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中国民间美术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历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它在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同时延续了原始艺术的生命。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民间美术史论文篇1浅谈中国民间美术与动画创作摘要:我国民间美术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延续着我国的原始艺术,并显示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直以来中国动画与民间美术密不可分,追根溯源,中国的皮影戏和走马灯可以算作动画的先驱。
从丰厚的民间艺术宝藏中汲取精华,是中国动画民族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间美术特征和现状的分析,研究其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对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动画提出具体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族特色;动画;造型;中国元素随着电脑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制作精良的动画片走入了人们的生活。
受众也不再只局限于少儿,定位于成人的动画数量逐渐增多。
动画片和电影、电视一样,是宣传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一种途径,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载体。
1 民族动画概述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所创作的动画片,具有明显文化差异,各有其特色与风格。
在世界动画的舞台上,中国动画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特别是中国动画发展的初期,动画创作者十分重视从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中汲取精华,强调内容的思想性,坚持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扬,逐步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国动画风格”。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动画进入一个高峰时代,中国动画创作者们以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融合传统民族文化,创作出如《大闹天宫》、《哪咤闹海》、《三个和尚》等优秀的动画作品,以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东方精神震动了国际动画界,开创了世界动画领域的新里程碑。
2 中国民间美术概述民间美术是民间生产者自己创造、自己欣赏或使用的造型艺术和实用美术。
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应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
美术的论文(通用9篇)

美术的论文(通用9篇)一、论文怎么写1、确定主题在写论文之初,首先要确定好论文的主题,才能够查找相关的知识点。
建议在确定主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身的专业,并且要使自己擅长的,这样在选题的时候不仅更加容易一些,也更容易通过。
2、列好提纲选好主题之后,就需要搜集一些相关的写作资料了。
查找相关资料后要仔细的阅读,可以根据所选择的主题来列好写作的提纲,这样在正式写作的时候就会有清晰的目标,不会出现跟主题偏差的问题存在。
3、正式写作当列好相关的主题和提纲之后,就开始进入到了写作的阶段。
因为书写论文通常会有字数的要求,一般需要几天才能完成,所以在写作的时候先要做好计划,可以确定好每天完成的部分。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写作习惯来安排。
4、仔细修改写完论文的内容之后,并不代表论文的书写已经完成,因为其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论点错误,以及一些不通顺或者是错别字的问题。
可以仔细的阅读一下,查找出不对的地方进行修改,确保论文是通顺并且有正确观点的。
5、完善要素完善要素是最后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需要查看文章中是否有缺少的事项,并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添加。
二、美术的论文(通用9篇)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
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美术的论文(通用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美术的论文1 我国历史文化渊源流长、博大精深,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涌现出了现代美术设计教育,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工艺美术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美术设计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性意义,现代美术设计教育要想积极走向世界、走向全球,就必须要加强与传统工艺美术的融合,立足现实,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要适度进行保留与创新,进而构建全新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1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1.1区别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内涵丰富,聚集了无数历史积淀,而现代美术设计注重强调现代审美意象的延伸。
中国美术简史结课论文

中国美术简史作业201413031420李岩第一编大事记第一章:史前美术一·旧石器的造型与发展1·【旧石器时代初期】在四川巫山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河北阳原小长梁与云南元谋人遗址,山西芮城西侯度遗址发现的石器,多系形状不规则的刮削器,砍砸器及尖状器,很少有第二步加工,呈现出石器的原始形状及初步的类型分化。
2·【旧石器时代中期】在距今约10万年的许家窑人遗址里发现的大约一千五百个石球,其光滑规则的造型体现出相当的造型能力。
这显示出一种与泛灵论联系在一起的工具崇拜心理,但也体现出对造型的讲究脱离了实用目的。
3·【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期智人的石器制作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这个时期的石器类型丰富,形状更加对称,加工益发精致。
宁夏灵武水洞沟出土的尖状器以造型周正对称而著称。
二·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装饰品和刻画艺术品1·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装饰品,是距今约28940年前峙峪人制作的一件石墨装饰品。
灵武水洞沟遗址发现以鸵鸟蛋壳磨成的穿孔串珠,河南安阳小南海遗址发现一颗钻孔石珠。
在这些装饰品上,呈现出成熟的钻孔技术。
2·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发现一枚精致的骨针,证明当时任以缝纫兽皮作为御寒保暖的服饰。
3·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意见尺鹿角枝残段,是现知比较可靠的最早的原始刻画艺术品,应该以狩猎的巫术仪式有关。
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1·【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华北地区的河北徐水南庄遗址,华南地区的江西万年仙人洞与吊桶环,湖南道县玉蟾岩,广西桂林甑皮岩下层等遗址均出土粗陶片;徐水南庄头出土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碾轧加工粮食的工具,还伴出家禽骨骼;道县玉蟾岩发现最早的水稻谷壳。
2·【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农业于本期已发展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黄河流域及北方主要种植粟类作物。
陶雕,石雕,玉器开始出现。
内蒙古林西白音长汗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石刻女神像。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

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中国美术史源远流长。
与美术风格总是在变化的欧洲不同,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中国美术史教学论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摘要:中国美术史教学在高等艺术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探索中国美术史有效教学、提高大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我们高等美术院校教师的重要任务,所以我们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合理组织美术史的教学内容,寻求有效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努力提高中国美术史教育教学质量,为祖国培养高素质、高起点、多能力的美术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美术史教学方法研究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及与相关的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概括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
数千年的历史,中国建立起了一座座宏伟的美术史丰碑,如商周的青铜艺术、汉代的汉画和石雕、晋唐的佛教艺术和人物画、宋元以后的文人画以及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
中国第一部系统的、较科学的绘画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就出自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人张彦之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幅员辽阔的国家,各民族、各区域的人文风俗、文化元素都有其民族和区域的特点,导致了文学、艺术、美术作品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风貌,使中国美术史册丰富多彩而具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美术史作为高校美术专业的必修课和高校公共选修课,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教学,使美术史在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和艺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值得我们今天来认真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合理组织美术史教学内容,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教学合一的师生互动环境,是使学生有效学习美术史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一、中国美术史教学中应提高思想认识、转变教学观念美术史教学长期不被重视的现状要改变,关键在于院校的办学思想、教师的认识和学生的配合三方面的不足。
我们要清楚认识美术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知道画家和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美术史,使学生了解艺术史,感受艺术大师的经历、人格及其作品内涵,掌握不同时期、不同人物、不同艺术风格的变化及发展,在传承和弘扬优秀艺术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创作、美术生活和美术发展提供丰富的艺术元素,提高学生探索美、运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中国美术史论文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中国美术史3000字论文美术史是美术学院的一门公共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中国美术史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在世界艺术史中占据独特重要的地位。
【1】中国美术史教学初探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发展脉络,流派,重要画家,及其风格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的重要位置,可以为个人创作积累经验,为深入学习研究打好基础,对学生的专业学习、人才成长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中国美术史教学工作者,科学地、系统地研究中国美术史,探究中国美术的优秀传统,总结经验,探寻规律,向学生传授中国美术史知识是其本职。
经过几代美术史家和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美术史教学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中国美术史和时代的政治、经济、各种文化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现行教材在知识内容上较为丰富,在对学生启发性思考方面依然有所欠缺。
由于中国美术史涉及博大丰富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在有限时间内,可传授的知识内容太多,详略重点的处理不好把握,教师教学时力求面面俱到,内容太多,使初入大学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找不到重点,师生间的互动研讨交流难以达到。
因此,美术史的教学中往往出现重视美术知识的积累、视觉审美经验的积累,以期为自己创作研究打下基础,但容易出现对作品深层社会意义开掘不够,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难以达到对学生创作的指导。
再有大量的中国美术名作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及其他海外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小城市教师学生很少有机会见到名作真迹,美术史教学研究实物资料不足,印刷品又难以真正呈现中国画之美。
这样就很难在课堂上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画之美,让他们在艺术美的海洋里徜徉,从而自觉自发的主动学习研讨中国美术史。
总之,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美术史教学不可避免存在不足,在学习美术史等艺术理论课上,部分同学思想上存在中轻视和应付的念头,他们重视艺术技巧的学习,轻视美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思想层次上缺乏高度,其画作也很难达到一定层次。
中国画鉴赏论文(推荐五篇)

中国画鉴赏论文(推荐五篇)第一篇:中国画鉴赏论文中国画赏析中国画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渊源,同时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风格,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国宝,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
中国画第一特点是意境创作的追求,推陈出新是中国画进步的宗旨,中国画主张“缘物寄情”,“以景寓意”,“以神取形”,“笔不周而意周”,“笔不工而心恭”。
在概括客观物象的同时,必须融进画家的主观感受,透过描绘对象创造形象的方式来借以体现画家的主观感受,使主观情感和客观的物象精神性格交融和转化使画家在作画前的主观感受得以充分的表达,而产生动人心魄的意境创作。
在中国画章法布局中状物立象,就是首先必须剪裁取舍分别主宾然后根据物象往来逆顺的运动之势部署画面。
使之造成动人心魄的气象。
而中国画在“置陈布势”中,如果要使画面章法获得灵动舒畅,富有变化,必须巧妙地处理空白,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
所谓空白是无画处,是虚处,是疏处是与密实相对而言的是与疏密虚实有密切联系的,虚实对构图,笔墨有极大的概括性,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既是疏密有致,可以打破构图中的平均布置,“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空景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虚与实在意境中不仅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转化,中国画用墨有干湿,浓淡之分,构图遵循计白当黑,知白守黑的艺术原则,有藏有露,有隐有显造成一种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美妙,而又带有几分迷蒙感的意境创作。
中国画在发展的早期就重视表情的描述,南朝的王微在《叙画》中提出山水并不是地图,应求“容势”,要表现大自然的生动变化,“望秋水,神飞扬,临春风,恩浩荡••••••此画之情也”。
文人画家也旨在写意而不写实。
欧阳修指出“古户画画意不画形”从“意”出发把追求形式看成是画工的事,真正的画家应是得意忘形。
中国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中国画被风起云涌的时代气息所驱动,推陈出新,魅力长存一、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中国美术史论文

- - -.行云流水独茧抽丝————浅谈中国书法摘要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
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
中国书法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汉字是中国书法中的重要因素,因为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里产生、发展起来的,而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汉字为依托,是中国书法区别于其他种类书法的主要标志。
关键词:中国书法传统艺术汉字AbstractCalligraphy,is the world's few words for all art forms,including Chinese calligraphy,Mongolia instruments law,Arabic calligraphy。
The “Chinese Calligraph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art of unique characters。
Broadly speaking,calligraphy is a symbol of the written rules of language。
In other words,calligraphy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aning of the text,with its calligraphic strokes,structure and tricks of writing,making aesthetic works of art。
中国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史论文摘要:艺术家在传统形式与现实生活、本位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徘徊,是一种极为错综复杂的境况。
但是田黎明在这之中做的非常成功,他的作品之中既能体现传统形式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还能体现本位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综观中国美术史,在国画创作上,既能摒弃陈陈相因的笔墨程式,又能遵循美术本体创作规律的人屈指可数。
一般来说,人们不是因为注重笔墨的趣味性而忽略其造型功能,就是为了造型的准确而失去了水墨独有的特性。
但是在现代,田黎明做到了。
“李可染用积墨技法创作出了开宗立派的逆光山水,成为一代宗师;田黎明传承传统没骨法创立了意象阳光画派而成为当代画坛无可替代的里程碑式的杰出画家。
”①田黎明的作品风格鲜明,在中国画深厚的水墨传统中,他创造出了不同于前人和同代人的独特风格,提炼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达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技法上田黎明找到了将传统笔墨形式与新的表现对象协调统一的方式,他尝试探索的“融染法”、“连体法”、“围墨法”和“积色法”都脱胎于传统的中国画,同时他也借鉴了西方绘画的用光,但这种吸收不是简单的移植和套用,而是有所变化。
综观其作品,可强烈地感受到那种从骨子里散发出的,中国传统道家思想追求的“朴素”、“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的观念。
一、传古韵,出新意受“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激进主义思想的影响,我们总是用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意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而无法在“传统”与“现代”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来调和我们的行为。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中国画也面临同样的困境,但是在当代田黎明做到了。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称中国文化为“冲击—反应模式”,而作为中国文化一部分的中国画,面对众多的“冲击”,也作出了“反应”。
以“85新潮”为标志,开始向现代美术转变,“田黎明的国画人物画创作无疑强烈凸显了当代中国画的现代性问题,他以后印象派融合传统文人画与写实主义的价值趋附既显示出他国画创作的现代性诉求,也体现出其传统与现代的两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美术史论文
-------思考与感悟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美术的世界是让人向往憧憬的,那是一片心灵的园地,精神的沃土。
美术世界中充满着现实与理想的交融,使人的灵魂升华,迈向美好。
中国美术作为美术的一个表现形式,其中蕴含着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人们的物质精神世界。
地理决定生活方式,决定着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由此而生。
而美术作为这一种文化的某种表现方式,其中所具有的超越物质的内涵是对文化的深刻体现。
中国美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美术的发展更是让人深思,让人不禁产生探索的兴趣。
三皇五帝的懵懂,夏商周的探索,秦汉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练,唐宋的成熟,元明清的扩展,近现代的进取与融合。
无不充满魅力。
远古时代的人们用原始的工具,天然的材料创造出美丽的图画。
陶器,石器,原始壁画,青铜器,
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
没有细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
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
春秋战国的人物龙凤图,我的印象极其深刻,《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
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
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
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
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
这种集生活与艺术相容的作品让我心旷神怡,独到的艺术手法更是美妙。
这一时期的绘画充满原始与发展的特色,我认为这正是那个时代独有的特点。
秦汉时期,绘画技术进一步发展,我的家乡是西安,所以对这一时期的文化与历史颇为熟悉,绘画作品也略有了解,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
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
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时期的雕塑作品,亲切又厚重,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
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东汉陶俑:圆雕----说唱俑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
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这一切都是我们家乡人民的骄傲。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绘画,我并不是很多见,但经过老师讲解也有所了解,这一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一个独特的时期,体现在(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
)山水画开始萌芽(3。
)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
)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
)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有就是顾恺之,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大师,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
《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
“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游丝描。
《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
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失恋的感
伤。
这种梦幻的境界,符合我对美术的追求。
唐宋的绘画则丰富多彩,名人辈出,阎立本便是我比较喜欢的画家之一,,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
包括这一时期的壁画也十分吸引我,昭陵六骏更是完美。
宋代的清明上河图恢宏磅礴,心向往之。
还有李刘马夏四大高手。
还有中学课本中出现过的溪山行旅图,确实好看。
元明清的绘画是发展的艺术,就一个大学生的观点来看,虽不那么卓越,但也有浓重的特色。
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是元代最具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世称元四家。
赵孟頫也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但其绘画也颇为著名。
明清绘画也有我比较欣赏的,比如吴门四家,大家徐渭,八大山人,石涛,郑板桥。
还有熟悉的艺术形式年画。
学习完中国美术史的前前后后,历史发展,我本来的美术兴趣更加浓厚,虽不会画,但懂得欣赏,这同样是一种乐趣。
这一门课程让我了解到了许多知识,开阔了视野,老师的讲解更是细致。
美术史的世界真可谓丰富多彩。
中国美术史的学习才刚刚开始。
14041159韩江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