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处理工艺规程
磷化生产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宁国市欧凯密封件有限公司
磷化生产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一目的
本规程用于指导操作者正确操作和使用设备。
二工序
上料→脱脂1→脱脂2→水洗→表调→磷化→水洗→热水洗→吹干→下料
三工件篮初始位置
上料→脱脂2→表条→水洗→吹干
四操作规程
1、打开电源开关,对中轮式运输机进行空载试运行。
2、设定磷化槽和热水槽自动温度控制系统温度值。
3、打开热水槽和磷化槽加热开关。
4、使用中轮式运输机进行磷化生产。
5、磷化生产完成后清扫现场、关闭脱脂槽、热水槽、磷化槽、吹干槽加热开关再关闭电源开关。
五安全操作规程
1、严禁人员在行车下长时间逗留,避免危险发生。
2、行车走动时严禁将手或脚放置在轨道上。
3、使用前应检查起重电动葫芦工作是否正常(包括按钮排绝缘)。
4、电气控制部分,如出现火花,应即请电工修理,带病禁止投入使用。
5、工具工件禁止触及电线及接头部分。
6、严禁烟火及使用火源,各洗槽应明确做好标识牌。
7、清洗槽、脱脂槽、磷化槽、吹干槽温度应严格控制,操作应按工艺指导书,不得随意更改。
2011-5-14 编制:毛成宏校对:批准:。
磷化废水处理生化处理安全操作规程(三篇)

磷化废水处理生化处理安全操作规程磷化废水是一种含有高浓度磷化物的废水,其处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生化处理是一种常用的磷化废水处理方法,通过利用生物菌群对废水中的磷化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为了确保生化处理操作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非常必要。
以下是对磷化废水处理生化处理的安全操作规程的描述:一、实验室准备1. 确保所使用的实验室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2. 在实验室中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操作安全。
3. 提供充足的通风设施,确保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4. 准备必要的试剂、药品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性。
5. 提前了解和熟悉处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和应急处理措施。
二、实验室操作1. 维护良好的个人卫生,包括穿戴适当的实验室工作服、手套、安全鞋等。
2. 切勿直接接触废水,使用手套和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3. 严禁将废水倒入下水道或直接倾倒在地面上,应当采取合适的废液收集和处理措施。
4. 按照操作规程中指定的容器和比例准备废水样品,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在进行生化处理前,对废水样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调整pH值、去除悬浮物等。
6. 根据操作规程中的要求,添加适当的生物菌剂,并进行充分搅拌和混合,促进磷化物的降解和转化。
7. 确保处理容器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防止漏液和溢出,避免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8. 定期监测处理过程中的温度、pH值、浊度等指标,并记录相应的数据,以便进行评估和调整。
9. 根据操作规程中的要求,进行反应时间的控制,确保磷化物的充分降解和转化。
10. 在处理完成后,对处理容器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防止细菌和有害物质的滋生和传播。
三、应急处理措施1. 在处理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溢出、异味、刺激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操作,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
2.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液体和气体,及时远离现场,并向相关人员报告情况。
磷化作业指导书

磷化作业指导书1 范围《接箍磷化作业指导书》规定了《API Spec 5CT 套管和油管规范》中所包含的各类油管、套管接箍的磷化工艺规程及为保证其可追溯性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填写的质量表格。
2 规范性参考标准API Spec 5CT 第九版套管和油管规范GB/T 11376—1997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GB 6807-2001<<钢铁工件涂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GB 2828-2003<<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3 磷化工艺公司采用钢铁用锰系覆膜剂 RD-3601 是使钢铁表面形成高耐蚀性磷酸锌覆膜的药剂,适用于浸渍法。
经RD-3601处理得到的覆膜均匀、粘着性好。
由于是吸油性的覆膜,加之涂以防锈油,上蜡或施行涂装,能够得到非常理想的防锈性。
3.1 工艺方案如下:3.1.1工艺流程:→→→→→→→本工艺流程规定了金属前处理的内容:1、材料的选择;2、工艺条件及工艺参数;3、槽液配制方法(以1000 L计);4、槽液的检测方法;5、槽液调整与添加;6、对生产工艺的要求。
3.1.1.1材料的选择:选用:(1)FC-4360S除油剂(2)RD-3601磷化液(3)SJ1901硬模防锈油3.1.1.2工艺条件及工艺参数:(1)除油(浸渍法)产品型号: FC-4360S除油剂配比: 2%碱度: 15~18pt温度: 50~65℃时间: 5~15min(视工件表面油污程度而定)(2)水洗(溢流)产品型号: 新鲜自来水PH 值: 6~8温度: 常温时间: 1~3min(3)除锈产品型号: 工业盐酸(HCL含量30-33%)使用配比:13-17%,即55%工业盐酸(HCL含量30-33%)﹢新鲜自来水45%(配槽按各组分液体重量、比例进行添加)使用温度: 常温处理时间: 10-30min(视工件锈蚀程度及氧化皮而定)(4)水洗(溢流)产品型号: 新鲜自来水PH 值: 6~8温度: 常温时间: 30 S~1min(5)磷化产品型号: RD-3601磷化液配比: 4.7%总酸度: 12Pt~27Pt游离酸度: 5~10pt酸比:4~6温度: 70~99℃时间: 10~20min(视膜的厚度与颜色而定)(6)水洗(溢流)产品型号:新鲜自来水PH 值:6~8温度:常温时间:30 S~1min(7)脱水防锈油封(浸渍)产品型号:SJ1901硬模防锈油配比:原液温度:常温时间:10~30 S油封处理时要抖动,使盲孔充分得到处理3.1.1.3槽液配制方法1、除油槽(按1000 L计):(1)在除油槽中加水至配槽液总量的4/5体积刻度线,加温到约40℃;(2)将FC-4360S除油剂20Kg慢慢加入,边搅拌边溶解;(3)补充水至1000 L,同时搅拌均匀槽液;(4)加温到50~65℃;(5)浸渍5~15 min2、除锈槽(按1000 L计):(1)在除锈槽中加水450 L;(2)将450 L的工业盐酸(含量为30-33%)缓缓加入槽中,使其充分稀释,将槽液缓缓搅拌20min左右(搅拌过程中应严防酸液外溅),30min后即可使用。
磷化处理工艺操作规程

磷化处理工艺操作规程磷化处理是一种常温下的表面处理工艺,可以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增加耐磨性和润滑性等方面。
下面是一份磷化处理(常温)工艺操作规程,详细描述了该工艺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工艺介绍磷化处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磷化物层,从而改变金属表面的性质。
磷化处理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耐腐蚀能力,增加机械强度,增加润滑性,延长使用寿命等。
二、工艺设备和材料准备1.磷酸:将适量的磷酸溶解在适量的水中,配制成10%的磷酸溶液。
2.清洗槽:用于清洗金属材料的槽体,可选用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材料制作。
3.黑色磷化剂:将适量的草酸铵和一氧化亚铁混合制成的磷化剂。
三、工艺操作步骤1.清洗:将金属材料放入清洗槽中,用清水将金属材料表面的油污和尘土洗净。
2.酸洗:将金属材料放入装有10%磷酸溶液的清洗槽中,在搅拌的同时,将金属材料表面的氧化皮和杂质酸洗掉。
酸洗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3.冲洗:将金属材料从磷酸溶液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确保金属材料表面没有酸液残留。
4.磷化:将清洗干净的金属材料放入装有黑色磷化剂的磷化槽中,保持常温静置,时间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决定,一般为30-60分钟。
5.冲洗:将磷化完成的金属材料从磷化槽中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除去表面的磷化剂残留。
6.干燥:将冲洗干净的金属材料放入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
四、注意事项1.操作时需佩戴防护手套和眼镜,以免酸液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
2.操作过程中需注意防止酸液溅到周围环境或其他设备上,以免造成腐蚀。
3.磷化剂需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备,不得随意更改配方。
4.操作环境应通风良好,避免吸入磷化剂气体。
5.操作完成后,应及时清洁工作台和设备,避免磷化剂的残留。
五、工艺效果评估1.观察磷化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表面是否呈现均匀的黑色。
2.通过化学测试,检测金属材料表面的磷化层厚度是否符合要求。
3.对磷化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进行腐蚀试验,评估其耐腐蚀性能。
4.对磷化处理后的金属材料进行涂层附着力测试,评估其润滑性和耐磨性。
磷化作业规程

项目
检查试样
指示剂
滴定液
合格标准
PH值
PH试纸或酸度计
PH值6~7
⑤处理液的性质恢复
1、当PH<6并出现大量残渣,补充药液。
2、每半个月清池一次;
⑥品质管理
将品质检查结果记录在附件的「品质检查记录表」里,来进行管理。
5.5
工艺规程的更改在征得工艺主管同意后,由工艺人员填写《文件发放/更改通知》,同时要进行文件的变更并做好标记。
药品厂家
品名·规格
浓度g/L
温度℃
时间Min
霸州金属表面处理研究所
硫脲
1~2
50~60
15~20
H2SO4
100~200
②处理液的性质
○处理液的主成分是H2SO4、硫脲。
○处理液的PH值是1~3。
③作业上的注意事项
○使用龙门吊活动产品、来搅拌处理液(起吊2次以上)。
○浸泡时间视工件锈蚀情况而定,防止工件浸泡时间过长造成工件腐蚀。
2、PH值<10,补充脱脂剂;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池周期每月一次;
⑥品质管理
将品质检查结果记录在附件的「品质检查记录表」里,来进行管理。
注意:处理液的浓度・温度以及产品浸泡时间等、要根据油脂类的附着状况等随时调整
产品制作时,要尽量使用动物・植物类油脂。
5.4.2
水洗:
①水及使用条件
水质
PH值
温度℃
时间Min
清洁
7~8
30~40
50~60
10~15
②处理液的性质
○处理液的主成分是NaOH、Na2CO3、OP-10。
钢管的酸洗除锈-磷化处理作业指导书

本工艺适用于¢60以下钢管的盐酸除锈-磷化处理。
2、工艺准备
2.1装备、器具
盐酸槽(玻璃钢被履) 6500×750×650
中和、清水槽 6500×750×650各一个
磷化槽(不锈钢 6500×750×650
热水槽 2400×1钢被履)
盐酸(HCI) 9-15% 添加剂 0.5%
其余:水 常温
2.2.2中和槽
碳酸钠(Na2CO3) 5-8% PH=8-12
其余:水 常温
2.2.3磷化液
磷酸(H3PO4) 8% 氧化锌(Zn2O) 3.5%
亚硝酸钠(NaHNO3) 0.15%
其余:水 常温
PH=2.7 总酸度:76点 游离酸度:8点
说明/注意事项:
1、1-3.6盐酸除锈-磷化处理工序外协完成
2、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3.3清水洗
在清水槽中上下摆洗2-3min,吊出,滴尽残液。
3.4磷化
在磷化液中浸泡10-15min,吊出工件,静空10min,使工件进一步磷化。
3.5热水洗
使工件在热水中上下摆洗5次,约2-3min,吊出,空出残液。
3.6干燥
让工件自然干燥。
4.0钢管灌漆
钢管内壁彻底清洁,然后将钢管约30°斜摆在工装铁架上,钢管底部摆放一条槽钢回收油漆,一边转动钢管,一边往钢管内部灌漆,直至钢管内壁充分涂上油漆,自然干燥。
3.工艺过程
工件→盐酸槽→中和槽→清水槽→磷化槽→热水槽→干燥
3.1酸洗除锈
根据工件锈蚀和氧化的程序,以及酸液的腐蚀能力,浸泡10-40分钟,中途吊起上下摆动2-3次,每次上下4-6次,加速除锈,以去净锈和氧化皮。注意以锈除尽为止,防止过腐蚀。吊出工件,滴尽残液。
磷化与涂装——国家标准一览表

GB/T 5206.4-1989色漆和清漆词汇第四部分涂料及涂膜物化性能术语
18
GB/T 5206.5-1991色漆和清漆词汇第五部分涂料及涂膜病态术语
19
GB/T 6744-2008色漆和清漆用漆基皂化值的测定滴定法
20
GB/T 6750-2007色漆和清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
21
GB/T 6751-1986色漆和清漆挥发物和不挥发物的测定(2008-04-01已废止)
26
GB/T 16592-1996粉末涂料烘烤时质量损失的测定(2009-02-01已废止)
27
HG/T 2458-1993涂料产品检验运输和贮存通则
四.安全与环保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1
GB 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2
GB 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5
GB/T 9792-2003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膜质量的测定重量法
6
GB/T 13312-1991钢铁件涂装前除油程度检验方法(验油试纸法)
7
GB/T 8923-19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8
GB/T 12612-2005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
9
GB/T 13288-1991涂装前钢材表面粗糙度等级的评定(比较样块法)
23
GB/T 9286-1998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24
GB/T 9753-2007色漆和清漆杯突试验
25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26
磷化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4篇

磷化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4篇有哪些磷化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磷化处理是一种紧要的金属表面处理工艺,重要用于提高金属料子的耐腐蚀性和涂层附着力。
为确保工人的安全和生产效率,以下是磷化处理工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1. 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含防酸碱手套、护目镜、防化服和呼吸器,以防止化学品接触皮肤和眼睛。
2. 操作前检查设备:确保磷化槽、搅拌装置、加热设备等处于良好工作状态,无泄漏或其他安全隐患。
3. 严格遵守化学品管理规定:正确标识和存储化学药品,避开混合或误用。
4. 保持工作场合乾净:及时清理溅出的液体,避开滑倒或引发化学反应。
5. 定期监测有害气体:设置通风设施,定期检查气体浓度,防止有毒气体积聚。
6. 紧急处理措施:熟识应急预案,如遇化学品泄漏或火灾,立刻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目的和意义磷化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旨在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降低职业病风险,同时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和高效。
通过规范操作,可以防备意外事故,减少设备损坏,保障产品质量,从而维护企业的声誉和经济效益。
注意事项1. 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参数或试验未经许可的化学品混合。
2. 在处理过程中,避开长时间暴露于化学蒸汽环境中,定期休息。
3. 使用工具时应轻拿轻放,防止撞击产生火花。
4. 工作结束后,务必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整理,关闭电源和水源。
5. 培训和教育是关键,新入职员工需经过安全培训才略上岗,定期复训以保持警觉。
请留意,以上操作规程的执行需要每位磷化处理工的严格遵守,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对于规程中的不明确之处,应及时向上级或安全管理部门询问,确保理解和执行正确。
安全第一,防备为主,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
磷化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1篇工贸企业磷化处理工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前打开通风设备。
穿着好规定的防护用品。
2.对化学去油槽及酸槽在工作中补加水时,必需用胶皮管子在远距离缓慢加入。
3.油槽使用温度不许超出120c。
4.配制各种溶液时,必需熟识化学药品的性能,按比例、按规定的先后次序缓慢加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酸洗磷化处理工艺规范YX/OP-2040503-1前处理的工件既有氧化皮和锈蚀较严重的热轧件,又有有油膜保护的冷轧薄板件,根据公司的场地、配套设备等具体条件,拟采用如下的磷化处理工艺。
一、工艺流程
除油防锈------水洗------中和------水洗------磷化------晾干
二、工艺规范
1、除油除锈
公司采购的为二合一(盐酸、除油除锈添加剂混合)液体,通过添加二合一液体即基本保持了槽液的浓度。
对于槽液管理,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不对游离酸度及槽液中的铁离子含量进行测量,以当90分钟内除油除锈除不彻底时为标准,确定是否增加或更换二合一液体。
操作要点:1、除油除锈时缓慢放入,中间升降活动一次,离槽前空酸至滴水状态。
;
2、处理完后,应将工件让酸液基本沥干后,然后进入水洗槽;
3、经常打捞液面油污、槽底沉淀物
4、工件装篮时,尽量使工件不重叠;装挂形状复杂的工件时尽量保证工件在酸洗时不要形成气囊,酸液易排空。
质量标准:经酸洗后的工件表面不得有锈蚀物、氧化皮、油污等杂质。
2、水洗
水槽酸度:PH值≥5,生产时保持经常流水。
水洗时间:1-2分钟
操作要点:浸泡10-20秒钟提出水面,反复2-3次,离槽前空水至滴水状态后进入水洗槽。
3、中和
槽液碱度:PH值=8-10,通过添加纯碱调节,每天上班前用PH试纸测量一次。
中和时间:3-5分钟
操作要点:浸泡1-2分钟提出水面,再浸泡1-2分钟提出,空水至滴水状态后进入水洗槽。
4、水洗
水槽碱度:PH值≤8
水洗时间:1-2分钟
操作要点:浸泡10-20秒钟提出水面,反复2-3次,离槽前空水至滴水状态后进入
水洗槽。
5、磷化晾干
磷化时间:8-15分钟;切莫时间过长PH值3.0-3.2
操作要点:每天开班前应充分搅拌溶液,测定PH值符合要求后再生产。
工件进入磷化槽后,紧接着做升降运动2-3次,并尽可能保持在液面下进行,空水至滴水状态离槽,离槽后迅速运离车间,放置于通风朝阳处快速晾干。
磷化液浓度:随着消耗的增加,磷化液浓度渐低,形成的磷化膜颜色变暗或变花,要及时添加1-2桶磷化液,并绞盘均匀再生产。
质量标准:经磷化处理并彻底干燥后的工件表面应有一层连续均匀、结晶致密的浅灰色至深灰色的磷化膜,允许有轻微的水迹、擦白及挂灰现象。
不允许有锈蚀、绿斑、严重泛黄、局部无磷化膜以及严重挂灰现象。
在焊接处、夹缝处、积水死角处出现泛黄属正常磷化现象(国标允许),不会对涂漆产生大的影响。
经晾干后的工件应在4小时以内喷漆或喷塑。
临沂银鑫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201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