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发现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l 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
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和增加血管弹性等作用。
1980年在纳豆中被发现,由275个氨基酸按照固定排列方式组成,分子量是27724,有分解血栓的独特功能,活性效果用固有单位Fu表示。
目录1概述医学实验神奇之处作用研究药理作用含量标识2理化特点3选择方法4剂型对比5服用方法服用禁忌注意事项6调控机制7分解血栓8理化特性9分子改造10主要功能概述纳豆激酶的发现来自著名的"两点半实验"须见洋行博士1980年的一天,从事溶解血栓药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他突然想起纳豆不是纤维蛋白发酵的吗?而血栓最顽固的部分就是纤维蛋白,于是,下午两点半时,须见洋行博士把纳豆中提取的物质加入到人工血栓中。
原本准备第二天看结果的,但5点半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察看,奇迹发生了,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实验溶解2厘米需要近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纳豆发酵物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
于是,就将纳豆的这种强力溶栓物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溶血栓药物研究史上有名的“下午两点半”实验。
医学实验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研究院心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研究关于纳豆激酶对高血压的效果。
该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总之,纳豆激酶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
这个结果表明增加纳豆激酶的摄入,可能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报告被国际权威学刊SCI收录(《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VOL.31NO.8.August,2008ISSN0916_9636)。
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印度孟买市TNMC&BYLNair医院共同进行的急性脑中风患者应用纳豆激酶+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治疗的综合临床研究。
能溶解血栓的药食两用纳豆胶囊产品项目融资书

能溶解血栓的药食两用纳豆胶囊产品项目融资书纳豆系列生物制品生产销售第一章纳豆及其保键作用纳豆(Natto)是一种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入纳豆菌发酵食品,是日本最具有民族特色的食品之一,有效的营养和保健功效,深受日本国民的喜爱被与誉为日本的国宝。
据日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杂志报道,日本全国89.4%的人习惯吃纳豆。
纳豆也是世界230多种普通食品中唯一能溶解血栓的食品。
纳豆具有很丰富的营养价值,富含纳豆激酶(Nattokinase)、蛋白质、各种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100克纳豆相当于3个鸡蛋或80克牛肉;纳豆有鲜纳豆和纳豆胶囊、片剂等不同剂型。
纳豆的保健功能一、溶栓作用血栓原本即经常在身体中形成与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工作生活压力增大,血栓的形成加快,分解变缓,血栓经积累后转化为一种不溶性蛋白质的蛋白纤维,引起心、脑血管方面的栓塞病症,出现脑血栓、心肌栓塞等方面的突发疾病。
现在心脑血管疾病正日益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已成为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美国每年有15万人死于脑中风,在我国每年有60万人死于冠心病,120万人死于脑梗塞和脑溢血,这其中约有80%的病例是由于血管栓塞(血栓)而导致的突发性恶果。
1987年日本宫崎医科大学生理学家须见洋行教授在纳豆中发现了纳豆激酶(Nattokinase)。
纳豆激酶是丝氨酸蛋白酶,由275个氨基酸组成,单链不含二硫键,分子量为27KD。
纳豆激酶经口服后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来直接作用血栓,更快、安全性更高。
试验证明,纳豆激酶的体外溶栓作用非常明显,可维持8-12小时。
纳豆激酶(Nattokinase)具有强烈的直接和间接的溶栓作用,纳豆激酶(Nattokinase)预防和治疗以下病症:脑血栓、脑梗塞、心肌梗塞、血栓后遗症、血栓静脉炎、脉管炎、痛风等症状。
纳豆被称为能溶解血栓的唯一食品。
二、防止骨质疏松症健康人的骨骼储藏百分之九十九的钙质,可是当血液中钙质不足时,为了保持血液中的浓度,就会吸收骨骼中的钙质来弥补。
纳豆激酶

"#$#%&’# 等对纳豆激酶基因的核苷酸序 列测定使得用基因工程技术提高纳豆激酶活 性及产量成为可能。与纳豆激酶同源性很高 的枯 草 杆 菌 蛋 白 酶 > 与 枯 草 杆 菌 蛋 白 酶 #%=<D4#EEF#’6@6E&4 都 已 有 基 因 克 隆 的 报 道。 ND4F6%D@D 等将枯草杆菌蛋白酶 #%=<D4#EEF#’O 转化 6@6E&4 基因克隆到 5-N!II./P 载 体 上, 到枯草杆菌 ( GB 4&?@6<64 K9Q(*(8) 中, 酶的产 率比宿主菌和基因供给菌分别提高 *I 倍和
[)] 序 , 须见洋行等于 ())! 年用反向 -./0 层 析法分离出纳豆激酶并测定了它的氨基酸序 [1] 列 , 二者完全一致。 [!]
我国学者也对纳豆激酶进行了研究, 主 要是进行了纳豆杆菌液体发酵条件、 纳豆激 酶纯化等方面研究, 获得纳豆杆菌在最适发 酵条件下的产酶活力一般可达 *II M !IIKJL [!、 (I] , 当以 *C 木糖为碳源、 %/ 发酵液 !C 的 大豆蛋白胨为氮源的条件下, 纳豆激酶最高
[!、 ’] 大 。
活性, 可治疗和预防血栓病, 它还可激活体内 的纤溶酶原, 从而增加内源性纤溶酶的量与
[)] 作用 。目前常用的及一些还在开发的治疗
心脑血管栓塞疾病的药品, 如链激酶 ( 73:8;# 、 尿激酶 ( >:4561278, 、 重组组 <=) ?=) 34561278, 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8@4AB61213 3677>8#3C;8 、 对#甲氧苯甲酰纤 ;D27A614E81 2@36F234:, :3#G.) 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 ( 21674CD238H ;D27# A614E81 73:8;34561278 2@36F234: @4A;D8I, .G<.J) [(] 和尿激酶原 ( ;:4>:4561278, 等 , 均在 ;:4#?=) 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或者毒性比较 强、 副作用比较大, 或在体内半衰期比较短, 药效难以发挥, 或来源紧缺、 价格昂贵, 很难 成为一种大众药品。纳豆激酶却有望弥补这 些缺陷, 因此国外学者认为它极有可能成为 新一代抗栓药物 。 ! " 纳豆激酶的生化性质 纳豆激酶是一种单链多肽酶。由于测定 技术的不同, 测得的分子量由 &/$"" 至 $(""" 不等。根据已测得的氨基酸序列计算出准确
纳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1]
![纳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1]](https://img.taocdn.com/s3/m/8cd0e5fb04a1b0717fd5dd47.png)
沈列的鉴定 .............................................................................................. 20
5.4 本实验的优缺点 ........................................................................................................ 20
第 3 章 实验方法 ................................................................................................................. 9
3.1 菌种分离 ..................................................................................................................... 9 3.2 菌种初筛 ..................................................................................................................... 9 3.3 菌种复筛 ..................................................................................................................... 9 3.4 固态发酵感观评价...................................................................................................... 9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

纳豆激酶的研究进展程守强,梁凤来,王仁静,刘如林(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 300071)摘 要 纳豆激酶是一种由纳豆菌产生的具有强烈纤溶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与传统的一些溶栓剂相比,其具有安全性好、成本低、口服有效等优点。
就纳豆激酶的理化性质、制备过程、生物学功能、酶活测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纳豆激酶;纳豆菌;溶栓作用;丝氨酸蛋白酶中图分类号 Q5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7021(2005)02-0069-06Advance in N attokinase R esearchCHEN G Shou2qiang,L IAN G Feng2lai,WAN G Ren2jing,L IU Ru2lin(Coll.of L if e Sci.N ankai U niv.Tianji ng300071)Abstract Nattokinase is a kind serine proteinase that has strong fibrinolytic action produced by B acillus subtilis (natto).As compared with some traditional thrombolytics,nattokinase possesses the advantages of safety,low cost, and effective by oral administration etc.S ome advances in nattokinase research were reviewed in thispaper,mainly its physiological properties,preparation process,biological functions of dissolving fibrin,assay for enzymatic activity, and molecular biological study.K eyw ords nattokinase;B acillus subtilis(natto);fibrinolytic function;serine proteinase 纳豆激酶(Nattokinase,N K;也称Subtilisin NA T,Subtilisin BSP)是由纳豆菌(B acill us subtilis var.natto)产生的一种具有强烈溶栓功能的蛋白酶,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
崔景贵讲解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最好在饭前或睡前服用,以利吸收。同时要坚持长期服用,才能发挥最佳功效。
纳豆激酶的购买渠道
线上购买 1
网上商城、电商平台
线下实体店 2
药店、保健品店
直销渠道 3
品牌官网、专卖店 消费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购买纳豆激酶产品。线上渠道包括各大电商平台以及品牌官方商城。线下实体店也有很多销售,主要集中在 药店和保健品店。此外,一些品牌还会开设专卖店,消费者可以直接从品牌方购买。无论选择哪种渠道,都要注意选择正规的销售渠道 ,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癌症类型 肺癌 肝癌 胃癌 结肠癌 乳腺癌
纳豆激酶的作用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抑制肿瘤细胞粘附、侵袭和转移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
除了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纳豆激酶还可以通过改善免疫功能来协助预防和治疗癌症。因 此,适量摄取纳豆激酶是预防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2
孕妇禁忌
3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建议服用纳豆激酶,以免影响胎儿发育。
长期服用
长期服用纳豆激酶可能会造成维生素K缺乏,需要密切监测。
纳豆激酶的食用方法
剂量控制
建议每天食用纳豆激酶产品 2-3 次,每次剂量为 10000-20000 FU(纳豆纤溶活性单位)。剂量 要依据个人情况而定。
剂型选择
纳豆激酶产品有胶囊、粉剂和冻干粉三种常见剂型。建议选择肠溶性胶囊,可保护产品免受 胃酸破坏。
改善症状
纳豆激酶可以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的手部 震颤、肌肉僵硬等常见症状,改善生活质 量。
神经保护
纳豆激酶具有强大的神经保护作用,能够 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和进展,延缓老年痴 呆的出现。
纳豆激酶的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纳豆激酶液态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基因工程菌的制备

OptimizationofConditionsinLiquidFermentationtoProduceNattokinaseandPreparationoftheGeneticEngineeringBacteriumofNattokinaseDissertationSubmittedtoNanjingUniversityofTechnology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MasterofFoodScienceByFeifeiZHANGSupervisor:Prof.QiangXIONGMay2012摘要摘要纳豆(Natto)是大豆经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Natto)发酵而成的日本传统食品。
在纳豆的发酵过程中,发现一种具有高溶纤维活性的丝氨酸蛋白酶,须见洋行博士将其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
纳豆激酶以直接及间接的方式作用于纤维蛋白,从而达到溶栓目的。
另外,纳豆激酶在自然条件下酶活性质比较稳定,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半衰期长,分子量小,易被人体吸收,可作口服,作用直接迅速,且药效发挥持续时间长,可由微生物发酵生产,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溶血栓药物。
本课题对纳豆激酶的液态发酵条件做了进一步的优化研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基因工程制备的研究,为改变纳豆激酶的传统发酵工艺做一定的基础。
首先,研究了摇瓶培养和发酵罐培养时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纳豆枯草芽孢杆菌产酶的影响。
采用摇瓶液体发酵时,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碳源、氮源、金属离子、起始pH、温度、时间、接种量进行研究,运用standard.designs设计实验获得显著影响因子,以及采用响应面分析实验确定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之后应用7.5L发酵罐对搅拌转速、发酵过程的温度、pH、补料的添加、发酵时间等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9g/L、CaCl:0.24g/L、豆粕粉13.5g/L、酵母膏13.5g/L、K2HP0。
纳豆激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表达产物大小
28kDa 38KDa 28kDa 56kDa 27kDa 38kDa 28kDa 27kDa
蛋白形式 包涵体
分泌形 分泌形 分泌形 包涵体 包涵体 分泌形
表达率 18%
15 2% 20 5%
20% 40% 12%
产物活性 有溶栓活性
12000u mg 60u ml
2000u mg 有溶栓活性 有溶栓活性
120u ml
究, 已经初步能够利用基因工程菌生产纳豆激酶样 品。但是对于基因工程菌的发酵工艺、表达产物的 分离纯化工艺、表达产物的产量及收率方面仅进行 了一些探索性研究, 要想实现利用基因工程菌工业 化生产纳豆激酶, 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
2 纳豆激酶基因结构和蛋白质结构
1992 年 Nakamura 等采用鸟枪法在大肠杆菌中 首次克隆到包括调控序列在内的 NK 全长基因, 并 对 1473bpNK 全长基因序列进行了分析。该基因以 GTG 为起始密码子, 随后是由 1143bp 组成的阅读 框架, 编码 29 个氨基酸的信号肽, 77 个氨基酸的前 导肽和 275 个氨基酸的成熟肽, 共 381 个氨基酸。 其结构基 因的 3 末端 是 3 个连 续的终 止密 码子 TAA, TAG, TAA, 其后一段序列可形成茎环结构, 起
中 国生 物 工 程 杂 志
第 23 卷
离纯化出高纯度的具有溶栓活性的纳豆激酶蛋白。
1999 年复旦大学医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的刘北 城等[ 8] 从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中采用 PCR 方法扩 增了纳豆激酶原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完 全一 致, 将该基 因重组 到温控 型表达 载体 pLY 4 上, 构建成表达质粒 pESX 1, 转化到 E . coli JF1125 受体菌中, 实现了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表达产物 为 38kDa 的纳豆激酶原和 28kDa 的纳豆激酶, 表达 总产 物 约占 菌 体 蛋 白 的 18% , 其 中 成 熟 NK 占 50% , 纤维 蛋白 法测 定显 示, NK 具 有纤 溶活 性。 2002 年又从纳豆芽孢杆菌基因组中克隆了包括启 动子, 信号肽, 成熟肽及 3 非翻译区在内的 NK 全 长基因, 构建了大肠杆菌 枯草杆菌穿梭表达质粒 pBLNK, 转化到枯草杆菌中并成功表达。表达产物 用超滤浓缩, 分子筛, 离子交换等技术多步纯化, 每 升发酵液可得纯度高达 95% 的重组 NK 约 100mg, 与 t PA 比较, 比活性达 12000U mg, 收率为 60% [9] 。 1999 年张淑梅等[ 10] 从分泌纳豆激酶的枯草杆菌基 因组 DNA 中克隆了 NK 成熟肽基因, 其核苷酸序列 与文献报道仅 有一个碱基不 同, 核苷酸 同源性达 99 8% , 重组到 融合谷 胱甘肽 的融合 型表达 载体 pRIT2T 上, 转化到 E . coli N4830 受体菌中, 在大肠 杆菌中得到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溶解纤维蛋 白活性, 表达蛋白占菌体蛋白的 15 2% 。近年来, 又成功克隆到与文献 报道完全一致的 NK 成熟肽 基因, 重组到高效表达载体 pET230 上, 在大肠杆菌 DH5 中的表达率达 20 5% , 并且将表达产物经过 DEAE Cellulose DE52 和 Sephadex G100 两个柱分离 纯化 出 NK 蛋白。每 升发 酵液可 得 100mg NK 蛋 白, 与尿激酶比较, 纤溶活性达 2000U mg[ 11] 。2002 年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谢秋玲等[12] 克隆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发现纳豆激酶天哪!两小时血栓竟然溶解掉!1980年的一天下午,当时在芝加哥的罗宾斯研究所从事血栓症和酶领域研究的我,像往常一样观察浅底盘,让我惊讶不已、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事情发生了:浅底盘中的血栓竟然溶解了!短短的两个小时! 天哪!只有短短的两个小时!而在这以前我们进行的近二百多种天然食物的各种溶栓实验中,持续到第二天早上,能融化到一至二厘米就是最理想的了;可是这次居然是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真的是很吃惊!真的是很激动!血栓,诚如字面意思,就是血液块。
血栓是脑血管阻塞引起的脑梗塞、心血管堵塞而引起的心肌梗塞等威胁生命的血栓症的最根本的起因。
而这些疾病就算不会夺取人们的生命,也会留下诸如严重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的残疾后遗症。
然而,这个发生在芝加哥罗宾斯研究所的“两点半实验”,划时代地改变了血栓威胁人类生命的历史,开创了不使用药物就可以溶化血栓的新时代。
现在,被称为t一:PA的药剂已经在美国以及加拿大被视为标准药物使用了(尽管让人遗憾的是,对药品审批程序比较迟缓的日本,到2 001年为止,也未被通过)。
但在1980年,由人的尿液中提取可以溶解血栓的酶还没有被研究出来。
那时候从事血栓症研究的我,正同世界一流的生物学家K·C·罗宾斯老师一起,探索寻找可以将血栓溶化的食物。
在异国他乡,我们每天都在同血栓进行着抗争。
困惑迷局中的一线光明在这里,仅就我个人的学习过程和经历过的曲折,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
最早,我在大学的工程部进行有关生物酶的研究。
就是那段时间,我对生物酶的研究兴趣逐渐变得强烈起来。
为了进一步的从事研究,我转进了医学部。
在医学部取得了医学博士后,不擅长人际关系的我,觉得与做医生相比,研究工作对我来说更具吸引力、更合适。
那时,我有一个特别强烈的信念:不管自己将来遇到什么困难,也绝不会放弃关于酶的研究。
在欧洲,有着“生理学是学中之王”一说。
生理学的研究空间大、奥秘深,对于人类来说是永久的命题。
几年的研究经历,使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个世界里的无尽魅力,它值得我为之奋斗终身。
但是这个研究课题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并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室条件。
这在当时的日本,还没有具备这样条件的机构。
何去何从,当时,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碰巧的是,由于从事酶研究,就有了去美国费城参加“国际血栓溶解研讨会”的机会。
我的命运转折点出现了。
会场上,有很多世界上著名的学者。
在那当中,最吸引我眼球的是K·C·罗宾斯先生,他是全世界血栓症研究的权威学者。
当时,看到罗宾斯先生安静地喝着咖啡,仿佛在思考什么问题。
我突然产生一种大胆的冲动。
于是,也没考虑是否合适,我便朝罗宾斯先生走了过去。
“罗宾斯先生,我可以参加您的从尿液中提取酶的研究吗?”本来我是那种不善言谈的人,可当时不知哪来的巨大勇气指使着我,我用姿势和手势交替配合着生硬的单词,极力表达着我的愿望。
罗宾斯先生一声不响地听着我生涩的英语,让我更加紧张,然而结果出乎意料,罗宾斯先生对我的主动请缨很感兴趣。
一句“OK”,我应聘进了罗宾斯先生在芝加哥的研究所。
日本饮食习惯引发的乡愁就这样,我顺利地成了芝加哥罗宾斯研究所的一员,开始了为之奋斗终身的酶研究。
研究生活很充实,当然也有一些小困惑。
比如思乡,比如饮食习惯问题。
以前在日本,我对日本的歌曲几乎很少听,可在芝加哥的那一段时间里,却经常听美空云雀和岛仓千代子等人的歌,甚至还迷恋起以前在国内根本不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譬如司马辽太郎、海音寺潮五郎等人的历史小说。
这些举动,也许可以抚慰一下我这颗远在外乡的寂寥的心吧。
事实上,当时的芝加哥也居住了很多日本人和韩国人。
只是日本人约有8千人左右,而韩国人达到了4万。
食品店里面几乎都是经营着韩国食品,但想要采买正宗的亚洲饮食原料却很难很难。
其实,在韩国人经营的食品店里也能看到日本食品。
但如果因为你喜欢日本食品就去经营日本食品的韩国店里买的话,买到的大部分的食品都是“赝品”。
也许说“赝品”这个词不很恰当,但那些东西确实是很像正宗的,但仔细看或者最后享用时,却是“张冠李戴”,让你哭笑不得。
比如说写着白菜的牌子,卖的却是别的蔬菜;还有更过分的事,明明写着鳗鱼,却是蝾螈。
这样情况下,要想做正宗的日本传统菜,就只好寻找相近的原料来代替了。
享口福意外成全了纳豆大名虽然生活辛苦点,可是研究工作很充实。
能在世界第一流的研究所工作,完善的设备、丰富的资料、富裕的研究经费……无论从哪方面来讲,这些条件都是无可挑剔的。
研究过程也是相当愉悦的。
但是,常常也会有一些淡淡的焦虑。
毕竟曾经在罗宾斯老师那里直接亮相过,可以说必须得留下一些什么成果,才算对得起老师的期望,才不会留下遗憾。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在不断的实践与失败中,直到意外地在1980年发现了可以溶解血栓的酶——纳豆激酶,终于可以算了了一点心愿吧。
在1980年的当时,还不能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尿激酶。
那时候,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不断寻找可以溶解血栓的食物。
某一天,突发奇想,忽然注意到了每天都要吃的纳豆。
有一次,平时很难享受正宗日本美食口福的我,决定给自己做一次纳豆吃。
我把从日本带来的纳豆从冰箱中取出来解冻好,和上切好的圆葱芽(在当地,和纳豆一起吃的小葱是买不到的,我的办法是将圆葱放到阳台上,然后将发出来的新芽摘下来取代小葱),浇上酱油和调料,用筷子均匀地搅拌着,拉起了一圈圈黏黏的丝。
纳豆的清香刺激着我的味蕾,也激荡着我的由于过度劳累而思维僵化的大脑,这时候突然就有了奇特的、清新的想法。
其实,本来我在日本时就是就很喜欢纳豆的,经常向朋友们推荐这种美食。
而在异国他乡呆久了,就更想把纳豆中更优秀的一面给挖掘出来,展示在世人面前。
当时我在考虑,血栓是由蛋白质中的纤维蛋白形成的,同样是作用于蛋白质为主的大豆发酵之后的纳豆,难道就没有什么可以借鉴的地方吗?在此之前,我们在人工制作的血栓上放过各种各样的食品,进行过血栓变化的实验,都没有太大的突破。
然而这次在血栓上放上了纳豆之后,发生了惊AM变化。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下午两点半,在浅碟子里的血栓上放上药剂,晚上18点和第二天早上9点分两次验证,才能看出一些变化。
然而,这次,将纳豆放进去的短短两个多小时后,血栓竟然溶化了2厘米。
纳豆激酶溶解血栓图纳豆激酶溶解人工血栓的过程在以前的各种实验中,在第二天早上融化到l至2厘米就是最理想的了,可是这次居然在两个小时之内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真的很吃惊。
看来还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就这样,纳豆中含有强烈的血栓溶解酶的特性,终于被我发现了。
纳豆的独特角色我们对现在医学临床使用的血栓溶解剂——尿激酶和血浆酶及纳豆激酶提取液,分别进行了人工血栓溶解的实验。
将等量的纳豆激酶提取液(N)、尿激酶(u)、血浆酶(P)放在人工血栓(白色区域)上,比较其溶解程度。
图片将等量的纳豆激酶提取液(N)、尿激酶(U)、血浆酶(P)放在人工血栓(白色区域)上,比较其溶解程度。
如图所示,纳豆激酶提取液显现出了最强的溶解性。
直到现在,在我们已进行过的对世界200种以上的食品普查后,还没有发现拥有比纳豆激酶的溶解血栓功能更强的食品。
为此,我一直被纳豆的神奇魔力所吸引,沉迷于对纳豆的不断的、深入的研究中。
1986年,日本NHK电视台首次对纳豆激酶的发现做了报道。
在那以后,日本掀起了纳豆热潮,纳豆消费量出现井喷趋势。
1996年,日本传染性大肠菌O-157流行发作时,“纳豆可以预防O-1 57感染”这一说法被科学证实后,新闻界竞相宣传,各大商场、超市、便利店的纳豆销售,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
那么,纳豆激酶究竟属于纳豆中的哪一部分呢?实际上,纳豆激酶就是从纳豆中独有的黏性部分中提炼而来的。
虽然说纳豆激酶是从黏性部分中提取出来的,可是并不等于说大豆中就含有纳豆激酶。
它实际上是大豆中的纳豆菌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也可以说纳豆激酶是从纳豆菌中产生的。
人们做了个实验,将市面上所买的纳豆和普通的煮出来的大豆分别分给两组人吃下去,之后采取他们的血液,并将血液放人人工血栓中,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吃过大豆的一组血液中几乎没有溶解血栓的作用,而另一组吃过纳豆的群体血液中的血栓溶解作用,可持续达到8个小时。
尽管不喜欢吃纳豆的人,大多是因为讨厌纳豆特有的黏性。
然而实验揭示出来的结论,却恰恰是这令人讨厌的部分,才是纳豆的真正奥妙所在。
顺便说一下,纳豆菌是在稻草中自然存在的,当然现在是见不到这种做法了。
然而最开始的时候,纳豆便是在铺满稻草的容器中发酵制作而成的。
纳豆最早是从亚洲发源而来的,大概是以大米为主食的亚洲民族偶然中制作出来的。
“稻草中的纳豆”,才是纳豆发祥的真实再现。
另外,纳豆激酶不单只是大豆中独有的。
诸如黑豆、小豆、芸豆等豆类里,也含有纳豆激酶。
只不过,在大显中,纳豆菌所富含的蛋白质以及其他成分是最高的。
所以从效率以及生产量上来讲,首选当然还是大豆。
只有大豆和稻草的完美结合,才会产生出神奇的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溶栓功能现在,我们从纳豆激酶对血栓的多重溶解性能开始分析。
血栓,是形状为凝胶的纤维蛋白,看上去很像布丁,但实际上却是用镊子夹上去也很难切碎的坚硬物质。
血栓是由血液中过剩的被称为纤维蛋白原的蛋白质、血小板和血液凝固形成的。
血栓对人体健康起着修复损伤血管、止血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说血栓不是一无是处,如果像割掉阑尾那样把它彻底地处理掉,那样人在紧急情况下就会无休止的失血而导致生命危急,人类的血管损伤也不会修复。
但是,血栓的形成和血栓的利用一旦失去平衡的话,多余的血栓就会引起各种各样的问题。
最为麻烦的是前面所讲的——“血栓实际上却是用镊子夹上去也很难切碎的坚硬物质”,这一点决定了它在人体血管里的顽固性,决定了一般物质对它无能为力的特点。
直到我们找到了纳豆,发现了纳豆激酶。
第一章发现纳豆激酶。
纳豆激酶的分子构造,是独一无二的。
也就是说,它的形式,和目前为止我们知道的其他各种线溶酶大有不同。
线溶酶是血栓溶解酶的统称。
我虽没有进行过这方面的专门研究,但是也曾了解到,一般的线溶酶都不含有像纳豆激酶分子结构内独有的被称为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特殊构造(纤维蛋白溶解酶是属于一种锁链多肽构造的丝氨酸酶),所以只能具有直接分解血栓原体纤维蛋白的能力。
而纳豆激酶则不同。
进一步讲,在健康的人体血管内侧的细胞所释放出来的血栓溶解酶中,有被称为尿激酶原的物质,它有将物质活性化的力量。
而纳豆激酶恰恰可促使尿激酶原活化转换成尿激酶,从而促进溶解血栓效果和预防血栓的形成。
这样看来,纳豆激酶对血栓就有了直接和间接的双重溶解的作用。
也就是这个原因,纳豆激酶发挥的是超强的溶解血栓的能力。
强力溶栓的食物只发现了纳豆自古以来,人们就尝试着用各种食物来预防和康复血栓症。
例如,朝鲜人将胡萝卜、小豆、姜、大蒜、葱、圆葱、松茸、干海参等,作为溶解血栓的常用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