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最终版)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引言:高聚物是一种重要的材料,其分子量的确定对于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关键作用。
粘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本实验旨在通过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并探究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
实验原理:粘度法是通过测量高聚物溶液的粘度来间接推算分子量的方法。
根据伯努利定律和斯托克斯定律,可以得到高聚物溶液的粘度与分子量之间的关系式:η = kM^a其中,η为溶液的粘度,M为高聚物的分子量,k和a为实验所得的常数。
实验步骤:1. 准备不同浓度的高聚物溶液,确保其浓度范围覆盖到所需测定的分子量范围。
2. 使用粘度计测定各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并记录下来。
3. 绘制高聚物溶液浓度与粘度的关系曲线。
4.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线性回归等方法计算出k和a的值。
5. 根据计算得到的k和a的值,可以通过粘度法测定其他高聚物溶液的分子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得到的高聚物溶液浓度与粘度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可以计算出k和a的值。
根据我们的实验数据,得到k=0.005 Pa·cm^3/g和a=0.8。
通过这些值,我们可以利用粘度法测定其他高聚物溶液的分子量。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溶液的温度会对粘度值产生影响,因此在实验中需要控制好温度条件。
其次,高聚物溶液的浓度范围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导致不准确的结果。
此外,溶剂的选择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同的溶剂对高聚物的溶解度不同,从而影响了粘度的测定。
结论:通过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高聚物溶液的粘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并计算出k和a的值。
然而,需要注意实验条件对结果的影响,以及溶液浓度和溶剂的选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结果可以为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五粘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一.实验目的1. 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分子量;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高聚物的性能差异很大。
所以不同材料,不同的用途对分子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
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对生产和使用高分子材料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实验采用的右旋糖苷分子是目前公认的优良血浆代用品之一。
它是一种无臭、无味、白色固体物质,易溶于近沸点的热水中,相对分子质量是2∽8×104范围内,选用它来做实验是合乎要求的。
线型高分子可被溶剂分子分散,在具有足够的动能下相互移动,成为黏度态,η是可溶性的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黏度,是它在流动过程中所存在内摩擦的反映,这种摩擦主要有: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也就是纯溶剂的黏度,记作η0;还有高分子与高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以及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三者总和表现为高聚物溶液的黏度,记作η。
在同一温度下,高聚物的黏度一般都比纯溶剂的黏度大,即η>η0,这些黏度增加的分数,叫做增比黏度,记作ηsp,即式中,ηr 称为相对黏度,这指明溶液黏度对溶剂黏度的相对值,仍是整个溶液的黏度行为;ηsp则意味着已经扣除了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
溶液的浓度可大可小,显然,浓度越大,黏度也就越大,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的黏度,即引入ηsp/c,称作比浓黏度,其中c是浓度,采用单位为g/mL。
为了进一步消除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必须将溶液浓度无限稀释,使得每个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极远,其相互干扰可以忽略不记。
这时溶液所呈现出的粘度行为基本上反映了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这一粘度的极限值记为:[η]被称为特性粘度,其值与浓度无关。
实验证明,当聚合物、溶剂和温度确定以后,[η]的数值只与高聚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有关,它们之间的半经验关系可用Mark Houwink 方程式表示:测定高分子的[η]时,用毛细管粘度计最为方便。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 3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利用高聚物溶液的粘度与高聚物分子量的相互关系。
测定粘度可以计算分子量,这种方法称为粘度法,它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一、实验目的1.学习用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
2.学习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数据处理方法。
二、原理高分子溶液粘度的大小与其分子量,分子形状,溶液浓度溶剂性质。
温度等因素有关。
由于影响高聚物溶液粘度的因素较多,因此到目前为止,粘度与分子量的关系式还不能由理论式来计算,而是从经验而得。
在一定温度下,高分子溶液的特性粘度。
][η与高分子的分子量M 之间的经验公式:a KM =][η (1)在一定温度时,对某一高聚物—溶剂体系,公式中k 、α是常数,一般可查手册,如本体聚合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在苯溶剂中,测得温度C ︒±125时,71.01034.12=⨯=-αK ,从实验测得特性粘度][η就可以求出高聚物的分子量。
特性粘度的定义为溶液浓度无限稀的情况下比浓粘度(/)sp c η或比浓对数粘度(1/r n c η)ln ()limlimsp rc c ccηηη→→== (2)式(2)中)(00ηηηηη⋅=x 分别为溶液和纯溶剂在同一温度下的粘度称为相对粘度。
)(00t t t t x ⋅=η分别为稀溶液及纯溶液用同一粘度设计在同一温度下测得的流出时间)单位秒。
而01sp x ηηηηη-==-称之增比粘度。
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和浓度之间依赖关系。
有下列公式。
2()()spK C cηηη'=+ (3)C cl rn 2)()(ηβηη-=……(4) 从式(3)和(4)可看出比浓粘度spcη和比浓对数粘度cl rn η与浓度c 成线性关系。
因此可以sp c η对c 或c l r n η对c 作图可得出两条直线。
以浓度c 外推射。
两条直线在c =0处。
即纵轴上相交一点。
此点的截距即是特性粘度[η]然后根据(1)求出高聚物的分子量。
由上法求出的高聚物分子量是高聚物的平均分子量ηM 称为粘均分子量。
粘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

粘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平均分子量的原理。
2.用乌氏(Ubbelohde)粘度计测定聚乙烯醇的特性粘度,计算聚乙烯醇的粘均分子量。
二、实验原理粘度是液体对流动所表现的阻力。
根据牛顿粘度定律,在流速梯度为dv/ds 时,单位面积液体的粘滞阻力⎪⎭⎫⎝⎛=ds dv f η (2-1)式中的比例常数η称为粘度系数,简称粘度,SI 单位为s Pa ⋅,c.g.s 制单位是泊(P ,1P = 1dyn ⋅s ⋅cm -2),1P =0.1Pa ⋅s 。
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很多,其中以粘度法最常用。
因为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有相当好的精确度。
但是粘度法不是测定分子量的绝对值方法,因为在此法中所用计算分子量的经验方程中的参数,要用其它方法来确定。
因高聚物、溶剂、分子量范围、温度等不同,就有不同的经验方程式。
高聚物溶液的粘度η一般要比纯溶剂的粘度η0大得多,粘度增加的分数叫增比粘度ηsp 按定义式1r 0-=-=ηηηηηSP (2-2) 式中0r /ηηη=,叫相对粘度。
增比粘度随溶液中高聚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了便于比较,通常取单位浓度的增比粘度作为高聚物分子量的量度,可以写成cSPη,叫做比浓粘度。
显然比浓粘度随溶液的浓度c 而变。
当c →0时,比浓粘度趋于一固定的极限值[η],即 []ηη=→cSPc lim(2-3)[]η称为特性粘度,其值可利用c sp /η~c 图用外推法求得,因为根据实验测定[][]c k cSP2'ηηη+= (2-4)因此在)/(c sp η~c 图上的截距即为[]η。
另外,当c →0时,crηln 的极限值也是[]η,因为在浓度趋近于零的极限条件下 ⋅⋅⋅-+-=+=323121)1ln(ln sp sp sp sp r ηηηηη当浓度不大时,可以忽略高次项,即 []ηηη==→→cc sp c rc 00lim ln lim(2-5)()c r /ln η与浓度c 之间的经验公式为[][]c cr 2ln ηβηη-= (2-6) 因此,以)/(c sp η和()c r /ln η对c 作图可以得到两条直线,它们在纵轴上交于一点,截距均为[]η。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实验报告篇一: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P 指导老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实验类型: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实验材料与试剂(必填)四、实验器材与仪器(必填)五、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六、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七、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八、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掌握用乌氏黏度计测定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2、测定聚合物聚乙二醇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
二、实验原理聚合物溶液的特点是黏度特别大,原因在于其分子链长度远大于溶剂分子,加上溶剂化作用,使其在流动时受到较大的内摩擦阻力。
黏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必须克服内摩擦阻力而做功。
黏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黏度系数(简称黏度)来表示(kg·m-1·s-1)。
纯溶剂黏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力,记作η0,聚合物溶液的黏度η则是聚合物分子间的内摩擦、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η0三者之和。
在相同温度下,通常η>η0,相对于溶剂,溶液黏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黏度,记作ηsp,即ηsp=(η-η0)/η0 溶液黏度与纯溶剂黏度的比值称作相对黏度,记作ηr,即ηr=η/η0ηr反映的也是溶液的黏度行为;而ηsp则意味着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仅反映了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和聚合物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
聚合物溶液的增比黏度ηsp往往随质量浓度C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下所显示的增比黏度ηsp /C称为比浓黏度,而1nηr/C则称为比浓黏度。
当溶液无限稀释时,聚合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它们的相互作用可忽略,此时有关系式limc?0spclimrcc?0[η]称为特性黏度,它反映的是无限稀释溶液中聚合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其值取决于溶剂的性质及聚合物分子的大小和形态。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21164322(精)

特性粘度[η]: 反映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 擦
实验原理
特性粘度:[η] 反映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在无限稀释条件下
(2) 用外推法求[η ]: 方法有二种:
一种是以η SP/C对C作图,外推到C→0的截距值; 另一种是以lnηr/C对C作图,也外推到C→0的截距值
a-b:液体流经a-b之间 的时间即为流出时间
2.药品: 聚乙二醇
乌贝路德粘度计
实验步骤
1.先用洗液将粘度计洗净,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分
别冲洗几次,洗好后烘干备用。恒温25℃。
(若不烘干,残留的水会将溶液稀释)
2.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
(1)加原始浓度的溶液:
用移液管吸取已知浓度(
)的聚乙二醇溶
液10mL/ 15mL ,由A管注入粘度计中;
2.作ηSP/C—C及lnηr/C—C图,并外推到C→0由截 距求出[η]。
3.由公式(1)计算聚乙二醇的粘均分子量,K,α值查 附录二。
聚乙二醇:25℃ K=1.56×10-1dm3·Kg-1,α=0.50 30℃ K=1.26×10-2dm3·Kg-1,α=0.78
注意事项:
1.粘度计必须洁净,高聚物溶液中若有絮状物 不能将它移入粘度计中。
实验原理
特性粘度[η]
比浓粘度
相对粘度ηr
实验原理
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转筒 法和落球法。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粘度 时,以毛细管流出法的粘度计最为方便。
若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中,因重力作用流 出时,可通过泊肃叶公式计算粘度。
实验原理
η为液体的粘度;ρ为液体的密度;L为毛细管 的长度;r为毛细管的半径;t为流出的时间;h 为流过毛细管液体的平均液柱高度;V为流经 毛细管的液体体积;m为毛细管末端校正的 参数(一般在r/L<<1时,可以取m=1)。对于 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可以写成下式
黏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最终版)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平璐璐学号20132401179专业化学(师范) 年级、班级 13级一班课程名称物理化学实验实验项目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 2016 年 4 月 7 日实验指导老师林晓明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分子量;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聚物摩尔质量不仅反映了高聚物分子的大小,而且直接关系到它的物理性能。
与一般的无机物或低分子的有机物不同,高聚物多是摩尔质量大小不同的大分子混合物,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一种统计的平均分子量。
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均分子量”记作M η高聚物稀溶液的黏度(η)是流体在流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反映,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内摩擦力主要有:纯溶剂间的内摩擦,也就是纯溶剂的粘度,记作η0,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
这三种内摩擦的综合成为高聚物溶液的黏度η 实验证明,在相同温度下,η> η0,相对于溶剂,其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记作sp η,0sp r 0011ηηηηηηη-==-=-r η称为相对粘度,即溶液粘度对溶剂粘度的相对值。
高聚物溶液的ηsp 往往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为了便于比较,定义单位浓度的增比黏度ηsp /c 为比浓黏度,定义ln ηsp /c 为比浓对数黏度。
当溶液溶液无限稀释,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其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比浓粘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值,即:[η]称为特性粘度,在足够稀的溶液中,比浓黏度ηsp /c和比浓对数黏度ln ηsp/c 与溶液的浓度有以下的关系(关系公式):[][]2spK ccηηη=+ [][]2r ln B cc ηηη=-实验证明,当聚合物、溶剂和温度确定以后,特性粘度[η]的数值只与高聚物平均相对分子量有关,它们之间的半经验关系可用方马克-霍温克方程(Mark-Houwin)来表示M η为平均分子量(黏均分子量),K 是比例常数,a 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图3 乌氏黏度计
6
3. 仪器
恒温槽1套; 乌氏粘度计1支;
7
4. 实验步骤
1. 黏度计的洗涤:用自来水、蒸馏水分别冲洗几 次,每次都要注意反复流洗毛细管部分,洗好 备用。
2. 调节恒温槽温度至(37.0±0.1)℃,在黏度计的B 管和C管上都套上橡皮管,然后将其垂直放入 恒温槽,使水面完全浸没G球。
➢ 测流出时间时,毛细管中不能有气泡。
12
6. 数据处理
1.将所测的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中:
流出时间测量值 平均
1
2
3
时间 值
r
sp
sp
c'
ln r
ln r
c'
溶剂
t0=
c’=1/2
t1=
溶 c’=1/3
t2=
液
c’=1/4
t3=
c’=1/5
t4=
13
2. 作 sp ~ c' 图和 ln r ~ c' 图,并外推至c’=0,从截At B源自tη=Aρt5
η=Aρt
r
0
t t0
式中,t为测定溶液黏度时液面从a
刻度流至b刻度的时间;t0为纯溶剂流过 的时间。所以通过测定溶剂和溶液在毛
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上式求得ηr,再 由图2求得[η]
sp [ ] [ ]2 c
c
lnr [] []2 c
c
(1) (2)
[]
K
M
(3)
后的黏度计垂直置于恒温槽中,移
液管取10.0 mL一定浓度的右旋糖苷
溶液由A管注入黏度计中,同上法,
记录液体流经ab的时间,重复三次,
取 平 均 值 为 t1 。 然 后 依 次 分 别 加 入 2.0,3.0,5.0,10.0 mL蒸馏水,每次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学生姓名 平璐璐 学 号 20132401179专 业 化学(师范) 年级、班级 13级一班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类型 □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时间 2016 年 4 月 7 日 实验指导老师 林晓明 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分子量;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高聚物摩尔质量不仅反映了高聚物分子的大小,而且直接关系到它的物理性能。
与一般的无机物或低分子的有机物不同,高聚物多是摩尔质量大小不同的大分子混合物,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一种统计的平均分子量。
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均分子量”记作M η高聚物稀溶液的黏度(η)是流体在流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反映,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内摩擦力主要有:纯溶剂间的内摩擦,也就是纯溶剂的粘度,记作η0,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
这三种内摩擦的综合成为高聚物溶液的黏度η 实验证明,在相同温度下,η> η0,相对于溶剂,其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度,记作sp η,0sp r 0011ηηηηηηη-==-=-r η称为相对粘度,即溶液粘度对溶剂粘度的相对值。
高聚物溶液的ηsp 往往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为了便于比较,定义单位浓度的增比黏度ηsp /c 为比浓黏度,定义ln ηsp /c 为比浓对数黏度。
当溶液溶液无限稀释,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其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此时比浓粘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值,即:[η]称为特性粘度,在足够稀的溶液中,比浓黏度ηsp /c和比浓对数黏度ln ηsp/c 与溶液的浓度有以下的关系(关系公式):[][]2spK ccηηη=+ [][]2r ln B cc ηηη=-实验证明,当聚合物、溶剂和温度确定以后,特性粘度[η]的数值只与高聚物平均相对分子量有关,它们之间的半经验关系可用方马克-霍温克方程(Mark-Houwin)来表示M η为平均分子量(黏均分子量),K 是比例常数,a 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
K 和a值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K 值受温度影响明显,而a 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
K 和a 数值只能通过其它方法确定(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
本实验采用毛细管法测定黏度,通过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流经一定长度和半径的毛细管所需时间而获得。
当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内因重力作用而流出时遵守泊肃叶(Poiseuille )公式:4r hg tV m 8LV8Lt πρρηπ=-⋅上式中: η为液体的粘度;ρ为液体的密度;L 为毛细管的长度;r 为毛细管的半径; t 为V 体积液体的流出时间;V 为流经毛细管的液体体积;h 为流过毛细管液体的平均液柱高度;m 为毛细管末端校正的参数。
泊肃叶(Poiseuille )公式:4r hg tV m 8LV8Lt πρρηπ=-⋅对于某一只指定的粘度计而言,上式中许多参数是一定的,因此可以改写成:t B At -=ρη 式中,B <1,当流出的时间t 在2min 左右(大于100s),该项可以忽略,即η=A ρt又因通常测定是在稀溶液中进行(C <1×10-2g ·cm-3),溶液的密度和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因此可将ηr 写成 :r 000At tAt t ρηρ=≈t 为测定溶液粘度时液面从a 刻度流至b 刻度的时间;t0为纯溶剂流过的时间。
所以通过测定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上式求得ηr ,再由外推法求[η],进而分别计算得到ηsp 、ln ηsp /c 、ηr /c 值。
0sp r 0011ηηηηηηη-==-=-配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高聚物稀溶液分别进行测定,以cspη和 c rηln 为同一纵坐标,对c 作图,得到两条直线,分别外推至c=0处,两条直线应该在y 轴交汇于一点,截距即为A ,从而得到[η]。
ln r ηspCη或C图1 外推法求[η]值[]1Ac η=三、仪器与试剂乌氏黏度计 恒温水浴 砂芯漏斗(3#) 吸滤瓶(250ml )抽气泵 移液管(2ml 、5ml 、10ml ) 秒表 锥形瓶(100ml )容量瓶(50ml ) 烧杯(50ml ) 右旋糖苷(A.R )四、实验步骤(一)溶液的配置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2g 右旋糖苷样品,倒入预先洗净的50ml 烧杯中,加入约60ml 蒸馏水,在水浴中加热溶解至完全透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再将溶液移至100ml 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如溶液中有不溶物,则须用预先洗净并烘干的3号砂芯漏斗过滤装入锥形瓶中备用。
(二)黏度计的洗涤先将黏度计用丙酮反复冲洗,使丙酮流过毛细管部分。
(三)测溶剂流出时间t 0本实验采用乌氏黏度计,它由三根管四个球组成,A 管、F 球装溶液,C 管起平衡作用,B 管、D 球、E 球、G 球是粘度计的主体,D 球和E 球之间是一段毛细管,E 球的上边和下边有两道刻度线,我们测定的就是液面流过这两道刻度线所用的时间。
开启恒温水浴和搅拌器电源,调节恒温水浴温度为37℃。
在黏度计的B 管和C 管外推法求[(]值的上端套上干燥清洁的乳胶管,将黏度计放入恒温水浴中,在铁架台上调节好黏度计的垂直度和高度,使F球及其以下部分浸在水中,从A管加入10ml左右的蒸馏水,封闭C管,用洗耳球或针筒从B管将水吸至G球的中部,取下洗耳球或针筒,松开C管,此时水顺毛细管流下,当液面流经刻度线a时,立刻按下秒表开始计时,液面到刻度线b 时停止计时。
记录流经a、b之间所需的时间。
重复三次,偏差小于0.2s,取平均值即为t0。
(四)测溶液流出时间t取出粘度计,倾去其中的水,用少量的无水酒精润洗黏度计,连接到水泵上让酒精从毛细管中抽出,然后在烘箱中烘干。
重新安装好粘度计,用移液管取溶液10.0ml 小心注入粘度计内(不要将溶液粘在黏度计的管壁上),恒温5分钟,在溶液恒温过程中用溶液润洗毛细管。
测定溶液的流出时间t,同样重复三次,偏差小于0.2s。
依次分别小心加入2.0、3.0、5.0、10.0ml蒸馏水,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时的t值。
每次稀释后都要将溶液在F球中充分搅匀。
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1、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见下表(恒温槽温度:37℃)为了作图方便,假定起始相对浓度是1,根据原理中的公式计算所得数据记录如下表:ηsp2、作ηSP /c-c及lnηr / c-c图,并外推到c→0求得截距,以截距除以起始浓度即得[η],由截距求出[η]外推c→0,得截距A=0.3317,而c=20g/L,则特性浓度[η]=A/c= 0.016585。
六、讨论分析1、计算分子量右旋糖苷水溶液的参数: 37℃时,K=0.141cm3 /g,a=0.46。
则根据[]aKMηη=,代入数据可得M=3.17×104,通过查阅文献可知,右旋糖苷水溶液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104~4×104,在范围内。
2、结果分析与讨论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是表征聚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高聚物的性能差异很大。
本次实验理论上应该得到两条直线重合于一点。
但由图可知,直线线性很差,因此用外推法得到的相对分子量参考价值不大。
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分析如下:1.溶液浓度太稀,测定的T和T0很接近,导致ηsp 的相对误差比较大;2.高聚物分子链之间的距离随着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当浓度超过一定的限度时,高聚物溶液的ηSP /c或lnηr / c与c的关系有可能不再呈线性。
查阅相关资料知通常选用ηr =1.2~2.0的浓度范围,本次实验最后两组数据ηr均低于1.2,故偏差比较大。
3.恒温水槽由于搅拌器的存在导致粘度计不能保持垂直,致使液体下流时间改变。
4.黏度计中的液体在毛细管中流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倾斜度、重力加速度、毛细管内壁粗糙度、表面张力、动能改正等的影响,使得测出的流动时间有一定的误差。
七、实验注意事项1、高聚物在溶剂中溶解缓慢,配制溶液时必须保证其完全溶解,否则回影响溶液起始浓度,而导致结果偏低。
2、粘度计必须洁净,高聚物溶液中若有絮状物不能将它移入粘度计中。
3、本实验溶液的稀释是直接在粘度计中进行的,因此每加入一次溶剂进行稀释时必须混合均匀,并抽洗E球和G球。
4、温度对黏度影响很大,实验过程中恒温槽的温度要恒定,溶液每次稀释恒温后才能测量。
5、粘度计要垂直放置,实验过程中不要振动粘度计,否则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八、提问与思考1.乌氏黏度计中的支管C有什么作用?除去支管C是否仍可以测黏度?答:乌氏粘度计由A、B、C三个支管构成,其中,A管是用来装液体的,B管则是测量主件,可以测定液体定向流动一定距离的流动时间,C管则是使B管与大气连通。
当毛细管下端的液面下降,毛细管内流下的液体形成一个气承悬液柱,液体流出毛细管下端后沿管壁流下,避免出口处形成湍流现象。
或者是减少了a管液面升高对毛细管中液流压力差带来的影响。
除去C管仍可测定,但是要保证每次测量的体积都相同(不适用)。
乌氏粘度计由于有C管,故所加待测液的体积不用每次相同,即可以在黏度计中稀释直接稀释液体。
若除去C管,液体下流时所受到的压力差ρgh与管B中液面高度有关,故应保证每次测量的体积相同,也即是另一种黏度计——奥氏粘度计,在本次实验中是不适用的。
如果没打开C则流出的时间过长,测出的分子量偏大。
2.评价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的优缺点,指出影响准确测量结果的因素。
答:优点:方便,不必要使用什么复杂的仪器,就可以粗略估计高聚物分子量大小,省时省力。
缺点:由于高聚物分子量并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分子量分布宽度,所以当测量时的一个很小误差可能会对高聚物的分子量最终影响很大,特别是相对分子量低的物质.分子量分布稍微宽点将导致Mark-Houwink方程不在适用.此时测量出来的高聚物的分子量误差极大。
而且高聚物一般不是一种物质,是一组分子量大小不同的一组物质,利用Mark-Houwink方程测量时的误差会明显增大,特别是自制低分子量高聚物时,有时Mark-Houwink方程完全不适用.实验要求严格,粘度计的干净干燥度、温度等均会带来实验误差;适用的相对分子质量范围为104-107;影响准确测定结果的因素:粘度计的干净干燥度、恒温程度度、溶液的浓度、时间的测定等。
3.粘度计的毛细管太粗太细各有何特点?答: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太粗的时候,流速过快,可能导致测的时间太快而未能及时反应,因而测出来的时间可能不准确;乌氏粘度计的毛细管太细,流速过慢,虽然读数较为精确,但花费的时间也较长。
所以,乌氏粘度计粗细应该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