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疆域教案

【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

案】

《疆域》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

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学生:调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五带的划分依据。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划分的。南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范围称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温带和南温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寒带和南寒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五带划分依据的知识。

教师:那么从纬度位置来看,我们国家处于哪个或哪些温度带呢?学生回答预设: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属于寒带的地区。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理解纬度位置与温度带划分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优势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明中国纬度位置的优势。刚才我们已经说了,纬度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来看看中

国的纬度位置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好处?我们用比较的方法来说明一下,选择国土面积与我国大致相当的俄罗斯、加拿大和巴西作为对照,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说说这些国家在气候上有什么差异吗?

学生回答预设:巴西处于热带,终年炎热;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较高,气温比较低,特别是冬天,应该是非常寒冷。它们都不太适合

人类居住。

教师:与动辄就零下50摄氏度,眉毛胡子都要结冰的俄罗斯相比,我们的祖国显得可爱多了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法说明区域地理位置的优势。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设计思路

抒情、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入本节课学习的状态中。以问题引路,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增强爱国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用途地球仪、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像一只东方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呈现“中国政区图”

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

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差5500千米。回归线;寒带;热带和温带;温带。

学生讨论发言。

气候条件多样;农作物品种丰富;根据不同的热量条件发展多种经济。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呈现世界政区图

呈现中国地形图提问:日本、韩国、中国、蒙古四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指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此外,还有众多的岛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500多个。那么漫长的海岸线,对我国究竟有何意义? 收集学生的讨论结果,并展示于黑板上,师生一起讨论,并加以归类指出:我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海洋是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凡是海洋事业

强大的国家,大都是发达国家;所有沿海国家的经济发达地区几乎都集中在临海地区。所以我们自豪,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诱人的“蔚蓝色的海域”。

提问:我国东临什么洋?濒临哪四个海?要求在图中找出: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以及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强调:中国台湾岛东侧直接濒临太平洋。看图比较、回答:

日本为岛国;

韩国为半岛国;

中国为临海国;

蒙古为内陆国。

四人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一张白纸上。

海洋捕捞,海洋养殖(海带),海洋矿产资源开发(石油钻井等),海洋旅游,观光;海洋运输,对外贸易等。

思考回答太平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看图,一一在图中找到,并加以识记。播放录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时

呈现图片“乌苏里江晨光”“帕米尔高原夜色”提问:为什么要统一用北京时间?要求学生加以解释。

指出:我国东西跨经度大,相差4个多小时,说明我国领土广大。

要求学生:在地图中找出我国最东端与最西端,并根据图中比例尺量算两端点之间的距离。思考: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运动,东边的地方比西边地方看到的日出早。

看图,并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端点并计算。

辽阔的国土指出我国疆域辽阔,南北跨度广,东西跨度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绵长的疆界与14个国家陆上接壤。

展示繁荣的边境贸易要求: 比一比,赛一赛,按逆时针方向,看谁最先找出与我国陆上接壤的14个国家。

指出: 邻国众多,有利于对外合作和交往。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发展边境贸易,不仅有利于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改善和提高边境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更有利于国家的安全,人民生活的幸福,安康。看图,找出14个与我国相邻的国家。

倾听,感悟。

课堂内容小结中国政区图将本节课内容通过填图提问进行小结。看图并一一回答。

复习巩固地理论坛:祖国,我为你自豪——谈谈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思考、演讲。

布置作业自制中国政区拼图。课后独立完成。

【篇三:八年级地理上册 1.1 疆域教案新人教版】

疆域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

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

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

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教学准备: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教学课时:3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

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

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学生畅所欲言。(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

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

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

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

理位置。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 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

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因为在

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

太不成比例了。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所以我用

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

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

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不比不知道,

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

动题中。这里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

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

条件。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

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

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

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

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

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如

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

与中亚相通。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

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

资源。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2.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

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

摆尾。”(说明: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

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

和经度跨度大。)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

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

用笔描出来。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

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

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

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

文菲日韩。”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增强

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

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

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

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领海、内水是完

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我国可

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

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

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也可让学生补充

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如边界很长,国防建

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

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3.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利用多媒体拼图游戏练习,既有趣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每讲到

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

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

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

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

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

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

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

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

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⑶根据已知的

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

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

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

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

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

河黄河海河(四川)⑹拼图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

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如湖南的湘,湘江;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

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后面在教学中要经常练习。

教学后记:

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和邻国。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临国和频临的海洋 3.培养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 1.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 2.查找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法、谈话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游戏拼图板 【教学时间】 教学3课时,活动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播放课件:选取中国有代表意义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成就图片进行展示,配以《大中国》歌曲。 解说:伴随着这首深情隽永、荡气回肠的赞美祖国之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山河之壮美,历史之悠久,

文化之灿烂,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不为这样的母亲而骄傲,为有幸成为她的儿女而自豪。对于母亲,我们究竟了解多少呢?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了解她的方方面面。首先,我们最该了解的是她的位置、疆域。 板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讲授新课:我们怎样描述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呢? 活动:屏幕显示图1-1中国在世界的位置示意,小组合作探讨下列问题。 1.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北半球) 2.指出东西半球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东半球) 3.指出高、中、低纬度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纬度范围。(大部分在中纬度地区) 4.指出五带划分界线,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5.屏幕显示世界大洲大洋分布图,让学生指出亚洲和太平洋,再现中国轮廓,再让学生指出中国在亚洲的什么部位、太平洋的什么方向。(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6.你能再列举几个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吗? 承转: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 [活动]屏幕显示图1-2与图1-3,小组探讨下列问题。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2.与日本、蒙古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何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3.如果我国的海陆位置不是东临太平洋,而是深居内陆,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4.同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东高西低会对我国的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 以上内容难度梯度逐渐加大,意在引导学生形成通过对比分析、进而归纳综合地“理”的思维过程。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 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教师总结] 1.纬度过高或过低,所处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我国领土所跨纬度范围广,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才有类似寒带的终年冰雪带,使我国南北气候差异大,世界上大多数的动、植物都可以找到栖息之所,为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深居内陆的国家由于不临海,一方面难以受到海洋影响,气候干旱;另一方面,一定程度限制了这

《中国的疆域》教案 湘教版地理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阅读地图,学生能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领土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 (3)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知道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位置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建立我国地理位置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比较、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近山为农,居水为渔,临路行商,探寨问俗,访镇寻风。我国疆域辽阔,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多姿多彩,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 首先来了解

一下我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二、新课学习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多媒体展示: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 1.根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20°W、160°E),说出我国分别位于哪两个半球?(北半球和东半球) 2.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相互位置如何?(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3.哪条纬线穿过了我国南部?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哪个温度带?(北回归线穿过了我国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承转过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影响着地理环境的特点和人民的经济活动,我国的地理位置有怎样的优越性呢?(多媒体展示:世界政治地图)讨论1:与哈萨克斯坦、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哈萨克斯坦是一个内陆国,日本是一个岛国,而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讨论2:对比我国与俄罗斯、巴西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 俄罗斯被北极圈穿过,属于中高纬度,气候较为寒冷;巴西被赤道和南回归线穿过,大部分位于热带,气候湿热;而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总结: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海陆位置——东部濒临太平洋,多岛屿和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另外东部地区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同众多国家接壤,便于发展边境贸易。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南北气候差异大,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 (二)辽阔的疆域 ★多媒体展示:中国、俄罗斯、加拿大、欧洲面积比较图表。 提问:我国面积有多大?居世界第几位? 总结:我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大致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当。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教案 引导语:有关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的教案要怎么设计!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记住农业的概念,理解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3、知道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 4、理解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5、学会阅读“中国农作物分布”图,并能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特点。 6、通过分析我国南北方土地资源的差异与自然条件的关系,说明我国粮食作物、油料、糖料等作物的南北差异,提高分析地理问题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7、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农业为基础的重要性,树立科教兴农的观点,并对学生进行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等思想教育。 重点: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农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引入新课: “要想富,先修路”,有了路,就可以发展各种产业,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发展农业就特别重要了。请同学们判断以下产业哪些属于农业?种植水稻、伐木、饲养牲畜、

捕鱼、采草药、生产桌椅。我们归纳一下,什么是农业? 讲授新课: 人们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产品大多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农业。 观察图片“主要农业部门”,从反映的内容看,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 什么是农业? 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提问]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发展农业非常重要,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吗? 这么多人需要吃饭、穿衣,粮食、棉花生产很重要; 工业生产也需要大量的原料; 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 [活动1]请你按照下面的提示再补充例证,具体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吃 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 穿

初中地理《疆域》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师姓名: 课题: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第一课时) 课标内容 1.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 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课标分解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已经对学习地理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且已具备基本的读图用图能力,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但是,再利用资料和图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转化能力、抽象思维、概括归纳能力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这些方面需要加强。"教材分析 了解并认识我国的疆域是学习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基础,也是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节教材从“优越的地理位置”入手,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认识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从我国领土的四个端点、领土面积、邻国、临海、疆界线等方面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通过活动题,认识我国辽阔的疆域及其优越性,增强学生的国土意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图、描图、画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利用图文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3. 运用图文资料从我国陆地领土面积、陆上国界线、大陆海岸线、邻国、临海、我国领海和管辖海域面积,我国所跨经纬度及东西、南北距离说明我国疆域辽阔,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

又是海洋大国,让学生增强国土意识,进一步增强爱国情感。 4. 通过读图、识图认识并记住我国的14 个邻国、6 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重点 1. 我国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我国领土的面积辽阔的疆域及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学习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辽阔的疆域产生的影响和优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外交部长王毅谈南海仲裁案》 课件展示:中国疆域图 过渡语:这就是南海,散布在海洋中的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根本无需仲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的疆域,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国土。(展示课题) 教学环节二:认识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 方法指导:认识一个国家的位置,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入手呢?(课件展示:半球位置、海陆 位置、纬度位置)。 活动1:描一描、填一填,归纳我国地理位置。 学案(一、优越的地理位置第1 题),在图中描画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填注:亚欧大陆、太平洋。(力求独立完成) 利用课件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过渡语:读图可知,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2: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请对比蒙古、日本,结合学案中资料包一进行比较分析。 附:资料包一:(包括资料1——3) 资料1:中国“一带一路”经济带 (提示:从交通、对外贸易、合作交流等方面考虑)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1.1《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中国的疆域》教学分析及活动设计 【教材分析】 “中国的疆域”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一节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是中国地理的开篇,其核心内容是我国的地理位置。教材从几方面分析说明了我国在世界上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与邻国的相互位置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学会分析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濒临的海洋,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我国的疆域四至点,了解我国领海宽度、国家管辖海域、内海以及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同时初步形成海洋大国的概念。通过读图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分析与评价。 ②过程与方法 运用地图读出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从跨纬度广理解我国南北气候的差异;从跨经度广理解东西时间的差异。从而说明我国疆域辽阔。通过对地理位置优越性的分析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学会地理评价的方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和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形成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理解其优越性,掌握我国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说明我国与邻国的位置特点。 难点:建立地理位置的空间概念和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于中国的地理位置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了解,但对于中国的具体位置及位置的优越性分析判断仍然有限、不系统。另外经过一个暑假,学生对七年级所学基本知识有所遗忘,所以对本节课又要用到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

第一节疆域 (2课时) 第1课时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学目标 1.能指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相邻的海洋。 教学重难点 我国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中国地理,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是文明古国,东方大国。请大家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的版图,判断它的海陆位置和所在半球。 出示板书课件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2~5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 地理位置 展示电脑投影2页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提问: 1.划分南、北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2.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什么?我国在哪个半球? 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图用红线闪烁再现赤道、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等三条经纬线。 指图归纳并板书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引导】再从地球仪上观察我国位于哪个大洲?与哪个大洋相邻? 指图归纳并板书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小组讨论】 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做3页活动1和活动2)。 用多媒体展示俄罗斯、加拿大、巴西地图并全班归纳

俄罗斯、加拿大均为北极圈穿过的国家,巴西为赤道与南回归线穿过的国家,而我国没有寒带,只有少数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 多媒体展示蒙古、日本地图并全班归纳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板书我国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海陆兼备。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 全班讨论并展示多媒体课件 我国国土位置的优越性 发展农业生产:纬度位置→适合农业生产。 对外交往合作:海陆兼备,既能在北部、西部、西南部与欧亚邻国进行陆上交往,也能利用东部沿海优良港湾进行对外海上交往合作。 发展海洋事业:东临太平洋,海洋环境多样,地跨温带、亚热带、热带近42个纬度,岛屿众多,盐场、渔场分布较多;有海底石油、天然气等丰富资源,海上交通便利。 其他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属于温带,过冷、过热的地区很少,有利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各种社会活动。 承转我国不仅地理位置优越,国土面积也很大,哪些数据可以说明我国国土辽阔呢? 讨论议题:从数字看我国辽阔的国土,结合做5页活动1。 展示图1.3中国疆域示意图课件请同学上来指图说明我国领土的四至点。并要求说出它们的经度或纬度。 讨论5页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归纳解释】南北纬度跨度大,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冬季漫长而寒冷,南方没有真正的冬季,东、西经度跨距大,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地方时刻早,每相差15个经度,时间相差1小时,所以当乌苏里江洒满早晨金色阳光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满天星斗的漫漫黑夜。 展示4页图1.3的课件请同学上台指出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讨论6页活动2组织全班发言并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领土大的好处:人们活动的空间大,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自然条件多样,物产丰富;国防的腹地宽广;风土人情地域差异大,文化丰富多彩。 四、知识梳理释疑解惑 板书设计 (一)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2.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3.南北相距5500千米;东西相距5000千米 (三)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和6个海上邻国 五、当堂检测提高升华 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教师讲解答案。 六、课后作业测评 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八年级地理疆域教案

八年级地理疆域教案 【篇一:2014年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1.1《疆域》教 案】 《疆域》教学设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佳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和文字材料,使学生能够运用描述区域地理位置的一般方法,说出我国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2.通过综合及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并说出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并能进而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特点,能简要评价其优势。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教学难点】 中国地理位置优越性评价 ■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启发式讲授为主要方法,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运用综合比较和分析的方法,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示意图,开门见山 教师:展开一张世界地图,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到我们的伟大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如何来描述所处的地理位置呢?从所处的相对半球位置来看,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观察地图,找出中国所在的位置,并回忆之前学过的关于半球位置的划分方法。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切入主题,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 讲授新课──读“南北半球图”“东西半球图”,描述中国半球位置

教师:出示南北半球图和东西半球图,还记得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判断方法吗?学生回答预设: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西经20度以东至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以西至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设计意图:回顾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判读方法。 教师:你们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吗?如果找到了,请你们用红笔标注出来。 学生:在地图上用红笔标注出半球分界线。 教师:那么现在应该一目了然了,中国处于哪个半球呢? 学生:东半球、北半球。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掌握在半球图上判断中国半球位置的方法。 讲授新课──读“中国地图”,描述中国经纬度位置 学生:阅读中国地图,用彩笔圈出四至点大致的位置。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设计意图:学生能够认识中国所处的大致经纬度位置。 教师:出示“五带的划分”示意图,阐释纬度位置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一个国家的经纬度位置,特别是纬度位置,对这个国家而言非常重要,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五带划分知识,还记得地球上是怎么划分五带的吗? 学生:调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五带的划分依据。 学生回答预设:五带是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线划分的。南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范围称为热带;南北回归线到南北极圈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温带和南温带;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的范围,分别称为北寒带和南寒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五带划分依据的知识。 教师:那么从纬度位置来看,我们国家处于哪个或哪些温度带呢?学生回答预设: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属于寒带的地区。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够理解纬度位置与温度带划分之间的关系。 讲授新课──读“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出我国的纬度位置优势 教师:出示世界地图,用比较法说明中国纬度位置的优势。刚才我们已经说了,纬度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非常重要,我们来看看中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全册教案)

地理教案 八年级上册

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情况分析 总体上来说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 判断的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二、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培养目标 本学期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 然资源、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 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 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 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 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 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根据本学期地理教学目标,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等情况,我决 定采取这样的教学方式: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2、学生运用所学的地 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4、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 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 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 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5、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 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 生的学习基础。6、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 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计划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一章 6 1-4 第一次月考及考试分析 2 5 第二章 8 6-9 期中考试及考试分析 2 10 第三、四章 14 11-17 总复习 4 18-19 期末考试 20

八年级地理上册 1_1 中国的疆域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中国的疆域 课题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课时 1.5课时 学习目标1、据图说出中国的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2、记住领土四端的位置名称;了解我国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 3、记住中国的陆地面积及在世界的位次;陆疆及海疆的长度。 4、记住中国海域面积,分析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及特殊性。 5、据图说出陆上邻国,并能在空白图填出邻海、岛屿、邻国。 学习重点目标1、3、5 学习难点目标2、4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教具准备班班通、世界全图;中国简图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应注重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 教学内容过程反思及备注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初一我们学习了世界地理,对我们生活 的地理空间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作为一个 中国人,我们同样应该对我们的祖国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在初二的一年中我们就来了解 我们的祖国。 介绍本学期的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中国的资源 第四章中国的区域差异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导入新课: 简介第一章节的作用。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从南、北半球看在北半球; 从东、西半球看在东半球。 2、经纬度位置: (1)领土四端: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 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最南端:曾母暗沙 使学生会比较我国领土南北冬季景色的差异;东西部的晨昏差异。 (2)优越性 东西跨越经度约为60°经度,近5000KM;导致了时差及湿差(干湿程度的差异) 南北跨越纬度约为50°纬度,近5500KM;导致了温度的差异。 3、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a、东部北向南濒临渤海、黄 海、东海、南海(最大边缘海)。中国在世界中的 地位 要求学生说明判 断依据。 要求学生记住领 土四端。 东西跨越经度约 为多少?产生了 何种差异? 南北跨越纬度约 为多少?产生了 何种差异? 学生讨论课 本P2的活动 练习1、2。 描红赤道线、 东西半球的 分界线、北回 归线。 约73°E— 135°E 约4°N—— 53°N 学生讨论课 本P3的活动 练习1、2。 并分析纬度 位置的优越 性 复习提问:划分 南北半球、东西 半球的依据?南 北半球:赤道 东西半球:20° E、160°W 东5区至东9区 热带和北温带

八年级地理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教案

八年级地理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后掌握中国的领土分布和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简称。 教学重难点: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简称。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归纳: 东西半球位置 1、中国的位置大洲大洋位置 南北半球位置 面积 应掌握的地图:中国行政区划图;几个省的轮廓图 领土的四端: 2、中国的疆域大部分在带,小部分在带, 没有带。 南北跨度纬度 东西跨度经度,跨个时 区。 3、我国濒临的海洋(见图);我国领海的宽度海里,我国海岸线长度千米,陆界线长度千米;我国的内海有和海峡。

4、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省级行政区(省、自治区、直 辖市、特别行政区) 5、我国三级行政区(34个)(23个)(5个)(4个) (2个) 县(自治县、市) 乡(镇) 二、课堂小结: (略) 三、课后作业: “第三册复习目标摘要”上第一章的1——14小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章、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后掌握中国的人口问题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教学重难点:中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归纳: 人口总数:12.9533亿 (2000年) 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最多的省:河南省 (2000年)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不平均,表现在东南多、西 北少、东稠密,西稀疏。 人口分界线:云南的(县)到黑龙江省 的(市) 3、我国人口城乡分布特点: 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人口比重小。 4、区分华人华侨:我国侨胞原籍以省 和省最多。 5、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6、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解放前十分缓慢 解放后直线上升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相关课件] 教学要求 1.掌握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特点,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地图说出我国的位置,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2.知道我国的面积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学会在亚洲地图上查阅我国陆疆和陆上邻国、海疆与濒临的海洋及海上邻国;学会在中国地图上查阅中国的四至,量算我国领土南北端之间、东西端之间的距离;学会运用世界地图及有关统计资料,比较中国和其他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的面积大小和位置优劣。 3.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学会在中国政区图上熟悉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位置及行政中心,并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4.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的意识;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使学生树立祖国统一大业必定实现的信念,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保护祖国领土完整的神圣责任感。 【课时安排】2~3课时。 【位置优越】 1.引入新课 (1)由于学生已学过世界地理,因此教材对如何教学我国的地理位置提出了系列的读图要求。在引入新课的时候,可以充分联系学生已学过的知识。例如复习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划分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插图,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联系五带划分与北温带范围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五带位置;联系大洲与大洋位置的知识,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进而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2)直接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引导学生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在学生的讨论中得出结论:一些纬度较高的国家(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或纬度较低的国家(例如巴西等),由于其所属的温度带,限制了农业的多种经营;一些内陆国(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一些岛国(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领土范围,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的理解,并为今后教学对外贸易、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作好必要的铺垫。 (3)评价“位置优越”时,还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如果我国不具备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和现在十分不同的影响。展示我国地形图,启发学生,在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下,我国地势如果东高西低,会对气候和农业生产产生怎样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全面观察、分析、评价问题的方法。 2.转折深入 采用分组讨论这种常见的教学活动,教会学生分析和评价地理位置的方法:启发学生从半球图中分析我国在全球的位置;巩固用经纬度来确定一个地区经纬度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析我国所处的温度带,就容易得出来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海陆位置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海陆位置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降水,还对开发海洋资源、海上交通事业等方面有一定影响。这样不仅讲清了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而且也教给学生分析地理位置和评价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 3.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活动 讨论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之一。讨论可以鼓励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叙述事实),帮助学生提高对自己的观点是充分还是不足的认识,并且懂得对同一事情,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有助于知识概念的学习。而且,互相讨论学科的思想和方法,在新的领域中运用它们,有助于学生在运用这些观点的同时获得自信。 一个成功的讨论需要有技巧、积极性和机敏,以及对以上这些要素很好地组织运用。 (1)分工合作学习常常是开展小组讨论的最有效的方法,每个小组人数不要超过4人。一个有用的技巧就是:一开始就讨论本次活动的目的和任务(有时是教师布置)。 (2)然后推荐组长、主要发言人、讨论记录人,每个组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主动承担一部分任务。 (3)座位安排是很重要的。讨论小组应安排得使任何人都能看见小组的其他人。最好是安排成一个圆形,便于学生与学生两两之间的交流。 (4)讨论开始时,要求学生写出他们对一个或两个特殊问题的观点可能是有帮助的,这样可以给他们时间去思考,并且对那些腼腆和表达能力差的学生有帮助。

中国的疆域初中地理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 标题二:海陆兼备的大国 活动一:我当测量家 【任务1】对照“中国的疆域及邻国”,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点,用 红笔将它们标注在地图上,并读出它们的经、纬度。 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纬度53°N多。 最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4°N附近。 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135°E多。 最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75°E附近。 【任务2】估算我国南北所跨纬度。同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相差110千米,据此计算出我国领土南北距离约为多少?(50度,5500千米) 【任务3】估算我国东西所跨经度。用刻度尺量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图上距离,根据比 例尺,计算最东端和最西端的实地距离。(60度,5000千米) 【体验】通过计算和测量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们体会到祖国疆域之大,幅员辽阔,深深为之骄傲和自豪。 【点拨】教师对四至点内容归纳成歌诀帮助学生速记:“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 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活动二:我当探险家 【任务1】探险队分为红队和蓝队,两只探险队都从朝鲜出发,红队用彩笔描画陆上国 界线,沿陆上国界线按照逆时针方向探险,找到并说出沿途经过的陆上邻国。 (红队展示探险成果:陆上邻国有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共14个)【任务2】蓝队从朝鲜出发,用彩笔描画大陆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沿着大陆海岸线, 说出濒临的海洋,以及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我国两个大岛的名称。 (蓝队展示探险成果:濒临的海洋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 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共6个,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是我国 第二大岛。) 【体验】通过探险和描图你的体会是什么? ——我国疆界长、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和合作,海洋面积广阔,海上交通便利,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案例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课时《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案例 上饶县清水中学 一、教材分析 黄河流域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尤其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素材极其丰富。黄河的问题较多,如果处理不当,易引起学生怒黄河、恨黄河,所以应该尽量用录像和教师的情感流露来感染学生,使其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为黄河的伟大和开发成就而惊喜,为黄河的灾难而忧思,为黄河的治理而出谋划策,从而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了解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参与意识。角色扮演培养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对黄河的“利”与“害”有一个辨证的认识。 2、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生态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2、对黄河的治理和开发所取得的成就。 四、教学难点: 1、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及黄河水害的由来。 2、黄河的治理措施。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七、学法引导:通过自主收集有关黄河的地理信息,开展小组合作的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力;何有效利用并且治理黄河提出设想,对黄河存在的其他问题进行探讨;养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 八、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采用图上串联法。) 师:是啊,黄河确实伟大!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多次给沿岸的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它是中国的一大忧患,也是世界的忧患。那么,黄河的忧患是指的哪些呢? 评价、反思:教师形象的语言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的教育。 活动一: 四人小组交流收集的资料,合作讨论,归纳总结后,自由发言。学生的发言可能丰富多样,有的可能出乎教师的意外。这个时候教师应该灵活处理,抓住闪光点,对学生进行鼓励。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抓住关键,进行提炼得出以下几大忧患: [板书] 黄河的忧患

八年级地理上册辽阔的疆域教案

辽阔的疆域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设计思路 抒情、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积极进入本节课学习的状态中。以问题引路,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实现自主学习,增强爱国情感,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记住我国陆疆面积、邻国、临海、海疆概况;能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特点及其优越性;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进一步培养学生用图获取地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运用地图帮助学生建立地理事物空间概念,养成用图、读图、分析图的地理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建立学习中国地理的兴趣;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中国轮廓的审美,丰富想象力,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优越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位置、疆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用途地球仪、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与内容媒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辽阔的疆域伴随着《我爱你,中国》的乐曲,展开一幅世界政区图指出:“我爱你,中国”这是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像一只东方报晓的雄鸡,版图位置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在地理学习的时间里,更深刻地了解我们的祖国。“知之深,爱之切”今后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聆听、感悟。 讲授新课 半球位置呈现“中国在地球位置”示意图提问: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看,我国分别位于哪个半球?提供地球仪并要求一名学生用地球仪讲解。 指出: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东部。 呈现“中国政区图” 呈现我国最南最北点地图提问:我们吃的香蕉、龙眼、荔枝等水果产自我国什么地方?冬天,我可以去哪里看冰雕、雪雕?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指出:我们一同来研究我国纬度位置。 提问: 找到我国领土的最北端,读出纬度数;找到我国领土最南端,读出纬度数;根据比例尺,计算出南北跨多少千米?有什么重要纬线从我国南部通过?我国缺少哪个热量带的气候类型?我国地跨几个温度带?我国大部分位于哪个热量带? 提问:我国大部分位于温带,南北跨纬度广对农业发展有什么益处? 思考、回答: 南方;东北;纬度跨度大。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边听、边读、边回答。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53°N)附近;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南北相

部编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俄罗斯、蒙古、日本(2)俄罗斯、加拿大、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6、说出我国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大陆?与哪个大洋相临?与它们的方位如何? 7、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海陆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海陆位置气候(降水)农业 对外交往与合作 海洋事业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的疆域》优秀教案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了解我国领土范围,记住我国的面积;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4、通过在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5、通过多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是学生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难点:本节教材涉及的地名的空间观念的建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1、半球分界线; 2、经纬度的判读。 (过渡)说明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 (过渡)了解了我国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让我们在看看其他几个国家的位置,教师展示课件 (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中国,了解中国的位置。 (一)伟大的祖国 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中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活动2:对比分析我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的优越性。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做适当提示。让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二)辽阔的疆域

活动3:通过找出我国四至点及量算东西南北跨度,说明我国疆域辽阔。教师展示课件,师生共同完成。 活动4:完成课本P3活动题②、④并想一想除此之外,冬季我国南北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东西跨度大还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教师对学生讨论后的结果尽可能的给与充分评价并进行总结。 (过渡)我国南北季节的差异、东西晨昏的差异有如此之大,是因为我疆域十分辽阔展示各国领土面积比较表,说明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3位。 (过渡)我国不仅陆域广大,而且也是世界上海洋大国之一. 活动5.读课本P4第二段,完成课本活动题①、②并填空白图。教师适当补充领海、内海内容,说明我国海域辽阔,是世界海洋大国。 (三)众多的邻国 (过渡)我国不但有辽阔的疆域,而且也有众多的邻国 活动6. 读课本1-5图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