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孤独症儿童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 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
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
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自闭症小孩子常玩的游戏课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常用到得游戏一、交往游戏(一)吹泡泡1。
游戏玩法: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随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
”小朋友手拉手转圈。
“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
"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得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
“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得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得时候,小朋友蹲下。
“砰!泡泡破了、”小朋友松开拉着得手,跳起来、2、注意问题:(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得机会。
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得孩子带动能力弱得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得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得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得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二)踩尾巴1.游戏玩法:准备纸条若干,将纸条得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
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得人,另一个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得尾巴。
2、注意问题:(1)孤独症儿童往往会无目得地乱跑,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对方。
(2)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孩子得角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换过来。
对于能力弱得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家长与孩子一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间得互动;在小朋友互动时,能力稍强得宜扮演“长尾巴得”,能力差异不要过于悬殊、(3)为发展互动可以适当允许孩子之间得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得问题,等待孤独症儿童自己得反应、(三)两人二足1。
游戏玩法:两个小朋友互相搭肩,将两人互靠得一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人像就是长着三条腿,然后再协同一致向前走。
2.注意问题:(1)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与孩子组成一组、孩子熟悉以后,再将两个小朋友组成一组、(2)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一个能力强得与弱得搭配结合。
(3)走得快慢不就是目得,关键就是协调一致,既要彼此相互关注,因此慎用比赛得形式。
几项自闭症孩子的感统训练小游戏

我家孩子是星宝宝,以下是我觉得有效果的感统小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宝宝可以跟我有一些互动了,有助于改善孩子一部分行为,愿天下的孩子都脱离孤独症。
1。
接球游戏训练目的:训练手臂的运动能力。
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对面站着,家长把球扔给宝宝,鼓励他把球同样扔给家长。
方法: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然后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宝宝伸手来接球;当宝宝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以后慢慢在变成投球,让孩子有扔的意识。
帮助:如果宝宝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宝宝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然后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目的:可以提高宝宝的注意力,专注力,处于自我保护意识,时间长了,他会接住抛过来的球,当他接的时候,他自然注意力就集中了。
2. 爬隧道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宝宝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方法:可以先让宝宝在充气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宝宝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如果宝宝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把宝宝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宝宝爬进去拿取食物;或者让宝宝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起初星宝宝有时是不会配合的,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
如果宝宝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多试几次,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宝宝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3. 跳床星宝宝一般跳跃性都不太好。
训练目的:调节跳跃能力,增强自身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让宝宝学会双脚跳跃。
方法:先让宝宝在蹦床上,起初宝宝会双脚交替跳,家长需要双手扶着,并且尽量说一些宝宝喜欢的童谣有助于听觉刺激,让宝宝更好的发展语言。
帮助:起初星宝宝有时是不会配合的,全程由家长指导完成。
慢慢就会双脚跳,然后是脱离家长自己双脚蹦。
4.手撑地训练目的:调节上肢力量,有助于孩子开口说话。
训练要求:让宝宝学会靠手部力量支撑身体。
方法:先把宝宝腿扶起,使宝宝手着地,并且抬头。
自闭症幼儿体能游戏教案

自闭症幼儿体能游戏教案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常常会影响到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对于自闭症幼儿来说,体能游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增强肌肉力量、促进感觉统合,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进行体能游戏教学时,需要特别注意自闭症幼儿的特殊性,因此制定一套专门针对自闭症幼儿的体能游戏教案是非常必要的。
一、教案目标1. 增强自闭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
2. 促进自闭症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3. 提高自闭症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增强自闭症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意识。
二、教案内容1. 游戏一:传球游戏目标:增强自闭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
方法:让自闭症幼儿站成一个圈,每个幼儿手中拿着一个球。
教师示范传球的动作,然后让幼儿们依次传球,传球时可以用简单的口令或动作来引导。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自闭症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2. 游戏二:障碍跑目标:提高自闭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
方法:在室内或室外设置一些简单的障碍物,如绳子、桶、椅子等,让自闭症幼儿依次跨过这些障碍物。
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激励幼儿们积极参与。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自闭症幼儿锻炼身体,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
3. 游戏三:感觉统合游戏目标:促进自闭症幼儿的感觉统合能力。
方法:准备一些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物品,如毛绒玩具、塑料球、纸张等,让自闭症幼儿通过触摸和感受这些物品,同时可以引导他们描述这些物品的特点。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帮助自闭症幼儿提高感觉统合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
4. 游戏四:音乐游戏目标:提高自闭症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方法:播放一些简单、欢快的音乐,让自闭症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也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一些指导。
通过这个游戏,可以让自闭症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同时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沟通能力。
孤独症儿童的体能游戏二

孤独症儿童的体能游戏二跳床运动:【适用孩童】身体协调不良、触觉敏感、孤独症、多动症。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矫治重力不安和运动企划不足的毛病。
【指导重点】1.指导者可以背着孩子,一起上床跳跃,对于刚开始做游戏的孩子,这不失为减少子恐惧的方法。
如果是亲子一起游戏,则对亲子感情增长帮助也很大。
2.可以练习跳跃时略为往前往右、九十度回转和一百八十度回转。
3.孩子可以俯卧或仰躺在跳床上,由指导者在跳床上用力跳跃,带动孩子身体的往上弹跳。
4.孩子不用使力,所以更能放松,让前庭─固有感觉输入时,不受到意识的干扰,对重力感的掌握和触觉感的清晰度输入大脑更有帮助。
【延伸活动】孩子在弹向空中时,可以鼓励他唱歌,或配合某种律动音乐,可以松弛他的紧张感。
泥土游戏【适用孩童】触觉敏感不足、孤独症。
【指导目标】运用玩沙、玩泥土的活动,加强脑干前庭网膜的过滤及选择的觉醒能力,使不重要的讯息能有效的抑制,对触觉过于敏感或迟钝的孩子之情绪稳定,有很大的帮助。
【指导重点】1.将泥土或沙土放置在大盘子或大塑料布上,空间大小的原则是,孩子必须能整个身体进入其中,并且全身各部分能接触泥土和沙土,特别是手,例如用手做成泥球和各种东西。
并注意观察孩子对各种质料接触上的排斥或接受情形。
2.如果孩子还可以接受,不妨增加泥土及沙土的数量,使接触面更广。
3.可以改用其它接触物,例如纸、树叶、涂料、米、豆等,强化触觉识别力,以促进其感觉。
【延伸活动】可以利用户外游戏,让孩子在沙地、泥浆、草地、碎石子地上做游戏。
触觉感是固有感觉非常重要的一项,对孩子的本体感的发展和身体形象的成熟,可以有很大的帮助。
身体平衡游戏培养幼儿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

身体平衡游戏培养幼儿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尊敬的家长们:今天,我想与各位分享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身体平衡游戏。
这些游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协调和平衡感,还能够开发他们的大脑功能。
通过参与这些游戏,幼儿们可以建立身体平衡的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抵抗力,进而增强自信心。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有趣的身体平衡游戏,并讲解一些具体的教学技巧。
1. 直线行走游戏这个游戏主要通过要求幼儿在一条直线上行走来培养他们的平衡感。
我们可以在教室地上用彩色胶带画出一条直线,然后要求幼儿按照线路行走。
一开始,可以让幼儿双手伸直,保持身体平衡。
随着他们的进步,可以逐渐要求他们闭上眼睛,用一个脚或者一个脚尖行走。
这样的训练将会挑战幼儿的平衡感,并促使他们进一步发展身体控制能力。
教学技巧:a. 在直线行走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幼儿身旁提供适当的支持,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b. 鼓励幼儿放松身体,保持稳定的姿势。
可以给他们演示正确的行走方式,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c. 游戏要有足够的挑战性,但也要注意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进行适度调整,以避免过度挫败感。
2. 平衡板游戏平衡板是一种常见的训练工具,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
我们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设置平衡板,并鼓励幼儿尝试站立、走动或跳跃在上面。
初始阶段可以让幼儿双手扶着平衡板,逐渐过渡到只用一个手扶或不扶的方式。
这样的游戏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平衡感,还能够增强他们的核心稳定性和肌肉力量。
教学技巧:a. 平衡板的高度可以根据幼儿的能力进行调整。
一开始,可以选择较低的平衡板,随着幼儿的进步逐渐增加高度。
b. 鼓励幼儿保持身体的稳定性,着重注意脚部的运动。
可以提醒他们用脚尖或脚跟着地,控制身体的平衡。
c. 可以设置一些趣味性的项目,比如要求幼儿在平衡板上做出一些动作或保持特定的姿势,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3. 走钢丝游戏走钢丝是一种经典的身体平衡游戏,可以极大地挑战幼儿的平衡能力。
自闭症小孩子常玩的游戏

自闭症儿童康复练习经常应用到的游戏一.来往游戏(一)吹泡泡1.游戏弄法:小同伙拉成一个圆圈.跟着先生边说边做动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小同伙手拉手转圈.“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同伙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的时刻,小同伙聚在中央.“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高的时刻,小同伙将手举起来;低的时刻,小同伙蹲下.“砰!泡泡破了.”小同伙松开拉着的手,跳起来.2.留意问题:(1)尽量让小同伙本身手拉手,以给孩子供给互动的机遇.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帮助.(2)教师在组织进程中借助才能好的孩子带动才能衰的孩子.(3)孩子不克不及做出准确反响的时刻,家长不要急于帮助,要引诱孩子模拟他人行动.(4)待孩子们熟习了今后,可以让说话好一些的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5)小同伙之间要有必定的距离,防止互相碰撞.(二)踩尾巴1.游戏弄法:预备纸条若干,将纸条的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的人,另一个在场地上跑着回避,不让对方踩到本身的尾巴.2.留意问题:(1)孤单症儿童往往会无目标地乱跑,是以家长或教师要留意引诱孩子存眷对方.(2)开端时,教师可以将孩子的脚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控制今后再换过来.对于才能衰的孩子,教师可以安插家长和孩子一组,待熟习后,再安插小同伙之间的互动;在小同伙互动时,才能稍强的宜扮演“长尾巴的”,才能差别不要过于悬殊.(3)为成长互动可以恰当许可孩子之间的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的问题,等待孤单症儿童本身的反响.(三)两人二足1.游戏弄法:两个小同伙互相搭肩,将两人互靠的一条腿用绳索绑在一路,两人像是长着三条腿,然后再协统一致向前走.2.留意问题:(1)开端时,教师可以组织家长和孩子构成一组.孩子熟习今后,再将两个小同伙构成一组.(2)教师在分组时,要斟酌一个才能强的和弱的搭配联合.(3)走的快慢不是目标,症结是调和一致,既要彼此互相存眷,是以慎用比赛的情势.二.孤单症儿童说话练习游戏说话游戏即全部游戏进程以练习说话才能为主线,强调说话的懂得或说话的表达.(一)我们邀请一小我1.游戏弄法:将小同伙分成甲.乙两组,面临面站好.每组的小同伙手拉手.甲组的说:“我们邀请一小我呀!”边说边向前走,乙组的小同伙向撤退退却.乙组的说:“你们邀请什么人呀?”边说边向前走,甲组的小同伙向撤退退却.甲组的说:“我们邀请某某呀!”(叫一小我小同伙的名字或说出小同伙的特点),被叫到名字的小同伙加人到甲组.甲组.乙组可以轮换着玩.2.留意问题:(1)家长帮助孩子卖力听.(2)在乙组问到"你们邀请什么人呀?”之后,家长要提示孩子留意听是哪个小同伙被叫到名字.(3)当教师说出某个孩子的特点时,家长要提示孩子留意听,在懂得的基本上根据特点查找.(二)大皮球l.游戏弄法:在场地上画一个大圆圈.教师带领孩子,边走边说儿歌:“逛逛走,跟着先生走.逛逛走,跟着同伙走.逛逛走,走成一个大皮球.”说完后,面向圆心站好.先生在中央做拍球人,边拍边说:“大皮球,真好玩.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的低.拍得重,跳得高.拍拍拍,跳跳跳.”在说“跳一跳”.“跳得低”.“跳得高”.“跳跳跳”四句时,孩子双脚原地向上跳起.2.留意问题:(1)教师在游戏开端前先用皮球示范并讲授,让小同伙们看.拍皮球,皮球会怎么样;轻轻拍,皮球会如何;用力拍,皮球会如何,使小同伙们懂得皮球与“拍”的关系.(2)游戏开端时,教师要做示范.在示范前教师最好要先提问,让小同伙回想一下适才看到的皮球的感到,有须要时可以用皮球示范多次.(3)强调在游戏进行进程中孩子对说话的懂得,须要时先让孩子拍拍球.(三)接龙游戏1.游戏弄法:教师与幼儿拉成圆圈,坐在地板上.教师先做讲授“每人说出本身爱吃什么和不爱吃什么”,并与家长示范.先生开端“我爱吃苹果”,小同伙接着说“我爱吃葡萄”……先生说“我不爱吃辣椒”,小同伙接着说出一种本身不爱吃的器械,请求不克不及反复他人的答案,亦可变换其他内容的“接龙”.2.留意的问题:(1)本游戏合适说话才能较强的孩子.(2)在游戏进程中尽量引诱孩子本身想.假如其实想不出来,可以用图片提示.(3)待孩子熟习弄法后,先生可以变换说法,离开讲授与示范.如:“我爱好荡秋千”,在不示范的情形下,看孩子是否能接着说出本身爱好的一种运动.须要时再做示范.三.孤单症儿童的感知游戏孤单症儿童的感知游戏即全部游戏进程以练习感知才能为主线,强调应用感知觉介入的游戏运动.(一)听鼓声走1.游戏弄法:房中放一面小鼓,孩子围着鼓站成圆圈.当教师伐鼓时,孩子围着圆圈走.孩子行走的速度随鼓点的快慢变更.鼓声停,孩子就要停下来,也可以换成其他乐器玩这类游戏.重要领会声音的强弱.节拍变更,这对视觉型进修的孩子尤为重要.2.留意问题:(1)强调孩子感知鼓点的节拍,调节本身的速度.(2)开端游戏时,教师要一边击豉,一边用说话提示快慢.待孩子熟习游戏后,教师要裁撤说话提示.(二)摸口袋1.游戏弄法:教师事先在口袋里装上各类玩具或日经常应用品.让孩子根据请求,摸出响应的器械,如先生说“找出牙刷”,孩子就要从口袋里摸出牙刷.先生也可以说出物品的特点,如“找出圆形的器械”等.2.留意问题:(1)强调孩子经由过程触觉找出响应的器械,是以预备的材料要确保不克不及让孩子看到.(2)要根据孩子的认知水温和现实才能提出不合的请求.(三)藏猫猫1.游戏弄法:一名游戏者藏在一个地方,请求孩子找人.假如找不到,可以喊孩子的名字,请求孩子根据发出声音的偏向去查找,也可以采取露出一部分,如成人的腿等提示孩子.2.留意问题:(1)查找的规模开端不宜太大,要根据孩子的才能而安插.(2)强调孤单症儿童应用听和看,家长不要急于帮助.(3)待游戏熟习后,可以请求孩子查找其他熟习的人.(4)本游戏有多种功效,可用来练习来往中的配合存眷.以上只是就不合种类的游戏进行了简短的举例剖析,平日情形下,合适一般幼儿玩的游戏我们都可以让孤单症儿童测验测验,特殊是说话幽美.简洁,配乐轻松.高兴,构造单一,竞争性不强的游戏更合适.付与这些现成游戏什么样的练习功效,在什么时刻付与这种功效,什么时刻就是纯放松性地玩,这些是我们应当卖力斟酌和研讨的问题,不合情感状况的孤单症儿童应拔取不合的游戏.运动:伐鼓找物先生用小棒伐鼓,让孩子围着圆桌顺着一个偏向走动,鼓声一停,则让孩子停下,并按先生的指令去找物.如“把皮球拿过来”.“把球给我”等.因为孩子对敲鼓很感兴致,先生就应用这同心专心理特色,当孩子拿对了就抱抱他,或者向他微笑暗示表扬,最后让他敲一下鼓,然后再进行游戏.。
自闭症小孩子常玩的游戏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常用到得游戏一、交往游戏(一)吹泡泡1.游戏玩法:小朋友拉成一个圆圈。
随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
”小朋友手拉手转圈.“泡泡变大了;泡泡变小了."泡泡变大,小朋友向外把圆圈变大;变小得时候,小朋友聚在中间。
“泡泡飞高了,泡泡飞低了。
”高得时候,小朋友将手举起来;低得时候,小朋友蹲下。
“砰!泡泡破了。
”小朋友松开拉着得手,跳起来。
2.注意问题:(1)尽量让小朋友自己手拉手,以给孩子提供互动得机会.为了防止孩子跑开,家长可以在后面辅助。
(2)教师在组织过程中借助能力好得孩子带动能力弱得孩子。
(3)孩子不能做出正确反应得时候,家长不要急于辅助,要引导孩子模仿别人行为.(4)待孩子们熟悉了以后,可以让语言好一些得孩子说,带领大家做游戏。
(5)小朋友之间要有一定得距离,避免相互碰撞。
(二)踩尾巴1.游戏玩法:准备纸条若干,将纸条得三分之一塞进裤腰里,其余部分拖在外面当尾巴.两人一组,一个儿童当踩尾巴得人,另一个在场地上跑着躲避,不让对方踩到自己得尾巴。
2.注意问题:(1)孤独症儿童往往会无目得地乱跑,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注意引导孩子关注对方。
(2)开始时,教师可以将孩子得角色固定下来,待孩子掌握以后再换过来。
对于能力弱得孩子,教师可以安排家长与孩子一组,待熟悉后,再安排小朋友之间得互动;在小朋友互动时,能力稍强得宜扮演“长尾巴得”,能力差异不要过于悬殊.(3)为发展互动可以适当允许孩子之间得碰撞,家长不要太理会“谁吃亏、谁占便宜”得问题,等待孤独症儿童自己得反应.(三)两人二足1。
游戏玩法:两个小朋友互相搭肩,将两人互靠得一条腿用绳子绑在一起,两人像就是长着三条腿,然后再协同一致向前走.2.注意问题:(1)开始时,教师可以组织家长与孩子组成一组。
孩子熟悉以后,再将两个小朋友组成一组。
(2)教师在分组时,要考虑一个能力强得与弱得搭配结合。
(3)走得快慢不就是目得,关键就是协调一致,既要彼此相互关注,因此慎用比赛得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自闭症儿童肢体协调能力93个游戏1.与别人玩接球游戏;(1-2)训练目的:社交能力/手臂的运动能力训练要求:家长与孤独症儿童对面而坐,家长把球递给儿童,鼓励儿童把球同样递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家长可把球直接放入孩子手中;B家长把球伸向孩子,鼓励他/她伸手来接球。
C当孩子主动把球给家长时,家长应该说“谢谢”。
帮助给予:如果孩子没有接球、给球的主动性,请另外一位成人给予身体指导,直到孩子开始有主动接、给球的意识,逐渐地撤销给予的帮助。
2.能抓着滚动的球,并把它推回去;(1-2)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家长与孩子面对面坐在桌子两端,家长把球推给孩子,鼓励他伸手把球接住并推回给家长。
难度设置:A开始时需要在一手臂的距离内进行推、接球,鼓励孩子双手接球。
推球则用右手从右往左推。
B 逐渐地把距离拉大,并鼓励孩子用双手往外推球,用单手接球。
帮助给予:开始时需要另外一位成人的身体协助,注意培养孩子在每一难度的独立操作技能,然后逐渐撤销帮助的程度。
3.能2步1级上楼梯;(1-2)训练目的:训练平衡力、协调及独立行走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踏出右脚上一级楼梯,然后把左脚踏在同一梯级。
难度设置:A扶着扶手或家长的手踏楼梯;B独自踏楼梯;帮助给予:开始时,家长可站在上一级楼梯上,伸出双手协助孩子并同时给予口头指令“上!”;如果孩子不合作,可把干果放在楼梯上,等孩子踏上后给予奖励。
注意开始时可在每一梯级放干果,逐渐地,只在几级楼梯或最后一级楼梯上才放。
不论孩子如何哭闹,要坚持让孩子配合才能给予奖励物。
4.能弯腰并用手触摸脚指6.头5-10次;(1-2)训练目的:增进身体的柔软度及体能。
训练要求:在孩子的脚趾头上分别贴一贴纸,让儿童弯腰揭下。
难度设置:A开始时先让孩子把脚放在矮凳或最后一级楼梯上尝试并且只揭1-2张贴纸便可;B孩子掌握技巧后可要求一次性揭掉5或10张贴纸。
帮助给予:家长需要在孩子旁边或身后协助,用双手轻压孩子的双膝,如孩子无法同时弯腰及伸直膝盖,可让他扶着桌子的边缘进行尝试。
5.会走上、下倾斜约15度的小斜坡;(1-2)训练目的:重心、平衡、膝盖及小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及帮助给予:上斜坡:开始时家长先站在斜坡上孩子跟前,拉着孩子的双手协助;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可站在其身后,只在他有需要的时候推或扶持孩子前进。
下斜坡:开始时家长站在孩子身后,双手从孩子双肩上往下放在孩子胸前,鼓励他扶着你的手下斜坡;孩子的技巧纯熟后尝试在他双手放置两件小玩具,让他在不用搀扶的情况下下斜坡。
难度设置:A走上斜坡;B双手拿物走上斜坡;C搀扶下下斜坡;D独自下斜坡。
6.能倒走3-5步;(1-2)训练目的:空间概念,协调身体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能沿着一条直线倒退着走路。
难度设置:A开始时只要求孩子随意在地板上倒走,B孩子熟悉初步的要求后要求他在扶持下沿直线倒着走;C要求孩子独立地沿直线倒着走。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开始时不领会,需要给予身体指导,如:一人在前面扶着他的双手,另外一人在他身后轮流抬起他的左右脚往后移。
2 偶尔地给予身体协助。
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给孩子洗澡时,用海绵或毛巾轻擦孩子的背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顺序擦,也可打圈式地擦。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8.呵痒痒;(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家长用手挠孩子的头颈、胳肢窝、脚底等皮肤触觉敏感处,手的力度一阵轻一阵重,如果孩子害怕,或抗拒,先对其全身肌肤轻轻地抚摩,等孩子习惯以后再逐渐地把时间延长。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9.刷子脱敏;(1-2)训练目的: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减少触觉防御。
训练要求:家长用刷子先刷孩子的手背、手指等触觉防御性较少的部位,然后渐渐过渡到刷孩子的手心。
再刷脚的部位,先刷脚趾、脚跟、然后渐渐过渡到刷脚地中心部位。
如果孩子抗拒,可每次只擦一下,反复地尝试,直至孩子习惯这种触觉刺激。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0.阳光隧道;(1-2)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系统,加强肌肤的接触刺激。
训练要求: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
难度设置:A如果孩子害怕,先让其在隧道四周玩耍并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做,让孩子触摸和摇晃隧道,培养其兴趣和消除恐惧感;B 如果孩子不合作,可以给予食物强化,爸孩子喜欢吃的零食或水果放在隧道里,鼓励孩子爬进去拿取食物;C 让孩子边爬边推一个中型球前进。
帮助给予:全程由家长身体指导完成。
如果孩子出现紧张或抗拒的情况,请以鼓励、引导方式取得其配合为主,不要强迫配合,以免造成孩子肌肉过度紧张,效果适得其反。
使用食物强化事要注意逐渐撤消。
11.能推“趣怪球”至1米外的指14.定地方;(2-3)训练目的:发展社交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目测物体的速度的能力、反应能力),发展大运动——手部肘关节和手臂的活动能力。
训练要求:孩子和家长分别站在1米的距离内,相互推、接“趣怪球”。
必要时要有另一成人协助孩子的动作。
难度设置:A 在一定范围内接球;B 听从口头指令去把球捡回指定地点。
帮助给予:尽量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接球,必要时给予口头提示或身体指导。
如果孩子对指令没有反应,需要加以身体指导及口语提、手势提示。
12.能在协助下对墙推球和接球;(2-3)训练目的:手臂的运动能力/手眼协调训练要求:让孩子双手抱着中型球,顿在地上用双手把球往墙角推。
难度设置:A开始时离墙的距离要在一步以内;B逐渐拉大离墙的距离,并要求孩子借助墙壁的反弹力接住弹回来的球。
帮助给予:手把手的身体协助;逐步撤销。
13.能推着物体向前走2-3米;(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手臂推的能力;因果关系的概念;手、眼和腿的动作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把会发声的“鸭子杆”或类似的玩具放在孩子的手里,让他向前推行。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鸭子杆”通过)。
帮助给予:身体指导(即手把手地教)并不断地用口头提示和身体接触来提示孩子看前面的玩具的运动轨迹,给孩子模仿玩具发出的声音;转弯时告诉孩子正在转弯并用手纠正、帮助他转弯的方向。
项目要求:在一会发声玩具车上系一条约50公分长的绳子,在绳子上缠一个圈套在孩子的手腕上,让孩子拉着往前走。
难度设置:A 绕大圆桌子;B绕2张距离1米左右的凳子;C绕3-5张不同距离的凳子(注意凳子摆放的距离要足够孩子和车子通过)。
帮助的给予:A 手把手,并不断用语言提示看身后的车子的运动轨迹及前方要走的方向;15.单手投中型球;(2-3)训练目的:手眼协调能力。
训练要求:让孩子站在一定的距离外把球单手投入球篮中。
难度设置:A只在半步的距离外尝试;B在1米左右的距离外把球投入球篮;C投5次有3次中为通过。
帮助给予:1 开始时给予足够的身体协助并鼓励孩子独立尝试;2 只在孩子犯规时给予口头提示。
16.能把静止的球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伸展能力,发展眼、腿的协调能力;训练要求:把一直径10公分左右的软球放置在孩子跟前,让孩子踢球。
难度设置:A 踢向前方1米远的距离;B 踢向前方1米远距离的物体。
帮助给予:A 口头提示+身体指导+语言提示;B 身体指导;C 偶尔的身体指导+语言提示。
17.单手扶栏上、下楼梯,21.两步一级;(2-3)训练目的:训练要求: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8.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
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19.能弯腰左右腿交替钻过呼啦圈;(2-3)训练目的:肢体运动及平衡能力的控制。
训练要求:给孩子一个大号的呼啦圈,示范给他/她看如何双手分别握着呼啦圈两边并把它放在正前方的位置。
弯下腰,然后把一只脚跨入呼啦圈,接着跨入另外一只脚。
难度设置:A 开始时把呼啦圈放低一点,并且帮助孩子握着呼啦圈;B 高度稍微调高,要求孩子自己拿呼啦圈,必要时给予帮助;C 要求孩子双脚跨入后转动双手把呼啦圈由后往前翻转到跨入前的位置(在身体的正前方)。
帮助给予:1 如果孩子拒绝游戏,可以多做几次练习,并且邀请孩子一同参与游戏;2 注意确保孩子的安全,在每一需要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身体和口头帮助。
3 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
20.坐在童车上被推,24.能保持双脚在脚塔上(2-3);训练目的:发展大运动——腿的控制能力、双腿运动时的协调能力、双腿肌肉的控制能力。
训练要求:把孩子放置在童车上(童车的选择要以孩子坐下后,臀部、膝盖及脚踏三点的角度约为45度的车子为宜),家长在后面推动车子。
辅助用品:改良的魔术带。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身体指导并控制好车头转弯的位置;2 尽量让孩子自己尝试。
训练目的:空间概念,肢体的平衡能力。
训练要求:在地上用不粘胶粘出一条S型线段,让孩子从一端走到另外一端。
难度设置:——帮助给予:1 开始时可站在孩子的前面拉着他/她的双手引导他/她往前走;2 也可以站在孩子的后边,让他/她推着一个手推玩具沿着线段向前走;3 鼓励孩子自己往前走,并在另外一端放一个玩具或小食品来奖励孩子的成功尝试。
如果孩子因为见到奖励物而不配合训练,则可以等孩子完成了路线后拿出神秘奖励物奖励给他/她。
22、坐上大龙球训练目的:改善身体协调不良,增强重力感的控制能力,建立和刺激前庭机能对多动和身体协调不佳的孩子有较大的帮助。
训练要求:协助孩子坐在大龙球上,指导者可以放手,只要协助保持大龙球的稳定即可,鼓励孩子用屁股力量作上下跃动。
孩子要作前后、左右摇晃时,指导者可以用手握住孩子双手,以协助孩子保持身体的平衡。
23.治疗球—坐姿动作;(2-3)训练目的:平衡调整力、保护反应、肌力、协调、速度等。
训练要求:让孩子坐于治疗球上双脚分开自然垂下,双手扶于球上或腿上,(1)保持放松做动作(绝不可在肌肉僵直状态下操作)。
(2)控制─力量、速度、角度、和扶持的大小。
难度设置:(1)移动治疗球;(2)弹动身体并移动治疗球;(3)主动移动或弹动;(4)平衡及保护反应之诱发;(5)用两手交互拍球;(6)用两脚的脚跟交互踢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