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捐款门的公关案例分析 (1).doc

合集下载

物业危机公关成功案例

物业危机公关成功案例

物业危机公关成功案例7月18日20:45,微博名为步知学院的唐林先生,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这个世界会好吗?——我被万科慈善豪车队殴打始末》的文章。

唐林称,自己是步知远方学院的志愿者代表,已经连续四年进藏开展儿童1对1援助活动。

今年他带着女儿,开着载满车厢募捐物资的皮卡进藏,却在川藏线上遇到贴有“万科物业”标识的车队,并被其中一辆别克商务车强硬超车导致险些撞下悬崖。

唐林随后追上别克车欲想讨个说法,不料引起了肢体冲突。

文章最后,唐林要求“万科必须公开道歉,并将豪车队打人者自行扭送公安机关。

”由于文章中存在“一群以进藏行善之名,行欺凌弱小之实,嚣张肆虐的土豪恶霸”、“被万科物业进藏的豪华车队赶上,有宝马X5、路虎极光、丰田陆巡等等”、“就你这个样子,开个破皮卡,还去西藏做慈善”、“就捐了几个学生啊,我们万科这次在西藏捐建的一所小学!”等语句,令这个事件被贴上了很多“标签”,引发了众多网民的围观,并有部分带V大咖转发。

一时间,万科陷入了“品牌形象危机”中。

而万科也在第一时间进行了“危机公关”。

当晚,万科便与唐林在文章中所提到的助教联系。

并于19日凌晨2:50在成都万科物业的新浪微博和集团的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关于唐林先生与成都万科业主自驾团冲突的说明》,表示成都万科物业总经理已联系唐林先生的助教,但对方的电话尚未接通。

由于自驾团无万科员工随行,因此暂无法清楚还原事件经过,但公司将积极配合查清事实,承担责任。

随后19日下午,成都万科物业在微博上发表了第二份声明——《成都万科物业关于“雅江冲突事件”的致歉信》,表示已派专人抵达了解情况。

且万科还表示,与唐林发生冲突的是承办万科业主川藏行自驾游活动的成都勇闯旅行社职员,与万科业主无关。

但因活动为万科物业成都公司发起,万科存有采购管理方面的疏忽,愿意向唐林及其家人无条件道歉。

万科人力资源部也在19日的晚些发出了第三份回应。

表示公司已经与唐林先生助教取得沟通,成都万科物业“川藏行”自驾游活动负责人也已抵达拉萨与当事车队相关人员会面。

公关案例

公关案例
案例任务
该公司现在聘请你担任它的公关副总裁,并要求 你就本章所介绍的公司公关的十项主要工作(即 公司名誉的保护与加强、资讯服务、产品宣传、 投资者关系、金融关系、社区关系、员工关系、 举行特别活动、公共事务和处理问题)的每一项 提出企划案。
案例讨论
你会提出怎么样的企划案呢?
“汉阳车谷”战略构想
个小百姓的角度来说,我倒是非常乐于看到目前 的状况。王老吉捐一个亿,消费者用嘴巴表达好 感,这符合“好人不吃亏”的朴素原则——既然 企业愿意担负更多的社会责任,让这样的企业多 赚点钱,那还不是应该的嘛!对王石而言,如何 避免因为不当言论影响公司的形象,也不啻是一 个教训。
• 我不赞成动不动就说网络舆论“绑架”了
四、创意思路 1、将景观元素与汽车元素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景观元 素(花、草、树、路面等),将景观元素巧妙地转化为汽 车文化元素(LOGO标识、车形、方向盘、轮胎等); 2、将景观载体与广告媒体相结合,也就是说,将景观载 体打造成为广告媒体,让商家购买,用广告费用进行景观 建设,“羊毛出在羊身上”。 3、将展车、试车、卖车、玩车相结合。通过大型活动将 汽车品牌厂家、销售厂家、潜在消费者、政府和媒体巧妙 地有机结合起来,为一年一度的“汽车文化节”做准备。
▪ 4.活动形式: A、邀请品牌汽车赞助商赞助婚礼用车,免费提供给新婚 佳人使用。 B、品牌婚车设计活动。由各赞助商各自设计独具品牌特 色的婚礼车。 C、 婚礼仪式即为启动仪式 活动前,向各省市媒体发布集体婚礼和婚车巡游的活动 信息,征集99对预在五一期间结婚、且自愿参加此次活 动的新人(九九正好与武汉“九省通衢”的地位相得益 彰,通过活动进一步巩固武汉“九省通衢”“新九头鸟” 的领导品牌地位,同时也预示着“天长地久”之意)。 活动当天,99对新人各自开着品牌赞助商提供的品牌汽 车,从当地出发,于中午12点到达武汉汉阳名车展示长 廊,举办集体婚礼。由各省省会的市长和品牌巨子充当 他们的证婚人。 D、婚车巡游展。婚礼仪式过后,将99辆新婚车分成三队, 从名车展示长廊出发,分别在武汉三镇——汉阳、汉口、 武昌进行大型婚车巡游活动,活动重点仍是汽车展示长 廊。

万科“捐款门”事件的曝光及相应公关对策的分析与思考

万科“捐款门”事件的曝光及相应公关对策的分析与思考

是个适当的数额 ” 每次募捐 , 、“ 普通 员工的捐款 以1 元 为限 , 要 科声 明 :公 司参与 四川地 震灾 区的临 时安置 、灾后恢 复与重 建 O 不 让 慈善成 为负担 , 影响个人 的生 活质量” ,遭众 网友 指责甚至谩 工作是 完全 无偿的 .不收 取任何 直接 与间接经 济回报 ,不 回收
复崇 高 形 象 ,花 2 0 0 0万请 公 关公 司 为 自 己重 塑金 身 。 行动上吧 。
三 、成熟与不足—— 公关危机策略


不可否认 ,针对 “ 捐款 门”的一 系列措施 的出台及实施已
前所未有的危机之 中。网络盛传 :四面楚歌 的王 石先生 为了恢 显示出万科面对公 关危机 ,已经开始走 向成熟 。 () 1真诚 沟通 。 在万科的股东大会上 , 石以自己的道歉作为 王
应对公关危机竭尽全力错过第一次处理公关危机的良机之后万科认识到此次危机的严重性并迅速采取了第二次行动
热  ̄分 0 j 点 , 祈 ' ■ - q ' , _ 'I 1 ●
万科“ 捐款门" 事件的曝光及相应公关对策的分析与思考
一惠转宁
[ 摘
韶关 ,社会各界 群众和 企业纷纷捐款捐物 。万科 2 0 0 万的捐款 数额 引起 网友 的不 满。面
对公众 的质疑 ,万科老总王石 又发表 了一番看似 “ 理性 ”的言论 ,此 番言论立 刻让万科 陷入 “ 捐款 门”风 波中。对万科 在
危 机 中 公 关应 对 措 施 的 分析 与 思 考应 是 目前 企 业 关 注 的 焦 点 。 [ 关键 词 】地 震

万科
捐款 门 公 关
王 石

商业投 资活 动。 期 间 .万科 开展一 系列救 灾补救措施 :组成的抢 险工程机械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万科“捐款门”学生姓名:戚玮院(系):劳动经济学院专业:劳动关系班级: 11级劳动关系班学号:2014年 12月30日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万科“捐款门”一、案例综述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当天,万科宣布捐款200万元。

与去年超过48亿元的净利润相比,200万的善款不足其净利润的万分之四。

万科因此被批为“捐款数额与收入不符”。

5月15日,王石在博客中予以理性回应:“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

”5月19日晚,王石公开道歉。

5月21日,万科发出“补捐”公告,称将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该工作为纯公益性质,净支出额度为人民币一亿元。

万科在5月24日发表声明称,公司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是完全无偿的,不收取任何直接与间接经济回报,不回收任何成本的纯公益性质,万科在本次地震灾后重建的全过程中,不承揽任何有回报的重建业务。

6月5日万科召开2008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表决通过此前捐款1亿元的董事会决议。

至此,轰动一时的捐款门事件基本告一段落。

一直以来,有“好公民”之称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在中国地产界享有很高声誉,他领导的万科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最佳企业公民”。

然而,因为给地震灾区捐款事件,王石和万科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几乎成为众矢之的。

声声质疑,步步回应,王石和万科完全处在被动境地。

①二、原因分析不管万科在经济利润方面取得过多么巨大的成功,但在此次“捐款门”事件中万科无疑是失败的,王石的一篇博文引来无数非议,很多网友称王石花钱买了个负面新闻。

究其原因,我认为最为重要的是王石没有深刻领会慈善事业在中国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对社会的贡献。

那么“社会”二字就颇为重要了,不同的社会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要求侧重也就不尽相同。

公关案例分析(大全五篇)

公关案例分析(大全五篇)

公关案例分析(大全五篇)第一篇:公关案例分析章子怡“诈捐门”公关危机案例分析【案例介绍】网友爆料,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章子怡宣称要自掏腰包捐款100万元,章子怡捐赠的实际金额只有84万元。

网友还称,在戛纳电影节期间,章子怡声泪俱下为地震受灾者募集的50万美元也未捐献给有关部门。

对于缺失的16万,吴小姐表示红基会从未报道过章子怡捐赠100万的消息,所以并不清楚捐款额的具体数字。

2010年1月27日,又一条关于章子怡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引发网民热议。

网名为“善款去向”的网友,于22日在天涯社区发帖称,章子怡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间宣布过的多宗捐助善款,只兑现了一部分。

随后,网民们启动“人肉搜索”,通过对当时章子怡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的捐款数额,与目前搜索到的实际金额进行比对,质疑其善款是否完全到位以及善款去向。

关于该会是否收到章子怡的捐款,她说:“你说的是明星章子怡吗?没收到善款,甚至连一起开展相关慈善活动都没有。

当然,也不排除她以匿名形式抑或别的名字捐赠。

”据国内各大媒体的相关新闻报道共筹得善款100万美元,但是有网友从美国税务部门网站上查到数据却是,章子怡基金会2008年12月报税表里的美元额度仅为45471美元,与媒体之前所报道的百万美元差距甚远。

事后章子怡和其经纪人公开回应的原文如下:章子怡:仍在追款透过邮件章子怡证实了,“章子怡基金”确实存在,表示是在地震后在美国加州建立的,但就没有明确说出目前筹集到了多少款项,“由于大部分的善款都是国外的好心人口头答应的捐助,做过慈善的人都知道,在追款和落实的过程中是非常艰难的,但始终我都没有放弃过。

”言下之意仍有很多善款未到账。

至于善款的用途,她也给出了说法,就是资助关爱儿童组织(CareForChildren)这个慈善团体,用于四川德阳“资源中心”的建设。

对此,记者致电受捐助组织的公关经理张会君,她表示“不知道章子怡捐了多少钱,关于账目的问题你要联系中国区的总负责人”,还解释说由于很多项目,都在等四川当地政府的审核,所以暂时还未能展开建设。

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企业价值观重塑

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企业价值观重塑

从王石“捐款门”事件看企业价值观重塑地产行业老大万科集团最近陷入“捐款门”事件,源于董事长王石的“泛慈善论”,在万科集团投入亿元进行灾后重建和王石的“无条件道歉”之后,“捐款门”事件暂告一段落,然后万科的企业形象已经严重受损。

伴随灾后重建的工作,万科欲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也面临着企业价值观重塑的重要任务。

本文从信任和价值观的角度,分析了此次“捐款门”事件缘由,并就万科重塑企业价值观谈了几点看法。

标签:捐款门信任价值观刚刚过去的“5.12”汶川特大地震不仅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万科。

缘由是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数目为人民币200万。

王石的“泛慈善论”引起了轩然大波,在一些公众心目中,市值千亿的全国房企巨头,一直宣扬企业责任的万科无异于宣布,万科的企业责任仅仅只值200多万元。

虽然随后万科的“亿元公关”和王石的“无条件道歉”逐渐化解了此次危机,但此次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公众信任的缺失已经形成。

此次危机过后,公司应该怎样去重新挽回信任,重塑企业形象呢?一、信任与价值观危机过后需要重建信任,这个过程和建立信任完全是一样的过程,还是要让人们认知公司内部建立起来的价值观和原则,和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的沟通,从而能够获得声誉,建立品牌。

1.信任信任指公司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包括公众、股东、消费者、政府机构以及公司的员工等,他们对公司的价值观要充满信心,并有所认同。

如果一个公司是通过品牌或者文化来赢得信任,体现出来的实际上是公众对公司价值观的认同。

公司首先要创建非常强有力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之后才能获得信任,之后才会有声誉——也即品牌的一种体现。

2.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它是企业全体或多数员工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是在企业长期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沉积和形成的一种群体意识。

价值观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有什么样的企业价值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同时也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行为。

以万科捐款门事件论企业危机管理

以万科捐款门事件论企业危机管理

工商管理案例分析之一浅析万科在“捐款门”事件中的危机管理成员:李燕 2009800159(组长)李晴 2009800143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当天,万科集团总部捐款200万元。

但因2007年万科净利润超48亿元,200万元还不足其净利万分之四,遭到部分网友责难。

随后,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通过个人的博客回应网友留言,他的言论在举国悲痛之际显得冷漠且不负责任,自此,网上激起轩然大波,被民族情绪深深渲染的草根民众针对万科集团开展了一场浩大的自下而上的抵制运动。

之后,董事会以“新闻发言代表”的身份出现在媒体和公众面前,意以坦诚、解决问题的态度,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将投入1亿元参与四川灾区重建,同时,董事长王石通过凤凰卫视道歉,表示自己的言论过于激烈。

虽然万科适时做出了反映,但是直到2009年6月,时隔一年,万科才恢复了它60%的销售率。

一直是正面、积极、健康、负责任的万科及万科品牌的形象代言人王石,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也像地震中的房屋一样,其在公众中的形象轰然倒塌.从“捐款门”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万科在企业顺利发展的同时完全没有危机意识,这导致了公司的损失也是无法避免的。

以下,我们就谈谈企业危机管理.一.什么是危机管理。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在西方国家,通常把危机管理(Crisis Management)称之为危机沟通管理(Crisis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原因在于,加强信息的披露与公众的沟通,争取公众的谅解与支持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对策。

二.从危机的特殊性看危机管理的重要性。

1.突发性危机往往都是不期而至,令人措手不及,危机发作的时候一般是在企业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瞬间发生,给企业带来的是混乱和惊恐。

公共关系学案例——王石捐款门

公共关系学案例——王石捐款门
LOGO
汶川地震引发的 中层经理人培训之——
万科的公关危机 个人品牌建设
点击此处,写上您公司的名称 布衣公子作品
LOGO
目录
王石捐款门事件概述
重塑救灾形象
万科公关危机的诱因
万科公关危机的应对 建议及思考
王石捐款门概述
2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1
王石捐款门概述
• • • 内容简要概况 “捐款门”事件时间表 王石回应
公关能力有待提升
— 14 —
沟通能力提升
在战略与决策层面贻误时机。
LOGO
2.在战略与决策层面
(1)没有系统评估及处理整个危机事件。从5月12日到5月20日,万科毫无征兆 地从捐款额200万元一下提升到以无偿投入1亿元参与灾后重建,董事长王石也改 口向公众道歉,其中没有可信的酝酿过程,反而让公众觉得这是万科在压力下的 无奈之举,并非诚意。 (2)企业管理层决策方面存在不足。面对网上对万科在地震中捐赠过少的争议, 万科董事会却没有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捐款追加的事宜进行决策。 (3)王石作为董事长,他没有发挥好领导者的作用,体现的是一种道德的缺失。 张会亭曾在《企业如何包装CEO形象》中指出:“对一个企业的CEO来讲,尤其 是成为凤毛麟角的公众人物之后,你的任何一言一行都将不再仅仅代表你个人, 而是不自觉地会被外界联想到你的企业形象。想扯都扯不开。这时候你唯一要做 的就是‘敏于思而慎于言’。”但是,王石却“在不恰当的时候说了不恰当的 话”。
对于这些质疑,王石在其博客里表示:“对捐出的款项超过1000万 元的企业,我当然表示敬佩。但作为董事长,我认为,万科捐出的200 万元是合适的。”他的理由是,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 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第一财 经日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今年的雪灾中,万科分批前后合计捐款 100万元。在2003年的非典中,万科未出现捐款记录。相比之下,此次 汶川大地震,万科的捐款额已有大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科捐款门”公关事件评析一、案例概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万科集团总部捐款200万元,万科员工的捐款合计20万元左右。

而就是这220万元的捐款,让万科及其集团董事长王石在全国人民爱心涌动,企业界动辄千万、上亿元的捐款面前成为被质疑的对象。

从反应速度来讲,万科走在了前面,但从数额来看,万科却走在了其他企业后面。

而王石的强硬表态和“10元之说”,更是很快在网上掀起声讨浪潮,很多网友认为万科“没有负担起企业责任”、“万科在我们心中一落千丈”。

而在资本市场,万科股份从15日至20日也跌了8.66%。

地产龙头万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品牌危机。

二、背景研究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场危机公关的主体——万科地产集团的背景:万科,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第一品牌,因她所倡导的企业公民意识和她在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攻城略地,一直是媒体的宠儿。

2007年,万科销售额排名内地第一,超过523亿元,净利润超过48亿元,此次捐赠的善款仅占净利润的万分之四。

而万科2007年的年报显示,万科职员合计16464人。

根据其报表中的管理费用超过17.63亿元进行平摊,每人年均收入超过10万元。

而若以此次万科员工捐款进行分摊,平均每个约12元。

而王石,作为一个明星企业家,以做“减法”闻名于财经界,以登山的特立独行成为广告模特,更以“拐点” “三年不买房” 论成为地产界的代表人物。

作为集团董事长的王石则在其博客中表态说,“200万是个适当的数额。

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

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

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此回应立刻遭到网民的一致批评与职责。

不少人甚至自发组织“抵制购买万科住宅、抵制持有万科股票”的活动。

一直是正面、积极、健康、负责的万科及万科品牌的形象代言人王石,在汶川地震后,也像地震中的房屋一样,其在公众中的形象轰然倒塌,在以天涯为代表的网络论坛中,各路人等口诛笔伐,进而引发包括代表官方意见的人民网、新华网甚至纸媒的跟进,其中的绝大多数文字表达了对万科及王石的谴责。

三、案例跟踪•5月12日,汶川地震当天,万科集团决定向灾区捐款200万元。

•5月15日,王石在其博客写道:“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规定“普通员工限捐10元,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一时间,网民的质疑、不满、嘲讽、谩骂遍布各大网络论坛,连万科的员工也对王石的“捐款负担论”表示出强烈的反感。

•从5月15日到20日,万科股价大跌12%,6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蒸发了204亿元。

•5月16日,处于舆论风口浪尖的万科在完成对集团当地项目结构评估之后,由董事长王石带领国内结构专家队前往都江堰勘测灾后建筑情况。

•5月17日,万科的工作人员分成两路,一路与抗震结构专家及房屋鉴定专家前往北川考察灾后房屋状况;另一路出发向绵竹市遵道镇运送赈灾物资。

•5月18日,万科派出45名员工护送赈灾物资前往绵竹县遵道镇,同时约有110名工人一同前往灾区进行帐篷搭建。

•5月20日,万科员工不满王石的言论:我们没有低于百元的捐款。

•5月20日,万科抢到“灾后重建第一单”。

•5月20日,万科关于参与灾后重建董事会公告全文。

•5月21日,迫于舆论压力,王石不得不于就“捐款门”事件公开道歉,万科公司也随即提出捐助1亿重建灾区资金的方案。

•5月23日,万科声明:无偿参与灾区重建不回收任何成本。

•5月24日,网曝万科1亿元“善款”存变数,万科品牌管理部回应“现在只做不说”,“抗震救灾中花多少钱,钱怎样花,随后会逐一公告。

”• 5月26日,万科集团向各大媒体发布了其抗震救灾工作情况介绍,其中详细记录了王石及万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做的事情。

四、公关措施1.利用互联网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

在危机发生初期,王石脱离了自己的团队,单枪匹马,以个人博客、凤凰卫视为自己的发言舞台,或挑战网友的指责,或公开表示道歉,充分显示了王石一贯“敢言能言”的作风。

但是,“敢说能说”的王石未顾及企业利益,对个人意见挑战公众道德底线的后果严重性估计不足;当网络负面评价甚至指责、谩骂延续开来时,王石依然是孤军奋战,个人出面道歉。

这样的行为无疑是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以及低估了此次“捐款门”危机给自己和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面对突发事件时,这样未经深思熟虑的个人行为,无疑是不明智并且彻底失败的,更甚者,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声讨浪潮。

2.通过新闻媒体等公开道歉当万科“捐款门”的危机扩大到“全民参与声讨”阶段的时候,作为组织的企业才姗姗来迟。

仓促地开董事会并讨论决定参与灾后重建,紧接着向社会公众告知全文。

再然后,董事长王石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并就“捐款门”事件通过凤凰卫视进行公开道歉。

但是,企业危机爆发的紧急性决定了危机发生时, 争取第一时间、果断采取措施是战胜危机的关键因素,即在事态刚刚起步时道歉最合适。

然而,整整一周后,王石和万科才做出回应,显然已经过了危机最佳修复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舆论对王石和万科的不满已经全面扩大,此时道歉只能让公众认为万科是迫于压力的补救行为,对形象的补救成效不明显。

3.从本职出发积极参与社会工作我们可以了解到,一方面王石就该危机事件进行了公开道歉;另一方面,万科的工作人员积极深入地震灾区一线,积极参与灾后重建工作,而万科在最终也抢到了“灾后重建第一单”。

万科作为一个地产集团,在灾后恢复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在这方面,它也确实能够积极去参与灾后重建。

尽管“第一单”很可能是危机出现后的努力的结果,但不可否认,这样做实事的行为对“补救形象”而言是有很大帮助的。

4.自身发表声明5月20日,万科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以纯公益性质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

随即也提出捐助1亿重建灾区资金的方案。

但是,在突发事件出现后,能否合理运用各种方式、手段,迅速主动、真诚地与公众、媒体进行沟通,是能否有效控制局面、影响公众舆论、转变公众态度的关键。

应本着“诚实”和“尊重公众感受”的要求,做好“危机沟通”。

对于万科追加1 亿元重建资金,多数公众质疑该1 亿“善款”存变数。

这样的质疑的引发恰是因为万科在公告细节上没有披露清楚。

其中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细节,如“净支出额度人民币1 亿元以内”,只有一个上限,无下限,没有具体数目;“将在未来3 到5年内,根据实际需要逐年支出”,时间拉得较长,虽然客观上灾后重建确实非短期所能为。

五、案例评析我们知道,公关的作用便是“塑造形象”“协调关系”,但是,对于危机公关来说,它的作用便应该体现在“挽救形象”和“协调关系”上了。

万科“捐款门”在短时间内使得恶评如潮,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损害,因而便需要通过危机公关来力挽狂澜,及时补救形象,协调关系。

这一场公关行为可以将之划分为矫正性公共关系。

非常明确的是,这起危机公关事件的主体是万科地产集团这个企业组织,而客体则应该是广大的群众,包括媒介公众、外部公众等。

万科“捐款门”的这起危机公关事件,非常形象地表现出了在公共关系领域中突发事件的特点:(一)突然发生,令组织措手不及地震后迅速做出捐款200万的决定不仅没有带来声誉和赞扬,反而招致一片骂声。

这样的情况王石没有想到,万科地产集团的人尤其是管理层更加没有想到。

而正是由于它来得突然,使得作为集团灵魂人物的王石在缺少思想、心理和应变准备的情况下措手不及,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了那样一番激起民愤的言语。

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各路人的口诛笔伐。

短时间内不仅使自己的个人形象轰然倒塌,也毁坏了“万科”在民众中的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

这样无形中使自己陷入了被动,贻误了通过公关工作、信息沟通来应先公众舆论的最佳时机,从而加大了突发事件处理的难度。

(二)涉及面广,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于万科及王石原本就是“聚光灯下的明星”,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就更容易引起公众和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

另外,由于王石本人经常在互联网上活跃,经由互联网这个新媒体的传播,即刻成为街谈巷议、人尽皆知的社会性话题。

(三)必然很快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社会舆论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人们对这次“捐款门”的信息需求量会急剧增长,从而加速了它通过各种方式在各种媒体上频繁出现,以非常快的速度形成有一定强度的社会舆论。

而这种舆论氛围更是引导了人们,使人们的观点趋于一致,掀起了对万科的声讨浪潮,导致“捐款门”时间的影响扩大和升级。

(四)对组织产生重要影响“捐款门”对万科地产集团和王石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极其大的。

首先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在事件发生后的五六天时间内,万科股价大跌12%,6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蒸发了204亿元。

其次是作为组织的企业突然间被置于社会的被告席上,成为公众非议、每天曝光、政府关注的对象,陷入千夫所指、四面楚歌的窘境。

再是企业在无形资产方面付出的巨大代价。

品牌形象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它的破坏不仅会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丧失信心,也会对企业内部的员工们造成打击。

但是,这一场危机公关其实存在着很多并不正确的做法,有些甚至带有“雪上加霜”的色彩。

从一开始,万科在战略与决策层面就出现了问题:没有系统评估及处理整个危机事件,企业管理层决策方面也存在不足。

从5 月12 日到5 月20 日,万科毫无征兆地从捐款额200 万元一下提升到以无偿投入1 亿元参与灾后重建,董事长王石也改口向公众道歉,其中没有可信的酝酿过程,反而让公众觉得这是万科在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并非诚意。

另外凭借公司治理和道德准则上的良好表现,万科近几年连续入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最佳企业公民”。

这足见万科公司治理的严谨。

从万科公开披露的股东大会决议,我们得知万科2008 年度授权董事会用于慈善公益方面的预算是1000 万,其中800 万已用在了今年雪灾等方面,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剩余的最大捐赠数额即为200万。

而面对网上对万科在地震中捐赠过少的争议,万科董事会却没有再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捐款追加的事宜进行决策。

从协调与沟通层面来说,万科并没有确保好与公众的有效沟通。

在事件发生之初,面对大家的批评和牢骚,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上用“逐条分解对质”的方式公然跟网友进行辩解。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王石这种做法无疑让人们认为他容不下大家的批评,为以后的沟通设立了障碍另一方面,从万科公开披露的股东大会决议看,我们得知王石最大的捐赠授权就是200 万元。

倘若王石直接将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相信网友会理解。

而王石却选择一种情绪性的回应方式,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交流作用。

而企业内部,领导者或者说是管理层在与内部员工的沟通方面也明显欠缺,导致出现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现象。

六、总结任何组织都有可能遇到危机和奉献,但只有那些真正具有雄厚实力和管理水平的组织才能处变不惊,通过自己的努力化险为夷;想法,那些根基不牢固、自身工作存在较多问题的组织则必然一蹶不振,陷入灭顶之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