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5.4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5.4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无答案)教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上册5.4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无答案)(新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师寄语】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
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本节重点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难点是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自学教材P91,完成以下导学案.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态、………………态和………………态。
2.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除了冰还有………………、雪、雹、窗花、雾凇等;水是态,除了水还有雨、………………、云、雾、哈出的白气、烧开水时水壶冒出的白气等;水蒸汽是态,我们是看不到的.3.水很容易从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请举出一例由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水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固态水的例子:……………………………………………………………………………………………………………………………………………………。
【新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5.4《地球上的水循环》学案

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师寄语】不拼不博,等于白活;不苦不累,中学无味!【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1.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的多种状态变化2.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重点是升华和凝华。
难点是建立“水循环”的大图景,并把它与各种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目标一多姿多态的水1.物质从……………………直接变成……………………升华,试举一例:…………………………………………………………………………;2.物质从……………………直接变成……………………凝华,试举一例:…………………………………………………………………………;3.完成右图,在方框内填上物态变化的名称;左侧的物态变化都是吸热的,右侧的物态变化都是放热的。
4.【牛刀小试】地球表面大部分是蓝色的海洋,南极是冰雪覆盖的大陆,蓝色球体的表面飘荡着许多卷曲的白云。
雨、雪、冰、霜、雾、露是自然界描绘的美景,你能分辨出上述物质属于水的哪种状态吗?属于固态的是:……………………,属于液态的是:……………………,属于气态的是:……………………。
目标二地球上的水循环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你知道雾、露、霜、冰雹、雪、云、雨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吗?1.雾和露: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当夜晚温度下降,水蒸气……………………成小水滴,一部分附着在大气粉尘上形成雾,一部分附着在花草树叶上形成露。
2.霜: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夜晚,气温急剧降到0℃以下时,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到地面上冷的物体,……………………为冰花附在物体上,这就是霜。
3.冰雹:高空厚重的云层中,由于温度低于0℃,小水滴不断……………………成冰块,冰块逐渐变大下落,下落过程中没有熔化完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雹。
4.雪:由于白天气温高,空气中形成大量的水蒸气,当水蒸气上升到很冷的高空时,高空水蒸气…………………成六角形的冰花,冰花降集在一起,形成雪片或者雪团降落下来,这就是雪。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
(4)了解水对人类的生命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分组讨论,认识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水。
(3)本节课重点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学科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水在大自然中的不同形态产生的原因。
2、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器材】多媒体播放设备、课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湿沙子、盘子、冰、湿抹布。
【实验探究形式】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关于地球和水的美丽图片,做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告诉学生,在大自然中,水以各种形态存在着,神奇的地球上有神奇的水,对物态变化形成概念,并提出问题,云、雾、雨、露、雪、冰、雹、霜都是大自然中水的美丽化身,而他们是怎样变化形成的呢?板书课题: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二、传授新课(一)、水的三态及三态之间的变化1、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物态变化。
A、汽化现象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地上的水为什么干了?形成汽化的概念,并讲解蒸发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什么是汽化现象。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汽化现象吗?(学生举例)B、液化现象实验:用嘴巴对玻璃板哈气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形成液化概念,分析露水、雾的形成过程。
实验:用嘴巴对着手掌哈气,感觉与对玻璃片哈气有什么不同?点拨学生液化现象是水蒸气遇冷而发生的物态变化。
结合图片,学生再举例,日常生活中见到那些液化现象?2、水与冰之间的物态变化A、熔化出示图片: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形成概念。
B、凝固出示图片,这些冰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概念。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物态变化教学设计地球上的水循环

分析实验现 象,归纳实
尽可能让 学生总结
实验结 论,培养
总结归纳: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过程 验结论。
学生的语
中物质需要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
言表达能
华过程中物质需要放热。
力。
【演示实验】
将干冰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让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想想产生 的原因?
(二)干冰的 升华
凝华的定义: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表面现象, 思考成因。
利用实验 将不易见
思考:凝华过程吸热还是放热? 【分组实验】
到的现象 呈现在学 生眼前,增
实验操作:把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取出放入凉 观察了解碘 加 了 学 习
水中又会有什么现象?
的颜色和形 的趣味性。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状。
(6min)
【观察与思考】 白气和霜形成条件的区别是什么?水蒸气凝华和液化的区别? 温度计测量结霜易拉罐的温度。
【结论】水蒸气在低于零摄氏度的条件下凝华,高于零摄氏度
液化。
(回忆黄河水过程中的发生的物态变化:水蒸气在不同地区的
解释干冰周 围形成白气 从实验入 的原理。 手,现场
制作霜, 观察实验, 激发学生 分析造成霜 学习兴 和白气的形 趣。 成原因。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要 吸热,凝华要放热。 2.进一步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3.能用物态和物态变化知识解释身边发生的一些简单物理现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 教科版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教案教科版【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
(3)了解地球上的水的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鬼斧神工。
(2)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景。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教学环节】
【实践活动】
到网上查找云、雨、雪、露、雾、霜都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都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搜集有关人工降雨、冰雹的资料。
【课后作业】28586 6FAA 澪?38940 981C 頜O35006 88BE 袾$37685 9335 錵32604 7F5C 罜26076 65DC 旜21526 5416 吖21080 5258 剘F 34560 8700 蜀40726 9F16 鼖。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5.4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地球上的水循环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地球上的水循环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地球上的水循环学习状态。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为本节内容的理解奠定了基础。此外,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能够理解地球上的水分布和循环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教科书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模型演示,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掌握水循环的相关概念。同时,利用实验和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水循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水循环的意义,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③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按照制定的改进措施进行实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我也会不断反思和评估教学效果,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他们对水循环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等。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地球上的水循环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地球上的水循环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了关于地球上水循环的拓展阅读材料,包括相关的科普文章、研究论文和案例分析等,以便学生深入了解地球上水循环的原理、过程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02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第4节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新版)教科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水循环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保护水资源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如蒸发和降水过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间不断转化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环节。水循环对于维持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水循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通过人工降雨技术,我们可以解决某些地区干旱的问题。
-学生可以结合课堂所学,尝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水循环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学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学生如果有疑问或遇到困难,可以向教师寻求帮助和指导。
1.回顾前几章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如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以及吸热和放热的过程。
2.引导学生联系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如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探讨水循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如降雨、蒸发、灌溉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
1.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运用已学的物态变化知识进行解释和分析。
为了确保学生在本节课《地球上的水循环》中掌握核心知识点,我将设计一个课堂小结和当堂检测环节。这个环节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提高他们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第1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案 教科版

第五章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2.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4.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课前学习一、尝试学习1.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水是态,水蒸汽是态。
2.水的六种物态变化课堂学习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1.举出水变成水蒸汽的实例:如,湿衣服干了;洒了水的地面会变干;田里的水过一段时间会变少等。
2.物质由变到的过程叫做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3.蒸发是液体在都能发生的、只在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4.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是什么?猜想与假设:。
(1)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2)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3)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4)探究蒸发快慢与的关系。
实验操作是,观察到的现象是,实验结论是。
提炼规律:。
4.合作探究:“制造云和雨”阅读教材P91页图5-1-2回答,现象:湿沙子逐渐,在装冰的盘子底中有出现。
概括小结:物质由变到的过程叫做液化。
5.阅读教材后完成。
(1)物质由变到叫做熔化。
如:(2)物质由变到叫做凝固。
如:(3)物质由变到叫做升华。
如:(4)物质由变到叫做凝华。
如:()[及时练习1]填写出几种常见自然现象形成的物态变化名称。
雾()霜()云()雪()雹()雾凇()二、地球上水的循环阅读教材P92-93,了解地球上水的循环过程,画图说明。
当堂检测1.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状态是、和。
平时我们见到的铁是态,酒精是态,氧是态.2. 将下列所述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写在空白处:(1)早晨有时下起的大雾;(2)夏天,自来水水管经常“出汗”;(3)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4)寒冷的冬天的早上,树上的“冰挂”;(5)工厂用钢水浇铸零件;(6)春天,河里的冰融化了.3. 右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热.4.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师寄语】今天不为学习买单,未来就为贫穷买单!
【学习目标】目标明确,行为才有效!
1.初步认识水的三种物态及其变化。
2.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重点难点】劲往这里使!
本节重点是温度计的工作原理,难点是对“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描述。
【课堂探究】亮出我的观点,秀出我的个性,展示我的风采!
目标一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自学教材P91,完成以下导学案。
1.物质的三种状态包括:………………态、………………态和………………态。
2.认识水的三种状态:冰是态,除了冰还有………………、雪、雹、窗花、雾凇等;水是态,除了水还有雨、………………、云、雾、哈出的白气、烧开水时水壶冒出的白气等;水蒸汽是态,我们是看不到的。
3.水很容易从一种状态………………为另一种状态。
请举出一例由液态水转化为水蒸气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水的例子:……………………………………………………………………………………………………………………………………………………;举出一例由水蒸汽转化为固态水的例子:……………………………………………………………………………………………………………………………………………………。
目标二测量温度
自学教材P92-93,完成以下导学案。
1.温度的概念:物体的…………………………………叫做温度。
2.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有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等。
3.温度计的刻度常以……………………来标注,它的符号是……………………。
物理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读作零摄氏度),沸水的温度是……………………;在……………………和……………………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①使用前要做到“三观察”(回忆刻度尺的使用),即观察零刻线、……………………和……………………。
所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
………………………。
下图是我们常用的体温计,它的分度值是………………………,此时的温度是…………………℃。
②测量时,将温度计的感温泡………………………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③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感温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体温计除外)。
④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上表面………………………。
5. 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①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为22℃;
②人体的正常温度约为37℃;
③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④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
【巩固提升】试试我的身手,我最行!
1.写出几种常见自然现象处于什么状态。
①雾………………………②霜………………………③云………………………
④雪………………………⑤雹………………………⑥雾凇………………………
2.如图甲乙所示,是两支不同的温度计,它们的工作原理是:…………………………………………………………………;甲的读数是…………………℃;乙的读数是…………………℃。
3.如图丙所示,用三支相同的温度计来测量水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是………………………………………………………………………;
(2)读数偏低的温度计是………………………,造成读数偏低的原因
是………………………………………………………………………;
(3)读数正确的温度计是………………………,图中该温度计的读数
为………………………,它的测量范围是………………………………………………。
【学后记】记下今天的收获,累计明天的成就!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