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溶解血栓的原理
纳豆激酶的功效与作用

纳豆激酶的功效与作用纳豆激酶是一种在日本流行的传统食品纳豆中所含有的一种酶类物质。
它由一种叫做大豆发酵酶的细菌产生,主要是由大肠杆菌属中的一种菌株产生。
纳豆激酶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的大豆发酵食品以及某些酶制剂中。
纳豆激酶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下面将详细介绍。
首先,纳豆激酶具有抗血栓的功效。
纳豆激酶能够刺激体内纤溶酶原的活化,使其转变为纤溶酶,进而促进血栓的溶解。
由于血栓的形成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所以纳豆激酶可以帮助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其次,纳豆激酶还有调节血压的作用。
纳豆激酶能够降低血压,主要是通过抑制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酶类物质的活性,减少血管收缩介质的合成,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这对于那些患有高血压的人来说,具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纳豆激酶还具有改善肠道健康的作用。
纳豆激酶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组成和代谢产物的生成,提高肠道健康,促进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泄的平衡。
同时,纳豆激酶还可以增加肠道黏膜屏障的完整性,阻断有害物质进入血液,减少毒素的吸收,从而保护肠道的健康。
另外,纳豆激酶还可增强免疫力。
纳豆激酶对人体免疫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对病毒、细菌和肿瘤细胞的抵抗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同时,纳豆激酶还可以增强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少自由基的损伤,延缓衰老。
此外,纳豆激酶还被认为有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纳豆激酶中富含的维生素K2可以促进骨细胞的生成,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
综上所述,纳豆激酶作为一种在传统食品中富含的酶类物质,具有抗血栓、调节血压、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和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功效和作用。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和食用剂量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在食用前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以确定适合自己的食用剂量。
纳豆激酶溶栓怎么样

纳豆激酶,是纳豆菌发酵而产生的一种活性物质酶,它可以从食品纳豆中提取,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软化并增加血管弹性的作用。
血栓的形成原因
由于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高脂肪、高糖、高蛋白质饮食充塞人们的餐桌,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后,机体来不及代谢和消耗,于是过剩的营养物质只得在血液中游荡,形成机体不需要的“垃圾”。
大量的“垃圾”在血管中流动,引生摩擦,极易擦伤动脉血管。
当血管被擦伤后,人体中的免疫细胞、血小板等会纷纷被动员起来,去修复损伤的血管。
往往在血管的受损处修复后,血小板与血液中的纤维蛋白、红细胞缠绕在一起,形成日后会演变成血栓的斑块。
斑块的产生会导致血管壁变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变窄,最后形成血管栓塞。
血栓一旦形成,就会严重威胁到人的生命,只有将血栓溶解后,才有可能让生命之河重新畅通。
纳豆中的精华——纳豆激酶,有着意想不到的溶栓效果,它不但没有一般溶栓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会引起栓子的脱落,而且溶性效果比药物更胜一筹。
纳豆激酶为什么能有效地溶解血栓?原因是:
1、纳豆激酶本身具有纤溶酶的功能,能直接降解血栓;
2、纳豆激酶还能激活和转化成尿激酶,起到间接溶栓的作用;
3、纳豆激酶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纤溶酶,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或血栓溶解。
总之,纳豆激酶有着良好的血栓降解功能,不仅溶栓速度快,而且不会使整个血栓脱落下来形成新的危险。
科普:纳豆激酶详解

科普:纳豆激酶详解1980年在纳豆中被发现,由275个氨基酸按照固定排列方式组成,分子量是27724,有分解血栓的独特功能,活性效果用固有单位FU表示。
纳豆激酶研究历史发现历程纳豆激酶的发现来自著名的'两点半实验'1980年的一天,从事溶解血栓药物研究工作的日本心脑血管专家须见洋行博士,他突然想起纳豆不是纤维蛋白发酵的吗?而血栓最顽固的部分就是纤维蛋白,于是,下午两点半时,须见洋行博士把纳豆中提取的物质加入到人工血栓中。
原本准备第二天看结果的,但5点半的时候,一次偶然的察看,奇迹发生了,血栓居然溶解了2厘米,而平常用尿激酶做溶血栓的实验溶解2厘米需要近两天的时间,也就是说纳豆发酵物溶解血栓的速度是尿激酶的19倍之多。
于是,就将纳豆的这种强力溶栓物命名为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溶血栓药物研究史上有名的“下午两点半”实验,国内成熟的产品如雍健堂人参牛骨髓鱼胶原蛋白牡蛎复合肽,每包小分子肽含纳豆激酶活性成分2500FU,对正常来说,作用日常补充非常合适,特殊人群加量服用效果更好.纳豆激酶医学实验株式会社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研究院心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研究关于纳豆激酶对高血压的效果。
该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总之,纳豆激酶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
这个结果表明增加纳豆激酶的摄入,可能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
”该研究报告被国际权威学刊SCI收录(《Japanese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VOL.31NO.8.August,2008ISSN0916_9636)。
株式会社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印度孟买市TNMC&BYLNair医院共同进行的急性脑中风患者应用纳豆激酶低分子肝素抗凝药物治疗的综合临床研究。
试验结论表明:纳豆激酶经口服摄取低分子量肝素抗血小板凝集药对于急性缺血脑中风的治疗效果显著。
该研究报告也被国际权威学刊SCI收录(Jpn pharmacol ther vol.32 No 7 2004 TNMC&BYLNair 医院脑神经外科)。
纳豆激酶的功效与作用

纳豆激酶的功效与作用纳豆激酶(Nattokinase)是一种在发酵的大豆制品纳豆中发现的酶类物质,早在1987年就被日本科学家发现和研究,并且在1998年被注册为一种保健食品。
自此以后,纳豆激酶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并且被认为具有许多健康功效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纳豆激酶的功效和作用。
一、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功效与作用1. 降低血栓形成:由于纳豆激酶具有溶解纤维蛋白的能力,可以减少血液中的血栓形成。
血栓是血液中纤维蛋白聚集而形成的固体结块,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和中风。
纳豆激酶能够促使纤维蛋白的溶解,阻止血栓的形成和进一步扩大,从而降低心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2. 促进血液流动:纳豆激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和血管的通透性。
它可以通过刺激一种叫做一氧化氮合成酶的酶,从而提高一氧化氮的产生。
一氧化氮是一种能够扩张血管并促进血液流动的重要分子。
纳豆激酶的作用可以减轻动脉硬化、高血压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症状,并提高人体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 清除血管中的有害物质:纳豆激酶可以清除血管壁内的胆固醇、脂肪和其他有害物质,减少血管阻塞的发生。
它通过降低LDL(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增加HDL(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维持血液中胆固醇的平衡,从而保护血管健康。
二、抗炎与抗氧化方面的功效与作用1. 抗炎作用:纳豆激酶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纳豆激酶能够抑制一种叫做血小板活化因子的物质的活化,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同时,纳豆激酶还可以抑制蛋白酶的活性,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炎症和相关疾病的症状。
2. 抗氧化作用:纳豆激酶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的发生。
自由基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会对人体的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引发多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等。
纳豆激酶具有维持体内抗氧化平衡的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的生成,从而防止氧化损伤的发生。
三、其他方面的功效与作用1. 抗衰老作用:纳豆激酶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过程。
纳豆激酶背景

纳豆激酶纳豆激酶是来自新鲜纳豆中的蛋白质,实验证明其能溶解陈旧血栓。
血栓是血管内的血凝块,可出现在动脉,也可在静脉。
动脉血栓如果阻断血流,将导致该动脉支配区域的缺血,由于血液的功能是运输氧气,所以,缺血就会缺氧,缺氧就导致细胞的能量产生障碍。
缺少能量时,细胞功能低下,甚至死亡。
同样,静脉血栓若阻断血流,将导致汇入该静脉的血管区域淤血,这也抑制循环,产生细胞缺氧。
因此,血栓的形成会导致细胞缺氧,降低细胞功能,当许多细胞受累时,该器官就出现功能障碍,产生相应症状。
如果这些细胞正执行着重要任务,如生命中枢受到缺氧影响,将导致死亡;心肌细胞受到影响将减少泵血。
所以,心脑血管发生血栓,后果十分严重,这成为人类死亡与致残的重要原因;不仅如此,每个器官都可能受血栓影响,导致缺血、缺氧,引起上千种病症!因此,血栓是当今世界上亟待解决的难题。
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溶解血栓,疏通血管!但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蛇毒等,都只能作用于新形成的血栓,超过4小时以上的血栓,这些药物效果极差。
而临床上,患者经常是在家发病,到医院等做完相关检查,确认血栓病时,已超过4小时。
此时血栓已老化,形成陈旧血栓,这时开始用溶栓药物,效果不佳。
因此,寻找对陈旧血栓有溶解活性的药物就显得特别关键!终于,日本学者须见洋行博士发现,新鲜纳豆能够溶解血栓,后经分离、纯化和结构确认,证实实现溶栓活性的是一个由27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并将其命名为纳豆激酶。
近些年来,世界上数百个实验室在纳豆激酶的生物合成、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确认,稳定性、生物活性、毒理和体内过程分析以及制剂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证明其对陈旧血栓有强大溶解活性。
并证明其疗效确切、性质稳定、质量可控、使用安全,现已具备开发成新药的条件。
纳豆激酶的最佳应用是成为溶栓药物,但,将纳豆激酶开发为药物尚需十余年时间,在这期间,可能要有上千万人发病,等纳豆激酶得到新药批文,怕有数百万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去世!这是大家不愿看到的。
纳豆激酶代谢

纳豆激酶代谢
纳豆激酶是一种由纳豆枯草杆菌发酵而成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功效。
在人体内,纳豆激酶的代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溶解血栓:纳豆激酶具有很强的纤溶活性,可以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分解血栓。
此外,纳豆激酶还能激活体内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溶解血栓的纤维蛋白酶,从而增强溶血栓效果。
2. 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纳豆激酶可以抑制血小板凝固,降低胆固醇,使血流顺畅,从而有助于预防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3. 调节血压:纳豆激酶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改善血液循环,对降低血压起到积极作用。
4. 改善脂肪肝:纳豆中的活性物质可以活化肝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提高肝的脂肪、糖代谢功能,保护肝脏,有效预防改善脂肪肝。
5. 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纳豆激酶中的超氧化物、皂苷、维生素E及卵磷脂等物质可以有效清除活性氧、自由基,降低血管细胞的损伤,促进脂肪代谢,保持血管舒缩功能。
6. 促进心肌供血:纳豆激酶可以分解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从而降低血液浓度,改善血流,促进心肌供血。
总之,纳豆激酶在人体内通过溶解血栓、降低血液中的脂肪和胆固醇、调节血压、改善脂肪肝、清除活性氧和自由基以及促进心肌供血等方式发挥其代谢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诸多益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纳豆激酶的作用因个体差异而异,如有特殊疾病或药物过敏史,请在医生建议下使用。
纳豆与纳豆激酶如何溶解血栓——福达平安

纳豆对人体的作用纳豆是由黄豆经豆菌发酵而成的一种微生态、有机健康食品。
发酵成熟后的纳豆,表面附着一层透明的纳豆菌膜,具有很强的粘性,用筷子挑起,可拉出长长的丝,丝中含有其他任何食品都不能替代的传统的特殊营养成分,并形成特有的风味纳豆。
纳豆是纳豆菌将黄豆分解后的产物,它和黄豆有本质的区别。
纳豆中富含纳豆菌、优质蛋白质(肽)纳豆激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皂甙、卵磷脂、纳豆多糖等上百种对人有益的生理活性物质,很多都是黄豆中没有的。
虽然黄豆中也有蛋白质、异黄酮、皂甙、卵磷脂等物质,但没有经过纳豆菌的分解,由于没有活性,其吸收、功效都和纳豆中的活性物质有天壤之别。
由于其营养成分的特殊和多种功能,被誉为“跨营养科学和医药科学的营养食品”,具有提高人体分解排除血栓能力和调整肠道的功能。
日本食用纳豆已有1000年的时间,纳豆在日本创造了四个奇迹:1、世界第一长寿国的奇迹。
1996年日本掀起了全民食纳豆的热潮,一个一亿多人的国家,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使百岁以上的老人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
2、人均长高15厘米的奇迹。
由于日本幼儿园的儿童、学校的学生,每天坚持食用纳豆,营养均衡,身体发育正常,人均长高了15厘米。
3、成功抑制0-157病毒流行的奇迹。
由于纳豆优异的抗菌、抗病毒功效,日本政府号召全民吃纳豆,有效抑制了0-157大肠杆菌病毒流行。
现在日本已经用纳豆来预防、抑制各种病毒的流行。
4、日本大约90%的人食用纳豆的奇迹。
1.35亿人的国家有90%的人食用纳豆,大大超过食用牛奶的人,这在世界上也是一个奇迹。
纳豆的营养成分:1、种类齐全的氨基酸纳豆中的蛋白质几乎占到35%。
蛋白质是由20种不同的氨基酸组成的,其中12种可以由人体自行合成,称为“非必需氨基酸”;另外8种人体则无法合成,只能从每天的饮食中加以补充,这部分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纳豆蛋白质几乎包含了所有的必需氨基酸,这在其它植物类食物中是十分罕见的。
2、保健功效突出的B族维生素纳豆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其品种之全、功效之多是其它植物性食物不可相比的。
神奇的溶栓物质—纳豆激酶

神奇的溶栓物质—纳豆激酶
神奇的溶栓物质—纳豆激酶
纳豆经过纳豆菌发酵产生丰富的纳豆激酶,纳豆充分搅拌后产生的黏黏拉丝的物质是黏蛋白,是营养的精华所在,有效的保护好纳豆激酶的活性。
纳豆激酶是目前为止最有效的溶栓物质,其溶栓效果是尿激酶的19倍,每克纳豆中所蕴含的纳豆激酶相当于1600IU尿激酶的溶栓效果。
纳豆激酶对血栓的作用时间长,尿激酶在人体内作用时间仅仅4-20分钟,而纳豆激酶作用却长达12小时,所以建议早晚必备食用纳豆。
纳豆激酶的发现
198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院,一位日本学者突发奇想,将纳豆发酵物和尿激酶分别滴到人工血栓平板上。
2个小时后,纳豆发酵物竟然把血栓溶解掉。
偶然无处不在,一种全新的溶栓物质,就这样被发现了,这种物质提取于纳豆,故称之为——纳豆激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豆溶解血栓的原理
纳豆是指一种由大豆经过发酵而产生的食品,其在日本等东亚地区被广泛消费。
纳豆内含有纳豆激酶(nattokinase)这一特殊的酶类物质,据称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
纳豆激酶在近年来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并且其作用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
血栓形成是一种维持体内动态稳态的重要过程,有助于止血,但也可能导致血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机制:凝血和纤溶。
凝血是指在血管损伤后,由于凝血因子的激活,使得血小板聚集并形成血块的过程。
而纤溶则是指溶解血块的过程,主要由纤溶酶系统调控。
纳豆激酶作为一种纤溶酶,能够促使纤溶酶的活动,从而加速纤维蛋白溶解,进而导致血块的溶解。
纳豆激酶是一种产生自Bacillus subtilis natto的酶,其主要活性成分是一种蛋白酶,具有显著的纤溶活性。
纳豆激酶的纤溶活性主要通过两个机制来发挥作用。
首先,纳豆激酶可以直接激活纤溶酶。
在纤溶酶系统中,纤维蛋白溶解主要由组织型纤溶酶原酶(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完成。
纳豆激酶能够直接与tPA作用,使tPA的活性增强,从而增加纤维蛋白的溶解效果。
除了影响tPA的活性外,纳豆激酶还能间接影响纤溶系统。
纳豆激酶在体内被吸
收到血液循环中后,可以与纤溶系统中的一种酶抑制物质进行结合,称为α2-抗纤溶酶(alpha-2-antiplasmin,α2-AP)。
纳豆激酶能够解离α2-抗纤溶酶与纤溶酶之间的结合,使得纤溶酶的活性增强,进而促使血块溶解。
此外,纳豆激酶还具有其他多种作用机制,也可能参与到血栓的溶解过程中。
例如,纳豆激酶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减少血小板与血管内皮的粘附,从而避免血栓进一步形成。
此外,纳豆激酶还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与纤溶酶的结合,增加纤溶酶的活性。
虽然纳豆激酶在体外和体内的实验证据表明其具有纤溶作用,但其在人体内的活性和溶栓效果仍存在争议,因为大部分研究仅限于体外和动物实验。
另外,纳豆激酶作为一种酶,其抵达靶组织后可能会受到胃酸和胃肠道酶的降解,因此在口服纳豆激酶后,其具体的生物利用度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的来说,纳豆激酶作为一种纤溶酶,通过直接活化纤溶酶和间接解离纤溶酶抑制物质与纤溶酶之间的结合,从而具有溶解血栓的作用。
但其在体内的相关作用机制和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