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分子热运动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13.1 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 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 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掌握分子运动的规律。

2. 通过观察和分析扩散现象,让学生认识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3. 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作用力,并能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4. 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一关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具体特点,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

2.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扩散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粉笔、黑板。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热胀冷缩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2. 讲解:详细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运动的规律,分子间的作用力,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

3. 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扩散现象,如气体、液体、固体的扩散,引导学生理解分子之间的无规则运动。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在热天分子的运动更剧烈,为什么气体更容易扩散等。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运动的规律3. 分子间的作用力4. 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七、作业设计答案:在热天,温度较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分子运动越剧烈,因此分子的运动更剧烈。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小,因此气体更容易扩散。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较大,因此固体很难被压缩。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知道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分子热运动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概念2. 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3. 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4. 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5. 拓展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分子动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子热运动的规律。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染色剂、热源等。

2.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参考资料等。

3. 教学环境:实验室、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的存在和特点。

2. 新课: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讲解分子在热运动中的特点和规律。

3.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分析实验结果。

4.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实验观察到的分子热运动数据。

2. 结合生活实例,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现象。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九、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如设计实验观察其他物质的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物理备课资料)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物理备课资料)

导学设计1.分子的热运动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2.理解分子扩散可以在固液气物质中发生。

3.理解分子作用力。

学习重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学习难点:分子作用力。

二、课前自学1. 扩散现象:微观世界中,不同的物质在接触时叫分子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扩散现象既可以在发生,还可以在中发生,也能够在中发生。

2.街上烧烤的小摊,人们远远就能闻到烧烤的味道,这属于现象,食物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跟有关。

3.木根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引力”、“斥力”)合作探究活动探究一: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1、对比厨房经常做饭被油烟弄脏的地砖,和客厅经常打扫过的地砖。

2、此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⑴分子间有;第 1 页共3 页⑵分子在不停的做。

活动探究二:影响物体扩散快慢的因素1、分别在热水和冷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扩散现象。

2、它们运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

活动探究三:阅读分子间的作用力1、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而压缩气体很容易呢?小结:a、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和。

并且同时存在的。

b、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现为;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

三、课堂互学(课前根据目标预设,设置的互学问题。

)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多选)()A、炒菜时厨房到处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E、煤炭堆在墙角一段时间后,墙角变黑2.腌制咸菜,静置一些时日咸菜慢慢变咸了这说明()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细雨淅沥沥,说明分子在运动 B. 玫瑰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C.破镜很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张桌子形状不变,说明了木柴分子是静止的4.“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C.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D.玻璃表面太光滑5、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第 2 页共3 页A.撒在地上的水蒸发变少B.汽车驶过后尘上飞扬C.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 D.两个干净的铅块粘在一起第 3 页共3 页。

初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
难点
会解释现象
课前
准备
墨水、热水、冷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备教师撰写)
批注
(由使用教师补充)
(一)分子热运动:物质有---------------------------构成
1、扩散定义: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扩散现象说明:
(1)分子在不停地。
(2)分子之间有。
年级
九年级
科目
物理
主备教师
备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分子热运动》
总1课时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引力。
教学
重点
分子动理论内容
教学反思(由使用教师撰写)
控制变量法
小结: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得越快。
练习2:通常把萝卜腌成咸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
A.分子减小了,很容易进入萝卜中B.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C.萝卜分子间有空隙,易扩散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加快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练习1:下面一些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方法指导(分子是看不到的,看到的不是分子)
A、金秋八月,校园里处处桂花飘香B、将糖投入一杯水中,水变甜了
C、烟从烟囱里冒出来D、扫地时,灰尘在空中飞舞
E、滴在地砖上的污渍,时间越久越难擦净F、樟脑丸放久了会变小,最后不见了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分子的热运动(thermal motion),就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水由分子组成,铁由原子组成,盐由离子组成),而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运动,且是无规则的运动。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一分子的热运动课题 7.2 分子的热运动第 3 课时计划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道并记住什么是布朗运动,知道影响布朗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2)知道布朗运动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激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观察到的布朗运动不是分子运动,但它又间接反映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特点。

这是课堂上的难点。

这个难点要从开始分析显微镜下看不到分子运动这个问题逐渐分散解疑。

教学流程内容板书关键点拨加工润色 1.下列事例中,属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秋风吹拂,树叶纷纷落下B.在箱子里放几块樟脑丸,过些日子一开箱就能闻到樟脑的气味C.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D.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灰尘飞扬解析树叶、灰尘、黑烟(颗粒)都是由若干分子组成的固体微粒,它们的运动都不是分子运动,A、C、D错,B对.答案 B2.在下列给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有( ).A.雨后的天空中悬浮着许多小水珠B.海绵吸水C.把一块铅和一块金的接触面磨平,磨光后,紧紧地压在一起,几年后会发现铅中有金D.将大米与玉米混合在一起,大米与玉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解析扩散现象指不同的物质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很明显A、B、D不是分子进入对方的现象,C属于扩散现象.答案 C3.在房间的一端打开一瓶香水,如果没有空气对流,在房间的另一端的人并不能马上闻到香味,这是由分子运动速率不大造成的.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解析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实际上是很大的,常温下在105 m/s 左右,之所以不能马上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运动无规则,与空气分子不断的碰撞,运动方向不断改变,不能向某一方向一直运动,大量的分子扩散到另一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人要闻到香味必须香味达到一定的浓度才行.知识点二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4.在较暗的房间里,从射进来的光束中用眼睛直接看到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的运动是( ).A.布朗运动B.分子的热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引起的运动解析布朗运动的实质是液体或气体分子对其中的悬浮颗粒的不断撞击,因作用力不平衡而引起的颗粒无规则运动,布朗运动只能在显微下才能看到.本题中悬浮在空气中被眼睛直接看到的尘埃颗粒,其体积太大,空气分子在各方向的冲击力平均效果相互平衡,实质上这些微粒的运动是由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所做的复杂运动.故D项正确.答案 D5.关于分子的热运动,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B.布朗运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同种物质的分子的热运动激烈程度相同C.气体分子的热运动不一定比液体分子激烈D.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内部的分子热运动就越激烈解析布朗运动是指固体小颗粒的运动,A错.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与物体的种类无关,B错、C对.物体的微观分子热运动与宏观运动速度大小无关,D错,故选C.答案 C6.A、B两杯水,水中均有微粒在做布朗运动,经显微镜观察后,发现A杯中微粒的布朗运动比B杯中微粒的布朗运动激烈,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A杯中的水温高于B杯中的水温B.A杯中的水温等于B杯中的水温C.A杯中的水温低于B杯中的水温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两杯水温的高低解析布朗运动的剧烈程度,跟液体的温度和微粒的大小两个因素都有关,因此根据布朗运动的激烈程度不能判断哪杯水的温度高,故D对.答案 D知识点三分子热运动7.下列所举的现象,哪些能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A.将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B.汽车开过后,马路上尘土飞扬C.洒在地上的水,过一段时间就干了D.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的运动解析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香水的扩散,水分子在空气中的扩散以及悬浮在水中的花粉的运动都说明了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C、D均正确,而尘土不是单个分子,是颗粒,尘土飞扬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答案ACD高中物理分子的热运动教案设计二一教学内容第一节分子热运动课时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生活中的热现象,乐于用分子动理论的基本知识对生生活中的现象做出解释。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

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是物体都由分子、原子和离子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运动越快。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九年级分子热运动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学会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自主探究1.物质是由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通常用来量度的单位是。

2. 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分子运动越。

4.分子间存在和。

合作探究1一、物质的构成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2的内容,了解物质的构成。

提出问题:1.如果把分子看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有多少米?通常用什么单位来量度分子?2.如果把1 cm3空气中的分子用每秒计算1010次的计算机计数也需80年。

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二、分子热运动探究活动: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

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发现密度比空气大的二氧化氮进入上面的瓶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展示:2 (1)在量筒里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硫酸铜溶液在量筒的下部,清水和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之间的界面明显。

静放几天,界面就逐渐变得模糊不清了。

(2)把磨得很光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五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 mm深。

生活实例:在腌咸菜的时候,菜往往要十天左右才会变咸,而在炒菜时,只需要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探究实验:在一个烧杯中装一些凉水,在另一个相同的烧杯中装等量的热水,用滴管分别在凉水、热水中同时滴入一滴红墨水。

比较两杯中红墨水的扩散现象。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

《分子热运动》教案分子热运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本质区别及特性;2.了解分子的运动状态;3.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的规律;4.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锻炼实验操作的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用KMT理论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2.了解固体、液体、气体的各自特性及本质区别。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老师通过引入问题,如“为什么水能变成冰块,又能变成水汽;为什么气体、液体、固体的特性不同?”来激发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好奇心。

第二步:小组探究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一种物质体系(如水,气体等),通过实验探究,搜集能够说明物质状态的数据,如密度、分子运动状态等。

第三步:总结规律老师组织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步:KMT理论讲解老师通过KMT理论来解释分子热运动规律。

第五步:举例分析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气压计,瓶子密闭等,来进一步说明KMT 理论。

第六步:实验操作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如下实验操作,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子热运动规律的认识:实验一:固体的热膨胀;实验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实验三:气体的扩散。

第七步:案例讲解老师通过实际案例(如工业生产,医疗保健等)来进一步说明分子热运动的重要性。

第八步:概括总结老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概括,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探究、讨论问题的能力;2.实验操作技能;3.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六、拓展延伸1.与生活相联系,比如气压计、汽车制动等的实际应用;2.资料挖掘,探究物质的状态变化规律。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3篇分子的热运动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2)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

分析二:由于液体或空气分子在热运动过程中对悬浮于其中的颗粒的碰撞的不平衡性,使这些颗粒受力不平衡而开始运动,这就是布朗运动。

由于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造成布朗运动的不规则性。

另外,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对颗粒的撞击更强,布朗运动更显著。

分析三: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平均速度越快,这是一个宏观统计结果,而对于具体某个分子,温度与其运动速度并不一定存在这一关系,也许温度升高,这个分子的运动速度相反可能在降低。

教法建议建议一:做好演示实验是关键,扩散现象实验和布朗运动实验都需要认真做。

在做观察布朗运动的实验过程中,用稀释的墨汁做悬浊液,过稀时液体中的微粒太少,过浓时亮度变暗,而且微粒连在一起,不便观察,可以多试几次。

墨汁也可以不放在载片玻璃的凹槽中而只简单地滴一滴在载片玻璃上,盖上盖玻璃就可以。

显微镜的放大率在40倍左右最合适。

建议二:在实验的基础上,推出分子在不停地热运动后,要注意再用热运动的观点解释造成该实验现象的原因,以便巩固、加深学生的认识。

建议三:有关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实验除做好演示实验外,若有条件,最好能用计算机模拟一下该运动的微观机制,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该实验现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一、扩散运动1、演示实验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2、概念:扩散现象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二、布朗运动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二节
《分子热运动》


姓名:吕兆燕
学号:090514033
年级:09物理学
知识目标:
❖了解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产生的。

❖知道什么是布朗运动,理解布朗运动产生的原因。

❖知道什么是热运动及决定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
❖扩散现象布朗运动
教具:显微镜(大于500倍),火柴,电源接线,布朗运动演示仪(气体),两个烧杯,红墨水,胶头滴管。

引入: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七章第二节“分子热运动”首先请大家回想一下,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这是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验证据来说明这个结论。

一,扩散现象(板书)
1.定义: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实验:找一名学生现场做实验,学生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适量的冷水和热水,放到白纸上,然后在冷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这时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墨水在水中的扩散情况。

师:请同学描述所看到的状况,比较墨水在热水与冷水扩散的快慢。

……
总结:扩散现象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师:扩散现象不仅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也会发生固体在之间.酱油中的色素扩散到了鸡蛋里面,又如,把金片和铅块压在一起,他们会彼此扩散。

再请同学举出生活中固体之间扩散的例子。

二.布朗运动(出示如图1所示的投影片)
二、布朗运动
布朗(1773-1858年),英国植物学
家,他在物理学上的贡献是发现了悬浮在
液体中的固体微粒做无规则运动。

1827年,布朗首先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悬
浮在水中的花粉做无规则运动,后来他又
用花岗岩粉末,烟尘微粒,无机玻璃粉末
做实验,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但是布朗
并没有找出运动的原因。

只是由于这种现
象是布朗首先发现的所以人们把它叫做布
朗运动。

师:请同学根据图片资料概括描述什么是布朗运动。

定义:悬浮在液体(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布朗运动.(板书)
实验:通过幻灯片展示“追踪一个微粒的运动”
师:通过以上观看请同学总结布朗运动的特点。

布朗运动的特点:
1)布朗运动是无规则的。

2)布朗粒子越小,布朗运动越激烈。

3)温度越高,微粒的布朗运动越激烈。

4)布朗运动能够在液体和气体中发生!
◆布朗运动的原因
结合投影片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论证
微粒无规则运动
运动状态不断改变,而且是无规则地变化
微粒受到的合外力无规则地变化
微粒受到周围液体分子的无规则碰撞
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温度对布朗运动的影响
请学生看微机屏幕,动画模式分子无规则撞击微粒的情况,包括
撞击较小的微粒和较大的微粒
师:(总结)温度升高,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

(1)液体分子对微粒的碰撞次数将增加(2)每次撞击作用将增强。

使微粒受到来自各方向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的不平衡现象加剧,
引起微粒的布朗运动越加激烈
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的区别:
a)扩散现象,指的是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可以彼此进入对
方中去的现象.
b)布朗运动,指的是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所作的无规则
运动.
c)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液
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四.课堂练习,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