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 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合集下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6.16•【字号】•【施行日期】2014.06.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宜昌高新区管委会,各大中型企业,各大中专学校:《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6月16日宜昌中心城区2011~2020年中小学校点布局规划一、总则(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科学配置中小学教育资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水电旅游名城、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特大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规划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强学校基本建设规划的意见》(教发〔2010〕7号)、《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2010年12月省人大讨论通过)、《省教育厅、省发改委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稳步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的指导意见》(鄂教发函〔2010〕39号)、《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鄂教规〔2011〕3号)、《宜昌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宜府办发〔2011〕44号)、《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宜昌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规划(2008~2020年)》(宜府函〔2009〕145号)等文件。

(三)规划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发展合理布局。

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点,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二是适应城市发展规模与水平。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概况一、规划编制背景与技术路线(一)规划编制背景宜昌市历史上编制过多次城市总体规划,最近一次城市总体规划(1992-2010年)199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审批实施,对宜昌市的发展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随着三峡工程的建设完成,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变,宜昌市自身发展以及在区域中的地位都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需要通过对1992版总体规划的修编,从规划政策方面对未来发展作出整体把握。

湖北省建设厅于2004年批准宜昌市对上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对于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产生重要影响的背景因素有如下方面:第一,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五中全会报告明确了今后2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提出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本次规划的规划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规划要立足宜昌实际,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第二,十六大之后,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发展原则。

城市规划涉及城市中多方面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协调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主要目标。

第三,近年来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和措施”等相关战略。

“中部崛起”战略目标的实现,一是要依靠中央政府的推动,二是要依靠中部地区的自我努力。

在“中部崛起”的大目标之下,具有发展优势的城市和地区将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

东部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有机会通过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宜昌是中部地区独具特色,较有发展活力的城市,具有无可替代的区位和较好的发展条件,必须牢牢把握这一战略机遇期,在国家梯度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委提出的有关土地和城市规划的政策。

主要包括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严格规划编制和审批,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要素的研究与保护,建设节约型城市。

2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2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陈丽媛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提出及其影响(一)“省域副中心城市”最早是因宜昌市而提出“省域副中心城市”概念,最初是由湖北省社科院学者秦尊文提出来的。

2001年7月,秦尊文在省社科院《要文摘报》发表《关于宜昌市发展战略定位的建议》一文,提出由于湖北省人多地广、地域上东窄西宽,而省会武汉又偏于鄂东,客观上需要在西部地区有一两个城市当武汉市的“二传手”,建议在发挥武汉这一全省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同时,还要确立“省域副中心城市”。

他认为,能够在一个省份局部地区承担经济发展核心带动作用的城市可以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宜昌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可以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此建议得到省领导批示,并批转给省建设厅和《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编制承担单位。

2002年5月秦尊文研究员再次明确提出放弃“一特五大”战略(湖北省委省政府上世纪90年代初制定的战略:重点发展武汉这一个特大城市,并将荆州、黄石、襄樊、宜昌、十堰5市发展为大城市),集中精力建设一个全省主中心城市武汉,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宜昌、襄樊。

2002年7月《要文摘报》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名义再次向省领导专文建议,在全省进行“一主两副”布局,实施“省域副中心战略”,得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的批示和肯定。

秦尊文关于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一些论述,后被称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理论”。

2003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该《规划》明确将襄樊、宜昌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2003年9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襄樊和宜昌的发展”,“襄樊和宜昌市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周边城镇相对密集、人口与产业较为集中的优势,优化和整合资源,做好大都市区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内城镇合理分工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强有力的群体效应,更好地发挥其对省域西北部地域和西南部地域的幅射带动作用”。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12.30•【字号】宜府办发〔2021〕69号•【施行日期】2021.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消费者权益保护正文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通知宜府办发〔2021〕69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12月30日宜昌市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有关精神,现就加快建设鄂西渝东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出发点,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特色消费载体,培育新兴热点消费,优化消费综合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推动消费升级,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二)主要目标。

坚持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发展观念,加快打造商业消费集聚中心、消费业态创新中心、商旅文体融合发展示范中心,建成立足宜昌、面向“宜荆荆恩”城市群、承启鄂西渝东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到202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量和人均水平居全省前列。

——商业消费集聚中心。

以构建“层次分明、市县联动、体系完善”商业消费流通体系为目标,推动商业综合体、大型专业市场、大宗商品物流园区、特色街区等建设,推进日常生活品消费与大宗商品消费、国内市场消费与进口消费、城市消费与乡村消费同步发展。

宜昌市六中5月月考试卷新

宜昌市六中5月月考试卷新

宜昌市六中5月月考试卷(考试形式:闭卷;全卷共二大题24小题;卷面满分:120分;考试时限: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满分45分,共15小题,每小题3分)1.2014的绝对值是( )A .-2014B .2014C .-20141D .201412.下列两个电子数字成中心对称的是( )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 3+a 2=a 5B .a 3·a 2=a 5C .a 6÷a 2=a 2D .(4a )2=8a2 4.左下图所示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A B C D 5.三峡大坝蓄水总库容是393亿立方米,将393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393×108 B .0.393×1011 C .3.93×1010 D .3.93×10116.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是( )A .从一副扑克牌中任意抽取一张牌,花色是红桃B .掷一枚均匀的骰子,骰子停止转动后6点朝上C .在同一年出生的367名学生中,至少有两人的生日是同一天D .两条线段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7.一组数据6、8、7、8、10、9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 .7和8B .8和7C .8和8D .8和98.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当AC =BD 时,四边形ABCD 是矩形B .当AB =BC 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C .当AC⊥BD 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D .当∠DAB=90°时,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9.下列函数中,当x ﹤0时,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的有( ) ① y x = ② 21y x =-+ ③ 1 y x =- ④ 23y x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 4个10.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2x ﹣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常数m 的值是( )A. B .﹣C.1D.-111、函数32--=x x y 的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x ≥2B. x ≥3C. x ≠3D. x ≥2且x ≠3(第4题图)(第8题图)12.如图,CD 是⊙O 的直径,弦AB⊥CD 于E ,∠BCD=25°,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E =BE B.OE =DE C .∠AOD=50° D .弧AC=弧BC13.如图,在⊙O 中,若∠AOB=120°,则∠C 的度数是( )A. 70°B. 65° C . 60° D. 50°14.在直角坐标系中,⊙P、⊙Q 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四个点中,在⊙P 外部且在⊙Q 内部 的是( ) A .(1,2) B .(2,1) C .(3,1) D .(2,-1)15. 二次函数y=ax 2+bx+c(a ≠0)的图象如图所示,给出下列结论:① b 2-4ac>0;② 2a+b<0;③ 4a -2b+c=0;④ a ︰b ︰c= -1︰2︰3.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②③C. ③④D.①④二. 解答题(6+6+7+7+8+8+10+11+12=75分)16. (本小题满分6分) 化简:144)111(22-+-÷--x x x x ,计算当x=1、2、-2中的一个数时代数式的值。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8.07•【字号】鄂政办函[2014]63号•【施行日期】2014.08.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准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通知(鄂政办函〔2014〕63号)宜昌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的请示》(宜昌政文〔2014〕33号)收悉。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通知如下:一、省人民政府原则同意《宜都市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宜都市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是宜昌市域副中心城市。

《总体规划》的实施要遵循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把宜都市建设成为社会和谐、山水环城、田园入景、宜居宜旅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

二、《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宜都市域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

三、重视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区域协调。

做好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共建共享,发挥宜都作为宜昌市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加强对市域城乡空间布局引导,按照“一主、双区、四轴”的城乡空间结构,优化市域居民点体系布局,促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四、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

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节约集约、紧凑高效利用土地,合理规划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切实保护好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防止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的无序扩张。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实现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减少的平衡与协调。

按照《总体规划》确定的中心城区“一轴、两心、三楔、四片”的城市空间格局,认真处理好中心城区片区之间的关系,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合理确定建设时序,科学引导城市新区健康、有序发展。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07•【字号】宜府办发〔2022〕23号•【施行日期】2022.03.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综合规定正文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宜府办发〔2022〕2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宜昌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7日宜昌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一、规划背景(一)发展基础——基本民生保障跃上新台阶——基层社会治理取得新进展——基本社会服务扩展新领域——养老示范项目实现新突破——民政能力建设创造新水平(二)发展形势1 发展机遇2 面临挑战二、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为民爱民——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系统观念(三)发展目标——基本民生保障更加坚实——基层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基本社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三、基本任务(一)基本民生保障1 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2 适度提升社会福利水平(二)基层社会治理1 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2 强化社会组织综合监管和服务3 依法规范区划地名管理(三)基本社会服务1 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2 健全关心关爱服务体系3 健全殡葬服务体系4 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5 规范儿童收养工作四、智慧民政(一)完善数据中心1 民政业务数据化2 数据辅助决策(二)集成业务平台1 完善功能模块2 实现数据赋能(三)开放公共服务五、能力建设(一)推进法治民政建设(二)加强民政安全建设(三)实施民政标准化建设(四)强化民政人才队伍建设(五)创新民政文化建设六、实施保障(一)强化党建引领(二)强化财力保障(三)加强项目支撑(四)科学监测评估根据民政部《“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湖北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宜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城市总规层面城市设计导控要素识别及导控方法——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为

城市总规层面城市设计导控要素识别及导控方法——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为

1132018年第3期第34卷城市总规层面城市设计导控要素识别及导控方法—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为例□ 董 博[摘 要]城市设计在城市总规层面,目前还基本停留在以结构性表达为主的方式上,并未涉及到城市设计上需要控制和引导的要素,这会造成在上层规划层面上的导控缺失,同时也不利于指导下位规划的落实。

文章在分析城市设计导控特点与要素的基础上,依据城市风貌特色,从总规层面探讨对未来城市建设起到关键作用的城市设计控制要素及其切实有效的引导和控制方法,并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为例,通过建立导控要素库,实施城市设计的精细化管理,探寻总体城市设计导控要素的管理方法,以期更好地完善城市总规层面上的城市设计工作内容。

[关键词]城市设计;导控要素;城市设计管理;宜昌[文章编号]1006-0022(2018)03-0113-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引文格式]董博.城市总规层面城市设计导控要素识别及导控方法—以《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修改为例[J].规划师,2018(3):113-118.Identifica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Control Elements Of Urban Design In Urban Master Plan: Yichang Urban Master Plan(2011-2030) Case/Dong Bo[Abstract] In urban master plan, urban design was expressed with a structural model without dealing with control elemants. It is leading to the lost control of top plans and the weak guidance of bottom plans. By analyzing the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and elements of urban desig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scen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design control elements which play the key role in urban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trol measures in urban master plan. Moreover, the paper takes Yichang Urban Master Plan(2011-2013) as an example, explores the control measures of urban design with control elements library and detailed management, improves the urban design in urban master plan.[Key words] Urban design, Control elements, Urban design and management, Yichang[作者简介]1背景2016年9月1日,住建部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全国城乡规划改革工作座谈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昌城市总体规划获批城区人口2030年达300万
2013年03月03日05:39荆楚网-湖北日报唐宜贵我要评论(4)
字号:T|T
城市职能:
●世界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国际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及休闲旅游目的地●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经济中心、科教文化中心、交通及流通中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湖北省重要的金融、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信息服务中心和文化创意产业基地
中心城区常住人口:
2015年 200万人
2020年 226万人
2030年 302万人
生产总值:
2015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500亿元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
2015年 200平方公里
2030年 302平方公里
城市组团:
西陵组团、伍家岗组团、点军组团、小溪塔组团、猇亭组团、白洋组团、坝区组团
龙泉组团、鸦鹊岭组团、安福寺组团、顾家店组团、红花套组团、高坝洲组团
解读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
未来宜昌将再建5座跨江大桥 3条轨道交通线路
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市级行政中心建在伍家岗
解读20年后宜昌:形成1个特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
增七家医院市民就医更方便规划45处福利设施
宜昌新增四处市级文体设施五处区级文化中心
湖北日报讯(记者唐宜贵、通讯员淡争燕、蔡钧庭)昨日获悉,《宜昌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获得省政府批准。

到2030年,该市中心城
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0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 300平方公里以内。

获批的该市城市总规称,宜昌中心城区将形成“沿江带状多组团”空间结构。

主要沿长江城镇聚合带布局,以柏临河、桥边河、黄柏河、清江、玛瑙河
为垂江发展轴线,实现城市组团的纵深拓展。

组团共有13个,分别是西陵、伍家岗、点军、小溪塔、猇亭、白洋、坝区、龙泉、鸦鹊岭、安福寺、顾家店、
红花套、高坝洲组团等。

宜昌市规划局局长夏文翰说,宜昌迎来了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以法律形
式固定的宜昌城市总规,通过13个组团构成一座全省独一无二的现代化特大城市,极具个性色彩,全国少见。

他说,宜昌组团式城市,组团与组团间是通过
生态廊道分割、用快速交通系统连通的城市格局。

城市实景格局类似深圳和珠海,协调美丽。

这是宜昌特有的山水特色赋予的魅力。

他表示,组团式大城市,更易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居住在每个组团的居民,出
门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公园广场或大型公共绿地。

未来的宜昌,将通过平行
和垂直长江的3条轨道交通,快速通达长江两岸和一些重要组团。

省政府在批复中说,宜昌是世界水电旅游名城、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

因此,宜昌要重视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尊重
城市发展规律,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认真处理好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的
关系,合理引导主城功能区、产业功能区和旅游功能区各组团有序发展;完善
基础设施体系,将生态文化旅游服务功能融入到城市建设之中,加快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完善城区路网,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景观绿地建设,优化长江
两岸的城市建设布局,预留城市公共空间,营造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

未来宜昌将再建5座跨江大桥 3条轨道交通线
昨日,记者从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中了解到,未来宜昌将优先发展城市
公共交通,构建以轨道交通、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出租汽车、
轮渡、水上巴士等为补充的多模式、多层次、高效率的公共交通体系。

至2030年,公共交通要承担市域45%以上、中心城区50%以上的客运机动化出行。

建3条轨道交通线路
未来,宜昌将规划建设3条轨道交通线路。

一号线:从小溪塔夷陵客运站出发,经夷兴大道、三峡路、港虹路、夜明
珠路、夷陵大道、桔城路、宜当路至伍家岗共升站。

二号线:从共同东路站出发,经东站路、东山大道、伍亭二路、机场路、
七里冲路、猇亭大道至白洋。

远景考虑连接至枝江市。

三号线:从小溪塔夷陵客运站出发,经发展大道、西陵一路,由长江隧道
至点军区将军路,连接宜昌南站。

建5条快速公交线路
在发展轨道交通的同时,未来宜昌还将发展5条快速公共交通线路。

分别为:
1、夷陵客运站-宜昌东站线:沿夷兴大道、三峡路、港虹路、夜明珠路、
东山大道、桔城路至宜昌东站。

2、宜昌东站-龙泉线:沿宜当路、汉宜大道接汉宜一路至龙泉镇。

3、宜昌南站-姜家湾线:沿东岳二路、庙嘴大桥、西陵二路、城东大道、
双虹大道、夷兴大道至姜家湾(本线路作为轨道交通1号线北端的延长线)。

4、伍家岗共升站-西陵后路线:从伍家岗共升站出发,经宜昌东站,沿城
东大道、西陵二路至西陵后路。

5、五一广场-白洋线:沿伍临路、318国道、猇亭大道至白洋。

建设公交专用道
根据公共交通需求情况,结合道路网体系规划,基于与快速公共交通线路
的衔接,规划沿江大道、云集路(隧道除外)、大连路、体育场路、东山二路、
珠海路、中南路、港窑路、将军路、西陵一路(隧道除外)、五龙路、张家湾路、迎宾大道、七星冲路、民益路、金岭路、后山路、站前路、发展大道等公交专
用道。

出租车保有量6030辆
出租车保有量控制规模为6030辆,每万人拥有出租车20辆;空载率控制在35%以内;综合提高出租车的服务水平。

保留3条跨江轮渡
规划和保留3条跨江轮渡航线,分别为:朱市街-大南门、艾家镇-白沙脑、红花套-古老背。

结合水上旅游和通勤需要,开辟4条水上客运线路:西陵-伍家岗-猇亭-沙湾、白洋-陆城、西陵-三峡坝区、沿黄柏河的夷陵-西陵。

新建4条铁路,再建5座跨江大桥
铁路
小溪塔建火车客运站
规划7条铁路,其中已建成铁路3条,包括焦柳铁路、宜万铁路和汉(武汉)宜(宜昌)城际铁路;规划新建设铁路4条,包括十宜铁路、宜石铁路、宜张铁路和紫云铁路。

规划铁路客运站包括宜昌东站、宜昌站、小溪塔站、枝江站、当阳站、五
峰站和兴山站;货运站包括宜昌南站、太平溪站、茅坪站、枝城站、白洋站、鸦鹊岭站和紫金岭站,其中太平溪站、茅坪站、枝城站、白洋站和紫金岭站作为
水铁联运货运站。

高速公路
宜都至来凤修高速
规划10条高速公路,其中已建成的高速公路4条,包括沪渝高速汉宜段(即汉宜高速公路,含三峡专用公路)、沪渝高速宜恩段、沪蓉高速荆宜段(即荆宜高速公路)和宜岳高速翻坝段(即三峡翻坝高速公路);在建中的高速公路2条,包括沪蓉高速宜巴段(即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和保宜高速(保康至宜昌高速公路);规划新建设的高速公路4条,包括宜张高速(即宜昌至张家界高速公路)、
太张高速(即太平溪至张家口高速公路)、宜岳高速(即宜昌至岳阳高速公路)和
宜来高速(即宜都至来凤高速公路)。

跨江大桥
红花套伍家岗白洋建大桥
在现有西陵长江大桥、宜万铁路长江大桥、夷陵长江大桥、宜昌长江公路
大桥和枝城长江大桥等5座跨长江大桥的基础上,新建5座跨长江大桥,分别为:红花套长江大桥(暂定名)、香溪长江大桥、庙嘴长江大桥(已开工)、伍家
岗大桥(暂定名)和白洋大桥。

机场三峡坝区和黄柏河建2处直升机场
提升现有三峡机场功能,使三峡机场发展成为鄂西及渝东区域以支线为主、干支结合的重要航空旅游机场,中远期成为国际机场和国家干线机场,飞行区
等级指标达到4E级;外迁土门军用机场。

另外,结合旅游、救灾等要求,在三峡坝区和黄柏河旅游区规划建设2处
直升机场。

港口建设平湖半岛长江三峡国际游轮中心
宜昌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同时,还将加快港口建设。

中心城区将建设太平溪、茅坪、艾家、红花套、云池、白洋、田家河等7
个港口作为三峡枢纽港的核心作业区。

重点建设平湖半岛长江三峡国际游轮中心。

客运中心城区有9个汽车客运站
中心城区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共9处,包括宜昌客运中心、东山高速客
运站、点军汽车客运站、长途汽车客运站、夷陵汽车客运站、宜港汽车客运站、白洋汽车客运站、猇亭汽车客运站和红花客运站。

中心城区二级及以上汽车货运站共6处,包括宜昌货运站、伍家岗货运中心、点军货运站、夷陵货运站、太平溪货运站和红花货运站。

停车场市内公共停车场79处
满足43000个公共停车位需求
随着城市的发展,宜昌还将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

规划中提到,未来,宜昌将改善停车供应结构,坚持“配建停车场为主,
公共停车场为辅和路边停车为补充”的停车供应方式,遵循“城市核心区停车
位适度供应,外围地区足量供应”的原则。

制定机动车停车管理办法,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加强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鼓励多元化投资建设停车场;建立健全交通静态管理法规条例以及运行机制,并加强交通执法力度。

根据规划,市内公共停车场将达79处,用地规模为60公顷。

另外可结合广场用地、路内设置停车场,满足43000个社会公共停车位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