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与启示

《朗文语言教学与应用语言学词典》认为"石化”是 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会出现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 “有时出现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永久性地成为一个人说或 写一种语言的方式,比如发音、词汇用法和语法的各个 方面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中会固定或僵化”(黄绍胜, 2009 )<,
(责任编辑:万学张媛)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 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
与启示
□季雨薇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在二语习得的各个阶段中,都有可能出现语言 石化现象。石化对语言的习得起了制约作用,阻碍了学 习者能力的发展。对二语学习者来说,了解语言习得过 程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 习得语言,提升二语水平。 [关键词]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形成原因;启示 [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167(2020)01-0042-02
device: translating raymond chandler[J]. The Translator, 2002, 8 (2): 195-220. [2] ATTARDO, SALVATORE, RASKIN, et al. Script theory revisited: joke similarity andjoke representation modelQ].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991 ( 4 ) • 293—347. [3] Ge Lingling. Initial Results of a. Study on. Humor Translation Based on a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Parallel Database[A]. In: Vicky M, ed. Selected Papers from the 2007 Annual research Forum of the 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 Kong[C]. Hong Kong: Linguistic Society of Hong Kong, 2009. [4] 戈碍,何元建•从言语幽默概论视角探讨汉语言语幽默的翻 译一以《围城》原著及英译本为例肛中国翻译,2012(4). [5] 戈竣滋,何元建基于言语幽默概论的汉语幽默文本特征研究 [J]•外国语,2012(7).
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

一、中介语与中介语石化中介语理论发展的基础是认知心理学理论。
“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发展起来,是目前外语教学中用来解释和分析学生在二语习得中产生偏误的理论基础。
”[1]在这一理论当中,我们首先要提及的是中介语概念。
中介语是由Selinker 提出的,指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但这个系统发展不完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
就像是独立的语言系统所构成的连续体,其两端分别为母语和目的语。
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但永远不可能是目的语。
中介语具有几个特点比如系统性、创造性、过渡性、石化性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系统性和过渡性,同时石化性会让人们感到不解。
Selinker 首次提出了石化现象:“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于固化,并且这种状态是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而起作用。
”[2]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出现石化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现象。
而且它会出现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阶段。
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达到了一定的状态后很难在后续学习中出现显著的再提高,处于一种瓶颈的状态。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有果必有因,首先要分析石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研究教学对策,这样在以后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地预防中介语石化。
本文将出现石化现象的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并从这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内因1.学习动机学习者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者为什么要学习目的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动机,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民族文化或历史等方面充满兴趣,进而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语言更加加深对其的认识和了解。
另一类是工具性动机,学习者的学习其实并不是为了学习兴趣,而是想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或达到某一实用功效。
两个动机相比,学习者若持有工具性动机更容易被外在环境所影响,并且二语习得的动力和效果不稳定。
有些持有工具性动机的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或第二语言的过程,一旦达到了自己想要的学习目的就会减缓学习进程,不再继续学习。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改进的启示【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长时间使用母语或其他中介语干扰了第二语言的习得和运用。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包括学生缺乏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机会,以及对英语学习的认知和态度不正确。
中介语石化现象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许多挑战,如影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为了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我们应加强中介语教学的监管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并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给英语教学带来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大学英语教学、教学策略改进、监管和引导、英语思维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引言1.1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时,受到母语的干扰而产生的语言习得障碍。
这种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十分普遍,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介语石化现象会导致学生产生语言表达的困难。
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学生往往会把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词汇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导致语言表达不够自然流畅,甚至出现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的情况。
中介语石化现象也会影响学生的语言思维方式。
学生习得英语时受到母语的制约,导致他们在构建英语句子时仍然思考母语的语法规则,而非直接运用英语的语法体系,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创造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还会影响学生对英语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掌握程度。
学生受到母语干扰时,可能会忽略英语语法和词汇的学习,造成英语水平提升缓慢,难以达到流利表达和有效沟通的水平。
了解和应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表达能力。
2. 正文2.1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过度依赖母语或其他中介语言来帮助理解和表达,导致无法真正掌握目标语言的运用能力。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时,由于过多地把学习语言的目标语、中介语和母语混在一起,导致学生的母语和中介语之间出现石化现象,即在使用中介语时,中介语习得者的语言表达受到母语干扰,造成母语和中介语之间出现语法、语用和语音的混淆和错误。
中介语石化现象可能会产生的原因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两个方面:其次,对第二语言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入也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中介语的石化现象主要是由于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语言规则和语言使用技巧理解不够深入所造成的。
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语言是通过反复操练和多次试错使自己的语言达到较为流利的水平,而中介语石化现象简单地说就是学习者无意识地使用自己的母语语言形式而非第二外语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所要传达的语义和意图。
首先,学生应当尽可能避免语言中的译意二义性,把第二外语的语法、语用规则和词汇等知识完全地转移到目标语言中,尤其是对于语法结构复杂,规则更加严格的第二外语,要将其语法和语用机制独立出母语的语言体系。
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从母语到中介语再到目标语这种语言过程是关键,这样有助于有效降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教学者多加说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条件、原因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改正中介语错误的方法和技巧,教育他们保持从中介语语言形式转化为目标语形式的意识,使中介语不再成为他们的思维障碍。
最后,学生应积极参与第二外语的学习,尤其是尽可能用目标语来进行语言实践,不断加强口语、听力方面的训练,同时增加语言输入的量,这样他们的语言证据将会更加全面,母语干扰就会逐渐减少,目标语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增加语言输入的方式可以多使用一些电视节目、音乐、电影、网络资源等,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他们体验并掌握目标语言的真实生活应用情境,增加语言输入的素材和数据多样性。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1 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外语过程中,把学习的外语进行思维处理,但最终产生的不是原汁原味的外语语言特点,而是保留其本身的母语语言结构的一种言语。
中介语石化也常常表现为学习者在说话时经常同时使用自己的母语特征、母语语音。
一般来说,当学习者来到一个外语环境,和一些母语者同时说话时,他们会憋住自己的母语,采取些许的外语发音,并取得一定程度的口头回复,但这些口头回复只是母语的表达方式,无法完全显示出外语的特点。
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2 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中介语石化的出现,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外语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改变中介语石化现象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帮助学习者发现他们自己的母语对学习外语的影响,并尽量避免这种影响。
学习者要清楚它们自己的母语结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学习外语的过程,并加以利用,使自己掌握外语者的特点,不被自己的母语模式所约束。
其次,外语教学应考虑重视学习者的自身因素。
有些学习者学习外语时,会受到自身的特征影响,例如遗传背景、个性类型等在中介语石化的形成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些是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外语教师在教学时就要重视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外语教师也要注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外语教学时,学习者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是重要因素,在班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学习者有意识的让自己的外语进行改变,从而减少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总之,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要求教师要尊重母语的影响,有认识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并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减少学习者中介语石化的现象,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掌握外语。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语言能力停滞,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十分常见,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1. 缺乏输入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也就是没有接触到大量的目标语言材料和真实语境,那么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有所提高。
缺乏输入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动机不足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习者对学习的外语缺乏兴趣或动力,那么就很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持续地提高语言能力。
3.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比如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不善于总结和应用语言知识等,那么就难以将语言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比如学习者可能因为害怕犯错或者受到失败的打击,导致在使用外语时情感紧张,从而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
1. 提供充足的输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比如真实语境下的对话、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等,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目标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2.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引导学习者参加一些语言角、文化活动等,让学习者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4. 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习者尝试和使用外语,帮助学习者克服情感障碍,提高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通过提供充足的输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策略和培养积极情感等多种途径,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共同努力,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出现的语言
转换困难和语言混淆现象。
这些困难和混淆主要源于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差异。
在语言
学习的早期阶段,学习者会采用母语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去理解和表达第二外语。
这种
做法可能会导致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
际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不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出现,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语言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帮助学习者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促进他们
的第二外语习得和使用。
如下是一些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建议和方法:
1、多重输入和输出:教师应该鼓励学习者进行多种语言输入和输出,包括课堂讲解、听说练习、阅读写作等,以帮助他们形成第二外语的模型和规范,避免用母语思维去理解
和表达。
2、比较语言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指出母语和第二外语之间的差异,比如语音、语
法结构、词汇意义等,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这些差异,并且指导他们建立正确的语言联想和
记忆。
3、语境导入:教师应该将第二外语词汇和语言结构导入在相关的语言情境中,让学
习者在语境中进行学习和思考,加深记忆和理解。
4、错误纠正和反馈:教师在指导学习者使用第二外语时,应该纠正他们的语言错误,并且给出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逐步改进语言表达。
5、使用语言教学政策:教师应该使用语言教学政策来促进学习者的第二外语习得,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使用第二外语进行课堂讲解、使用第二外语进行课堂交流、群体合作学
习等。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最新教育资料

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一、中介语的相关概念1. 中介语理论发展由来在外语教学与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无法用母语习得理论来解释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的程中产生的现象。
即,外语学习者学习目标语时,说和写了一种既不是母语也不是目标语的语言。
经研究和分析,这种语言依赖于母语,带有母语的许多特点,但不是母语。
同时它也不是目标语,却向目标语靠拢。
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是一种母语与目标语间的过渡语言。
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大量研究。
结果显示这是外语学习者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外语学习的一个特殊阶段。
2. 中介语基本概念及“石化”现象的定义中介语是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种非延续性的语言体系。
它是二语习得者完全掌握目标语之前所处于的一种过渡性的语言状态,因此中介语也称“过渡语”。
在目标语学习过程中,中介语依托母语,逐渐向目标语靠拢。
研究揭示绝大部分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在稳步提高达到某种程度后,由于种种原因,在总体上或某些方面会进入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
似乎无论采取怎样的学习方法都不能取得进步,甚至有所下降。
这让很多外语学习者困惑不解,外语学习上产生挫败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严重妨碍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学者们称之为二语习得中介语石化现象。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关于“石化”现象如何产生的原因大体有两种划分,Ellis 认为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种:①内在原因:年龄的差异、学习目的语兴趣的浓厚;②外在原因:社会环境、语言环境。
而Selinker 认为“石化”现象的成因主要是以下五点:①母语迁移;②训练迁移;③二语学习策略;④二语交际策略;⑤目标语过度概括等。
本文主要从Selinker 的观点来分析“石化”现象的成因。
(1)在目标语的习得过程中,语言习得者会自觉或不自觉的使用母语中的一些语言规则来学习目标语,这便是母语迁移。
当母语的某些特征同目标语类似或一致时,母语的语法规则促进对目标语的学习,产生母语的正迁移;相反,则为母语的负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作者:朱瑶瑶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7期【摘要】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本文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提出缓解石化的教学措施策略,主要是,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减少母语干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合理的语言反馈对待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等,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效果和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成因;教学启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
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
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
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
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
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
根据中介语理论的理想状态,语言习得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学习者的中介语应该逐步接近、最后达到本族语水平。
但大量的实验证明无论什么年龄的学习者,无论其得到多少指导,学习多么刻苦,外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无法消除的语言错误,使其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从而形成语言的僵化。
这种现象出现在外语学习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遍性。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
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2)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3)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4)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5)目的语笼统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
在 Selinker 的研究的基础上,Ellis(1999)把中介语石化的起因归纳为学习者的内因和外因。
1、石化内因说第一,年龄因素。
年龄论又被称为生物论,该理论主要从人生物成长的角度解释语言僵化现象。
根绝 Selinker 的临界假说,语言基本成形的关键期是 5 岁,12 岁完成语音建构,15岁完成语法和词汇建构。
到达青春期后人脑的偏侧优势形成,大脑的可塑性逐渐减弱,控制语言习得的内在机制会逐渐丧失。
因此在青春期之后,人类就不可能完全地习得第二语言。
与此相似,Lenneberg 通过研究发现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是在 2-12 岁之间。
需要指出的是年龄因素虽然是外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却不是绝对的。
第二,母语迁移。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常常在听、说、读、写训练方面受到母语语言规则的潜在影响。
母语迁移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
因为与目标语规则相似而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是正迁移,反之是负迁移。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中所犯的错误一部分是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结果。
例如:My father is doctor.这些负迁移的结果如果在中介语中固定下来则形成僵化。
母语迁移不仅发生在语音、词汇、语法层面上,还可以发生在文化层面。
如果习得者的社会文化与目的语的差异大,学习者则会对与自己文化不同的目的语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学习者所收到的输入信息水平不再提高,并最终导致僵化的形成。
第三,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学习者的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策略和情感因素都会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指典型的规律性学习方法。
学习策略决定了对输入信息的理解、使用和储存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方式和学习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与学习者所处的文化有关。
消极的学习策略会使学习者丧失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中看不到进展,最终造成中介语僵化。
2、石化外因说第一,交际压力。
过度的压力和过度的轻松都会引起中介语石化。
过度的压力表现为,交际的过程中出错后得到消极评价而产生感情障碍;过度的轻松表现为当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交际上而不是语言的正确使用,表达中的错误会因长期得不到注意和修正而永久地存在于他们的中介语中,最后造成语言石化。
第二,学习机会的缺乏。
学习者缺乏获得输入和输出英语的机会,使中介语石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比如我国英语教师中外教比例很小,大多数教师为母语为语,其本身的语音就有可能存在问题。
一些偏远地区不仅缺乏受过正规训练的英语老师,而且缺乏基本的英语语言实验室设备。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关键期经过长时间模仿,不正确的发音被固定下来形成语音僵化。
四、中介语石化现象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对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对于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具有普遍且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其特点和产生的原因的研究,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1、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减少母语干扰母语干扰是石化的重要来源之一,母语迁移在初学者的中介语中体现得尤为突出。
大量的目的语输入是减少母语的干扰的最佳方式。
教师应该优化课堂语言输入,同时加强文化导入。
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等设备为学生展示英语社会环境中的民俗风情、人际关系、人生态度、价值观念。
通过结合汉语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发生。
2、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外在动机主要表现在通过各种考试,如课程考试、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等方面(周红云,2004)。
学生为了应付各类考试,精神处入高度紧张状态中,一旦考试通过,便放松学习甚至放弃学习,所学的知识就很快被遗忘或石化。
因而教师应充分利用情感因素,通过创立良好的外部环境来打破用分数来衡量语言水平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推迟甚至防止石化现象的产生。
教学活动中,可采用朗诵比赛、游戏、小品、情景剧等培养学生对语言输入和输出的兴趣,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为学生创造语言输出的机会,并使用合理的语言反馈对待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Swain(1995)认为输出有助于引起学习者的注意,帮助学习者意识到学习中的问题,检验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起到监控作用并正确使用学习知识。
所以教师要逐步转变教学观念,少讲精讲,多为学生创造张口练习的机会。
在鼓励学生多说多练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的认知及情感反馈。
有针对性地予以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通过手势、面部表情、语调等方式减小学生心理压力,让他们正确对待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不必紧张和急躁,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五、结语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它制约着学习者语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此无计可施。
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积极的引导可以帮助学生防止和突破僵化状态;学生要意识到并正确对待石化现象的存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比母语与目标语的差别,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来推迟或避免石化现象的产生。
通过师生努力,促进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1] Selinker,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London: Longman,1972.209-231.[2] Ellis,Rod.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47-51.[3]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217-223.[4]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28-31.[5]周红云.中国学生语言僵化起因探究及教学启示[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3).79-80.【作者简介】朱瑶瑶(1981-)女,汉族,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与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