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1、极坐标法放样

合集下载

测量放样实训报告

测量放样实训报告

测量放样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练习用全站仪配钢尺测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二、实训任务:根据基础平面图,1:1放样出图纸平面上的点位。

作为施工依据。

三、实训基本原理简述: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设采用全站仪主菜单下前方交会法进行。

分为一二级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用全站仪放样测出,其余二级点由极坐标法测出。

四、实训过程:1、设站。

>在控制点上摆设仪器,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参数,输入测站坐标,仪器高。

2、定向。

>望远镜瞄准后视方向。

>设置后视参数,输入后视坐标>完成后视后,可直接测量一下后视点坐标,作为校核。

3、放样。

>输入放样点的坐标,确认后仪器会显示距离及角度参数。

>按显示屏提示转动望远镜,当水平角偏差为0时固定。

>指示跑棱镜者走到视线方向,按仪器给出的距离,估计他应该去到的位置。

>测量一次。

仪器会显示距离的差值,一般负数表示往仪器方向移动,正数则往相反方向移动。

>再测量一次。

重复这个步骤,直到距离差值符合要求为止。

五、仪器及设备:苏州一光全站仪一套,棱镜一套,5m钢尺一把,记号贴若干,直尺一把。

六、精度要求:坐标检测误差不得超过±5mm。

七、心得:这次学习过程中发现,全站仪的智能运算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比起用手算来说,全站仪的作用还是挺强大的,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上的效率,所以在施工单位多见是全站仪。

在摆正上比起水准仪复杂点,但比经纬仪来说要的时间短。

刚开始测量时感觉有点生疏,接触了就慢慢熟悉了,有一句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像这种技术活我想还是那句话: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一切在于多操作八、人员任务分配:一级控制点a,b,c,d由尤文祥观测,李若宸辅助。

张天怡,朱媛媛架设棱镜,拉尺定点。

一级控制点e、f由李若宸观测并测设三个二级控制点,朱媛媛辅助。

张天怡,尤文祥拉尺定点。

简述极坐标法放样的过程

简述极坐标法放样的过程

简述极坐标法放样的过程
极坐标法放样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施工中的放样方法,它能够在不同的场景下实现高精度的放样效果。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基准点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作为起点,通常会选择建筑物的中心点或者某个固定位置作为基准点。

2. 确定角度和半径
接下来需要确定所需放样图形的角度和半径。

这一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所需图形能够完整地展示出来。

3. 绘制圆弧
根据已经确定好的角度和半径,在基准点处绘制一个圆弧。

这个圆弧是后续操作的基础,因此需要确保其精度和准确性。

4. 划分等分点
将圆弧划分为若干等分点,通常会选择12、24或36等数字作为等分数量。

划分时需要使用专业工具进行精确测量,确保每个等分点之间距离相等。

5. 连接线段
连接相邻的等分点,将其转换成线段。

这些线段构成了最终所需图形的轮廓,在连接时需要注意保持线段的平滑性和连续性。

6. 校准精度
完成以上步骤后,需要对所得结果进行校准和精度测试。

这一步通常会使用专业工具进行测量,确保放样结果符合要求。

总体来说,极坐标法放样是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放样方法,能够在建筑施工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严格遵循上述步骤,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放样结果,并为后续的施工工作奠定基础。

极坐标法放样原理

极坐标法放样原理

极坐标法放样原理
极坐标法是一种用于放样的方法,它将二维空间中的点转换为极坐标下的坐标表示。

该方法主要基于极坐标系的一些特性,通过将直角坐标系的点转换为极坐标系的点来进行放样。

在极坐标法中,点的位置由两个参数确定:极径和极角。

极径表示点到原点的距离,而极角表示点与正向 x 轴的夹角。

通过将直角坐标系中的点转换为极坐标系中的点,可以将点的位置描述为极径和极角的组合。

极坐标法放样的步骤如下:
1. 设置原点和极径上的单位线段长度。

原点通常选择为放样图形的中心,而极径上的单位线段长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2. 选择需要放样的点,计算每个点相对于原点的位置。

可以通过直角坐标系下的坐标转换公式来计算点的极径和极角。

3. 根据计算得到的极径和极角,在极坐标系中确定每个点的位置。

4. 使用放样工具或手工操作,在极坐标系中以计算得到的位置放样点。

通过极坐标法进行放样的好处是可以更好地表达圆形和径向对称的图形,因为极坐标法能够将这些图形表示为恒定的极径和变化的极角。

然而,极坐标法也有其局限性。

当图形具有复杂的形状或非径向对称性时,使用极坐标法可能会导致放样结果不准确或不完整。

此时,可能需要采用其他的放样方法来获得更好的效果。

放样实习报告汇编8篇

放样实习报告汇编8篇

放样实习报告汇编8篇放样实习报告篇1一、实训目的:练习用全站仪配钢尺测设建筑物的平面位置。

二、实训任务:根据基础平面图,1:1放样出图纸平面上的点位。

作为施工依据。

三、实训基本原理简述:建筑物平面位置的测设采用全站仪主菜单下前方交会法进行。

分为一二级控制点,首级控制点用全站仪放样测出,其余二级点由极坐标法测出。

四、实训过程:1、设站。

>在控制点上摆设仪器,对中整平。

>设置测站参数,输入测站坐标,仪器高。

2、定向。

>望远镜瞄准后视方向。

>设置后视参数,输入后视坐标>完成后视后,可直接测量一下后视点坐标,作为校核。

3、放样。

>输入放样点的坐标,确认后仪器会显示距离及角度参数。

>按显示屏提示转动望远镜,当水平角偏差为0时固定。

>指示跑棱镜者走到视线方向,按仪器给出的距离,估计他应该去到的位置。

>测量一次。

仪器会显示距离的差值,一般负数表示往仪器方向移动,正数则往相反方向移动。

>再测量一次。

重复这个步骤,直到距离差值符合要求为止。

五、仪器及设备:苏州一光全站仪一套,棱镜一套,5M钢尺一把,记号贴若干,直尺一把。

六、精度要求:坐标检测误差不得超过±5MM。

七、心得:这次学习过程中发现,全站仪的智能运算大大缩短了计算的时间,比起用手算来说,全站仪的作用还是挺强大的,而且大大提高了工程上的效率,所以在施工单位多见是全站仪。

在摆正上比起水准仪复杂点,但比经纬仪来说要的时间短。

刚开始测量时感觉有点生疏,接触了就慢慢熟悉了,有一句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像这种技术活我想还是那句话:铁杵磨成针,熟能生巧,一切在于多操作八、人员任务分配:一级控制点A,B,C,D由尤文祥观测,李若宸辅助。

张天怡,朱媛媛架设棱镜,拉尺定点。

一级控制点E、F由李若宸观测并测设三个二级控制点,朱媛媛辅助。

张天怡,尤文祥拉尺定点。

六个二级控制点由朱媛媛观测,张天怡辅助。

李若宸,尤文祥拉尺定点。

极坐标放样法

极坐标放样法

极坐标放样法
极坐标放样法(Polar Coordinate Method)是一种用于绘制曲线或曲面的放样方法,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几何形状。

它通过在极坐标系中描述和绘制曲线,将其转化为直角坐标系中的点集。

以下是极坐标放样法的基本步骤:
1. 确定放样中心:确定放样的中心点,通常位于极坐标系的原点。

2. 设置放样参数:根据放样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放样参数,比如角度、半径等。

3. 计算极坐标点:根据放样参数,计算出每个角度对应的极坐标点的半径和角度值。

4. 转换为直角坐标:将计算得到的极坐标点转换为直角坐标系中的点。

5. 绘制曲线:连接转换得到的直角坐标点,绘制曲线或曲面。

极坐标放样法常用于制作对称的基本形状,如圆形、花瓣等。

它可以
帮助绘制精确的几何图形,并在建筑、工程、制图等领域得到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极坐标放样法在绘制复杂曲线时可能比较繁琐,有时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或绘图工具来实现。

此外,放样过程中需要准确理解放样参数的含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综上所述,极坐标放样法是一种在极坐标系中进行曲线或曲面放样的方法,它可以用于绘制特定几何形状,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参数设置和转换计算的准确性。

极坐标放样 (1)

极坐标放样 (1)

1.2 任务工单学号姓名班级日期任务1.2 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测量课时 2学习项目极坐标法放样点学习领域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任务描述:通过课堂讲授、课件、视频等形式掌握建筑施工场地的根据控制点坐标放样点位。

学习目标:1.掌握极坐标的原理;2.学习方位角计算;3.学习极坐标法点放样。

1.资讯一.极坐标1.概念:平面坐标的一种,利用某点到原点的距离和角度来确定这一点位置(定位)。

2.原理:已知一点位置,利用角度和距离定出点位置。

(2)方位角计算。

AB设计图纸控制点房屋轴点PO XYaL如图A 、B 为地面已有控制点(导线点),其坐标(,)A A x y 、(,)B B x y 均为已知。

P 为某建筑物欲测设点,其坐标(,)P P x y 值可从设计图上获得或为设计值。

两方位角之差即为夹角:AP AB βαα=-两点间的距离AP D 为:22()()P A P A D x x y y =-+- (3)极坐标点放样2.决策分析并确定工作方案(1)怎样通过已知控制点进行施工场地极坐标放样。

初步确定工作任务方案。

(2)小组讨论并完善工作任务方案。

3.计划制订实施工作任务的计划书:需要通过视频播放、查找资料等形式完成本次任务。

(1)通过视频播放、查找资料等形式了解建筑施工场地的控制网的控制点。

(2)通过视频播放、查找资料等形式了解极坐标放样。

4.实施实施工作方案已知控制点坐标:A (1000.000,1000.000)、B (1000.000,1029.783)、C (995.608,1000.029)放样点坐标(设计坐标):P1(997.000,1018.000)、P2(996.000,1014.000)解:(1)计算方位角︒=90AB α AB 方向与Y 轴同向CB α:754.29+=-=∆C B y y y (+)392.4+=-=∆C B x x x (+) 第一象限''11'3681arctan︒=∆∆=xyCB α 1AP α:000.18+=-=∆C B y y y (+)000.3-=-=∆C B x x x (-)第二象限''44'2799''16'3280180arctan1801︒=︒-︒=∆∆-︒=xyAP α 2CP α:9.132+=-=∆C P y y y (+)392.02+=-=∆C P x x x (+)第一象限''34'2388arctan2︒=∆∆=xyCP α (2)计算放样角β''44'27911︒=-=AB AP P ααβ''23'47622︒=-=CB CP P ααβ(3)计算放样距离DOXYBACP 1P 222111()()18.248+AP A P A P D x x y y m =--=22222()()13.976+CP C P C P D x x y y m =--=(4)检核22121212()() 4.123+P P P P P P D x x y y m =--=2)测设方法①安置全站仪于A/C 点,瞄准B 点,顺时针测设水平角β,在地面上标定出P 方向。

工程测量实习施工放样(3篇)

工程测量实习施工放样(3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工程测量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工程测量技术水平,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开展了工程测量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掌握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目的1. 熟悉施工放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和操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施工放样基本原理施工放样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建筑物或构造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通过测量仪器和放样工具,准确地测设到实地中。

施工放样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工作:熟悉设计图纸,确定放样点的位置、坐标和高程。

(2)仪器架设: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按照要求进行架设。

(3)测量数据采集:使用测量仪器,采集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数据。

(4)放样:根据测量数据,使用放样工具将放样点在实地中标记出来。

2. 施工放样实践操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实践操作:(1)使用全站仪进行放样:通过全站仪的坐标反算功能,将设计图纸上的坐标点测设到实地中。

(2)使用钢卷尺和皮尺进行距离测量:测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确保放样精度。

(3)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测量放样点的高程,确保建筑物或构造物的垂直度。

四、实习心得通过本次工程测量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以下几方面:1. 施工放样是一项严谨的工作,要求操作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 团队协作在施工放样过程中至关重要,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确保放样任务的顺利完成。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测量技能。

4. 工程测量工作不仅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总之,本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的工程测量技能,还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为我国工程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放样实习报告(推荐3篇)

放样实习报告(推荐3篇)

放样实习报告(推荐3篇)1.放样实习报告第1篇实习目的:1、掌握极坐标的方法放样。

2、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方面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

4、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

5、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在施工场地用测量仪器把图纸上设计好的建筑物或者构造物的平面位置与高程测设放样在地面上。

实习要求:1、根据设计图纸上的测设数据进行建筑物的放样。

2、在放样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来进行测设放样。

实习仪器、工具:经纬仪、钢卷尺、皮尺、铅笔、草稿纸。

实习内容:实习过程中的方法主要用到的有测设放样的极坐标方法放样,在测设放样中主要用到了坐标的反算方法进行推算,在实习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坐标的反算方法,在测绘中主要是在已知两个坐标的前提下,利用两个已知的坐标反算出两个已知坐标之间的距离及已知坐标与水平角之间的夹角,在求出两个已知坐标之间的距离及已知坐标与水平角之间的夹角之后,在利用架设仪器的那一个已知坐标的待定点之间的坐标,同样利用坐标的反算原理及推理,从而求出架设仪器(已知点)与待定点的(放样的主体的位置)的主体之间的夹角及方向,定好角度及方向之后,则可用卷尺从架设仪器的地方开始量出先前通过已知架设仪器(已知坐标)与待定点(放样的主体的位置)的坐标之间的那一个距离,量好距离之后,再叫本组的一名队员走到测出的距离的末端左右摆动,以便通过经纬仪确定待定点(放样的具体的位置)的具体的位置,从而就能完成测设放样的全过程。

2.放样实习报告第2篇圆曲线测设实习报告一、实习内容及目的1. 运用全站仪实地将设计的圆曲线通过坐标法放样出五大桩点及线路中线上的部分中桩点坐标。

2. 结合课堂知识运用公式计算五大桩点坐标及中桩点坐标。

3. 能运用坐标旋转公式将线路独立坐标系下的中桩点坐标转换到相应的线路坐标系坐标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1、极坐标法放样
一、目的与要求
(1)懂得极坐标法测设数据的计算和测设方法和要求。

(2)能正确设置水平盘读数和进行钢尺量距
(3)具有极坐标法测设建筑物的能力
(4)每组完成一个建筑物的测设、并符合要求
二、仪器与工具
(1)每组领借:经纬仪1台,钢尺1把。

(2)自备:铅笔、计算器、草稿纸等
三、内容与计划
学生根据图所注数据,用极坐标法测设4个房角点1、2、3、4.
四、方法与步骤
1、计算测设数据.:四个点的测设角度值β1、β
2、β
3、β4;及四个点到A点的距离D1、D2、D3、D4。

(参考课本P80页)
2、点位测设方法
(1)在A点安置经纬仪,瞄准B点,测设角度β1,定出A1方向。

(2)沿A1方向自A点测设水平距离D1,定出1点,作出标志。

(3)用同样的方法测设出2、3、4点。

测设数据与检测记录在表1和表2中。

全部测设完毕后,检查建筑物是否等于90°,各边长是否等于设计长度,其误差均应在限差范围内。

五、限差与规定
1、经纬仪对中误差不能超过2mm
2、放样角度的误差不超过36″
3、放样距离的误差不超过1/3000
4、在地面上标定点的误差不超过3mm
六、回答问题
1、简述测设数据的计算步骤
2、简述点位的测设方法
3、简述极坐标法放样的技术要求。

表1:极坐标法计算表
表二:测设检测记录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