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达RTK工程宝测量软件道路版操作说明书
中海达RTK简易操作流程概要

中海达Hi-RTK简易操作流程中海达RTK系列产品以其简单易懂、人性化的操作赢得客户好评,下面以GIS+手簿HI-RTK2.5道路版本为例,简要说明其操作流程。
一、软件界面HI-RTK为九宫格菜单,每个菜单都对应一个大功能,界面简洁直观,容易上手,如图1图1其中1、2、3、5项为重点使用项目,基本涵盖了碎部测量和各种放样功能,2.5版本增加了向导功能,该功能可以引导新手从新建项目开始到测量进行设置,由于其他版本并没有此项功能,因此本文重点说明如何用1、2、3、5项菜单完成一次测量工作的流程。
二、使用流程1、新建项目点击“项目”图标,进入项目设置界面,如图2图2点击“新建”图标,进入输入界面,如图3图32.5版本默认了将当天日期作为新建项目名称,如果不想用,也可以自己输入要用的名称,界面上的“向上箭头”为大小写切换,“123”为数字字母切换,输入完毕后点击“√”,新建项目成功,点击“×”,返回九宫格菜单。
如图4图42、设置参数点击九宫格菜单第三项“3.参数”进入参数设置界面,界面显示为坐标系统名称,以及“椭球、投影、椭球转换、平面转换、高程拟合、平面格网、选项”七项参数的设置,如图5图5首先设置椭球,源椭球为默认的“WGS84”,当地椭球则要视工程情况来定,我国一般使用的椭球有两种,一为“北京54”,一为“国家80”工程要求用哪个就选哪个,点击框后面的下拉小箭头选择。
再设置投影,方法为:点击屏幕上“投影”,界面显示了“投影方法”以及一些投影参数,如图6图6工程一般常用高斯投影,高斯投影又分六度带、三度带、一点五度带等,选什么要视工程情况而定,工程需要三度带就选三度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程需要一点五度带则要选择“高斯自定义”,选择方法也是点击显示框右边的下拉小箭头选择,选择好投影方法后,我们要修改的是“中央子午线”,修改方法是双击中央子午线的值,再点击右上角“×”旁边的虚拟键盘按钮,调出小键盘修改,注意修改后格式一定要和以前一样为×××:××:××.×××××E如图7图7温州三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120度(此图为有七参数的情况下,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坐标系转换问题对于坐标系的转换,给很多GPS的使用者造成一些迷惑,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的人,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中海达RTK操作说明

一开关GPS主机1、按电源键1秒,开机2、按电源键3秒,关机二控制面板按键主机控制面板有按键两个:F键(功能键)和电源键,指示灯3个,分别为电源、卫星、状态。
控制面板功能键操作说明:1、双击F (间隔>0.2S, 小于1S), 进入“工作方式”设置,有“基站”、“移动站”、“静态”三种工作模式选择。
2、长按F大于3秒进入“数据链设置”,有“UHF”、“GSM”、“外挂”三种数据链模式选择。
3、按一次F键, 进入“UHF电台频道”设置。
有0~9、A~F共16个频道可选。
4、轻按关机按钮,语音提示当前工作模式、数据链方式和电台频道,同时电源灯指示电池电量。
指示灯操作说明:1、电源灯(红色): “常亮”(正常电压) 内电池>7.2V, 外电>11V “慢闪”(欠压) 内电池≤7.2V,外电≤11V “快闪”(指示电量)每分钟快闪1~4 下指示电量2、卫星灯(绿色):“慢闪”:搜星或卫星失锁“常亮”:卫星锁定3、状态灯(红绿双色灯):绿灯:(信号灯)内置UHF移动站时指示电台信号强度外挂UHF基准站时常灭内置GSM时指示登陆(慢闪),连接上(常亮)静态时发生错误(快闪)其他状态常灭红灯:(数据灯)数据链收发数据指示(移动站只提示接收,基站只提示发射)静态采集指示三、开关机指示说明:开机按电源键1S所有指示灯亮开机音乐,上次关机前的工作模式和数据链方式的语音提示关机长按电源键3S所有指示灯灭关机音乐一、GPS工作模式的设置目的:V8 RTK具有静态、RTK等功能,事先必须对其主机作相应的基准站、移动站、静态或GPRS设置。
作静态使用,则所有主机均设为静态方式。
作RTK使用,若用常规UHF 电台,则基站设为外挂UHF电台基站方式,移动站设为内置UHF电台移动站方式;若用GPRS通讯,则基站设为内置GPRS基站方式,移动站设为内置GPRS移动站方式。
特性:主机一旦设置好后,以后开机则默认为上次设置。
中海达RTK基本操作步骤中海达技术分享

中海达RTK基本操作步骤中海达技术分享第一步新建项目按APP启动软件→项目→项目信息→项目名→输入0101(当天日子)→确定→进坐标系统→投影→中央子午线→输入99\102\105→保存→确定→返回第二步使用外挂电台设置2.1设置基准站发射信号设备→设备连接→厂商选择中海达→方式选择蓝牙→连接→搜索设备→选择基准站编号11701235→配对或输入配对码1234→确定→已连接上11701235→返回进基准站→接收机→选择HLH→地面点→折线图标平滑采集坐标→采集10次→反复点开始重新采集→NEZ误差σ小于0.05米→确定→数据链→数据链选择外部数据链→省电模式→打开→其他→电文格式→选择RTCM3.2→设置提示“基准站设置成功,是否断开当前连接,转去连接移动站?”电台TX灯在闪,点是,电台TX灯不闪,点否,重新设置基准站发射信号!2.2设置移动站接收信号设备连接→厂商选择中海达→方式选择蓝牙→连接→搜索设备→选择移动站编号11703526→配对或输入配对码1234→确定→已连接上11703526→返回进移动站→数据链→内置电台→频道→17(和电台显示一样)→波特率9600→其他电文格式RTCM3.2→设置如果信号灯不闪→检查频道和波特率→再点一次设置接收到信号→进碎步测量→稍等一会→显示固定第三步测两个控制点参数计算3.1 选择测区较远两个点GPS1和GPS6测量→碎步测量→移动站立在GPS1上,气泡水平居中→平滑采集→采集10次→确定→输入点名→仪器高→保存→采集下一个点测量→碎步测量→移动站立在GPS6上,气泡水平居中→平滑采集→采集10次→确定→输入点名→仪器高→保存3.2把控制点添加到控制点库项目→坐标数据→控制点→添加→依次添加保存GPS1\GPS6控制点3.3计算参数项目→参数计算→添加→源点→进点库→从坐标点选择GPS1→目标点→从控制点库选择GPS1添加→源点→进点库→从坐标点选择GPS6→目标点→从控制点库选择GPS6计算→查看尺度K是否接近1(1.000或0.999)?尺度K接近1,点运用不接近1,点否,检查控制点是否输错,重新计算?3.4 检核控制点精度测GPS1(N,E,Z),和已知坐标(N,E,Z)对比,误差能否满足要求?第四步一个点进行点校验(对点)选择测区任意控制点,把移动站立在控制点上气泡水平居中!项目→项目设置→点校验信息→源点→点击平滑采集图标→平滑采集10次→确定→已知点→输入控制点已知坐标→计算→确定再次测量点校验控制点,查看误差大不?误差满足要求,既可以!。
中海达RTK操作说明书

中海达RTK操作说明书一、引言二、设备组成中海达 RTK 系统通常由以下部分组成:1、基准站:负责发射差分信号,提高移动站的定位精度。
2、移动站:接收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差分信号,进行实时定位测量。
3、手簿:用于设置参数、采集数据和处理测量成果。
三、准备工作1、检查设备完整性,确保基准站、移动站和手簿等部件齐全且无损坏。
2、给设备充电,确保电量充足。
3、安装 SIM 卡(如果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并确保开通了相关的数据服务。
四、基准站设置1、选择合适的基准站架设位置,应视野开阔,无遮挡物,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和强电磁干扰源。
2、安装基准站接收机,将三脚架调平,确保接收机安装稳固。
3、连接基准站天线,并将天线尽量垂直放置。
4、打开基准站接收机电源,在手簿中进行基准站设置。
包括设置工作模式(如静态、动态等)、选择坐标系、输入基准站坐标等参数。
五、移动站设置1、安装移动站接收机和天线,确保连接牢固。
2、打开移动站接收机电源,在手簿中进行移动站设置。
与基准站设置类似,需要选择工作模式、坐标系等参数,并设置接收基准站差分信号的频率和通道。
六、手簿操作1、打开手簿上的测量软件,新建或选择已有项目。
2、进行蓝牙连接,将手簿与移动站接收机建立通信。
3、在软件中设置测量参数,如精度要求、采集间隔等。
4、可以进行点测量、线测量、面测量等操作。
点击测量按钮后,手簿会显示实时的测量坐标和精度信息。
七、数据采集1、在测量现场,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点进行采集。
2、确保移动站接收机能够稳定接收卫星信号和基准站差分信号,以获得高精度的测量结果。
3、采集的数据会自动存储在手簿中,可以随时查看和编辑。
八、数据处理1、将采集的数据导入到电脑中的专业处理软件中。
2、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剔除异常数据、平滑处理等。
3、根据需要进行坐标转换、高程拟合等操作,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测量成果。
九、注意事项1、在使用中海达 RTK 之前,务必熟悉相关的操作手册和安全注意事项。
(完整版)中海达RTK简易操作流程

中海达Hi-RTK简易操作流程中海达RTK系列产品以其简单易懂、人性化的操作赢得客户好评,下面以GIS+手簿HI-RTK2.5道路版本为例,简要说明其操作流程。
一、软件界面HI-RTK为九宫格菜单,每个菜单都对应一个大功能,界面简洁直观,容易上手,如图1图1其中1、2、3、5项为重点使用项目,基本涵盖了碎部测量和各种放样功能,2.5版本增加了向导功能,该功能可以引导新手从新建项目开始到测量进行设置,由于其他版本并没有此项功能,因此本文重点说明如何用1、2、3、5项菜单完成一次测量工作的流程。
二、使用流程1、新建项目点击“项目”图标,进入项目设置界面,如图2图2点击“新建”图标,进入输入界面,如图3图32.5版本默认了将当天日期作为新建项目名称,如果不想用,也可以自己输入要用的名称,界面上的“向上箭头”为大小写切换,“123”为数字字母切换,输入完毕后点击“√”,新建项目成功,点击“×”,返回九宫格菜单。
如图4图42、设置参数点击九宫格菜单第三项“3.参数”进入参数设置界面,界面显示为坐标系统名称,以及“椭球、投影、椭球转换、平面转换、高程拟合、平面格网、选项”七项参数的设置,如图5图5首先设置椭球,源椭球为默认的“WGS84”,当地椭球则要视工程情况来定,我国一般使用的椭球有两种,一为“北京54”,一为“国家80”工程要求用哪个就选哪个,点击框后面的下拉小箭头选择。
再设置投影,方法为:点击屏幕上“投影”,界面显示了“投影方法”以及一些投影参数,如图6图6工程一般常用高斯投影,高斯投影又分六度带、三度带、一点五度带等,选什么要视工程情况而定,工程需要三度带就选三度带,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工程需要一点五度带则要选择“高斯自定义”,选择方法也是点击显示框右边的下拉小箭头选择,选择好投影方法后,我们要修改的是“中央子午线”,修改方法是双击中央子午线的值,再点击右上角“×”旁边的虚拟键盘按钮,调出小键盘修改,注意修改后格式一定要和以前一样为×××:××:××.×××××E如图7图7温州三度带,中央子午线经度L=120度(此图为有七参数的情况下,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坐标系转换问题对于坐标系的转换,给很多GPS的使用者造成一些迷惑,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的人,搞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Hi-RTK道路版图文操作说明

目录一、架设仪器 (2)二、设置基站 (2)1、新建项目 (3)2、连接GPS (4)3、设置基准站 (6)三、设置移动站 (7)1、连接移动站 (7)2、移动站设置 (7)四、碎步测量 (8)五、求解转换参数 (10)1、添加控制点 (11)2、解算参数 (12)3、检验检核 (14)六、放样 (14)1、点放样 (14)2、线放样 (15)七、道路设计 (16)1、平断面编辑 (17)2、道路放样 (19)3、横断面编辑和纵断面编辑 (21)八、数据导出与上传 (21)1、碎步数据导出 (21)2、连接计算机 (22)附A:Hi-RTK 道路版 V2.5版新增功能 (28)一、架设仪器架设基站可以架在已知点上,也可以随意架设,但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①高度角在15度以上开阔,无大型遮挡物;②无电磁波干扰(200米内没有微波站、雷达站、手机信号站等,50米内无高压线);③在用电台作业时,位置比较高,基准站到移动站之间最好无大型遮挡物,否则差分传播距离迅速缩短将GPS基准站架设、连接好,将主机工作模式通过面板上的按键调成基准站所需要的工作模式,等待基准站锁定卫星。
二、设置基站双击手簿桌面的“Hi-RTK 道路版.exe”快捷图标,打开手簿程序。
软件桌面1、新建项目通常情况,每做一个工程都需要新建一个项目。
①点击【项目】→【新建】→输入项目名→【√】项目信息新建项目注:请将新建的项目放在默认路径(\NandFlash\Project\Road)下,否则在手簿没电或硬复位的情况下,除NandFlash文件夹外的数据都会丢失。
②点击左上角下拉菜单,选择【坐标系统】设置坐标系统参数,(如下图)下拉菜单“坐标系”:选择国家,输入坐标系统名称,格式为“国家--xxxx”,源椭球一般为WGS-84,目标椭球和已知点一致,如果目标坐标为自定义坐标系,则可以不更改此项选择,设置为默认值:“北京-54”。
椭球投影“投影”:选择投影方法,输入投影参数。
中海达RTK操作说明(自己改动版)

中海达RTK操作说明(自己改动版)一开关GPS主机1、按电源键1秒,开机2、按电源键3秒,关机二控制面板按键主机控制面板有按键两个:F键(功能键)和电源键,指示灯3个,分别为电源、卫星、状态。
控制面板功能键操作说明:1、双击F (间隔>0.2S, 小于1S), 进入“工作方式”设置,有“基站”、“移动站”、“静态”三种工作模式选择。
2、长按F大于3秒进入“数据链设置”,有“UHF”、“GSM”、“外挂”三种数据链模式选择。
3、按一次F键, 进入“UHF电台频道”设置。
有0~9、A~F共16个频道可选。
4、轻按关机按钮,语音提示当前工作模式、数据链方式和电台频道,同时电源灯指示电池电量。
指示灯操作说明:1、电源灯(红色): “常亮”(正常电压) 内电池>7.2V, 外电>11V “慢闪”(欠压) 内电池≤7.2V,外电≤11V “快闪”(指示电量)每分钟快闪1~4 下指示电量2、卫星灯(绿色):“慢闪”:搜星或卫星失锁“常亮”:卫星锁定3、状态灯(红绿双色灯):绿灯:(信号灯)内置UHF移动站时指示电台信号强度外挂UHF基准站时常灭内置GSM时指示登陆(慢闪),连接上(常亮)静态时发生错误(快闪)其他状态常灭红灯:(数据灯)数据链收发数据指示(移动站只提示接收,基站只提示发射)静态采集指示三、开关机指示说明:开机按电源键1S所有指示灯亮开机音乐,上次关机前的工作模式和数据链方式的语音提示关机长按电源键3S所有指示灯灭关机音乐一、GPS工作模式的设置目的:V8 RTK具有静态、RTK等功能,事先必须对其主机作相应的基准站、移动站、静态或GPRS设置。
作静态使用,则所有主机均设为静态方式。
作RTK使用,若用常规UHF 电台,则基站设为外挂UHF电台基站方式,移动站设为内置UHF电台移动站方式;若用GPRS通讯,则基站设为内置GPRS基站方式,移动站设为内置GPRS 移动站方式。
特性:主机一旦设置好后,以后开机则默认为上次设置。
中海达rtkhisurveyroad软件外业操作手册

中海达软件外业操作手册步骤一:室外架设基准站选择视野开阔且地势较高的地方架设基站,基站附近不应有高楼或成片密林(卫星接收不好)、大面积水塘(多路径效应严重)、高压输电线米,信号发射塔米(有干扰)。
基站一般架设在未知点上,后面的说明均针对这种情况。
提示:基站位置第二天还要使用的话,做好标记点用来摆基站。
第二天直接对中整平,量好天线高输入基站设置里面即可,切勿再重新平滑,不然前一天的参数会没用步骤二:打开基准站接收机,打开手簿1、点击或按手簿上“”键启动界面进入如下图。
2、项目信息→建立项目文件(长按历史项目列表项,可以选中项目对其进行打开或者删除操作)如下图。
手簿上键是字母(大写按键)、数字、拼音输入切换键。
、项目设置→系统→右上角→左下角“自定义”→在投影界面输入系统名,投影选项卡输入中央子午线(例如。
),基准面选项卡选择控制点的当地椭球(例如北京),平面转换和高程拟合均选择“无”,点击“保存”,点击应用即可。
步骤三:设备的连接点击的“连接”→设备连接→连接若连接方式为“蓝牙”,则进入蓝牙连接界面。
可在已配对设备里选择相应的接收机设备蓝牙(包含接收机的仪器号),如果没有找到,可以点击下方【搜索设备】查找接收机,搜到相应的仪器号后选中该设备蓝牙名,弹出蓝牙配对的对话框,输入配对密码(默认),蓝牙配对成功后,即可在已配对设备里选择相应的仪器号进行连接,设备连接成功后将显示当前接收机的连接状态,包括仪器主机编号、主板信息、天线类型、连接方式选择、注册日期等信息。
步骤四:设置基准站、连接主机成功后按手簿上的键返回然后就是点击“基准站”→等卫星锁定后,输入天线高(斜高)→点击平滑进行次平滑采集→确定→数据链(左下角中间,如使用电台为“外部数据链”,手机卡则为“内置网络”)→内置网络、、“选择服务器”里面选择中海达广州或中海达广州,“分组号和小组号”分别为位数和位数,小组号要求小于→其他→差分模式()→电文格式(三星,双星)→(右上角),其余默认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预览
检查里程
平面详细信息
道路平面设计线交点文件格式说明
• 道路平面设计线交点文件[*.PHI] • PHI文件以文本格式按行存储,逗号分隔,第一行是格式说明[程序读取 时跳过],从第二行开始,一行为一个交点信息;其存储格式为: • 交点号,坐标N,坐标E,起点里程,曲线半径,前缓和曲线,后缓和 • ※样例: • 交点号,坐标N,坐标E,起点里程,曲线半径,前缓和曲线,后缓和曲线 • 1,3361410.701,524798.9388,200000,0,0,0 • 2,3361729.719,516179.2477,207750.218,7000,400,400 • 3,3362156.214,514352.2852,209804.108,7000,400,400 • 4,3363142.054,511810.6419,212590.856,7000,400,400 • 5,3365587.828,502113.9878,222784.866,10000,270,270 • 6,3366689.163,498643.1031,225917.135,7000,400,400 • 7,3367062.564,494734.1019,228853.282,9000,300,300 • 8,3370720.137,487805.2581,237949.096,7000,400,400 • 9,3372114.69,484154.2641,241678.32,7000,400,400 • 10,3372611.582,481618.1737,251859.487,0,0,0
纵断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 纵断面是对道路纵向走势的一种表达形式,线路 要素可以手工,也可以从文件中导入(*.PVI), • 在一般工作过程中,点击 ,添加变坡点数据包括: 变坡点里程、变坡点高程、坡比1(前一线段坡 比)、坡比2(后一线段坡比)、半径(纵曲线半 径)、按照里程顺序依次添加完线路所有边坡点 的要素。 • 注:通常情况下,前一变坡点的坡比2等于后一变 坡点的坡比1,起点的坡比1为0,终点的坡比2为 0。
平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交点法定线
点击【交点法】进入交点表数据编辑界面:
交点法定线
添加交点
添加、 插入 、 编辑、
删除、
打开、 保存、
预览
平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交点法定线
如上图所示,在这个界面进行创建或编辑交点表文件,并可以点击 按钮进入查 看图形是否正确(如左下图)。点击【检查里程】可以显示特定里程点的坐标 以及切线方位(右下角方框输入里程数,左下图),点击【详细数据】可显示 线路的详细曲线要素,包括转角值、曲线长、切线长等参数。以及特征点坐标 .
如上图,根据图上的放样提示,放样出指定里程点,放样过程就是当前点(三 角形标志)到目标点(圆形加十字标志)的靠近过程。 注:另外,还可以打开实时里程功能,软件会把当前位置点投影到线路上,显示投 影点的里程数,这样有利于判断行走方向。
横断面采集
• 横断面采集时,输入里程,可以 唯一定义一个横断面的位置, 然后在此断面一定范围内进行 采集,处理数据时候能把这些 定义为一个横断面的记录点区 别开即可, • 所以使用软件的时候首先调入 道路定义文件(平面文件),然 后输入指定一个里程。 • 软件自动计算该里程处的横断 面位置,并在图形上显示一条 虚线作为参考线(如右下图所 示); • 当靠近此参考线,软件计算当 前位置与该参考线的距离,若 小于某一设定值,提示可以进 行横断面点采集(设定值可以 点击 配置->精度限制->指定 横断面范围)
道路平面示意图
B
D E
圆弧
A
C
• 1.两条缓和曲线可以是不对称的,但需满足:半径* 缓和曲线长=缓和曲线参数的平方; • 2.回头曲线需要处理成为非回头曲线,例如添加一个 交点; • 3.暂不支持超高和加宽; • 4.不能有断链,若有,则自行处理为实际里程; • 5.不支持虚交点, 若有,自行处理为实交点。 • 6.支持局部曲线,缓和曲线长可以为零
C
A高程=50 A里程=0
S3=70
H3=14
B
S1=100 H1=10 S2=80
H2=40
Hale Waihona Puke DA道路纵断面变坡点文件格式说明
• • • • • • • • • • • • 道路纵断面变坡点文件[*.PVI] PVI文件以文本格式按行存储,逗号分隔。 第一行是格式说明[程序读取时跳过]。 从第二行开始,一行是一个变坡点信息;其存储格式为: 变坡点里程S,变坡点高程H, 第一坡度坡比i1, 第二坡度坡 比i2,圆曲半径R ※样例 S,H,i1,i2,R 19653.349,794.963,0,0,0 20070,815.379,0.049,0.007,12000 22180,830.155,0.007,-0.025,30000 23880,787.655,-0.025,-0.014,17000 23974.007,786.339,0,0,0
直线:只需要输入线元长。 圆弧:输入起点半径(∞代表无限大即直线)、线元长、方向 (前进方向为参考的偏转方向)。 缓和曲线:输入起点半径、终点半径、线元长、方向。
平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线元法定线
线元法定线
添加线元数据
• 如上图所示,在这个界面进行创建或编辑交点表文件,并可 以点击 按钮进入查看图形是否正确(如左下图) 右下角 方框输入里程数。
断面编辑
定义道路包括三个方面的数据分别: 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因此在 软件里面提供了对应的三个编辑 器以处理相关数据,也可以在台 式机上内业处理编辑好相关文件, 在手薄软件里面调入即可,定义 好一条线路之后,根据里程数和边 桩距计算道路上点的三维坐标,继 而进行道路的放样工作。
平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道路放样
道路放样
定义道路文件
定义线路:点击 定义线/调入道路数据文件分别调入路线的平断 面、纵断面、横断面文件,每一个文件调入后都可以点击后面对应的 显示按钮进行图形查看以检查数据是否正确调入,调入后的数据文件 路径同时显示在下方,以方便进行核对。
道路放样
• 确定放样点位置: 点击 下一点/里程,输入 里程、左/右边桩距,确定后软件自动计算这个位 置的坐标作为放样点坐标。 • 注:程序每次进入这个界面,在前此里程数的基础 上自动按增量增加里程数据和边桩距数,减少的 数据输入负担,一般而言,只需要进入这个界面确 认一下就可以进行放样工作了,若需要调整,可以 点击 按钮进行减或点击 按钮进行加, 通过点击完成数据输入工作。
横断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横断面数据编辑界面:
横断面编辑
添加横断面数据
如上图所示,可以在这个界面进行创建或编辑横断面文件 ,点击添 加/编辑可以对横断面特征点进行添加/编辑;这里提供了两种坡比 的输入方式,百分比或比例(如右上图)。
横断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距离:离前一变坡点的水平距离。 坡比:(当前和前一变坡点的高差)和 (当前点与前一变坡点的水平距离)的比 值。 左右相同:打勾表示左右边坡一致。 在一般工作过程中,点击 ,对横断面进 行定义,选择坡比输入方式、输入坡比和 距离,完成编辑后可以点击显示查看图形 是否正确。 注: 内存中只存在一个横断面;一条道路在 不同路段有不同的横断面,可以根据需要,预 先 定义几个典型的横断面,然后在不同的路段 调入适合地形的横断面进行放样。
横断面采集
• 记录点时候,点击 记录点,横断面里程勾选上“中桩点” 作为该横断面的参考点,横断面点库将保存该横断面上的 其它点相对于中桩点的平距高程.
高 平差 距
坡比=高差/平距
道路横断面设计线文件格式说明
• 道路横断面设计线文件[*.TPL]
• • • • • • • • • TPL文件以文本格式按行存储,逗号分隔。 第一行是格式说明[程序读取时跳过]。 第二行为左边设计线。 第三行为右边设计线。 其存储格式为:
左边设计线[距离,坡比]\r右边设计线[距离,坡比]
平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线元法定线
• 点击【检查里程】: 可以显示特定里程点的坐标以及切 线方位(左下图)。 • 点击【详细数据】: 可显示线路的详细曲线要素,包括 线段类型、特征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方位等参数。
平面预览
详细信息
道路平面线元文件格式说明
• • • • • • • • • • • • • • • • • • • 道路平面线元文件[*.Sec] Sec文件以文本格式按行存储,逗号分隔。 第一行是:起点信息格式说明[程序读取时跳过]。 第二行是:线路的起点信息,包括起点坐标,起点里程,起点方位角。 第三行是:线元格式说明。 第四行是:开始一行是一个线元信息。 其存储格式为:类型, 起点半径,终点半径,线元长,偏转方向 注: *.类型:直线,圆弧,缓和曲线 *.半径:-1代表无穷大 *.偏转方向:左转L;右转R ※样例: X0,Y0,S0,Azi0 3829469.058,494798.067,0,1.67595677755068 [Type{L,C,S},R1,R2{-1=infinity},Lenth,Direction{L,R}] L,-1,-1,334.315,L S,-1,300,145,R C,300,300,60,R S,300,90,60,R C,90,90,75,R
纵断面设计与文件编辑
纵断面编辑
添加变坡点数据
如上图所示,可以在这个界面进行创建或编辑交点表文件, 并可以点击 查看图形是否正确。右下角输入里程值,点 击【检查里程】可以显示特定里程点的高程值。
纵断面数据编辑
A变坡点数据:坡比1=0,坡比1=H1/S1 B变坡点数据:坡比1=H1/S1,坡比2=H2/S2, C变坡点数据:坡比1=H2/S2,坡比3=H3/S3, D变坡点数据:坡比1=H3/S3,坡比3=0,
※样例 左边设计线[距离,坡比]\r右边设计线[距离,坡比] 10,-0.1,1,0,10,1,1,0,10,1 10,-0.1,1,0,10,1,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