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
顿号十不用

顿号十不用顿号十不用作者:傅琼乙常青句子中并列词语或并列短语之间的停顿,要用顿号来表示。
顿号运用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词语之间有并列关系,二是在句中有短暂的语音停顿。
但在具体使用中常会出错。
一、表示约数的相邻整数之间不用顿号。
如:(1)这人不过三十二、三岁。
“三十二、三岁”表示约数,顿号应删去。
(2)他只有七、八元钱。
“七、八元钱”表示约数,顿号也应删去。
应注意的是,相邻的整数如果不是约数,又是并列关系,整数之间又有短暂停顿的,就要用顿号。
如:“我们要尊重领导同志和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二、虽是并列词语,但它们之间没有短暂的语音停顿时,不用顿号。
如:(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油、盐、酱、醋、茶。
“油、盐、酱、醋、茶”中的顿号应去掉。
(2)无论春、夏、秋、冬,他都穿这身衣服。
“春、夏、秋、冬”中的顿号应删掉。
三、在并列词语之间连词“和”、“及”、“或”、“与”等前面不用顿号。
如:(1)观众长时间的等待,只为一睹赵本山的风采、或让他签个名。
(2)我喜欢梅花、菊花、和山茶花。
例(1)中的顿号及例(2)中“和”前面的顿号应去掉,或改为逗号。
四、表示从属(种属)关系的词语之间,不用顿号。
如:(1)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喜欢横向思维。
(2)我校需要许多建筑材料、砖、石头、水、泥、砂子。
表示从属关系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
例(1)可把顿号改为逗号。
例(2)可把“材料”后的顿号改为冒号。
五、并列词语做谓语时,它们之间不用顿号。
如:(1)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
4个并列短语作全句谓语,它们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六、并列成分在句中做补语时,它们之间不用顿号。
如:(1)我们应该比古人懂得得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更充分”“更深刻”“更透彻”三个并列短语作补语,它们之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真实”和“动人”都充当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的十种设错方式

标点符号的十种设错方式1.概数中间加顿号。
例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5题A项: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解析〕:根据《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领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其间不能用顿号隔开。
此题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数字表示的是概数,如果是数字表示的是确数,则需要加顿号。
例如句子:今天下午一、二组的同学打扫教室,三、四组的同学打扫清洁区。
2.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
例如:小道理,是指站在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上看,有道理;而大道理,是指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上看有道理。
〔解析〕:从顿号的概念可知,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因此,“个人的立场”“局部的立场”“眼前的立场”这三个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下句中的“大多数人的立场”“整体的立场”“长远的立场”之间也应用顿号。
注意区分的是较为复杂的句子中,有的看似词语,实则是独立分句,中间不能用顿号,应用逗号隔开。
例如1997年全国高考题3题D项: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土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3.非疑问用问号。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6题B项: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解析〕:从问号的概念可知,整个句子有疑问才用问号,即需要人回答(或反问中)才用问号。
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
该句是陈述语气,因而该句中的前一问号应为逗号,后一问号应为句号。
需要注意的是反问句的答案就在问句中,即无疑而问,但常需要表示强调,所以,句末要用问号。
例如1995年全国高考题5题D项:“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4.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
常见10种标点符号错误用法

常见10种标点符号错误用法标点符号是公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公文起草者最容易忽视的部分。
本文归纳了常见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10种情况: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例1: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必读书目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也可以看一些带拼音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错误)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必读书目有《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也可以看一些带拼音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正确)例2:公安部门要切实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错误)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正确)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例3:陈某某大学本科四年(2004-2008年),毕业后成功就业。
(错误)陈某某大学本科四年(2004—2008),毕业后成功就业。
(正确)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
(错误)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
(正确)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例5:一是养老保险安置。
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二是医疗保险安置。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错误)一是养老保险安置。
对进入企业工作的失地农民要同企业员工一样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二是医疗保险安置。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已建立,可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正确)解析:分项列举的各项或多项已包含句号时,各项的末尾不能再用分号。
常见错误四:同一形式的括号套用例6:围绕政府半年工作开展回头看,认真总结上半年工作,科学谋划下半年工作。
顿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

顿号使用中的常见错误1.概数中间用了顿号。
误例: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分析:“三四”表概数,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2.集合名词中用了顿号。
误例: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的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分析:“公安干警”是集合名词,不能用顿号将其分割开来。
3.并列成分不同层次之间用了顿号。
误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汇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
分析:“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是并列关系,合起来又是一个层次,因此第二个层次应改为逗号。
4.连词前面用了顿号。
误例:我国的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事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分析: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这些词语之前不必用顿号。
5.并列词语之间有“啊”“哇”“啦”“呀”等语气助词时用了顿号。
误例:我喜欢吃的水果有葡萄啊、苹果啊、梨啊、西瓜啊。
6.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能用顿号,而应该用逗号。
误例: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二、句中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2、顿号顿号也用于并列词语之间,不过这种词语比用逗号隔开的并列词语更简短.它表示最小的停顿.例:他引用了传说、民谣、古诗.使用顿号应注意下列八点.(一)、并列词语中如果有连词“和”“与”“及”“或”“或者”等,不必要再用顿号.“和”类连词一般用在多项并列词语的最后两项之间.例:我国科学、文化、文艺、卫生、教育和新闻出版等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二)、有的并列词语读起来并不停顿或者停顿很小,又不会产生歧义,中间就不必用顿号.例:这在母亲的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啊!其它如“工农业”“中外记者”“甲乙丙丁“等都是这样.(三)、不是并列词语之间不应用顿号.例:我家住北京朝阳区、和平里.(此句顿号前后是领属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中间没有停顿,不应该用顿号.(四)、只有两项并列词语的,一般不用顿号,而用“和”“及”等连词.例:老刘病了.昨天小张给他送去点心和水果.(五)并列词语作谓语、作补语,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一群年轻人在唱歌,跳舞.例: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六)如果要把简短的并列词语加以强调,这些并列词语之间就不用顿号而用逗号.例:这次采访,你必须带三样世西:钢笔,录音机,照相机.(七)邻近的两个数字(一、二、三……九)连用,表示概数时不用顿号.如果是数字省略语,就要用顿号.例:三、四米十之七、八例:全文共分四部分,第二、三部分是主体部分.(八)如果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例(略)顿号表示句中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标点符号用法10个易错处提醒

标点符号用法10个易错处提醒一、概数中间加顿号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如:(1)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1995年高考全国卷)该句中“三四里”是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三”和“四”之间不应该加顿号,所以,该句中“三”和“四”之间的顿号应删去。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有些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句末就应该用句号,而不应用问号。
如:(2)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该句中虽含有一个疑问词“如何”,但在谓语动词“关注”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语气,而是陈述语气。
所以,句末问号应改用句号。
(3)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2005年高考江西卷 )该句“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应改为“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 这是因为这几个词组是谓语性质的,而“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作“都需要充分论证”的主语,整个句子表达的是陈述语气。
三、选择问句用多个问号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该用逗号。
如:(4)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2004年高考天津卷)“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是一个选择问句,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
(5)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2005年高考山东卷)“是……还是……”是一个表选择关系的复句,只在句末用问号,该句应改为“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四、“某某说”后标点不明“某某说”引领直接引语时,放在引用话之前,后面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之间,后面用逗号;放在引用话之后,后面用句号。
顿号的使用及十大误区

以及前面加逗号吗注意:本文的序数【1、】【2、】【3、】……这里不允许用顿号,只能用下对齐小圆点!这里转载就不改动了。
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山东薛城实验中学语文组张伟作为常用标点符号之一的顿号,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
也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对顿号的用法作了如下解释: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属于句内标点,顿号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的,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本文在此就顿号的使用作一整理,生活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有以下十大误区,应特别引起注意。
一、概数之间不可使用顿号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
93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例: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删顿号例:哪天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他离开时大约是早上五、六点钟,天刚刚放亮。
→删顿号【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概数)之间要用顿号。
如:三年级四、五班的学生。
二、分句之间不可使用顿号例:小王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是那样刻苦、勤奋、严谨、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严谨后面应用逗号例:赶快跑、赶快追!马上要抓住它了。
→赶快跑后面用感叹号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三、并列词语不同层次之间不可用顿号例: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第1、2个顿号用逗号例:大前山中学的相声、小品、李家宅中学的哑剧、戏曲联唱、白门店中学的诗朗诵、课本剧都是这次比赛的优秀节目。
→“小品”、“戏曲联唱”后面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

标点符号使用中的十大误区一、概数中间加顿号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概数,中间不能加顿号。
如:(1)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等。
(93年上海高考卷)(2)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95年全国高考卷) (3)参加新春茶话会的有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们。
他可能是一个退居二三线的老同志。
【注】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因此读懂句子语境,判断是表概数还是表确数很重要。
(1)句中‚十七、八个人‛和(2)句中‚三四里‛均表一个概数,表示大概距离,它们之间不应该加顿号。
另外,(1)句中‚……‛与‚等‛语法功能重复,舍弃一个。
二、非疑问句用问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有些具有句子形式的文字虽含有疑问词,但其在整个句子中却作成分,而整个句子表达的又是陈述语气,所以句末应该用句号,而不应该用问号。
如:(4)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94年全国高考卷)【注】该句中虽含有两个疑问词‚怎么‛,但都在谓语动词‚关心‛的统领之下,整个句子表达的并不是疑问浯气,而是陈述语气。
所以,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5)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作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04年湖北高考卷) (6)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形式的催生已初露端倪。
人们不得不思考,高科技的发展将导致艺术的沉沦?还是会迎来新时代的文艺复兴?(04年天津高考卷)【注】该句第一处问号应改用逗号,第二处问号应改用句号。
(7)中国足球的球迷们现在真的感到很迷惘,面对这片绿茵场,不知道是继续呐喊助威呢,还是干脆掉头而去? (04年江苏高考卷)(8)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04年全国高考甲卷?安徽等省卷)(9)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06年山东高考卷)(10)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
【实用】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使用常见的11个错误

【实用】公文写作中常见标点符号使用常见的11个错误常见错误一:多个书名号或引号并列时使用顿号分隔例1: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
(错误)各中小学要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相关要求。
(正确)例2: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错误)公安部门要加强校园“警务室”“护学岗”“安全网”建设,落实护校制度。
(正确)【解析】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不用顿号。
若有其他成分插在并列的引号之间或并列的书名号之间,宜用顿号。
常见错误二:在标示数值和起止年限时使用连接号不规范例3: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错误)制定并实施学校安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
(正确)例4: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
(错误)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科技园3~5年内建成。
(正确)【解析】标示时间、地域的起止一般用一字线(占一个字符位置),标示数值范围起止一般用浪纹线。
常见错误三:在并列分句中使用逗号统领例5: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
(错误)各职能部门在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中要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工商部门负责查处取缔未取得有效许可证擅自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为;工信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无线电和电子电器产品维修行业;公安部门负责依法监督管理旅馆业、公章刻制业。
(正确)【解析】用分号隔开的几个并列分句不能由逗号统领或总结。
常见错误四:在并列分句中使用句号后再使用分号例6:一是养老保险安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顿号使用的十大误区
作为常用标点符号之一的顿号,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频频亮相。
也是平时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1990年3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对顿号的用法作了如下解释:
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1)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2)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形。
顿号属于句内标点,顿号是用在并列词语之间的,它所表示的是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并列关系。
本文在此就顿号的使用作一整理,生活中关于顿号的使用有以下十大误区。
一、概数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1)他每天必须步行七、八里山路才能到学校。
例句(2)哪天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他离开时大约是早上五、六点钟,天刚刚放亮。
相邻的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无须停顿,中间不用加顿号。
93 年高考上海卷的“十七、八个人”,95年全国卷的“三、四里”的错误正在这儿。
!
二、分句之间使用顿号。
例句(3)小王是我们全班同学学习的榜样,他是那样刻苦、勤奋、严谨、永远值得大家学习。
例句(4)赶快跑、赶快追!马上要抓住它了。
例句(3)其实是由三个分句构成,分句二与三之间应该用逗号,而不用顿号;例句(4)的“赶快跑、赶快追!”也不是词语的并列,中间应该是感叹号。
97年高考全国卷中的“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是三个主谓俱全的短句,也不是句中词语的并列,中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三、并列词语不同层次之间用顿号。
例句(5)他了解的著名诗人有战国时期的屈原、东晋的陶渊明、唐宋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例句(6)大前山中学的相声、小品、李家宅中学的哑剧、戏曲联唱、白门店中学的诗朗诵、课本剧都是这次比赛的优秀节目。
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使得句子脉络不清,应用逗号以显示层次。
以上三例中“屈原”、“陶渊明”、“小品”、“戏曲联唱”后面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四、并列词语作谓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7)她高兴地跳着、唱着。
例句(8)他衣着朴素、讲话平和、走路稳健。
例句(9)我的大嫂美丽、聪明、贤惠。
以上三例中的顿号都应改为逗号。
五、并列词语作补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0)她把房间收拾得整洁、明亮、美观,你一住进去肯定感到十分舒适。
例句(11)这是一种名贵的兰花品种,你看这株长得多么晶莹、明丽、娇媚。
以上例句(10)中的“整洁”、“明亮”、“美观”和例句(11)中的“晶莹”、“明丽”、“娇媚”都充当的是句子的补语,中间的顿号应改为逗号。
六、集合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2)全体团员、青年都要发扬不怕困难、知难而进的拼搏精神,争取在这次远程拉力赛上取得优秀成绩。
例句(13)市长在全市规模企业干部干部大会上宣布:要尽快做好亏损企业的关、停、并、转工作。
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团员、青年”“关、停、并、转”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应该去掉。
七、停顿较小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句(14)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作事情也干脆、利落。
“干脆、利落”之间停顿较小,不应该用顿号。
八、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句(15)他已经和朋友商量好,准备在明年春暖花开的
例句(16)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是该旅游区四大亮点。
并列词语之间有了连词“和”“及”“或”“与”等,在连词前面是不能用顿号的。
可以根据句子的不同情况,删去顿号,或者改为逗号。
九、标题中的词语之间用顿号的。
例句(17)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学年工作思路
例句(18)吟诵、品位、欣赏——“主体阅读课型研究”
标题的并列词语一般不用顿号,不仅看起来简洁,读起来也更能表情达意。
十、误将书名号用作顿号。
例句(19)最近,我们大家先后阅读了《国家利益》《黑洞》《苍天在上》等反腐败小说。
例句(20)他一年来,接连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教育报》等报纸上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一系列文章。
在书名号之间应该加上顿号,以表示有短暂的语音停顿。
以上列举了在顿号使用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十种情况。
了解这些,对我们掌握顿号的用法肯定会大有一些帮助的。
考生应该注意的是,高考试题中关于标点符号的测试,一般都带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技巧性,因此,在复习和应试中,要特别注意把对标点的运用同对文意和语气等的理解分析结合起来,一定要结合语境来判断标点运用的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