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笔算方法。
2.理解用第二个因属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的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准备:例1主题图、彩色笔。
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口算。
52×10 43×30 12×40 31×20 17×20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41×7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46页例 1。
出示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景是什么?(王老师去书店买书,买了12套,每套书有14本,她在想一共买了多少本)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
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指导:你能不能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用充足的时间进行讨论,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然后各组选代表说出本组的想法,展示各组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例:14×10=140(本) 14×2=28(本) 140+28=168(本)或: 14×12=168(本)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 14×10,再用1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可能由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乘法,想到两位数乘两位数也可以用笔算,但学生们在写竖式时不一定能写对,或其中的道理也不是很清楚,所以教师要在这里重点指导。
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在这过程中针对学生说得不对或不清楚的地方,教师要加以指导,也可以让写得对的组给同学讲一讲。
教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要把每步板书详细列出。
1 4× 1 2-------------2 套书的本数← 2 8……14×2 的积10 套书的本数←1 4 0……14×10 的积(个位的 0不写)---------------1 6 8教师归纳总结,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第六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P46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
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
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策略: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3、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4、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成功的体验。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案梓林小学徐喜教学内容:教材 63 页例 1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在算法探究和问题解决中,体会策略的多样和优化,体会笔算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1. 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 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层乘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主题图:12 本新书,每本 24 元,应该付多少钱呢? 2、列式: 2412 那究竟是多少元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3、虽然我们没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但你能将它转化为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出好方法来的。
试试看,写在本子上。
1 / 4二、探究笔算,沟通算理㈠自主探究 1、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2、教师巡视,收集方法板演预设方法:估算、连乘、拆数、笔算㈡沟通算理 1、整体反馈:这些方法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而且都运用了旧知 2、分层次沟通,让板书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① 这些方法都合理吗?(出现估算的情况下,否则省略)② 将连乘、拆数系统反馈(如果学生只出现 2 本和 10 本的分法,教师没有必要继续引导出其他的分法再比较感知简便,可直接联系到笔算;倘若出现拆分 24 元的情况,可放在两道练习后,让学生对 1224 进行笔算,再进行沟通,分析比较中体会笔算的必要性)板书:24112421观察笔算方法和口算方法,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3、数形结合,理解竖式(课件梳理笔算过程) 48 怎么来的?很奇怪,这个 24 和 48 怎么这么对的?(24 表示 24 个十, 0 省略不写, 4 要和十位对齐) 2 4 1 2 板书:4 8 242=48(元) 2 本书 2 4 2410=240(元) 10 本书 2 8 8 48+240=288(元)12 本书课件梳理笔算过程,同桌交流 4、12 本书的价格我们都会算了,那如果买 11 本呢?你能用笔算的方法算出来吗?24112421规范书写(顺序)集体练习(理解第二层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分别及时反馈,注---------------------------------------------------------------最新资料推荐------------------------------------------------------意横式后面答案的书写(三)归纳小结回顾一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笔算分几步?哪三步?(先再最后)三、巩固和应用(一)尝试练习:2313 4121 1、展示对的,说说怎么算的(脱离具体情境) 2、出示错的,找出错在哪里,分析原因(如果出现第二层乘积末位对齐个位的错误,可用上面的情境来帮助理解说明) 3、学生订正,同桌检查(二)选择填空:①2134= A、 574 B、 905 C、 712 D、 714用眼睛观察,不计算,你能选出正确答案吗?②3223= A、 716 B、 726 C、 736 D、 746 只用观察还能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吗?那怎么办?(意图:体会口算的局限性,笔算的通用性)(三)解决问题图:三字经每本 12 元长袜子皮皮每本 22 元三(1)34 个小朋友准备每人买一本相同的书,你有什么建议吗?算算一共要多少钱? 5、计算大比拼33313212板书设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2411= 2412=288(元)2421= ↙↘10 本 2 本学生板演处:3 / 4。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相关推荐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
教科书第46页例1及“做一做”【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景里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计算。
2、在探究算法中,让学生与他人交流,享受独立思考后发表自己见解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3、能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树立应用数学意识。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指名说得数并说出怎样口算的)11×5= 110×5= 110×50=30×20= 30×200= 300×20=2、笔算:24×4= 39×2=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哪一位上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揭题示标学习目标:会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探究新知1、出示课本46页例1的情境图(1)学生观察:你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问题?(2)要算一共买了多少本书,该怎么列式呢?(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该怎样计算呢?2.我们一起来看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认真看课本46页例1,看图看文字并填空,重点看笔算过程。
思考:1、笔算14×12时,先用第二个因数()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2、再用()位上的()去乘14,得数的末位和()位对齐。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优秀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46页笔算乘法例1教学目标:1、结合点子图,明白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算理;2、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方法;3、体会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4、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
难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开火车)14×4= 150×6= 23×4= 18×10= 310×30= 请生说说23×4和310×30的计算方法。
2、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练习。
1 42 1 3× 2 × 4复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师:上学期学习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师:爱看书吗?老师准备到书店去给大家买书,请看。
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会列算式吗?为什么用乘法算?(二)利用点子图,探究算法。
1、合作探究:师:14×12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得多少呢?大家想不想自己想办法求14×12等多少?出示学习提示:(1)先独立思考,再合作学习。
想办法求出14×12=?(2)把想法在点子图上圈出来,算法在点子图右边写出来。
(同学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学生,发现特色算法。
)2、学生结合点子图,展示算法。
预设生1:12行分成2个6行 14×6=84 84×2=168生2:12行分成3个4行 14×4=56 56×3=168生3:12行分成9行和6行 14×9=126 14×3=42 126+42=168生4:12行分成10行和2行 14×10=140 14×2=28 140+28=1683、探究算法实质。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教学设计【优秀8篇】两位数乘两位数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不进位)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秒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1、小朋友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去新华书店逛逛(出示新华书店门口图片)2、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来一个热身练习,口算13×3=11×2=21×2=13×30=11×40=21×30=390+39=440+22=630+42=学生练习纸上完成,利用课件集体校对3、看来大家都作了充分的准备,让我们一起进入书店吧。
(出示书店一角)二、探索新知(在课件播放的同时,出示小红买书的情景)1、从图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观察得出:小红买《上下五千年》,一套书有12本,每本24元)谁知道小红在为什么问题而苦苦思索着呢?(课件“?”)生答:一共要付多少钱?”(课件出示对话框)2、谁会列出算式?(生列式:24×12=)3、揭题:从这个算式中谁知道我们将学习什么新知识?两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4、估算:师:现在有这样的四个答案(课件出示)a:274元b:72元,c:258元,d:288元,你觉得哪个答案肯定是错误的?为什么?(生说着各种理由,a:从积的个位考虑;b:从积的位数考虑;c、d无法确定)师:c、d无法确定该怎么办呢?那我们就一起来试着算一算吧!5、独立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学困生,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同桌之间或者前后桌之间相互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6、全班交流、展示方法学情预设:方法1:12分成10和2,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2:24分成4×6,4×12=48,6×48=288方法3:12拆成2×6,24×2×6=288。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12篇)

《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共12篇〕第1篇:《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3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目的:通过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估算、口算和笔算方法的活动,使学生经历理解算理的过程,以逐步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体验算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在探究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根底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法的顺序与第二局部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答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小红和大家一样,也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孩子,星期天她和妈妈一起来到书店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的想法出发,让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学生的自主性。
】预设生:一共花多少元?师:这也是小红正在考虑的问题。
〔课件出示〕你们能解决吗?怎样列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24×12师:这是一道几位数乘几位数的算式?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那像24×12这样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
〔提醒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设计意图: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理解算理,探究算法。
1、在估算的根底上口算出实际得数。
师:大约一共花了多少钱呢?你能估算一下吗?〔1〕预设3种估算方法,口算出得数生1:把12估成10,24×10=240。
请学生考虑,这个240是估大了还是小了?〔小了〕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把12估成了10,实际上算的是几本书的价格?〔10本〕那要计算一共花多少钱,还要怎么做呢?学生说想法,课件演示帮助理解。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笔算乘法不进位》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插图:今天妈妈带小利去买书,他一共要付出多少钱?1、请你先帮他估一估,大约付多少钱?2、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12的得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二、探索尝试,寻找方法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你能想办法算出得数吗?试试看2、组内交流,整理方法3、全班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4、方法归类:连加,连乘,拆数5、学生分组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6、研究笔算的方法在研究刚才这些方法时,有些同学却用了跟这三种不一样的`方法,就是竖式计算。
你们知道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讨论交流24 24×12 ×1248……2×24的积48……2×24的积24 ……10×24的积你发现了什么?(拆数)7、教师讲解笔算方法:是不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数位)三、巩固法则,实践应用1、游戏:智闯马虎宫,找找开门密码(P63页“做一做”)23×13 41×21 23×31 32×12 43×12 22×142、口算比赛:P64页第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教案设计
石臼完小张洪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计算。
2.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的书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1、出示算式:41×7 24×2
(让学生分组笔算。
并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2、老师小结:
重点通过教师的小结,使学生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竖式的算法,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
3、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列式,利用24×12来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
【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的回顾,使学生明确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形成知识迁移,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很好的检测了学生“知识连接”
学习的情况。
】
二、小组交流、探究新知
(一)小组交流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小组学习提示
2.组内交流,做好记录
3.教师巡视指导
(二)汇报交流内容,教师精讲点拨。
1.课件出示汇报要求
2.小组进行汇报(几种算法、竖式怎样计算、那种算法比较简便等等)
3.其它小组进行评价、质疑。
(让同学解答)
4.老师针对所教内容进行重点点拨。
(结合课件)
【在新知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利用对学案的学习情况的反馈,很好的组织学生进行了讨论交流和小组间的汇报质疑,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用课件的形式书面的出示了“交流要求”和“汇报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进行了交流和汇报。
根据学生的质疑和本节课的重点,教师结合课件对两位数乘两位是的笔算方法进行了重点的讲解和强调,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
三、巩固练习,灵活应用
1、针对预习学案上面的练习题目进行同桌订正。
2、课本的做一做。
(分男生和女生组进行练习。
)
3、集体订正答案(找错误的学生或暂差生个别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
【教师通过对学案练习题的自主或同桌检查,既提高了学案的利用率,有有效地检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反思自己的机会。
教师用课本中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练习,实际也体现了优化练习设计,因为是计算教学,因此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就可以了,这样的安排既“经济实惠”又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
四、课堂总结、提炼升华
1、集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谈谈自己的表现跟收获。
五、布置任务、课堂延伸
根据情境图提出下节课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顺便布置课下预习任务。
【教师利用原情景图进行二次加工,使之成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由此布置课下的学习任务,很好的实现了循环大课堂的要求,同时又给各位教师呈现了一种形式,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布置,不一定非使用导学案不可,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
教学反思:
从教学效果上看,学生基本上都能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有少数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不透彻。
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指导。
从教学组织方面,我感觉自己在指导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方法不够灵活,启发引导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汇报的比较单调。
鉴于以上两点,我认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还是应该在多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小组长的组织能力上下功夫,逐渐让学生养成自己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主动发言的习惯。
总体评价:
1.很好的体现了生本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通过看课例和教学设计都可以看出张老师很好的体现了生本教育中的“先学后教”教学理念。
首先,通过学生课下的自主学习实现了学生的第一次先学,然后又通过课内的小组合作交流,小组汇报等小组活动实现了学生的第二次先学活动。
其次,在学生汇报交流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会质疑、解答等“生教生”活动,同样很好的体现出了第一次后教;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和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了重点的精讲强调,也就完成了第二次的后教,从而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和理解了所学知识。
达到了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汇报情况精心教学的“以学定教”。
2.有力的渗透了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是导学案的设计和运用。
张老师的课很好的展示了导学案在课下和课上的作用,特别是在对于学案中“巩固练习”的处理,既发挥了学案的作用,又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检查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其次是张老师在课堂上注重了小组的合作,不管是小组的合作交流还是小组的汇报,都给我们展示出了一个学习的实例,张老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课件出示了小组交流要求和小组汇报要求,这实际上是交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培养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的方法。
最后在课末,张老师有通过对情境图的二次加工,布置了自主学习的任务,更是很好的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适合我们数学学科的任务布置的方式方法,同时也真正实现了循环大课堂——课上课下双高效,学生老师双效益。
3.很好的提升了“课堂教学三优化”
通过导学案、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达到了优化教学结构、优化教学方法和优化练习设计的目的。
几点建议:
1.重视教师的概况、总结和指导。
让学生充分的小组交流和汇报,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总结和
指导,教师应该适时的根据学生的汇报和交流,进行引导,同时还应该针对课时的重难点,进行精讲点拨。
2.组织教学活动要扎实。
如小组交流的时间要充分,交流汇报要使学生充分发言和质疑,教
师的精讲要重点明确等等。
3.注重小组学习和交流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