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医院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合集下载

医院等级评审各科分工表(3)

医院等级评审各科分工表(3)

医院等级评审各科分工表(3)(总务科篇)第一章坚持医院公益性四、应急管理(四)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各类人员的应急素质和医院的整体应急能力(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总务科、保卫科)。

(五)合理进行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责任部门:总务科、药械科)。

(六)建立医院应急管理的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

(责任部门:院办、相关行政职能总务后勤部门)。

第二章医院服务八、就诊环境管理(三)就诊、住院的环境清洁、舒适、安全。

(责任部门:总务科、各临床医技科室)(四)有保护患者的隐私设施(责任部门:总务科)和管理措施(责任部门: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

八、重症医学管理与持续改进(责任部门:重症医学科)(一)重症医学科室布局、设备设施、专业人员设置及医院感染控制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要求。

(协助科室:总务科、院感科)九、感染性疾病管理与持续改进(三)根据标准预防的原则,采取标准防护措施,为医务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与防护用品,并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废物。

(责任部门:院感科。

协管部门:总务科)第六章医院管理八、后勤保障管理(一)有后勤保障管理组织、规章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

后勤保障服务能够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医院职工服务”的理念,满足医疗服务流程需要。

(责任部门:总务科)(二)水、电、气、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满足医院运行需要。

严格控制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具体可行的措施与控制指标。

(责任部门:总务科)(三)为员工提供餐饮服务,为患者提供营养膳食指导,提供营养配餐和治疗饮食,满足患者治疗需要,保障饮食卫生安全。

(责任部门:?)(四)有健全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暂存、转移、登记造册和操作人员职业防护等符合规范(责任部门:院感科);污水管理和处置符合规定。

(责任部门:总务科)(八)后勤相关技术人员持证上岗,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工作。

(责任部门:总务科)(九)医院环境卫生符合爱国卫生运动和无烟医院的相关要求,美化、硬化、绿化达到医院环境标准要求,为患者提供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二甲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统计表(第七章)

二甲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指标统计表(第七章)
4.创伤性颅脑损伤 ICD10: S06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ICD10: 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ICD10: T00—T07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ICD10: J10.0,J11。0,J12—J18 (不包括J17*)
3.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4。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5.资产负债率(%)
6.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7。医疗收入药品收入比率(%)
8.医疗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9。人员费用支出/百元业务收
(七)科教成果(评审前五年)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总计
国内论文数 ISSN(篇)
SCI 收录论文数(篇)
4。 产伤发生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年度
年度
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1
产伤——新生儿
2
产伤——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3
产伤—-非器械辅助阴道分娩
5. 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序号
指 标 名 称
年度
年度
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பைடு நூலகம்1季
2季
3季
4季
合计
1
因用药错误导致患者死亡发生率
6。 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
AMI—9 患者平均住院天数
1.1.7
自其他医院转入时有压疮的患者
1.1.8
自其他来源入住时有压疮的病人

二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

二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

四川省二级精神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为全面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逐步建立我省医院评审评价体系,促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改善医疗服务,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责和义务,提高医疗行业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参照卫生部《三级精神病医院评审标准(2011 年版)》(卫医管发〔2012〕16 号)制定《四川省二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一、本细则适用范围《四川省二级精神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适用于二级精神医院。

本细则共设置7章, 61节334条标准与监测指标。

第一章至第六章共58节316条,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实地评审,并作为医院自我评价与改进之用;在本说明的各章节中带“★”为“核心条款”共 29项。

第七章共3节18条监测指标,用于对二级精神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监测与追踪评价。

二、细则的项目分类(一)基本标准适用于所有二级精神专科医院。

(二)核心条款为保持医院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对那些最基本、最常用、最易做到、必须做好的标准条款,且若未达到合格以上要求,势必影响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的标准,列为“核心条款”,带有★标志。

(三)可选项目主要是指可能由于区域卫生规划与医院功能任务的限制,或是由政府特别控制,需要审批,而不能由医院自行决定即可开展的项目。

表1 第一章至第六章各章节的条款分布三、评审表述式(一)评审采用A、B、C、D、E五档表达方式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E-不适用,是指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院功能任务未批准的项目,或同意不设置的项目。

判定原则是要达到“B-良好”档者,必须先符合“C-合格”档的要求,要到“A-优秀”,必须先符合“B-良好”档的要求。

(二)标准条款的性质结果评分说明的制定遵循PDCA循环原理,P即plan,D即do,C即check,A即act,通过质量管理计划的制订及组织实现的过程,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

河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综合评分标准

河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综合评分标准

精心整理河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综合评分标准(三)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人员费用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后2周与1费用。

1.(1(2)脊髓麻醉例数/季/年。

(3)其他类麻醉例数/季/年。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季/年:(1)门诊患者例数/季/年。

(2)住院患者例数/季/年。

其中:手术后镇痛/季/年。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季/年:复苏成功例数/季/年。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季/年:(1)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季/年。

(2)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季/年。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年:(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季/年。

(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季/年。

(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季/年。

(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季/年。

(5(66.(1(2(3(4(5AMI-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AMI-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AMI-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出院时情况。

AMI-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二)急性心力衰竭(ICD-10I05-I09,I11-I13,I20-I25,伴+I50)FH-1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HF-5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二甲医院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二甲医院评审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1.甲状腺切除术
2.半月板摘除术
3.子宫摘除术
4.剖宫产术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
6.阑尾切除术
7.乳腺手术ICD-9-CM-3:85.4。

8.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
9.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
10.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
11.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
12.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
13.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
14.股骨干骨折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
15.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
16.为凹陷性颅骨骨折行开颅颅骨骨折撬起复位术,碎骨片清除术或骨折复位固定术
17.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
骨一科股骨颈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干骨折
普外科乳腺癌、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
神经外科创伤性闭合性硬膜外血肿、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
泌尿外科精索静脉曲张、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
胸外科食管癌
妇科宫颈癌
肿瘤一科肺癌
肿瘤二科乳腺癌术后
肛肠科肛裂、肛周脓肿
耳鼻喉科声带息肉
骨二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干骨折。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理解

关于医院等级评审的初步理解在原卫生部医管司制定的《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2011版)》编制说明中明确提到:此次医院评审总的指导思想是“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具体是指:在发展方式上,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医疗质量,以临床路径管理为抓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在管理模式上,从粗放的行政式管理向精细的信息化管理转变,提高服务效率;在投资方向上,从硬件投入向改善医护人员福利转变,通过改善医务人员生活待遇切实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以上“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也就体现了此次医院等级评审的主题: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通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版)可以发现:1、第三章“患者安全”+ 第四章“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第五章“护理管理与质量持续改进”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要求的“质量与安全”,也就是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一个。

2、第一章“医院功能任务”+第二章“医院服务”+第六章“医院管理”也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要求的“服务与管理”,也就是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二个。

3、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包含两大块:“运行指标”+“质量与安全指标”,这一章也就是前面评审主题中的最后一个“绩效”,这一章牵涉到三个转变和提高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

这是咱们医院的难点,也是医院等级评审的重点。

需要院长熟知的大部分内容在这里(还包括第六章中的人力资源配置等)。

这一章的数据是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是促进医疗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是院长进行医院管理做出各项决策的有力依据。

以上文字说明有些笼统:简单来说,几乎每个医院都在讲“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咱们外科楼前也有这句话,这里包含两个方面:服务与安全,以前都理解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但根据医院等级评审要求可以看出:服务与安全的对象不仅仅是患者,还包括我们的每一个职工。

医院的建筑、布局、病房、仓库、操作台、器械等等都要实用、利于操作,减少医护人员行动距离、步骤,减少对医护人员的伤害。

医院等级评审日常统计学数据评价制度

医院等级评审日常统计学数据评价制度

医院等级评审日常统计学数据评价制度
(一)区分月度、季度和年度,按照医院等级评审标准要求,定期进行统计学数据填报、核查、汇总、分析、反馈。

(二)医疗日常信息统计评价主要内容
1.各年度出院患者病案首页等诊疗信息。

2.医院运行、患者安全、医疗质量、单病种质量、重症医学质量等监测指标。

3.合理用药、医院感染等监测指标。

4.利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等方法评价医院绩效。

5.省、市两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和项目。

(三)医院质量改进成效应以优化数据作支撑,指导和评价工作绩效。

(四)加强数据采集、整理与评价管理,确保真实、完整统一。

(五)注重各类数据时效管理,确保数据有效应用。

(六)建立健全数据库,加强数据运行、挖掘、整理、加强监管力度,推动医院精准医疗与精细化管理。

二甲综合职责评审细则主要硬件评价要点

二甲综合职责评审细则主要硬件评价要点

二甲综合职责评审细则主要硬件评价要点一、科室1、职能科室:办公室、人事科、总务科、医学装备部、医务科、科教科、质控科、投诉科、信息科、病案室、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财务科、门诊部、创评办(临时科室)2、临床科室:(1)病房:内儿科(儿科或新生儿室、呼吸内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大外科(普外科、泌外科、五官科、皮肤科、口腔科、妇产科)骨科疼痛科(中医科和煎药室40m²)康复科(500m²)重症监护病房(2)门诊:急诊科(抢救、清创、流管、洗胃、注射、换药、配药、输液)门诊诊察室与病房对应设置专科门诊(3)临床重点专科:2个3、辅助科室放射科(CT)、检验科(输血科、病理科)、医技科(B超、心电图、理疗)、药房(药库)、手术室(麻醉科)、供应室4、后勤科室食堂(营养科)、动力科(电工组、电梯组、空调组)、洗衣房、污水污物处理中心、保卫科二、人员1、数量:1床:1:30人(其中:卫技人员占88%、护士0.4人/床、ICU2.5人/床)手术室护士与手术台2.5:1、手术护士与手术间3:1、麻醉2人/手术台、煎药2人/4机、康复中心0.25人/床、康复师0.5人/床、康复科护士0.3人/床、机动护士占总护士16.6%、会计师1名、营养护士1名、临床药师至少1名、新闻发言人1名、价格管理员1名、护士年离职率≤5%。

2、学历护士大专学历>30%3、职称临床科主任副高以上职称>50%,其他临床科主任主治医师职称医技科主任主治医师以上职称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称临床诊疗组长副主任医师职称新生儿科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称新生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职称麻醉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称全身麻醉医师副主任职称麻醉医师中级职称中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称中医科护士长主治医师职称疼痛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职称药剂科主任主管药师职称检验科主任副主任检验师职称放射科主任副主任职称病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手术室护士长副主任护师职称4、年三、科教(1)应急预案、流程知晓率≥95%,培训演练100%(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00%(3)评审前三年培训(4)承担正规院校医学生临床教学和实习(有可追溯记录)(5)承担本县市全科医师培训(有可追溯记录)(6)继续医学教育完成率90%以上,评审前三年每年承担本县继续医学教育项目10个以上(均有可追溯记录)(7)评审前三年本市推广:“调查研究成果”3项(8)对口帮扶基层医院四、档案(1)上级文件档案(2)本级文件档案(3)科研档案(4)教学(培训)档案(5)工作人员档案(6)新技术档案(7)技术人员档案与技术考评档案(8)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手术再授权档案(9)医学装备档案(10)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放射科防护档案、健康档案)(11)建设项目档案(12)普通财产管理档案(13)医德考评档案(14)文化建设档案五、信息1、信息科建设基本要求(1)信息机构和文职人员(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MIS)、医院资源管理信息系统(HIP)、相关子系统(办公、患者咨询、自助服务)、决策支持系统、自动生成统计表(3)临床信息系统(CIS)、建立基于电子病历(EMR)的医院信息平台支持临床文档架构(COA)有预约挂号、临床路径符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4)电子数据上报、医院见临床数据共享(5)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不低于第二级(6)信息系统维护2、基本功能(1)就诊缓解:挂号、取药、缴费电子屏、自助挂号机联网候诊提示(2)投诉室、录音、录像(3)条形码(4)危急值信息系统自助识别(5)院内网络医疗安全(不良)文件直报系统(6)质控、安全管理教学化信息度(7)抗菌药物信息系统管理(8)住院病历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化(9)药品质量网络监测(10)药品(11)用药监控系统(12)药品不良事件信息平台(13)实验室信息系统与院联网、自助取报告学系统、条形码试验数据3年查询(14)PAOS系统医生工作站3年在线查询(15)信息系统感染危险因素监测分析、核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概述】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反映医疗质量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的结构、过程、结果等的概念和数值。

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组成。

建立科学的医疗质量评价指标,是实施医疗机构科学评审的基础;实施持续性的医疗质量评价监测,是依此对医疗机构进行追踪评价的重要途径,同样是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

实践证明,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结果源于管理者对医疗质量改进的定义、测量、考核的要求与努力。

本监测指标包括医院运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多类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部分项目及数据,源自于医院统计和财务报表。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是以过程(核心)质量指标与结果质量指标并重的模式展现。

一、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指标】(一)资源配置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士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质量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年住院手术例数、年门诊手术例数。

4.手术冰冻与石蜡诊断符合例数。

5.恶性肿瘤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例数。

6.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7.住院手术例数、死亡例数。

8.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9.急诊科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10.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

(三)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四)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

(五)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7.人员费用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六)科研成果(评审前五年)1.参加本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相关调查研究。

(可选)。

2.完成培训社区及农村卫生技术人员数。

二、住院患者病种监测指标【概述】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再住院与再手术)、死亡率(住院死亡与术后死亡)、安全指标(并发症与患者安全)为重点。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本细则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疾病分类与代码(修订版)》的通知(卫办综发〔2011〕166号)。

本细则中引用的手术名称与ICD-9-CM-3编码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手术与操作》,人民军医出版社,第九版临床修订本2008版(刘爱民主编译)。

【监测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十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1.急性心肌梗死主要诊断ICD-10:I21-I22编码为急性心肌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的患者。

2.心力衰竭第一诊断ICD-10:I05-I09,I11-I13,I20-I25,第二诊断+I50编码为心源性心力衰竭的非产妇出院患者,不包括非心源性的心力衰竭和各种疾病的终末情况,并除外心功能Ⅱ级。

3.脑出血和脑梗死主要诊断ICD-10:I60-I63编码为脑出血、脑梗死的非产妇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颅脑手术/操作的患者。

4.创伤性颅脑损伤主要诊断ICD-10:S06编码为创伤性颅脑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5.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K25-K28伴有.0-.2,.4-.6亚目编码,K29.0,K92.2为消化道出血(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6.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主要诊断编码为ICD-10:T00-T07累及身体多个部位的损伤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7.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主要诊断ICD-10:J10.0,J11.0,J12-J18(不包括J17*)编码为细菌性肺炎(成人、无并发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诊断编码ICD-10:J44.0,J44.1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所有非产妇、非创伤的出院患者。

9.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1)主要诊断ICD-10:E10-E14 编码为糖尿病短期并发症(酮症酸中毒、高渗透压、昏迷)。

(2)主要诊断ICD-10:E10-E14 编码为糖尿病长期并发症(肾脏、眼睛、神经、循环或其他未特指并发症)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3)主要诊断ICD-10:E10-E14任何手术/操作ICD-9-CM-3编码为下肢截肢且任意诊断编码为糖尿病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4)主要诊断ICD-10:E10-E14编码为未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无短期或长期合并症的非产妇出院患者。

10.结节性甲状腺肿主要诊断ICD-10:E04.1,E04.2编码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1.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主要诊断ICD-10:K35.0,K35.1编码为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及脓肿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2.前列腺增生主要诊断ICD-10:N40编码为前列腺增生的。

13.肾功能衰竭主要诊断ICD-10:N17-N19编码为肾衰竭。

14.败血症(成人)主要诊断ICD-10:A40-A41编码为败血症(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5.高血压病(成人)主要诊断ICD-10编码为I10-I15高血压病(成人)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排除编码为心脏手术/操作的患者及诊断为Ⅰ~Ⅳ期肾疾病且有血液透析准备(透析通路手术)操作的患者。

16.急性胰腺炎主要诊断ICD-10:K85编码为急性胰腺炎的所有非产妇/非新生儿出院患者。

17.恶性肿瘤术后化疗主要诊断ICD-10:Z51.101编码出院患者。

18.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主要诊断ICD-10:Z51.201、Z51.103编码出院患者。

19.卫办医管发〔2010〕191号所列16个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开展8种常见肿瘤市、县级医院规范化诊疗试点工作,按《市、县级医院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指南(试行)》所列肿瘤病种为:(1)肺癌(2)肝细胞肝癌(3)宫颈癌(4)结直肠癌(5)乳腺癌(6)食管癌(7)胃癌规(8)胰腺癌(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15天内)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手术总例数、死亡率、术后(15天内)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率两项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重点手术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特定手术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死亡例数;②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数。

有以下七类手术及ICD-9-CM-3编码:1.甲状腺切除术ICD-9-CM-3:06.2;06.3;06.4;06.5。

2.半月板摘除术ICD-9-CM-3:80.6。

3.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68.4;68.5;68.6;68.7。

4.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74.4;74.9。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ICD-9-CM-3:53.0;53.1。

6.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

7.乳腺手术ICD-9-CM-3:85.4。

8.卫生部卫办医政发〔2010〕100号所列“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1)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2)第一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及穿孔性)(ICD-10:K35.902/K35.101/K35.003)行阑尾切除术(3)第一诊断为下肢静脉曲张(ICD-10:I83)行手术治疗(ICD-9-CM-3:38.59)(4)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5)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T管引流术(5)第一诊断为良性前列腺增生(ICD-10:N40)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ICD-9-CM-3:60.2901)(6)第一诊断为肾结石(ICD-10:N20.0,N13.201)行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ICD-9-CM-3:55.0402)(7)第一诊断为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ICD-9-CM-3:79.35)。

(8)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

(9)第一诊断为凹陷性颅骨骨折(ICD-10:S02.902)行开颅颅骨骨折撬起复位术,碎骨片清除术或骨折复位固定术(10)第一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ICD-10:I61.902)行开颅血肿清除术(ICD-9-CM-3:01.24)(三)麻醉【解读】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类麻醉总例数、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等监测指标,了解麻醉诊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1.麻醉总例数/季/年:(1)全身麻醉例数/季/年。

其中:体外循环例数/季/年。

(2)脊髓麻醉例数/季/年。

(3)其他类麻醉例数/季/年。

2.由麻醉医师实施镇痛治疗例数/季/年:(1)门诊患者例数/季/年。

(2)住院患者例数/季/年。

其中:手术后镇痛/季/年。

3.由麻醉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季/年:复苏成功例数/季/年。

4.麻醉复苏(Steward苏醒评分)管理例数/季/年:(1)进入麻醉复苏室例数/季/年。

(2)离室时Steward评分≥4分例数/季/年。

5.麻醉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年:(1)麻醉中发生未预期的意识障碍例数/季/年。

(2)麻醉中出现氧饱和度重度降低例数/季/年。

(3)全身麻醉结束时使用催醒药物例数/季/年。

(4)麻醉中因误咽误吸引发呼吸道梗阻例数/季/年。

(5)麻醉意外死亡例数/季/年。

(6)其他非预期的相关事件例数/季/年。

6.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季/年:(1)ASA-Ⅰ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2)ASA-Ⅱ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3)ASA-Ⅲ级例数/季/年。

术后死亡例数/季/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