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提纲

合集下载

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

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非遗,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日、知识与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传统文化。

作为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非遗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遗,制定一份小学非遗课程教学大纲势在必行。

一、课程目标小学非遗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学习非遗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素养,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通过非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内容1. 传统手工艺:学生将学习传统手工艺的基本技巧,如刺绣、剪纸、编织等。

通过亲身实践,他们将了解到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培养对手工艺的兴趣和热爱。

2. 传统音乐舞蹈:学生将学习传统音乐舞蹈的基本动作和节奏。

他们将了解到传统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培养对音乐舞蹈的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 传统戏曲表演:学生将学习传统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如唱腔、表演动作等。

通过学习传统戏曲,他们将了解到中国戏曲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魅力,培养对戏曲的兴趣和热爱。

4. 传统节日习俗:学生将学习传统节日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他们将了解到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培养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传统手工艺时,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一件作品,从中感受到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2. 观摩交流:组织学生观摩非遗大师的示范表演或作品展览,让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人,了解他们的故事和心得体会。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非遗项目。

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四、评价方法1. 作品展示:学生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来评价学习成果。

他们可以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表演的音乐舞蹈或戏曲等,让其他同学和家长欣赏和评价。

2. 学习笔记: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在学习非遗课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通过学习笔记来评价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收获。

非遗文化作文提纲模板

非遗文化作文提纲模板

非遗文化作文提纲模板一、引言。

1. 介绍非遗文化的概念和意义。

2. 阐述非遗文化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二、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 描述非遗文化的传承方式和途径。

2. 分析非遗文化面临的保护挑战。

3. 探讨非遗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非遗文化的代表作品。

1. 介绍一到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

2. 分析这些非遗项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3. 探讨这些非遗项目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四、非遗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1. 分析非遗文化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2. 探讨非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3. 分享一些非遗文化创新的案例和经验。

五、结语。

1. 总结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2. 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3. 展望非遗文化的未来发展和前景。

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与保护。

引言。

非遗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知识与实践技艺、传统手工艺等各种传统文化元素的总称。

非遗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非遗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口口相传、师徒传承等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的冲击,很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比如,一些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工业化的冲击下,逐渐式微。

因此,非遗文化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加强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才能确保它们得以传承下去。

非遗文化的代表作品。

中国的非遗文化项目众多,比如京剧、昆曲、传统绣花、传统木雕等,这些非遗项目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以京剧为例,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更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以及丰富的表演艺术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起着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

课程以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为基础,融合文学、美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建构独立的逻辑框架和知识系统。

并以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对象,以田野实践为基础,对经典之外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进行讲解,弥补了“小传统”的缺失,使学生对民族传统的了解更为全面和深刻。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讲授,使学生较全面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知识,认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进而掌握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观念的发展状况,为学生对传统文化加以审视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与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文化多元的时代语境中保持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价值、保护意义,以及中国和外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等内容。

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让学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与研究,包括考察学生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状况、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研究等。

(四)教学时数周2课时,共36课时。

(五)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田野调查相结合。

= ♦・工*,一、本文第一章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要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非物质文化遗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1课时)自然遗产概念的提出;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深化。

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释义(1课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相关概念的理解;国内外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人类遗产的关系(2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传统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景观遗产的关系。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

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意义。

•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保护措施。

•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审美活动、节日庆典、手工艺技艺等一系列的文化表现形式。

•特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社会传承性、集体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口头传统:民间故事、歌谣、谚语等。

•表演艺术:戏曲、民间舞蹈、曲艺等。

•社会实践:农事活动、手工艺制作、民俗习惯等。

•审美活动:传统音乐、绘画、书法等。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珍视传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传承与创新:鼓励学生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活动。

•文化交流:组织学生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展示活动。

三、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

2.探究:带领学生讨论“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梳理学生已有的了解和认识。

3.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和举例,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和保护措施,加深学生的理解。

4.感受体验: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或表演,让学生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5.总结归纳: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并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和感受。

6.拓展延伸: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并介绍自己所在地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组织一次班级展示活动。

四、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讨论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措施。

•班级展示:学生按照作业要求,展示所选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向全班介绍。

•口头测试:随堂进行简答题测试,检查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反思•整个教案设计注重理论结合实践,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美好。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 32学时 2 学分一、课程目标1.本课程为汉语言文学专业选修课程,主要介绍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知识、研究方法以及种类和传承人;2.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准和研究能力,有助于学生文学知识的丰富和拓展;3.要求学生掌握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各类内容的特征;学会识记和鉴赏主要的、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作品;学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作业的方法;4.本课程以文艺理论、古代文学、美学、民间文学、民俗学为先行课,同时它又是文学欣赏、影视文学创作、文化产业基础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要求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结构要求:本课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主要范围、研究方法、山西非遗资源、分类别的非遗项目文学类、音乐类、舞蹈类、戏剧、民俗、节日类非遗以及非遗调查为主要内容。

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讲清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保持学科系统性的基础上,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动向、新成就。

注意非遗资源分布、保护发展方面的关系;2.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图片、幻灯、及录像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3.在讲述非遗过程中,充分注意非遗理论讲述与田野考察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民间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4.学时少,内容多,因此一部分要求学生自学掌握。

这一部分,采用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老师课堂解答的方式。

三、先修课程民间文学、民俗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来,当代意义;教学难点:非遗鉴赏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专题片欣赏和田野调查(视客观条件而定)为辅,通过阅读主要参考书目、网上查询、资料整埋和专题讨论,加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并掌握该学科的发展动态。

引导学生积极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

3. 探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和策略。

4. 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自主传承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 解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内涵- 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等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问题和难题- 介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成功案例3.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与策略- 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和目标- 研究不同的传承方法和策略,如口传心授和现代科技手段等4. 培养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传承能力- 强调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 开展实践活动,如研究传统技艺和文化活动的参与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概念,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和分类等。

2. 分组讨论法:安排小组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和挑战,并搜集相关案例。

3. 观摩法:组织学生参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地项目,了解实践经验和方法。

4. 实践活动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手工制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传承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和挑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传承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3. 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六、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概念和分类的讲解2. 第二课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状与挑战的讨论3. 第三课时:传承方法和策略的研究4. 第四课时:实践活动和总结展示七、备注本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意识,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能力。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访谈提纲的设计原则

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档案访谈提纲的设计原则

王磊盐城市档案馆,江苏盐城,224001近年来,随着口述档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实践的不断发展,口述档案介入非遗保护和开发领域已蔚然成风。

口述档案“通过对非遗传承人口述资料的采集、整理和分析,记录其物质和精神上的原始历程和状态,进而实现对各非遗项目本体知识的历史阐释与主体建构”[1],复刻非遗核心技艺产生、发展和流变的全过程,以及传承人个人的感悟和心得,便于后来人习得技巧、领会要义、传承精神,为学术研究、技艺传承、产业开发提供高价值的操作文本和辅助资料。

访谈提纲的设计是口述档案建档的前置环节,其设计原则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述档案的可信度和效果。

一、理性尊重原则非遗传承人口述档案的访谈主角是非遗传承人,传承人是非遗技艺、记忆和文化的活态载体。

访谈者的任务是理性发问、真实记录,不能按照自己的情感预设来设计提纲,不能随意加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也不能粗暴干涉、暗示和引导传承人的论述和回答。

在设计提纲时,要尽可能设置开放式的问题为传承人的表达提供充足空间,使用理性、中立的词汇而不是过多的感性词汇,避免透露传递访谈者的情绪好恶从而影响传承人的正常表达。

比如,传统戏曲剧目中会有一些不适应现代人观念的内容,有些甚至可以说是糟粕,但这些产生于农耕文明时代、专制时代的内容确实是非遗项目传承史曾经的一部分,访谈者不能因为自己的好恶流露出情绪的不满,影响传承人自如地讲述。

由于历史原因,很多传承人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小就进入行当里当学徒学艺,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说话口音较重或用词粗糙,因此在提纲的设计上,不宜太过官方和高深,或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歧义的问题,应尽可能地使用传承人熟悉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避免他们望难却步,不能顺畅回忆自身经历,真实表达心声。

在访谈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传承人情绪的变化,提纲不仅要设计相关技艺与知识,还要关注传承人的人生感悟和生活感受,情感性、原生性的书写是访谈努力的方向之一。

文化遗产概论 教学大纲

文化遗产概论  教学大纲

《文化遗产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本课程理论为历史学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基础主要是历史学、旅游学和建筑学,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基础上,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的一般规律,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中国的世界遗产知识的原理分析相关问题。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专业知识,知晓其目前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的保存状况,以及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内涵,掌握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客观规律。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主要对不同遗产类别的代表作做以介绍,讲授文化遗产的概念、研究对象及相关理论。

具体介绍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景观、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策略等内容。

(四)教学时数周4课时,共72课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参观、讨论、课外辅导等方式。

二、本文第一章“世界遗产”的诞生和发展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了解《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世界遗产提名和确定,以及世界遗产。

重点是《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委员会。

教学时数:8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遗产组织(2课时)1.《世界遗产公约》;2.世界遗产组织。

第二节《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的义务和权利(2课时)缔约国需承担和承认的义务和原则;缔约国享有的权。

第三节“世界遗产”的提名和确定(2课时)第四节“世界遗产”的现状(2课时)1.“世界遗产”项目的分布;2.“世界遗产”的主要类。

第二章中国的世界遗产工作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介绍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和世界遗产中的中国部分,重点是中国的遗产政策。

教学时数:6课时。

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的遗产政策与行动(2课时)第二节世界遗产中的中国部分(2课时)第三节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2课时)1.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2.中国世界遗产地的总体特征;3.中国近期世界遗产项目的预测。

第三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上)---宫殿、坛庙、宗教建筑教学要点:本章主要了解世界文化遗产概况、文化遗产中的宫殿、坛庙和宗教建筑,重点是故宫、天坛和布达拉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社会十分看重。婚礼有六道程序,
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 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 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 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
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 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咏国民党纸币》 袁水拍
跑上茅屋去拉屎, 忽然忘记带草纸, 袋里掏出百万钞, 擦擦屁股满合适。
民歌
江苏:茉莉花 四川:太阳出来喜洋洋 湖南:浏阳河 陕西:东方红 山东:沂蒙山小调 安徽:凤阳花鼓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 杂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 曲艺和杂技;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武术是以中华文化为理论基础、以技击
方法为基本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 为主要运动形式的传统体育。
包括放风筝、打角螺、弹弓、跳房子、 看西湖景、跳绳子、拈石子、老婆拳、 老鹰担鸡、斗蟋蟀、滚铁环、解绷绷、 捉迷藏、骑马马、拔纸牌、折纸、七巧 板、变虎猫、剪纸、跳皮筋、丢手绢等。
(三)传统技艺、医鼻烟壶 4 彩绣 5皮影 6口技 7 布袋戏 8 变脸 9 捏面人 10 绣花鞋 11 吹糖人 12 核雕13 空竹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婚嫁礼仪、寿诞礼仪、建房乔迁礼仪、庆贺 礼仪、交往礼仪、丧葬礼仪、节日礼仪、称 谓礼仪等八大部分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
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 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中国社会称为 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 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现代 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 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打油诗:打油诗,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 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同时是由于社会的动荡不安,人们对现
实的批判,对社会的认识以及面对生活所表达的一种形式。打油诗,创造起 来较易,便于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便于记忆等。
《咏雪》 (唐)张打油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 言
是口口相传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学的主要流传方式,其内容可以包括诗歌、 故事等。在民间口头文学中,打油诗、民间歌谣、民间故事是数量最多的三类。 例如,中国四大民间传说等就是由口头文学慢慢成型的。
常见的口头文学的样式:打油诗、对联、绕口令、谚语、谜语、歇后语、民歌、 民谣、笑话等。每种文学样式都有各自的艺术特点与内涵,都是民俗文化应了 解的内容。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中国传统戏剧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越剧、 黄梅戏、评剧、豫剧。
京剧:《空城计》、《霸王别姬》等 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 等 黄梅戏:《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等 评剧:《刘巧儿》、《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 豫剧:《穆桂英挂帅》等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是丧礼。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 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
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主要的节庆
中元节
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 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 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下 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 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 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