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
第8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B,C —— a不出现,b,c
D,E —— a不出现,d,e F,G —— a不出现,f,g
因素a是疾病 A的充分条件
举例
如在全部非AIDS患者(对照,非A)发现无HIV感 染标记(a不出现),表明HIV是AIDS的充分条件
2021/3/8
35
3. 同异并用法joint method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3. 拮抗作用
联合作用的总效应小于多种病因分别作用的总和 AB < A + B,如某些农药之间的拮抗作用
4. 独立作用
各种病因作用的靶器官不同,所引发的生物效应互不干扰,其 联合作用表现为各自的效应
2021/3/8
19
四、病因间的关一病
一因多病
一种因素仅引起 一种疾病的发生
强调宿主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物理、化学环境 社会环境
物理、化学环境
社会环境 遗传内核
宿主
失衡
宿主
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
健康
疾病
2021/3/8
12
(二) 疾病因素模型 model of disease factors
外围远因:流行病学危险因素 致病机制近因:基础或临床医学病因
社会经济因素 生物学因素
其他环境因素
2021/3/8
38
【知识点8-3】
假设演绎法又称为反推理法或解释归纳法,最早 由Hershel提出。其推理形式为
(1) 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演绎推理) (2) 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成立(归纳推理)
检验假设第一步 病例对照研究
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的暴露率 尤其适用于罕见病(患病率较低的疾病)的病因研究 以 OR 值估计相对危险度 可确定统计学关联的存在,不能确定因果关联
广药选修药物流行病学第8章 病因推断 PPT课件

也受到测量误差的影响
可确定“正常值”范围
目录
变异
偏倚
病因 三 样本水平的变异性
真实
定义
不同样本的研究所得结果的差异性
来源
抽样方式
样本大小
测量误差
分类
描述性结果的样本变异性(图1)
分析性结果的样本变异性(图2)
目录
变异 偏倚
病因 真实
源群体
180 ,174,215,305 233,276,146,195 205,188,190,295 170,164,248,162 220,219,228,250
偏倚 病因
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
真实
利用医院就诊或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时,
由于入院率或就诊机会不同而导致的偏差
现患-新发病例偏倚 ( prevalence-incidence bias)
又称奈曼偏倚,凡因现患病例与新病例的 构成不同,只调查典型病例或者现患病例的暴 露情况,致使调查结果出现的系统误差都属于 本类误差
目录
变异 偏倚
病因 真实
研究 A(研究对象 200 人,随机分配到两组) 膳食改良组
降胆固醇药物组
0
5
10
15
五年内发生
心肌梗死风险(%)
研究 B(研究对象 2000 人,随机分配到两组)
膳食改良组
降胆固醇药物组
0
5
10
15
五年内发生
心肌梗死风险(%)
图2 膳食与药物预防心机梗死的样本变异性示例
目录
变异
偏倚 • 图2,研究A和研究B中膳食改良组五年醇药物组为6%
• A样本较小(200人),两组效应指标(心肌梗 死风险)的95%可信限较大,从而发生重叠, 统计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病因及病因推断课件

共变法
同异并 用法
注意: 1.如果病因假设清单(qīngdān)未包括真实的病因,则
Miller准则不起作用; 2.对于观察性研究或者非确定性条件,该准则需 要控制相应的混杂或者进行概率性评价。
第八页,共六十五页。
临床病因研究(yánjiū)的思路
假设(jiǎshè)演绎法
• 肺癌诊断技术 的提高
40(37.0) 14(13.0) 30(27.8) 12(11.1) 12(11.1)
0
59(54.6) 18(16.7) 22(20.4) 8(7.4)
1(0.9)
0
a.非吸烟的定义为没有每日至少吸一支烟持续1年以上;戒烟者按其戒烟前的吸烟量进行划分 b.摘自DOLL R,HILL AB.A study of the etiology of carcinoma of the lung. BMJ. 1952 ;2(4797):1273.
引言(yǐnyán)
吸烟是否增加肺癌(fèi ái)病人的 发病风险?
高盐高脂饮食是否对心血管疾 病的风险(fēngxiǎn)有影响?
第二页,共六十五页。
临床(lín chuánɡ)病因研究的思路
一、病因假设(jiǎshè)的提出
20世纪早期,肺 癌还被认为是很 罕见的疾病
20世纪30年代开 始,男性中肺癌 的发病率在迅速 增加。
第十三页,共六十五页。
临床病因研究(yánjiū)的思路 分析性研究(yánjiū)方法:
队列研究
分析性研究(yánjiū)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
优点
1.暴露资料在结局之前,不存在回忆偏倚
2.直接得到暴露组和对照组人群的发病或死亡率,可直接计算RR和AR等反映疾病危险强度 的指标,直接分析暴露的病因作用 3.病因在前,疾病在后,时间顺序合理,检验病因假说的能力较强
2022年医学专题—第八篇:病因与病因推断---副本

X1
Y1
X2
Y2
Xn
Yn
第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基本(jīběn)条件
疾病发生的基本 条件(三要素)
生物性 致病因子 物理性
化学性 遗传因素 免疫状况 年龄与性别 宿主 种族 人的性格、气质精神心理状态 人的行为因素 自然环境(气象、地理) 环境 社会环境
第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第三节:病因研究(yánjiū)方法
第三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E.因素与疾病的分布相符,并有剂量 -反应关系 (jìliàng)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11.从目前流行病学 研究角 (liúxínɡ bìnɡ xué) 度看,结核杆菌与结核病的关系 最佳表达是: A.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必须因素 B.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充分因素 C.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间接病因 D.结核杆菌不是结核病的病因 E.结核杆菌是结核病辅助病因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E.前因后果 和广义关联强度 (qián yīn hòu guǒ)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4.静脉注射吸毒是艾滋病毒感染(gǎnrǎn)的
A.直接病因 B.间接病因 C.同机制有关的近因 D.必要病因 E.充分病因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B.间接 病因 (jiàn jiē)
分布特点相似,推测(tuīcè)两者有共同的病因 排除法:产生几个假设,逐一排除
第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第四节:因果 推断 (yīnguǒ)
如何进行病因推断?
偶然关联(随机误差)
关联
非因果关联(偏倚)
有统计学意 义上的关联
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
因果关联 (有时间先后(xiānhòu))
病因及病因推断PPT课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详细阐述病因推断的常用方法 和步骤,如求异法、求同法、 共变法、剩余法等,以及这些 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注意事 项。
病因推断的实践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介绍病因推断 在流行病学、临床医学、预防 医学等领域中的实践应用,包 括传染病的防控、慢性病的预 防和治疗、公共卫生事件的应 对等。
课件总结和展望
对课件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病 因及病因推断在医学领域中的 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 势和研究方向。
病因研究对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意义
预防疾病发生
通过识别和消除病因,可以有效 预防疾病的发生,降低人群的患
病率。
控制疾病传播
对于传染性疾病,通过研究病因 可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
扩散。
个体化健康管理
针对不同个体的病因特点,可以 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计划,提
高生活质量。
病因研究对医学教育和科普的价值
病因的分类
单一病因
由单一因素引起的疾病,如外伤、中毒等。
多重病因
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 病等。
必要病因和充分病因
必要病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充分病因则是疾 病发生的充分条件,如吸烟是肺癌的必要病因,而 长期大量吸烟则是肺癌的充分病因。
病因的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
病因直接作用于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外伤 、感染等。
种因素,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同一病因的反应可 能存在差异,因此在推断病因 时应充分考虑个体差异。
结合临床实践
病因推断需要结合临床实践, 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推 断的准确性。
不断更新知识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病 因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因此需要
第八章 病因和病因推断

第八章病因和病因推断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病因的判定标准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以及因果联结方式二、教学大纲精要(一)病因的概念1.病因的定义(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相应地,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病因模型它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
(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
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社会环境(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
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
3.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1)概念充分病因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的存在。
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要分类,可以有四种组合:充分而且必要病因,必要但不充分病因,充分但不必要病因,以及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只有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是实际存在的。
分析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概率因果观。
(2)局限性以非常接近疾病的近因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因果同一,使因果关系的研究失去了意义;而以多病因组合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既不可能又无实际意义。
坚持概率因果观就必须抛弃摮浞植∫驍。
对本来就是按摫匾∫驍命名的疾病而言,必要病因实际上是疾病名称的语义重复。
8 病因与病因推断(临床7版)

动因 流行病学三角
环境
理化环境
轮状模型
10
2016/10/12
病因网络模型
按生态学模型或疾病因素模型提供的框架 寻找多方面的病因,这些病因相互存在联系, 按时间先后顺序连接起来构成一条病因链,多 个病因链交错联接起来就形成一张病因网。该 模型可提供因果联系的完整路径。
11
2016/10/12
三、病因的分类
病因的概念—定义
16
2016/10/12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17
2016/10/12
一、致病因子
生物性致病因子:包括微生物、寄生虫和 植物,可致传染病、中毒和某些慢性非传 染病; 物理性致病因子:包括声、光、电、热、 辐射、震动、噪声等,超过一定强度和数 量; 化学性致病因子:包括工业三废、食品、 药品及化妆品等有毒和三致物质、营养不 良或过剩。
13
2016/10/12
2、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
14
如果有某因素存在,随之必然有某病发生,则该因 素为该病的充分病因。对充分病因的理解,必需明 确以下三点: 对绝大多数疾病而言,充分病因的组成因素不是一 个,而是一组。 对大多数疾病而言,其充分病因目前并未完全明了, 一般只证实或初步证实了充分病因中的一个或几个 因素。 目前认为大多数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充分病因 不止一个,有的可能有多个充分病因,各充分病因 的组成因素可能不同,因而这些疾病就可能没有必 需病因。 2016/10/12
association)
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由不同人用不 同方法,可获得相同或类似结果。
特点
流行病学:第八章 病因与病因推断

因
Z—对伤寒无免疫 Y—伤寒
与Ⅲ 必
X导致Y
此情况较少见
Z也可导致Y X-长久日晒
(如果Z也是 Y-中暑和类中暑
要Ⅳ
X+Z导致Y
充分条件) Z-高温作用 因仅有X不足以致病
病
W+Z导致Y
导致生病;X不是必要的 X—高血压
因
Z—血管硬化 W—老年(或其它)
Y—脑血管病
表中的Z和W表示其它的自变量-病因因子。 流行病学
远因
医学生物学因素 (致病机制)
疾病
近因
流行病学
病 因 网 络 模 型
冠状动脉心脏病病因网示意图 mausner
流行病学
因果连接方式
单因单果 单因多果 多因单果
•多因多果 •因因相连成一果 •因果相连成一果
流行病学
A1 A2 A3
A1 A2 A3
Susceptible individual
病因:A1、A2、 A3
1
特异病因学说”(单病因说)
每一种疾病必定是由某一种特异的致 病因子(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
流行病学
病
1880年,德国慕尼黑的von Pettenkoffor用霍
因
乱菌作自身试验时,亲自口服 了一杯新鲜的
概
霍乱菌混悬波,但未患霍乱
念
的
否定单病因学说
发
展
2
非传染病
Lilinenfeld的概率病因(1980年): Baglehole(1993年):
病因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病原微生物、遗传、环境、机体 受不同因素作用方式、强度影响
流行病学
病因概念
Lilienfeld病因学说: 那些能使人们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就可以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五)病因链
1. 时间上先后发生的互为因果的病因之间,及这些病因与最终疾病之 间的关系可以用病因链(chain of causation)来描述。
病因链:饮食与冠心病
2. 在一个病因链上,去除任何一个病因,就可以切断整个病因链,从 而预防疾病通过此病因链发生。 3. 一个疾病可能有多个独立作用或相互影响的病因链。
(1)时间顺序(temporal order) :因事件必须发生在果事件之前; (2)关联关系(association):果事件随着因事件的变化而变化; (3)因变性(consequential change):果事件的变化是由于因事件的变 化引起的。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
(三)因果关系的多样性
1. 单因单果 人类早期朴素的病因观
第三节 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1. 1976年,肯尼斯-罗斯曼(Kenneth Rothman)在美国流行病学杂志第 一次系统地对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sufficient-component causal model] 进行了阐述。
ED
A
C
B
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第二)穆勒的因果关系推论法则
1. 求同法(method of agreement)
(1)考察某现象出现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 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的条件可能就是某研究现象的原因。
(2)例如,发现所有腹泻的学生当天中午都在同一食堂吃过酸奶,因此酸奶可能 是腹泻的病因。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二)传染性疾病病因的三角模型
1. 1954年,约翰-高登(John Gordon)总结了人类对传染病病因的认 识,提出了传染性疾病流行的三角模型 (epidemiologic triad)
传染病病因的三角模型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二)传染性疾病病因的三角模型
2. 明确提出影响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重的,并将它们归结 为三个 方面,即宿主(host)、病原体(agent)和环境(environment), 三者对传染病流行缺一不可。 3. 是对传染性疾病病因认识的总结,优于朴素的单病因学说,但是不适合慢 性病因的研究。
(四)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
2. 该模型的中心仍是人体,包括一个人的性别、年龄、遗传等特征,然后 将其他病因归类,并分成不同的层次,每层又包含很多相关但不同的因素, 并强调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 3. “健康决定因素”模型,大大拓宽了病因的范围和领域。但在显示病因 之间的关系上,生态模型仍然是模糊的、不完善的。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
(一)病因及其与流行病学的关系
1. 病因
广义: 即是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 狭义: 指是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影响未来疾病发生的因素或事件 如果病因发生变化,疾病发生的频率将随之而变化
2. 病因理论渗透了流行病学的概念、思想、理论和方法 3. 病因研究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前提,也就是公共卫生发展的前提
第三节 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8. 根据病因的必要性和充分性,我们可以把组分病因分为四类
病因的分类和举例
病因分类
必要性 充分性 举例和注解
必要且充分
+
+ 天花病毒与天花,这类病因很少
必要非充分
+
-
所有传染病的病原体
充分非必要
-
+ 飞机失事与死亡,但死亡有多种原因
非必要非充分 -
-
高血脂和冠心病,以及几乎所有慢性
重点难点
※ 病因和因果关系的抽象性 ※ 病因模型的原理、用途、发展、相互关系、特征 ※ 充分-组分病因模型的原理、特征、应用 ※ 根据充分-组分病因模型对病因的分类,及其应用 ※ Mill法则及其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关系 ※ 研究设计类型与研究真实性的决定因素 ※ Hill准则与系统综述在病因推论中的应用 ※ 病因推论的困难和病因的不确定性
2. 疾病的发生必须是由一个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引起。 3. 一个充分病因可以由一个或是由多个组分组成(component cause), 且它们缺一不可。 4. 在同一充分病因里,组分病因彼此形成互补,为对方的互补病因 (complementary causes)。 5. 一个充分病因的每个组分病因对疾病发生的作用或贡献都是等同的和 必要的。任何一个组分病因缺失,疾病就不会发生。
(六)病因网络
2. 对疾病预防的启示 (1)去除一条病因链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就可以完全切断整个病因链, 从而预防疾病通过此病因链发生; (2)不同的病因链对疾病发生的作用的大小可能不同,有效的预防 应切断主要的病因链,即效应大的病因链; (3)不同的病因链可能独立地影响疾病的发生,同时切断多个病因 链必然可以预防更多的病例。
第三节 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6. 一个疾病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不同的充分病因发生,同一疾病的充分病 因彼此互为互补病因。
充分病因 I
ED ABC
充分病因 II
FG A BH
充分病因 III
FQ YBZ
某疾病的三个充分病因及其组分病因的分布
7. 组分病因B是所有三个充分病因都需要的组分,这样的组分病因叫必要 病因(necessary cause),因为如果此组分病因不存在,该疾病的任何 一个充分病因就不会实现,疾病就不会发生,如果疾病已经发生了,该病 因必然存在。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
(二)病因与因果关系
1. 病因和疾病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从属于哲学上讲的因果关系。
2. 因果关系(causal relation or cause and effect association)
是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一种,是一种由事物变化和时间因素构成的复杂 的抽象的关系。
3. 因果关系的三个基本条件
流行病学
第八章 病因及其发现和推断
(Causes and Causal Inference)
杨祖耀 香港中文大学 朱影影 香港中文大学 唐金陵 香港中文大学
目录
01 02
03 04 05
第一节:病因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第三节: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第四节:发现和验证病因 第五节:因果关系推论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六)病因网络
1. 同一疾病不同病因链相互连结、相互交 错,形成一个更为复杂的完整的病因关系 网络。麦克马洪(MacMahon)把这个从 病因到发病的联系的整体网状结构叫做病 因网络(web of causation)。
病因网络: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网络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三)病因的轮状模型
1. 1985年Mausner and Kramer提出了病因的轮状模型(the causation wheel) 2. 该模型把可患病的人或动物放到了中心的位置,周围是他们生 活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环境,而传染病的致病因子只是生 物环境的一个部分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七)病因模型的比较
传染病的病因
瘴气说 [宏观单病因论]
微生物说 [微观单病因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及传染病广泛存在“无 因”而发病和“有因”而无病的现象
现代多病因论 充分-组分 病因链及 轮状模型及 病因模型 病因网络 生态模型
病因学说和病因模型的演变
第三节 充分病因-组分病因模型
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作用机制的一种假说或理论框架。 主要用途:
1)阐述病因与疾病的关系,以及病因之间的关系。 2)指示病因的方向以解释新的病因。 3)说明病因的作用和解释流行病学概念和原理。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一)疾病起源的瘴气说与微生物说
1. 瘴气说
(1)瘴气:①被污染的湿热、污浊、有毒、不好的空气;②广义地指多重可 能的外界环境因素,包括水、空气、食物等。
第四节 发现和验证病因
(二)穆勒的因果关系推论法则
3. 同异共求法(joint methods of agreement and difference)
(1)如果某被考察的现象出现的各种场合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求同), 而这个 被考察的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都没有这个共同的因素(求同),那么,这 个共同的因素(多次求异)就是被考察现象的原因。
2. 求异法(method of difference)
(1)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 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
(2)比如两个同学一同就餐,一个同学发生腹泻,另一个没有,两个同学餐饭 吃的唯一不同食物是酸奶,那么酸奶可能是导致腹泻的原因。
3. 多因单果 揭示了疾病的多因性 定义:即多种因素可以引起一种疾病,多因单果的现象也是常见的
举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均可起急性心肌梗死
第一节 病因的基本概念
(三)因果关系的多样性
4. 多因多果
定义:即一因可致多病,一病可由多因。 举例:吸烟不仅可引起肺癌,还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定义:即一种因素只引起一种疾病,一种疾病只由一种因素引起 举例:许多传染病,例如天花(但是代病因理论认为,单因单果的病因关系几
乎不存在,即使存在必要病因的传染病,病因也不是单一的)
2. 单因多果 揭示病因的多效应性
定义:即一个因素可引起多种疾病,单因多果的现象是常见的 举例:车祸可引起皮肤软组织损伤、骨折、内脏损伤、死亡等多种结局
第二节 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七)病因模型的比较
1. 早期的病因假说主要是针对传染性疾病的,瘴气说和微生物说是最早的最 朴素的单因素病因理论 2. 病因的三角模型对早期模糊的病因假说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也是对单一病 因假说的否定和对多病因假说的肯定 3. 病因的轮状模型和健康决定因素的生态模型是病因概念扩展的典型产物, 它们揭示病因的多元性,大大扩展了病因的范畴 4. 病因网络则试图更好地展示病因之间以及病因与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