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散文赏析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葡萄月令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五单元 葡萄月令 Word版含解析

葡萄月令诗海拾贝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解读这首词写久居汴京消夏思归之情。

上片写醒后所感、所闻、所见。

词人醒来时依稀闻到沉香气味依旧弥漫于室中,闷热潮湿的暑气已经消失,神清气爽。

天气晴爽,所以鸟雀也十分活跃,从争噪的鸣声中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浏览窗外景色,首先看到的是欢快的鸟雀们映着晓色,在屋檐上往里窥视,嘈杂不停。

经过这样的铺垫,词人步出户外,看到的是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荷叶仿佛是被高高地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

这几句描写水荷极其生动,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美说:“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

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牵引出乡愁。

家乡西湖的“芙蓉浦”是否也如此秀丽宜人?词人将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吴门”与“长安”。

“五月”三句写梦游,把孤立的空间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

家乡的“渔郎”依稀有着自己未踏入仕途前那潇洒的身影,词人居住在汴京,虽然对家乡有丝丝缕缕的挂念,但同样看重在汴京的仕宦生涯,留恋这里的一切,所以,词中的乡愁是很清淡的。

词的侧重点落到对荷花传神的描写上,传达出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貌。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当代著名作家。

当过教师、编辑等。

不平凡的生活经历,使之对社会、对人生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尤其给人深刻印象的是汪先生对市井民居的熟悉,经他的描述,那一方水土中鲜明特色的生活,就像一幅幅立体感强的油画,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难以忘怀。

汪曾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

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

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1.2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1.2井 春 无题 川江号子
走进天门,一股淳厚的民风扑面而来,街上的阿爹阿婆热情地为 我们当向导……
在城区竟陵街邹家巷,我们找到了诗人的故居。这是一幢临街的 红砖平房,庭前是一方窄窄的小院,院内还有几盆盛开的火红的月 季花。房子显然修葺过,邹荻帆的亲侄——72岁的邹熙老人在此居 住。邹荻帆在邹家四兄弟中排名最末,故邹氏后人称其为“幺 叔”“幺爹”。听说我们的来意,邹熙老人连忙把家中有关“幺叔”的 物什拿了出来,其中有一本是邹荻帆在1935年读初中时同学给他的 毕业赠言,当年的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依稀可见。
这一部分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川江号子的气势及其带给诗人听觉 上的震撼。“你”的使用,创设了诗人与船夫之间的对话关系,末了以 “向我流来,流来”,将号子的宏大音流引向了“我”。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第二部分连续用四个“我看见”,将“摄像镜头”直接转向号子的发 出者——船夫。先是“巨大的木船”映入眼帘,接着目光移向船上的 “桨”,最后聚焦于桨边的人。诗人用两个比喻“眼中的闪电”“额上 的雨点”来形容木船的急速行驶。很快,“雨点”的意象转化成船夫 们“千年的血泪”,诗人的感受也随之升腾:那些“终身搏斗在急流上 的英雄”“宁做沥血歌唱的鸟,/不做沉默无声的鱼”,传达了船夫们充 满悲慨的心声。
蔡其矫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无题》 抗日战争结束后,邹荻帆回到武汉,因对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各种 腐败现象不满,写了《大城》一诗,发表在上海《大公报》上,受到 国民党特务的追查。1948年初,因在武汉待不下去了,邹荻帆远走 香港。这首诗描述了我们民族面临历史灾难所迸发出的爱国激情, 进而表现了人民的顽强不屈,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相 比,诗人更注重人格情感的渗透。 《川江号子》 1958年,“大跃进”运动在全国展开,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 起来,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作为“革命”所培育的诗人,蔡其矫自 然会欣然迎合20世纪50年代的颂歌潮流,加入了对新生活的合唱。 在那种时代氛围里,他这首诗因表现了与“大跃进”乐观歌唱不协调 的“悲歌” (当然还有别的原因)而招致劈头盖脸的批判。最后,他被 定为“漏网右派”,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
2、⑴利用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评述,全面 把握诗人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
⑵弄清作品的具体创作时间,把握诗歌 的基调和志趣;
⑶全面了解诗人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 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
阅读下列三首词,思考、讨论:
1、这三首词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2、是什么原因导致词人情感的不同?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课堂目标
1、理解“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内涵。 2、能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
论分析探究诗歌的主旨。
一、指导学习“以意逆志”(15分钟)
快速浏览赏析指导,筛选关键信息,用自
己的话概括:
1、什么是“以意逆志” ? 2、怎样“以意逆志”?
1、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 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所谓“以意 逆志”,是指解说、欣赏诗歌时,用自己的 切身体会(体验)去推测诗人的本意(志 趣)。
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 凄惨 惨戚戚。乍暖还寒 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 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 急。雁过也,正伤心,却 是旧时相识。
2、⑴识字: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直指 意),特别注意字词的特定含义(联想意);
⑵用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经验) 去理解诗意。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思考: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结合前两句说
说你是从哪些字词感受到这一点的? 2、试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领会诗歌后两句所描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5.2 老马 憎恨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1.5.2 老马 憎恨

易错字 憎 赠 增
加点字
读音
窗棂.
líng
骤.然
zhòu

铁栅.栏 zhà 栅.极 shān
词语
huǎn huǎn 潺 yuán 名 yuàn
易错字 缓缓 湲 媛
-10-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臧克家
-3-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绿原(1922—2009),原名刘仁甫,湖北黄陂人,“七月派诗人”之一。 作为一个富于进取精神的诗人,绿原的诗歌创作一开始就从现实生 活中吸取自己有待酝酿的诗意,立志回避和戒除对于西方颓废风格 的生硬模仿。有诗集《童话》《又是一个起点》《集合》等。
-2-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核心归纳
EXINGUINA
J佳作赏析 IAZUOSHANGXI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著名诗人、学者。第一部诗集 《烙印》,大多取材于农村生活,对农民的悲惨命运寄予了无限的 同情,他被誉为“农民诗人”。除诗集《烙印》外,还有《罪恶的黑手》 《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冬天》等诗集,散文集 《乱莠集》《我的诗生活》,诗论集《学诗断想》《克家论诗》等。
-9-
老马 憎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雪白的墙
Y H 预习导引 UXIDAOYIN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合欢树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散文部分 第三单元 合欢树 Word版含解析

合欢树诗海拾贝别老母(清)黄仲则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解读清代诗人黄仲则幼年丧父,居家贫寒,常年奔波在外,偶然归家,也不过小聚几日。

一个风雪之夜,诗人强忍离愁别情,看了一眼白发散乱、泪眼干枯的老母,走出家门。

愁情如潮,悲痛难忍,一首催人泪下的七绝《别老母》从心中喷涌而出。

这首诗明白如话却感人至深。

在儿子眼里老母已是风烛残年,气息奄奄,可是为了生活还要别她而去,无法让年迈老母安享温暖幸福不说,连给老母端汤奉水都做不到,这怎能不使诗人陷入深深地自责之中。

“此时有子不如无”既揭示了老母心中难以名状的哀怨和悲怆,也十分真切地抒写出诗人内心无法抑制的内疚,动人心魄,感人至深。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插队延安,1972年因病致瘫,(“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转回北京,1971-1981年在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2010年12月31日病逝。

代表作有知青题材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哲理性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来,压迫着人们的心灵,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爱,特别是母爱,对于史铁生来说,就是这样的一份沉甸甸的记忆卵石,它无时无刻不在,也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的生活,他对人生的感悟,乃至他人生的独特航程……这篇散文就相当真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切。

1.读准字音(1)单音字①敷.( ) ②熏.( ) ③灸.( ) ④胯.( ) 答案 ①fū ②xūn ③jiǔ ④kuà(2)多音字①呛⎩⎪⎨⎪⎧够呛.( )呛.着( ) ②弄⎩⎪⎨⎪⎧ 侍弄.( )里弄.( ) ③尽⎩⎪⎨⎪⎧ 尽.管( )尽.头( ) ④叨⎩⎪⎨⎪⎧ 叨.咕( )叨.念( )叨.扰( )答案 ①qiàn ɡ/qi ān ɡ ②nòn ɡ/lòn ɡ ③jǐn /jìn ④dáo/dāo/tāo2.辨清字形(1)⎩⎪⎨⎪⎧侍( )待( ) (2)⎩⎪⎨⎪⎧ 侥( )绕( ) (3)⎩⎪⎨⎪⎧ 灸( )炙( ) (4)⎩⎪⎨⎪⎧ 熏( )薰( ) (5)⎩⎪⎨⎪⎧ 胯( )挎( ) (6)⎩⎪⎨⎪⎧ 惶( )煌( )遑( )答案 (1)侍弄 等待 (2)侥幸 围绕 (3)针灸 炙烤 (4)熏陶 薰莸异器 (5)胯骨 挎包 (6)惶惑 辉煌 遑论3.辨析词语(1)大意·大义 辨析 大意:大概的或主要的意思;马虎。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部分 第1单元 汉家寨 特利尔的幽灵 Word版含答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用书:散文部分 第1单元 汉家寨 特利尔的幽灵 Word版含答

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环境的作用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

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

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

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

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环境对人具有重要的影响。

有时候磨炼与困难不是坏事,它能召唤成功的力量。

[识作者]坚守的灵魂——张承志张承志,回族,作家、学者,1948年生于北京,原籍山东济南。

1978年开始笔耕。

现为自由的职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曾获第一届全国短篇小说奖,第二、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

张承志作品真正为人所称道的,是熔铸其中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表现出了强烈的生命意识、不断进取的开拓精神和坚强的民族骨气,阅读他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一种阳刚之美、信仰之美、理想之美。

现在已出版著作30余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心灵史》、中短篇小说集《北方的河》、散文集《荒芜英雄路》等。

学者型诗人——梁衡梁衡,1946年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作品有《梁衡文集》等多种。

有散文《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等。

[探背景]《汉家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时期,当时的文坛要么吟风弄月、无病呻吟,要么互相吹捧谩骂,剩下的就是对西方文明的献媚和娇嗔。

作为一个在新时期文学中特立独行的“精神长旅者”,张承志一直在散文中孜孜追寻和执着维护着他所理解的生存理想与生存精神,这就是人道、人性、自尊、正义、平等等生存理想和血性、刚烈、牺牲、圣洁等生存精神。

高二语文试卷散文赏析517

高二语文试卷散文赏析517

散文赏析假面具遐想湘人我真奇怪,人怎么会想出假面具这玩意儿,人怎么又会喜爱上这玩意儿。

童年时,跟大人到集市上去,小小的货摊上,挂着一溜假面具,孙猴儿的,猪八戒的,关公的,张飞的,赵子龙的,钟馗的,何仙姑的,蜘蛛精的……总之,红黄蓝自黑,五花八门,看得我眼花缭乱,心荡神移。

于是,和其他孩子一样,我死缠活缠地要求大人给买个假面具,甚至撒泼耍赖,不买好歹不肯走,摊主是满脸堆笑,唾沫星子溅得八丈远,把假面具的精巧、可爱、逗真,说了个天花乱坠,好像人活在这世上,如不戴上个假面具,那就算白活了,活着也算亏了。

大人没有假面具遮挡,满脸堆着乌云。

那年月,日子过得太艰难了,哪还有闲钱买这劳什子呢;但又怨自己,怎么这么犯横,竟把孩子拉扯到这摊子上来,让自己做这份蜡,不是自找的吗,再说,那么多人瞅着,孩子又哭又闹,一点面子不给留,不买就下不来台!得,咬咬牙,豁着少吃碗羊杂碎,少抽包烟,也给孩子买上个假面具吧。

一听说大人答应给买假面具,小脸蛋立刻放晴,眼泪鼻涕顾不上擦,立刻把小猴儿的面具戴在脸上,那份得意、舒坦劲,比年三十吃饺子,还兴头,恨不得插翅飞回去,向左邻右舍的孩子们显排显排,抖抖威风。

回到家里,一头扎到堆杂物的小屋,找出半截墩布把,戴上面具,挥舞着跑到门外胡同里,俨然是孙猴儿下凡,冲着左邻右舍的小伙伴们,大喝一声:“吾乃齐天大圣,奉唐僧之旨,来扫除你们这些妖魔鬼怪,咚!看俺老孙的金箍棒!”说着就在小伙伴们头上“呼呼”地挥舞起来。

小伙伴们大惊失色,又笑、又叫、又跳地散开。

嗬,转眼间,你看,一个个又都从各自的门洞里跳了出来,原来也都戴上了各色假面具,手持十八般兵器及其代用品,毫不示弱地杀将过来,好一场混战,于是孙悟空与赵子龙交手,大战三十回合,关公与张飞杀得难分难解,何仙姑与钟馗爆发激烈冲突,个头小小的钟馗竟被杀得落荒而逃,真是天昏地暗,乾坤颠倒,不亦乐乎……年华似水,岁月不居,童年的荒谬,对假面具的迷恋,原以为随着入世渐深,马齿日增,使悄悄隐入日益消褪淡薄的记忆中去了。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课文《听听那冷雨》赏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课文《听听那冷雨》赏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课文《听听那冷雨》赏析《听听那冷雨》就是这样一篇最能显示出作者才华和风格的代表作品,也是一篇“感性十足”而又充盈着灵性与智性的散文精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人教版高二选修课文《听听那冷雨》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听听那冷雨》赏析《听听那冷雨》是余光中的代表作品,正如《荷塘月色》之于朱自清,《茶花赋》之于杨朔一样,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家的创作主张及艺术风格。

文章虽说通篇写雨,写愁,写离怨,但决不惜那朦朦的愁云蒙蒙的雨幕来晦涩自己的观点,他勇敢地涉足以让庸人却步的政治湍流,有意让作品的社会意义、美感价值经历洗礼和考验。

此文开篇,作者便将在凄风冷雨中产生的单调感顺势行延为对历史与现实的喟叹:“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们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

”这妙喻准确、简赅、新鲜,下笔时全然不想着会开罪于何人,只是让艺术把真情实感馈返给现实——它的母体。

大凡真爱,便不必讳言,无须粉饰,且读这一句吧:“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据边扫一扫吧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这声音来自台北,1974年。

不是“箴言”,却是“真言”!想当时,正统作家群中诗以“莺歌”,文以“燕舞”不乏其人,愧杀,愧杀!用艺术伪装现实,艺术只能沦落。

余光中正视现实的勇气还表现在他不沉洒于历史的“杏花春雨”,也不轻信来自官邸或酒肆的传言。

他思索、辨析:“日思夜梦的那片究竟在那里呢?”“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思聪的跳弓拨弦……”难怪他要写冷雨,听冷雨,嗅冷雨——“淋淋漓漓”的雨丝能清醒头脑,“淅淅沥沥”的雨声能增聪听功,“爽爽新新”的雨香则沁心润脾。

冷雨,冷语,冷静的肺腑之语。

行文中,作者决不忽略文字的美感价值。

冷雨中诱出了祖宗的诗韵,君不见“渭城朝雨邑轻尘”、“清明时节雨纷纷”都以“变奏曲”形式流韵在字里行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赏析
阅读下文,回答1~6题
济南的秋天
老舍。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

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

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

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

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

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

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

那么,请看济南吧。

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

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

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

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

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一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

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

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

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

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

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

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

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

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

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

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功它们的绿叶一两下。

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

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

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

山影儿也更真了。

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

山儿不动,水儿微响。

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1.第1自然段应填入的句子是()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柔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什么样?
答:(不超过8个字)
3.对第2自然段划线句子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艳丽景色与济南的秋天作比,衬托出济南秋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反衬出济南之好。

B.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艳丽景色与济南的秋天作比,烘托出济南秋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的独特。

C.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夏天瑞士蹬风光和上帝馈赠秋冬两季与济南的秋天作比,反衬出济南秋天的独特性。

D.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风光与济南的秋天作比。

4.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是感叹句,它具体赞美的是()
A.赞美了天的蓝,蓝得要变绿了。

B.赞美山顶的颜色随太阳的转移而不同。

C.赞美塔在蓝天的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

D.赞美塔被轻轻地扶上了一层各色俱全面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5.第四自然段中“它们知道他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指代的是什么?答:。

6.对下列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山脚是镶着各色绦子的。

②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③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
④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
A.暗喻排比反问拟人
B.暗喻排比反复拟人
C.借喻排比反问反问
D.明喻排比反问比喻
参考答案:
C2. D
C6.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