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诗歌鉴赏之情感把握
从这六个角度入手,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

从这六个⾓度⼊⼿,轻松搞定古典诗词鉴赏题⼀.从题⽬⼊⼿,把握题材诗歌的题⽬是全诗的核⼼,题⽬藏着很多信息,⾸先就是题材。
看到题⽬,脑海中马上搜索平时训练时候做过的这类诗的特点。
举例: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是⼀⾸题画诗;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是⼀⾸⼲谒诗;全国三卷《插⽥歌》是⼀⾸⽥园诗。
提⽰:这要求同学平时练习,要有“类”的观念,就是说,⼀道题,就是⼀类题的代表,做会⼀道,等于掌握了⼀类。
⼆.从作者⼊⼿,感知风格,背景同⼀作者会有不同风格,同⼀风格也会有不同作者。
这类题型⼀般会在⽐较题中遇到。
⽐较题有两种,⼀种是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种是不同作者不同作品进⾏⽐较。
2019全国三卷属于前⼀种,考的是唐朝诗⼈刘禹锡的《插⽥歌》: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这⼏句诗的语⾔风格有什么不同?这类题不但要求理解诗歌内容,还要求掌握作者⾝世遭遇,写作背景等等,才能全⾯准确做出答案。
三.从结构⼊⼿,看内容情感如何起承转合这⼀步是鉴赏古诗词的重点难点。
⼀般来说,起承转合既是诗歌的结构,也是内容的层层推进。
把握住起承转合,就等于把握了诗歌的脉络。
2019全国⼀卷《题许道宁画》满眼长江⽔,苍然何郡⼭?——起,起笔⼗字,画中⼭⽔扑⾯⽽来,使静⽌的画⾯富有动态感。
以“满眼”强调⽔之浩浩荡荡,⽤“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疑问之中。
向来万⾥意,今在⼀窗间。
——承,承接上⼆句意脉,作⼀⼩结:万⾥的⼭⽔,万⾥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发。
众⽊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转,由物及⼈,由外到内,写物与⼼之互相感发的关系。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合,收束全诗,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之风,余韵袅袅,“⾔有尽⽽意⽆穷”。
四.从注释⼊⼿,补充对内容的理解有些诗词会有⼀些注释,同学千万不要忽视这个注释,它对理解诗词内容情感有很⼤的帮助。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考点解读★★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常见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专题04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2019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含解析)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预热专题4 评价诗歌的思想与情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与情感,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其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
高考一般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
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情感,要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不能主观臆断。
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
诗歌评价题型一评价诗歌的思想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一般指对诗歌作品的主旨分析、背景分析、价值意义分析以及感情基调的把握。
分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对诗歌形象的分析,联系写作背景等因素从作品的整体上去把握,对有些作品还要从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把握作品的言外之意。
解题策略1.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的诗题本身就透露了感情基调,如李白的《送友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表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够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由“故园情”便可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常把古典诗歌按题材分成若干类。
因此,若能判定一首诗(词)所属的类型,就可快速地把握该诗(词)的感情基调。
如思乡诗,毫无疑问要抒发思念故乡、亲人之情;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情。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优美闲适、色彩明丽、壮观奇伟、气势雄浑)和“哀景”(冷清凄凉、色彩暗淡、低沉萧瑟)两类。
“乐景”表示“乐情”,“哀景”表示“哀情”。
不过特别要留意的是古诗常用“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境界雄浑阔大的远景(乐景)反衬诗人孤独寂寞的哀情。
典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2019诗歌鉴赏高考真题汇编语文(解析版)

专题05:诗歌鉴赏【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2019成人高考语文复习第五讲—诗歌赏析

三步答题法: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稍作分 析——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例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车如 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 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 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 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 写得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 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 “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例3: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问: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进一步研读不难发现,本诗生动的效果与诗中运用的拟人的修
辞手法大有关系。“草树”本是无情物,竟然能“知”能“解”
还能“斗”,尤其是彼此竟有“才思”高下之分真是令人称奇。
最奇的还是“无才思”三字。“杨花榆荚”缺少色泽香味,比
(1)表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旷达的情怀,以及追慕古代隐士以诗自娱自乐 的高雅情趣。(2)这两句诗具有夸张和幽默的效果,生动地刻画了苏轼不畏强 权,我行我素的精神品质。
19. “千载人”和“百世士”是什么意思?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 点?(5分)
“千载人”和“百世士”都是赞美两位诗人的话,称他们是流芳千年百世的人。
2.从分析景、情入手
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 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即透 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 绪。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树似吾乡。
偶开天眼觑红尘——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诗歌鉴赏题管窥

伊春市第一中学刘士友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这是2019年全国Ⅱ卷的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一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总分9分。
据说黑龙江省考生的全省平均分约为1.4分,堪称历年来最低分。
那么大部分失分的原因是什么,这道题究竟多难?通过分析这道题,我们究竟可以窥探出高考题的哪些规律呢?我们先来解读这首诗:题目是《投长沙裴侍郎》,投乃投赠之意。
题目的意思就是写一首诗来投赠给长沙的裴侍郎。
那目的是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希望裴侍郎能推荐一下自己。
这一类诗歌在唐代是屡见不鲜的,属于干谒诗题材。
读到这我们不妨想一下,既然是干谒拜托别人推荐提携自己,那么内容少不了对自己的夸赞和对裴侍郎的恭维,以及表达一下自己对于仕途的期望值。
那么这首诗是不是这样呢?先看第一联:“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大意是,我身份地位虽然卑贱低微,但是心中长存“道”。
这里的“道”应该指儒家的的君子人格和治世理想。
我不去拜见那些“朱门”,却来拜见你这“孔门”。
“朱门”应该代指那些达官显贵,“孔门”应该代指具有儒家君子人格和治世理想的人。
这一联既有对自己的赞扬,又在和“朱门”的对比中有对裴侍郎的恭维,而且表达了和裴侍郎是志同道合之人的观点,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具备了干谒诗应有的态度。
再看第二联:“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大意是,只希望主考官能够认真阅读我的考试文章,不求朝中官员谈论我平时的文章,为我传名。
意思很简单,体现出作者充分的自信和傲岸风骨,彰显了高尚品格。
唐朝批卷是不糊姓名的,所以盛行“行卷”之风,即在科举考试前,就向有名望的人投赠自己的得意之作,以求博得名声和赏识,能在科举中胜出。
这种“行卷”之风虽无可厚非,但还是有点终南捷径的意思,所以作者不愿意走这条路,更可见其高尚品格。
2019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及答案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答案】14.C【解析】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
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C错误。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
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
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
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
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抒情词句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长年漂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
鉴赏诗歌情感流程:
1、仔细通读全诗,揣摩标题,关注作者、 注释,抓住核心意象,领悟情感倾向。 2、分析诗歌的议论抒情词句,明确诗人 “喜什么”“悲什么”“愁什么”“恨什 么”等具体情感。
典题释法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问题: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明分情析。感
答:(1)表达了诗人对春的喜爱之情和被贬江州的失落
关 键和伤感。(2)诗人用“先遣”、“续教”等动作把春天拟人化 词,生机勃勃的春景给诗人带来了欣喜。尾联情感由喜转悲,
请托春风传递自己沦落江州的消息,以春的美景反衬诗人天
涯沦落之恨。
表达情感的方法
鉴赏“思想感情型”题的答题步骤
这首诗表 达了作者 怎样的情 感?
①概括 ②分析
用一两个词准确 点明思想情感
用诗中有关词句 具体分析这种思 想情感课堂练习关河令Fra bibliotek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①,
云深无雁影②。
加愁,于是感叹不已,使孤栖之愁更深一层。
情感类型
1、忧国伤时 2、建功报国 3、思乡怀人 4、长亭送别 5、生活杂感
资料书 P217
诗歌题材与表情感术语
山水田园诗 边塞军旅诗
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 借古抒怀 托物言志 羁旅思乡 送别怀人
热爱自然 悠然自得 建功立业 思乡念亲 昔盛今衰 国运衰微 昏庸腐朽 功业无成 怀才不遇 壮士暮年 正道直行 孤傲不群 日暮思归 久戍思乡 依依不舍 情深意笃
向往自由 超然物外 从军报国 视死如归 物是人非 孤独惆怅 奢侈淫逸 失意绝望 报国无门
坚贞孤傲 傲岸不羁 望月怀远 孤寂落寞 孤独寂寞
闲适淡泊 厌恶官场 穷兵黩武 苦闷彷徨 盛衰无常
缅怀英雄
壮志未酬
高洁超逸 志趣高雅 羁旅愁思
怅然若失
读懂诗歌情感的技巧:
标题
意象
作者 读 泡 抒情词句
注释
诗歌情感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注]①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
声、虫鸣声等。②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 (1)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2)上阕写作者站在庭院等候亲人的消息,但盼来的只 是“无雁影”;下阕写作者本想借酒浇愁,酒醒之后,却愁上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学 习
1、明确诗歌情感的基本类型。
目
2、掌握分析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标
3、提高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考点解读
“评价古代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是 新课标卷的热门考点,可以说是古代诗歌鉴赏命 题的必考内容,近三年的新课标卷和各地高考卷 或直接或间接都考查了该考点。
2020/2/26
考题回顾
【2018年天津卷】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2017年高考课标Ⅲ卷】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2016年高考新课标Ⅲ卷卷】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 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读标题析情感
1、杜甫《春夜喜雨》 喜爱春雨 2、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思亲念友 3、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离情别绪
品意象析情感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明月:思乡之情。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柳永《雨霖铃》) 长亭:依依惜别之情。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杨柳:依依不舍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