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和语法性质

合集下载

儿化

儿化
区分词性别 2. 区别词义 3. 标示微小形状或者 感情色彩
1.
(三)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除了 e 和 er 外, 其余 的韵母都可以儿化 1. 韵腹或韵尾是ɑ, o, e, ê, u包括 ɑo, iɑo 中的 o [u] 例如: P 59

(三)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除了 e 和 er 外, 其余 的韵母都可以儿化 2. 韵尾收编i 和 n 的韵母 (in, un 除外), 例如: P 59
二,儿化
(一)儿化的确性质
普通话 里,”儿” 能够 自成音节,并有 具体的意义,这叫 “儿韵” ; 但 “儿” 也可以只做词为, 与前面音节相连发生音变, 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如: 门儿 这种叫 “儿化” “儿化” 的音节叫 “ 儿化音节”. 带有卷舌色彩的韵母 叫 “儿化韵”

(二)儿化的作用
2. 上声与非上声的连读变调 (1)上声在非上声音前由[214]变读为半上[211],
̌ + ( ̌+ ˇ)= ˇ(211) ́ ˇ
例如:
很美满 好领导

小老虎 买保险
(一)上声的变调
2. 上声与非上声的连读变调 (1) [214] >>>> [211]
̌ + ̄, ́, ̀ = ˇ(211) 莫声

(三)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除了 e 和 er 外, 其余 的韵母都可以儿化 3. 主要元音是 i (s,c,z,sh,ch,zh,r,) 的韵母,

(三)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除了 e 和 er 外, 其余 的韵母都可以儿化 4. 收ng 韵尾的韵母在儿化时丢失韵尾

(三)儿化韵的读音规律
5.
除了 e 和 er 外, 其余 的韵母都可以儿化 i ü 韵母后加元[ e] 并卷舌

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语音考察

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语音考察

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语音考察光山方言属中原官话信蚌片。

论文详细考察了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语音:光山方言“儿”独立发音时为辅音自成的音节[35];在儿化音节中,除了有的韵尾会丢失,韵腹发生类似普通话的变化外,其不同于普通话的是儿化音节增加了卷舌边辅音韵尾[],而不仅仅是普通话的卷舌动作。

文章还综合了各地方言儿化现象的已有研究,从语音角度给汉语的儿化现象分类。

标签:光山方言儿化语音光山县属河南省信阳市。

光山方言儿化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包含普通话的所有儿化现象,还存在普通话所不具备的儿化现象,例如人名、地名的儿化,以及一些特别的语法意义。

本文只就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语音进行考察,同时从语音角度给汉语的儿化现象分类。

一、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语音光山方言的儿化现象是指后缀“-儿”与它的前一个音节融成一个音节,从而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带上卷舌边辅音韵尾[]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光山方言的“儿”,单字音为[35],是舌尖后浊边音[]自成的音节。

由于“儿”作后缀时读轻音,所以这个后缀“儿”[35]音有很强的黏附能力。

光山方言的后綴“儿”[35]一律黏附在它前一个音节的末尾([35]同时失去声调)。

这个韵尾[-]和韵尾[-n、-]一样,只有成阻、除阻阶段,是个唯闭音。

文字上本论文用下标“儿”附在光山方言的儿化词后表示儿缀。

如:花儿、笔芯儿。

本文记音一律采用国际音标,往下一般省去国际音标标记“[ ]”。

光山方言40个韵母除、a、ai、n、等5个韵母外,另35个韵母都有相应的儿化韵。

儿化

儿化

1.韵母末尾音素是 a o e ê u
• 笛膜儿 粉末儿 • 被窝儿 大伙儿 • 眼珠儿 离谱儿
1.韵母末尾音素是 a o e ê u
• 墨盒儿 贝壳儿 • 台阶儿 字帖儿 • 旦角儿 木橛儿
1.韵母末尾音素是 a o e ê u
• 绕道儿 • 劲头儿 • 走调儿 • 加油儿
邮包儿 路口儿 眼角儿 顶牛儿


“你好,小家伙儿,”卡廷说,“看天 气多美,你是出来散步的吧?”
• 我怯生生地点点头,答道:“我要回家 了。”
• “请耐心等上几分钟,”卡廷说,“瞧, 我正在削一支柳笛,差不多就要做好了, 完工后就送给你吧!”

卡廷边削边不时把尚未成形的柳笛放在嘴里试 吹一下。没过多久,一支柳笛便递到我手中。我 俩在一阵阵清脆悦耳的笛音//中,踏上了归途…… 当时,我心中只充满感激,而今天,当我自 己也成了祖父时,却突然领悟到他用心之良苦! 那天当他听到我的哭声时,便判定我一定迷了路, 但他并不想在孩子面前扮演“救星”的角色,于 是吹响柳笛以便让我能发现他,并跟着他走出困 境!就这样,卡廷先生以乡下人的纯朴,保护了 一个小男孩儿强烈的自尊。
儿化的念法
1.韵母末尾音素是 a o e ê u 2.韵母末尾音素是主要元音 i ü 3.韵母末尾音素是韵尾 i 4.韵母末尾音素是韵尾 n 5.韵母末尾音素是舌尖前、后元音 -i 6.韵母末尾音素是 ng
1.韵母末尾音素是 a o e ê u
• 那儿 刀把儿 • 月牙儿 皮夹儿 • 脑瓜儿 泪花儿
儿化韵的基本规则是:
1. 儿化音变是使韵腹(主要元音)、韵尾(尾音)发生 变化,对声母和韵头i-、ü-没有影响。 2.丢掉韵尾-i、-n、-ng 3. 在主要元音( i 、 ü除外)上加卷舌动作。这些主要元 音大多数变为带有卷舌色彩的央元音ɑr和er。 4.在主要元音后面加上er[r]。包括原形韵母5个:i、 in 、 ing 、 ü、 ün 。另外,舌尖元音 -i[] 和 -i[] 儿 化时,实际读音是用[r]替换了原来的韵母。 5.后鼻尾音韵母儿化时,除丢掉韵尾-ng外,往往使主 要元音鼻化。

普通话学习之儿化

普通话学习之儿化

儿化儿化:er与前面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个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我们将这种音变现象叫做儿化。

儿化的作用:第一,表示喜爱、亲切的情感。

例如:小牛儿、小孩儿、宝贝儿、心尖儿、心肝儿。

第二,表示少、小、轻的意思。

例如:小草儿、小花儿、门缝儿、火柴棍儿。

第三,区分词性和词义。

例如:亮(形容词)——亮儿(名词),破烂(形容词)——破烂儿(名词),头(脑袋)——头儿(领导、首领、一端),眼(眼睛)——眼儿(窟窿眼儿)。

儿化的发音规律:加儿化韵尾就只是加一个卷舌动作,不是把儿化韵拆开来读。

应该把儿化韵尾作为一个韵母来读,即到最后的韵尾处,把舌尖轻轻地卷起。

例如“花儿”(huar)不能读成hua—er.①音节末尾是a、o、e、u的韵母儿化,直接在原韵母之后加上一个卷舌动作。

例如:人家儿、加油儿、干活儿、号码儿、大伙儿。

②韵尾是i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把主要元音加上卷舌动作。

例如:小孩儿、宝贝儿、一块儿、香味儿、窗台儿。

③带鼻尾音n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n,主要元音加卷舌动作。

例如:被单儿、手绢儿、拐弯儿、冰棍儿、当官儿。

④带鼻尾音ng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ng,并将前面的主要元音鼻化,同时加上卷舌动作。

例如:帮忙儿、门缝儿、没空儿、胡同儿、电影儿。

⑤韵母i、u儿化,在原韵母之后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例如:小鸡儿、玩意儿、打开放开拦住站住盖上关上要不要想一想听不懂看不清唱得好尾巴骆驼聪明麻烦嘴巴胳膊灯笼金鱼儿、小曲儿、打旗儿。

⑥韵母一i(前)、一i(后)儿化,失落一i(前)、一i(后),加卷舌动作。

例如:写字儿、细丝儿、橘汁儿、瓜子儿、小事儿。

举例说明儿化及作用

举例说明儿化及作用

举例说明儿化及作用儿化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音韵现象,即在一些情况下,单音节或多音节的词语在末尾出现一个儿化音。

儿化音的音值通常为/ɻ/或/ɚ/。

儿化在口语中非常常见,尤其是在北方方言中更为普遍。

儿化的作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容词儿化1.抽象概念的儿化:快乐儿、漂亮儿、干净儿、清淡儿。

这些词语的儿化音使得抽象概念具体化,增加了描述的生动感。

2.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儿化:红彤彤儿、新鲜儿、软绵绵儿、冰冷儿、绿茸茸儿。

这些词语的儿化音体现了形容词对名词的修饰程度,使得描述更为具体、形象。

3.形容词作状语的儿化:高兴儿、美滋滋儿、稳当儿、舒服儿。

这些词语的儿化音使得形容词更为强调,增强了语气的感染力。

二、动词儿化1.动作的儿化:跑儿、飞儿、看儿、吃儿。

这些词语的儿化音使得动作更为短促、轻快,形象地表达了动作的特点。

三、名词儿化1.名词加儿化:菜儿、米饭儿、窗户儿、衣服儿。

这些词语的儿化音使得名词更为可爱、亲切,增加了人们对事物的亲近感。

2.形容词修饰名词的儿化:大山儿、小河儿、高楼儿、长街儿。

这些词语的儿化音具体表示了修饰词对名词的程度,增加了名词的形象感。

四、数词儿化1.数词加儿化:三点儿、五块儿、四个儿、一会儿。

这些词语的儿化音表示了数量的模糊或不确定,使得时间、金钱、数量等概念更具灵活性。

总结来说,儿化在汉语中作用多样,可以使词语更具形象感、增加生动感,强化了修饰词对名词的程度,使得描述更为具体、直观。

儿化还可以表达对事物的亲近感,表示数量的模糊或不确定等。

儿化的使用广泛,特别是在口语和北方方言中更为常见,使得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并且加深交流的亲切感。

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语音考察

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语音考察

河南光山方言儿化现象语音考察作者:张贤敏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02期摘要:光山方言属中原官话信蚌片。

论文详细考察了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语音:光山方言“儿”独立发音时为辅音自成的音节;在儿化音节中,除了有的韵尾会丢失,韵腹发生类似普通话的变化外,其不同于普通话的是儿化音节增加了卷舌边辅音韵尾,而不仅仅是普通话的卷舌动作。

文章还综合了各地方言儿化现象的已有研究,从语音角度给汉语的儿化现象分类。

关键词:光山方言儿化语音光山县属河南省信阳市。

光山方言儿化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包含普通话的所有儿化现象,还存在普通话所不具备的儿化现象,例如人名、地名的儿化,以及一些特别的语法意义。

本文只就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语音进行考察,同时从语音角度给汉语的儿化现象分类。

一、光山方言儿化现象的语音光山方言的儿化现象是指后缀“-儿”与它的前一个音节融成一个音节,从而使这个音节的韵母带上卷舌边辅音韵尾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

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叫做“儿化韵”。

光山方言的“儿”,单字音为,是舌尖后浊边音自成的音节。

由于“儿”作后缀时读轻音,所以这个后缀“儿音有很强的黏附能力。

光山方言的后綴“儿一律黏附在它前一个音节的末尾(同时失去声调)。

这个韵尾[-和韵尾[-n、-一样,只有成阻、除阻阶段,是个唯闭音。

文字上本论文用下标“儿”附在光山方言的儿化词后表示儿缀。

如:花儿、笔芯儿。

本文记音一律采用国际音标,往下一般省去国际音标标记“[ ]”。

光山方言40个韵母除、、、、等5个韵母外,另35个韵母都有相应的儿化韵。

这35个韵母的具体儿化情况如下:1.韵母末尾是a、o、e、u的,直接加卷舌韵尾。

a—小伢儿:—ia—书架儿:—ua—画画儿:xua31—o—唱歌儿:ko55——麻雀儿:—uo—小鹅儿:uo35—e—蛋白儿:pe35—ie—树叶儿:ie55——小说儿:—u—媳妇儿:fu31—au—书包儿:pau55—iau—无聊儿:liau35——小偷儿:——气球儿:—2.韵尾为-i、-n的,-i、-n脱落,加卷舌韵尾,同时韵腹央化。

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和语法性质

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和语法性质

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和语法性质论文总结了光山方言儿化的四种功能:名词化并改变词的理性意义;保留名词性但表示引申义;构成名词并表示小称、亲热喜爱、详细具体等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轻松随意,性质程度令人满意等语法意义。

论文据此探讨了光山方言儿化的语法性质:“-儿”是一个语素;根据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判断“-儿”用于名词主要是构词语素,兼构名词之形,用于动词、形容词是纯构形语素。

这将为研究汉语儿化现象的共性提供方言语料。

标签:光山方言儿化功能语法性质光山县属河南省信阳市。

光山方言儿化现象非常普遍,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和拟声词等词中都有分布,但绝大多数集中于名词。

光山方言儿化现象不仅包含普通话常见的儿化类别,还存在普通话不具备的儿化类别,例如儿语词,人名、地名的儿化,拟声词的儿化,形容词的儿化等。

光山方言的“-儿”语素除了具有标记名词、区别词的理性意义、表小称爱的功能,还能表达大家平常不大注意的“详细具体、轻松随意、程度轻微令人满意”等语法意义,另外,其发音也有特别之处。

这些在拙文《河南光山方言儿化语音考察——兼论汉语儿化音》《光山方言儿化的分布及语义分析》(张贤敏,2012)中已有论述,此不赘述。

这里只结合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对其语法性质进行探讨。

一、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有三[1]:(一)构成名词并改变词的理性意义跟非儿化形式比,儿化后具有了名词性,实质上构成了新词,也就改变了词的理性意义。

动词、形容词本来指某种动作或性质,儿化后变成名词,指跟该动作密切相关的事物或者具有该形容词所指性质的事物。

有些动词儿化后转变为量词。

这里尽量列举光山方言与普通话共有的情况:1.动词儿化后转化为名词。

例如:戳→戳儿、拍→拍儿、垫→垫儿、封→封儿、盖→盖儿、罩→罩儿、滚→滚儿、画→画儿、卷→卷儿、塞→塞儿、信→信儿……2.形容词儿化后转化为名词。

例如:干→干儿、错→错儿、新→新儿、响→响儿、准→准儿、弯→弯儿、空→空儿、尖→尖儿、亮→亮儿、黄→黄儿(黄颜料/蛋黄)、红→红儿……3.量词儿化后转化为名词。

光山方言儿化的分布及语义分析

光山方言儿化的分布及语义分析

光山方言儿化的分布及语义分析张贤敏【摘要】Guangshan dialect belongs to Central Plains Mandarin. Its suffix - er(- 儿) is very common, exists in not only familiar categories in Putonghua but also other categories, such as baby - talk words, names, toponyms, onomatopoeias, adjectives, etc. In this paper, the Erhua(儿化) phenomenon in Guangshan dialect are classified in detail. The suffixer in Guangsban dialect marks the nouns, discriminates the rational meanings of a word, means small, or likeable, or detailed and specific, or relaxed and casual, or a slight degree and satisfied. These studies will provide exploring common laws of Chinese Erhua phenomenon with dialect corpus.%河南光山方言属中原官话信蚌片,其儿化现象非常普遍,不仅包含普通话常见的儿化类别,还存在普通话不具备的儿化类别,例如儿语词,人名、地名的儿化,拟声词的儿化,形容词的儿化等。

文章对光山方言儿化现象进行了详细分类,总结出光山方言的"-儿"语素除了具有标记名词、区别词的理性意义、表小称和亲热、喜爱的语义功能,还能表达"详细具体"、"轻松随意"、"程度轻微令人满意"等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和语法性质————————————————————————————————作者:————————————————————————————————日期: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和语法性质-汉语言文学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和语法性质摘要:论文总结了光山方言儿化的四种功能:名词化并改变词的理性意义;保留名词性但表示引申义;构成名词并表示小称、亲热喜爱、详细具体等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轻松随意,性质程度令人满意等语法意义。

论文据此探讨了光山方言儿化的语法性质:“-儿”是一个语素;根据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判断“-儿”用于名词主要是构词语素,兼构名词之形,用于动词、形容词是纯构形语素。

这将为研究汉语儿化现象的共性提供方言语料。

关键词:光山方言儿化功能语法性质光山县属河南省信阳市。

光山方言儿化现象非常普遍,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量词、代词和拟声词等词中都有分布,但绝大多数集中于名词。

光山方言儿化现象不仅包含普通话常见的儿化类别,还存在普通话不具备的儿化类别,例如儿语词,人名、地名的儿化,拟声词的儿化,形容词的儿化等。

光山方言的“-儿”语素除了具有标记名词、区别词的理性意义、表小称爱的功能,还能表达大家平常不大注意的“详细具体、轻松随意、程度轻微令人满意”等语法意义,另外,其发音也有特别之处。

这些在拙文《河南光山方言儿化语音考察——兼论汉语儿化音》《光山方言儿化的分布及语义分析》(张贤敏,2012)中已有论述,此不赘述。

这里只结合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对其语法性质进行探讨。

一、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光山方言儿化的功能有三[1]:(一)构成名词并改变词的理性意义跟非儿化形式比,儿化后具有了名词性,实质上构成了新词,也就改变了词的理性意义。

动词、形容词本来指某种动作或性质,儿化后变成名词,指跟该动作密切相关的事物或者具有该形容词所指性质的事物。

有些动词儿化后转变为量词。

这里尽量列举光山方言与普通话共有的情况:1.动词儿化后转化为名词。

例如:戳→戳儿、拍→拍儿、垫→垫儿、封→封儿、盖→盖儿、罩→罩儿、滚→滚儿、画→画儿、卷→卷儿、塞→塞儿、信→信儿……2.形容词儿化后转化为名词。

例如:干→干儿、错→错儿、新→新儿、响→响儿、准→准儿、弯→弯儿、空→空儿、尖→尖儿、亮→亮儿、黄→黄儿(黄颜料/蛋黄)、红→红儿……3.量词儿化后转化为名词。

这种情况极少,因光山方言量词本来就少。

例如:个→个儿、条→条儿4.动词儿化后转化为名量词。

例如:摞→摞儿、撮→撮儿、截→截儿、捆→捆儿、挑→挑儿(二)构成名词并增添词的语法意义1.成词作用光山方言中,很多语素或语素组合必须儿化后才能成词。

这类儿化词中的“-儿”语素我们认为有成词作用。

其中以“-儿”附加于名词性语素之后的情况居多。

例如:嫂儿、刘燕儿、漯河儿、肩膀儿、横儿、虫字旁儿、灯笼裤儿、表格儿、长袖儿、论文儿、自行车儿、饼干儿、麻雀儿、仙人掌儿、问肚公儿、晌午儿(上午)、作业本儿、人品儿、小猫儿、小八儿、页儿、监考儿、提成儿、随便儿、人模狗样儿、那亥儿(那里)……上述儿化词中的名词性语素有的还可以与“子”组合构成名词表示统称,如“裤子、格子、袖子、车子、雀子、本子、猫子”等。

有的名词性语素儿化后还须再与其他语素组合才能成词,如“本”儿化后与其他语素构成新词“作业本儿、练习本儿”,“馆”儿化后再与“茶、饭”组合构成“茶馆儿、饭馆儿”等。

2.增添语法意义语素或语素组合儿化后成词,虽然词性和理性意义没变,但却增加了一种或几种附加意义。

A.表示“小称”光山方言的儿化名词,普遍具有表“小”的含义,这一点跟普通话儿化词一样。

如果地名儿化,那一定是个小地方,起码要比同级其他行政区划要小,例如“漯河儿、砖桥儿、凉亭儿、马畈儿”。

人体部位名称儿化,因为那部位比较小而具体,例如“酒窝儿、手头儿(手指头)、脚孔儿(脚指甲)、耳朵儿”。

笔画和偏旁的名称儿化也是因为它们代表的构字单位很小,也很具体,例如“三点水儿、竖心儿旁儿”。

其他名词儿化,代表的都是体积或面积不大的事物,例如“气球儿、笔尖儿、代销点儿、名片儿”等。

尤其典型的是“小N儿”型儿化,只要前面带了“小”字,N必定儿化(小猫儿、小孩儿),这更说明光山方言儿化名词具有表小的语义功能。

光山方言名词和动词借作量词时,大多可以儿化,表示量小,如果量大、体积大,是不儿化的,此时可带“子”缀。

比较:一大筐子/一小筐儿、一袋子米/一袋儿米、一大截子/一小截儿、两捆柴火/两捆儿青菜……B.表示“亲热喜爱”光山方言的儿化名词还普遍带有喜爱的感情色彩,这一点也跟普通话儿化词一样。

例如人名的普遍儿化,某些亲属称谓的儿化,儿语词的儿化[1]等。

儿化名词表示亲热、喜爱与表小是相通的,事物因其小巧,不具备威胁性而使人轻松、喜爱。

C.表示“详细具体”如果把光山方言的某些“-儿”缀名词和相应的“-子”缀名词做个对比,我们会发现它们有详称和统称的区别。

例如:裤子:牛仔裤儿、喇叭裤儿、直筒裤儿、灯笼裤儿……袜子:棉袜儿、裤袜儿、长筒袜儿、丝袜儿……裙子:连衣裙儿、衬裙儿、超短裙儿、套裙儿……本子:作业本儿、练习本儿、笔记本儿、作文本儿……某类事物的统称、泛称,我们用“-子”缀词语“裤子、袜子、裙子、本子、桌子、褂子”等,详细到某一具体可感的版式或用途,就儿化了。

可见儿化词还具有表示具体事物的特点。

(三)词性不变,只表示语法意义现成的词,儿化后词性没变,词汇意义也没变,只表达某种语法意义:1.名词儿化表示“类似的事物”名词“N”儿化后表示“类似‘N’的事物”,所指对象泛化。

常见的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儿化后在其基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一个引申义,引申义和基本义之间尽管有联系,但所表达的概念是不同的,宽泛一点说,这也相当于由一个词转化为另一个词。

例如:水→水儿(汽水儿、墨水儿)、嘴→嘴儿(烟嘴儿、茶壶嘴儿)、头→头儿(布头儿、烟头儿)、根→根儿(病根儿、把病治断根儿)、面粉→六六粉儿、脸→好脸儿、纸→纸儿(钱就是一张纸儿)、客(屋的来了几个客)→客儿(他坐得象个客儿)……2.动词儿化表示“轻松随意”最典型的是“V哒玩儿”这一语法格式中的动词“玩”儿化后,“玩儿”表示前面的动作是轻松随意的尝试,不是严肃认真的。

例如“写哒玩儿”,不是认真写,是轻松随意地写。

3.重叠式形容词儿化表示“性质程度令人满意”形容词重叠,是一种构形重叠,表达的语法意义为“程度有所加深”,如果重叠后儿化,则指“程度有所加深但是适当,令人满意”。

例如“吃得饱饱的”,“饱饱”意为“很饱”。

[2]“饱饱”如果儿化,“吃得饱饱儿的”是指心满意足的微饱。

“洗得干净净儿的”是指干净的程度适当,令人喜爱。

另外,“词儿、字儿、花儿、石子儿”等,口语中有不儿化形式,表示泛指,儿化后则表示某一语境中具体的词、字、花、石子,显得比较轻松随便,带着喜爱的感情,有明显的口语色彩。

但是这种情况的名词数目极少。

二、光山方言儿化的语法性质关于汉语儿化现象中“-儿”的语法性质,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讨论:第一,“-儿”是不是语素。

比较普遍的观点认为这个“-儿”是语素,是词缀语素,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朱德熙《语法讲义》、尤果夫《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及通行的语法教材等都将此“儿”与“子”“头”等后缀语素同样对待。

但也有观点认为,儿化发生在一个音节中,“儿”没有独立的音节作为自己的语音形式,纯粹是一种语音节律现象,所以“儿”不是后缀语素。

第二,“-儿”是什么性质的语素。

高名凯、宋玉柱认为“儿”有两种性质,一个是构词成分,即后缀;一个是构形成分,即形素。

[3]但此观点并未引起重视,“儿”至今仍被简单地看作后缀,最近又有人强调“儿”只是构词语素。

对于这两个问题,下面我们结合光山方言的儿化现象谈一谈。

(一)“-儿”是语素“语素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4](P206),这是语言学界对语素的共同认知。

我们说汉语儿化现象中的“-儿”是语素,是因为它符合语素的定义,“-儿”是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

在语音方面,光山方言“儿”独立发音时为辅音自成的音节[??35],在儿化词中,儿化音节除了韵尾、韵腹发生类似普通话的变化外,都增加了卷舌边辅音韵尾[?],而不仅仅是普通话的卷舌动作。

当然北方大部分地区儿化词中“-儿”的语音形式跟普通话一样,是不足一个音节的卷舌动作,在其他汉语方言中“-儿”有不同的语音表现形式。

[5]但不管“-儿”在儿化音节中以何种语音形式出现,它都是有音的。

在语义方面,光山方言后缀“-儿”使儿化词具有表“小”“喜爱”“详细”“随意”“程度适当令人满意”等意义,或具有名词词性这一语法意义,可见“-儿”也是有意义的[4]。

在普通话和其他汉语方言中“-儿”至少有表“小”和“亲切喜爱”以及“名词标记”的含义。

而且,“-儿”也不可再分割,符合语素“最小的有音又有义的语言单位”的定义,所以应该将“-儿”看作语素。

“-儿”之所以不被某些学者看作语素,主要是因为它没有独立的音节形式,这等于在判定语素时增加了音节这个标准,这个标准在理论上是没有根据的。

在语言的层级体系中,音节处在语音的层面,而语素处在音义结合体(符号)的层面,由于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因而从理论上说它们之间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

一个音节可以对应一个语素,也可以不对应一个语素。

一个语素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不是(不止或不足)一个音节。

现代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因此,汉语的绝大多数语素与音节对应,即一个语素就是一个音节。

但是汉语语素也有与音节不对应的现象,这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一个语素对应不止一个音节,这包括连绵词、口语词、音译外来词。

联绵词如“窈窕”“磅礴”“逶迤”“仿佛”“伶俐”“徘徊”“彷徨”“潇洒”“犹豫”等;口语词如“哆嗦”“罗嗦”“溜达”“尴尬”等;音译外来词如“咖啡”“芭蕾”“沙发”“英特纳雄耐尔”“奥林匹克”“吐鲁番”“克隆”等。

几个音节合起来表示一个语素,分割开来则每个音节都没有意义,此时语素的语音形式大于音节。

另一种情况是一个语素不足一个音节,合音词中的语素即属此类现象。

合音词是由语流中两个相邻的词并合而成,并合后的词包含两个语素,比如“俩”是“两”和“个”的并合,不考虑语体因素,则“俩”出现的地方“两个”都可以出现,反之亦然。

“俩”是两个语素对应着一个音节,此时语素的语音形式不足一个音节。

其他的合音词还有“仨”(三个)、”甭”(不用)、“孬”(不好)、“啦”(了啊)等。

包括光山方言在内的汉语儿化现象也是一种合音现象,是儿化词中的后缀“儿”与前一个音节融合为一个新音节的现象[5]。

英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构形后缀,如表示动词过去时的“-ed”在元音后,表示名词复数的“-s”在辅音后(“s”除外),语音形式也是不足一个音节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