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75431
简约苗族侗族介绍

雷山西江苗族
历史文化
由于历史原因,远古时居于中原一带的苗族先民被迫 进行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的第三、四、五次大 迁徙后聚居的中心地在贵州的东南部,其中以雷公山 地区为主要的聚居地。
奔放飘逸的外化 穿在身上的史书
雷山苗族服饰是当今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的服饰之一。 她们名载着本 民族历经磨难的历史变迁,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古往 今来生活环境的浓缩。史学家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
雷山西江长裙苗族女子盛装
银排圈 银胸牌 银花片
花飘带
银角 托肩
服饰特点
◎袖口宽大为无扣交叉大领衣。
托
肩
◎经衣袖、衣边及背上均用挑、绉等绣
法绣成龙、虎、羊和鱼、蝶、虫等动
物图案。
◎沿托肩镶长方形花草图案。
◎制成各种图案的银花片常缀在袖、肩 两个部位。
银花 片
(飘带裙)花飘带
飘带裙:西江苗族的飘带裙是由24条都 带5种色彩(黑、绿、蓝、黄、红)的花彩 带其飘带笼裙系而成,“24”代表苗族的 24个节气,而“5”代表 了苗族先民进行过 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经过了长江、黄河、 淮河、汾河、渭河。
贵州苗族分布
据普查统计,苗族人口遍布贵州省的各专州县市占全国苗族总数的一半以上。 其中又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最多,也最集中,而台江是全国苗族人口比例最高的 一个县,苗族占全县人口97%,被称为“天下苗族第一县”;而 雷山西江是全国苗 族人口最聚集和最大的苗寨,因此素有"千户苗寨"之称。 其余分布在毕节、铜仁、遵义、黔南、黔西南、安顺、六盘水、贵阳市等,因此人们 常说:“贵州是苗族的大本营”。
这些房屋,与周围林木幽深的环境天然般和谐,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艰险人生的从容和节 约使用土地的观念和智慧;它凝固了几千年苗民生活历程的史诗,又保存和积淀了几千 年苗族建筑的精湛艺术,传达了苗族文化中的审美追求,被建筑学家誉为“民间建筑的 魂宝”。 其中以吊脚木楼、水上粮仓和风雨桥为代表。
侗族

侗族简介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文化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
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
其中抒情诗歌优美细腻,真挚热情。
;叙事诗歌委婉曲折,含意深长,是侗族民间文学的一项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诗歌歌词多以人类起源、民族迁徙和习惯法为题材,具有史料价值。
以《珠郎娘姆》、《莽岁》、《三郎五妹》、《蝉之歌》等流传最广。
音乐曲调既多又美。
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
节庆侗族的节日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
有些地区还有在十月或十一月过侗年。
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
其中侗族的年节被称为行年。
服饰饮食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上着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惯束腰带,包头帕。
用黑、青(蓝)、深紫、白等四色。
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女裙分季节,多用黑色。
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副,再用对比性颜色装饰。
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
洛香妇女春节穿青色无领衣,围黑色裙,内衬镶花边衣裙,腰前扎一幅天蓝色围兜,身后垂青、白色飘带,配以红丝带。
侗族地区大多日食四餐,两饭两茶。
饭以米饭为主体。
平坝多吃粳米,山区多吃糯米,糯米种类很多,有红糯、黑糯、白糯、秃壳糯、旱地糯等等,其中香禾糯最有名。
他们将各种米制成白米饭、花米饭、光粥、花粥、粽子.糍粑等,吃时不用筷子,用手将饭捏成团食用,称为"吃抟饭"。
侗族

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人口总数为296万人(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侗族在老挝也有分支,叫“康族”。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侗族人民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整个民族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丰富多彩。
1基本信息侗族(侗语作Gaeml)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靖州、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以及湖北恩施、宣恩、咸丰等县。
侗族在老挝也有一个分支,叫“康族”。
侗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的百越、干越。
有研究指出江西的简称“赣”即来自古代侗族自称。
隋唐五代宋朝时期的“僚”、元明清时期的“峒人”,后来又有许多汉族人来到他们的居住地,与当地人混合而成。
侗族的名称来自“溪洞”,这是当地人传统的行政单位,今天当地还有许多地名叫“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这些地方居民统称为侗族。
根据200 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
侗族自称Gaeml(发音近似于汉语的“干”、“佄”或“更”字),依据联合国倡导的“名从主人”原则,国际标准译名为“Kam”、“Kam People”。
侗族的名称,最早以“仡伶”,见于宋代文献。
明、清两代曾出现“峒蛮”、“峒苗”、“峒人”、“洞家”等他称。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侗族。
民间多称“侗家”。
侗族使用侗语,属壮侗语系,分南、北部两个方言。
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现在大部分通用汉文。
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林木。
林业以产杉木著称。
以生产鱼粳稻为主,选育栽培有本民族独特优质的水稻品系——“香禾糯”(Kam Sweet Rice) ;善用稻田养鱼,创造和传承了以“稻鱼鸭共生”为特点的侗乡有机农业文化遗产。
侗族简介

礼仪禁忌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 生诞婚丧日都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 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祝贺时要置办酒席,特别是要将小孩外祖父 母家族的人邀来越宴,筵席上除备有大鱼肉外,还要备有大量的熟鸡蛋和甜酒。 敬酒时,主客双方互持杯交手腕而饮,谓之喝“交杯酒”。若双方性别不同,男 方先饮,若年龄不同,长者先饮。主客之间,以客为尊。酒后大家才一起吃油茶。 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
时,路途中棺材不能触地,要小心抬到墓地;殉葬品忌用铜器和铁器;为祭女性 神“萨”修建“萨坛”期间,全寨吃斋,禁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 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 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 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 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 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 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花炮节:花炮节是侗族的盛大节日,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所谓花 炮是一种直膛的铁炮,以火药为动力
侗年
吃社饭(二月春社之日)侗族有吃社饭之俗,但不搞什么活动。将田园、溪边、山坡 上的鲜嫩社蒿(香蒿、青蒿)采撷回家,洗净剁碎,揉尽苦水,焙干,与野蒜(胡葱)、 地米菜、腊豆干、腊肉干等辅料掺合糯米(可掺部分粘米,但需先将粘米煮成半熟后掺入 糯米)蒸或焖制而成,吃起来别有风味,其功能是防疫去瘟,促进健康。
宝侗族萨玛节:是三宝侗族最盛大而古老的节日,是侗族古歌传 颂中的源地,是三宝侗族母系氏族社会文化的延续,时间一般在每 年农历正月至二月。“萨玛”是侗语,“萨”即祖母,“玛”即最 大,“萨玛”即大祖母。侗族女神崇拜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萨既是氏族的长者,也是首领。萨玛节就是祭祀侗族萨玛是侗寨的 保护神、团结神,又是侗族的娱乐神。"萨玛"文化历史悠久,内涵 浓厚,对侗族的社会生活有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侗族简介

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 以女姓神“萨岁”(意为创立村寨的始祖母)为至高无上之神,每 个村寨都建立“萨岁庙”。以鸡卜、草卜、卵卜、螺卜、米卜、卦 卜测定吉凶。有的地方受汉族影响,还信汉族的一些神。相信灵魂 不死。佛教也有流传,有庵堂寺庙,但信奉的人不多。基督教、天 主教也曾传入,但信奉者也不多。
侗族家里来了贵客,通常要拿出最好的苦酒和腌制多年的酸鱼、
酸肉及各种酸菜进行款待,因而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 爪、鸭蹼敬给客人。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 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
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要吃 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生诞婚丧之日,都要进 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
谢 谢
唐 雪
侗族梅、韩玉莲
1、民族概况 2、民族建筑 3、侗族大歌 4、民族服饰 5、民族饮食 6、风俗习惯 7、宗教信仰 8、重要节日 9、礼仪禁忌
侗族概况
钟鼓楼
风 雨 桥
服 饰
芷江鸭
偷 月 亮 菜
侗族主要以“禾”米为主食,以粳米、小米、包谷、小麦、 薯类为辅。
礼仪禁忌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特别是 生诞婚丧日都进行不同规模的宴客活动。婚后妇女头胎儿女诞生,都有以“三朝 酒”祝贺之习。“三朝”指三天,。祝贺时要置办酒席,特别是要将小孩外祖父 母家族的人邀来越宴,筵席上除备有大鱼肉外,还要备有大量的熟鸡蛋和甜酒。 敬酒时,主客双方互持杯交手腕而饮,谓之喝“交杯酒”。若双方性别不同,男 方先饮,若年龄不同,长者先饮。主客之间,以客为尊。酒后大家才一起吃油茶。 孩子周岁时,还要喝对周茶。
侗族民间用鸡、鸭待客时,首先主人要把鸡头、鸭头或鸡爪、鸭蹼敬给客人。 客人应双手接过,或转敬给席上的长者,以表示主客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 到侗族家里做客,食用腌鱼时,主人将一堆酸鱼块放入客人碗中,但客人最好不 要吃光,留1、2块,以表示“有吃有余”
侗族数学文化面面观

侗族数学文化面面观关键词:广西侗族、传统建筑、家具、文化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对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究,以期引起更多人对这一濒临消失的文化宝藏的,进而为保护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广西侗族主要分布在桂林、柳州、南宁等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他们信仰多神教,崇拜自然和祖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民俗习惯方面,广西侗族注重团结互助、尊老爱幼,以歌会、舞蹈等形式传承本民族文化。
广西侗族还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音乐,如侗族大歌等,成为其文化特色之一。
宫殿:作为侗族村寨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宫殿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其特点是结构严谨、布局有序,多以木结构为主,如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
庙宇:侗族人信仰多神教,庙宇是他们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
庙宇建筑风格庄重古朴,多建在村寨附近的山上或水源处,如桂林龙胜县的庙宇群。
民居:广西侗族民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木结构为主,注重装饰和色彩。
民居的布局和设计体现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环境的尊重,如广西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的木楼群。
桥梁:广西侗族桥梁建筑以其独特的结构和优美的造型著称,如广西三江程阳风雨桥。
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侗族人民的骄傲和文化遗产。
广西侗族家具作为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工艺特点。
其家具材料以木材为主,特别是侗族的传统用材杉木和松木。
这些木材具有易加工、耐用、环保等特点,也符合侗族人民的审美趣味。
在样式方面,广西侗族家具以简洁大方、实用为主。
以桌椅为例,通常采用直线和几何形状作为主要设计元素,结构简单却又不失稳重。
侗族家具的装饰也很有特色,多采用雕刻、彩绘等工艺,图案丰富多样,寓意吉祥如意。
面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学术研究等,加强对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这一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一、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的种 类
侗寨传统建筑装饰图像种类繁多,主要分为木雕、石雕、砖雕、彩绘和金属 工艺五类。木雕是侗族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形式,包括门窗、梁柱、天花板 等部分的雕刻。这些雕刻主题丰富,有人物、动物、植物、山水等,具有独特的 民族特色。
石雕和砖雕主要应用在鼓楼和桥梁等大型建筑上,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彩 绘则是在墙壁、窗户、檐口等处进行绘画,内容多为侗族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金属工艺则是以侗族传统银饰为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侗族育儿习俗的历史与文化 背景
在侗族传统文化中,生育和育儿被视为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事件。侗族人民认 为,孩子的出生是家族和神灵的恩赐,而育儿则是家庭和社会未来的希望。因此, 侗族育儿习俗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侗族育儿习俗的内容及其实 践
1、怀孕期习俗:在具盘村,孕妇在怀孕期间被视为特殊群体,受到家庭和 社会的特别照顾。家人会为孕妇安排特殊的饮食,并为她祈祷平安和健康。此外, 孕妇还被赋予一些特殊的权利和特权,如可以优先使用村里的公共资源等。
侗族传统婚恋习俗研究以广西三江 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为例
目录
01 一、侗族婚恋习俗的 背景
02
二、侗族婚恋习俗的 过程
03
论
05 参考内容
侗族,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其传统婚恋习俗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侗族的婚恋习俗多是在男女有恋爱基础后,由媒人说合缔结而成。这种习 俗不避同姓,但不能在同一房族内为婚。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这些传 统婚恋习俗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并成为当地文化的一大特色。
在独峒乡,侗族的婚恋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相识:青年男女在农闲或赶场路上,三五成群地约会于山坡上对情歌, 倾吐爱慕之情。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歌唱和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方式 既展现了他们的才情,也加深了彼此的了解。
侗族研究报告

侗族研究报告引言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文化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侗族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侗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 侗族概述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支,人口约为300万。
侗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等地。
侗族的祖先是古代的百越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2. 侗族语言侗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侗傣语群。
侗傣语包括侗语和傣语两个大的分支。
侗语是侗族人民日常交流的语言,大多数侗族人都能说侗语。
傣语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3. 侗族服饰侗族的服饰非常华丽多彩,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审美观和文化传统。
侗族男女的服装各有特点。
男性常穿蓝色或黑色长衫,衣襟上有刺绣和银饰,下身配以黑色裤子和高筒皮靴。
女性则着装更为华丽,穿着绣花的上衣、色彩鲜艳的长裙和腰带,戴着银饰和花朵装饰的发饰。
4. 侗族音乐侗族音乐是侗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侗族人民以歌唱表达情感和寄托希望、祈祷。
侗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和节奏,常常伴随着吹奏竹笛、弹奏板胡等传统乐器。
侗族的舞蹈也是音乐的重要配套,以舞龙、舞狮等舞蹈形式为主。
5. 侗族节日侗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是侗族过大年。
侗族过大年的习俗非常独特,包括贴窗花、燃放鞭炮、舞狮等活动。
此外,侗族还有祭山节、祭祖节等重要节日,这些节日体现了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信仰。
6. 侗族建筑侗族的传统建筑是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美观。
侗族建筑常见的有“侗寨”和“侗楼”,是侗族人民居住和集会的场所。
侗寨通常建在山坡或河边,是由多个木质建筑构成的小型村落。
侗楼则是侗族人民集体居住的建筑群,多层楼,风格独特。
7. 侗族工艺品侗族人民善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银饰、刺绣、木雕等。
侗族的银饰非常精美,包括戒指、耳环、项链等,常常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和彩色水晶。
侗族的刺绣技艺也非常高超,刺绣作品通常配以花鸟、山水等图案,色彩鲜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族服饰
衣着有三种样,右衽多花型、右衽少花型、对襟型。
3/3/2021
右衽少花型
右衽多花型
对襟型
3/3/2021
3/3/2021
银 饰
3/3/2021
侗族饮食
饮食特点:“侗不离酸”。酸菜、酸辣、酸鱼、酸肉……
3/3/2021
3/3/2021
侗族油茶
3/3/2021
侗族民居
3/3/2021
多耶
3/3/2021
3/3/2021
3/3/2021
“月也”,意为集体游乡做
客,是侗乡的一种社交习俗。侗 族某一村寨的男女青年按约定到 另一个侗寨做客,期间要举行赛 芦笙、对歌等活动。“月也”一 般由歌队、芦笙队、侗戏班组成 。芦笙队在走村串寨的过程中, 要根据不同的场合吹奏不同的曲 目,包括过寨曲、通报曲、进寨 曲、拦路歌、开路歌、祝福歌、 告别曲等。2010年5月18日,中国 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 入选项目)。
3/3/2021
侗族大歌
3/3/2021
宗教信仰
原始宗教(自然崇拜) 女神信仰
3/3/2021
谢谢观赏!
3/3/2021
上山必有路, 逢水必有桥, 山腰山顶有凉亭歇息, 十字路口有路碑指路。
3/3/2021
3/3/2021
鼓楼
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
,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 ,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 层数均为单数,楼顶悬 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 十几层的鼓楼,不用一 钉一铆,全为杉木穿枋或
接榫而成。
风雨桥
3/3/2021
盖瓦和装板 壁之后的样 子
行歌坐月中国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又称行歌坐夜和坐
妹侗语称“鸟蓊”,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通过唱歌,互相倾 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
3/3/2021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
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 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一般民房的结构
3/3/2021
侗族节日 侗族主要节庆有春节、二月二(吃社 饭)、四月八或六月六(祭牛节)、七月 半(吃新节)、八月八
3/3/2021
3/3/2021
"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
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 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 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 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 日子里举行。
侗族75431
3/3/2021
侗族简介
侗族(侗语作 Gaeml)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少数民族 。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 西的交界处的黎平、三江、从江 、榕江等县,湖北恩施也有部分 侗族。侗族人口总数为296万人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
侗族语言
侗族原来没有语言,沿用汉文,侗语属于汉藏 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为南北两个大方言区。 1958年,政府组织专家为侗语创制了表音文字— —侗文。侗文采用世界通行的拉丁字母来拼写。 按“声母+韵母+声调”拼写。如“dal”(眼睛) “d”是声母,“a”是韵母,“l”是声调; “pap”(灰色)“p”是声母,“a”是韵母, “p”是声调;还有“bac耙”;“bas姑妈’ ; bax蚱蜢 ;bav叶子;pak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