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教材分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描述了在一个小山村里,人们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场景。
课文通过讲述村民们搭石过河的故事,展现了我国农村人民的友好互助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教育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对于文中一些描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词语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团结协作的概念已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深化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关爱他人,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刻理解课文所展现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会关爱他人。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描绘的场景;运用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场景和情感。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和理解。
3.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中所描述的山水景色,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然后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对于生字词,教师适时给予解释和指导。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所展现的团结协作精神。
每个小组选一个例子,进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深化对团结协作的认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分组进行认读和默写。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

5 搭石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写了“搭石”这一事物,展现了作者家乡邻里之间尊老爱幼,互助和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本课紧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
”作者借具体事例呈现了人物形象,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汛期、山洪”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难点:1.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默读与朗读相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让学生掌握快速默读的方法,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锻炼默读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
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语言平实,作者通过描绘具体事例展现了乡亲们之间朴素的情感。
这些情感体现在事例的细节中,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细节所体现出来的内涵。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准备了教学同步课件,内容涵盖生字和课文内容讲解,辅助教学,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让课堂更生动。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大概了解课文内容,查找作者的相关资料。
课堂上学习主要是朗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课文内容,达成本课学习目标。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要结合课前的预习和课后习题,紧扣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以达成教学目标。
(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默读课文,记录自己默读课文所花费的时间。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名师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名师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课,本文是一篇描写农村生活的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在家乡帮忙搭石的经历,展现了农村人民团结互助、辛勤劳作的精神风貌。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感染力,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农村生活的艰辛,也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农村生活的题材对他们来说比较陌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欣赏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农村搭石的基本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农村人民的团结互助精神,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情感表达。
2.难点:理解散文的意境,培养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农村搭石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村搭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搭石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情感表达。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对农村搭石的认识和感受。
4.品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优美语言,分析散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情境体验: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搭石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农村劳动的艰辛和乐趣。
6.小结拓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农村生活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珍惜劳动成果,培养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05《搭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经典散文之一,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将其选入教材,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描述了作者小时候在农村生活时,和小伙伴们一起搭石过河的情景,展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勇敢善良的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有一定的理解。
但本文涉及到一些农村生活场景和儿童心理,学生可能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体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大自然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的品质,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农村生活场景和儿童心理,感悟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大自然的热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2.采用问题驱动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村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体验,深入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塔石课文主要内容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塔石课文主要内容一、教材分析:《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
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课文语言质朴生动,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平凡的极具画面感的场景,处处体现着乡亲们美好淳朴的情感。
秋凉在即,乡亲们在小溪中摆搭石;“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看得出搭石在家乡人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如果某处没摆搭石,人们会遣责那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会主动调整搭石,反映出乡亲们的淳朴善良、与人为善。
一行人走搭石协调有序,两人面对面走搭石会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体现出乡亲们和睦友善的美好情感。
这一幕幕情景清晰、生动,呈现出一幅幅和谐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二、作者介绍:刘章:著名诗人,一级作家,汉族,原名刘玺,字尔玉,笔名东旭,别号雾灵山人、燕山痴子等。
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等诗文集27部。
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读者投票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承德人为之自豪,成为承德诗坛的骄傲。
三、字词句章:01我会写汛xùn(汛情、汛期、防汛兵)访fǎng(采访、访友、访问)鞋xié(拖鞋、鞋子、皮鞋)挽wǎn(挽留、挽裤、挽袖)隔gé(相隔、间隔、隔三差五)懒lǎn(懒散、懒惰、好吃懒做)惰duò(惰性、惰心、怠惰)稳wěn(稳定、稳重、平稳)衡héng(平衡、均衡、衡量)协xié(协作、协商、妥协)02我会认间jià(间隔、间断、亲密无间)谴qiǎn(派遣、谴责、遣送)绰chuò(宽绰、阔绰、人影绰绰)03多音字涨zhǎng(涨水)zhàng(头昏脑涨)间jiàn(间隔)jiān(之间)调 tiáo(协调)diào(调动)04近义词谴责一一指责平稳一一稳当间隔一一距离懒惰一一懒散协调一一和谐联结一一联系05反义词谴责一表扬懒惰一勤劳轻快一笨重大概一确切美好一丑恶06理解词语汛期:江河水位因降水集中、冰雪融化等季节性上涨的时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及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搭石》说课稿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搭石》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农村搭石的场景,展现了农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本课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既能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又能领略到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散文类的文章,他们能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但同时,学生对于文中一些农村场景和劳动工具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背景知识。
此外,学生对于板书设计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课堂中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场景和劳动工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难点: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场景和劳动工具,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问答法、情景教学等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大意。
3.理解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农村场景和劳动工具,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品读课文: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5.拓展延伸: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家乡的特色和美好回忆。
6.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所展现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优秀说课稿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搭石》优秀说课稿一、教材解读《搭石》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教学重点为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再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在《搭石》这篇课文中,学生要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教给学生一些有效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学情分析1.内容的熟悉度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他们也已经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教材中学习过《搭石》这篇课文,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也已经非常熟悉,甚至能背诵其中一些精彩的语段。
因此,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已经不存在障碍。
2.策略的模糊性学生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初步学会默读,能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也能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虽然,之前我已经利用课时补学过“预测”、“提问”这两项阅读策略,但是,学生仍然缺少阅读策略单元的专项、系统化学习,对于阅读策略这一概念比较模糊,缺少清晰的提炼与总结。
三、明确目标基于对教材的解读和学情分析,围绕阅读策略的落实,我将安排一课时的教学,并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随文补学“汛、间、谴”,重点会写“谴”这个字;2.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及选文内容,进一步体会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情感。
3.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做到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初步形成阅读要有一定速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学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的时候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四、板块教学为了达成以上目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我以“学习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为任务驱动,采用“读篇章页,明确阅读策略——趣味挑战,学习策略——拓展阅读,实践策略——梳理回顾,强化策略”的四步学导路径,落实阅读策略的学习,提高阅读速度。
接下来我将分版块一一进行叙述。
(一)读篇章页,明确策略这一板块我主要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引导学习:1.复习补学:板书“阅读策略”,复习回顾之前补学过的阅读策略“预测”、“提问”,引导进入今天这一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5《搭石》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05《搭石》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搭石》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搭石的形成过程以及搭石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搭石的奇特和古人智慧的结晶。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加对古代生活的了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古代生活方式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以提高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课文中的生僻字词可能会感到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解释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人智慧,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以及对古代生活方式的认识。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搭石的景象,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回答课文中的问题,如“搭石是如何形成的?”“搭石在古代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3.合作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生僻字词,通过查阅资料或向老师请教,共同解决难题。
4.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搭石的过程,感受古人智慧。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搭石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课文重点,可以采用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搭石》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搭石》一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走进课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便会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一定会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一: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二:教学设计流程
一、揭题导入:
1、揭题质疑: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谁、在哪搭石?
二、初读课文,解疑识字: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上述问题。
2、指名解疑。
(选择一两个较为简单的问题)
当学生解决“搭石是什么?”时,随机请一生上台画画“搭石”示意图。
3、学习生字词。
4、指名分段读课文。
三、再读感悟,体会文“美”:
1、小组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文。
想一想;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2、讨论、交流后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适时出示文中的3段文字:
(1)“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3)“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文边谈体会,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练习。
(1)、(2)两句重点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感受;第(3)句则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之美,欣赏文字之美。
3、教师小结:并不起眼的搭石分布在无名小溪之上,不知为多少人服务过!它们默默地让人走,让人踏。
在这寻常的小路上也不知留下了多少让家乡人引以为豪的故事。
他们是那么勤劳、无私,那样的谦让、互助,更是那么的尊老、敬老!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想一件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现人性之美。
板书设计:
5. 搭石
勤劳无私
谦让互助
尊老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