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最全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高考专题】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20题) 五(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20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①刘禹锡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②,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③难吹。
濩落④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⑤夜深后,听者竟为谁?[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
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
③谷:指谷风,即东风。
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
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了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第三、四句,描写了故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了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这两句表现了诗人的落魄、衰老。
D.第七句反用毛遂自荐的典故,说自己才学疏浅、未能“脱颖而出”,有怀才不遇之感;第八句用难以吹走的严寒,暗示内心的悲凉。
(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闲居司马光故人通贵绝相过,门外真堪置雀罗。
我已幽慵僮便懒,雨来春草一番多。
【注】司马光因与变法派政见不一,遭到排斥,于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仅任无实权的闲散小职。
本诗作于此时。
(1)试分析本诗结句“雨来春草一番多”的表达效果。
(2)本诗题目为“闲居”,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2)题。
寒食①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2020-2021备战中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练习(含答案)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踏莎行(宋)晏殊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高台树色阴阴见。
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
炉香静逐游丝转。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1.请对下阕中的“藏”字进行赏析。
2.词中划线的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案】1.“藏”字突出了翠绿的树叶藏得住黄莺的身影,生动地表现出树木生长茂盛、浓阴繁密之景,与上片“树色阴阴”形成呼应。
2.抒发了作者对韶光易逝的惆怅、对春将归去的惋惜。
【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
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
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
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
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
过片“翠叶藏莺,珠帘隔燕”两句,分写室外与室内,一承上,一启下。
“翠叶藏莺”句说翠绿的树叶已经长得很茂密,藏得住黄莺的身影,与上片“树色阴阴”相照应;用“藏”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地写出了初夏树木生长茂盛、浓阴繁密之景。
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写到日暮酒醒梦觉之时,原来词人午间小饮,酒酣入睡,等到一觉醒来,已是日暮时分,西斜的夕阳正照着这深深的朱门院落。
字里行间抒发了作者对春光易逝的惆怅和对春将归去的惋惜,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据此理解作答。
2.阅读《泊秦淮》,完成后面小题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1.有人说,“夜泊秦淮近酒家”一句看似平平,却很值得玩味。
说说你对这种看法的理解。
2.诗人通过“犹唱”一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3.古代诗歌中常出现“月”有时是自然之月,有时是借月感叹时光流逝,寄托思念之情,象征哲理的启迪……下列诗句中,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月”表意相近的一项是()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唐代诗人元稹诗词的鉴赏

唐代诗人元稹诗词的鉴赏 生平简介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
幼年丧父,家 境比较贫困。
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
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 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
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 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
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 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
不久,调任同州 刺史。
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元稹和白居易 是好朋友,他们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文学 主张与白居易相近,提倡杜甫 “即事名篇, 无复倚傍”的精神, 推动了新乐府运动的发展。
他写过一些 《乐 府古题》和《新题乐府》,借用乐府的体裁,自出新意,借以“讽当时之事,以 贻后代之人”。
他还写过不少古诗 和律诗,其中也有讽刺现实的,称作“古讽”、“律讽”。
此外,他也还写 过不少古今体艳诗和悼亡诗,言浅情深,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
他的诗在当时 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
元稹的诗歌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生疾苦, 揭露了上层统治阶级的荒淫、 腐朽, 但深度、 广度都不及白居易。
诗的风格与白居易相近,都有语浅情深的特点。
春 晓 元稹 半欲天明半未明, 醉闻花气睡闻莺, 猧儿撼起钟声动, 二十年前晓寺情。
元稹诗鉴赏1 / 26这是一首怀念往昔情人的七言绝句。
一个春日的拂晓,天色朦胧,将明未明,作者在醉乡中闻着花气和黄莺的叫 声,心情安闲恬静,忽然一只小狗跳过,碰撞起钟声,于是勾起了他二十年前在 寺庙里的一段回忆。
这二十年前的情事是怎样的呢?诗里没有明说, 但我们从诗人所写的一篇小 说 中却略知大概。
如大家所知,诗人曾写过一篇著名的传奇小说《会真记》,写的是张生和崔 莺莺恋爱的故事 。
崔莺莺是一个美丽、温柔、多情的女子,张生很爱她,但终于因她出身卑 微,不利于自己图取功名富贵,而将她抛弃了。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古诗词译文及鉴赏答案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古诗词译文及鉴赏答案《离思五首·其四》是由元稹所创作的,这首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采用巧比曲喻的手法,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已经失去的心上人的深深恋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离思五首·其四》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离思五首·其四》唐代: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离思五首·其四》译文经历过波澜壮阔的大海,别处的水再也不值得一观。
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离思五首·其四》注释曾经:曾经到临。
经:经临,经过。
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
除却:除了,离开。
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与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
取次:草草,仓促,随意。
这里是“匆匆经过”“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
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
”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
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
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
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
《离思五首·其四》鉴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表面上是说看过“沧海水”、“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入诗人的眼底了,实际上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让诗人动心的女子了。
诗人借“沧海水”、“巫山云”这世间绝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
诗词鉴赏-元稹《离思五首》诗词赏析 精品

元稹《离思五首》诗词赏析元稹诗文兼擅,《元稹集》存文三十多卷,诸体该备,时有佳作名篇。
元稹非常推崇杜诗,其诗学杜而能变杜,并于平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
元稹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
下面是离思五首唐代元稹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山泉散漫绕阶流,万树桃花映小楼。
闲读道书慵未起,水晶帘下看梳头。
红罗著压逐时新,吉了花纱嫩麴尘。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译文爱在早晨的镜子里欣赏残妆,钗环插满在发丝丛中。
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山泉绕着街道缓缓流去,万树桃花掩映着小楼。
我在楼上悠闲地翻看道教书籍慵懒着没有起身,隔着水晶帘看你在妆台前梳头。
著压一种织布工艺的红罗总是追逐时髦新颖的花样,绣着秦吉了一种类似鹦鹉的鸟花纹的纱布染着酒曲一样的嫩色。
你说不要首先嫌布料的材质太薄弱,稍微有些经纬稀疏的帛才是最宜人的。
曾经领略过苍茫的大海,就觉得别处的水相形见绌;曾经领略过巫山的云霭,就觉得别处的云黯然失色。
即使身处万花丛中,我也懒于回头一望,这也许是因为修道,也许是因为你的缘故吧。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
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注释篸ā古同簪。
须臾ú片刻,很短的时间。
散漫慢慢的。
慵ō懒惰,懒散。
水晶帘石英做的帘子;一指透明的帘子。
吉了ǎ又称秦吉了,八哥。
嫩麴ū酒曲一样的嫩色。
纰ī缦à指经纬稀疏的披帛。
曾经沧海难为水此句由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孟子·尽心篇》脱化而来,意思是已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水势,那江河之水流就算不上是水了。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全国通用版】202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项练习题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①(元)王恽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
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
谁教若辈管兴亡。
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②未易当③。
[注]①驭说,即说书。
高秀英,当时著名女说书艺人。
②拍板门锤,说书时使用的道具。
③未易当:没有改换。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连用叠词“短短”与“淡淡”,写出了说书女打扮素洁得体而脱俗的形象特点。
B.“拂”字准确传神地刻画说书女干净、利落的动作,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
C.上阕三四两句运用比喻(通感)手法形容艺人说书技高超,谈吐清雅、英爽,如含珠泻玉。
D.上阕写女艺人装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下阕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层次清晰。
(2)简要分析词的下阕末尾“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两句所表达的主旨。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情感态度。
要结合诗中关键词语,关键意象,揣摩它们背后的含义。
【解答】(1)B.“表现了她嬉笑怒骂、愤世嫉俗的态度”错,“拂”字只表示一个干净利索的动作而已。
(2)“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
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唐朝文学家元稹的诗词鉴赏

【导语】元稹是唐朝诗⼈、⽂学家,诗作号为“元和体”。
代表作有《莺莺传》《菊花》等。
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
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
下⾯就和⽆忧考⼀起来了解下唐朝⽂学家元稹的诗词,欢迎阅读!唐朝⽂学家元稹的诗词篇⼀ 《梦游春七⼗韵》作者为唐朝⽂学家元稹。
其古诗全⽂如下: 昔岁梦游春,梦游何所遇。
梦⼊深洞中,果遂平⽣趣。
清泠浅漫流,画舫兰篙渡。
过尽万株桃,盘旋⽵林路。
长廊抱⼩楼,门牖相回互。
楼下杂花丛,丛边绕鸳鹭。
池光漾霞影,晓⽇初明煦。
未敢上阶⾏,频移曲池步。
乌龙不作声,碧⽟曾相慕。
渐到帘幕间,裴回意犹惧。
闲窥东西合,奇玩参差布。
隔⼦碧油糊,驼钩紫⾦镀。
逡巡⽇渐⾼,影响⼈将寤。
鹦鹉饥乱鸣,娇娃睡犹怒。
帘开侍⼉起,见我遥相谕。
铺设绣红茵,施张钿妆具。
潜褰翡翠帷,瞥见珊瑚树。
不辨花貌⼈,空惊⾹若雾。
⾝回夜合偏,态敛晨霞聚。
睡脸桃破风,汗妆莲委露。
丛梳百叶髻,⾦蹙重台屦。
纰软钿头裙,玲珑合欢袴。
鲜妍脂粉薄,暗淡⾐裳故。
最似红牡丹,⾬来春欲暮。
梦魂良易惊,灵境难久寓。
夜夜望天河,⽆由重沿溯。
结念⼼所期,返如禅顿悟。
觉来⼋九年,不向花回顾。
杂合两京春,喧阗众禽护。
我到看花时,但作怀仙句。
浮⽣转经历,道性尤坚固。
近作梦仙诗,亦知劳肺腑。
⼀梦何⾜云,良时事婚娶。
当年⼆纪初,嘉节三星度。
朝蕣⽟佩迎,⾼松⼥萝附。
韦门正全盛,出⼊多欢裕。
甲第涨清池,鸣驺引朱辂。
⼴榭舞萎蕤,长筵宾杂厝。
青春讵⼏⽇,华实潜幽蠹。
秋⽉照潘郎,空⼭怀谢傅。
红楼嗟坏壁,⾦⾕迷荒戍。
⽯压破阑⼲,门摧旧梐枑。
虽云觉梦殊,同是终难驻。
悰绪竟何如,棼丝不成絇。
卓⼥⽩头吟,阿娇⾦屋赋。
重璧盛姬台,青冢明妃墓。
尽委穷尘⾻,皆随流波注。
幸有古如今,何劳缣⽐素。
况余当盛时,早岁谐如务。
诏册冠贤良,谏垣陈好恶。
三⼗再登朝,⼀登还⼀仆。
宠荣⾮不早,邅回亦云屡。
直⽓在膏肓,氛氲⽇沉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诗词鉴赏训练2020最新最全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和乐天早春见寄元稹雨香云澹觉微和,谁送春声入棹歌。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
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
同受新年不同赏,无由缩地①欲如何。
【注】①缩地:传说中化远为近的神仙之术。
典出晋·葛洪《神仙传·壶公》:“费长房有神术,能缩地脉,千里存在,目前宛然,放之復舒如旧也。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作这首诗时两人正分处两地,山水相隔,只能凭借诗歌来表达衷情。
B. 诗中写潮猛浪大的江中仍可听到棹歌声声,含蓄表现了渔人生活的艰辛。
C. 颈联写雪消水添,本可以放船直下会友,可惜潮涌波漫,只能欲泛还止。
D. 诗歌末句用“缩地”典故来表达对友人的无尽思念,真可谓无理而妙。
15. 诗中从不同角度写早春的景象,请结合诗句概括分析。
参考答案:14. D15. 此诗从天气、人事和物情三方面依次着眼写早春景象。
①运用多种感觉写景。
如“雨香云澹觉微和”一句,“雨香”是嗅觉描写,“云澹”是视觉描写,“觉微和”是触觉描写,“谁送春声入棹歌”是听觉描写。
②从远近结合的角度写景。
“萱近北堂穿土早,柳偏东面受风多”,是近景;“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既写出了早春的勃然生机,又写出了雪消水添,本可放船直下,但潮涌波漫,于是欲泛还止的情况。
为后文抒情做了铺垫。
③从动静结合的角度写景。
写澹云、萱草是静态描写,“柳偏东面”“湖添水色消残雪,江送潮头涌漫波”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写出了作者雪消水添,欲放棹相寻与友会晤难一苇飞渡的状况。
初寒夜寄卢子蒙元稹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
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倚壁思闲事,回灯检旧诗。
闻君亦同病,终夜远相悲。
【注】本诗题目一作“寒夜寄卢子蒙,子蒙近亦丧妻”。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将月比作“阴秋镜”,说明是秋夜月色阴冷黯淡,衬托出诗人丧妻后的颓丧。
B. 第二句中“寂寞资”指诗人丧妻独居,百无聊赖,只有寒意相伴,其情孤苦。
C. 第三句中“酒醒”二字暗点诗人无法排遣心中愁绪,只能借酒消愁,然而愁苦更甚。
D. 尾联点题,诗人所“悲”的,不仅有同病相怜之痛,也有对友人近况的担忧之情。
15. 本诗的颈联写得十分动人,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参考答案:14. A(“月色阴冷黯淡”理解有误,古人认为秋天属阴,故曰“阴秋”。
“阴秋镜”是说秋夜月亮明净如镜,月色清冷凄凉,故A错误。
)15. ①诗人夜不能寐,倚靠墙壁想起自己与亡妻的恩爱情状,于是重燃油灯,查找当年写给妻子的旧诗。
②运用动作描写,“倚壁”“检旧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茫然、怅惘之状。
③表达了诗人的丧妻之痛与对亡妻的哀思。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遣悲怀三首①(其二)元稹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注】①《遣悲怀三首》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的组诗,共三首。
韦丛出身名门,委身下嫁尚处下僚的元稹,虽生活清贫,但两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
②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昔日”句,是回忆昔日夫妻间的戏言,竟谈到身后事,当初“戏言”也好,“慎言”也罢,都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
B.“今朝”句,写昔日戏言成真,作者追悔莫及,表现了作者的愧疚与痛惜之情。
读来令人心酸,倍感无奈。
C.“诚知”句,与作者写给韦丛的另一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角度一致,意蕴相通,可谓异曲同工。
D.“贫贱”句,言贫贱夫妻,一旦永诀,回忆诸多往事更令人悲哀。
以“百事哀”收束全诗,词切情真,不忍卒读。
E.这一首诗起笔自然,结句沉重;感今怀昔,抚存悼亡;语言质朴,如话家常;表达了作者的深切思念和入髓之痛。
15.在颔联和颈联中,作者是用什么抒情方式来抒发悼亡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4.AC(5分。
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
A项“赞美了妻子的开明贤淑”有误,“戏言后事”,表现了夫妇感情亲密。
C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在赞美妻子,讴歌爱情。
“诚知”句,言丧偶之痛,历来普遍,不必过于哀痛。
实为跌宕顿挫之笔,是为了突显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所体现的情感郁结。
这两句诗几无可比性。
)15.作者寓情于事(记事抒情、因事缘情等),通过几件日常琐事来怀念亡妻,表达哀思。
将衣服送人,已所剩无几;将针线原封不动,留作永久的念想;因念及亡妻的好,善待陪嫁的奴仆;因经常梦见亡妻,烧纸送钱慰亡灵。
(6分。
抒情方式3分,简要分析3分。
)高荷元稹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tiē),安定,安宁。
14.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15.诗歌最后两句写了“荃”的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荷”有什么关系?请简答。
14.①“风力的抬举”不确,应为“自抬举”,自己勉力挺拔向上。
②写了“荃”贴近水面(或:着水、低矮),因而一生安宁;写“荃”是为了反衬“荷”,突出“荷”的高举以及因“高”而会遭到外力打压的特点。
第一问“荃”的两个特点“低矮”“安宁”,;第二问“反衬”,“突出因‘高’而遭打压”。
15.元稹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或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矢志不渝。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①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②,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
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3. 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4.“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
(2分)5.请鉴赏诗中“灯”这一意象的妙处。
(2分)参考答案:3.(2分)首句诗描绘出一幅夜已深,灯已残,光线昏暗,影子摇晃不定的凄凉黯淡画面。
评分说明:对画面内容的描绘1分,对画面内容的概括1分。
4.(2分)“惊坐起”是写诗人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之后,重病之中居然坐起来的神情举止,突出了消息的惊人、闻者的震动和心情的悲痛。
评分说明:“惊坐起”内容阐述1分,效果中的“惊人”、“震动”、“悲痛”答对任2点1分。
5.作者选取久燃油尽、失去光焰、灯影昏暗、摇曳不定的“灯”来表现,既写出夜深不寐,又衬出心境悲凉,用笔精炼,铺垫下文。
补充材料: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
其中的“惊”,写出了“情”——当时震惊的感情;其中的“坐起”,则写出了“状”——当时震惊的模样。
如果只写“情”不写“状”,不是“惊坐起”而是“吃一惊”,那恐怕就神气索然了。
而“惊坐起”三字,正是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当时陡然一惊的神态。
再加上“垂死病中”,进一步加强了感情的深度,使诗句也更加传神。
既曰“垂死病中”,那么,“坐起”自然是很困难的。
然而,作者却惊得“坐起”,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2.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参考答案:1.元和十年白居易意外被贬为江州司马。
2“惊坐”,垂死病人突然坐起,足见此惊非小,生动传神地表现了诗人闻讯后惊愕、激愤和感慨万千的形象,这饱含着诗人对朋友深切关注的诚挚深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不公的愤怒与谴责。
西归绝句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
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
【注】诗人原序:“得(李)复言,(白)乐天书。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年元稹自唐州(今河南唐河县)奉召还京途中。
元和五年作者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武关,今陕西省商县东。
1.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作简要回答。
2.诗的最后两句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表达了作者奉召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
(诗人被贬离京五年,今日奉召回京,感叹之余,满怀欣喜。
途中收到朋友的来信,又是一喜。
)2.展现了一幅洋溢着作者欢快心情的清新美好画面:诗人满怀喜悦,临水展读友人书信,正值岸上满山桃花盛开,嫣红灿烂,此情此景,生动明快,别具情趣。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遣悲怀①元稹谢公②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③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注】①元稹的原配夫人韦氏病逝后,元稹写了不少悼亡诗,此为其中一首。
②谢公:指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他的侄女谢道韫。
③黔娄:战国时齐国的一位贫士。
8.首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9.颔联和颈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妻子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5分)参考答案:8.用典。
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
引出后文对韦氏婚后艰苦生活的描写,间接表达了诗人对亡妻的追怀悼念之情。
9.诗人笔下的妻子是一位能关心体贴丈夫、安于贫苦的贤淑的女性形象。
颔联借写妻子为自己翻箱寻衣、卖钗沽酒,表现妻子对自己的关心体贴;颈联借写妻子甘于以野菜充饥、以槐树落叶为柴,表现其安于贫苦的美好品德。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的情态。
(2分)8、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1分)参考答案:7、①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8、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
(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元稹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6. 请写出诗歌题目的意思。
7. 诗中两次出现“花前”,请简述其作用。
8. 作者感到“虚度好春朝”。
结合全诗,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6. 三月三日写此诗寄给乐天,以示答谢。
7.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时间,前后对比中表现作者对过往美好的回忆,对今朝窘态的感叹。
8. 帘外花开依旧,景色宜人,可自己独卧病榻,心情失落,身边也无朋友相伴,这样的美好时光白白的浪费了。
早春寻李校书元稹款款春风淡淡云,柳枝低作翠笼裙。
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
带雾山莺啼尚小,穿沙芦笋叶才分。
今朝何事偏相觅,撩乱芳情最是君。
【注】缭乱:激发,撩动。
1.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行赏析,请写出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