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及体外溶栓和溶血作用研究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

山 东 轻 工 业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SHANDONG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
文章编号 :1004 - 4280 (2008) 03 - 0024 - 04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
0 引言
纳豆激酶 (Nattokinase ,NK) 是日本学者须见洋 行从日本食品纳豆中纯化分离出的一种具有溶血栓 功能的丝氨酸蛋白酶 ,它是由枯草杆菌 ———纳豆菌 ( Bacillus natto) 发酵大豆后所产的酶[1] 。由于 NK 作 用迅速 ,维持时间长 ; 源于食品 ,安全性好 ; 分子量 小 ,是一个单链蛋白质 ,更易被人体消化道吸收 ;对 纤维蛋白的作用机制不同于尿激酶等现用于临床的 药物 ,它同其他纤溶酶一样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 ,同
Phenyl Sepharose 疏水柱层析 Sephadex G2150 凝胶过滤层析 Sephadex G2100 凝胶过滤层板
第 22 卷
SDS - PAGE 测得 分子量ΠkDa
—
28 28 28 和 38
纯化倍数酶率活Π回%收
①4. 75 ②1. 32
—
①74. 3 ②77. 0
—
50
40
产品的生产主要是发酵液经过一系列的分离纯化方
具有操作简便 、可规模化生产及选择性强等特点 ,广 泛应用于规模化工业生产中 。基本工艺流程是离心 除菌 →盐析 (或有机溶剂沉淀) →超滤浓缩 →凝胶过 滤层析脱盐 →离子交换层析或疏水层析 。一般是将 凝胶层析 、疏水层析 、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中两 种以上的层析方法配合使用来进行酶的分离 。
膨胀床吸附分离作为一种新型的蛋白质分离纯 化方法 ,其主要原理是根据静电吸附作用 ,将带有相 反电荷的蛋白酶吸附在离子交换柱上 。该分离方法 避免了柱层析分离过程中 ,因复杂的纯化步骤而导致 纳豆激酶失活的缺点 ,具有快速分离纯化的优点。胡 洪波等[17] 对膨胀床分离纳豆激酶过程的各个阶段进 行了考察 ,发酵液中经离心得上清液 ,将粗酶溶液的 pH 值调节至低于其等电点 ,采用 Streamline SP 强离子 交换吸附剂 ,Streamline 25 膨胀床柱 ,XK16 层析柱 ,吸 附时最佳的 pH 为 6. 0 ,电导率应低于 6. 2 msΠcm。然 后进行清洗解吸 ,得到比较纯的纳豆激酶 ,整个分离 过程缩短为 8~10 h ,回收率提高了约 50 %。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的工艺研究 韩超

• 2、把纯化液稀释20 倍点样于纤维蛋白平板,与80 U/mL 尿激酶标准品作对照,具有明显的溶纤效果。具体结果见 图1
出现明显的透明圈, 说明具有明显的溶纤 效果
• 3、按上述方法得到的纳豆激酶纯化液,经SDS-PAGE电 泳,得到一条单一色带(见图2),说明发酵液中的杂蛋 白已基本除掉;与标准蛋白比较,此单一带的分子量在 27~28 kD之间,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根据氨基酸序列结 算出的纳豆激酶精确分子量27.782 kD基本相符。
•
4、中试扩大试验按上述的试验方法作适当调
整后进行的中试扩大试验,收集OD280>0.05的 洗脱液。由此获得的纳豆激酶纯化液经广州药物 研究中心检测,纯度大于90% 。
•
5、冷冻干燥 用甘露醇和葡萄糖处理的纳豆激 酶纯化液冷冻干燥后,酶活力都比原来下降了 20~40%,使用甘氨酸处理,则冷冻干燥后的酶 活力仍能保持95% 以上,说明甘氨酸是纳豆激酶 冷冻干燥时很好的保护剂。故最终选取1%甘露醇 和2%甘氨酸作为纳豆激酶冷冻干燥的赋型剂,由 此制作出的纳豆激酶冻干制剂既有漂亮的饼形, 又基本能保持原来的酶活力。
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
结论
• 1、 之前大部分文献报道的纳豆激酶分离纯化方法基本 都要经过硫酸铵沉淀、透析、阴阳离子交换层析或疏水层 析等多步层析(见表3),步骤繁复,时间长,操作工艺 复杂,且多为间歇操作,生产效率难以提高,选择性低, 从而造成纳豆激酶分离纯化的成本很高,也不适宜连续化 的大规模生产。本纯化工艺方法简单,发酵液经离心过滤 后,只需经过一步阳离子交换层析,就能获得纯度较高的 纳豆激酶纯化液。得到的纳豆激酶纯化液加入适当的赋型 剂真空冷冻干燥后,基本上就能出成品,适合在企业的大 规模连续生产中推广应用,从而真正实现科研成果向市场 产品的转化。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范强;姚文兵;高向东;夏磊【期刊名称】《中国天然药物》【年(卷),期】2005(003)002【摘要】目的:优化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工艺,并研究其理化性质和酶学性质.方法: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 CM-Sepharose F.F.柱层析、冷冻干燥得到纳豆激酶;SDS-PAGE测定纳豆激酶分子量;Lowry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纤溶活性;并研究温度、pH、金属离子和抑制剂等因素对其纤溶活性的影响.结果:纳豆激酶的分子量约为28 kD;在pH 5-12和温度不高于60 ℃范围内其活性稳定;K+、Ca2+、Fe3+、Mg2+、Mn2+等金属离子对纳豆激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Cu2+明显抑制其纤溶活性;ε-ACA 和EDTA对纳豆激酶活性无明显影响,而100 μmol/L的PMSF能完全抑制其活性;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为蚓激酶的1.6倍.结论:建立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方法并鉴定了其部分性质.【总页数】5页(P124-128)【作者】范强;姚文兵;高向东;夏磊【作者单位】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00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4.1【相关文献】1.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J], 白震;徐梅;韩斯琴;刘克杉2.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慕娟;党永3.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J], 董志奎;杨超;尹宗宁;李萌4.纳豆激酶的制备与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J], 王镭5.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和酶活性测定的研究进展 [J], 法芸;张金玲;赵海杰;刘会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纳豆激酶的发酵、纯化条件的优化及开发应用

纳豆激酶的发酵、纯化条件的优化及开发应用纳豆激酶的发酵、纯化条件的优化及开发应用引言:纳豆激酶(Nattokinase)是一种来源于传统日本食品纳豆中的蛋白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溶栓、抗凝血、抗炎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纳豆激酶的研究逐渐增多。
本文将重点讨论纳豆激酶的发酵过程、纯化条件的优化以及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纳豆激酶发酵的条件优化:纳豆激酶产生菌株的筛选和培养基的优化是纳豆激酶发酵的首要步骤。
选择产纳豆激酶能力较高的菌株,并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来提高其产酶能力,可以大大增加纳豆激酶的生产效率。
培养基的研究也是优化纳豆激酶发酵条件的重要环节。
适当调整培养基的pH值、碳源、氮源和有机酸等参数,可以显著提高纳豆激酶的产量。
纳豆激酶的纯化方法:纳豆激酶是一种具有较高分子量的蛋白酶,因此采用离子交换、凝胶层析、亲和层析等技术进行纯化是常见的方法。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蛋白质与离子交换柱上的固定相之间的静电作用进行分离,该方法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
凝胶层析则是基于蛋白质在固定相的排阻效应分离的技术,可以纯化目标蛋白酶。
亲和层析则是利用目标蛋白酶与亲和基质之间的特异结合来纯化蛋白质。
综合应用这些方法,可以得到较纯的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的应用前景:纳豆激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医药、保健品和食品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首先,在医药领域,纳豆激酶被广泛应用于溶栓治疗,可以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同时,纳豆激酶还具有抗凝血、抗炎、降低血脂等功能,因此也可以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
其次,纳豆激酶可以作为保健品,用于改善心脑血管健康、抗衰老和增强免疫等作用。
此外,纳豆激酶还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以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保鲜效果。
结论:纳豆激酶发酵、纯化条件的优化以及其在医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潜力。
通过选择高产纳豆激酶菌株和优化培养基条件,可以提高纳豆激酶的产量。
同时,离子交换、凝胶层析和亲和层析等技术可以有效纯化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摘 要 纳 豆 激 酶 是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发 酵 过 程 中产 生 的 一种 碱 性 蛋 白酶 , 具 有 较 强 的溶 栓 作 用 。 与其 他 溶 栓 剂 相
比, 纳 豆 激 酶 易被 吸 收 , 作用迅速 , 安全 性好 , 可 做 为 新 型 溶 栓 剂 。 文 中概 述 了纳 豆 激 酶 的理 化 性 质 和 作 用 机 制 , 着 重 介 绍 了纳 豆 激 酶 的几 种 常 见 的 分 离 纯 化 方 法 , 包 括柱层析 法、 超 滤法、 萃取 法和 亲和颗粒 法 , 以 及 集 成 化 分
进纤 维蛋 白的溶 解 。虽 然 纳 豆 激 酶 对 纤维 蛋 白原 不
敏感 , 但是 对交 联纤 维 蛋 白裂解 起 有 效 促 进 作 用 , 并
且 能使 纤溶 酶原 激 活物 抑 制 剂 ( P A I . 1 ) 失活 , 通 过 阻 止 血栓 素形 成来 抑制 血小 板 的聚集 … 。 在 血液 中 纳 豆 激 酶 的纤 溶 活 性 能 保 持 3 h以
的活 性 。
1 纳 豆 激 酶 的性 质 及 溶 栓 机 制
1 . 1 纳 豆激 酶的性 质特 点 纳 豆激酶 是纳 豆 在 发 酵 过程 中产 生 的一 种碱 性 丝氨 酸 蛋 白酶 , 由2 7 5个 氨 基 酸 残基 组 成 , 分 子 质量 为2 7 . 7 k u , 等电点 p I 值为8 . 6 。虽然 纳 豆 激 酶与 丝氨 酸蛋 白家 族 的许 多 枯草 杆菌 蛋 白酶 的序列相 似 , 并 且 具有 高度 的 同源性 , 但是 对底 物表 现 出 了明显 的
胶 囊 的涂层 材 料 后 可 提 高 纳 豆 激 酶对 温度 和 p H 的 稳定 性 。经 过 5次反 复冻 融 , 纳豆激 酶 的活性 仍 可 以保 持 在 9 5 % 以上 , 表 明冻 融 对 纳 豆 激 酶 的活 性 影
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678(2009 J05—0298—04
Study on purification and enzyme kinetics of nattokinase DONG Zhi-kui,YANG Chao,YIN Zong·ning,LI Meng
(West China School of Pharmacy,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China)
purification. Key words:nattokinase;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michaelis constant(Km)
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其 死亡率已超过了癌症。而血栓又是心脑血管疾病中 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虽然现在临床上有许多用 于治疗血栓的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组织纤维蛋 白溶酶原激活剂以及蛇毒栓溶剂等,但是它们大多 为注射用药,使用不便,且副作用大、半衰期短,很难 满足血栓治疗的需要。
表l
Fig.1 The elution curve of Superdex 75
纳豆激酶经Superdex 75凝胶色谱的纯化结果
Tab.1 Purification of NK by Superdex 75
1,纳豆激酶发酵被的租提物;2.3uperdex 75凝股色谱纯化后峰C的 峰尖;3.PAGE电泳纯化后的纳豆激酶活性带的蛋白提取液;4.标 准肼,蛋白参照品
记录NK发酵液粗提物经Superdex 75凝胶柱后 收集液在280 nm处的A值,结果如图1所示。分别 对A、B、c、D、E等5个峰进行酶活测定以确定活性 峰,结果其酶活依次为3.044,7.535,117.94,7.125,
纳豆激酶菌株的分离,筛选和鉴定的研究

4 3
NK9
用菌株 。
2
1
0
粘度
色泽
气味
口感
综合
纳豆菌株的鉴定
一 菌落形态 二 个体形态 三 生理生化特征
菌落形态
观察营养琼脂平板上和试管液体的培养24h的NK1、NK6 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落形态特征,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 看出筛选到的菌种在菌落形态上与枯草芽孢杆菌比较相似。
琼脂平板上菌落特征
纳豆激酶菌株的别离,筛 选和鉴定的研究
The separation ,screening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Nattokinase strain
姓名 张磊 学号83050207 专业 食品质量与平安 指导教师 李文亮
绪论
纳豆(Natto)是日本传统大豆发酵食品。自 1987年纳豆中发现强力溶栓激酶一纳豆激酶
枯草芽孢杆菌
+ + + + + + + + + + + + + + ++ ++ + + -
讨论
本研究从纳豆中别离和筛选出高纤 溶活性的纳豆菌NK1、NK6,通过 系统的细菌学和生理生化鉴定说明, 其具有枯草芽孢杆菌的典型性状, 且与枯草芽孢杆菌比较,典型特征 差异不明显,根本确认NK1、NK6 菌株在分类上归属枯草芽孢杆菌。
NK6 杆状 2.31 0.78 圆形或椭圆 中生 0.79*1.50 周生 运动
枯草杆菌 杆状 2.19 0.71 圆形或椭圆 中生 0.71*1.50 周生 运动
生理生化特征
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参比菌株,对NK1、NK6菌株进行了部分 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糖发酵试验、渗透压试验,结果见下表
纳豆激酶粗提液的体外溶栓抑菌实验

纳豆激酶粗提液的体外溶栓抑菌实验饶颖竹;陈蓉;阮倩玲;肖桂元【期刊名称】《蛇志》【年(卷),期】2004(16)1【摘要】目的探讨纳豆激酶粗提液的体外溶栓、抑菌作用.方法以大豆为培养基,米曲霉为菌种,发酵制得成熟纳豆,用不同饱和度(NH4)2SO4对粗提液进行盐析,所得沉淀溶于生理盐水中,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测定其活性,确定提取纳豆激酶的分级沉淀范围.用体外溶栓法测纳豆激酶粗提液的体外溶栓作用.用平板打孔法及纸片扩散法测不同浓度纳豆抑菌物质的体外抑大肠杆菌作用.结果纳豆激酶的(NH4)2SO4分级沉淀范围选择在60%.纳豆激酶粗提液对血块的溶解作用较同样活力大小的尿激酶强.纳豆抑菌物质粗提液对大肠杆菌都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作用,当浓度大于50%,抑菌圈直径随着浓度的增高而增大.结论纳豆激酶粗提液具有较好的体外溶栓作用,并对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页数】4页(P7-10)【作者】饶颖竹;陈蓉;阮倩玲;肖桂元【作者单位】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37;湛江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湛江,524048;湛江师范学院生物系,广东,湛江,524048;湛江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广东,湛江,524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7.3【相关文献】1.纳豆激酶粗提液对小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降脂作用 [J], 袁淑云2.电针后大鼠中脑腹侧部粗提液对体外培养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生称发育… [J], 梁希彬;田德全3.菜籽饼中植酸粗提液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初探 [J], 汤务霞;祝佳;熊治渝;刘超4.金银花醇提液对根管粪肠球菌的体外抑菌实验 [J], 王淑贤;杨旭5.纳豆激酶的分离纯化及体外溶栓特性研究 [J], 陈晓飞;周伏忠;陈国参;谢宝恩;宁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豆激酶分离纯化及体外溶栓和溶血作用研究纳豆是日本的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由纳豆芽孢杆菌发酵而成,在日本已食用近千年。
1987年,须见洋行等经过对上百种食物的筛选,首次发现纳豆含有溶解血栓纤维蛋白的成分,并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
研究表明,NK 是纳豆发酵过程中纳豆芽孢杆菌分泌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1]。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NKc具有很强的体内外溶栓作用,与传统的容栓剂相比,NKc具有易提取、成本低廉和能口服吸收溶栓等优点,因而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溶栓药物[2-4]。
为了对NKc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室在研究NKc纤溶活性之后,进一步对其体外溶栓和溶血作用进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菌株:为本实验室自日本纳豆分离纯化菌种,保存于养琼脂斜面,营养琼脂配方为:细菌培养用胰蛋白胨(bacto-tryptone),1%;细菌培养用酵母抽提物(b acto-yeast extract),0.5%;NaCl,0.5%;细菌培养用琼脂粉(bacto-agar powd er),1.5%PH7.2。
纳豆、纳豆提取液:按文献[5]介绍方法制备。
血平板:用生理盐水配制1%琼脂,加入新鲜脱纤兔血,混匀倾注平板,冷却凝固即成。
主要试剂:凝血酶、纤维蛋白原、标准尿激酶(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蚓激酶(30×104 U•粒-1,北京百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牛血清白蛋白(上海生化试剂公司);低相对分子质量标准蛋白质(兔磷酸化酶:Mr97.4×103,牛血清白蛋白:Mr66.2×103,兔肌动蛋白:Mr43.0×103,牛碳酸酐酶:Mr31.0×103,胰蛋白酶抑制剂:Mr20.1×103,鸡蛋清溶菌酶:Mr14.4×103)(上海生化试剂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方法1.2.1 NKc分离纯化纳豆提取液经35%~75%饱和度硫酸铵分段盐析,离心收集沉淀,用50mmol•L-1磷酸缓冲液(PH 7.4)溶解,充分透析后获得纳豆激酶粗酶(NKc),再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1.0cm×60cm)层析,分管收集纤溶活性较高部分,脱盐,冷冻干燥后获得层析纯纳豆激酶(NKc),SDS-PAGE电泳检测纯度。
1.2.2 纤溶活性测定按Astrup等[6]方法并改进制备血纤维蛋白平板。
10m L 1%的琼脂糖溶液于50℃时加入10mL 0.3%的纤维蛋白原溶液及100µL凝血酶,快速混合并倒入9cm平板中,静置冷却凝固为乳白色半透明的纤维蛋白平板。
尿激酶标准品配成25.875,51.75,103.5,207.415U•mL-1 5个浓度,各取5µL加在制备好的纤维蛋白平板上,37℃孵育18h,计算水解圈面积,以酶活力的尿激酶单位数的对数为横坐标,水解圈面积的对数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
取样品5µL 3份加在纤维蛋白平板上,37℃孵育18h,求得样品水解圈面积的平均值,从标准曲线上求出样品的酶活力。
1.2.3 酶的纯度鉴定采用不连续蛋白质SDS-PAGE凝胶垂直板电泳法。
浓缩胶浓度为5%,分离胶浓度12%,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7%醋酸脱色。
1.2.4 NKc体外对血凝块的溶解作用家兔心脏采血,体外自然凝固成血凝块,称取质量后放入不同试管中,分别加入NKc、蚓激酶、生理盐水溶液,置3 7℃120 r•min-1振摇孵育,于不同时间测定凝血块质量,计算其溶解率。
1.2.5 NKc体外对血凝的影响家兔心脏采血,取不同剂量的NKc(1414 U•mL-1),分别加入1mL血液中,轻轻混匀后放置37℃温箱孵育,于不同时间取出观察血液的凝固状态。
1.2.6 溶血作用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7]进行。
取兔血10mL,放入盛有玻璃珠的锥型瓶中,振摇10min,脱去纤维蛋白原,2500 r•min-1离心10min,得脱纤红细胞沉淀,用生理盐水溶液洗涤3次,至上清不显红色为止。
将所得红细胞沉淀用生理盐水配成2%混悬液。
取试管6支,按规定配比量,见表1,依次加入2%红细胞悬液和生理盐水,混匀后,于37℃恒温箱中放置30min,然后分别加不同量的药液,摇匀后置37℃恒温箱,不同时间观察结果。
2 实验结果2.1 NKc的分离纯化纳豆提取液经35%~75%饱和度硫酸铵分级盐析、透析获得NKc;粗酶经Sephadex G-100葡聚糖凝胶柱进一步纯化,由洗脱曲线见图1.经葡聚糖凝胶柱层析纯化后,出现Ⅰ、Ⅱ二个蛋白吸收峰,纤溶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蛋白峰Ⅱ。
为了获得较纯的NK,层析液分管收集,经纤维蛋白平板法检测,收集纤溶活性较高部分,冷冻干燥,经SDS-PAGE凝胶电泳检,除了较粗的一条带外,还有一些小分子的浅带,见图2,3.表明纳豆提取液经盐析、透析,Sephadex G-10 0柱层析分管测活收集高活性部位后,只获得层析纯的NK,要获得单一组分的NK,还需进一步纯化。
2.2 NKc体外对血凝块的溶解作用血块溶解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NKc(1,0.5,0.3,0.2mL)作用血块6h时,溶解率分别为88%,74%,33%,32%,对照组蚓激酶为87%,表明NKc有显著的体外溶栓作用,见表2.2.3 对血液凝固的影响1mL血液加入不同体积的NKc后观察血液凝固状态,结果见表3,加入N Kc0.15,0.35,0.5和0.75mL的血液最终凝固;而加入1和2 mL NKc的血液不凝固,并逐渐转变为暗黑色,最终红细胞全部裂解,加入2mL PBS的对照组1mL血液正常凝固。
说明低剂量NKc不影响血液正常凝固,而高剂量的NKc不仅影响血液正常凝固,并且使红细胞溶解。
凝固后的血液(3~7)继续放置37℃恒温培养箱孵育,至2h时,第3,4试管(即1mL血液;加0.75和0.5mL NKc)中的凝血块开始部分溶解,并于4 h后全部溶解,而其他试管的凝血块进一步收缩、固化并析出血清。
表明NK具有强烈的水解纤维蛋白作用,但只有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既不影响血液的正常凝固,血细胞不被裂解;又能把新形成的凝血块即人工血栓溶解。
2.4 溶血实验溶血实验结果见表4,在2h内,高浓度的NKc对红细胞有溶血作用,低浓度的NKc没有。
取Sephadex G-100色谱图峰Ⅰ和Ⅱ样品各10和5µL,分别滴加在兔血平板上,置37℃孵育24h。
结果见图4,当滴加10µL时,层析峰Ⅰ和Ⅱ都有溶血现象,滴加5µL时,层析峰Ⅰ有溶血,而Ⅱ无溶血现象。
表明NKc有溶血作用,其中层析峰Ⅰ的溶血作用比Ⅱ强。
NK是否具有溶血作用,有待进一步实验。
3 讨论血栓栓塞性病人体内的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多肽A和纤维蛋白多肽B,两种纤维蛋白多肽转化成纤维蛋白单体(α,ß,γ)2后自发聚合成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在Ca2+,Ⅶ因子的作用下交联成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多聚体,这就是血栓的主要基质。
溶栓疗法通过直接降解或通过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plasminogen)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 min)来降解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而达到血栓效果。
血纤维蛋白溶解酶是一类能直接降解血纤维蛋白的酶,体外主要来源于微生物、蚯蚓、蛇毒、某些海洋无脊椎动物和海藻等。
使用外源的、能直接降解纤维蛋白的酶类可加强血浆纤溶活性。
本实验结果表明,NKc体外有很强的溶栓作用,为了排除粗酶中的溶血成分可能来自大豆,笔者利用纳豆杆菌进行了液体发酵,获得了纳豆激酶的液体发酵粗酶,溶血实验表明该粗酶同样具有溶血作用,因此可以判定溶血作用物质不是来自大豆,而是纳豆芽孢杆菌的代谢产物,这一结果与Kunst等[8]的报道相一致。
故纳豆杆菌代谢产物除含有溶栓成分外,还含有溶血作用物质,其性质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
为了进一步明确溶血作用物质,将粗酶经葡聚糖凝胶色谱后,进行血平板溶血实验,结果表明,葡聚糖凝胶色谱蛋白峰Ⅰ和Ⅱ高剂量时不产生溶血作用,蛋白峰Ⅱ低剂量时不产生溶血作用。
由于所纯化的NK还含有少量的其他组分,因此只能判断粗酶具有溶血作用,而NK是否有溶血作用无法断言。
为了获得单一组分的NKc,笔者克隆了NKc的基因并在原核系统中成功表达(文章另发),可以证明NKc有溶血作用,而NK本身无溶血作用。
参考文献[1] Sumi H.A noval fibrinolytic enzyme in the vegetable cheese natto:a typical and popular soybean food in the Japanese diet[J].Experientia,19 87,43(20):1110.[2] Fujita M,Hong K,Ito Y,et al.Thrombolytic effect of nattokinase ona chemically induced thrombosis model in rat[J].Biol Pharm Bull,1995,189 100:1387.[3] 段智变,江汉糊,张书霞,等.纳豆激酶粗制液对家兔溶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营养学报,2003,25(1):46.[4] Fujita M,Hong K,Yae Ito,et al.Transport of nattokinase across the rat intestinal tract[J].Niol Pharm Bull,1995,18(9):1194.[5] 王萍,陈钧,纳豆激酶纤溶酶活性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2 6(3):431.[6] Astrup T,Mullertz ST.The fibrin plate methob for estimating fibrinol ytic activity[J].Arch Biochem Biophys,1952,40:346.[7] 中国药典2000年版.Ⅰ部[S].2000:P504.[8] Kunst F,Ogasawara N,Moszer I,et al.The complete genome seque nce of the gram-positive bacterium Bacillus subtilis[J].Nature,1997,390:3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