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常见的疾病doc资料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

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

大学生心理疾病案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大学生心理疾病的案例,以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案例一,焦虑症。

小明是一名大二学生,自从大学入学以来,他就一直感到压力很大。

课业繁重、社交压力、未来就业等问题让他感到焦虑不安。

在一次期末考试前,小明因为焦虑情绪太过严重,导致失眠、食欲不振、头晕等症状,甚至出现了胸闷、心悸的情况。

经过心理医生的诊断,小明被确诊为焦虑症。

案例二,抑郁症。

小红是一名大三学生,她在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些挫折和困难,但她很少向他人倾诉,总是将自己的情绪压抑在心里。

慢慢地,她变得越来越消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甚至出现了自责、自卑、自杀倾向等症状。

最终,小红被确诊为抑郁症。

案例三,社交恐惧症。

小王是一名大一新生,他平时很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对社交场合感到害怕和不安。

在大学期间,他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导致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状,甚至影响了他的学业和生活。

以上这些案例只是大学生心理疾病中的冰山一角。

大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与社会、家庭、个人等多种因素有关,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帮助,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韧性,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总之,大学生心理疾病不容忽视,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希望通过对这些案例的了解,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共同营造一个关爱、理解、支持的社会环境。

让每个大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当代大学生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当代大学生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当代大学生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暑假即将结束,大学新生们忙着调整心情,高年级学生忙着实习、考研。

这些学生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

但一些数据显示,一些常发于老年人身上的疾病,已经将“魔爪”伸向了这群未来主人翁。

慢性疾病正逐步年轻化。

学习生活过于不规律,导致年轻人体质下降,不得不敲响警钟,养生应从年轻人抓起1抑郁症、甲亢、颈椎病常见大学生中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学生郑晓燕,辅修了教育学院心理学作为第二专业,今年暑假,她到区医院精神科进行二专实习。

经过了几个月的实习后,她发现精神科不少病人都是与她同龄的大学生,甚至是高中生。

他们普遍的症状是性情孤僻、对任何事都没有兴趣等。

实习过程中,她同不少同龄的病人进行沟通发现,压力过大常常会引发学生们许多病症。

广西一所大学的小谭就患上了较为严重的病症。

她是一名大四学生,暑期回到学校进行保研考试的准备。

她对自己期望很高,心底里想着考研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因此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来看书复习,甚至于饮食、作息都不规律。

巨大的压力导致小谭的情绪很不稳定,每遇到烦心事,她的情绪愈加地恶化。

一年前,小谭患上了甲亢,手抖、心悸、注意力难以集中,一直吃药到现在都还未完全康复。

吴天成是广西人,现在在湖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读书,开学就是一名大四学生。

暑假实习期间,带他的医生老师给他们进行身体检查,结果发现同学们有脊柱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过去,这类疾病多在中老年人身上出现,现在却大量地出现在大学生们的身上。

造成这些疾病的原因是年轻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长时间趴坐在电脑桌前,看书姿势不正确等。

另外,偏食和营养不良也能加速骨质变化,导致以上这些疾病的出现。

吴天成说:“这些疾病有很明显的低龄化状况,年轻人患上这类疾病,一时间表现得不是很突出,但是等上了年纪之后,就会知道什么叫做痛苦。

”2就业压力大易造成心理问题广西行为医学会副会长王翔南教授说,在近段时间,他了解到,不少大学生的疾病原因都是缘于心理问题。

大学生肺结核病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肺结核病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肺结核病认知情况调查与分析肺结核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目前全球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也不容忽视肺结核疾病的防治工作。

因此,本文对大学生肺结核病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网络问卷的方式对大学生肺结核病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

问卷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为肺结核病相关知识。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肺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采用单选和多选的形式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1.受访者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00份,其中男性154份,女性146份。

受访者学历以本科生为主,占比为89%,硕士研究生占比为9%,其他学历占比为2%。

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20至24岁之间,占比为73%。

2.肺结核病相关知识(1)病因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87%)知道“肺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但仅有约一半受访者(51%)知道“肺结核病主要是由空气传播引起的”。

(2)传播途径方面(3)症状方面大部分受访者(94%)知道“肺结核病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咯血等”,但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5%)知道“肺结核病还有不同类型的症状”。

(4)治疗方法方面近八成受访者(78%)知道“肺结核病可以通过抗结核药物治疗”,但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者(36%)知道“抗结核治疗需要长期服药”。

(5)预防措施方面三、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肺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和不足。

首先是知识盲区较多。

如只有约一半受访者知道肺结核病主要是由空气传播引起的,只有约三分之一受访者知道抗结核治疗需要长期服药等。

这反映出有关肺结核病的知识宣传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部分知识认知偏差。

如只有约一半受访者知道肺结核病可以通过食物、水等传播,而这是肺结核病的一个重要传播途径,应引起关注。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

高校大学生艾滋病感染频发原因分析1. 缺乏性教育和安全意识。

由于我国的性教育尚未普及,许多大学生对性知识了解不足,不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

他们在性行为中缺乏正确的保护措施,容易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2. 性观念较为开放。

部分大学生对性持开放态度,追求自由和享乐主义。

他们可能存在多次性伴侣的情况,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3. 过度依赖避孕药物和计生服务。

一些大学生在性行为中仅仅依赖避孕药物来进行避孕,忽视了艾滋病等性传播疾病的预防。

他们常常对计生服务的依赖导致对艾滋病的风险认识不足,忽视了自身的健康安全。

4. 网络交友和一夜情现象普遍。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利用网络交友和社交媒体来寻找异性伴侣的现象比较普遍。

一些大学生往往轻易相信对方的身份和承诺,导致在性行为中没有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 毒品滥用。

一些大学生群体存在滥用毒品的现象,这会导致他们在追求刺激时放松对艾滋病的警惕和防范。

6. 医疗服务体系不健全。

在一些高校附近的医疗机构,对艾滋病的治疗和检测服务不完善,缺乏专业的艾滋病知识和设备,难以提供艾滋病防治的全面服务,给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带来一定困扰。

为了减少大学生艾滋病感染的频发,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1. 提高性教育的覆盖率。

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性教育,普及性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各大学开设相关的性教育课程,通过讲座、宣传活动等形式向大学生传播艾滋病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2. 加强校园宣传。

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如艾滋病主题讲座、宣传展览等,提醒大学生注意艾滋病的预防和防范措施。

同时建立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定期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全校师生的应急处理能力。

3. 推广安全性行为知识。

加强对大学生的安全性行为知识宣传,鼓励他们使用安全套等避孕工具,提高艾滋病防护意识。

在校园内设立免费发放安全套的点位,方便学生获取。

4. 强化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

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流感 论文

大学生常见传染病的防治——流感 论文

常见传染病的防治——大学生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众所周知,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可能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有很大的危害性,同一种病原体有很多不同的变异体,而由于传染病的流行性,会在人群中蔓延,引起不同程度的流行,甚至可能波及全国,超出国界,洲界,造成大流行,给全人类带来危害。

而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便是流行性感冒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

流感病毒是RNA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

以甲型病毒威胁性最大,可感染人类及不同种类的动物,包括鸟、马、猪及海豚等哺乳动物;而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毒则主要是人类流感的致病源。

流感病毒变异迅速。

病毒基因组自发的点突变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即引起抗原漂移。

当变异足够大时,人群中对原有株所建立的免疫屏障不能再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引起疫情暴发。

显著的变异主要发生于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则少见得多,而丙型流感病毒一般不发生。

流感有其独特的流行特征。

大都出现于冬季,表现为突然发病,传播迅速,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流行过程短。

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

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中等流行或局部地区人群的小流行。

甲行流感病毒危害大,常造成暴发流行或大流行。

流感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病人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3d,从鼻涕、痰液中排出大量病毒,排毒时间可长达至发病后7d,其中病初2-3d传染性最强。

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和轻型患者人数众多,体内虽有病毒增殖,但无明显症状而不易发现,常继续在人群中从事正常活动,是对公共卫生威胁最大的传染源。

流行性感冒的潜伏期为1-3天,可短至6小时,长至4天。

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三种:1.典型流感急起高热,畏寒或寒战,头痛、身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症状轻微。

少数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及畏光、流泪等眼部症状。

咳嗽、胸骨后不适或烧灼、咽干、咽痛也较常见。

体温可达40℃,面部潮红,咽部及结膜外眦部轻度充血。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段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光,但在这个阶段,许多大学生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

这些心理障碍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一、焦虑障碍焦虑是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障碍。

它表现为过度的担忧、紧张和不安,常常没有明确的原因或对象。

考试焦虑是其中一种常见的形式,面对重要的考试,学生可能会感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难以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考不好。

社交焦虑也是大学生常见的问题之一,他们在与人交往时可能会感到害怕、紧张,担心自己的表现不够好,害怕被他人评价或拒绝。

此外,还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会长期处于一种无法控制的、过度的焦虑状态中,影响日常生活。

二、抑郁障碍抑郁障碍在大学生中也时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自责自罪、睡眠和饮食问题、疲劳无力等。

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未来职业规划的迷茫等原因而陷入抑郁。

长期的抑郁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自杀企图。

三、适应障碍当大学生进入新的环境,如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或者面临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时,可能会出现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症状包括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睡眠问题、学习效率下降等。

这是由于个体无法有效地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

四、强迫障碍强迫障碍的特点是反复出现的、不必要的、但难以控制的想法(强迫观念)和行为(强迫动作)。

例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门锁、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等。

这些行为和想法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困扰。

五、人际关系障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在人际交往中遇到障碍。

比如,在与同学、室友相处时出现矛盾和冲突,难以建立亲密的友谊,或者在恋爱关系中遇到问题。

人际关系障碍可能会导致孤独感、自卑感和焦虑情绪。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在发生了一个事件或情况之后,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在写之前,要先考虑好内容和结构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抑郁症调查报告篇1抑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心理调适具有阻碍作用,约50%-80%的自杀个案是抑郁患者所为。

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较高智力和追求的社会群体,在新的教育体制和就业形势下,比普通群体面临更的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他们是更易于遭受抑郁侵袭的群体。

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问题已进行了调查研究。

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

沈阳精神卫生中心最新流行病调查统计结果:在中国大学生的抑郁症患者人数占其总人数的24%,而且名牌大学中,罹患抑郁症的大学生达到总人数的35%以上调查均反映出大学生存在较高的抑郁状态,应引起关注。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从湖南师范大学中随机整群抽出文、理本科大学各年级学生共99人,其中男生为24人,约占总人数的24.24%;女生75人,约占总人数的75.75%。

低年级(包括大一、大二)为34人,约占总人数的34.34%,高年级(包括大三、大四及研究生)为65人,约占总人数的65.65%,科目分布上,理科为15人,约占总人数的15.15%,文科为77人,约占总人数的77.78%,工科为7人,约占总人数的7.07%。

(二)调查方法:贝克抑郁自评量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是专门评测抑郁程度的。

整个量表包括21组项目,每组有4句陈述,每句之前标有的阿拉伯数字为等级分。

被测者可根据一周来的感觉,把最适合自己情况的一句话前面的数字圈出来。

全部21组都做完后,将各组的圈定分数相加,便得到总分。

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研究

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研究近年来,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焦虑与抑郁不仅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还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预防和干预这两种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转变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和社会压力。

由于学院环境的不确定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自我身份的探索等因素,大学生往往容易出现焦虑与抑郁症状。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显示,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患病率较高,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

这表明焦虑与抑郁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还表现在其发病率的季节性变化上。

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焦虑与抑郁症状在考试期间和学业压力最大的时候明显增加。

这与大学生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变化密切相关,因为考试期间往往存在着严重的竞争和压力,这会导致他们失去自信,增加了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除了季节性的变化,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还与性别、个体特点以及环境因素等因素相关。

研究表明,女性大学生更容易出现焦虑与抑郁症状,这可能与女性在社会角色、生理特点等方面的压力和差异有关。

此外,一些个体特点,如个体的自尊心和社交能力,也会影响焦虑与抑郁的发生。

同时,家庭环境、社会支持以及大学生个体的适应性等因素,也是影响焦虑与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

针对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必要开展相关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首先,大学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焦虑和抑郁。

其次,大学生个体也需注重培养自我调节能力,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通过锻炼、休闲等方式来提升心理韧性。

此外,大学和家庭应加强合作,共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综上所述,焦虑与抑郁在大学生中的流行病学研究有助于了解焦虑与抑郁的发病机理与规律,为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常见的疾病
常见的病症
一.头痛、头晕
1 神经官能症性----例如:休息不好、精神受刺激、学习紧张、压力过大、情绪不好、晕车晕船等等,查不到
器质性的病变。

治疗:消除病因,补充维生素B类食物等。

2 炎症----如:眼、耳、鼻、牙等炎症,或全身任何地方发生的一些急性发热性疾病。

治疗:抗炎、降低体温。

3 其它----头部肌肉紧张收缩、颈椎病等。

二.呼吸系统感染
(一)上呼吸道感染
1.定义:从气管环状软骨以上的呼吸道(鼻腔出囗),受到感染,从而产生炎症症状。

2.症状: 2.1 卡它症状:鼻塞、流涕、打喷嚏。

2.2 咽喉疼痛、咳嗽(常以干咳为主)。

(二).支气管炎
1.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后,才出现的病症。

2.症状----咳嗽、咳痰、呼吸费力、胸痛,甚至会出现气喘。

(三).肺炎
1.常见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病症的病史。

2.症状:与“支气管炎”比较,咳嗽、咳痰较严重,痰量较多,痰要较用力咳出。

3.常伴有:高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急性胃肠炎
1.常见诱因:
1.1食物受污染。

1.2食物太冻、太酸辣、太油腻等。

1.3天气变冷、身体受寒。

2.症状:腹痛、腹泻。

四.慢性上消化道疾病
1.症状------:反复脐上闷痛,可伴有腹胀、食欲减退、嗳气等。

2.进食症状明显------胃炎,疼痛加重时,多伴有胃溃疡。

饥饿症状明显------十二指肠炎,疼痛加重时,多伴有十二指肠溃疡。

3.大便黑色-------患处已出血。

4.严重穿孔时-------难以忍受。

急送医院手术治疗。

五.阑尾炎
1.症状:先为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右下腹痛,炎症严重穿孔时,难以忍受。

2.一确诊“阑尾炎”,即可行手术治疗。

3.阑尾----人体退化的器官,根据其组织结构分析,可能是一免疫组织。

六.泌尿系感染
1.症状:
1.1膀胱剌激征----尿急、尿频、尿痛。

1.2尿痛-----小便末段有灼烧样疼痛。

2.病因:
2.1原发性泌尿系(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

2.2泌尿系结石。

常见的传染病
一.甲型H1N1流感
1.定义
甲型H1N1流感是变异后的新型甲型 H1N1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毒包含有人流感、猪流感和禽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是一种新型流感病毒。

可以人传染人。

2.传播途径
甲型H1N1流感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通过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经空气传染给他人。

也可通过接触被流感病毒污染的物体,如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

3.易感人群
所有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缺乏免疫力,普遍易感。

二.流行性感冒
1.症状:
1.1以发热为首要症状,伴有头痛、关节或全身酸痛、乏力等,并呈现流行特征。

1.2 重症流感:高热难退,伴有气促、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道症状,需及时医治,否则会危及生命。

2.预防:
2.1坚持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抗病能力和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受凉、淋雨、熬夜及过度疲劳等。

2.2每年流行性感冒的病毒都不同,注射流感疫苗只是当年有效,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三.人禽流感
•1.什么是人禽流感?
人禽流感是指由H5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急性呼吸道疾病。

接触感染的禽类及其飞沫、呼吸道分泌物、粪便、羽毛、血液,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者眼结膜、破损皮肤进入人体。

现尚未有人传染人的证据。

临床主要表现:起病急、高热、咳嗽、全身不适、肌痛、鼻塞流涕或腹痛腹泻以及结膜炎,病情加重时可危及生命。

H5N1流感病毒被认为是人类新的流感病毒。

•2.怎样预防人感染禽流感?
(1)对受感染禽类要销毁杀毒,对疫区进行封锁和彻底消毒。

(2)肉食品应生熟分开,不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食品。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4)注意锻炼身体与饮食平衡,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5)不要到疫区去,不要和禽类接触。

四.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原体,是一种变异的冠状病毒,由于此前该病毒并未在人体中出现过,目前人类尚无免疫力,各年龄段的人均可感染,这一疾病主要通过近距离传染,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呼吸系统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称其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只要我们做好预防措施,做好积极和及时的抢救工作,“非典”是可防、可治,不可怕的!
五.慢性乙型肝炎
1.抽血两对半化验:( HBsAg. HBsAb. HBeAg. HBeAb. HBcAb )
大三阳(HBsAg+. HBeAg+. HBcAb+)提示:患者为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毒复制活跃。

小三阳(HBsAg+. HBeAb+. HBcAb+)
提示:肝炎已得到控制,病情逐步恢复;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已缓解,传染性已降低。

病毒携带者
只有两对半化验的血清学改变,而无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肝功能改变,只能确诊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在一般体检中,属合格的一种。

2.症状:
长期低热、厌食、肝区疼痛。

思考题
1.简述甲型H1N1流感的定义及传播途径。

2.流行性感冒的最好预防措施及症状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人禽流感?
4.怎样预防人感染禽流感?
5.简述“非典”(SARS)的定义。

6.根据化验结果如何诊断乙肝大三阳、小三阳及病毒携带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