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近代中国革命
近代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在数次改良尝试失败以后,国内的农民阶级似乎 有所改变,于是,就出现了太平天国运动。 • (1)阶级矛盾的激化 • (2)外国列强的侵略 • (3)自然灾害的严重
辛亥革命
• 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可 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他们不愿意 也不可能彻底地推翻帝国主义(根本原因)
什么是革命?
• 【基本解释】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 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 • 1. 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 • 2. 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 动。 • 3. 革命是政治的最高行动。
近代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 1、百姓太贫穷,需要变革社会; • 2、多次被外国侵略欺辱,社会各阶层要求变 革社会,特别是清政上层统治层; • 3、皇帝太小,慈嬉刚死,中上层阶层的核心 发生了动摇; • 4、出了个历史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陈独秀、 等一批革命家、军事家; • 5、马克思主义提前进入中国;
•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 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 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内忧外 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忧患意识和历 史责任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 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 与危机的良策。 •
• • • •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变法自强。 ——洋务派、维新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张之洞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
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出现稳定局面,由此走上了稳步开展的道路。
革命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回首百年,有人感慨,如果走代价较小的改进之路该有多好,遂有“辞别革命”之说,亦有提倡“回到康有为”“回到孔孟道统”等等说法。
然而,历史选择并非由一个理想化的愿望所决定,任何事后的讨论都应该回归历史现场,观察其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其影响,而不应脱离具体时空作臆测与推理。
革命不是人为的任意选择一般而言,在社会轉型过程中,改进总是比革命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
因此,选择改进、防止暴力对抗为一般常情。
然而,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革命与改进的发生皆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不取决于个人或群体的良好愿望。
当社会矛盾锋利到改进缺乏以应对时,革命便不可防止地发生了。
当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之时,革命又绝非任何好事者所能煽动。
20世纪中国革命思潮的兴起与开展,并成为一波波不可阻遏的洪流,并不是中国人有激进的偏好,也不是少数人煽动所致,而是由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所面临的危机所触发的。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陆沉,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外不能抵抗强敌,内不能维持民生,国家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历史是给了改进时机的。
从“中体西用”的洋务运动,到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再到辛丑之耻后的清末新政,清朝统治者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自救运动,试图通过局部的改进来挽救将倾之大厦。
客观地说,清末十年的改进不能说毫无成就。
然而,清政府的改进和社会期待落差巨大。
清政府期望通过细枝末叶的改进,将无所不包的君权法制化,为专制君权披上现代的外衣。
1908年8月公布的《钦定宪法大纲》赋予了皇帝极大权力。
1911年5月“皇族内阁”的出台,那么向社会公开了清廷皇族的集权之心,使人们对预备立宪的前途丧失信心。
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史资料论文

近代中国百年屈辱史史资料论文我国的近代史既是让人印象深刻,又是一段让人心痛不已的屈辱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近代中国屈辱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中国屈辱史论文篇一:《中国近代史论文——论中国近代革》[摘要]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为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民族奋斗史。
民族民主革命是他的主题,旧、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他的内容。
回顾中国近代史,探索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历程。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民族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族主义革命。
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
中国人民饱受列强的欺压与凌辱,深受国弱民贫的危害。
鸦片战争的屈辱、联军侵华的无奈、日本扩张的悲惨遭遇……但同时,就其本质与主流上来说,中国近现代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民族民主革命、艰苦探索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了世界知名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鸦片战争以前中过是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以后,通过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的社会矛盾也由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革命任务也发生变化,由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转变为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鸦片战争掀开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页,也拉开了中国革命的序幕。
面对帝国主义的入侵,我们不得不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祖国,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
中国革命的目标是争取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因为前后期的领导阶级分别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又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族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国家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内容。
浅谈中国近代的改良与革命

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提要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从西学为体、中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的政治变革,到辛亥革命的彻底推翻帝制,再到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一直在经历着改革和革命,并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革命和改良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并且持续实践着。
本文从近代历史改良与革命演变的事实出发,浅谈改良与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以及改良与革命的关系。
关键字中国近代史改良革命影响关系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都是资本一帝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产物,又随着这种民族危机的加深而发展、成长。
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中国人民普遍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救亡热情。
一部分人开始组织维新救亡运动,另一部分人开始考虑革命救亡。
康有为和孙中山分别成为他们的领导人。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改良派革命派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因为在这两百年来,外国侵略及民族问题的日益深化,中国社会已经走向了边缘.但这一段历史又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历史.在这期间,中国人民经历了水深火热的两百年,中国也在改良与革命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当二十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的时候,中国究竟该走改革这条路还是革命这条路,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康有为领导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起过进步作用、最具典型意义的改良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维新运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是发展资本主义。
但这两个目的都没有达到。
戊戌维新运动失败之后,便是革命运动的蓬勃兴起。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运动,矛头都是针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都带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其中,由于领导力量不同、革命前途不同而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旨在反对清朝统治,但是从理论上和实践上看,单靠农民不可能建立一个区别于封建王朝的新政权,因此太平天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毕竟还是一次单纯的农民起义。
“中国民主革命”论

“中国民主革命”论近代中国革命常被称作民主革命,中国民主革命就其所处的历史时代、斗争目的和所起的作用来说,应该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革命不称资产阶级革命而称为民主革命呢?它开始于何时结束于何时?又为什么被划分为新旧民主革命两个阶段?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为什么只有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够完成?笔者本文将就以上问题予以探究。
“民主革命”中的民主即是人民做主。
中国民主革命一方面否定封建君主的做主,另一方面也反对资本主义列强做主。
近代中国革命被称作民主革命,是由中国近代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很深的国家,中国人民遭受着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民主革命就是要打倒这两个反动势力。
中国近代革命呈现出与世界其他国家革命不同的特点:1.革命阶级的复杂性。
领导中国近代革命斗争的有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还有无产阶级等。
2.革命对象的双重性。
即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3.革命阶级担负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使命,要完成的都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的任务。
4.只有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担负起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实现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愿望。
近代中国革命不像欧美国家那样具有准确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仍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中国民主革命伴随了近代历史的始末。
1940年,***写《新民主主义论》一文,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行了清晰的阶段划分,为史学界研究近代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他在文中指出:“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种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即反对国际资产阶级、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是属于旧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而是新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即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了。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 评述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评述辛亥革命简介本论文旨在评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事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为中国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
辛亥革命的起因辛亥革命起因于中国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国内外的种种压力。
晚清时期,中国遭受列强侵略,国内经济落后,民众生活困苦,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同时,思想启蒙思潮的兴起和中国各地的革命组织的兴起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武装起义和建立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首先在南方湖南、广东等地发起武装起义,革命党人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革命政权。
随后,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等人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并进行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工作。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为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其次,辛亥革命打破了中国的闭关锁国格局,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启了大门。
此外,辛亥革命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铺平了道路。
总结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在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了解中国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张超. (2016). 辛亥革命研究述评[J]. 理论月刊, (1), 117-117.- 贾鹏. (2012). 试析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影响[J]. 大众文艺, (6), 180-181.> 注意:以上参考文献仅供参考,请勿引用不可确认的内容。
关于近代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

关于近代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地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辛亥革命的近代史论文篇一:《浅析辛亥革命》摘要: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发生于列强大肆入侵中国的艰难时代,清王朝处于最为没落的时候,孙中山带领全国的爱国青年掀起了这场革命。
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封建帝制转换为较为先进的资产阶级专政。
虽然这次革命没有成功,但它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关键词:专政;民主;孙中山;成功;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894年初,孙中山先生放弃了医学事业,面对中国的各种苦难,他毅然决然的投入到了革命事业中。
这年,他拟写了《上李鸿章书》,提出了改革的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尽其流。
”这年六月他在天津没有得到李鸿章的借鉴,上书也没有被采纳。
为此说:“怃然长叹……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以强迫。
”1、民族矛盾加深1894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殖民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俄国占领东三省,不久,日俄利益发生冲突,由日俄瓜分东三省。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与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各项权益,加紧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侵略,妄图从精神上统治中国人民,以达到他们的目的。
2、“新政”的失败1901年一月,清政府颁布所谓“整顿政事”的上谕,为了适应国内改革力量的强烈要求。
但是新政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一些名族资产阶级心怀不满,还有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已经感到无可忍受,对清政府不抱任何幻想。
3、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数量的增多和规模的扩大,民族资产阶级及与他相联系的社会力量也有了明显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为了冲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桎梏,发展资本主义,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近代中国为什么要革命

总结
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 盾尖锐的必然产物。 第一,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互勾结, 竭力保持和维护旧的落后反动的生产关系, 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一方面中 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另一方面使各种社会 矛盾日趋激化。 第二,上层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 维护自己的统治,下层广大人民也早已“不 愿”照旧生活下去。这样就使近代中国社会 的主要矛盾空前激化,酿就了革命形势,促 使中国革命的发生。
八国联军侵华
1900年,八国 1900年,八国 联军进入北京,血 腥镇压义和团,清 政府于1901年屈辱 政府于1901年屈辱 地签订了《 地签订了《辛丑条 约》,中国最终完 全沦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
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尤其 是《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人民看清了清 辛丑条约》 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封 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大大激化,显示 了内部矛盾的特别尖锐性。 人们越来越形成了一个共同的信念: 必须打倒清朝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革 命,逐渐成为广大人民普遍的要求,成为 命,逐渐成为广大人民普遍的要求,成为 一股汹涌奔腾、不可阻遏的洪流,滚滚向 前。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 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侵略者用 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来,中国一步 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社会。国土大片沦丧, 主权旁落殆尽,四亿同胞在水深火热之中 苦苦挣扎。
鸦片战争
1840年,英 国发动了侵 略中国的鸦 片战争。中 国历史的发 展从此发生 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 耆英、伊里布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 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政治上独立自主的中国,战后由于领 土主权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 体,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 原料供给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 权益,1856年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 争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近代中国革命
1840年鸦片战争暴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其间百余年,是为中国近代史。
百余年间,中国发生了太多太多。
纵观这百余年的近代史,可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企图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是中国人民艰苦探索、寻求前途的历史;是一次又一次血泪的教训谱写的历史。
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各国列强的侵略,急需振兴、崛起。
一代又一代有志人士,肩负起振兴中华的重任,寻求救亡图存、振兴强国的前途,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其间,有温和的改良,妄图以平稳的态势徐图救国;亦有流血的革命,渴望从本源上迅速做出积贫积弱的窘境……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国历史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折,封建的中国慢慢转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变成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及封建主义与人民公共之间的矛盾。
为了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无数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爱国人士提出过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等各类主张,并为此进行尽力尝试,做出过重大捐躯。
如何实现民族独立、人
民解放,是摆在无数爱国志士眼前的首要问题!一次又一次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加速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总结失败教训,寻求救国道路。
初期,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国外的先进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
一些具有必然程度反对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的爱国人士,则接踵提出“与西方国家进行商战”、“设立议院”、“实行君民共主”等主张,是为初期的维新思想。
太平天国起义,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希望成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其核心在于解决土地问题,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提出相应主张。
但是,农人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农人阶级无法克服其小农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其自身无法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人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份成员,为拯救清政府统治危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办近代企业,兴办洋务。
他们兴办了近代企业,成立了新式海陆军,并开办了新式学堂,调派留学生等。
虽然其标榜着“自强”、“求富”,但由于其具有着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阶级的腐朽性等,终以失败告终。
洋务运动不可能为中国摆脱贫困找到前途,也不可能躲避其最终失败的命运。
维新派的戊戌维新运动,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都提出了改良创新,不可否定这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但是因其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还抱有空想,惧怕人民群众,难见成效。
百日维新果如好景不常,未见灿烂,瞬息消亡!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促使了改良派与革命派关于革命与改良进行了一场辩论,辩论了要不要以革命手腕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以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革命,是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使中外反动势力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连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进一步促使了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踊跃的转变;不仅在必然程度上冲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但是,没有完全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托群众,不能成立顽强的革命政党,没有强有力的革命核心力量,终以失败告终!!
辛亥革命的失败宣告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具有重大的历
史意义。
但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缺少革命实践,仅仅依托少数人的呐喊,要从根本上改造思想是不可能的,领导人物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采用的方式仍是资产阶级的方式,看问题比较片面,形式主义极为严重。
而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十月革命给国人重大启迪,五四运动随之暴发。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表现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完全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加倍增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普遍传播及其与中国人民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展示出了伟大的力量,工人在斗争中发挥的决定性作用,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增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进行了艰苦的探索,肯定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进行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并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正是由于有了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没有广大人民和各界人士普遍参加和大力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进程中,成立了普遍的统一战线,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增强了共产党自身的建设,终于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大体完成,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实现国家繁荣强盛和人民的
一路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纵览这百余年的近代中国史,回顾中国志士仁人艰苦探索救国道路的辛酸历程。
究竟是改良仍是革命值得沉思!!
咱们不能片面的看待这一问题,看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便以为革命必然比该良好。
诚如梁老师所讲,一切历史问题都应放到那时的历史背景,历史环境下去分析,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古代的问题,确实好笑之至;要前人来看今人的各种,不免匪夷所思。
限于那时的历史条件,一次次具有局限性的改良、革命的失败在所不免。
但是若没有这一次次的失败,中国革命最终又怎能走向成功。
历史的车轮一刻不断地在向前转动。
现下看来如何漏洞百出,如何荒谬的运动,在那时却是具有很大的踊跃作用。
是温和的改良仍是流血的革命,是历史发展的抉择,而不是你想温和就可以改良,你想流血就可以革命的。
历史条件决定了那时不具有流血的条件,就无法革命,即便勉强为之,也终将以失败告终。
温和的改良也好,流血的革命也罢,历史始终在不断地奋笔疾书,社会终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在这历史发展洪潮当中,一次改良,一场革命或许微乎其微,但正是这些微乎其微的一次次,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改良还是革命,不能主观的进行选择,亦不可片面的去看待。
在面临是改良仍是革命的重大抉择时,审时度势,仔细分析那时历史、环境问题,相信历史会给予咱们提示,帮咱们做出正确的抉
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