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问题-六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比例的认识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比例的认识》教学PPT课件(3篇)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比例的认识》教学PPT课件(3篇)

练一练
7.⑴写出下图中图A,图B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与边长的比以及周长
与周长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⑵写出两个正方形面积与面积的比,这个比与边长之间的比能
组成比例吗?
课堂小结
同学们,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方法突破
把等积式改写成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多个比例式,在改写是必须要
满足: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
3.应用比例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的关系,判断下面哪几组的两个
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组成的比例。
练一练
4.根据下面的两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练一练
5.下面各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
例写出来。
练一练
6.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情况如下表。
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写出三个不同的比例。
也可以用对角相乘的方法做
10×900=9000
500×20=10000
所以打字总数与时间不成比例。
返回
比例 比例的认识(2)
同步练习
用上面的方法判断并写出比例。
因为4∶0.5=8
48∶6=8
所以:4∶0.5=48∶6
也可以用对角相乘的方法做
2×3.5=7
1.6×5=8
所以总价与铅笔数量不成比例。
返回
宽的比都是3:2。
2.4:1.6 =3:2。
国旗长5m,宽
返回
比例 比例的认识(1)
课堂练习
⑴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
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
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
方形与宽的比,判断这
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返回
比例 比例的认识(1)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比例的认识第二课时∣北师大

教学目标
•认识比例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比例的定义解决实例问题;
•掌握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能熟练运用比例求解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将比例的定义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学生对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理解难度较大,需要较多的实例演练。

课前准备
•根据教材与学生学情合理安排课程进度;
•准备教案与课件,讲解比例的概念、定义与性质,以及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准备练习题目,进行实例演练。

教学过程
1. 比例的概念与性质
•通过PPT讲解比例的概念,并给出比例的定义及性质;
•引入第一道例题进行讲解:在一所中学的200名学生中,男生占80%,则女生占_____;
•家庭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集里选出10道题目,讨论其定义和性质。

2. 比例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通过PPT带领学生认识平行线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常见几何图形,并讲解这些图形中比例的应用;
•引入第二道例题进行讲解:一幢房屋模型高18米,实际房屋高54米,则房屋模型的比例尺是_____;
•家庭作业:从教材课后习题集里选出10道题目,讨论其应用。

3. 实例演练
•布置课堂练习,共10个小组,每个小组解答2个练习题;
•课堂上进行讲解与答疑,引导学生掌握比例的应用方法;
•家庭作业:完成比例的练习题目。

教学评价
•在课堂练习和家庭作业中检查学生是否理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及应用;
•在实践中检查学生是否能准确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補充和强化。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 用比例解决问题 6|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 用比例解决问题 6|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含反思-总复习用比例解决问题
6|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比例的概念。

2.能够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重点
1.比例的概念。

2.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应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

教学方法
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示范、演练、讨论和小组活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比、商家打折等,引导学生了解比例的重要性。

二、讲解比例的概念
1.引导学生整体比较和部分比较的概念,通过图形化的理解方式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定义。

2.让学生尝试举一些实际例子,以巩固比例的概念。

三、讲解比例相关术语
1.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比例中的分子、分母、比例因子等相关术语。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计算比例的方法。

四、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比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自主思考、实际操作,完成相关练习。

五、应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
1.以典型的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用比例解决长难句型问题。

2.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群体讨论等多种方式,掌握利用比例解决复杂问题的方法。

总结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基本了解了比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在实际问题中能够应用比例方法解决相关问题,也掌握了较好的群体合作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16-17内容及“练一练”【教材分析】《比例的认识》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比例”的起始课,比例是传统算术的重要内容之一,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都是用比例来解的。

《比例的认识》是一节概念课,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基础上来教学的。

本节课是“比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它是后面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基础,也为后面学习正、反比例起到关键的作用,更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感受函数的思想,也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能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因此本节课理解比例的意义“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相对比较容易的,因此教学中要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不能仅仅是对知识简单的复述和再现,而应该通过教师的“再创造”,为学生展现“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动手观察、比较、总结中得出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能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关键条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2.在认识比例、学习比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教法】我的思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是按照教材的情境引导进行教学,先写比,再求比值,观察相等后,直接告诉学生: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最后练几个习题就结束了。

渐渐地,我感觉这样的教学就是为了学习知识而教学,老师觉得没什么讲,学生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的要求的完成任务而已,没有数学思考,没有联系生活实际。

【基础+提升】2.1 比例的认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含答案)

【基础+提升】2.1 比例的认识 六年级下册数学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认识班级:姓名: 等级:【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如果一个外项是1.6,那么另一个外项是()A.6.1B.1.6C.315D.582.如果54a b=,那么:(a b=)A.5:4B.4:5C.5:4a b 3.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A.3.5:6B.1.5:4C.6:1.54.已知22(35a b a b=都不为0),下面比例()不能成立.A.22::35b a=B.22::35a b=C.22::53a b=5.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A.11:25和5:2B.1.4:2和2:40C.2:3和4:12D.5:2和2:56.不能和12,18,1.5组成一个比例的是()A.6B.4C.124D.38二.填空题7.在5251:,:8362、0.8:0.24、103四个比中,选两个组成比例是.8.根据83x y=组成一个比例:x y=:9.用16、6.4、2和5四个数写出4个比例式..10.根据7514 2.5⨯=⨯,写出一个比值最大的比例是.11.如果78(x y x=、y都不为0),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式是和.12.写出比值都是4的两个比,组成比例是.三.判断题13.如果35a b=,那么:3:5a b=..(判断对错)14.两个比和在一起就成了比例.(判断对错)15.任意两个比一定能组成比例..(判断对错)四.计算题16.下列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把组成的比例写在下面.3:2和0.5:0.3;11:23和12:8.17.下面哪组中的四个数能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写一个即可)(1)0.5,5,9和90(2)411,311,45和38【拓展运用】18.写出两个内项都是6,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的比例.19.果果和丫丫各调了两杯糖水.果果用了20g糖和100g水,丫丫用了25g糖和150g水.(1)分别写出两人所调制的糖水中糖与水质量的比,看能否组成比例.(2)按照果果调制的糖水中糖与水质量的比,计算250g水中要加入多少克糖.20.小明的学校里有两种规格的国旗一种规格的国旗长288厘米,宽192厘米,另一种规格的国旗长144厘米,宽96厘米,请问两种规格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有什么关系?参考答案1.D.2.B.3.B.4.B.5.A.6.B.7.10 0.8:0.243=.8.3,8.9.16:6.45:2=.10.14:57:2.5=.11.:8:7x y=;:8:7x y=.12.4:116:4=.(答案不一)13.⨯.14.⨯.15.⨯.16.解:3:2和0.5:0.330.320.5⨯≠⨯,所以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11:23和12:811812423⨯=⨯=,所以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即11:12:8 23=17.解:(1)0.5,5,9和900.5:55:501:10==9:901:10=所以,0.5:5与9:90能组成比例,是0.5:59:90=.(2)411,311,45和3843:4:3 1111=43:32:15 58=所以43:1111与43:58不能组成比例.18.解:前一个比的前项:4624⨯=,后一个比的后项:3 642÷=,这个比例是:3 24:66:2=.19.解:(1)果果:1 20:1001:55==丫丫:1 25:1501:66==1156≠,不能组成比例;(2)20:1001:5=,即水的质量是糖的5倍250550÷=(克)答:250g水中要加入50克糖.20.解:因为2889627648⨯=,19214427648⨯=,所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得288:192144:96=,因此两种规格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相等.答:两种规格的国旗的长与宽的比相等。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2.1《比例的认识》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概念、比例尺、实际问题中的比例以及比例的计算。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比例现象,但可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比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概念。

2.培养学生学会求比例尺,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求法以及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比例的计算以及比例尺的求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从实际中发现比例,感受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性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测量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实例和练习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比例现象,如建筑物的高度与宽度的比例、衣服的尺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现象与数学中的比例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比例的认识。

2.呈现(15分钟)教师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如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展示一幅地图,让学生了解比例尺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题思路。例如,在讲解比例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相互启发、取长补短。例如,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提问、解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不过多干预,让学生自己探讨、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养成勇于探究、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引导学生公平、公正、有序地进行合作。例如,规定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尊重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3.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例如,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可以不过多干预,让学生自己探讨、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例如,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比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例如,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比例是由两个比相等的式子组成的。
2.介绍比例的组成,使学生了解比例的四个数。例如,讲解比例中的外项、内项、比例尺等概念,让学生明白比例的构成。
3.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运算方法。例如,通过示例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下】数学比例的认识(9页)北师大版实用课件

六年级【下】数学比例的认识(9页)北师大版实用课件

• 5、用2、 2.5、 4,和5 四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的比例?
6.⑴写出下图中图A、图B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与边长 的比以及周长与周长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 例吗?
⑵写出两个正方形面积与面积的比,这个比与边 长之间的比能组成比例吗?
你学到了什么?
12×4=6×8 6×2=4×3 3×10=2×15 10×3=2×15 淘气的发现你同意吗?再写出几个比例验证一下。
二、小组合作 成果展示
比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 个外项的积。
三、课堂检测 学习反思
• (一)填空
• 1.表示(
)的式子叫比例。
• 2.在比例2:5=4:10里,( )和( )是外项,( )和( )是外项。
• 9.如果(a,b均不为0)那么( ):( )
• (二)判断
• 1.比是一种运算。( )
• 2.12:4和0.3:0.9可以组成比例。( )
• 3.比例是相等的两个比。 ( )
• 4.用4、12、5、15四个数可以组成比值不同的比例。 ( )
• 5.=是比例。 ( ) • (三).把下列的式子改写成比例。 • 1、2.5×0.018=0.15×0.3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比例
• 【学习目标】 •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比例
各部分名称,能根据比例意义写比例 • 【学习重点】 •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 【学习难点】 •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并能正确地组成
一、知识链接 导入新课
写出上节课学习的几个比例,仔细观察,你会有 新的发现。
• 3.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 ):( ),( ):(
),写成比例是(

• 4.把3.6×1.5=1.8×3改写成比例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1、某班男女生人数的比是 4:5 ,已知男生比女生少 5 人,男女生各几人?
2、配一种农药,药液与水的比是 1:500 .
(1)0.2 千克药液要加水多少千克?
(2)如果用 400 千克水,要用药液多少千克?
(3)如果要配制 1503 千克药水,需要药液和水各多少千克?
3、一个长方形周长 84 米,长和宽的比是 5:2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一、基础知识
1、比: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比的后项。

2、比值:比的前项除以后项的商,叫做比值
3、比的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4、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5、比例的性质:两个外项积等于两个内项积(交叉相乘)
6、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7、按比例分配:把几个数按一定比例分成几份,叫做按比例分配
二、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解答比例应用题用比例的意义为依据
2、解答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先确定题中三种数量关系中的定量,然后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成比例,从而确定两个变量的比例关系;
( 2)设未知数 x;
(3)根基题意列出等式;
(4)解答并检验。

例 1:一块合金内铜和锌的比是 2:3 ,现在再加入 6 克锌,共获得新合金 36克,求新合金内铜和锌的比?
例 2:一条路全长 60 千米,分成上坡、平路、下坡,各段路程长的比依次是1:2:3 ,某人走各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依次是 4:5:6 ,已知他上坡的的速度是每小时 2 千米,问此人走完全程用了多少时间?
2
例 3:小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2,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读了 6 页,这时已读
15
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 3:7 ,小刚再读多少页就能读完这本书?
例 4:一个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 14:5 ,如果长减少 13 厘米,宽增加 13厘
米,则面积增加 182 平方厘米,那么原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 5 小强买了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小明买了同样价钱的上衣和裤子各一件,他们用去钱数的比是 4:3 ,已知一件上衣 70 元,求一条裤子多少元?
1、打一份稿件,甲用 6 分钟,乙用 8分钟,甲乙两人工作效率的最简比()
A. 6:8
B.8:6
C.3:4
D. 4:3
2、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 12厘米和 8 厘米,按 2:1 放大后,长方形的
面积是平方厘米.
3、解比例的依据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对错)
4、小芳 9 分钟能打 540 个字,照这样计算,她要打完 1800 个字需要多长时间?(用比例知识解答)
5、小红读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读 20 页,30 天读完,现在每天读 25 页几天可以读完?用比例方法解:
算术方法解:
6、服装厂要做一批校服,如果每天做40 套, 15 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做 75 套.多少
天可以完成?(用比例知识解答)
一、选择题
32
1.甲数的3与乙数的2相等,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43
A. 8:9 B .9:8 C . 1:4
2.根据 3a=5b 可以写成()
A. 3:a=5:b B . a:b=5:3 C . a:b=3:5 D . a:5=3:b 3.两个圆柱的高
相等,底面半径的比是3:2 ,则体积比为()
A. 3:2 B .9:4 C . 27:8
4.下面各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的是()
1 1 1 1
A. 12:9 和 9:6 B . : 和 : C .8.4:2.1 和 1.2:8.4
3 6 2 4
5. 3:8 的前项乘以 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A.加上 6 B .乘以 16 C .减去 6 D .乘以 3
二.解答题
1.小英读一本故事书,原计划每天读30 页,8 天读完,实际每天少读 10
页,实际比
计划多用了多少天?(用比例知识解)
2.实验小学举行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25 人,要排 24 列,如果每列 20 人,要排多
少列?(用比例解)
3.玩具厂加工一批儿童玩具,原计划每天加工 1500个, 60天可以完成;实际
每天比
原计划多加工 20%.加工这批玩具实际用了多少天?(用比例解)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 50千米, 6小时可以到达乙地,如果
每小时行
60 千米,几个小时到达?(用比例知识)
5.刘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每小时加工40个,3 小时可以完成,如果要提前半小时完
成任务,工作效率需提高百分之几?(用比例的方法解)
(第 1 天)
1、在比例尺是 1:10 的图纸上,甲、乙两个圆的直径比是2:3 ,那么甲、乙两
个圆实际
的直径比是()
A. 1:10 B .4:9 C .2:3 D .无法确定
11
2、2:x= : ,x=()
24
A. 40 B . 4 C . 0.4 D . 1
3、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2:3 ,这是一个三角形。

4、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 250 米,30 天可以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20%,
实际
多少天完成任务(用比例解)
5、一间教室,计划用边长 3 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 300 块.现改用边长 5 分米的方砖来铺,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第 2 天)
1、甲、乙两数的比是 2:5 ,甲数是 40,乙数是.
2、被减数是 160,减数与差的比是 5:3 ,减数是.
3、甲数比乙数多 30%,甲数和乙数的比是.
4、暑假期间,学校准备用方砖铺走廊,如果用面积是 9平方分米的方砖,需要 480 块,如果用面积是 16 平方分米的方砖,则至少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5、出租车司机叔叔从甲地到乙地,前 3 个小时行了 15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再行 5
小时到达乙地,甲乙两地相距多远?(用比例解)
(第 7 天)
1、甲数是乙数的7,甲数与两数之和的比是.
15
2、如果 x与 y成正比例,那么表中的△是;如果x与y成反比例,那么△是.
3、有两种螺丝钉,一种用 3 角可以买 4 个,另一种用 4 角可以买 3 个,这两
种螺丝钉的单价的最简整数比是.
4、万叔叔开车从甲地到乙地,前 2 小时行了 100 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
到乙地一共用了 3 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用比例解)
5、图 1 小芳用相同的杯子,探究水的体积与高度的变化规律.
高度 /cm 2 4 6 8
体积 /cm350 100 150 200
(1)表中体积与高度的比值是,计量单位是,这个比值表示;因为比值一定,水的体积与高度成比例关系.
33 (2)根据图象推测:水的高度是 10cm时,水的体积是 cm3;杯中倒入 300cm3的水,水的高度是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