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海洋国土论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海洋国土开发的思考

关于中国海洋国土开发的思考

关于中国海洋国土开发的思考——南海国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人口众多、陆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

其中陆地资源日渐匮乏已渐渐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瓶颈。

要解除资源困境维护海上主权,我国必须把目光转向海洋。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赋予我国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不仅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而且是解决陆地资源短缺、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的希望所在。

让国人把视线转向海洋,培养中华民族的海洋意识,这棵树在经过改造的土地上已经有生长的可能性了,清朝封建统治的盲目自大闭关锁国造成了近代中国被凌辱和侵略的屈辱史。

这就是历史,我们不能苛求前人,但我们不能比接受教训。

当翻开中国海洋国土知识地图集的中国控制南沙岛礁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侵占南沙岛礁示意图,南中国海图中映入眼帘的竟是不同的方框不同的颜色,这些都令我陷入了思考。

关键词:海洋意识;海洋国土;海洋资源;主权;可持续发展19世纪以来,世界沿海国家经过三次“蓝色圈地运动”,世界沿海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乃至国家兴衰荣辱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海洋的争夺和海洋领域内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

海洋国土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被提升到国家意识上来。

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

不过开发海洋资源海洋国土的界限也是关键的。

身处北部湾,面向南海,同时也面向东南亚,这就意味着海洋我国可称为“地理不利国”。

一、我国南海的基本概况南海位于我国的南部,被称我国大陆、台湾岛、菲律宾群岛、大巽他群岛、马来半岛、中南半岛所包围,面积3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中国管辖海域面积达200多万平方千米,拥有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东至黄岩岛,南至曾母暗沙。

南海平均水深1212米,最深处为5559米,是一个面积广大的深海盆。

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

海洋国土是一国内海、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是全部国土的重要部分。

其中内海、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

海洋国土与陆地国土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多了一个巨型水体,二者其他许多重要的差别都是由此而来的。

这似乎是常识之谈,却也是我们理解海洋国土问题必须紧紧抓住的一个根本出发点。

我国大陆邻接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区,台湾省并邻接太平洋一隅。

自然地理面积总共为470多万平方公里。

但是,除渤海是我国的内海外,其他海区与周边国家的海域界线还都没有完全划定。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就将近300万平方公里。

但我周边一些海洋国家,已无理提出了多达150多万平方公里主权求,占可划归我管辖海域面积约一半以上。

中国与周边海上邻国在海洋划界、海洋权益及岛屿归属问题上存在着争端,在有可能划归我国的近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中,有争议的区域达150 万平方公里。

中国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岛礁被侵占的问题十分严重,其中以钓鱼岛和南海诸岛最为突出。

中日在东海的争议,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最为关键。

南海问题的解决面临日益复杂的局面。

南海争议最激烈、最集中的焦点在南海群岛。

南海群岛总共有230 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

目前,中国大陆和台湾方面一共拥有8 个礁,越南占了29 个岛礁,菲律宾占了9 个岛礁,马来西亚占了 5 个岛礁。

南海周边国家和地区目前在南海海域投入开采的油井已超过1000 口,这些油井绝大部分位于南海断线中国一侧海域,每年开采的石油超过6000 万吨。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则执行“介入但不陷入”的政策,把南海问题当成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

随着奥巴马政府最近 3 年多来大举推进战略东移策略,在中国周边各种动作不断,给中美双边关系的发展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如何拓宽渠道、加强沟通、增加互信事关中美双边关系未来几年的走向。

实际上,我国可以表现出更为积极的姿态,向美国发出更加清晰、明确、连贯的信号。

2.来自海上争端的挑战相较于中美关系的长期性,中国周边的海上争端似乎更紧迫、更直接。

海洋国土论论文-应用物理

海洋国土论论文-应用物理

论海洋争端产生的原因及我国应对策略摘要:目前,南海争端层出不穷,南海局势愈加复杂,这个问题并不只是与南海周边国家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争端背后都有大国的身影。

但我们必须知道南海是中国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所公认的,并具有法律效力。

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对南沙争端提出了两个选项:“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基于睦邻友好的和平政策,中国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的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使用武力收回被占岛礁的权利。

对此,1945年《联合国宪章》第51条及联合国有关决议提供了充足的国际法依据。

我们的首要原则还是和平解决,共同获益。

关键词:南海共同开发和平战争一、南海重要性及争端的产生的原因(一)海洋国土的价值1、自然财富之源(1)海洋气候资源贮存热量—“空调器”。

吸收4/5的太阳到达地表的辐射热,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积蓄太阳能—“地球之肺”;海洋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60倍,大气70-80%氧来自海洋植物;风雾雨雪的故乡—“生命之源”;海洋每年蒸发出44亿立方千米淡水由气流送往大陆。

(2)海洋生物资源以我国为例,已鉴生物品种已达20278种,海洋动物12500种,浮游藻类1500种,附着性藻类320种,渤、黄、东、南四个海区初级生产力总量“45亿吨”-折合鱼类生物量1500万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折合人民币21736亿元。

(3)海洋港口航运资源以我国为例,中国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段400余公里。

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建大中型以上泊位。

全国沿海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可建中型以上泊位的港址164个,万吨级以上40多个,10万吨级以上10多个。

(4)海洋游乐资源以我国为例,中国海域从北到南跨越40多个纬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五大旅游要素。

既有热带典型的珊瑚礁、红树林景观,又有温带平缓海滩、风成沙丘、滨海湿地景观;既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景观,又有河口海岸、淤泥质海岸景观;还有世界闻名的特殊景观。

海疆战略论

海疆战略论

1、联合国海洋法的新发展
战后围绕海洋法编纂工作的漫长会议,事实上是海 洋大国与第三世界国家争夺海洋权益斗争的写照。 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日益觉醒和壮大,他们强烈要 求制定一个公平合理的新海洋法,反对以帝国主义 海洋霸权为基础的旧海洋秩序。在帝国主义与殖民 主义时代,海洋大国拥有坚船利炮,在世界各海洋 横行无阻。其军舰与渔船队四处耀武扬威,闯入他 国领海,掠夺海洋资源,威胁他国安全。因此,殖 民大国从一战起在各海洋法会议上围绕领海的法律 地位与宽度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帝国主义国家主张 以早期的大炮射程3 海里为领海宽度,试图尽可能 限制其他国家的海洋权益,以所谓“海洋自由”保 证海洋大国掠夺他国资源的权利。
国际海洋制度,构成了亚非拉国家争取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的一部分。1982 年9月结束第三次会议。第三次海洋法会 议与1958 年日内瓦海洋法会议相比,取 得了历史性的进展。关于领海、海峡、
大陆架、岛屿、公海等均确立了新的制
度。其中,最为突出的进展是新公约确 立了12 海里的领海宽度,建立了200 海 里专属经济区与国际海底区域制度。
从全球范围看,的确有不少国家从
海洋中“打捞”到不少的财富、机
遇与希望
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 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给国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 效益,并迅速改变了一些国家的地位和实力。英国 由于二战中受到削弱,加上战后殖民地体系的分崩 离裂,而沦为一个二流国家,经济一落千丈。但其 靠开发北海油田一举振兴了经济,不仅偿还了外债, 平抑了通货膨胀,还使自己由石油进口国变为出口 国,综合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强。近些年来,一 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跻身子海洋开发的行列。事实 表明,海洋资源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 柱。换句话说,人类对海洋的依赖将越来越大,21 世纪将成为“耕海牧洋”的世纪。

学习与探究 我国的海洋国土

学习与探究  我国的海洋国土

学习与探究我国的海洋国土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既有辽阔的陆地国土,又有广袤的海洋国土(图1.18)。

我国海疆北起鸭绿江口,南至曾母暗沙,东起钓鱼群岛,西至北仑河口,拥有6000多个岛屿、18000千米的陆岸线和14000千米的岛岸线,管辖海域面积300万平方千米。

图1.18 中国行政区划图大海是生命之源,不仅美丽,而且富饶。

我国海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图1.19)。

我国海洋生物20000多种,鱼类5000多种。

其中具有捕捞价值的海洋动物鱼类2,500 余种,虾、蟹、贝、藻类几千种。

我国管辖海域内有海洋渔场70 多个,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是著名的四大海产。

舟山渔场位置适中,大陆架宽而浅,太阳可以直射海底,水温适宜;有众多河流带来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海洋鱼类提供足够的饵料;有寒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下层营养盐类泛到上层,使得上层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特别丰富,是多种经济鱼类回游的必经之路,每年都有几次大的鱼讯,产量很高,是全国性的大渔场。

除捕捞外,还利用图1.19中国近海海洋资源近岸“肥沃”的浅海滩涂发展了大规模的海水增养殖业,如在海上“种植”海带、“放牧”虾群、扇贝、海参、鲍鱼。

因此,人们把这种海水增养殖业形象地叫做“耕海牧渔”。

海洋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还提供了丰富的矿产资源。

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

我国近海已发现的大型含油气盆地有10个,它们是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台湾西部盆地、南海珠江口盆地、琉东南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盆地和台湾浅滩盆地,油气资源沉积盆地约70 万平方公里,石油资源储存量估计为240 亿吨左右,天然气资源量估计为14万亿立方米;蕴藏量以东海大陆架最佳,南海和渤海次之。

还有大量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即最有希望在本世纪成为油气替代能源的“可燃冰”。

我国迄今共发现具有商业开采价值的海上油气田38 个,获得石油储量约9 亿吨,天然气储量2500多亿立方米。

蓝色海洋国土论文

蓝色海洋国土论文

武夷学院《蓝色海洋国土》专业:通信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班级:通信工程2班学号:XXXXXXXXXXXXX姓名:Kemi维护我国的海洋权益以及海洋建设众所周知,21世纪是海洋世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开发、利用、争夺海洋资源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与此同时,我国是个陆地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度为世界第四,大陆架面积为世界第五,200海里专属经济区面积为世界第十。

因此,我国要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全面实施海洋开发战略,建设海上强国,有效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我国的海洋权益既包括我国在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国家管辖海域范围内享有的领土主权、管制权、管辖权等权利及其派生的在海洋开发、利用、科研、环保等方面的一系列权利和利益,也包括我国在“国际海底”、公海、极地等国家管辖海域范围以外享有的各种海洋权利。

即便如此,我国现面临着激烈的海域划界争端,要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得300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我国是名副其实的海洋大国,我国的海洋权益在政治、经济、资源等各方面都面临许多争端。

在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国家之间由于利益的不同,或由于对国际法的解释和适用的不同而经常发生冲突。

这些冲突形成国际争端,在一定情况下,甚至会导致战争。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利用海洋的规模,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有了急剧扩大,可能引起国际争端的因素越来越多。

海洋争端的发生,有越来越频繁的趋势。

争端的表现很多,几乎在海洋利用的任何领域都有可能发生,近年来冲突最明显的主要表现在有关海域化解、岛屿、渔业、海洋环境污染以及开发国际海底资源有关的争端。

海洋相向或相邻国家之间的海域划界问题,包括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划界,是引起国际争端的主要根源之一。

海域的划界直接关系到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特别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的发现及开发的可能性使得海域划界问题变得更为复杂。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论文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论文

我国海洋国土的现状及思考海洋国土,一个我们近年来从陌生逐渐熟悉的词语,中国海洋领土虽然广阔,我国拥有广阔的海洋, 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大陆海岸线长达1 8 0 0 0 多千米,加上岛屿岸线14000 千米,海岸线总长居世界第四,我国的内水和领海面积约38 万平方千米我国大陆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濒临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

大陆架面积130 万平方千米,位居世界第五,200 海里水域面积200~300 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十.但是与很多国家存在争端,近一段时间有关海洋领土争端的事件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国家公然挑战中国的忍耐极限。

由古至今,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海上大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因海促成了阿姆斯特丹的繁荣;西班牙也曾凭借其无敌舰队攫取了无数财富;大不列颠的坚船利炮也为其打开了世界所有的门户;到如今,悬挂着星条旗的舰队随时都会出现在全球任何一处与“美国利益”有关的地方。

这些管辖海域是中华民族长期生存繁衍的重要基础, 也是我国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库。

21世纪,人类开始向海洋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使海洋除了是世界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外,更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能源的广阔疆域。

随着陆地资源日趋枯减,人们越来越多地把目光投向海洋。

为解决日益显现出的争端,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联合国陆续召开有关于国际海洋公约的会议。

历经多年的拟定海洋法草案和磋商讨论,终于在1996年11月16日一部国际立法史上最广泛、最全面的海洋法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

《公约》规定:“沿海国有权建立12海里领海和24海里的毗连区,并规定沿海的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对毗连区行使必要的管制权,拥有海关、财税、移民和卫生等管辖权。

而且沿海国可建立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经过酝酿、协商、斗争、妥协而制定的《公约》巧妙地折衷与平衡了各国在和平利用国际海上要道,有效开发和养护海洋生物资源,公平划分海域的疆界,以及和平解决海洋争端等重要方面的利益需求;实现了海洋规范的统一,避免了因海洋法渊源多轨制产生海洋秩序不协调稳定;并且以和平方式实现了海洋上的“土地革命”,使世界政治地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海洋国土产权论

海洋国土产权论
维普资讯
经 营城 市 与城 建 管理 卜——————一 _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潮 汐 能 和 大量 的滩 涂 ,海 底 石 油 ,
资源贫乏 国, 巳提 出开发海洋空 它 间的 “ 列岛环状线 ” 方案 以解决资 源 问题 , 按照该方案 , 将建造一条 环绕 日本列岛 8 0 0 0公里的钢铁 大 堤, 堤内将建起海上牧场 , 堤上将
建 设 海 流 发 电站 ,海 水淡 化 厂 等 ; 场 等 等 ③ 。
国在 宣 布 海 洋 权 益 的 同 时加 紧 了 海 洋 开 发 ,如
洋所有 , 以债权 管理 为媒介 , 活海洋 国土使 用 放 权 ( 经营权 ) 并实行 资产化 管理 , 同时 改革和完
善 统 一 的 海 洋 国土 产 权 管理 机 构 ,从 而保 证 国
有 海洋资产的保值 增值 。
用 的装机容量达 2 0 0 0万千瓦 ,海 洋热能储 蓄约 5 亿千瓦 , 化学 能储 量 约 1 千瓦 ,海洋滩涂 资源 丰 亿 富, 共有 2 0 0 0多万 亩 , 目前仅开发
1 1 。而 我 国 人 口已 达 1 亿 , /0 2 陆 地 资 源 承 载 力将 达 到 一 定 极 限 , 走
13 海 洋 国 土 产 权管 理 中存 在 的 问题 经 过 几 十年 的努 力 ,我 国海 洋 开 发取 得 了

海洋权益 。美国宣 布按 照 《 联合 国海洋法公约》
的 要 求 和 规 定 ,它 所 属 的 2 0 里 海 域 面 积 是 0 海 72万 平 方 公 里 ( 土 面 积 是 9 6万 平 方 公 6 本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海洋国土争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金属材料工程2010-1 姓名:毛正楠学号:1001130119摘要:公元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战败甲午海战,被迫与日本签署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地台湾,钓鱼岛等附属岛屿,弹指一掍间就已逝100多年,尽管抗战胜利已走无数岁月,但台湾没有回归,中日依旧斗争于钓鱼岛的管辖权。

目前,南海争端层出不穷,南海局势愈加复杂,这个问题并不只是与南海周边国家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争端背后都有大国的身影。

但我们必须知道南海是中国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国际所公认的,并具有法律效力。

关键词:海洋国土钓鱼岛南海一、钓鱼岛的主权问题1、中国宣称对钓鱼台拥有主权的依据从地理学上分析,钓鱼岛等岛屿位于毗连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东中国海大陆架边缘,南接2000多米深的冲绳海沟。

因此,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大陆型”岛屿,附属于台湾岛;而琉球群岛是“大洋型”岛屿,故不能认为钓鱼岛附属于琉球群岛。

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岛最早由中国发现和命名。

在明清两代钓鱼岛就被中国用作往返琉球时的航行指标,并被列入中国海防范围和划属台湾的附属岛屿,其周围海域也一直是台湾人民的渔场。

1940年东京法院的一个判决也被引用证明钓鱼岛附属于台湾岛。

在该判决中,法院判决钓鱼岛归“台北州”管辖,不承认钓鱼岛隶属于冲绳县。

国际条约的内容也被引证作为支持中国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史实依据。

1895年4月17日签署的中日《马关条约》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中国将台湾及其一切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

依据1943年《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后应将割让给其的中国领土返还,其中就包括钓鱼岛。

2、日本宣称对钓鱼台拥有主权的依据日本认为它对钓鱼岛的主权是以先占的方式取得的。

其主要依据是直到1894年钓鱼岛的所有权仍未确定,尽管之前中国有文章提及钓鱼岛,但这不能作为中国行使过领土权利的证据。

1895年日本内阁决定将这些岛屿并入冲绳县之时,才算首次确定了它们的所有权,且自那时起日本一直到钓鱼岛实施了有效占领。

因此,国际法上的“先占”原则支持日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日本在引用国际条约时,强调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未将钓鱼岛包括在根据该条约第二条日本应放弃的领土之中,而是根据第三条置于美国的行政管理下。

而且根据1972年5月15日生效的《归还冲绳协定》,美国将钓鱼岛的行政管理权力移交给了日本,因此日本恢复了对钓鱼岛的“完全主权”。

日本方面还引用了国际法上的“时效取得”概念,认为自1895年以来,它已连续地、和平地对钓鱼岛行使权力,理应获得钓鱼岛的主权。

针对以上日本政府的主张,学者们纷纷提出质疑。

关于日本对钓鱼岛“先占取得”的主张,有学者认为其在事实或法律上均不能成立,日本的这种解说忽视了中国最先在钓鱼岛行使主权的历史事实。

日本1895年决议将钓鱼岛划入琉球,是因为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胜,积极窃取钓鱼岛,然后迫使中国在《马关条约》中同意割让台湾及其附属一切岛屿。

从法律上来看,根据现代国际法,先占的客体以无主地为限。

而对历史的回顾已证明,钓鱼岛在1893年以前已属于中国,因此它显然不能成为日本1895年先占的客体。

日本攫取钓鱼岛,不是根据“占”,而是根据中国战争所导致的《马关条约》。

先占是一个国家有意识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地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是否构成先占取决于国家的这种行为是否符合有效占领原则,即先占必须具备两个要素:占领和行政管理。

日本主张是其先占钓鱼岛,尽管中国可能早于日本发现,但不能有充分证据认为中国已实施了占领和行政管理,即不符合有效占领原则。

有学者对日本政府的这一观点从时际法的角度进行了反驳,认为即使中国对钓鱼岛只是“发现”,不构成“有效占领”,日本也不能依国际法认定,钓鱼岛是无主地,而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从时际法角度可论证在1895年以前,钓鱼岛主权即是属于中国的。

其次,美国两国之间的任何条约或协议均不具备决定钓鱼岛领土主权归属的法律效力。

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是中日双方之间的问题,没有中国的参与和同意,日本与任何第三方就此问题所作的安排都是无效的,并对中国没有约束力。

在战后领土归属问题上,日本只能严格遵守其在1945年接受的《波茨坦公告》及《开罗宣言》,美日之间的任何条约或协定不能变更钓鱼岛的地位。

根据《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的规定,日本在战后理应将包括钓鱼岛群岛在内的台湾附属岛屿一并归还中国,而根本不存在战后美日所谓的日本对钓鱼岛群岛享有“剩余主权”的说法。

1951年的对日《旧金山和约》由于没有中国的参加,因此同与之相关的1971 年日美《归还冲绳协定》,均不能产生决定钓鱼岛群岛主权归属的法律后果。

美国也承认日美之间的条约和协定并不表示美国承认日本对这些岛屿享有主权。

它是指一国对他国领土进行长期占有之后,在很长时间内,他国并不对此提出抗议和反对,或曾有过抗议和反对,但已经停止这种抗议和反对,从而使该国对他国的领土的占有不再受到干扰。

时效是非法占有他国领土,时效要求连续地,不受干扰地行使国家权力,而且时效的期限长短也常引起争论,因此大多数国际法学者都不接受“时效”概念。

更何况,中国对日本占领钓鱼岛提出了持续的抗议和反对。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将钓鱼列岛交给了日本。

”1951年9月8日,美国在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情况下与英、法、日等国缔结《旧金山对日和约》后,我国周恩来外长于同月18日又代表中国政府宣布,这个所谓的和约因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参加准备、拟制和签订,所以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绝不承认。

二、南海重要性及争端的产生的原因(一)海洋国土的价值1、自然财富之源(1)海洋气候资源贮存热量—“空调器”。

吸收4/5的太阳到达地表的辐射热,海洋植物光合作用积蓄太阳能—“地球之肺”;海洋二氧化碳含量比大气高60倍,大气70-80%氧来自海洋植物;风雾雨雪的故乡—“生命之源”;海洋每年蒸发出44亿立方千米淡水由气流送往大陆。

(2)海洋生物资源以我国为例,已鉴生物品种已达20278种,海洋动物12500种,浮游藻类1500种,附着性藻类320种,渤、黄、东、南四个海区初级生产力总量“45亿吨”-折合鱼类生物量1500万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每年折合人民币21736亿元。

(3)海洋港口航运资源以我国为例,中国有基岩海岸5000多公里,其中深水岸段400余公里。

许多岸段5~10米等深线逼近岸边,可建大中型以上泊位。

全国沿海160多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海湾,可建中型以上泊位的港址164个,万吨级以上40多个,10万吨级以上10多个。

(4)海洋游乐资源以我国为例,中国海域从北到南跨越40多个纬度,具备“阳光、沙滩、海水、空气、绿色”五大旅游要素。

既有热带典型的珊瑚礁、红树林景观,又有温带平缓海滩、风成沙丘、滨海湿地景观;既有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景观,又有河口海岸、淤泥质海岸景观;还有世界闻名的特殊景观。

滨海旅游景点1500处,其中有沙滩100多处,主要景点273个。

(5)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有海上石油、天然气和滨海砂。

以我国为例,已勘察证实的油气田20多个,石油资源量150~200亿吨,天然气6.3万亿立方米,滨海砂矿发现地质储量15.25亿吨,探明储量2500万吨。

(6)海洋再生能源海洋能—由于天体引力、辐射、物质分布势差等引起海洋中发生的动力源。

中国海洋能资源理论蕴藏量4.22亿千瓦。

潮汐能资源蕴藏量1.1亿千瓦,可开发利用2179万千瓦。

波浪能资源蕴藏量0.23亿千瓦,可开发利用1250万千瓦。

海洋温差能资源量1.5亿千瓦。

海水盐度差能资源量1.2亿千瓦。

潮流能资源量0.1亿千瓦。

海流能资源量0.2亿千瓦。

2、地球大通道世界上百分之九十的货物通过海上运输,美军格言:“国家拥有海上力量就能成为任何滨海国家的邻居。

”3、民族魂铸造厂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事物;咋看单调,实际蕴涵极其丰富;环境恶劣而多变;连接全世界……海洋这些特殊的性质和作用,使得探索、开发海洋,长期与海洋打交道的人们也产生了大海般的性格。

(二)全球性的“蓝色圈地远动”1.人类对海洋空间的新需求能源:目前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在2020年前基本开采殆尽耕地:面积每年以2100万公顷减少人口:2030年增到120亿海洋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海洋蕴藏着人类的未来地表面积:陆地占30%(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洋占70%。

15世纪“地理大发现”导致长达数百年瓜分世界大陆的战争。

20世纪中期“海洋资源大发现”将诱发连续不断的划分海上势力范围的竞争。

2.国际法律新制度的推动1958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国际会议,35个国家参加1973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国际会议,150个国家参加1982年4月3日才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2月在牙买加开放签字1994年11月16日《公约》正式生效(于第60份批准书交存后一年)1996年5月15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公约》(第93个加入国家)三、中国在长远上的应对政策中国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中国的利益损失最小?将是中国目前考虑的主要问题。

是打是和?将是关系到中国发展大计能否成功实现的重要因素。

首先,中国必须在未来两年内抓紧做到:经济上加快转型的步伐,因为只要转型速度快,才可以让中国更具竞争力。

才能解决中国就业,综合国力增长的问题。

另外,加紧国防建设,处理未来的冲突,只有靠强大的国防,跟东南亚各国讲道理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他们背后有不讲道理的美国支持。

其次,做好战争的准备,让战争制止战争。

中国不要害怕战争,因为躲是躲不过的。

该来的还得来。

中国要有打恶仗的准备。

只有做好最坏的打算,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平时不做战争准备,到战时,将变得非常被动。

最后,如果海岛争端爆发冲突,中国要抓主要矛盾,在各国中找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国家。

这个国家第一最好和陆地上跟中国接壤,第二,最好占领中国岛屿最多。

那这个国家就是越南。

因为目前来看只有越南最嚣张。

一来是要达到敲山震虎的作用,对周围的一些国家、尤其是对中国持不友好态度的国家(如菲律宾等)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二来是打狗给主人看,让美国知道,让世界知道,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必将是一个强硬的民族,寸土不让,寸土必争。

三来是加强国民国防意识,化解一些国内矛盾,重铸毛泽东时代所铸就而又丧失了三十年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甘愿为祖国的利益而奉献生命”的精神力量,让国民对党,对政府拥有更大,更多的信心。

当然,兵者,国之凶器。

这只是最后,也是最不得已的手段,我们的首要原则还是和平解决,共同获益。

但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做不到的话我们也会坚决的使用武力,对国家利益进行坚决的捍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