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之简答题部分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简答题1.《诗经》的语言特色?——答:《诗经》在语言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一、形式上,多是四言一句的四言体诗。

有一些诗中也掺杂二至八言的句子。

句型富有参差变化,表达上活泼自然,有错落有致的形式美。

例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二、在章法上,保存着浓郁的民歌特色,普遍采用重章叠唱的咏叹方法,强化抒情。

如:“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凄凄,白露未睎。

”反复咏叹抒发感情,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三、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

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词语来描绘感情和自然景色,造成诗歌音律节奏和谐优美。

如“凄凄,苍苍,参差、辗转”。

四、用韵纯任天真,自然和谐。

对后世诗歌影响很深。

如句句押韵,隔句换韵《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使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2. 什么是赋、比、兴?《诗经》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答:《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的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所谓赋、比、兴就是:“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

赋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

《诗经》中使用赋法较多的是“雅”、“颂”,而“国风”里也不乏用赋法写出的优秀篇章,例如:《静女》、《七月》。

比,即比喻。

使被说明生动形象具体,给人深刻印象。

例如:《氓》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子由风华正茂到年老色衰,也比喻夫妇间爱情的变化。

兴即起头、开端,借外物以引出所歌咏的对象和所抒发的感情,《诗经》中大多借句起兴,借“外物”起兴,所“借”之物和内容没很大联系,有的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例如:《关雎》用“雎鸠”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3.《左传》的艺术特色(05年已考其辞令特点)——答:《左传》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叙事特点精彩细密。

①在叙述历史事件时,具体细微地展现其发展过程。

通过铺垫、插叙等写作手法,把相关的事实巧妙安排在一起,形成完整严谨的篇章。

《古代文学史专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专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古代文学史专题》简答题、名词解释和答案简述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报任安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借题发挥,反客为主。

表面看来是向任安说明自己为什么不能推贤进士的原因,实际上是借题发挥,反客为主,藉此诉说自己横遭惨祸的不幸遭遇和内心的无限悲愤,控诉汉武帝宠庇亲信,任意加祸于人的残忍行径,并剖白自己无视“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礼教束缚,隐忍苟活,发愤著书,为实现完成《史记》的宏愿而不懈奋斗简述《荀子》说理文的特色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简述《九歌》的内容《九歌》是《楚辞》篇名。

原为传说中的一种远古歌曲的名称,战国楚人屈原据民间祭神乐歌改作或加工而成。

共十一篇:《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诗经》《诗经》是中国汉族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7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墨翟墨翟---即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7),名翟(dí),春秋末战国初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一说鲁国(今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墨子》一书传世。

上官体“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长吉体长吉体,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中提到的“李长吉体”,指唐元和年间诗人李贺的诗作所独有的风格意境。

1、简述我国神话的主要特征1、贯穿着总是为人生的主题2、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丰富4、集体创作的产物2、简述《诗经》婚恋诗的基本内容1、表达恋爱中爱慕相思之情2、描写婚姻生活的幸福甜蜜3、反映相关的社会问题4、描写妻子被丈夫的无情抛弃3、简述楚辞产生的原因1、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2、与楚国民间"巫歌“关系紧密3、与楚地方言有影响4、受北方文化的影响4、简述《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1、富于雄辩色彩。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汇总(含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1、宋代诗人王禹偁有诗曰“可怜诗道日已替,风骚委地何人收”,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它们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之《离骚》,代表《楚辞》。

后世诗人,一般说来,或主要接受了《诗经》的影响,或主要接受了《楚辞》的影响,使诗歌创作沿着《诗经》、《楚辞》所开辟的两条道路不断前进。

历史上直接继承、发展《诗经》优良传统的是两汉乐府民歌。

它在《诗经》创作的基础上,更发展了叙事为主的创作特色,将叙事诗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趋于成熟的阶段。

如用无言写作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被后人誉为“古今第一首长诗”。

唐代诗人陈子昂等继承“风雅比兴”,产生了杜甫、白居易等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由屈原点燃的积极浪漫主义的火炬也一代一代往下传,形成了和“风”是传统面貌不同的另一大文学潮流。

如汉代辞赋家贾谊的<<吊屈原赋〉〉;建安时代的曹植;唐代诗人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创造性地继承发展了屈“骚”传统;元明清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尤为小说家发扬光大。

(分数:10分;难度:易)2、《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和表现艺术上各有什么特征?答:《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批判现实。

例如《豳风·七月》,它详尽描述了农奴们一年四季的繁重劳动和“无衣无褐”、“采荼薪樗”的苦难遭遇。

《魏风·伐檀》表达了作者反对剥削、反抗压迫的态度和心声。

《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在表现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善于用朴素的文风,简洁的语言,巧妙的比兴,塑造出真实、自然而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亲切感人的生活画面,来抒发情怀,反映现实。

例如《小雅·采薇》就是一首抒情写实的佳作。

其最后一章抒情、状景、叙事融为一体,把一个征战将归的士兵哀伤时光流驰、路途艰难的思绪表现得深长真切,使人味之无极,闻之动心,强烈地感受到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二、简答题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这就是“庄子三言”。

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

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

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

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

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

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

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

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

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

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

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古代文学史(一)精心整理 简答题

古代文学史(一)精心整理 简答题

简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复归风雅的主张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2、陈子昂诗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具有唐诗风骨。

3、陈子昂提倡风骨和兴寄,对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述扬雄对汉大赋创作的新发展。

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3、表现方法上的新变化:篇幅比以前的大赋缩短;描摹对象比较集中,以美为讽、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人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

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3、他的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

铺叙歌颂,气度宏大。

神话的性质是什么?1、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3、反映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都是想象和和幻想的产物。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繁盛书面,他“用乐府古题自作诗”使建安诗人风起仿效。

并且,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如杜甫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

简述《孟子》文章的特点。

2、曹操诗质朴本色,抒情浓郁,气势雄伟,悲歌慷慨,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风格。

特别能表现宏大气气魄、高远志向、坚定信心、卓越毅力,能激发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说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1、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总趋势是沼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技巧的追求。

2、北诗歌则直接承继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3、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显示出各自风采。

杜甫诗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虚心学习前人经验,转益多师。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

3、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

孟子的雄辩: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古代文学史 简答

古代文学史 简答

第二编简答题(第五组整理)一、汉大赋兴盛的原因1.汉帝国的统一强盛为汉赋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君王的好尚和统一帝国的文化建设需要,促进了汉赋的兴盛。

汉武帝爱好辞赋又好大喜功,招纳很多文学之臣在身边,因以歌功颂德。

“润色鸿业”的汉大赋更加兴盛。

3.颂美意识和讽谏精神是文士们创作大赋的内在动因。

此外,如文体的发展,前代文化精神的继承以至语言文字的统一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对汉赋的兴盛产生影响。

二、谈谈汉赋的分类及其发展概况汉赋是汉代文学的代表,可分为骚体赋、大赋、抒情小赋三类。

汉赋的发展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汉初到武帝即位。

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仍是继承《楚辞》的传统,流行的是骚体赋,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之感慨。

代表性的作家作品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同时,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大赋的形成。

第二个阶段从汉武帝到东汉中期,是汉大赋创作的繁荣期。

其中,司马相如是汉代大赋成就最高的作家。

其《子虚》、《上林》两赋是他的代表作。

此外,西汉末年著名赋家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东汉前期著名赋家班固的《两都赋》等作品都在汉大赋的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第三时期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

这一时反映社会黑暗现实,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

而张衡的《归田赋》以其非凡的艺术创造宣告了抒情小赋的诞生。

三、以贾谊《吊屈原赋》为例,说明汉代骚体赋的特点(1)从精神上,汉代的骚体赋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明显地对屈赋有所继承。

《吊屈原赋》为贾谊被贬长沙,途径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作,辞情风貌多有相类。

赋中作者反复咏叹,流露出对“忠而被谤”、才无所用的愤慨与不平,但在赋末,作者不赞同屈原的行为,体现出了与屈原不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从体制上,表现为沿袭楚骚句式,多用“兮”字,通篇用韵,形式整齐,富于抒情色彩,在《吊屈原赋》中,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大量运用兮字,显示了对楚骚体的继承。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论述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1、神话的基本特征: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文学发展的主流。

神话富于情感、富于形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如:屈原的楚词、庄子散文、李白诗歌等;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等。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二、“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二、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也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鄘风•相鼠》二、反映当时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苦难,抒发愤怨情绪。

(完整版)古代文学简答题

(完整版)古代文学简答题

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

在艺术方面,(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

(4)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

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5)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法。

3.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2分)。

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2分)。

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2分)。

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2分)。

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2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学史考点整理之简答题部分1、魏晋文的自觉的标志和表现答案一:课堂笔记版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來,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南朝宋立四学,文学与儒、玄、史学并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文、笔之分2)、探寻文学自身特点的文学批評的兴起与文学理论的繁荣◇从人物才性智德品评到人物审美品评到文艺批评◇文学批评论著大量涌现:(魏)曹丕《典论•论文》、(西西晋)陆机《文赋》、(梁)刘勰《文心雕龙》、(梁)钟嵘《诗品》等◇体现一定文学思想的文学总集的出现:(梁)萧统《文选》、(陈)徐陵《玉台新咏》◇努力探寻文学自身的特点,涉及到了文学的地位与价值、文学本身的分类及文体特点、文学创作的內部规律、文学风格特征及其与作家才性的关系、文学创作时代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的原则、方法、态度等问题。

3)、文体意识的突出及文体的大发展◇陆机《文赋》将文体分为十类:“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

……”◇《文心雕龙》和《文选》对文体的系统而细致的区分◇创作中体裁的发展与丰富:五言古诗、七言歌行、新体诗、骈文、骈赋、志人志怪小说4)、对文学审美特性的自觉追求:对技巧和形式美、音韵美的重视,体现了视文学为语言艺术的艺术自觉◇声律、对偶、用事、丽辞、比兴、夸饰5)、文学创作由言志走向缘情,从政教文学向性情文学、文人文学发展,趋于个人性情化;文学主题的创新与人的主题的突出,文学题材、风貌的不断新变◇文人文学传统正式形成,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从东晋“玄言玄理”到刘宋“山水清音”、从齐梁“新体”再到梁陈宫体的文学风貌的不断新变◇山水题材、田园题材、游仙题材、宫廷题材、边塞题材都出现6)、文人集团活跃,作家队伍呈群体涌现的态势◇曹魏时邺下文人集团、正始时“竹林七贤”、西晋时“二十四友”、东晋时以王羲之、谢安为中心的文学交游、齐“竟陵八友”、梁萧纲为中心的文人集团等。

答案二:教材整理版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表现同上1)。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表现同上2)3)。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表现同上4)2、三曹诗风比较曹操的诗歌多以乐府旧题写时事与怀抱、反映动乱现实、抒发壮志理想与生命感怀,悲凉之中而有慷慨,语言古质朴茂,风格古直悲凉、雄健沉郁。

曹丕的诗多为表现征夫行役、思妇相思的感伤之作。

兼有年命之悲和行乐之情,充满乱离时代的哀怨之音,语言婉转清丽又浅切平易,诗风便娟哀婉。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作家,其诗歌加强了抒情化色彩;描写细致,善用比喻,增强了形象性和生动性;词藻丰富华美,讲究对偶、炼字,语言绮丽而自然,韵律、色调和谐;讲究谋篇布局。

风格“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3、阮籍咏怀诗的风格特色:阮旨遥深《咏怀》组诗八十二首,首创了五古咏怀组诗的体例,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整组诗多描写自然及人生的各种深创巨痛,充满苦闷的情绪,忧愤深广。

诗歌的风格隐约曲折,长于抒情,工于比兴,精于用典。

4、宫体诗、上官体的解释、代表作家、特色、影响宫体诗:产生于梁陈时代的宫廷,多是描写女性和宫廷享乐生活的;情调伤于轻艳,风格柔靡缓弱;追求形式,注重词藻、对偶与声律;内容贫乏,题材狭窄。

代表人物是萧纲、萧绎、徐陵父子等。

宫体诗发展了吴歌西曲的艺术形式,并继续了永明体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对律诗的形成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语言和形式技巧的积累,为唐诗提供了借鉴。

上官体:指贞观、龙朔年间出现的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仪的主要贡献在格律和队长,他对诗的对偶进行了整理归纳,提出“六队”、“八对”之说,对律诗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5、李贺诗歌特色李贺是中唐的一个苦吟诗人,其诗歌被称为“长吉体”。

其诗题材奇异,取材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驰骋想象,构造出奇诡迷离的艺术境界,加上创造性思维,超越现实迥异常境的想象夸张,大量虚幻意象的营造,奇异峭拔的遣词造句,以及通感、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呈现出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的特点,于中唐诗坛独树一帜。

李贺继承了楚辞的传统,被称为“骚之苗裔”,也受到鲍照、李白、韩孟等诗人的影响。

与韩愈、孟郊相比,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注重表现内心的情绪、感觉乃至幻觉,给古典诗歌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内容偏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奇诡险怪,带来缺少思理的弊病。

6、李商隐的贡献(第二卷P363)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在盛唐和中唐已经有过充分发展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

1)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

2)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作;把诗境虚化。

3)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作出重要贡献。

4)在体裁方面,他的七律、七绝,深婉精丽,充分发挥了这两种诗体在抒发情感、表现心理方面的潜能。

PS;晓娣认为:1、作为整个文学史来讲,西洲曲实在不足为道,红梅姐当时说的是记住:西洲曲是南朝民歌的绝响,当为填空或选择。

2、我认为在魏晋以后的可能出现的简答题有:①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特征。

②古诗十九首对人生哲理的揭示表现在那些方面?补充:1、杜甫诗歌的叙事艺术特征一、杜诗叙事,既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善于通过典型事件、人物,对现实生活作高度的艺术概括,从一个视角展现了广阔的历史画面。

二、融入强烈的抒情。

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

2、古诗十九首对人生哲理的揭示的表现。

一、杜甫叙事诗呈现的特色(卷二)1,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用叙事写时事,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更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

而且一五七言体写时事,即事名篇,吧叙述手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2,杜甫叙事,既叙述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

正式这些细小的描写,使杜诗的叙事方式有别于此前的叙事诗。

3,杜甫的叙述诗,融入了强烈的抒情。

二、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卷一,230页)1、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古诗十九首除了游子之歌,便是思妇之词,抒发游子的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是它的基本内容。

一方面,游子漂泊在外,内心有无法消释的思乡情结,并将这种思乡焦点集中在妻子身上,思乡和怀内密不可分,乡情和男女恋情是融汇在一起的。

另外一方面,思妇盼望游子早归,包含孤独的情怀。

游子思妇的复杂心态,徘徊于礼教与世俗之间。

2、古诗十九首透彻地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诗的作者对人生真谛的领悟使这些是骗具有深邃的意蕴:①永恒与有限的关系,在表现这一主题时,诗人采用两种手法,一是写物长人促,人和物的异质,以外物的永恒反衬人生的有限,二是写物我同构,外物和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

②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的关系③忧郁与欢乐地关系④来去亲疏的关系3、独特的感受:①敏锐的节序感②微妙的空间感③深切的世态炎凉感4、起兴发端艺术:古诗十九首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它长于抒情,却不径直言之,而是委曲婉转,反复低徊。

许多诗篇都能巧妙地起兴发端,很少一开始就抒情明理。

5、古诗十九首中许多诗篇以其情景交融、物我互化的笔法,构成浑然圆融的艺术境界。

6、古诗十九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用嘴明白晓畅的语言到处真情至理。

浅浅寄言,深深道款,用意曲尽而造语新警,从未星辰深衷浅貌的语言风格。

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又是浓缩的、积淀已久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

三、风雅精神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卷一,65页)《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世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并常常被作为一种诗歌主张来进行文学革新。

《诗经》中以个人为主体的抒情发愤之作,为屈原所继承。

汉乐府诗缘事而发的特点,建安市人大慷慨之音,都是这种精神的直接继承。

后世的诗人往往倡导风雅精神,来进行文学革新。

陈子昂主张以风雅广泛深刻的现实性和严肃崇高的思想性,以及朴质自然、刚健明朗的创作风格,来矫正诗坛长期流行的颓靡风气。

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许多优秀诗人以及宋陆游到清末黄遵宪,都继承了风雅的传统。

四、《左传》的叙事艺术(卷一,77页+笔记)1,以顺叙为主,辅以倒叙、插叙、预叙、补叙,且将正叙、直叙、明叙、追叙、拖叙、暗叙、提叙、侧叙、带叙、陪叙、对叙、错叙、琐叙、言叙错综复杂结合的多样变化的叙事法。

2,总体上采用全知,某些局部采用限知的叙事视角3,文学性的谋篇剪裁,井然有序,纲领分明的叙事脉络,以及对事件的完整叙述,以战争描写为例:⑴起因、过程、谋划、后果;⑵着重对因果的寻求①理性的发展:史官的身份②在叙事中寻找逻辑与意义的努力;⑶神秘性的保留:常常出现占卜、梦境、天象等预兆4,故事性、戏剧性,细节揣想与琐事描写带来的文学意味⑴春秋简洁,左传则完成了对春秋所记事件的详细经过及细节的复原,对这种复原,毫无疑问具有敷衍和虚构成分;⑵又思涉鬼神记有各种奇怪之事;⑶作者设身处地,凭情推测,运用情节发展、细节描写、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并喜欢用想象、虚构、夸张的手法来描写叙述,充满离奇色彩。

五、《战国策》时间、作者、编订、影响(卷一,83页+笔记)汉刘向编定,收录从春秋到秦并六国间的谋臣策略、游说之辞。

《战国策》表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反映了纵横家的人生观。

,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级的崛起。

文学成就:文思开阔,寓意深刻,写人叙事传神,绘声绘色,文笔辞丽。

⑴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士”的形象①以人物为中心,向经传体的国度②运用虚构、想象等文学性叙写,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言行,传神的形态与细节来刻画人物;⑵有意求奇;⑶战国策文辞之胜、辩丽横肆,铺张扬厉、气势纵横的语言风格。

六、《史记》叙事特点(卷一,173页)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全书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全书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五种+体例各有区别,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史记由五种体例相互补充而形成的结构框架,勾连天人,贯通古今,在设计上颇具匠心,通史也使它的叙事范围广泛,展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图画。

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的传主基本上都是传说或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根据他们的政治地位、历史地位决定他们是如本纪还是世家;史记个层次人物传记的排序基本是以时间为序,但又兼顾各传记之间的内在联系,遵循以类相从的原则3,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史记的叙事没有停留于对表面现象的叙述,而是追根溯源,揭示出隐藏在深层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