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内障人工晶体的选择学习资料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体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体【摘要】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手术,选择合适的晶体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晶体时,需要考虑个人情况、晶体的类型以及手术效果。
不同类型的晶体有不同的特点,而影响晶体选择的因素包括年龄、生活方式和对近视或远视的需求。
常见的晶体选择包括单焦点晶体、多焦点晶体和散光矫正晶体。
在选择合适的晶体时,术前和医生充分沟通非常重要,因为晶体选择对手术效果有很大影响。
选择晶体应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手术取得最佳效果。
【关键词】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晶体选择、手术效果、术前沟通、个人情况、因素影响、合适晶体、手术类型。
1. 引言1.1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体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用于治疗白内障病患。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时,选择合适的晶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晶体是一种人工晶状体,用于取代被白内障破坏的天然晶状体,恢复患者的视力。
在选择晶体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以及手术后的需求。
不同类型的晶体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症,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一些常见的晶体选择包括单焦点晶体、多焦点晶体和Toric晶体等。
影响晶体选择的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生活方式、眼部健康状况等。
在选择晶体时,需要充分沟通和协商医生,了解不同晶体的优缺点,以及与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相匹配的晶体类型。
选择合适的晶体对手术效果至关重要,可以影响手术后的视力恢复和生活质量。
在进行白内障手术前需要认真考虑和选择合适的晶体,以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2. 正文2.1 什么是白内障手术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部手术,用于治疗白内障病症。
白内障是眼睛晶状体混浊导致视力模糊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将混浊的晶状体取出,然后植入一枚人工晶状体,恢复视力。
白内障手术通常是通过超声波乳化技术将混浊的晶状体碎裂吸除,然后植入人工晶状体来替代原有的晶状体。
白内障手术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手术技术,成功率较高,恢复快。
关于白内障人工晶体的选择PPT课件

.
10
• 水凝胶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是一种亲水性材料, 含水率一般为38 %~ 55 %, 可高达60 %;屈光指数1.49 , 稳定性好, 生物相溶性好,耐高温, 韧性大。人 工晶体可脱水植入, 复水后恢复软性并且线性长度增加15 %, 主要缺点是富 含渗水性, 眼内代谢物可进入内部而粘附污染, 影响其透明度。此种材质的人 工晶体也已经被淘汰出市场。
人工晶体的选择
南京东南眼科医院 2017.11.30
.
1
.
2
.
3
• 白内障初发期对视力影响不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戴镜来提高视力。当到白内 障的中晚期,戴镜矫正视力<0.5且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就可以 进行白内障手术。通过超声乳化技术去除混浊的晶体(白内障),替换植入 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它是目 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从单纯以人工 晶体替换混浊的晶体,到通过不同设计特点的人工晶体满足人们各种不同需 求,白内障手术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正确选择人工晶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环节。目前以屈光为目的,透明晶体置换植入多功能晶体。
所需。适合术后不愿戴花镜的患者。 •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 • 可滤过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和蓝光,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 矫正散光人工晶体 • 滤除蓝光,保护眼底,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适合角膜散光大的患者。 • 非球面人工晶体 • 滤除蓝光,保护眼底,切口小,矫正球面像差,更能提高夜视力,满足夜间视觉需要,改善视觉质量。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用
.
7
人工晶体历史
• PMMA • 硅凝胶 • 水凝胶 • 亲水性丙烯酸酯 • 疏水性丙烯酸酯
.
8
白内障手术到底该如何选择人工晶体?

白内障手术到底该如何选择人工晶体?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内一把刀作者: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生命周期变长,60岁可能都不能再称为老年了,70岁以上还在工作的也大有人在。
但随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遍运用,用眼负荷的增加,一些常见的眼病,如老花眼和白内障却有年轻化的趋势。
一项权威研究报告显示,超过90% 的45岁以上职场受访者出现近距离阅读困难的情况,而86%受访者不想依赖老花镜。
另据文献报道,近年白内障的发病年龄比30年前也整整提前了10年。
眼睛的早衰与工作年龄的延长呈现出一个突出的矛盾,正在困扰着处于工作巅峰的人们。
那么,眼睛能否像皮肤那样逆生长,“返老还童”呢?现代人越来越多的注重锻炼和保养,要把身体维持在尽量年轻的状态。
其实除了皮肤和身材,眼睛也是可以“返老还童”的。
“返老还童”具体指什么?随着年龄增长,眼睛里的晶状体会呈现出两种退行性改变。
俗话说“老眼昏花”,“昏”就是晶状体发生浑浊,造成视力下降,也就是白内障;“花”是指调节力减弱,不能像年轻时一样随时调节来适应看远和看近,也就是老花眼。
“返老还童”,返的就是这两样,视线不再浑浊而且远近皆可看清楚。
随着科技发展,加工工艺的进步,白内障手术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个眼片”的小手术了,在屈光性白内障手术时代,人工晶体种类繁多,有基本款的晶体,也有高配版。
基本款能让患者复明,高配版除了治好白内障,还能顺便解决其他的屈光问题。
基本款人工晶体指的是单焦点人工晶体、单焦点非球面人工晶体,高配版指的是一批高端屈光性人工晶体,如散光型人工晶体、双焦点人工晶体、区域折射双焦点人工晶体、双焦点散光型人工晶体、景深加强EDOF(新无极)人工晶体、三焦点人工晶体等(以上统称屈光性人工晶体),能够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将近视、散光、老花眼等屈光不正的问题一揽子解决掉。
福兮祸兮,这些晶体好是好,但选择这么多,患者这下麻烦了:“我到底该选择哪种晶体呢?”这也成为我们白内障专科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回答频率最高的问题。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体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体白内障是眼部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很常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可以治愈白内障。
但是,在手术前,患者通常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晶体。
这篇文章将讨论留意一些细节,以便患者可以做出明智的选择。
晶体是一种人造的透明结构,可以取代已经发生变形或老化的天然晶体。
医生可以使用多种类型的晶体,每种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
在选择晶体之前,应该考虑患者的眼睛健康状况,病史,生活方式和治疗目标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选择晶体的注意事项。
1.单焦点晶体单焦点晶体被广泛使用,这是因为它们通过提供一个固定的聚焦长度来纠正远视或近视问题。
眼睛在注视远处或近处时,焦距不会改变,这就需要眼镜或隐形眼镜的帮助。
单焦点晶体可以带来清晰的视觉效果,最适合那些希望恢复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视力质量的患者。
但是,这种晶体不会纠正预备皮质,这是老年人普遍出现的失去远距离焦点的情况。
多焦点晶体设计为同时纠正远处和近处的视觉问题。
它们通过使用多个不同焦距的透镜,使眼睛在所有距离上都能够聚焦。
这种晶体适合那些想要不再依赖眼镜的人,但如果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使用这种晶体,可能会感觉有些不适。
并且,在视觉效果方面,多焦点晶体可能会降低对细节的敏锐度。
3.静态扩散晶体静态扩散晶体可以修复因视网膜或其它疾病造成的弥散的、模糊的视觉效果。
这种晶体使用那些曾经患有青光眼、白内障、玻璃体积血或者凝块等视网膜疾病的人。
扩散晶体使眼球周围的光线更加自然分散,这使得眼睛和视觉效果看起来更加平衡。
但是,由于光线的聚光长度不再是固定的,因此这种晶体可能会让患者在看远处或近处的物体时出现小幅调整。
4.硬性和软性晶体硬性人造晶体由聚甲醛制成,与硬性透镜形状相似。
硬性晶体将真实晶体的形状复制精准,因此对于那些想要更真实视觉效果的人来说是一种好选择。
和硬性晶体相反,软性晶体的材料更像是人体的天然晶体样子,可以转变成任意的形状和大小。
软性晶体凝胶状光滑材料使得植入术时操作更加方便。
人工晶体度数选择原则

人工晶体度数选择原则
1.视力修正:选择人工晶体的度数应该能够更正患者的近视、远视或散光等视力问题。
通常情况下,度数选择应该是能够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远视或近视修正。
2.眼轴长度:眼轴长度是度数选择中的重要因素之一、眼轴长度是指眼球从角膜至视神经的最长距离,一般通过测量眼轴长度来估计人工晶体的度数选择。
较短的眼轴长度可能需要选择度数较高的人工晶体,而较长的眼轴长度则相反。
3.角膜屈光度:角膜屈光度也是选择人工晶体度数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角膜屈光度较小的患者会需要度数较低的人工晶体,而角膜屈光度较大的患者则相反。
角膜屈光度的测量可以通过角膜地形图或角膜屈光计等设备来进行。
4.患者需求:患者需求也是人工晶体度数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不同患者对术后视力的需求有所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对远视比较敏感,有的患者可能对近视更敏感。
根据患者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度数可以满足患者的期望。
5.患者个体差异:每个患者的眼球形态和度数需求都是不同的,因此在选择人工晶体度数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眼球形态、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等因素来综合评估,以选择最合适的人工晶体度数。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为一般常用的人工晶体度数选择原则,具体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人工晶体选择的准确性和恰当性对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满意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由经验丰富的眼科医生
来进行决策。
最终选择的人工晶体度数应在术前充分沟通和共识的基础上确定,以确保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和视觉效果的满意度。
白内障人工晶体有哪些类型

白内障人工晶体有哪些类型?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植入人工晶体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也是患者复明的关键所在。
大多数人对白内障人工晶体不是很了解,在面对各种类型的人工晶体时不知如何选择。
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内障人工晶体的类型及特点,以帮助大家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
1、普通硬性人工晶体性能稳定,价格便宜,但切口相对较大,普通人工晶体直径一般为5.5~6毫米,这就需要一个6毫米的手术切口,术后反应较重,恢复较慢,角膜散光较大。
不适合特殊患者。
2、折叠人工晶体折叠人工晶体用可折叠弯曲的软材料制成,在白内障手术中可折叠植入,手术切口3毫米以下,手术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散光少,恢复快,在眼内位置稳定性好,后发障发生率低,防紫外线。
适合大多数患者。
3、多焦点人工晶体与其他单焦点人工晶体相区别,这类人工晶体具有多个焦点,既能看远,又能看近,可同时满足患者对远、中、近视力需求,在替换白内障晶体后同时矫正老视。
植入后多数患者不需要戴花镜,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
适合术后不愿戴花镜的患者。
4、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采用特殊材料,更接近人眼晶状体的光谱,可同时滤过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和蓝光,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5、矫正散光人工晶体滤除蓝光,保护眼底,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适合角膜散光大的患者。
6、非球面人工晶体滤除蓝光,保护眼底,切口小,矫正球面像差,更能提高夜视力,满足夜间视觉需要,改善视觉质量。
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用于高度近视患者。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人工晶体,其性能都是非常稳定的,只是不同类型的人工晶体适合的群体不同,因此不能盲目认为价格越贵的就是越好的,要根据自己的眼部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工晶体。
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

如何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治疗白内障眼内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正视眼人晶状体有约20D (眼镜1000度)的凸透镜功能,此外,还有调节功能,即相当于照相机的变焦镜头,使我们能够视远、视近均清晰。
白内障手术摘除眼内的晶状体后,人眼即缺少约20D的凸透镜作用,焦点汇聚不到视网膜上,如不植入等效的凸透镜,病人手术后同样看不见东西。
既往人工晶体没有得到普及应用时,白内障手术后病人通过佩戴约1000度眼镜来补偿,但佩戴1000度眼镜镜体重量大、视物变形(球面差)、出现彩色边缘(色差)、视野缩小等现象严重。
人工晶体植入是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的最有效方法,这项技术的发明给眼科领域带来了一次飞跃。
世界上第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是1949年由英国著名眼科医生郝诺德瑞德利(Harold Ridley)完成的,即用人工制造的晶体代替原晶状体(即人工晶体植入)来矫正术后远视,揭开了人工晶体发展的序幕。
我国人工晶体植入历史也已有30余年。
随着新材料科学和加工工艺的不断进步,人工晶体也不断推陈出新,目前可供选择的人工晶体类型很多,包括普通硬性人工晶体、可折叠人工晶体、传统球面人工晶体、非球面人工晶体、可调节人工晶体、多焦点人工晶体、染料添加人工晶体、表面涂层人工晶体、散光型人工晶体、微小切口人工晶体等,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条件的需求,下面对技术成熟的已经应用于临床的人工晶体逐一进行介绍:1. 硬性与软性(可折叠、推注型)人工晶体:硬性人工晶体的制作材料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一种特殊塑料材料),软性人工晶体也称为可折叠人工晶体,其制作材料有丙烯酸酯(特殊塑料材料)和硅胶两种。
硬性人工晶体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很长,其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价格便宜,但植入时的手术切口较大,一般在6毫米左右。
软性人工晶体的特征是可折叠,所以植入时的切口小,一般在2-3毫米,不需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但价格相对较高。
目前大城市的超声乳化手术都采用软性(可折叠)人工晶体。
一片式人工晶体和三片式人工晶体

人工晶体是一种在眼内植入的人工透镜,常用于治疗白内障。
在白内障手术中,医生会将受损的眼内晶状体取出,并替换成一块人工晶体,以恢复视力。
一片式人工晶体和三片式人工晶体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两种人工晶体类型。
它们在设计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每种类型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这两种人工晶体的区别、特点和适用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
1. 一片式人工晶体一片式人工晶体是一种全透明、单块设计的人工晶体,它通常由高度纯净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材料制成。
这种人工晶体的整体结构简单,植入眼内后可以完全取代被取出的天然晶状体。
优点:- 术后视觉效果稳定,术后眼压升高的风险相对较低。
- 适用于白内障患者并发症较少的情况。
缺点:- 植入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切口,延长了术后恢复期。
- 由于单块设计,对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要求较高。
2. 三片式人工晶体三片式人工晶体是由透明材料制成的三个独立部分组成的,其包括透镜主体和两个侧翼。
这种设计旨在减小对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的要求,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优点:- 适用于角膜曲率较大、眼轴长度较短的患者。
- 术后视觉效果较为稳定,手术切口较小,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
缺点:- 术后可能出现眼压升高,需要定期复查眼压。
- 对患者的眼部组织要求较高,术中操作技术要求较为复杂。
总结回顾:一片式人工晶体和三片式人工晶体各有优缺点,对患者的眼部情况和手术要求有所不同。
在选择植入人工晶体类型时,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适合的人工晶体类型。
个人观点:在眼科手术中,人工晶体的选择对于手术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认为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人工晶体的设计和材料将会越来越贴合患者个体化的需求,为白内障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体验。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对一片式人工晶体和三片式人工晶体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更多的读者了解这两种人工晶体类型,并为选择合适的人工晶体提供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硅凝胶的基本结构是以二甲基乙烯基硅氧烷为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 其比重 低, 约为1.037 ;热稳定性好, 可高压煮沸消毒;分子结构稳定, 抗老化性好, 生 物相容性好;主要缺点为韧性差, 抗拉力和抗撕力差;屈光指数较低1.41 ~ 1 .46 , 易产生静电效应, 故易吸附异物。目前这种材质的人工晶体已经被淘 汰。
传统分类:材料
• 硬性和软性人工晶体 • 人工晶体根据制作材料的不同分为硬性和软性两种人工晶体。硬性人工晶体
应用于临床的时间很长,临床效果得到了充分的验证,价格也相对便宜。但 该晶体不可折叠,植入眼内时手术切口较大,达6mm。软性人工晶体也称 为可折叠人工晶体,它的特点是可折叠,植入时的切口小,一般在2~3mm, 无须缝合,术后视力恢复快。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展与普及,目前 临床普遍使用面设计可分为球面和非球面人工晶体。谈到球面像差,我们就要首先理解什么是球面像差。在购买相机时店员会向 我们介绍,高档相机的镜头,是由非球面的透镜组成的。为什么要用非球面的呢?原来透镜周边会产生像差。简单地说,就是光 线透过球面透镜时会产生焦点误差。初中物理告诉我们,光线通过凸透镜汇聚在一个点上,称为焦点。实际上,透镜中央的光线 和周边的光线并不会汇聚到一个点上。这样,周边光线汇聚和中央焦点之间差别,我们称之为像差。人眼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一 部精密光学仪器,它本身的晶体就是非球面的,晶体的中央和周边本身就不再一个球面上,而是有差别的,正好克服了球差,让 光线汇聚到一个点上。
• 亲水性丙烯酸酯材质,相对亲水的晶状体表面使得组织相容性极佳; 具有良 好的光学透明度; 有很好的柔性表面, 并且人工晶体可折叠,在折叠植入过程 中不易损伤。由于晶体可折叠,因而使手术切口缩小, 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减 少术后散光。缺点:较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粘附性低,白内障复发率相对较 高。
• 优势切口小,易折叠,术源性散光小。
人工晶体的选择
南京东南眼科医院 2017.11.30
• 白内障初发期对视力影响不大,部分患者可通过戴镜来提高视力。当到白内 障的中晚期,戴镜矫正视力<0.5且影响到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时,就可以 进行白内障手术。通过超声乳化技术去除混浊的晶体(白内障),替换植入 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它是目 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手段。随着显微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从单纯以人工 晶体替换混浊的晶体,到通过不同设计特点的人工晶体满足人们各种不同需 求,白内障手术实现了飞跃式的进步。正确选择人工晶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个 环节。目前以屈光为目的,透明晶体置换植入多功能晶体。
• 例:ALCON全系列:sn60wf sa60at,爱博诺德,豪雅等
各种晶体适应的人群
• 普通硬性人工晶体 • 性能稳定,价格便宜,但切口相对较大,术后反应较重,恢复时间长,角膜散光较大。不适合特殊患者。 • 折叠人工晶体 • 手术损伤小,术后反应轻,散光少,恢复快,在眼内位置稳定性好,后发障发生率低,防紫外线。适合大多数患者。 • 多焦点人工晶体 • 可同时满足患者对远、中、近视力需求,在替换白内障晶体后同时矫正老视。植入后多数患者不需要戴花镜,足以满足日常生活所需。适合术后不愿戴
人工晶体历史
• PMMA • 硅凝胶 • 水凝胶 • 亲水性丙烯酸酯 • 疏水性丙烯酸酯
PMMA是最早被用来制造人工晶体的材质, 基本结构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其材料稳定, 质轻, 透明度好, 屈光指数为:1.49 , 生物相容性好, 且不会被机体的生物氧化反应所降解。有学者曾 测试PMMA 的理化性质, 未发现任何降解或丙烯酸单体的释放;主要缺点是不能耐受高温高压消毒, 目前多用环氧己烷气体来消毒。有资料表明, 这种气体可使PMMA 材料变的脆弱易碎。并且PMMA 材质的人工晶体植入时的手术切口较大,一般在6毫米左右。由于扩大切口术后必须增加缝针才 能保证水密状态, 这样缝线牵拉容易产生术后散光, 视力恢复不理想, 切口越大, 术后散光越大。 同时由于切口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 晶体厂家举例:Alcon 河南宇宙
花镜的患者。 • 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 • 可滤过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和蓝光,保护视网膜的功能。 • 矫正散光人工晶体 • 滤除蓝光,保护眼底,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适合角膜散光大的患者。 • 非球面人工晶体
• 滤除蓝光,保护眼底,切口小,矫正球面像差,更能提高夜视力,满足夜间视觉需要,改善视觉质量。适合所有患者,尤其适用于高度近视患者。
• 在人工晶体设计之初,光学面设计均为球面,该晶体完全可以满足白内障摘除后复明的需要,但在夜间瞳孔大时,其产生的正球 差导致视觉质量下降。近年来,在眼科屈光领域引入了人眼波前像差概念。正常人眼角膜呈正球差,晶体呈负球差,这种正负球 差的互补性减小了人眼总球差,从而可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也在不断 更新换代一样,人工晶体的设计也由原来的球面过渡到非球面,通过人工晶体表面的非球面设计,使其具有零球差或负球差,平 衡角膜的正性球差,降低白内障术后的总球差,从而提高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夜间视觉质量。
• 水凝胶为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是一种亲水性材料, 含水率一般为38 %~ 55 %, 可高达60 %;屈光指数1.49 , 稳定性好, 生物相溶性好,耐高温, 韧性大。人 工晶体可脱水植入, 复水后恢复软性并且线性长度增加15 %, 主要缺点是富 含渗水性, 眼内代谢物可进入内部而粘附污染, 影响其透明度。此种材质的人 工晶体也已经被淘汰出市场。
• 例:oulentis 、蔡司三焦点、Ryner、艾瑞等
• 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为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人工晶体材质,与亲水性丙烯 酸酯人工晶状体相比,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具备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临床 应用已经近20年的时间。经临床证实,有更好的生物粘性,可以与晶状体囊 袋更紧密的贴附,有效降低白内障的复发率及后期激光切开率。例如第三代 非球面-高次非球面人工晶体,采用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同时配合高后凸 的形态,一旦植入囊袋内,人工晶体后表面就与晶状体囊袋紧密黏附,形成机 械屏障,能够有效阻止引起白内障复发的囊膜赤道部上皮细胞移行。临床已 经证实,疏水性丙烯酸酯材质的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白内障复发率明显比亲 水性丙烯酸酯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