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情感分析经典课件
(2024年)古诗词赏析PPT课件

24
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心得体会
学生按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 自对所选诗词的理解和感受。
2024/3/26
讨论内容可以包括诗词的意境 、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
小组内可以互相交流、提问、 探讨,促进对诗词的深入理解 和感受。
25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赏析和讨论进行点评, 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教师总结本次课堂互动环节,强调古 诗词赏析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 继续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
2024/3/26
教师可以从专业角度对诗词进行深入 解读和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 探索。
26
THANKS。
2024/3/26
27
2024/3/26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一句则常用来形容人内心的 愁绪之多、之深,也用来表达对逝去 时光的感慨。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一句 则常用来形容孤独、寂寞的心境,也 用来表达对自然的热词作品推荐
2024/3/26
19
同时期其他诗人作品介绍
2024/3/26
22
06
互动环节:课堂讨论与分享
2024/3/26
23
学生自选一首古诗词进行赏析
学生可以从课本或课外读物中自 选一首古诗词,提前做好准备。
赏析内容应包括诗词的背景、主 题、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
。
学生可以通过PPT、朗诵、表演 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赏析成果
。
2024/3/26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
诗人通过描绘众鸟飞尽、孤云独去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 同时,“相看两不厌”一句又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课经典实用

作业布置 1、背诵全词 2、请大家把你的理解、你的情感融进 你的笔端,将全词改写成情景连贯、意 境优美的抒情散文 。(可适当添加词语)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学习目标
1. 知道诗歌的情感基调 2. 找出意象并作分析 3.赏析名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
却上心头”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知人论 世李清照 (1083-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词
人,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 夫家庭。李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 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 座丰碑。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词主要描写热爱自然、伤春愁别和闺阁生活 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
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感伤情调 ,从而表达了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 ,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有《漱玉集》。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本词创作背景: 与赵明诚结婚后,清照
• “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
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 诗人感情在短暂中•《一的剪变梅_李幻清课起照》伏ppt,课件真公开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课堂小结
• 上片主要写女 词人的独居生活, 下片由以抒情为 主,全词主要抒 写作者的寂寞相 思之情。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上阕 写女诗人的 独居生活
•《一剪梅_李清照》ppt课件公开 课
下阕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 闲愁。此情无计 可消除,才下眉 头,却上心头。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情感分析课件

直抒胸臆
01
含义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抒情方法。
02 03
表达方式
直抒胸臆即直率地表达胸中的感情。就是心里是什么感受,就写什么感 受,不拐弯抹角,不隐晦含蓄。这种抒情方式,往往以坦荡的胸襟、淋 漓的笔墨,直陈肺腑,倾泻激情。
例子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直接抒发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和不屈的反抗精神。
掌握不同题材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和 特点,如送别诗、怀古诗、爱情诗等 。
熟悉诗歌情感鉴赏的题型特点,如情 感表达、意境描绘、象征手法等。
掌握答题步骤和技巧
审读诗歌,理解大意
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背 景、主题和情感基调。
分析意象,把握情感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 、象征等手法,深入把握诗人 的情感世界。
03
现代诗歌情感表达技巧
象征手法运用
1 2
借助具体物象表达抽象情感
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物象,如青松、落花等, 赋予其特定的情感意义,从而表达诗人的内心感 受。
营造特定氛围
利用象征手法创造一种独特的氛围,使读者在阅 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
深化诗歌主题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得更加深刻、含蓄,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THANKS
感谢观看
关注时代背景和诗人经历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有 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通过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培养 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06
学生自主练习及课堂互动环节
诗歌鉴赏ppt课件

通过描绘春夜的景象,将情感与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 的效果。
《沁园春·雪》鉴赏
创作背景 毛泽东创作于1936年2月,表达 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革命事 业的信心。
寓情于景 通过描绘雪景来抒发情感,将革 命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寓于 自然之中。
提升文化素养
诗歌作为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提高文化 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思维视野
诗歌具有跨时空、跨文化的特点,通过鉴赏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文 化背景下的诗歌创作,拓展思维视野和认知范围。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韵律鉴赏
总结词
欣赏韵律之美
VS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音韵,探讨诗人 如何运用这些元素来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 表现力。
PART 04
经典诗歌鉴赏
《静夜思》鉴赏
创作背景
唐代诗人李白创作了这首描绘 夜景的短诗,表达了远方的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
该诗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了游 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 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内心的孤 寂。
艺术特色
清新明快:该诗语言清新明快,意境 优美,表达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情景交融
通过描绘春天早晨的景象,将情感与 自然相互融合,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 。
《江城子·密州出猎》鉴赏
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
宋代词人苏轼创作了这首豪放词的代表作 ,表达了作者对狩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 的热爱。
该词以密州出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狩 猎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体现了作 者的豪放情怀和激昂斗志。
现代诗歌鉴赏PPT课件

3
创新语言表达在诗歌中的作用
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审美体 验。
06
现代诗歌鉴赏实例分析
《再别康桥》鉴赏
诗歌背景
介绍徐志摩的生平及《再别康桥》 的创作背景,理解诗人对康桥的 深厚情感。
诗歌意象
分析诗歌中的云彩、金柳、青荇等 意象,感受诗人运用意象表达情感 的高超技巧。
诗歌韵律
鉴赏诗歌的押韵和节奏,体会徐志 摩诗歌的音乐美。
意象的定义
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描绘,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意象的种类
视觉意象、听觉意象、触觉意象等。
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塑造诗歌形象,传达诗人情感,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创新的语言表达
1 2
创新语言表达的定义
打破常规语法、词汇和修辞的束缚,创造出新颖、 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
创新语言表达的种类
词性活用、句式变换、修辞手法创新等。
03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朗读与背诵
01
朗读技巧
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调等朗读技巧,准确 传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02
背诵方法
采用分段背诵、联想记忆等方法,提高背诵效率,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理解与感悟
意象解读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 追求。
情感共鸣
通过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加深对诗歌的感悟。
呼吁人们关注生态环境,表现诗人对 自然的关爱与责任感。
寄情山水
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之中,达到 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社会主题
时代变迁
反映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表达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 深刻关切。
人间温情
描写人间的善良、互助与 爱心,传递诗人对人性的 肯定与期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诗歌情感分析

诗歌情感分析正文:章节一、引言在现代社会,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常常表达着人们的情感、思想和感受。
通过对诗歌进行情感分析,可以深入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取一些有关情感的共鸣和启示。
本文将介绍诗歌情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以及应用情感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章节二、诗歌情感分析的方法和步骤2.1 数据收集:通过收集不同诗人的作品,构建一个诗歌数据库,用于后续的情感分析。
2.2 情感标注:对诗歌进行情感标注,将每个诗句或诗篇标记为积极、消极或中性。
可以借助情感词典等工具来进行标注。
2.3 特征提取:根据标注结果,提取诗歌中的情感特征,如情感词频、情感强度等。
2.4 情感分析模型建立:使用机器学习或深度学习的方法,训练一个诗歌情感分析模型,用于自动分析诗歌的情感倾向。
2.5 情感分析结果评估: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估,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章节三、诗歌情感分析的应用意义和价值3.1 文学研究:通过情感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研究诗歌作品,探索其中蕴含的情感表达和文学艺术特色。
3.2 心理辅助:对于读者而言,通过情感分析可以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进行解读和理解,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启发。
3.3 情感治疗:诗歌情感分析可以应用于情感治疗领域,通过诗歌的情感表达帮助人们缓解负面情绪,促进情感健康。
章节四、附件本文档附带的附件详细介绍了诗歌情感分析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附件可以进一步支持和补充正文内容。
章节五、法律名词及注释5.1 著作权:著作权是指个人或团体对其所创作的文学、科学、艺术等作品享有的法律权利。
5.2 侵权:侵权是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复制、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侵犯了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
5.3 情感分析:情感分析是通过对文本、言论等进行语义分析和情感识别,判断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倾向和情绪状态。
附件:1、数据收集:收集了1000首不同诗人的诗歌作品。
2、情感标注:由专业人士对每首诗歌进行情感标注,标注结果包括积极、消极和中性三个类别。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

高三诗歌赏析优质公开课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诗歌欣赏》第三章“唐诗的艺术”,具体内容包括《春望》、《月夜》、《登高》三首唐诗的赏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唐诗的艺术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对诗歌意境、情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意境与情感的把握。
教学重点:唐诗的艺术特点、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中国诗歌欣赏》辅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月亮、高山等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然美,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唐诗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春望》、《月夜》、《登高》三首诗。
3. 诗歌朗读:让学生朗读三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4. 诗歌解析:详细讲解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5. 对比阅读:分组讨论三首诗的异同,培养学生对比阅读和分析能力。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7.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诗歌赏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望》、《月夜》、《登高》诗歌赏析2. 内容:a. 唐诗的艺术特点b. 三首诗的背景、意境、情感c. 对比阅读和分析方法d. 高考诗歌赏析真题解析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批改并给出指导意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更多唐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书籍。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侧重于经典唐诗的赏析,如《春望》、《月夜》、《登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 卧闻岳阳城里钟,系舟岳阳城下树。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 一阕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 现的?(5分)
诗的题目“晚泊岳阳”——在外漂泊;再从自己 “失江路”,渔人“月下归”等词语中可以理解出作 者的思归的情绪。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情感
表现了诗人轻松喜悦,潇洒飘逸,豪放旷达的 情怀。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燕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情感类型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逐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自由悠闲之恬淡
• 秀美山河之爱 • 可贵友情之惜 • 归耕隐居之乐 • 黑暗官场之苦 • 离别思念之绪 • 贬官谪居之恨 • 时光易逝之憾
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常见表达术语
隐性:诗歌的情感含蓄隐晦,不着一情字, 需要我们去揣摩分析,才能领悟作者融入 其中的感情。
命题规律小结
1、“情感”考点是一个考查热点,几乎每 年出现;
2、往往一个小题设两个问题,将“感情把 握”与其他内容结合起来考查;
3、考查内容基本为“分析概括”,并未上 升到《考纲》所说的“评价”层面。
赞美、热爱、
如何快速把握诗歌的情感
读懂诗歌 写了什么? 怎么写的? 为什么写?
明白诗句内容 形象 语言、手法 思想情感
熟悉情感
情感类别:哀怨、激愤、憎恶、忧愁、欣喜、 欢快、向往、离愁别恨、怀古伤今……
情感内容:
1 思之情 2 爱之情 3 友之情 4 理之情——自由、悯农、民本、爱国、生命短暂、 自然永恒、心灵修养、述怀等 情感载体:杨柳——离别,菊花——孤傲 圆月——思念,落叶——失意……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 言志、借事抒情、借古伤(讽)今……
哀怨、激愤、憎恶、忧愁、离 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 忧郁沉闷、伤感、惆怅、失意、 孤苦、落寞、沉痛、悲愤、哀 伤、惜别、依恋、欣喜、欢快、 向往、赞美、敬慕、豪迈、狂 放、愉悦、恬淡、闲适等
显性:诗歌的情感比较明显,并不需要我们 大费脑筋去揣摩,而是直接从字面上就可以 把握它的情感倾向
情 感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注:①这是诗客人有晚归(年欤2)官叹关场,注失凄“意其注,霜释离露别”浓长。安,回家
途中写的诗。
情感
表现了作者去官归家途中的怅惘之情。
注解点情感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 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 途数起数伏。
答: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触景而生的思乡 之情。
是通过卧闻钟声、系舟树下、静赏江月、 倾听歌声等举动,城里钟、水上歌等听觉感受, 城下树、空江月、水上人、云水苍茫、轻舟飞 逝等视觉形象,以景寓情来表现的。句句写景, 景景关情。
例2、请分析这首诗的情感。 望秦川① 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情山感河的净把,握逶:迤城阙重。
看序注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 个作品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如:
姜夔《扬州慢》序中说:“予怀怆然,感 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离》之悲也。”
小序对词作表达的昔盛今衰的感伤之情作了明确的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①
送别诗、依依惜别
骆宾王《在狱咏蝉》 托物言志、赞美高洁
杜甫《春夜喜雨》 即事抒怀、无限喜悦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 感。 《春夜喜雨》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
《枫桥夜泊》
——表达羁旅愁思。(愁)
《悯农》
——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经典示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联系陆游的生平和毕生心愿——
答: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 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 情作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 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 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 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 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例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 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联系注释中关于作者的境况——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
江山。
看作者(知人论世)
了解了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 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秋夜将晓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 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6分)
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 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 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生 活的感情。
作者推情感
清平乐 辛弃疾
南宋豪放派词人,一生矢
志报国,收复中原,但始终 壮志难酬,忧愤而卒。词作
多为此类反映。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
对象
惋惜、悲叹、
批判、讽刺。
情感 对象
相关的人与时
自己
哀伤
例1、试分析这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情洞感房的昨夜把停握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画⑴罢 眉低 深关声 浅注问 入“夫 时题婿 无目, ?”
情感
本诗写诗人应试之前的心理,想问问张水 部,自己的文章是否合适。
标题显情感
白居易《南浦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