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发烧类型及处理

合集下载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是由牛发热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往往表现为高热、黄疸、贫血和出血等症状。

该病是由布尼亚病毒属的一种病毒引起的,对牛的健康和养殖业造成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进行详细介绍。

一、临床鉴别1. 临床症状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7天,临床症状包括高热、黄疸、贫血和出血。

在发病初期,患牛出现高热、食欲减退、粘膜苍白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牛体表面和粘膜出现明显的黄疸。

患牛还会出现贫血和不同部位的出血点,如鼻衄、牙龈出血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牛会出现内脏出血、血尿等症状,甚至死亡。

2. 实验室检查对于患有发热黄疸型牛病的牛,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查来进行鉴别诊断。

血液学检查可以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功能异常等情况。

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出血时间延长等。

病原学检查也是鉴别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通过抗体检测或病毒分离鉴定来确认病情。

3. 临床鉴别在临床上,发热黄疸型牛病需要与其他牛病进行鉴别。

在疾病初期,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表现与疟疾、布鲁氏菌病等有些类似,因此需要进行仔细的临床鉴别。

并结合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治疗方法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病情轻重和牛只的个体情况来进行综合治疗。

基本的治疗原则包括:隔离患牛、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1. 隔离患牛发热黄疸型牛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患牛需要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毒的扩散传播。

在隔离期间,需要对患牛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

2. 对症治疗对症治疗是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症状明显的情况下,需要针对不同的症状进行治疗。

对于高热,可以使用退烧药物进行降温;对于黄疸,可以进行肝保护治疗;对于出血和贫血,可以进行补液和输血治疗等。

3. 支持治疗在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支持性治疗,以帮助患牛尽快康复。

可以给予高营养饲料,增强体力;注射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等。

牛的各种发热治疗方案

牛的各种发热治疗方案

牛的各种发热治疗方案1、外感发热:多因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因素造成的体内正气与入侵邪气进行抗争的一种表现。

外感发热多属实热症,主要辨别表里深浅。

(多见于小牛和育成牛发病)表征:以发热微感风寒,口色偏红,舌苔薄白或薄黄,常见于风热初起;里征:常根据热邪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热在气分和热在营血两种。

热在气分:以高热、不恶寒、出汗、口渴、口色红、舌苔黄、干燥为主要特征,由于热灼津液,常伴有粪便干燥、尿短赤等;热在营血:以发热较重,神昏狂躁不安,抽搐,有的可见血斑疹或粪中带血,舌苔红绛。

治疗方案:1、冰针30-50ml,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治疗方案:2、重症:冰针30-50ml,头孢噻呋钠3支加生理盐水50ml分点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治疗方案:3、冰针20ml+瘟毒清20ml,分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2、内伤发热:主要是脏腑,阴阳,气血的病理变化导致体内阴虚阳盛而发热,阳盛则热。

内伤发热多属虚热症。

一般内伤发热缓慢,以持续低热为主要特征,有时亦可出现高热,常见于体质虚弱及慢性疾病的患畜。

产后发热多为气虚或血瘀发热。

(多见于奶牛产后和乳房炎发烧)在症型上常分为阴虚发热,气虚发热和血瘀发热。

阴虚发热:以低热不退或津液减少为主要特征,舌质多红、无苔而干燥;气虚发热:食欲减少、耳鼻稍热、易出汗、有时伴有腹泻、神疲乏力、呼吸气短等脾气虚的症状,舌淡无苔;血瘀发热:以局部肿胀或疼痛为特征,一般舌质多红而带紫。

治疗方案:1、产复康30-50ml,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治疗方案:2、乳炎速康30-50ml,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治疗方案:3、乳炎速康20ml,头孢噻呋钠3支加生理盐水稀释50ml,分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治疗方案:4、产复康20ml,头孢噻呋钠3支加生理盐水稀释50ml,分点肌肉注射,一天一次,连用2-3天。

【主要成份】柴胡、防风、薄荷、金银花、蒲公英、脾氨肽等。

小牛发烧用什么药,附症状

小牛发烧用什么药,附症状

小牛发烧用什么药,附症状1、治疗方法:发烧时可注射头孢+柴胡,并拌料使用安胃太保,感冒时可在饮水中添加清温太保+多维太保,如果还出现严重的咳嗽、喘气等情况,可对病牛注射咳喘太保针,然后灌服麻杏石甘散。

2、养护方法:保持卫生,让病牛多休息,晚上做好保温工作,提供充足的饮用水,水中可添加食盐,同时要投喂容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饲料。

一、小牛发烧用什么药1、治疗方法(1)感冒时,可在全群的饮用水中拌入清温太保+多维太保,以提高牛群的免疫力。

(2)发烧时,可对病牛注射头孢+柴胡,若牛的食欲和反刍情况不正常,可在饲料中拌入安胃太保,这样既能健胃促反刍,还能提高免疫力。

(3)如果牛感冒后出现严重的咳嗽、喘气等现象,可为它注射咳喘太保针,然后灌服适量的麻杏石甘散。

2、养护方法(1)保持牛舍的卫生,让病牛多休息,期间不能过多打扰。

(2)提供充足的饮用水,水中可添加适量的糖或食盐,以便为病牛补充体液。

(3)投喂容易消化、适口性好、富含营养的饲料,增喂青饲料,必要时可提供能够调理肠胃的药物。

(4)晚上做好保温工作,以防病牛受凉后导致病情更为严重。

二、小牛发烧的症状1、症状(1)小牛体温升高,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偶尔出现咳嗽和瘤胃鼓胀的情况。

(2)小牛的耳朵、鼻子比较凉,鼻液稀薄,羞明流泪,怕冷。

(3)小牛四肢不稳,跛行或卧地不起。

若处于妊娠期的母牛患病,则还有可能会导致流产。

2、原因(1)小牛的免疫力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2)小牛受到了致热源的刺激,比如蛋白质性致热源、药物性致热源、细菌性感染源、激素性致热源、白细胞致热源、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

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鉴别与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是一种由黄疸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感染。

该疾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是一种重要的牛畜传染病。

发热黄疸型牛病常在夏秋季节发病,症状严重,死亡率高,给养牛业生产和经济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发热黄疸型牛病对于保障养牛业的生产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1. 临床表现发热黄疸型牛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厌食、口腔黏膜出血、黄疸和内脏器官出血等临床症状。

病程一般在3-5天,严重者可致死亡。

2. 实验室检查发热黄疸型牛病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清病毒学检测等。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血小板减少、ALT、AST升高、总胆红素水平增高、凝血功能异常等。

3. 与其他传染病的鉴别发热黄疸型牛病的临床表现与口蹄疫、疯牛病等传染病相似,因此需要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口蹄疫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发烧、节肢体溃疡、牛蹄烂等。

疯牛病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无故兴奋、恍惚、抽搐等。

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鉴别诊断。

二、治疗方法1. 对症治疗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包括补液、输液、改善营养、维持电解质平衡等。

这些治疗措施可以维持患牛的生命体征稳定,减轻患牛的痛苦。

2. 抗病毒治疗对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但可以使用含有免疫球蛋白的血浆来增强患牛的免疫力,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

3. 预防与控制预防发热黄疸型牛病的最有效方法是加强疫情监测和动物检疫,及时发现疫情,采取隔离措施,阻断传播途径,减少病毒的传播和蔓延。

加强畜禽免疫力提高,做好饲养管理,保持牛圈卫生,也是预防发热黄疸型牛病的重要措施。

三、临床病例某农场的40头奶牛中,有5头奶牛出现了发热、厌食、口腔黏膜出血等临床症状,经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为发热黄疸型牛病。

针对这些患牛,兽医团队立即进行了综合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并且加大了对农场其他牛只的监测和检疫工作。

牛常见高热症状疫病的诊断和防治

牛常见高热症状疫病的诊断和防治

X u m u s h o u y i牛养殖过程中较常发生高热症状疫病,且病牛会传染其他健康牛,最终导致整个牛群感染,为养殖人员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对此,应严格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旦发现高热症状,及时分析病因,采用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迅速控制病情,提高牛群的养殖质量,保证经济与社会效益。

一、症状表现牛养殖期间较常发生高热症状疫病,传播速度较快,一旦没有及时治疗,将会感染整个牛群。

发病后,病牛会出现体温升高、呼吸道发炎等症状,会长时间持续高温,可达40℃以上,且病牛还出现食欲降低、精神萎靡等症状,体力下降,表现为肌肉震颤、运动失调等。

二、病因及诊断细菌、病毒等均属于牛高热症状疫病的诱发因素,比如饲养环境较差,滋生大量细菌,寄生虫、细菌、病毒等侵入牛体,则会导致高热症状的发生。

同时,养殖饲养管理不科学等也会降低牛群抵抗力,一旦面临牛流感、牛伪狂犬等病毒时,便会诱发疾病。

检测牛高热症状疫病时,较常诊断牛体的体温变化与体温数值,每天两次测量牛群体温,一般在上午8点~9点、下午4点~5点。

不同成长情况的牛体,其正常体温也会有所不同,壮牛的正常体温处于38℃左右,而犊牛的体温则会略高。

同时,若牛经过阳光暴晒或大量运动,立即检测的体温数值不具备科学性。

养殖人员应先为牛群安排休息时间,大约30min后开始检测。

随着昼夜的变化,牛体温也会出现变化,养殖人员应将温度计甩至35℃以下时,才可继续测量。

同时,牛高热症状疫病具备较强的传染性,一头牛发病未及时隔离,则会迅速传染给其他牛群。

因此,养殖人员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的病牛,应及时采用隔离措施,且保证测温工作的合理性,全面保证牛群健康。

三、疫病种类与诊治病原性与非病原性疾病均可以引起牛高热症状疫病,其中最为主要的为蓝舌病、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腹泻等病原性疾病。

1、蓝舌病牛体感染蓝舌病毒会引起高热症状,发病后出现严重发热。

胃肠道与颊部黏膜存在卡他性炎症,部分病牛蹄部还会存在病变,病原细菌会侵袭牛蹄真皮层,导致跛行。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牛布病,又称为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牛、羊、猪等家畜,也可感染人类。

本文将介绍牛布病的
症状及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症状:
1. 发热,患有牛布病的动物会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超过39
摄氏度。

2. 乳腺炎,母牛患病后,乳房会出现肿胀、发热、疼痛等症状,乳汁中可能带有血丝。

3. 流产,患有牛布病的母牛容易发生流产,胎儿死亡率较高。

4. 无乳症,患病的母牛可能会出现乳腺无法分泌乳汁的情况。

5. 贫血,患有牛布病的动物会出现贫血的症状,粘膜苍白,活
动力下降。

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对于确诊患有牛布病的动物,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

2. 免疫治疗,对于家畜群体,可以进行布氏杆菌疫苗接种,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传播。

3. 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动物圈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减少疾病传播的可能。

4. 隔离治疗,对于患有牛布病的动物,应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健康的动物。

5. 合理饲养,合理饲养管理,保证动物的饮食营养均衡,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结:
牛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家畜健康的传染病,对于患有该病的动物,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疾病传播给其他动物。

同时,加强饲养
管理,提高动物的免疫力,是预防牛布病的重要措施。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牛布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家畜的健康和生产。

肉牛常见的几种疾病及治疗方法

肉牛常见的几种疾病及治疗方法

肉牛常见的几种疾病及治疗方法在肉牛生产中缺乏运动,自身免疫力下降,疾病的发生再所难免,现就将常见的几种疾病如下:一、传染病。

1、口蹄疫:它流行于一年四季。

[症状]体温升高达40―42度,口腔粘膜红肿溃烂,有水泡,破发病后用抗病毒药物注射5天一疗程,2-3个疗程。

口腔炎症用青+链(1600万+500万+免疫素30m1)打到口腔炎症消失为止。

2、传染性胸膜肺炎:主要流行于肉牛舍饲期间,环境差、运输途中。

[症状]急性,呈腹式呼吸,有典型的胸膜肺炎症状,高热、流浆液或脓性鼻液,由于呼吸困难易发出“吭”声,触诊肋间有疼痛表现。

慢性:食欲时好时坏,常发干咳,胸前、腹下颈部有浮肿。

[治疗]用氟苯尼考注射液治疗。

用复方盐酸林可霉素+核苷酸治疗。

3、牛病毒性腹泻:主要流行4-24月龄以冬季和春季交会间多发。

[症状]急性、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达40―42度,鼻镜口腔粘膜溃烂;舌上皮坏死,呼气恶臭,断而发生亚重腹泻,呈水样,有纤维素性伪膜和血。

慢性:以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和口腔粘膜发生溃疡为特征,有的皮肤皲裂,出现局限性脱毛和表皮角化。

[治疗]有条件时注射疫苗预防,发病时用抗生素和免疫素药品,由于长时间带毒,故应用黄连解毒散+止痢散治疗。

二、消化类疾病1、瘤胃积食:由于精料饲喂过多,饮水不足,造成胃液分泌不足,食物怠滞于胃内,造成胃部坚硬如石。

[治疗]急性时做瘤胃切开状。

慢性时,停饲2-3天,用健胃药灌服2-3次,并用健胃针肌注。

2、瘤胃臌气:是由于吃食易发酵的饲草或饲料,并粗纤维含量过大。

造成肠内发生便秘阻碍气体的排出,致使胃内臌气。

[治疗]用排透管针穿刺放气,排除肠道阻物。

3、腹泻: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饮水过多、传染病等。

[症状]粪便稀薄如水,大肠音增强,肠内产气过多。

[治疗]夏季控制饮水,不饮用池表水,用痢菌净饮水或氟派酸饮水,肌注乙酰喹注射液。

对于用酒糟饲喂用量不当造成的酸中毒腹泻。

[治疗]在饲喂酒糟的同时,加足小苏打用量,缓解中毒。

牛发烧是怎么回事 怎么去治疗

牛发烧是怎么回事 怎么去治疗

牛发烧是怎么回事怎么去治疗牛是恒温动物,一般身体温度会稳定在一个小范围里,如果出现温度增加,发烧的情况,那么一定是有原因的。

首先牛发烧必须寻找到具体的原因,然后才能判断怎么来治疗,使用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

现在一起来看一下。

1、发烧原因一般就是都是因为发生了病害,然后导致发烧,或者是受到致热源的刺激导致温度升高。

百度文库大概了解就是细菌性的感染源,白细胞感染源、药物导致、蛋白质性致热源。

神经损伤或者是激素导致发烧。

以上这些都可以导致发烧。

2、发烧类型就算是发烧也有不同的症状,持续发烧,白天和晚上温度相差不超过一度。

可能是大叶性肺炎。

持续发烧时间长,但是白天和晚上温度超过一度,可能是败血症,卡他性肺炎、化脓性肺炎。

一时发烧,一时不烧,可能是血液原虫病。

不发烧时间间隔很长的可能是慢性马传染性贫血。

3、反复发烧如果由于温度增加,中暑、缺水、都会发热。

一般可能是夏天温度持续上升,时间比较长,牛没有很好节数,供水也不足,所以导致身体调节温度的机能出现混乱。

建议要大量饮水,洗澡解暑。

食物中添加一些维生素,有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4、注意事项牛正常温度是38到39,这是成年牛的温度,小牛的温度是38.5到39.5。

青壮牛的体温是38°C~39.5°C。

所以可能需要对照一下。

一般升温1度是微热,升温2度是中热,升温2度以上。

体温过低一般是患病严重。

一般小牛的体温调节能力比大牛要弱很多。

牛发烧一般会有不同的表现,可以根据具体表现来分析情况,判断大概的病因,缩短诊断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发烧类型及处理?
一、牛发烧的类型
1、持续不退的高烧:
指持续数日高烧不退、体温日差在1℃以内的高热,称为稽留热。

多见于牛瘤,大叶性肺炎,犊牛副伤寒和牛败血症等。

2、呼吸困难性发烧:
牛发烧后伴有呼吸困难,口腔黏膜发紫,心跳过速,表明病牛心肺功能受损,是一种病理性呼吸障碍所致。

如肺原性呼吸困难、心原性呼吸困难及中毒性呼吸困难等,多为病危信号,急需从速救治,不可久托。

3、爬卧不起的高烧:
牛突然增加运动量,连续负重,全身出汗,体温升高,可引起心肺机能障碍。

病牛肌肉痛疼,四肢颤抖,常卧地不起,心力衰竭而死。

4、牛泰氏焦虫病和犊牛副伤寒等病,体温也可升高到40℃以上。

5、神志不清的发烧:
是中枢神经严重抑制的一种症状,表明病情严重,已影响到脑部功能。

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昏迷。

多见于脑炎濒死期、肝昏迷及严重的各种中毒性疾病等。

6、尿量减少性发烧:
如发烧病牛尿量减少,常为牛肾炎。

肾脏有痛疼反应,叩击肾区痛疼不安,常出现水肿,严重时可出现尿闭,以至尿毒症等,多有恶心呕吐病状,表明肾脏已受到损害,病情严重。

7、消瘦性发烧:
有些病牛发烧后,伴有慢性进行性消瘦或异常消瘦,明显揭示牛体内有病理性较重的病变,病情严重。

比较典型的是牛肺疫和牛结核病。

8、体温驰张性发烧:
牛体温升高后,日温差超过1℃以上,但不回落到正常温度,常见于牛支气管肺炎,脊髓炎等。

9、发热间歇性发烧:
病牛发热期后降至常温,但以后又重复出现发烧。

即有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中间有间歇,如牛焦虫病等。

10、贫血性发烧:
贫血性发烧即为黄胆病状疾病,体温高,可视黏膜有黄染排出血、红蛋白尿等病状。

如牛的焦虫病、牛巴氏焦虫病、牛钩端螺旋体病,牛弗氏焦虫病,牛边虫病、牛泰氏焦虫病等。

11、皮肤病性发烧:
发烧病牛全身长有疥疮,皮肤出现蚕豆大至核桃大结节。

肉眼可见,用手能摸到。

如牛块状皮肤病,俗称牛结节性疹病。

12、神经症状性发烧:
是一种有神经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脑脊髓炎,如牛李氏杆菌病,日射病(中暑)。

13、皮肤肿胀性发烧:
牛在皮肤不同部位肌肉发生水肿、气肿或肿胀,伴有发烧的症状,如牛流行性感冒,牛恶性水肿,气肿疽,牛巴氏杆菌病(牛出血性败血病)、炭疽病等。

14、口腔黏膜病变性发烧:
牛突然发病后发烧,口腔等部黏膜发生糜烂、烂斑、溃疡等病变,伴有发烧,如牛瘟、口蹄疫、牛恶性卡他热等。

15、非感染性发烧:
一是由恶性肿瘤引起的肿瘤性发烧,长期低热或不规则的高烧;二是由抗原与抗体复合物释放的淋巴激素引起的免疫性发烧。

多见于免疫性疾病及药物过敏症;三是由自体蛋白或异种蛋白分解物引起的蛋白质性发烧,见于外伤、手术、放射线治疗及内出血等;四是由于犊牛调节体温差,如天气闷热,不通风,供水不足等引起的脱水热等。

16、功能性低烧:
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散热功能障碍所引起的功能性低烧。

发烧和炎症一样,是牛体抵抗致病因子的一种生理性防御机能,也是牛体一种良好反应能力。

在一定限度内的感染性发烧,有利于牛体战胜疾病,恢复健康,对牛体是有利的。

17、高温骤降:
高温骤降是指体温突然降到正常以下1℃~2℃,是病牛死前的危象,表示牛体衰竭,反应性下降,随着牛体温度下降,病牛血压降低,全身发凉,眼结膜兰紫色,舌唇麻痹等。

多见于大失血,大手术,产后瘫痪等病症。

二、对牛体发烧的处理
1、对牛体发烧要及早作出诊断,找出发烧原因,针对病因治疗。

2、热度在39℃以上时,应考虑退热,退烧方法有物理退热,如针灸或用冷毛巾冷敷;药物退热,如安乃近或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等。

使用退烧药,应先从小剂量开始,以防体温骤降,出大汗,发生虚脱。

3、改善环境,注意休息,给予易消化有营养的饲料。

4、注意补充水分,自由饮用。

因为牛发烧后,口干舌燥、失水多、急需补水,并保持粪便通畅,以泻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