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安徽芜湖的历史沿革

安徽芜湖的历史沿革

安徽芜湖的历史沿⾰⼀、“芜湖”⼀名的由来芜湖原⾮聚落,⽽是鸠兹附近⼀个古代湖泊的名称。

这个湖泊⼤约从现在称为“楚王城”所在地的残丘以西,⼀直延伸到今芜湖市东南界外的⼤、⼩荆⼭⼀带,东西绵亘三⼗⾥,其东北⽅⼜与古丹阳湖相连。

它的名称,屡见于古代地理⽂献,且有解释说,这个湖泊“以蓄⽔不深⽽⽣芜藻”,因此叫芜湖。

实际上这就是说这带的湖泊已经逐渐沼泽化了。

可以设想,在古鸠兹的原始聚落形成之初,每当⾬季,附近江湖泛滥之时,从鸠兹附近⼀直到今青⼷江⼝都是⼀⽚⽔乡,只有现在叫神⼭、⾚铸⼭、鸡⽑⼭、铁⼭和范罗⼭等⼀些丘陵岗⾩,好似⼩岛,浮于⽔⾯。

在其它季节,随着⽔位的下降,虽有陆地涸出⽔⾯,却很潮湿。

这时浅⽔植物、挺⽔植物和岸边喜湿植物群落滋⽣,养⽊、灌⽊在岗⾩上⽣长茂密。

当地这⾥⼈烟稀少,星星点点的原始聚落⼤都散布在⾼地上。

⼤⽚湖沼和丛林则是⽔鸟成群栖息的好地⽅。

“鸠兹”这个原始聚落的得名,恰好说明了这种情况。

顾名思义,“鸠”即鸠鸟,“兹”也就是滋⽣繁多的意思。

⼆、东晋时的“王敦城”芜湖县治⾃黄武初年从鸠兹故地迁移到了青⼷江⼝----也就是现在鸡⽑⼭⼀带的⾼地上,芜湖城很快发展起来,到了东晋时已成为临江的重镇,常为兵家驻守之地。

这个芜湖城后来俗称“王敦城”。

此称谓和东晋王敦驻兵于此的事有关。

《晋书·明帝记》有如下的记载:“太宁⼆年......六⽉,敦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于湖(据王敦传,‘于’应作‘芜’),阴察敦营垒⽽出。

有军⼠疑帝⾮常⼈,⼜敦正昼寝,梦⽇环其诚,惊起......于是使五骑物⾊追帝,帝亦驶去。

马有遗粪,辄以⽔灌之。

见逆旅卖⾷妪,以七宝鞭与之,⽈:后有骑来,可以此⽰也。

俄⽽追者⾄,问妪。

妪⽈:去已远矣。

因以鞭⽰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之,⼜见马粪凉,以为信远⽽⽌,不追,帝仅⽽获免。

”这段记载不免有渲染之处,但事情本⾝是可信的。

历代相传,今芜湖市内鸡⽑⼭上有“王敦城”遗址。

后⼈曾在⼭上建梦⽇亭。

我的家乡芜湖

我的家乡芜湖

1
芜湖的历史与文化
据史书记载,芜湖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吴越文化和徽 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五帝时期,芜湖一带即有人类 活动。至春秋时,芜湖属吴国。战国时,宋、越、楚三 国争夺鸠兹,归属屡变。秦代始置县。隋开皇九年(589 年),改当涂县为当涂县,属宣城郡。上元二年(761年) ,叛将袁晃引水灌城,开福禄矶(即今大水门),遂使古 城淹没于江流之中
2
芜湖的美食
爱琴海
风车港
汐鸟湖 落霞岩
五彩滩
芜湖的美食丰富多样,其中著名的有蟹黄汤包、渣 肉蒸饭、虾籽面、红皮鸭子、弋江等。这些美食都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3
芜湖的风景名胜
芜湖的风景名胜众多,其中著名 的有镜湖、赭山风景区、鸠兹古 镇景区、方特旅游区等。这些景 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XXXXX
我的家
芜湖的历史与文化
02
芜湖的美食
03
芜湖的风景名胜
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安徽省地级市,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青弋江在 此交汇。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 区"之美誉。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 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因地处长江之 畔,有"江城"之称;又因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李清照有诗云:"海角天涯鬓已斑,忍能过此 故吾篇。只应绿带轻舟月,须信红衣二八船", 被广为传诵,故古称"皖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芜湖与近代史

芜湖与近代史

芜湖与近代史在近代百年历史岁月中,中国遭受了列强铁蹄的蹂躏,经历过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艰辛。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芜湖作为安徽省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列强铁蹄的侵略下,在近代战火的洗礼下,拉开了近代化的帷幕。

一、鸦片战争后芜湖的鸦片贸易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芜湖为通商口岸,第二年光绪三年(1877年)芜湖建立海关,九月芜湖首家专贩鸦片洋行成立,公开经销鸦片。

当年进口1161担,价值关平银603720两。

1878年,芜湖出现了八家贩运鸦片的烟土行。

这一年进口鸦片2389担,比上年增加一倍多。

1885年芜湖鸦片进口4853担,值关平银2426500两,占进口总值的91%。

在全国19个通商口岸中跃居第四位。

第二年进口近6000担,为芜湖鸦片进口最高年。

据海关统计从1878年至1912年的34年中,芜湖进口洋药近9万担,流出国外白银达5600万两(关平银)。

芜湖洋药进口是有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吧城(雅加达)办事处一手操纵的。

他们共同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从事向中国国内通商口岸的鸦片贸易,同时在芜湖公开设立销售行和烟铺。

鸦片进口是先由广州运抵上海,在上海缴纳税后转运芜湖。

由羌湖再分发各城镇。

后来直接进口芜湖。

先由厘金局查验,通过征税后加印贴条,运入货栈。

在芜湖本地买卖不再完纳厘金。

如果运到外地,必须将数量呈报厘金局批准后,再改成小包(改成方包或圆包)运出。

一般规定每小包重13.2两。

每包在运离芜湖之前先由厘金局再贴封条,发子口凭单方可外运。

否则一但查获,轻则罚款,重则没收。

芜湖鸦片销售,主要是安激各城镇,也有转销九江和武汉等城市。

皖北主要有合肥、风阳、六安以及和县等地,皖南主要分销徽州、宁国、广德、池州和当涂。

据海关资料记载:1878年,销往庐州720担、安庆420担、宁国350担、徽州180担、池州360担、太平350担。

1880年,销往庐州514担、安庆832担、和州480担、徽州274担、太平411担。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其中芜湖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文将对芜湖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芜湖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芜湖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等多个制造业细分领域。

近年来,芜湖积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引进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了产业的结构升级。

其次,外贸出口实力出众。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出口基地,芜湖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外贸环境。

近年来,芜湖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芜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次,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芜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在国家的支持下,芜湖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不断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在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然而,与发展成果相比,芜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相比,芜湖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芜湖仍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问题,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和推进绿色发展。

最后,芜湖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芜湖经济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芜湖将会受益于更加便捷的交通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这将为芜湖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引进更多的高端产业提供机会,助力芜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随着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芜湖作为制造业重镇,将有机会在这些领域发展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的再优化。

同时,芜湖要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参与全球城市竞争。

通过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让芜湖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成就之一

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成就之一

统计审计Statistics Audit 十八大以来,芜湖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全市经济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转型加快,新产业、新动能孕育加快的新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芜湖市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9.44亿元,比上年增长9.7%。

2012年-2016年年均增长11.21%。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逐年提高,占比由2012年的10.86%提高到2016年的11.1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3715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1097美元。

表1:2012年—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12年,芜湖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6.3:65.9:27.8,2016年则为4.7:56.0:39.3。

2012年-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由6.3%下降到4.7%,下降了1.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比由65.9%下降到56%,下降了9.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占比由27.8%上升到39.3%,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2.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培育快速发展一直以来,芜湖市坚持走“工业强市”的发展道路,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78.59亿元,是2012年的1.32倍,年均增长11.48%(按同口径可比价计算)。

(1)四大支柱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6年,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和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05.8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68.0%,年均增长15.2%,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保持在80%以上。

芜湖2023经济分析报告

芜湖2023经济分析报告

芜湖2023经济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芜湖市202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芜湖市的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人口发展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 芜湖市概况芜湖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自2010年以来,芜湖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在2022年,芜湖市的GDP总量达到了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3. 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芜湖市的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X%。

这与过去几年的增长率相比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然而,尽管增长率略有下降,芜湖市的GDP总量仍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

这表明芜湖市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显著。

4. 产业结构芜湖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一直是芜湖市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汽车制造、钢铁和电子产品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随着经济逐渐向服务业转型,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金融、文化娱乐和旅游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发展趋势对芜湖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5.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状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数据分析,芜湖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X亿元。

这显示出芜湖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努力。

具体来说,芜湖市在交通、能源、通信和公共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增加,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产能的提升。

这将进一步改善芜湖市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和企业进驻,推动芜湖市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6. 人口发展与消费趋势人口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芜湖市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芜湖市的总人口预计将达到X万人。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摘要:一、引言二、芜湖红色历史的背景1.芜湖的地理位置2.革命历史背景三、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1.皖南事变2.芜湖起义3.红军长征在芜湖四、芜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1.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安徽芜湖,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讲述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以展现这座城市的光辉革命历程。

二、芜湖红色历史的背景1.芜湖的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芜湖,地处长江下游,东临杭州,西接合肥,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

2.革命历史背景自20 世纪初以来,芜湖一直是安徽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

这里孕育了众多革命志士,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革命事件。

三、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1.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于1929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芜湖地区领导的一次重要农民起义。

起义军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2.芜湖起义1930 年,芜湖爆发了著名的芜湖起义。

起义军在党的领导下,成功攻克了芜湖城,并成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地区的第一次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3.红军长征在芜湖红军长征期间,芜湖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红军,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物资和人力支持。

芜湖成为红军长征的重要补给站和休整地。

四、芜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1.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传承红色文化,芜湖市积极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传播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

2.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芜湖市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了多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红色旅游成为芜湖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安徽芜湖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红色经典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

2010年芜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芜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芜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10年,是芜湖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城乡和东向发展“六大战略”,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城市经济平稳运行,实力进一步增强1、GDP首超千亿,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02.40亿元,跨越6个百亿元台阶,增加到1108.6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进入千亿元城市行列;2010年GDP占全省的比重达9.0%,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GDP增长18.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9和3.7个百分点。

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4和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7和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和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5和2.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5.2和46.8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用于改善民生等重点项目支出力度加大。

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0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84亿元,增长36.6%。

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达41.8%,其中,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25%)分别增长18.3%、32.0%和54.3%。

全年,实现财政支出1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18.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4倍。

3、银行存贷双过千亿,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增强。

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38.28亿元,较年初增加26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发展历程
芜湖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发展历程虽不像一些大城市那样辉煌,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进步。

以下是芜湖发展的主要阶段:
早期发展:
芜湖地处长江南岸,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

早在秦朝时期,芜湖就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芜湖的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了安徽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改革开放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芜湖也迎
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芜湖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工等方面,这些产业为芜湖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化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芜湖开始加大对现代化建设的投入。

在这一阶段,芜湖发展了一系列的重点产业,包括汽车制造、光电子、新能源等。

其中,芜湖市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芜湖经济的重要支柱。

科技创新:
近年来,芜湖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芜湖兴办了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人才。

同时,芜湖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生态建设: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芜湖也面临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挑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生态资源,芜湖加大了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

综上所述,芜湖的发展历程表明,这座城市经历了由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到现代化城市的转型。

在未来,芜湖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