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称呼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听潮》精品教案-教育文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听潮》精品教案-教育文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听潮》精品教案【教学构想】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优美散文,它着重从听觉的角度,用文字来塑造声音的形象,表现了大海落潮时静态的柔美和涨潮时动态的壮美,讴歌了大海的伟大力量。

表达了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对海潮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

本文无论是其结构设计,还是语言表达,无论是其题材的选取,还是其主题的开掘,都可谓是匠心独具。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本文的语言极具吸引力。

用评点批注法教学本课是比较合适的。

针对以上的分析,教学中拟采用以下方法:首先,课前布置预习任务:1.学生自主疏通、积累生字词。

2.把文中你认为精妙的佳词美句用笔圈、点、勾、画出来。

3.发下关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校本》第79――83页的复印材料,并布置几个小问题:①小说中的眉批、夹批、旁批的说法究竟有哪些?你能全找出来吗?②这些文字是干什么用的?其次,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形成对文章佳词美句的评点。

主要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并结合对文章结构设计、文章主题深化等角度来展开。

再次,鼓励学生质疑,师生共同整合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一起解决问题。

最后,加强朗读背诵,丰富积累,习得语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多层次、多角度地描摹事物的方法。

2.学习本文运用文字描写声音的方法。

3.学会用评点批注法。

二、过程与方法i.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疏通重点的词句。

2.反复朗读课文,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进行评点批注。

3.学习有表情地朗读,注意重音、速度、节奏和语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领会作者通过描写大海的雄壮美,来表达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熏染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和不怕挫折、不断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和感情美。

【教学安排】两课时1.反复朗读课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第8-13课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第8-13课
二、别忘了拨打心中的110
教材呈现的是几种不同的情境,并提出问题: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看上去很平常的事情,但有时这些平常的事情也可能隐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你心中的110,给自己提个醒。配以三幅画面,加以简洁的内容说明(即情境),以引发学生思考。
第一幅图即第一种情景:放学路上一辆汽车停在你的身边,一个陌生人走下来对你说:“我是你的班主任好朋友,能带我去见你的班主任吗?”
四、美文欣赏
《奶奶的跛脚》让学生在美文的熏陶下,为亲情和作者的孝顺而感动。
这一环节的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欣赏为主,教师不必讲解过多。
板书设计:
9、家庭树
一、抢答比赛
二、画画家庭关系图
三、尊敬长辈的礼节
10、父母的疼爱
教学目标:
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
教学重点:懂得“我”和家庭成员 Nhomakorabea间的关系(家庭结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画我的“家庭树”
1.这部分设计了一棵茂盛的大树,引导学生将全家人(含主要亲戚)的名字或称谓有序地写在大树上。其“序”的问题,是个小难题,教材上已用提示语和树上的空格予以提示。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在“家庭树”的画面中,整体感知大家庭的全部成员。
2.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教材给出了两种提示,更多的方式留给学生发挥。
3.最后,提供了“母亲节与父亲节”的小资料,将父母的生日扩展到国际母亲节与父亲节。
为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爱心行动,要引导学生设计出符合孩子特点和能力的方案,不要铺张浪费。
可以当堂组织学生交流设计思路和原则,然后再各自具体设计。可在课堂里进行表演。也可就母亲节、父亲节设计活动。

称呼礼仪公开课课件

称呼礼仪公开课课件

在非正式场合中,可以根据关系 亲疏和个人习惯使用相对随便的
称呼方式。
对于密切的朋友和家人,可以使 用简洁的称呼,如“亲爱的”、
“宝贝”等。
在非正式场合中,避免使用过于 正式或过于生疏的称呼,以免显
得不自然或为难。
04
称呼礼仪的注意事项
注意礼貌用语
称呼时使用敬语
在称呼别人时,应使用尊敬的语气和措 辞,如“先生”、“女士”等,以表达 对对方的尊重。
在称呼别人时,应避免使用带有贬低或侮辱 性的称谓,以免引起对方的不满和反感。
05
称呼礼仪实践与案例分 析
实践一:如何正确称呼他人
总结词:掌握正确的称呼方式是人际交 往中的基本礼仪,能够体现对他人的尊 重。
在不确定对方的称谓时,可以先询问或 请教对方,避免为难或冒犯。
注意使用正式的称谓,避免使用不恰当 或草率的称呼,如昵称或简称。
突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让对方对自己有更深刻的 印象。
实践三:如何处理称谓的为难情况
详细描述
如果遇到不确定的称谓或对方不 愿意流露羁縻个人信息,可以礼 貌地询问对方或使用一般性的称 谓。
如果出现错误或不适当的称谓, 要及时道歉并纠正,避免造成不 必要的误会或冲突。
总结词: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 会出现称谓的为难情况,需要灵 活应对。
在商务场合中,通常使用正式的 称谓,如“某总”、“某经理” 、“某总监”等,以表达尊重和
正式。
02
常见称呼方式
职务称呼
总结词
根据对方的职务进行称呼,以表达尊重。
详细描述
使用职务称呼时,应准确掌握对方的职务级别,避免过高或过低的称呼。对于 不知职务的人员,通常可以礼貌地询问对方,避免猜测或使用不当的称呼。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二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重积累与运用,增强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你知道哪些写雪的诗文名句?(学生思考,鼓励回答)示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二首》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文:《咏雪》二作品简介(学生自读课下注释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课文所选两则分别出自《言语》篇和《方正》篇,题目是编者加的。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何所似〕像什么。

〔差(chā)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风〕乘风。

因,趁、乘。

(2)重点句子翻译:①白雪纷纷何所似?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在空中撒盐大体可以相比。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漫天飞舞。

2.自读课文,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明确: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学生齐读,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示例: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讨论文章的义理。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①不失礼。客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是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
堪入耳;小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而词严。所以,这一则故 事的核心是“无信”“无礼”,宣扬的是正直不阿、为人正派的品格。
②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 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看法,接着告诉同学们做人要有诚信,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师认为,小元方不失礼,正如同学们所说童言无忌,那是爱父亲的表现等等!并且,诚
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间的“一言既出,驷 马难追”,都极言诚信的重要。几千年来,“一诺千金”的佳话不绝于史,广为流传。而作 为学生我们要在这种情形之下摆正立场,重信守诺,把诚实守信的美德发扬光大。
理解课题

太 丘
与 友


太丘不是人名,而是地名,古人习惯用姓氏加 上官名或地名来称呼别人。期是约定的意思, 所以,题目的意思是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出行。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 2、能够参照译文背诵课文。
3、 理解本文主旨
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清停顿
思文意——读出节奏
(请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优化这一段对话,并准备好表演。)
课文总结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 时来,陈太丘就走了。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 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 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 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隗得 下车来拉他。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 确态度。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智慧和才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咏雪》。

2.展示《世说新语》的相关介绍,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1.展示下列词语,让学生朗读并注意字音: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无奕(yì)差(chā)可拟谢道韫(yùn)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子侄女(古今异义)。

(三)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学生跟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与句子。

2.思考:这篇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

(从六要素入手)明确:时间是寒雪日,人物有谢太傅、兄子(谢朗)、兄女(谢道韫),起因是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经过是兄子、兄女分别咏雪,结果是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

一句话概括就是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四)内容探究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找出依据。

明确:营造出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依据“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

2.谢太傅的提问得到两个回答,分析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谈谈自己的看法,要言之有据。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第2课时教案

第8 课推翻帝制民族觉醒教学目标1.知道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为了民主共和理念的实现做出的努力。

2.学习和继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树立为振兴中华努力奋斗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能自主探究人们对孙中山的纪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了解孙中山的革命之路,感悟革命精神。

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关于孙中山的资料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故事引入1.在上节课结束后,孩子们都去收集了黄岗七十二烈士的英雄事迹,这节课我们先来讲讲这些先烈们的英勇故事。

2.学生分小组讲英雄的故事。

3.全班推荐两三名同学讲英雄的故事。

治。

同时,我们也认识孙中山先生和它的“振兴中华”的思想,那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还做了哪些伟大的事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究。

5.揭示课题:8.推翻帝制民族觉醒二、新知探究活动一:民族共和渐入人心(一)革命党人积极探索1.师: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究竟还做了哪些伟大的事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2.将全班同学分为3个小组,每个小组领一个资料,然后在小组内学习资料。

3.学生交流所学资料。

资料1在武昌起义的推动下,全国各地的反清斗争迅猛发展,客观形势迫切要求革命党人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中央政府。

1911 29日,已经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选举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17 个省的45 名代表,还有华侨革命党人列席会议。

孙中山以绝对多数票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 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

资料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他许多法令。

约法第一次强调:“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咏雪》(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小荷尖角,谢家玉树——《咏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3、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1、译读感知,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培养文言语感,赏宴会雅景。

2、处境析情,品析宴会雅言,小组合作探究语言妙处。

【教学难点】感宴会雅风,知人论世,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某日,窗外突观雪花潇洒舞动,出门观之,似白羽之物落之以鼻,欣喜之时,仆人奉上家宴邀请函一封。

家宴邀请函久未通函,展信如唔。

今晓时分忽见窗外大雪盛景,兴味盎然,乃邀族内亲友莅临寒舍,行人间乐事,赏美景吟诗。

一赏乐景二品才情,为家中小辈学问指点迷津。

雪重路难行,切记小心。

顺颂时祺。

谢安亲笔作为谢氏家族成员,请你应邀出席宴会。

情境任务:任务一:译读感知,赏宴会雅景任务二:处境析情,品宴会雅言任务三:谢家玉树,感宴会雅风二、宴前准备早闻谢家叔父家学渊博,盛名在外,许久未见,你倍感压力。

故请搜集《世说新语》相关知识,了解亲友,盛装赴宴。

1、编者介绍: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刘义庆。

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文学家。

字季伯。

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世说新语》是他组织编写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体小说代表作。

2、作家作品:《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的名士的言行与轶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教科书”。

3、走近亲友——谢安: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中国东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称呼
教学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常用称呼语。

2.愿意学习并使用称呼语
3.以正确使用称呼语为荣。

4.知道向别人问候敬意。

对象、时间、场合、地点不同,要采用不同的称呼语及称呼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愿意学习并正确使用称呼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

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二、了解称呼礼仪的重要性
称呼,通常指的是人们在日常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彼此之间的称谓语,在人际交往中,选择正确的、适当的称呼,反应着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甚至还体现着双方关系发展所达到的程度和社会的风尚。

因此对它不能忽视大意、随便乱用。

三、学习
1、我们平时都如何称呼他人的?
(1)对父母长辈不能直呼姓名,更不能以不礼貌言词代称,要用准确的称呼,如爸爸、奶奶、老师、叔叔等。

(2)对爸爸妈妈的朋友,女性应该叫“阿姨”;对于比家长年龄小的男性应该叫“叔叔”,年龄大的则叫“伯伯”。

(3)爷爷奶奶辈的老年人,女性统称为“奶奶”,男性统称为“爷爷”。

(4)对于领导、专业人士等可以称呼他们的职务和职业,比如“章教授”、“蔡博士”、“王校长”、“李主任”、“韩医生”“高律师”和“董工程师”等等。

(5)省略姓,而仅仅叫别人的名字,是非常亲切的一种称呼。

比如同学张金津,叫他“金津”;邻居姐姐叫王元元,叫她“元元姐姐”;妈妈的同事于小宁,称呼她“小宁阿姨”
2、称呼的“五个禁忌”
我们在使用称呼时,一定要避免下面几种失敬的做法。

(1)错误的称呼
常见的错误称呼无非就是误读或是误会。

误读也就是念错姓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不认识的字,事先要有所准备;如果是临时遇到,就要谦虚请教。

误会,主要是对被称呼的年纪、辈份、婚否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作出了错误判断。

比如,将未婚妇女称为“夫人”,就属于误会。

相对年轻的女性,都可以称为“小姐”,这样对方也乐意听。

(2)使用不通行的称呼
有些称呼,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比如山东人喜欢称呼“伙计”,但南方人听来“伙计”肯定是“打工仔”。

中国人把配偶经常称为“爱人”,在外国人的意识里,“爱人”是“第三者”的意思。

(3)使用不当的称呼
工人可以称呼为“师傅”,道士、和尚、尼姑可以称为“出家人”。

但如果用这些来称呼其他人,没准还会让对方产生自己被贬低的感觉。

(4)使用庸俗的称呼
有些称呼在正式场合不适合使用。

例如,“兄弟”、“哥们儿”等一类的称呼,虽然听起来亲切,但显得档次不高。

(5)称呼外号
对于关系一般的,不要自作主张给对方起外号,更不能用道听途说来的外号去称呼对方。

也不能随便拿别人的姓名乱开玩笑。

四、活动与思考
想一想,演一演。

向别人问路或请求帮助时,该怎么称呼他们?怎样问话?分组创设情景表演。

五、师小结:
我们小学生应该从小就懂得正确使用称呼的道理,养成正确使用称呼的习惯,切勿使用不健康的称呼,如“哥们儿”、“小妞”、“爷们儿”等,随时注意学习一些有关称呼的知识。

做到这些,相信每位小朋友都能成为说话得体、有知识、有教养的好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