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介语是指一个人在使用外语时,想用自己的母语来表达其中某个词、句或者某种语言特性,于是在实际使用中,将这些母语传统的语言模式或者文化特色,或者其他的语言因素引入到目标语言中。
在语言教学中,中介语石化是出现于学习外语中的病态现象。
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出现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否。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究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与应对方法,进而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大学生英语写作中常见的中介语石化现象;2.研究常见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3.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方法,以达到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目的;4.采用实验研究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践验证,验证其有效性。
四、预期结果通过研究,预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母语思维模式对英文写作的负面效应;2.通过有效的培训和刻苦的练习,可以有效地改善大学生的中介语石化现象;3.通过针对性的方法,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五、论文结构和章节安排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1.2研究问题1.3研究目的1.4研究内容1.5研究方法1.6论文结构与章节安排第二章大学生英语中介语石化的概念2.1英语中介语石化的定义2.2英语中介语石化的类型及其表现形式2.3英语中介语石化的成因第三章中介语石化在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表现3.1大学生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3.2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第四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分析4.1应对策略的理论基础4.2应对策略的种类与方法4.3应对策略的实施与验证第五章结果分析与讨论5.1应对策略的效果分析5.2研究结果的讨论第六章结论与展望6.1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earch6.2本研究的结论6.3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参考文献附录:问卷调查原始数据、研究者访谈记录等。
英语口语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

英语口语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在英语口语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表达习惯,其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备受关注。
中介语石化现象指的是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交流中,造成困难的语言表达习惯。
本文将探讨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相关问题,并探讨如何避免其出现。
什么是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释。
一般来说,它是指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交流中,语用或语法表达方面出现的混淆、错误或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现象通常是由中介语的使用造成的。
中介语是指中介的语言,即在两种语言或方言的交流中,作为桥梁的语言。
这种语言在交流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适应各个不同的交流环境。
但是如果它的使用不当,就可能会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
这种现象可能包括:词汇的不正确或不适当使用,语法结构的错误,语音或语调的不恰当使用等。
为了避免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我们需要在交流中尽可能使用原语言。
这可以减少使用中介语的机会,从而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口语的影响中介语石化现象在英语口语中的影响非常广泛。
一般来说,它会导致语言表达的混乱和错误。
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影响个人的语言交流能力,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
比如,一些人在掌握英语语言之前,会首先学习中介语。
如果中介语存在中介语石化现象,那么这些人学到的英语语言将会有许多不正确的表达法。
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单个个体的英语水平,也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英语环境。
另外,中介语石化现象还会对打破英语口语的壁垒构成障碍。
如果两个人都使用中介语来交流,可能会导致语言表达上的混乱和误解。
这样的现象在英语口语学习中非常普遍。
如果我们能够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就能够更好地打破英语口语的壁垒,提高语言交流的质量和效率。
如何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考虑。
以下是几个解决方法:学习语言的传统方法学习英语最好从官方的教学资源和书籍入手,比如《牛津英语词典》或《剑桥英语语法手册》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的基本规则,从而为我们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提供更好的基础。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语言能力停滞,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十分常见,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1. 缺乏输入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也就是没有接触到大量的目标语言材料和真实语境,那么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有所提高。
缺乏输入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动机不足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习者对学习的外语缺乏兴趣或动力,那么就很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持续地提高语言能力。
3.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比如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不善于总结和应用语言知识等,那么就难以将语言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比如学习者可能因为害怕犯错或者受到失败的打击,导致在使用外语时情感紧张,从而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
1. 提供充足的输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比如真实语境下的对话、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等,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目标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2.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引导学习者参加一些语言角、文化活动等,让学习者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4. 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习者尝试和使用外语,帮助学习者克服情感障碍,提高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通过提供充足的输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策略和培养积极情感等多种途径,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共同努力,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

英语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浅析一、中介语理论及石化现象有许多外语学习者乃至外语教师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自己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语言能力没有继续向前发展,而是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自己的外语运用起来为什么总不象本族语那么自如?在经过多年学习后,在说写中仍然出现一些无法改变的永久性错误(persistent errors)?其实,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Selinker认为,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
如果中介语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增加最终达不到目的语这个终点,也就是结构系统(如语言项目,语法规则,系统知识)不再进一步发展,而趋于固定下来的状态,这是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形式上可以分成两大类,即个体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体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
其中学习者个体石化表现在两个方面:(1)错误石化(error fossilization),表现为被纠正的、并被认为已清除了的错误反复出现;(2)语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即中介语在语音、语法及词汇方面的石化。
群体石化是指石化了的外语能力具有普遍性,成为整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方言出现,如印度英语(牛强,2000)。
石化现象根据其性质又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中国学习外语的学生出现的中介语现象大多属于前一种,即暂时性石化,处于暂时的稳定;学习者在能获得最大优化输入的情况下,其中介语可以达到另一次高峰,如在英语国家生活、学习,接受集中培训等。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双重影响,导致在口语表达中出现僵化、呆板和不自然的现象。
这种石化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会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表现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引起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的重视,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改进。
一、成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母语对其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母语语法结构、词汇用法等方面的干扰,导致其口语表达呆板、僵化。
2. 目标语言不自然的输入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受到来自教材和教师的不自然的目标语输入,这种不自然的输入与实际语言使用存在差异,使学习者的口语表达也带有石化的痕迹。
3. 语言习得阶段在语言习得的不同阶段,学习者对语言的掌握水平不同,而在初级阶段学习者往往会受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更为显著。
以上几个方面导致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需要针对不同的成因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表现1. 语法错误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句法结构呆板、语法错误的现象,这种语法错误不仅影响了口语表达的流利性,还降低了口语表达的准确性。
2. 词汇使用不当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可能会使用一些过时的、不符合实际语言使用的词汇,使得口语表达给人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3. 句子结构僵化在口语表达中,学习者往往会使用一些固定的句式和结构,使得表达显得呆板、僵化。
以上几个方面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这些表现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兴趣。
三、解决方法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学习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解决方法:1. 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通过阅读、听力等方式提高学习者对目标语言的输入,使其接触到更为自然、地道的语言输入,从而有利于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中介语在使用中逐渐变得僵化固定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当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石化现象。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将母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套用到中介语中,导致中介语变得僵化和固定。
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缺乏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也限制了中介语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者可能因为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因素,不敢尝试使用新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加剧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真实交际,提供学习者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帮助学习者改变使用中介语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不通顺表达,培养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和规范意识。
学习者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和使用新的语言形式。
学习者可以积极参与真实交际,与母语人士进行对话和实践,提高语言使用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学习者还可以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第二外语的语言输入,如阅读、听力和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以培养对第二外语真实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教师和学习者共同的努力和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及对策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地一个瓶颈期。
本文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并且探讨其解决对策来帮助学习者避免石化现象。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原因; 对策中介语(interlanguage)又称过渡语,是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使用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的语言体系。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是朝着目的语的前进方向发展,但是大部分的学习者在语言学习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这就是中介语石化。
selinker首先提出了中介语石化(fossilization)这个概念。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是个普遍的现象,其可能存在于习得的任何一个阶段。
外语学习者会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伴有不正确的语言形式。
如外语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会出现母语的发音和用词、或者是语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二语习得者掌握目的语的熟练程度。
一.产生原因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五个因素:母语迁移、培训迁移、学习策略、交际策略和目的语过度概括。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如果源语与目的语相似形成的正迁移会使语言习得的过程更加容易,如果源语和目的语存在较大差异,形成的负迁移回阻碍语言习得。
培训迁移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不规范的语言现象而产生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这种语言误解往往产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
培训迁移还可以由教材的学习策略的失败也会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主要指将目的语简单化,尤其体现在句法上。
学习者在无意识中使用学习策略将目的语简化以便交流,但使语言失去了多样性,从而不能使学习者不能灵活运用目的语。
如一些英语学习者为了追求目的语的准确性而把目的语简化,长期使用简单句而避免使用长句从而导致语法方面学习的石化。
另一种是学习者过度注重语言的流畅性,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从而产生了一些典型的语法错误。
如冠词和时态的使用错误。
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之后,学习者运用如回避(avoidance)、简化(simplification)等交际策略达到交流目的。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浅探

中介语石化现象与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浅探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与中介语心理认知机制之间的关系。
中介语,作为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学习者在逐步接近目标语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过渡性语言系统。
而中介语石化现象,则指的是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其语言能力在达到某一阶段后出现的停滞不前或固化现象。
这一现象对学习者的语言进步构成了障碍,因此,对其成因及解决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首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特征。
接着,从心理认知机制的角度,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与学习者心理认知过程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包括学习环境、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解决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提高二语习得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本质及其与心理认知机制的关联,为二语习得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学者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兴趣,共同推动二语习得领域的繁荣和发展。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概述中介语石化现象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达到目标语水平之前,其语言能力在某一阶段出现停滞不前的状态。
这一现象并非突然发生,而是在语言学习的长期过程中逐渐显现。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复杂多样,既包括内在因素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策略、学习动机等,也包括外在因素如学习环境、教师教学方法、教材质量等。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语言学习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但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和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在学习的初级阶段,石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基本语言知识的错误使用。
随着学习的深入,石化现象可能逐渐扩展到更复杂的语言结构和语用功能方面,如篇章组织、逻辑推理和跨文化交际等。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语言学习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它可能导致学习者无法达到预期的语言水平,影响其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
【摘要】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二语习得者语言应用能力进步的巨大障碍。
本文首先对中介语石化的定义进行了概括,并探讨了石化现象的成因,从而提出了预防石化现象的几点建议,以期对于大学公共外语教学的改进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母语迁移
【中图分类号】h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011-02
二语习得涉及三大领域:①中介语;②学习者内部因素;③外部环境。
其中,中介语理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由语言学家selinker首先提出,并明确指出:“石化是中介语最明显的特征”。
[1]3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中介语的石化现象成因及预防对策进行研究,以期减少中介语石化现象,加快向目的语转化,这对二语习得者的语言和交际能力提高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石化现象在外语学习中是普遍现象,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对大学外语教师的教学实践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一、中介语及石化的含义
1.中介语的含义
中介语即过渡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把母语语言规则转移到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运用母语语言规则简化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的产物”,[2]又被译作中间语、中继语、语际语等。
这
一术语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学术论文中首次提出的。
selinker明确指出:“中介语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它产生于学习者试图掌握第二语言所做出的努力。
”[1]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所学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语言系统,一种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
[3]一般认为,中介语受第二语言学习者的年龄,尤其是语言水平和知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且具有创造性,随着二语学习者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不断提高,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但完全意义上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selinker通过观察发现绝大多数二语学习者(95%)的第二语言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就会停滞不前,学习者最终不能获得像母语那样的语言能力,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的石化。
2.石化的含义
对“石化”(fossilization),或称“僵化”这一概念selinker 在不同时期做过多次阐释。
他认为:“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结
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还是会在过渡语的使用中出现。
”从理论上讲,石化现象是普遍存在
于二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机制,与语言形式的正确性无关。
换言之,正确的和不正确的语言形式都会石化。
石化现象可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是语言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这一概念蕴涵石化的三个基本属性:①石化是永久性的;②石化对外部影响具有抵制力;③石化既发生于成人二语学习者,也一样发生于儿童二语学习者。
除selinker外,其他学者也尝试从其他角度去定义石化。
简单归纳如:①回落现象;②稳定了的错误;③典型错误;④永久性的非目的语式语言使用;⑤学习过程的非加速现象;⑥合语法和不合语法结构的随机使用;⑦没有能力完全掌握目标语语言特征等。
但是从本质上看,所有其他定义都是对selinker定义的进一步阐释,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
二、中介语石化的成因
石化的成因比较复杂,学者们在不同时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阐述,至今没有比较统一的观点。
那么最早提出石化概念的心理学家selinker(1992)认为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的因素构成:
1.母语迁移
母语迁移是指目的语受到母语内容干扰。
心理学家认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由于没有完全掌握目的语的语法规则,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母语中的语音、语法、词序、词汇等方面的规则机械地运用到目的语中,作为临时过渡的手段。
但是如果这种迁移不符合目的语
规范,且得不到纠正的话,就可能固定下来长期使用,从而形成石化。
母语迁移一直被selinker认为是导致石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三、结束语
电气专业通过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工程意识、强烈的实践意识、全面的综合意识和鲜明的创新意识,为我国高校电气信息类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示范和可供借鉴的实践经验。
本专业将紧紧抓住教育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的契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从而实现办学理念、模式、特色、声誉的进一步提升,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edward f. crawley等著.重新认识工程教育——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顾佩华等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顾佩华等.从cdio到eip-cdio——汕头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12~20
3 陈志刚.基于大工程观办学特色的思考[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 赖锦辉.基于“大工程观”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