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
是指行政机关在接到行政复议请求后,依法进行应诉的工作制度。
具体内容如下:
1. 接到行政复议请求后,行政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组织应诉工作。
应诉工作应由专门的机构或部门负责。
2. 应诉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搜集、整理与行政复议请求相关的案件材料和证据;分析研究行政复议请求事项的合法性、事实性和适当性;撰写应诉意见和辩护材料。
3. 在应诉过程中,行政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办理应诉手续,确保程序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行政机关应当充分考虑行政复议请求人的合法权益,尊重其诉求。
4. 应诉工作的结果应当及时通知行政复议请求人,并说明理由。
如果应诉工作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行政机关可以继续履行应诉责任,也可以接受行政复议决定。
5.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应诉工作的管理制度,明确应诉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应诉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总之,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对于保障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维护行政机关的法律地位和权益,也有利于保护行政复议请求人的合法权益。
第 1 页共 1 页。
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则

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区人民政府办理行政复议和应诉案件适用本规则。
第三条区人民政府是区本级行政复议机关。
区司法局是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负责具体承办区人民政府管辖的行政复议案件,承担以区人民政府为被告(被申请人)或第三人的应诉案件(行政复议案件)的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工作,并按照“谁承办,谁负责”原则确定案件承办部I1o第四条区人民政府启用“益阳市资阳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专用章”,由区司法局保管。
在具体办理行政复议、应诉案件出具法律文书时,可以加盖专用章。
第五条区人民政府成立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为重大、复杂、疑难的行政复议案件和应诉案件提供咨询意见。
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由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以及行政系统外部的专家学者组成,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为召集人。
区司法局具体承办复议应诉工作的相关科室承担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职责,负责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委员遴选、聘任及日常业务管理等工作。
行政复议咨询委员会委员应当独立发表咨询意见,咨询意见作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和应诉案件的参考,不对外公开。
第六条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二章行政复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七条行政复议案件应当由两名以上行政复议人员承办,并确定主办人员。
第八条除本章另有规定以外,行政复议文书按以下规定审批:(一)决定受理、不予受理、转送申请、补正通知、延期审理、中止审理、恢复审理、终止审理等涉及行政复议案件的程序事项,由区司法局分管负责人审批;涉及重大、敏感案件的,由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审批。
(二)决定维持具体行政行为、驳回行政复议申请、责令限期履行复议决定或者达成行政复议调解的,由区司法局主要负责人审批;涉及重大、敏感案件的,由区长或者常务副区长审批。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范本(2篇)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工作中的应诉行为,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行政复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复议工作,包括复议申请的受理、调查、审查、评议、决定等环节中的应诉工作。
第三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的原则是依法、公开、公正、高效和便民。
第四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的目的是通过合法的、公正的方式解决复议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应当注重与复议申请人的沟通和协调,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第六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行政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依法办事,确保应诉工作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第二章应诉申请受理第七条复议申请人向行政机关递交复议申请后,行政机关应当在法定时限内受理申请。
第八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审查复议申请的合法性和事实性,确保受理的复议申请符合法律规定。
第九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对受理的复议申请一般应当在三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审查,如发现存在严重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应当及时将其移交给有关部门处理。
第十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复议申请人复议申请受理的决定,并明确法定期限和可行的途径。
第三章应诉材料准备第十一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应当以书面形式回复复议申请人的理由和依据,并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第十二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在准备应诉材料时,应当认真核查与复议申请有关的事实和法律依据,确保应诉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第十三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方式将应诉材料交给行政复议委员会。
第四章应诉策略与措施第十四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在应对复议申请时,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依据,制定合理的应诉策略和措施。
第十五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应当注重与行政复议委员会的沟通和协作,充分发挥复议委员会的作用和职责。
第十六条行政机关应诉工作人员应当依法履行举证责任,提供充分的证据材料,确保行政复议委员会的决定具有事实和法律的合理性。
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制度

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制度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制度一、行政复议制度1.1 行政复议的基本概念行政复议是指行政机关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复查和审查的一种行政法律程序。
行政复议制度的目的是确保行政机关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2 行政复议的适用范围1.2.1 行政复议的主体行政复议适用范围包括各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以及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直接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的其他行政行为。
1.2.2 行政复议的对象行政复议的对象包括行政行为的当事人,以及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其他各方。
1.2.3 不适用行政复议的情况行政法律、法规规定不适用行政复议的情况,例如国家安全、外交、军事等领域的行政行为,以及法律规定需要直接向行政法院起诉的行政行为等。
1.3 行政复议的程序1.3.1 行政复议申请的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可以由行政行为的当事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
1.3.2 行政复议机关的受理行政复议机关在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受理,并通知申请人提交有关材料。
1.3.3 行政复议的审查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正当性进行审查,可以调查相关证据,听取申请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意见。
1.3.4 行政复议决定的作出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复议申请作出复议决定,可以确认、变更或者撤销原行政行为,并通知当事人。
1.4 行政复议的效力和救济措施1.4.1 行政复议决定的效力行政复议决定具有法律效力,行政机关应当按照复议决定执行。
1.4.2 行政复议决定的撤销或变更当事人不服行政复议决定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诉讼,行政法院可以撤销或变更行政复议决定。
二、行政应诉制度2.1 行政应诉的基本概念行政应诉是指行政机关作为被告被起诉之后,依法应该参加行政诉讼程序进行辩护和申辩的一种行政法律程序。
行政应诉制度的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2 行政应诉的适用范围行政应诉适用范围包括行政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直接向行政法院起诉的行政行为,以及其他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案件。
行政复议、应诉制度

行政复议、应诉制度
行政复议和应诉制度是指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当行政机关对于特定的行政行为做出决定或行为时,被直接影响的行政相对人可以行使行政复议、应诉的权利,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不服,向上一级行政机关(通常是行政复议机关)申请复议的行为。
通过行政复议,行政相对人可以寻求上级行政机关对原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并解决争议。
行政复议机关通常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可以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评判,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应诉制度是指当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不服,获得行政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后仍不满意,就可以向行政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行使应诉权利。
行政审判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具有独立的审判权,可以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独立审查,并对纠正违法行政行为、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起到监督作用。
行政复议和应诉制度的实施,有助于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加强行政行为的合法性监督,保障法治原则的落实。
同时,行政机关也要尊重和保障行政相对人行使行政复议、应诉的权利,做到公正、透明、依法行政。
第 1 页共 1 页。
行政复议应诉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

荥阳市环境保护局行政复议应诉和行政诉讼应诉工作规则第一条为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行政复议应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部门所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本机关进行答辩的活动。
行政诉讼应诉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本行政机关所作出的其体行政行为不当或对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本机关进行答辩的活动。
第三条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由本局行政处罚审议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由局法制宣传科承办。
行政诉讼应诉由本机关法人代表负责或书面委托代理人代理。
第四条本局在收到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件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机构提出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有关材料、证据,并提出书面答辩。
第五条本局在收到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状副本及《行政诉讼案件应诉通知书》之日起,1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所有材料、证据,提出书面答辩状,并出庭参加诉讼。
第六条根据行政复议决定,分别采取以下措施:1、上级机关或本级政府决定维持的,依法按原处罚决定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上级机关或本级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变更、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本局行政处罚审议小组应另行指定办案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予以办理。
第七条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分别采取以下方式:1、判决维持的,依法按原决定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判决撤销或部分撤销的、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应在规定的时限内重新作出。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可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3、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不服,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对二审的终审判决、裁定必须执行。
第八条对行政诉讼的案件。
2024年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2篇)

2024年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____年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一、引言在行政管理中,常常会出现行政行为不当或不合理的情况,给公民、企业和组织带来了不必要的损失和困扰。
为了保障公民、企业和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法治,我国自1989年实行了行政复议制度。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复议的程序复杂、审理周期长等问题,导致受理率较低,难以满足公众的合理诉求。
因此,为了提高行政复议的效率和公正性,____年将推行一系列的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改革。
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改革目标2.1 提高受理率目前,行政复议的受理率较低,许多申请者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____年,我们将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提高行政复议的受理率,确保公民、企业和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2.2 缩短审理周期目前,行政复议的审理周期较长,导致申请者等待时间过长,增加了其负担和不确定性。
____年,我们将通过优化审理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措施,缩短行政复议的审理周期,让申请者能够及时获得答复和解决方案。
2.3 提高复议机关的公正性为了保证行政复议的公正性,____年将加强复议机关的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公正的复议人员选拔、培训和监督机制,严防行政干预和不当影响,确保复议决定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三、具体改革措施3.1 加强法律援助为了确保公民、企业和组织能够依法行使诉讼权利,____年将加强行政复议的法律援助工作。
在复议机关设立专门的法律援助中心,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代理和辅导等服务,帮助申请者了解复议程序和维护自己的权益。
3.2 优化受理程序为了提高行政复议的受理率,____年将优化受理程序。
首先,统一受理渠道,建立统一的受理平台,提供在线申请和查询服务。
其次,加强信息交流,与行政机关建立电子数据共享平台,加快申请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最后,加强受理标准的明确和公开,提高申请者的知情权和参与度。
3.3 加强复议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为了提高行政复议的效率和公正性,____年将加强复议审理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制度

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制度行政复议及行政应诉制度是现代行政法中的两种重要的行政争议解决方式。
行政复议是行政法中的一项重要机制,是指行政机关对自己所作出的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决定和行政行为)进行自我检查,以消除不合法、不合理的行政行为,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行政应诉制度则是指行政主体采取诉讼方式与他人解决行政争议,并向行政诉讼机关提交行政诉讼请求,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行政复议制度最早出现在法国,后来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在中国,行政复议制度最早是在1979年实行的。
行政复议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行政争议,在行政争议解决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对行政机关的不当行为进行改正,提高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护公民和法人等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行政复议制度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起诉、立案、调解、审核、听证、审查、作出行政复议决定。
起诉是指公民、法人等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请求书,请求行政机关撤销或改变其中一行政行为。
立案是指行政复议机关接收当事人的请求后,按照法定程序向当事人颁发受理通知,并记录受理时间、受理目录等相关信息。
调解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对行政争议进行调查,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协助双方当事人解决争议并制订解决方案。
审核是指行政复议机关对当事人提出的申请进行审查,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是否属于行政复议的范围。
听证是指行政复议机关为了了解争议的事实情况、听取各方当事人的意见,组织听证会,并制作听证笔录。
审查是指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行政复议案件进行审理,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进行实质审查。
最后是制定行政复议决定,决定撤销、确认或者变更行政行为,并通知相关当事人。
行政应诉制度则是指行政主体采取诉讼方式与他人解决行政争议,并向行政诉讼机关提交行政诉讼请求。
行政应诉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公民、法人等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行政应诉制度的程序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起诉、立案、审查、开庭、判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
是指政府机关在行政复议程序中应诉的一种工作制度。
行政复议是指被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当事人对该行政行为不服,提出复议要求,由上级行政机关对该行政行为进行重新审查和处理的一种行政法律程序。
在行政复议程序中,被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的当事人可以自行提起复议要求,也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提起。
而行政机关作为被申请的一方,有权进行应诉,即向行政复议机关提交答辩意见和有关证据。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应诉权:行政机关作为被申请方享有应诉权,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提出答辩意见和提交证据。
2. 应诉程序:应诉程序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包括接收应诉申请、审查、答辩意见的准备、参加复议听证等环节。
3. 应诉人员:行政机关应按照有关要求确定应诉的负责人和参与应诉的工作人员,确保应诉工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
4. 应诉材料:行政机关应准备充分的应诉材料,包括答辩意见、相关证据材料等,以便能够对申请方的诉讼请求进行充分的回应和辩护。
5. 应诉结果:行政机关应根据复议机关的决定或者裁决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处理,并按照法律规定履行相关的行政行为。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保障行政机关在行政复议程序中的权益,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促进行政复议工作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增强行政机关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提高行政复议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