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
顿号十不用

顿号十不用顿号十不用作者:傅琼乙常青句子中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要用顿号来表示。
顿号运用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词语之间有并列关系,二是在句中有短暂的语音停顿。
但在具体使用中常会出错。
一、表示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
如:(1)这人不过三十二、三岁。
“三十二、三岁”表示约数,顿号应删去。
(2)他只有七、八元钱。
“七、八元钱”表示约数,顿号也应删去。
应注意的是,相邻的整数如果不是约数,又是并列关系,整数之间又有短暂停顿的,就要用顿号。
如:“我们要尊重领导同志和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二、虽是并列词语,但它们之间没有短暂的语音停顿时,不用顿号。
如:(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油、盐、酱、醋、茶。
“油、盐、酱、醋、茶”中的顿号应去掉。
(2)无论春、夏、秋、冬,他都穿这身衣服。
“春、夏、秋、冬”中的顿号应删掉。
三、在并列词语之间连词“和”、“及”、“或”、“与”等前面不用顿号。
如:(1)观众长时间的等待,只为一睹赵本山的风采、或让他签个名。
(2)我喜欢梅花、菊花、和山茶花。
例(1)中的顿号及例(2)中“和”前面的顿号应去掉,或改为逗号。
四、表示从属(种属)关系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如:(1)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喜欢横向思维。
(2)我校需要许多建筑材料、砖、石头、水、泥、砂子。
表示从属关系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
例(1)可把顿号改为逗号。
例(2)可把“材料”后的顿号改为冒号。
五、并列词语做谓语时,它们之间不用顿号。
如:(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4个并列短语作全句谓语,它们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六、并列成分在句中做补语时,它们之间不用顿号。
如:(1)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三个并列短语作补语,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真实”和“动人”都充当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例顿号误用解析

8例顿号误用解析华启清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一、并列词语之间未用顿号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表示短暂的停顿,这是顿号最基本的用法。
报刊上有些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使用逗号,这是错误的。
如:例1:多角度、多侧面地观察分析事物,全方位,透视性地进行报道。
例1中的“全方位”“透视性”与前面的“多角度”“多侧面”一样,是并列词语,其间不能使用逗号,而应改用顿号。
逗号虽然也有表示并列的功能,但其停顿时间较长,所以并列词语之间顿号误用为逗号,会使语句松散,不便于语义的表述和朗读。
二、分句之间误用顿号顿号停顿时间太短,不能用在分句之间。
分句之间,不论何种关系,只能用逗号或分号。
这种错误最为常见。
例2:如何进一步增强政府的危机意识、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透明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真正做到处变不惊、处置有序,需要完善有关的制度。
例3:我们学习茅盾先生,就应该像他那样,坚持为人民写作,深入社会实践,反映社会生活的创作原则,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
例2中的“增强政府的危机意识”和“增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透明度”是分句,分句之间停顿时间较长,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例3中顿号前后并非并列词语,而是分句,因此顿号要改为逗号。
例4:资源等级结构(一次、二次、三次资源)比例失调,学科、地区分布不均衡、重复率过高等问题。
有些地方错用顿号,将不能并列的成分变为并列词语,会造成句子歧义。
如例4,误用顿号后,“学科、地区分布不均衡”与“重复率过高”成了并列词语,造成句子歧义。
因此,要把“均衡”后的顿号改为逗号,使句子成为两个分句组成的复句。
三、连词之前误用顿号顿号的作用相当于“和”“跟”“及”“或者”等连词。
如果并列词语较长,最后一项可用“和”“跟”“及”“或者”等连词连接,连词前可以加逗号。
此时的逗号,不仅表示停顿,而且也是为了行文疏朗有间隔。
但连词前不能使用顿号。
因为在并列词语中,连词的作用等同于顿号。
如果在连词前使用顿号,就等于连用了两个顿号。
标点: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

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作为常用标点符号之一的顿号,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
也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对顿号的用法作了如下解释: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属于句内标点,顿号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的,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本文在此就顿号的使用作一整理,生活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有以下十大误区。
一、概数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1)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例句(2)哪天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他离开时大约是早上五、六点钟,天刚刚放亮。
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
93 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
!二、分句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3)小王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是那样刻苦、勤奋、严谨、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例句(4)赶快跑、赶快追!马上要抓住它了。
例句(3)其实是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句二与三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例句(4)的“赶快跑、赶快追!”也不是词语的并列,中间应该是感叹号。
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三、并列词语不同层次之间用顿号。
例句(5)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例句(6)大前山中学的相声、小品、李家宅中学的哑剧、戏曲联唱、白门店中学的诗朗诵、课本剧都是这次比赛的优秀节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
以上三例中“屈原”、“陶渊明”、“小品”、“戏曲联唱”后面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四、并列词语作谓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7)她高兴地跳着、唱着。
顿号使用常见错误

顿号使用常见错误顿号使用,常见如下错误:一、“顿”不表“和”例①猜测:四、五岁例②二、三事[讲析]顿号表并列就是一个“和”字。
两例中的顿号都无“和”的含义。
例①猜测的意思为“不是四岁就是五岁”。
例②的意思是“几件事”。
两例中的顿号都要去掉。
二、“顿”“或”混杂例③桃花、李花、或桔花例④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讲析]在“或”前打一个顿号,或者说在顿号后写一个“或”字,造成并列与选择混乱不清,语意不明。
将顿号换成“和”字放入例中连接,例③其意为:桃花和李花和或桔花。
例④其意为:只为一睹她的风采和或签上一个名。
两例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谁也看不明白。
三、小号大用例⑤这项工程,任务重、规模大。
例⑥看看书呀、走走棋呀、打打牌呀。
[讲析]顿号是句中最小的语言停顿单位,只能出现在分句内部的并列词语之间。
上两例中,小小的顿号竟然跑到了比它大的逗号位置。
例⑤“任务重”“规模大”是主语“这项工程”的两个谓语,两个分句。
例⑥的三个“呀”字句,是三个谓语,三个分句。
分句间应用逗号。
顿号是用于词间,而不是句间。
四、不分种类例⑦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
例⑧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讲析]不同种类的概念并列,之间全部用顿号,这是错误的。
例⑦为大小概念不分。
三个“制度”为大概念,应将第一个“制度”后的顿号换成逗号,以表示“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均为此“制度”的定语,是大概念中的小概念。
例⑧是概念的属性不分。
这七个概念分别为时间概念三词、方位概念两词、地域概念两词。
应分别将“来”、“右”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五、不看语境例⑨这次出门旅游,你必须带三样东西:降压药、遮阳帽、雨具。
[讲析]语境不同,标点不会一样。
例⑨语境中,“必须”表强调,语音停顿便长些,应当作分句看,因而两处顿号应改为两个逗号。
与此相反,有些列举词语一读而过,语速很快,并列成分之间,应打的顿号甚至可以不打,如“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中的“甲乙丙丁”不要这样写:“甲、乙、丙、丁”。
顿号的使用及十大误区

以及前面加逗号吗注意:本文的序数【1、】【2、】【3、】……这里不允许用顿号,只能用下对齐小圆点!这里转载就不改动了。
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山东薛城实验中学语文组张伟作为常用标点符号之一的顿号,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
也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顿号的用法作了如下解释: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属于句内标点,顿号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的,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本文在此就顿号的使用作一整理,生活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有以下十大误区,应特别引起注意。
一、概数之间不可使用顿号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
93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例: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删顿号例:哪天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他离开时大约是早上五、六点钟,天刚刚放亮。
→删顿号【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概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二、分句之间不可使用顿号例:小王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是那样刻苦、勤奋、严谨、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严谨后面应用逗号例:赶快跑、赶快追!马上要抓住它了。
→赶快跑后面用感叹号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三、并列词语不同层次之间不可用顿号例: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第1、2个顿号用逗号例:大前山中学的相声、小品、李家宅中学的哑剧、戏曲联唱、白门店中学的诗朗诵、课本剧都是这次比赛的优秀节目。
→“小品”、“戏曲联唱”后面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顿号的用法及案例

顿号的用法及案例一、顿号的概念和作用顿号,又称顿点,是标点符号的一种,通常用于列举事物或成分,表示并列关系,以及分隔独立成分。
顿号的使用有着一定的规范,正确的使用顿号有助于提高文章的表达清晰度和修辞效果。
根据汉语言文字标准化的规定,顿号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用于列举事物或成分,表示并列关系;2. 用于分隔独立成分,避免篇章结构混乱;3. 用于连接复杂句子中的成分,提高语句的层次感和表达的精确度。
二、顿号的使用规范1. 用于列举事物或成分在列举事物或成分时,顿号的使用可以使句子结构更加清晰,是避免误解的重要标点符号。
例如:a. 我们去了北京、上海、广州。
b. 她喜欢吃苹果、梨子、桃子、葡萄等水果。
2. 用于分隔独立成分顿号可以用于分隔独立成分,如独立分句、独立语气词等,使文章结构清晰。
例如:a. 小明买了一本书,而小红买了一只玩具。
3. 用于连接复杂句子中的成分在连接复杂句子中的并列成分时,顿号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提高语句的连贯性和层次感。
例如:a. 他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会坚持不懈,克服困难。
三、顿号的常见错误用法及案例1. 用顿号替代其他标点符号有时在写作时,作者会误用顿号替代其他标点符号,导致句子表达混淆。
例如:错误用法:我喜欢吃苹果、葡萄、橙子,还有香蕉。
正确用法:我喜欢吃苹果、葡萄、橙子,还有香蕉。
2. 连续使用顿号有些作者在写作中会连续使用顿号,导致句子结构混乱。
例如:错误用法:他的爱好是读书、画画、跑步、游泳、唱歌、跳舞。
正确用法:他的爱好是读书、画画、跑步、游泳、唱歌和跳舞。
3. 滥用顿号有些作者在写作时会滥用顿号,使句子显得啰嗦,影响文章的阅读体验。
例如:错误用法: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风趣、狡猾、诙谐的人。
正确用法: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
四、顿号的修辞效果及案例正确使用顿号可以增加句子的层次感和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1. 增加句子的排比效果句子中使用顿号可以起到排比的效果,增加句子的力度和美感。
顿号使用常用错误解析

治疗: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
二、常见病例及其分析
7. 病例: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有 了很大的发展。
病理:并列词语中有“和”“与”“及”“或”等 连词时不用顿号。
治疗: 我国科学、文化、艺术和教育有了很大的 发展。
谢 谢!
2023年12月
顿号使用常见错误解析
顿号的作用:
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二、常见病例及其分析
1. 病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 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病理: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用逗号。
治疗: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 我从小就熟悉的。
二、常见病例及其分析
2. 病例:这时,课堂里响起了“你最棒”、 “好样的”的声音。
病理:表并列性的引号之间不用标点符号。
治疗: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你最棒”“好样的” 的声音。
二、常见病例及其分析
3.病例:姐姐在暑假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伊索寓言》、《水浒传》三部名著。
病理:表并列性的书名号之间不用标点符号。
治疗: 姐姐在暑假读完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伊索寓言》《水浒传》三部名著。
二、常见病例及其分析
4.病例:这事儿过去三、四年了。
病理:相邻的数字表示约数时不用顿号。
治疗: 这事儿过去三四年了。
二、常见病例及其分析
5.病例: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病理:并列性的谓语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治疗: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二、常见病例及其分析
6. 病例: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标点符号误用集锦:顿号

一、顿号误用
顿号表示句内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
但,易出现下列误用现象。
1.约(概)数间误用顿号。
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95年)
[点拨]这儿“三、四”是约(概)数,不应有顿号。
2.并列数字之间缺顿号。
这项任务由三四班共同完成。
[点拨]由“共同”可知“三四”并非一个班。
不能缺顿号。
3.集合词语间误用顿号。
“高招”期间,有关部门一定要把好大专院、校的收费关。
[点拨]“大专院校”是集合词语,已约定俗成,不能断开。
另如,“工农兵”“生动感人”“中小学生”“公检法三家”等。
4.不顾内容层次的滥用。
来这儿参加冬令营的有湖南、湖北的中学生、广西、云南的大学生。
[点拨]“中学生、广西”中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5.分句之间误用顿号。
今年春季,这个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97年)
[点拨]此句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不是句子内部的成分并列,而是三个主谓句的并列,应该用逗号。
动宾短语并列时同此,如“他常来这里下棋、品茶、听书”也错。
6.语气词后误用顿号。
花园里的花可多了,什么海棠呀、玫瑰呀、米兰呀……五颜六色,挺吸引人的。
[点拨]名词加了“呀”“啊”“呢”等就成了短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7.连词前面误用顿号。
参加这次龙舟赛的有永顺花船、辰溪红船、以及沅陵黄船。
[点拨]第二个顿号应该为逗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
本文是关于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详解,感谢您的阅读!
顿号的八种使用错误 1.在概数中间使用了顿号。
如:
①小王看上去只有二十六、七岁。
说明: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时,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
“二十六七岁”是相邻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
既然是概数,数字之间就不能用顿号。
如果用上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显然不符合原意。
考试情况:1993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19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
2.在分句之间使用顿号分隔。
如:
北京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2008奥运会飞去。
分析:此句实际上三个分句,即“北京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和“正在向2008奥运会飞去”。
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
考试情况:19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3.在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使用顿号。
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分析: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二者之间都用顿号就显示不出层次的区别。
应将“豫剧”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并列词语作谓语之间误用顿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分析:“进步、识字、生产”是三个并列词语作全句的谓语,不能用顿号。
三个词语间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