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合集下载

浅析对外汉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浅析对外汉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本 文对 中介语 的石 化现 象进 行 简要 阐释 ,并 简略介 绍H a n( 2 0 1 2 )提 出的选择 性石化假设 ( S e 1 e c t i v e F o S S i 1 i z a t i o n
H y p o t h e s i s )和石化现 象对对 外汉语教 学的 负面影响,在此基础 上分析 了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对外汉语教 学的启示。 关键词:石 化现 象 选择 性石化假设 对外汉语教 学


所 高 校 开 设 了汉 语 课 程 ;世 界 其 他 国家 学 习 汉 语 的 人 数 已 中 。 S e l i n k e r 还 根 据 石 化 的 不 同 程 度 , 将 石 化 分 为 暂 经超过4 0 0 0 万, 有 些 国 家 以5 0 % 甚 至 翻 番 的 速 度 增 长 ; 国家 时 性 石 化 ( t e m p o r a r y f o s s i 1 i z a t i o n ) 和 永 久 性 石 化 汉办先后为4 0 多个 国家 和 地 区培 训 了两 万 余 名 汉 语 教师 , 并 ( p e r m a n e n t f o s s i 1 i z a t i o n ) ,暂 时性 石 化 又 叫稳 定 石化 向世 界 1 5 0 多 个 国家 派 出 汉 语 教 师 和 志 愿 者 近 4 0 0 0 人 ; 美 (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 。在 经 历 了短 暂 的 石 化 后 ,二 语 习得 者 国出于 国家安全 的考 虑, 投入 巨资 开展所 谓 的 ‘ 关 键 语 言 只 要 接 受 理 想 的 语 言 输 入 , 他 们 的部 分 语 言 能 力就 可 能 发 ( C r i t i c a l L a n g u a g e s ) ’的 教 学 , 汉 语 就 是六 种 关 键 语 言之 ” ( 引自 光 明 日报 》 , 2 0 1 0 - 1 2 - 0 9 , “ 汉语 热”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一、中介语与中介语石化中介语理论发展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发展起来,是目前外语教学中用来解释和分析学生在二语习得中产生偏误的理论基础。

”[1]在这一理论当中,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中介语概念。

中介语是由Selinker 提出的,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但这个系统发展不完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

就像是独立的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连续体,其两端分别为母语和目的语。

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但永远不可能是目的语。

中介语具有几个特点比如系统性、创造性、过渡性、石化性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系统性和过渡性,同时石化性会让人们感到不解。

Selinker 首次提出了石化现象:“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于固化,并且这种状态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而起作用。

”[2]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石化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而且它会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阶段。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达到了一定的状态后很难在后续学习中出现显著的再提高,处于一种瓶颈的状态。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有果必有因,首先要分析石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研究教学对策,这样在以后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地预防中介语石化。

本文将出现石化现象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并从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因1.学习动机学习者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目的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动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民族文化或历史等方面充满兴趣,进而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语言更加加深对其的认识和了解。

另一类是工具性动机,学习者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为了学习兴趣,而是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或达到某一实用功效。

两个动机相比,学习者若持有工具性动机更容易被外在环境所影响,并且二语习得的动力和效果不稳定。

有些持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一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学习目的就会减缓学习进程,不再继续学习。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1682020年31期总第523期ENGLISH ON CAMPUS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文/隋皓月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这种划分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另一个角度是从形式上划分,可区分为个体石化和群体石化,个体石化主要是指个人被纠正过的错误反复出现,比如在语音、语法、句法等方面的石化。

对于高中阶段的语言学习者来说,他们所呈现出的语言石化现象,大部分都属于暂时性石化。

由此可见,教师及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可以使得学生逐渐向目的语靠近,避免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

三、 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因素1. 年龄因素。

人的生理发展存在关键发展期,语言的学习同样存在年龄的关键发展期。

当语言学习者达到年龄的关键期时,他们的大脑就会缺乏可塑性,这会使得他们不能够更有效率地习得目的语。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关键期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知识,对新语言的学习也更加容易,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学习者没有在关键期内及时地接受教育,目的语的习得在很大程度上不会有突破性的进步,甚至会产生语言的石化现象。

2. 母语文化的干扰。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他们的学习经验大部分都来自母语,尤其对于外语学习的初学者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目的语的语境和知识,母语中的语音、语调、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常常会被机械地应用到目的语中,这就是母语的负迁移。

母语干扰是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外语学习者能够很好地适应目的语文化环境,他们的语言学习就更接近目的语水平。

3. 学习策略。

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也是造成中介语石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目的语简化和过度概括。

所谓目的语简化最突出的表现是在语法学习上,学习者因为过度概括导致在某些语法的用法上采用比目的语更简单的规则。

比如,众所周知,构成第三人称单数不仅仅有动词加-s这一种语法规则,但是由于学习者们对于目标语的简化,使得他们认为构成第三人称单数的规则只有一种,因此会创造出watchs, studys等错误形式。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长时间使用母语或其他中介语干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运用。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缺乏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以及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不正确。

中介语石化现象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我们应加强中介语教学的监管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改进、监管和引导、英语思维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引言1.1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语言习得障碍。

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介语石化现象会导致学生产生语言表达的困难。

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往往会把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导致语言表达不够自然流畅,甚至出现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

中介语石化现象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

学生习得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制约,导致他们在构建英语句子时仍然思考母语的语法规则,而非直接运用英语的语法体系,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

学生受到母语干扰时,可能会忽略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学习,造成英语水平提升缓慢,难以达到流利表达和有效沟通的水平。

了解和应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

2. 正文2.1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过度依赖母语或其他中介语言来帮助理解和表达,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目标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 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把学习的外语进行思维处理,但最终产生的不是原汁原味的外语语言特点,而是保留其本身的母语语言结构的一种言语。

中介语石化也常常表现为学习者在说话时经常同时使用自己的母语特征、母语语音。

一般来说,当学习者来到一个外语环境,和一些母语者同时说话时,他们会憋住自己的母语,采取些许的外语发音,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口头回复,但这些口头回复只是母语的表达方式,无法完全显示出外语的特点。

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2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介语石化的出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外语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改变中介语石化现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学习者发现他们自己的母语对学习外语的影响,并尽量避免这种影响。

学习者要清楚它们自己的母语结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学习外语的过程,并加以利用,使自己掌握外语者的特点,不被自己的母语模式所约束。

其次,外语教学应考虑重视学习者的自身因素。

有些学习者学习外语时,会受到自身的特征影响,例如遗传背景、个性类型等在中介语石化的形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外语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外语教师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外语教学时,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是重要因素,在班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学习者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外语进行改变,从而减少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总之,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要求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有认识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减少学习者中介语石化的现象,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外语。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中介语的相关概念1. 中介语理论发展由来在外语教学与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无法用母语习得理论来解释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程中产生的现象。

即,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时,说和写了一种既不是母语也不是目标语的语言。

经研究和分析,这种语言依赖于母语,带有母语的许多特点,但不是母语。

同时它也不是目标语,却向目标语靠拢。

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是一种母语与目标语间的过渡语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

结果显示这是外语学习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外语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

2. 中介语基本概念及“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非延续性的语言体系。

它是二语习得者完全掌握目标语之前所处于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状态,因此中介语也称“过渡语”。

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中介语依托母语,逐渐向目标语靠拢。

研究揭示绝大部分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在稳步提高达到某种程度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总体上或某些方面会进入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似乎无论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都不能取得进步,甚至有所下降。

这让很多外语学习者困惑不解,外语学习上产生挫败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严重妨碍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学者们称之为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关于“石化”现象如何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两种划分,Ellis 认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①内在原因:年龄的差异、学习目的语兴趣的浓厚;②外在原因:社会环境、语言环境。

而Selinker 认为“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是以下五点:①母语迁移;②训练迁移;③二语学习策略;④二语交际策略;⑤目标语过度概括等。

本文主要从Selinker 的观点来分析“石化”现象的成因。

(1)在目标语的习得过程中,语言习得者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母语中的一些语言规则来学习目标语,这便是母语迁移。

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标语类似或一致时,母语的语法规则促进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母语的正迁移;相反,则为母语的负迁移。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一、中介语理论及石化现象有许多外语学习者乃至外语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语言能力没有继续向前发展,而是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自己的外语运用起来为什么总不象本族语那么自如?在经过多年学习后,在说写中仍然出现一些无法改变的永久性错误(persistent errors)?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Selinker认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如果中介语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增加最终达不到目的语这个终点,也就是结构系统(如语言项目,语法规则,系统知识)不再进一步发展,而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这是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形式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其中学习者个体石化表现在两个方面:(1)错误石化(error fossilization),表现为被纠正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反复出现;(2)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即中介语在语音、语法及词汇方面的石化。

群体石化是指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方言出现,如印度英语(牛强,2000)。

石化现象根据其性质又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中国学习外语的学生出现的中介语现象大多属于前一种,即暂时性石化,处于暂时的稳定;学习者在能获得最大优化输入的情况下,其中介语可以达到另一次高峰,如在英语国家生活、学习,接受集中培训等。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僵化、呆板和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石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改进。

一、成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母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口语表达呆板、僵化。

2. 目标语言不自然的输入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不自然的目标语输入,这种不自然的输入与实际语言使用存在差异,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也带有石化的痕迹。

3. 语言习得阶段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表现1. 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句法结构呆板、语法错误的现象,这种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还降低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 词汇使用不当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实际语言使用的词汇,使得口语表达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3. 句子结构僵化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使得表达显得呆板、僵化。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表现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法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其接触到更为自然、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有利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其教学启示
摘要: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对跨文化交际过程产生不利影响。

本文对其成因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

从而提出这一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目的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1578(2011)02-0038-02
中介语(interlanguage,il)是二语习得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又称族际语,过渡语,中间语或学习者的语言。

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首次提出。

中介语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所拥有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这一体系既非母语,也非目的语,而是介于两种语言之间。

英语学习受个体差异,语言环境,学习策略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内化过程。

但无论学习者如何努力,总是很难达到英语本族语者的水平。

很多学习者在英语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再像学习初期那样稳步提高,而是停滞不前。

selinker把这一现象称为石化(fossilization)。

1 中介语石化的原因
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母语迁移;(2)培训转移;(3)二语学习策略;(4)二语交际策略;(5)目的语过度概括。

显然,这五个过程所导致石化现象是不难理解的。

后来,语言学家们又指出,石化现象的产生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
在因素。

内在因素包括年龄因素以及认知因素的制约,外在因素主要指缺乏学习机会和反馈性质对学习者二语使用的影响。

lenneberg根据乔姆斯基有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l的原理,认为人类具有“潜在的语言结构”(1atentlanguage structure),正是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才使得人类能够“自然”习得母语,无需付出太多的努力。

但这种潜在的语言结构只有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才能激活,一旦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激活。

从而丧失了掌握语言的最佳机制,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lenneberg于1967年提出了关键期假说(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该假说认为,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最容易习得语言(2-13岁),语言习得的临界期到13岁为止。

过了青春期以后,大脑两侧的功能分工已确定,语言功能被定位在左脑,大脑功能侧化,因此语言发展势必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是语言石化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

认知因素的制约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

认知理论认为,语言习得是一种心理和智力过程,与人类大脑获取,处理。

保存和运用知识的方式密切相关,语言知识的掌握与其他知识的掌握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

以认知理论为基础的第二语言习得观从语言内部处理机制的角度分析了石化形成的原因。

andemon区分了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本身的知识,既掌握事实。

而程序性知识是指怎样进行各种认识活动的知识,即指怎样去做。

两种知识相互依存,在使用过程中
相互作用。

在语言掌握中陈述性知识需要向程序性知识转化,达到处理自动化。

anderson认为,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一般需要经历三个阶段:(1)陈述阶段(或认知阶段);(2)知识编辑阶段(或“联络”阶段);(3)“自动无意识”阶段。

母语习得者几乎都能达到第三个阶段,而一般二语习得者只能达到第二个阶段,很难达到完全自动无意识的境界。

anderson认为。

石化可能与学习者习得的陈述性知识在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时受阻有关,从而导致学习者目的语水平停滞不前。

bickeaon(1975)认为,学习者缺乏接受目的语输入和使用的机会也会产生石化。

这是影响我国外语学习者提高外语水平。

特别是听说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学习者能够接触大量的最佳语言输入或自然的目的语环境,其目的语的熟练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就会进一步增强,从而达到学习上的另一次高峰期。

(戴炜栋、牛强,1999)。

石化现象反馈性质的代表人物是vigil和oller(1976)。

这一理论认为人际交流所传递的信息包括两个方面:一种是认知信息,另一种是情感信息。

认知信息包括事实、猜想和信念,都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

情感信息以超语言的形式,如面部表情、声调和手势来实现。

交流中所得到的反馈对学习者可产生肯定、中立或否定的心理作用。

肯定的认知反馈和否定的情感反馈易引起石化,反之则防止语言的石化。

2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教学启示
2.1 英语教育早期化
80年代的中国,英语教育的起始时间是初中一年级。

初一学生的平均年龄大约在12-13岁,刚好超过了英语学习的关键期。

后来,英语教育改革者们认识到英语学习的开始年龄太晚是英语教育失败的原因之一。

因此,中国的英语教育出现了早期化的趋势。

最初在部分大城市试行,后来逐渐向全国各地区推广。

学习年龄从小学三年级提前至一年级,甚至幼儿园。

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2.2 英语教学法改革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以教师为中心,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

致使很多学习者的英语变成了哑巴英语、聋子英语。

这与我们的教学目的是背道而驰的。

现在的英语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扮演组织者,管理者,和监控者的角色。

在重视词汇、语法等基本功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为例,自2007年以来,学院实施了csd(communieative skills development)英语教学改革。

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包括交际英语,英语听说及外教口语三部分。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英语听说课,这门课没有教材,教师播放英文录音,学生逐句复述,然后把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

经过不断的听写和模仿和复述,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2.3 重视目的语输入的质和量
在大学英语教育过程中,因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教师应重视目的语输入的质和量。

krashen(1982)认为,人们
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获得大量的出于i+1水平的可理解性输入,只有这种输入才是最佳语言输入。

他甚至把能否提供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作为判断一名优秀教师的标准。

毫无疑问,输入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接受大量的最佳输入,才能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水平。

教师应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评估,选择正确的教学材料。

教材的难易程度应比学习者水平略高,对其具有挑战性,通过努力可以理解接受为宜。

2.4 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至关重要。

首先,单一枯燥,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习者产生疲倦,厌烦的心理。

教师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比如,美文诗歌朗诵,演讲比赛,学唱英文歌曲。

戏剧、情景剧表演,英语竞赛,英语游戏等等。

其次,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录音机,电视机,计算机,投影仪等等。

使英语课堂变成全方位,多渠道的视听盛宴。

教师还可制作精美的电子教学课件,选择优秀的英文电影或歌曲片断和学生学习分享。

最后,教师对所教学生应一视同仁,不应偏袒优等生而冷落基础差的学生。

对于学习的后进者,更应投入更多的关注和热情,教学方式以鼓励和引导为主,帮助他们逐渐建立学习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