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试题集

合集下载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总试题集--中国史学史期末总试题集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南方少数民族的始祖人物:A 契B 黄帝C 蚩尤D 弃1.下列哪一位是属于华夏族的始祖人物:()A 契B 黄帝C 蚩尤D 弃2.写出成王死,康王立的前前后后的细节和庄严穆的气氛的书是:()A.《无逸》 B 《君奭》 B 《牧誓》 D《顾命》2.记载反映周朝成,康交替时期政治情况的文章是:()A.《无逸》B 《君奭》 C 《牧誓》 D《顾命》3.下列史书中,中国史学上最早的具有通史雏形性质的作品是:() A.《春秋》 B 《左传》 C 《国语》 D《古书纪年》3.下列史书中,记载邵公谏厉王弭谤的文章是:()A.《春秋》B 《左传》 B 《国语》 D《古书纪年》4.总结秦亡教训,得出“人主不闻其过,则社稷危。

”规律的书是:()A.《至言》B 《白虎通义》 C 《新语》 D《洪范五行传论》4.反映谶讳学迷信盛行达到登峰造极状况的书是:()A.《至言》B 《白虎通义》B 《新语》D 《洪范五行传论》5.主张史书内容要:“叙沿革,明罪恶,旆怪异”的是:() A.荀悦 B 左丘明 C 司马迁 D 刘知几5.主张对史书:以补其阙,以备异闻,以惩其妄,有所论辨的是:() A.左丘明 B 司马迁 C荀悦 D 裴松之二. 古文翻译题:(15分)夫《孝经》,《尚书》,《毛诗》,《周易》,“三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之宏纲,如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遵。

然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测,莫达高深,辄肆荒虚,诚为臆度。

每念懵学,莫探经政,略观历代众贤著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匡救之方。

------杜佑《献通典表》二. 古文翻译: (15分)学问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为真。

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

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面万殊也。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答案:A2. “史”字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的文献中?A. 商朝B. 西周C. 春秋D. 战国答案:B3. 《春秋》是哪位史学家的作品?A. 孔子B. 左丘明C. 司马迁D. 班固答案:A4.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什么体裁的史书?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通史答案:B5.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A. 司马光B. 班固C. 司马迁D. 左丘明答案:A6.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前四史”之一?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答案:D7. “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是?A. 《明史》B. 《清史稿》C. 《新元史》D. 《清史》答案:A8. “史学三家”指的是哪三位史学家?A. 司马迁、班固、范晔B. 司马迁、班固、司马光C. 司马迁、班固、左丘明D. 司马迁、班固、刘知几答案:A9. 中国古代史学的“三长”指的是?A. 才、学、识B. 史、志、传C. 纪、表、志D. 书、记、志答案:A10.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纪传体史书?A. 《史记》B. 《汉书》C. 《资治通鉴》D. 《三国志》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前四史”?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三国志》E. 《资治通鉴》答案:ABCD12. 中国古代史学的“四体”包括哪些?A. 编年体B. 纪传体C. 纪事本末体D. 通史E. 纪表志答案:ABCD13. 下列哪些人物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A. 司马迁B. 班固C. 司马光D. 范晔E. 刘知几答案:ABCDE14. 下列哪些作品属于“二十四史”?A. 《史记》B. 《汉书》C. 《三国志》D. 《资治通鉴》E. 《明史》答案:ABCE15. 下列哪些作品是纪传体史书?A. 《史记》B. 《汉书》C. 《后汉书》D. 《资治通鉴》E. 《三国志》答案:ABCE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6. 中国史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夏朝。

中国史学史大题

中国史学史大题

中国史学史大题1、中国古代史学是如何产生?中国的史学起源很早,在从事历史记载和编写历史书中产生了史学。

殷朝的甲骨文中就有了历史记载。

但史学名词出现较晚,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十六国时后赵石勒设“史学祭酒”,是掌管历史的官。

“祭酒”,本义指老者、长者,转意为功高者。

“史学祭酒”即史官中的领头人物。

南朝时刘宋义帝在政府设了四学“儒、玄、史、文”,史学由著名史学家何承天主管,后来四学改为四科。

唐初,史学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中唐,史学成为科举取士的名目。

其范畴和内涵日益丰富。

2、孔子作《春秋》对史学的贡献(1)孔子是私人修史的开创者(2)初步创立了编年体史书的雏形:(3)属辞比事,提出了一套历史编撰方法(4)重人事而不宣扬鬼神:3、《左传》的主要内容和史学贡献内容:《左传》记事从前722~前468年,30卷,约18万多字。

内容主要记春秋时代统治阶级的政治活动,列国之间的战争,记事以晋国、鲁国、楚国为多。

《春秋》有的绝大部分《左传》都叙述了,《春秋》没有的《左传》也有叙述的,所以记的事比《春秋》多13年,共记255年史事。

贡献:(一)改进了记事方法,在历史编纂学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即第一次对事件有完整的叙述,记载详细了,并且言事兼备,所记之事完备了。

(二)生动具体。

(三)叙事与论史相结合。

(四)思想性提高了。

4、试述先秦史学的基本特点一是体例以国别、编年为主,其它史体尚在萌芽之中。

二是官修、私修史书同时存在。

三是“直笔”、“曲笔”现象并存。

四是经史难分、史文难辨。

五是历史观念的丰富。

总之,先秦史学对后世史学具有“发凡起例”的奠基之功,无论在编撰体例、史书笔法和历史观方面,都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由于社会客观因素的制约,先秦史学在体例、体裁、内容、范围、语言、文字等诸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从总体上看,先秦史学尚处萌芽创始阶段。

5、试述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历史观和治史的方法《史记》的史学成就:①奠定了通史的规模。

中国史学史习题集

中国史学史习题集

中国史学史习题集
本文将为您提供关于中国史学史的习题集,帮助您巩固对中国史学
史的了解,并加深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请您认真思考并回答下
列问题。

第一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第二题:《史记》被誉为中国史学的巅峰之作,它的作者是谁?请
简要介绍他对中国史学发展的贡献。

第三题:什么是史学派别?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中国史学史上的几个
重要派别。

第四题:中国史学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史学著作,例如《大明一
统志》、《资治通鉴》等,请选择其中一本著作进行介绍,包括其作者、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史学史的影响。

第五题: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史学史上也有一定的贡献,他的史学思
想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第六题: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中国史学史上的几位著名史学家,包括
他们的主要研究领域和代表作品。

第七题:在中国史学史发展的过程中,西方史学对中国的影响日益
显现,请简要介绍西方史学对中国史学史的影响及其具体体现。

第八题:中国史学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例如出现了“历史学”和“历史文化学”等新的学科。

请简要介绍这些新学科的特点和研究内容。

第九题:中国史学史的研究方法多样,有文献研究、考古研究、田野调查等。

请选择其中一种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包括其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在中国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第十题:请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习经历,对中国史学史的研究价值进行论述。

以上是关于中国史学史的习题集,希望能够帮助您巩固并拓展对中国史学史的认识。

请您思考并回答问题,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祝您学习愉快!。

中国史学史考试必考题汇编

中国史学史考试必考题汇编

中国史学史必考题汇编填空题1、商周的甲骨卜辞和金属器物上的钟鼎铭文即金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

2、从史学的观点看,远古的传说,可以看作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一分遗产。

3、从卜辞到金文,反映了文字记载由简而繁的发展过程,也反映了历史记载从不自觉到初步有了自觉意识的发展过程。

4、《尚书》相传由孔子选编,汇集的是典、谟、训、诰、誓、命,基本上是统治者的讲话记录或文告。

它是研究商周的基本史料,是我国最早结集成编的重要历史文献。

5、《今文尚书》是指西汉文帝时由晁错整理,共有二十八篇,改用当时流行的隶书书写,故成为《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汉武帝时在孔子旧居之地的墙壁中又发现一部《尚书》,用秦以前字体书写,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六国所用字体写成,所以成为《古文尚书》。

6、周代史官以“官”的角色定位为指导而行使历史官之史的职责。

7、传说中在所谓的“三皇”、“五帝”时代就有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

8、春秋时期各国都编有史书,如晋国的《乘》、郑国的《志》、楚国的《梼杌》、鲁国的《春秋》、秦国的《秦记》。

9、《春秋》是孔子修订的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现在所知道的第一部私人撰写的历史著作,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在笔法上较多运用用“隐讳”的春秋笔法。

还具有只记事不记言的特点。

10、《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完备的编年体史书。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一起被视为解释《春秋》的“传”,通称“春秋三传”。

11、春秋时期以语类即以记语为主的史著:《国语》、《战国策》和《战国纵横家书》。

12、春秋战国时期,除了著名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之外,还有《竹书纪年》和《穆天子传》。

13、战国时期的代表史学著作有:《左传》、《竹书纪年》、《战国策》、《战国纵横家书》等。

14、秦汉时期史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史学与政治联系紧密。

15、汉宣帝时的石渠阁会议、东汉章帝亲自主持了白虎观会议。

16、汉承秦制,西汉史官也叫“太史令”。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中国史学史考试题目

中国史学史1、在先秦时期,“史官”就是“史”字最初的含义2、“史”字第二个含义是“史书”,在三国时期开始的,在三国之前用“史记”来表示“史书”的含义。

3、盛唐时期出现“史”的含义是“史事”之义。

4、“史”含义真正的丰富起来是在明清时期。

5、我国史学史意识的产生从比较明确的意识上看班彪是第一人。

6、我国史学史的概念是20世纪20年代由梁启超提出来的。

7、史学概念比较早的明确提出开始于东晋十六国时期。

8、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提出中国史学史应该把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趋势作为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9、史学史研究的任务:A、清理史学遗产,这是史学史的基本工作。

B、阐明史学的演进过程。

C、揭示史学的发展规律,这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10、史学史研究的具体内容:历史观、史学思潮、史学评论、历史编纂学、官方的修史制度、史家的史学活动。

11、史学史学科的独特特点:A、史学史是紧密联系于历史学而又独立于历史学之上。

B、认识体系的完整性。

12、为什么说梁启超是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人?答:在20世纪20年代,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率先提出“史学史是一科文化专史”并概括的论述了中国古代史学从起源到清代两千年经过的大致情况,成为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并就怎样研究和撰写中国史学史的问题发表了具体的创造性见解。

在《史学史的作法》这篇文章中,他提出把史学史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研讨了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等问题,提出中国史学史研究内容应该包括史官、史家、史学的成立及发展、最近史学趋势等内容,从而为中国史学史额研究和撰述写下了开创性的一页,成为中国史学史的奠基人。

13、中国史学史的分期标准A、以史学质的变化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陈光荣、吕美泉。

B、单纯以史学思想为标准,以史书体裁为标志,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彭中德。

C、以史学本身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特点作为分期标准,代表人物有仓修良、瞿林东、王树民。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教学文稿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教学文稿

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中国史学史期末考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考生将本题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下面的表格内对应的题号下,否则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下列()史书发展了金文中的自觉的历史意识和历史鉴戒观念,是中国史学萌芽时期的重要成就?A、《世本》B、《尚书》C、《诗经》D、《竹书纪年》2、中国史上以历史家著称的第一人是()A、周公B、孔子C、左丘明D、司马迁3、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创始者是()A、孔子B、司马迁C、刘向D、班固4、()史书发展了《春秋经》和《左传》的体例而建立了最早的断代规模具备的编年体。

A、《国语》B、《战国策》C、《七略》D、《汉纪》5、贞观十七年,唐太宗诏修《五代史志》,五代是指()A、宋、齐、梁、陈、隋B、梁、陈、齐、周、隋C、梁、陈、北齐、北周、隋D、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6、下列()史书采用问答体的通俗形式,比较系统地阐述进了关于君王的认识。

A、《人物志》B、《帝王略论》C、《贞观政要》D、《帝范》7、下列()文献已有经、史、子、集的文献分类思想。

A、《七志》B、《七录》C、《七林》D、《隋书·经籍志》8、欧阳修私修的一部正史是()A、《旧五代史》B、《新五代史》C、《旧唐书》D、《新唐书》9、()的史学,是明清史学也是封建史学的殿军。

A、章学诚B、惠栋C、戴震D、龚自珍10、明末清初第一大儒黄宗羲的()是政论和史论结合的杰作。

A、《明夷待访录》B、《思旧录》C、《宋元学案》D、《明儒学案》11、在中国史学上,顾祖禹的()特别注意政治、军事地理的研究,故它至今仍为历史地理研究者的参考。

A、《九边图说》B、《读史方舆纪要》C、《寰宇通志》D、《天下郡国利病书》12、下列()是一部综合体史书。

A、《资治通鉴纲目》B、《文史通义》C、《绎史》D、《纲鉴易知录》13、到清代,辑佚工作有显著的成就,下列()正史主要辑自《永乐大典》。

史学史试题——精选推荐

史学史试题——精选推荐

中国史学史试题序言一、填空1、在中国史学史上,人们赋予“史”字最早含义的是(史官)。

2、在中国,有明确地记载赋予“史”字以史书的含义是从(三国)开始的。

3、在中国史学史上,按照赋予“史”字不同含义的先后,正确顺序是(史官、史书、史事)。

4、在我国,到(盛唐)时期出现了赋予“史”字以(客观历史)含义的情况,同时也出现了以(史事)这一概念泛指客观历史的情况。

5、“史学”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可能始于后赵石勒称王的(319)年,但这时人们还并不十分清楚“史学”的内涵。

6、唐朝的(殷侑)不仅从科举考试的角度提出了“史学”,而且开始注意到了史书本身的社会意义。

7、在中国古代赋予史学以最丰富内容和最深刻含义的是清朝的史学家(钱大昕、章学诚)。

8、“史学史”这一概念被明确提出来,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

9、史学史意识的产生,从比较明确的意识上看,(班彪)当为前驱。

10、清人在史学史意识发展上的显著特点是具有明确的(理论色彩)。

11、(梁启超)是中国史学史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倡导者。

12、史学史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历史学)本身。

13、史学史是研究(历史学)发生发展及各时期史学活动状况的学科。

14、(清理史学遗产)是史学史研究的基本任务。

15、(揭示史学发展规律)是史学史研究的重要任务。

16、史学史学科除了具有一般历史学科的特点之外,还具有紧密联系于史学,而又独立于史学之上和(认识体系的完整性)这两个独有的特点。

17、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为中国史学史的(草创和初步形成)时期。

18、梁启超于1922年出版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的(《过去之中国史学界》)是近现代最早系统论述中国史学史的专文。

19、20世纪60年代前期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活跃)时期。

20、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发展)时期。

18、由吴泽、杨翼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是我国第一部学习和研究中国史学史的工具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史学史试题集中国史学史试题集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中国史学史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56分)《汉纪》六家二体《新五代史》《资治通鉴纲目》《廿二史札记》《宋书》袁枢二、简答题:(每题22分,共44分)1、列举十部有关少数民族的史着。

2、简述黄遵宪史学。

三、简答题(任选一题,50分)1、司马迁、班固史学之比较。

2、试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一、简答题1.试析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的特点与联系二、论述题1.试比较《史记》与《汉书》在编纂特点与着述宗旨上的异同。

2.试述魏南北朝史学思想与其时代间的关系3.说明唐朝设官修史书的历史背景4.说明《春秋》《左传》《史记》《汉书》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传承与演变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科目代码:489一,名词(50)“属辞比事”、《三国志》、马端临、赵翼、《新史学》二,问答题(60)1,简述郑谯的史学思想2,试析编年体与纪事本末体史书体裁的特点与联系三,论述题(40)试比较《史记》与《汉书》在编纂特点与着述宗旨上的异同一、???????? 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1.《牧誓》篇选自_________,是周武王伐纣的誓师词,因誓师在_______ ,所以题目名《牧誓》。

2、_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部编年史。

3.《左传》,原名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

4.《国语》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 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_______ 所作。

5.《山海经》是中国一部古代________ 书。

《山海经》的“经”是_____ 的意思。

6.《秦始皇本纪》篇选自______ 卷六,是______ 为古代封建帝王个人写的一个专纪。

7.《三国志》作者_____ ,此书的体例属于_____________- 。

8.《宋书》全书上起_______________,下讫__________ ,共_____ 卷。

9.《梁书》的作者是________ ,由_________ 监修。

10。

《隋书》包括帝纪_____卷,列传_____卷,志______ 卷,共_____ 卷。

11。

《新五代史》原名_________ ,由宋代__________ 所撰。

12。

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部比较完整的全国地理部志是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 。

13。

《明史》共三三二卷,其中包括本纪_____ 卷,志____ 卷,表____ 卷,列传______ 卷。

二、解释字、词或句子(每问1分,共10分)宋人使门尹般(1)如晋告急。

公曰:“(2)宋人告急,舍之则绝;(3)告楚,不许。

我欲战矣,(4)齐、秦未可。

若之何?”先轸曰:“(5)使宋舍我而赂齐、秦,(6)藉之告楚。

我执曹君,而分曹、卫之田,以赐宋人。

楚(7)爱曹、卫,必不许也。

(8)喜赂,怒顽,能无战乎?”公(9)说。

执曹伯,分曹、卫之田,以(10)畀宋人。

―――选自《左传》(1)如:(2)宋人告急,舍之则绝:(3)告:(4)齐、秦未可:(5)使宋舍我而赂齐秦:(6)藉:(7)爱:(8)喜赂,怒顽:(9)说:(10)畀:三、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1.就《日知录》的内容,略论顾炎武的学术思想?2.简析《国语》在体例上的特点?3.《史记》的史学成就???? 中国史学史试卷姓名???????????? 学院班级????????????????? 成绩???????? 命题人?一连线(将作者和着作连线,20分)范晔????????????????????? 《中州集》崔鸿????????????????????? 《日本国志》郦道元??????????????????? 《国榷》杜佑????????????????????? 《通典》欧阳修??????????????????? 《文献通考》袁枢????????????????????? 《宋史新编》元好问??????????????????? 《十六国春秋》马端临??????????????????? 《明儒学案》谈迁????????????????????? 《通鉴纪事本末》柯维骐??????????????????? 《新五代史》黄宗羲??????????????????? 《水经注》黄遵宪???????????????????? 《后汉书》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30分)《竹书纪年》????? 《廿二史考异》??? 编年体《洛阳伽蓝记》??? 裴松之????? ??“史才三长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春秋》的史学价值2 、宋代史学繁荣的原因四论述题(共30分)材料一六经皆史也。

古人不着书;古人未尝离书而言理,《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

材料二才、学、识,三者得一不易,而肩三尤难,千古多文人而少良史,职是故也。

……虽然,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

材料三撰述欲其圆而神,记注欲其方以智。

指出以上材料的作者和着作,并分析作者的史学思想。

答案:一连线范晔??????? ??????????????《后汉书》崔鸿????????????????????? 《十六国传球》郦道元??????????????????? 《水经注》杜佑????????????????????? 《通典》欧阳修??????????????????? 《新五代史》袁枢????????????????????? 《通鉴纪事本末》元好问??????????????????? 《中州集》马端临??????????????????? 《文献通考》谈迁????????????????????? 《国榷》柯维骐??????????????????? 《宋史新编》黄宗羲??????????????????? 《明儒学案》黄遵宪???????????????????? 《日本国志》?二名词解释1、《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汲郡人不准盗掘魏襄王墓,得竹简数十车,后经荀勖等人整理、研究,得书16种75篇。

其中《纪年》13篇,记载了夏、商、周三代的历史,至周宣王后,则特记晋国历史,晋被三家瓜分后,又特记魏国历史,记至魏襄王二十年(前299年)。

由于司马迁写《史记》时没有看到该书,所以该书可以帮助我们订正《史记》的某些错误。

2 、《廿二史考异》:为清朝乾嘉三大考据家钱大晰所着。

共100卷。

“考异”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本书以考订、校勘、训诂见长。

他对所涉及的史籍及其注释进行了去全面详细的文字校勘,使许多矛盾地方进行了疏通辨析,为后世史学工作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这正式本书价值所在。

3、编年体:是我国最早的史书编纂体裁之一。

孔子删定的《春秋》采用编年体,初步将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四个因素结合起来记叙历史,它已有了明确的时间顺序,把事件有系统地按年代先后加以编排,上下连贯,从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过程。

这种体例经过《左传》作者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4、《洛阳伽蓝记》:作者杨(阳)衒之,北魏北平人。

该书共5卷,以记洛阳伽蓝(梵语佛寺)兴废沿革为线索,记载了洛阳城内外55所寺庙的情况、内容涉及到洛阳城市规模、外商来京贸易及各国风土人情,道里远近等情况。

可算作是一部中国古代城市地理史。

作者写洛阳佛寺的兴废,实际上反映了北魏王朝的兴衰。

其中记载了高祖迁洛活动等,可补《魏书》、《北史》之缺。

5、裴松之:字世期,河东闻喜人。

曾任东晋殿中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南朝宋文帝时任中书侍郎。

文帝以《三国志》过于简略,乃命裴松之作注。

裴氏花了三年时间完成此注。

裴注重点不在训诂名物,而在史料的补缺与纠谬,引用的书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博,其注文近于原着数倍。

裴注被誉为南北朝三大名注之一。

6、“史才三长论”:是唐代着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着名史学观点。

所谓“史才三长”,包括:史才、史学、史识。

所谓“史才”,是指写史的能力;“史学”是指具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掌握丰富的历史资料;“史识”是指对历史是非曲直的观察、鉴别和判断能力。

他认为,作为史官,三者不可缺一,三者中间以“史识”最为重要。

三简答题1)《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着作;《春秋》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带有鲜明政治目的的写作的史书,称为“春秋笔法”;《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由私人独力编撰而成的史书,开创了我国私人修史的先例;《春秋》重视近现代史思想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

《春秋》记载了许多宝贵的自然科学内容。

2)宋代是在结束唐末、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战乱以后建立的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出现一个经济发展、社会相对安定的环境,为史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宋朝以儒立国,提倡“右文”致治;宋朝科举事业发达,读书人队伍不断壮大,社会上读史讲史风气浓厚,各阶层士民对史书需求很大,史学收到广泛重视;宋朝学术探讨气氛浓厚,学派频出,学者治学往往兼容并包,创立新说。

四? 论述题答案:作者为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史学思想:1 系统阐发《六经》皆史说。

“六经皆史”说并不是章学诚首创,但在章学诚之前没有艺人对这一理论系统阐发。

他认为《六经》并不是“圣人有意作为文字以传后世,”而是“三代盛典章法度见于政教行事之实。

”因此他在《文史通义》里反复论述《六经》是史。

而且六经既然是“先王政典”的记录,自然在当时也就不会像后世那样奉为经典,至于尊之为经,那是后世儒家所神话的。

这样章学诚就剥去了《六经》神圣外衣,当作经世致用的书籍。

这在当时反应了章学诚在史学理论上力破陈说的勇气。

“六经皆史“说的理论对史学作用:一个是扩大了历史研究和史料搜集的范围。

第二是批判了空谈义理的宋学和专事考据的汉学。

2? 倡言“史意”章学诚所说的史意,是指史学理论和史学观点,史意即史义,指出义、事、文这史学三要素应以义为主,史家应先树立正确的史学理论和观点,而史实与历史文笔是次要的,三者有轻重。

他提倡史学要有通识别裁,成一家之言;要阐明自然界变化与人事的关系,阐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所以他反对刘知几贬低通史说。

3 强调史德章学诚首先肯定了刘知几关于良史三长理论,认为品评良史的标准好要有史德。

他所谓史德,乃是“着书者之心术”,就是指史家能否忠实于客观史实,做到善恶褒贬,务求公正的良好学术品德。

他认为才学识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史德,对良史来说,就要以客观事实为准,如实反映历史本来面貌,而不能掺杂史家个人主观好恶。

4 提出历史编纂体例改革方案? 章学诚根据史籍内容不同,把以往史籍区分为“撰述”与“记注”两类,他所说的撰述,是指将所能占有的史料,根据史家的“别识新裁”,整理编纂新观点和新材料,体例完备成一家之言的着作。

而记注,则系掌故史料性质的史书,是原始资料的记录,选辑和汇编。

因为记注是记录具体史事的,所以需要无遗;而撰述则可不拘绳墨,通过总结史实得出经验教训,以为将来之借鉴,因此要独断于一心,成一家之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