,“登瓮”是爬上瓮,“没”是淹没。

- 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水缸,缸里的水涌出来,小孩得救了。

解析:“持石”拿着石头,“击瓮破之”击打水缸使它破了,“迸”是涌出的意思,“得活”得以活命。

2. 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案:主要写了一群孩子在庭院玩耍时,一个孩子失足掉进瓮里,其他孩子都跑开了,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救出孩子的事。

解析:文章开篇描述了孩子玩耍时的危险场景,接着重点写司马光的救人行为,通过对比其他孩子的“弃去”,突出司马光的聪明机智。

3. 从司马光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答案: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遇到紧急情况要冷静思考、沉着应对,用智慧去解决问题。

解析:司马光在众人都惊慌离开的情况下,能够想到用石头砸破瓮来救人,这种冷静和智慧是值得学习的。

1.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解释下列字词。

- 株:树桩。

解析:“田中有株”,田地里有树桩,“株”在这里指树桩。

- 走:跑。

解析:“兔走触株”,兔子奔跑时撞到树桩上,古文中“走”常表示跑的意思。

- 释:放下。

解析:“因释其耒而守株”,于是放下他的农具守着树桩,“释”为放下。

- 冀:希望。

解析:“冀复得兔”,希望再得到兔子,“冀”是希望的意思。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

小学文言文古文阅读训练30篇(含答案)1.自相矛盾在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他:“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因为既有不可陷之盾,又有无不陷之矛,这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2.义犬救主XXX喜欢打猎,养了一只猎犬,名叫“的尾”,每次都跟着他。

有一次,XXX来到江边,被一条大蛇围绕。

犬咬死了蛇,但XXX却昏迷不醒。

犬在路上不停地彷徨吠叫,家人跟着犬来到了江边,发现了XXX。

XXX被救回家后,犬连续两天都不吃东西。

从此,XXX对犬格外珍爱,把它当成亲戚一样看待。

3.改写后的启示自相矛盾的行为会让人难以相信你所说的话。

而狗对主人的忠诚和义气是无私的,值得我们研究和珍惜。

XXX而学,夜以继日,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这是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

在当今社会,也有很多人像古人一样,不辞辛劳,不断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创造了一个个辉煌的人生。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将“炳烛而学”改成现代汉语。

3.请简述你认为勤奋好学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1.古代学者勤奋好学的写照,以及当今社会中勤奋追求知识的人们的事例。

2.用现代汉语表达为“夜以继日地研究,不厌其烦,不辍其志,以求所学之成。

”3.勤奋好学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只有不断研究和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成就。

同时,勤奋好学也是一个人塑造自己品格和修养的重要途径。

1.(1)置之:放在(2)操之:使用,操作(3)宁信:更相信(4)自信:自己的判断和感觉2."宁信度,无自信也" 的翻译为“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XXX最可笑的言行是忘记带量好的尺码,而返回家取尺码,最终错过了买鞋子的机会。

4.这则寓言告诫人们在做事情时,应该既要信任自己的能力,也要依靠客观的标准。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 小古文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 小古文阅读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小古文阅读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江苏省淮安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9分)勤俭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量入为出,凑少成多。

唯勤能补拙,省俭可养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戒奢以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衣不求华,食不厌蔬。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注释】修身:修养身心。

)1.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充完整。

(3分)2.请写出“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4分) ( )—( ) ( ) —( )3.“唯勤能补拙”“业精于勤,荒于嬉”这两句话告诉我们。

(3分)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3分)生活富裕之时,要时常想到困难时该怎么办,不要等到贫穷了,才后悔当初没有节省。

5.结合注释,写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的意思。

(3分)6.请再写出一句有关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3分)二、【江苏省宿迁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16分)父子性刚有父子俱①性刚不肯让人者。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②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③挺立良久④。

父寻至⑤见之⑥,谓⑦子曰:“汝姑⑧持肉回陪客饭,待我与他对立在此!”(选自明代冯梦龙《广笑府》)【注释】①俱:都。

②市:买。

③遂:于是。

④良久:很久。

⑤至:到。

⑥之:指他儿子与人相对而站这件事。

⑦谓:对……说。

⑧姑:暂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6分)值.一人对面而来:待我与他对立..在此: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5分)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5分)三、【浙江省金华市】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28分)后羿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

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①、凿齿②、九婴③、大风④、封豨⑤、修蛇⑥,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练习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蹊田。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宋濂《王冕传》1.分别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项。

①窃入学舍 A.偷东西 B.偷偷地 C.私自(谦辞)( B )②儿痴如此 A.痴呆 B.痴迷 C.白痴( B )③恬若不见 A.安静 B.安适 C.坦然( C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个“其”都是代词“那个”)A.暮归,忘其牛查无其人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而)喻之以理(用)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它)赤子之心(的) D.录为弟子(作为)为虎作伥(替,给)3.文中“儿痴如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D 指“父怒,挞之”,仍如先前一样)A.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B.暮归,忘其牛。

C.或牵牛来责蹊田。

D.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王冕白天放牛”,不合文意)A.王冕放牛而跑到学堂听学生读书,直到傍晚才回家,忘记了放牛的事。

B.因牛踩坏了农田,王冕遭到父亲责打,可过后他仍然如先前一样去听学生读书而忘了放牛。

C.在母亲的劝说下,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寄居僧寺,夜里坐在佛像膝盖上,对着长明灯读书。

D.韩性听到了王冕好学苦读的事,收王冕做弟子,王冕后来成为博通的学者。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或牵牛来责蹊田。

译文:有的人牵着牛来责备牛踩了地里的庄稼。

(“责”是“责备”之义)②安阳韩性闻而异之。

译文:安阳人韩性听说此事以后认为王冕与众不同(“异之”是“以之为异”)练习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楚将)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一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通“嘱”,交给)之昭奚恤。

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 (《战国策·楚策》)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求:寻找②信:说话真实③走:跑④地方:土地方圆⑤其实:他们实际⑥犹:如同2.把下列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归为一类(可归为四类)A.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 B.虎求百兽而食之C.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D.故遂与之行E.兽见之皆走 F.今王之地方五千里G.而专属之昭奚恤 H.其实畏王之甲兵也I.犹百兽之畏虎也第一类(相当于“它”“他”,作代词)有: D第二类(相当于“它们”“他们”,代词)有: BEG第三类(相当于“的”,助词)有: FH第四类(主谓短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不译,助词)有: ACI 3.这则寓言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D )A.讽刺楚宣王看事情愚蠢。

B.讽刺楚宣王上了昭奚恤的当。

C.说明要有强大军队的原因。

D.说明北方国家怕昭奚恤的原因。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果诚何如译文:果真怎么样(何如:怎么样)②虎以为然译文:老虎认为它说的对(然:对)③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译文:天帝让我做百兽的首领,现在您要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长,首领;是,这)练习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为,相当于“于”)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坐,犯罪)?’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诣,到)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枳zhǐ,枳树,果实酸苦)。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有“恐怕”“大概”之意)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熙”通“戏”)也,寡人反取病焉。

” ——(《晏子春秋》)1.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①习辞:善于辞令②方:将要③固:本来④徒:只是⑤其实:它们的果实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①吾欲辱之,何以也(用,介词)②为其来也(他,代词)③橘生淮南则为橘(那么,连词)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在,介词)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 D,转折)①吾欲辱之,何以也?(假设)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并列)③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④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过王而行译文:经过大王面前行走(过,经过)②所以然者何?译文:这样的原因是什么(所以,表原因)③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圣人不是可以跟他嬉戏的,我反而自取羞辱啊。

(所与熙,跟他嬉戏的人;反,反而)练习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5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初起(起兵反秦)时,年二十四。

其季父项梁。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文字)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即敌一人,对抗一个人)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竟学。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史记》1.上面文言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分别是人名:项籍(项羽)、项梁、项燕、王翦、秦始皇地名:下相、项、会稽、浙江、吴中2.下列句中加线字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妄,胡乱)A.又不竟学竟:完毕。

B.毋妄言妄:狂妄。

C.梁以此奇籍奇:这里是“认为……出奇”之意。

D.皆已惮籍矣惮:畏惧。

3.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写在括号内)(1)其季父项梁(他的,代词)(2)梁父即楚将项燕(就是,副词帮助判断)(3)项梁怒之(他,代词)(4)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就,副词)(5)略知其意(其中的,代词)(6)梁以此奇籍(因为,介词)(7)虽吴中子弟(即使,连词)4.下列对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终于学完了兵法,不合文意)A.项羽的祖父是楚将项燕,他是被秦将王翦杀死的。

B.项羽学书学剑都不成,项梁后来教项羽兵法,项羽很高兴,终于学完了兵法。

C.秦始皇游会稽时,项羽竟说“彼可取而代也”,可看出他有大志与勇气。

D.项羽的身材、力气超过一般人,他在吴中青年人中很有威望。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杀死的(2)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学文字,能够记写名姓就行了(3)彼可取而代也他可以取而代之(4)籍长八尺余,才气过人项籍身高八尺多,力量能举起大鼎练习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汉)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管理皇族事务的官)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周)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驱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gòu,拉开弓)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符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介,铠甲;胄,头盔)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入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使动)A.上自劳军自:亲自 B.军士吏被甲被:披C.锐兵刃锐:锋利 D.曩者霸上曩:以前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亚夫为将军,军细柳(担任)已而之细柳(到,动词)天子为动,改容式车(被动)称善者久之(音节衬词)A.两个“为”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B.两个“为”不同,两个“之”相同。

C.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为”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彀弓弩,持满持满:把弓拉满。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按辔:控着缰绳。

C.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车:将身子俯在车前横木上表示敬意。

D.皇帝敬劳将军敬劳:恭敬地慰问。

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亚夫治军严谨的一组是( B )①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③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将军之诏④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⑤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⑥皇帝敬劳将军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②④⑥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作者没写周亚夫如何冲锋陷阵,也没有写他军事方面的卓识宏论,只是描写在匈奴大举入边的情况下,细柳营的一级战备状态,便充分表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严格的治军作风。

B.汉文帝在大敌当前,布置好防务后,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未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C.周亚夫下令开营门,天子车马才进入军营而慢行,文帝派人向周亚夫道歉致敬。

D.文章结尾既是汉文帝劳军后的结论,也是对周亚夫的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帝之口,不仅有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读者对周亚夫形象的认识。

6.翻译下列语句。

(1)天子先驱至译文:天子的先头卫队到了(2)成礼而去译文:完成礼仪就离开了(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译文:军队中听将军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