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群_种族和民族
社会学视角下的种族与族群研究

社会学视角下的种族与族群研究种族和族群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对社会结构和个体生活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学角度探讨种族和族群研究的背景、方法和意义。
一、种族和族群的定义和特征种族和族群是人类社会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社会学中通常被区别对待。
种族是指以生物学特征为基础,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人种,如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等。
而族群则是指以共同的历史、文化、语言、宗教等因素为基础,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如华人、印度人、雅鲁布人等。
种族和族群在社会学中的研究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认同:种族和族群对个体身份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身份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种族或族群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
2.社会结构:种族和族群之间的关系构成了社会结构的一部分。
不同种族和族群之间的地位和待遇差异,形成了社会层级和阶层的存在。
3.社会互动:种族和族群之间的互动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种族和族群之间的相互交流、融合和冲突,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种族与族群研究的方法社会学研究种族与族群的方法多种多样,涵盖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编制问卷并对种族和族群的成员进行调查,收集个体身份认同、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相关信息。
问卷调查可以量化数据,提供大量的统计信息来分析种族和族群之间的关系。
2.深度访谈:通过与种族和族群的代表性成员进行深入交流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经历和感受。
深度访谈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种族和族群内部的差异和共性,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3.实地观察:研究者亲自深入种族和族群所在的社区、机构或场所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种族和族群之间的社会互动过程、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
实地观察可以提供直观的资料,丰富研究结果。
4.文献回顾:研究者通过系统回顾已有的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对种族和族群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分析。
浅析民族与族群概念的界定

浅析 民族 与族群概念 的界定
徐 平
天水 7 4 1 0 1 8 ) ( 中共 天 水市 委党 校 ,甘 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本 文通 过 综述 历 年来 国 内外 学 者对 民族和 族群 概 念 的界 定 ,试 图使 读 者理 解 这 两个概 念 都有 特定 的 内涵 , 不能 互相取 代 。 准确 地把握 它
产 生 的概 念 。
2 关于 “ 民族”的界定
3 关于 “ 民族 ”与 “ 族群” 关系的讨论 2 0 0 7 年l 2 月 ,中国当代 民族 问题战略研究基地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研 究中心主办 了题为: “ 族群 、民族 :概念 的互补还是颠覆 ”的专题 学术研讨会 。此会议对 “ 民族”、 “ 族群 ”等概念的研讨较 为深入 , 但 对 “民族 ”与 “ 族群 ”的适用 范围及相互 关系方面 的探 讨缺乏共 识 。充斥着 “民族”与 “ 族群”究竟应该使用哪一个的争论。 e t h n i c g r o u p”被翻译成 “ 族群 ”传入 中国后 ,有学者主张用 “ 族群 ”替代 “ 民族 ”,但综合西方学者对 “ e t h n i c g r o u p ”的解读 , 相 对 “民族 ”而言 , “ e t h n i c g r o u p”是按某种标准划分 的人群共 同 体 ,可 以包括 民族的次级群体,也可 以指与特定 “民族”无 联系 的人 类群体 ,譬如 , “ 打工族… ‘ 月光族 ”等 ,且具有较强的学术指 向性 及 其文化性 ;而汉语语境中的 “ 民族 ”概念无论在 国家层面、地方层 面还是个人层面都 已经固化和内化,最重要 的是 “民族”的出现是和 国家、政治密切相关的 , “ 民族”与 “ 族群 ”相 比更具有政 治性和法 律性 。 总 之 , 民族 、族 群 、N a t i 0 i q ,E t h n i c g r o u p 这 些 概 念 都 是 工 具 性 的,针对 不同的情境使 用 ,每个概 念背后都有 着各 自不 同的象征 。 “ 族群 ”和 “ 民族 ”既不是对等的关 系,也不是广义和狭义的关系 。 “ 族群 ”概念应该 是 “民族 ”概 念的补充 ,是对 “民族 ”的细化研 究。虽然 象有些 学者认为的那样, “ 族群”的边界可 以无视 “ 民族 ” 的边界 , “ 族群 ”有它的弹性范围,但 它还远远不能和我国5 6 个 “ 民 族 ”或者5 5 个少数 民族相对应。从 “ 民族 ”概念的使用的历史发展过 程来看 ,仍用 “ 民族 ”代表5 6 个民族 ,用 “ 族群 ”表示民族 内的各 次 级层次为好。组成一个 “ 族群 ”的人们可能是一个 “民族 ”内的一部 分人群 ,,也可能是不 同 “民族”的某 一层次 的人群 ,也可能是未识 别民族 的成 员。 “ 民族 ”和 “ 族群”的概念所涉及到的是一个个 复杂 的社会利 益群体 ,所 以不管在文章中还是在 实践工作 中,对它们 的表 述不能混同。在 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 、多元文化的国家,应 该 尊重多元文化 的存在 ,也应把建立统一富强 的国家 ,保持稳定和谐 的 社会 。作为学术争鸣努力实现的理想。
族群的名词解释

族群的名词解释族群的名词解释与现实世界直接相关,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复杂。
这个概念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涉及到民族、种族、文化、宗教等各个层面。
以不同的方式定义和理解族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人类的认同。
一、族群的概念族群是指一个具有共同特征、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团体。
它们被认为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身份认同和互动关系。
族群可能是基于地理位置、血统、语言、宗教或其他共同特征而形成的。
二、族群的分类1. 文化族群文化族群是指那些因共同传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而形成的团体。
例如,中国的汉族、日本的日本族以及印度的印度教徒都可以被视为文化族群。
文化族群之间的界限可能是模糊的,因为文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断变化和演变中。
2. 民族族群民族族群是以共同的血统和遗传特征为基础而形成的。
例如,欧洲的白种人群体以及非洲的黑种人群体可以被视为不同的民族族群。
民族族群之间的边界更为明确,且通常是遗传上不可改变的。
3. 宗教族群宗教族群是以共同宗教信仰为基础而形成的群体。
例如,基督教的信徒、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以及佛教徒都可以被视为宗教族群。
宗教族群可能跨越多个国家和文化。
4. 种族族群种族族群是基于共同的遗传特征和生理特征而形成的群体。
例如,白人、黑人、亚洲人等可以被视为不同的种族族群。
种族族群最常用于描述人类身体上的差异,但在解释社会和文化问题时,种族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三、族群的影响族群对个体和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们决定了我们的身份认同、社交圈子、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
族群也是社会均衡和和谐的基础,因为多元性和共存是一个健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族群也经常成为社会问题和冲突的源头。
差异和不平等的对待可能导致偏见、歧视和排斥。
历史上许多战争和种族歧视事件都源于族群间的紧张关系。
因此,我们需要促进包容性和多元文化,消除族群之间的隔阂,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和和谐的社会。
民族与种族之区别

民族与种族之区别
民族和种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有一些区别。
种族是指基于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差异,由共同祖先传承给后代的群体。
种族通常被分为不同的族群,这些族群在遗传特征和文化上有所不同。
种族的概念通常基于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差异,如皮肤颜色、面部特征、基因型等。
而民族则是指基于文化、历史、地理、语言、宗教或其他共享因素而形成的群体。
民族是一个社会和政治概念,它强调的是文化、认同和共同经历。
民族的概念通常不基于生物学上的遗传差异,而是基于文化传承、历史背景、居住地区、语言、宗教信仰等非生物学因素。
因此,种族和民族的区别在于,种族是基于生物学遗传差异的群体,而民族则是基于文化、历史和其他非生物学因素形成的群体。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民族和种族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两个概念可能被视为相同或相似,而在其他地方则可能强调它们之间的差异。
此外,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这两个概念可能也会产生负面和争议性的关联,需要深入了解具体背景和语境以正确理解。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民族和种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重叠和交叉。
例如,某些群体可能在遗传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因此可能既是民族的成员又是种族的成员。
但是,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和重点是不同的,不应混淆或误用。
总之,民族和种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定义、强调和实践上存在差异。
正确理解和区分这两个概念有助于促进平等、尊重和和谐的社会关系的发展。
概念辨析(何明)

傣-泰-掸
二、什么是族群(Ethnic group)?
(二)族群的定义 族群的基本含义是指在语言、信仰、历史记忆、血统 、族源上有共性的群体或次群体。 “族群”是一个由民族和种族自己集聚而结合在一起 的群体。“这种结合的界限在其成员中是无意识的 承认,而外界则认为他们是同一体。也可能是由于 语言、种族或文化的特殊而被原来一向有交往和共 处的人群所排挤而集居。”“它可以用来指社会阶 级、都市和工业社会中的种族群体或少数民族群体 ,也可以用来区分土著居民中的不同文化和社会集 团。”“它综合了社会和文化标准。”
四、族群—民族理论
三、工具论(场景论) 德斯皮斯(Leo A. Despres)、哈尔德(Gunnar Haaland)及柯恩(Abner Cohen)等从外部因素 对个人及以个人组成的集体的影响解释族群,强 调行动者的行为所追求的价值或功利最大化。。 他们基本上把认同视为一种政治、社会或经济现 象,以政治与经济资源的竞争与分配,人们有能 力根据场景的变迁对认同归属做出理性选择,认 同是不确定、不稳定的,是暂时、有弹性的。
事实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识别工作在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的旗帜下恢复开展重点是在一些地区对一批人的民族成份予以恢复更改以及对一些要求识别为少数民族乃至单一少数民族的人们共同体进行辨别归并但总的民族数目却没有再增加民族识别由打造56走到了定格56三当代中国的民族minzu建构三民族是什么
“民族”概念的辨析
何 明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概念辨析
提 纲 一、问题缘起 二、什么是族群? 三、当代中国的民族建构 四、族群-民族理论
一、问题缘起
一、问题缘起
(一)“民族”的历史性差异
• 古代民族:指资本主义产生之前以血缘和亲缘等 为纽带构成的文化群体。如氏族、部落等。 • 现代民族:指资本主义产生之后与现代国家相关 联的文化群体。它包括:nation或nationality( 构成现代国家的国民),minzu(被现代国家所 承认的文化群体),ethnic group(现代社会以 共同文化记忆、语言等文化为纽带的群体), local people(现代社会内以共同地域文化为纽带 的文化群体)。
第三章种族民族族群介绍

第三章种族民族族群介绍第三章:种族、民族与族群介绍在人类社会中,种族、民族和族群是三个相对而言的概念,它们描述的是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和区别。
种族常常用来描述人类不同的生理特征和遗传背景,民族则更多地涉及共同的文化和社会认同,而族群则更加强调的是相对独立的社会集团。
本章将详细介绍种族、民族和族群的概念、特点和意义。
一、种族种族是描述人类不同生理特征和遗传背景的概念。
种族的划分主要基于人类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如皮肤颜色、头发质地、面部特征等。
种族概念在科学界一直受到争议,因为人类基因组的差异相对较小,并且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
然而,无论如何,种族概念在社会和人类学领域中仍然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种族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分化形式。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中,种族关系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后果。
一方面,种族关系可能导致不平等和歧视,破坏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另一方面,种族关系也可以促进多样性和文化的交流,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民族民族是指具有共同历史、文化和社会认同的人群。
民族概念的形成主要基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差异。
一个民族通常具有共同的语言、宗教、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
民族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历史事件、迁徙等因素密切相关,它不仅代表了一个群体的共同认同,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民族认同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可以为个体提供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然而,民族认同也可能导致排斥和冲突,甚至演变为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等严重问题。
三、族群族群是指相对独立的社会群体,其成员在一些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和利益。
族群概念较为宽泛,它可能基于不同的因素,如民族、宗教、地区或职业等。
族群的形成与人类社会的分工和区域分布密切相关,它通常代表了一个群体的特定利益和需求。
族群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种族和民族有些相似,它们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有重要影响。
族群关系也可能产生社会不平等和冲突,但也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多样性和资源。
一、种族(race)、民族(nation)与族群(ethnicity)

一、種族(race)、民族(nation)與族群(ethnicity)A. 種族:生物分類還是社會分類?1. 1. 種族的生物性意涵∙將世界人類當一種物種(species)種族:將人類世界當成一種「物種」,各個種族為此物種的分支。
例如:膚色將人種分為白種、黑種、黃種人。
∙從「物種原始論」與「物競天擇」形成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將種族團體與文化產生對應關係。
此符合當時的殖民的合理性:歐洲、美國黑奴、台灣引進大陸新娘∙批判a.以科學將人種分類,缺乏學術意義(基因都一樣)o亞利安人作為一假設的人種科學b.體質與文化的關係,主流學術已遭駁斥:種族主義的反省o種族主義:將人分成不同種族,依其出生背景,進行上下等級安排的世界觀與意識型態。
這種世界觀合理化或自然化征服者的永久優勢地位,將之歸因於天生、體質、生活文化的優越。
o聯合國1945年委託生物學者針對種族進行科學的研究,生物學家的結論:人類只有一個起源,所謂人類的各個種族只是統計學上可區分的群體。
根據某些顯著的指標,例如頭顱或鼻形、膚色、髮色類型等等標準,將人類分為不同類型是可能的。
然而這樣的體質差異與行為差異、心理差異並無關連,因此,種族用來論證不平等待遇的正當性的觀點遭到否定。
2.種族是一個社會性的分類∙社會建構1:種族的認定,因社會而異例:美國南方某些州一滴血原則(只要有點黑,就是黑)、父系原則(父親黑,母親白,還是黑)、Tiger Woods的Cablinasian(Caucasian, Black, Indian, Asian, 母一半Thai,一半Chinese,父一半Black,一半black與native America 的混血),但是巴西是要很黑,才叫黑(而且必須是非洲裔)。
∙社會建構2:同一種族內,有很大差異:亞洲人的多樣性(泰國、印度、日本,全是黃種人)∙社會建構3:為什麼我們要用膚色來分類?不可以用身高、髮色?(藍眼珠與綠眼珠的故事)∙社會建構4:誰定義種族?國家,可能為了某些利益,而改變(例如,美國原住民,本來75%才叫原住民,後來50%。
民族与种族之区别

种族和民族的区别种族(人种)和民族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仅一字之差,但有着本质的区别:①内涵之别种族是人类发展初期形成的有共同体质特点的人群。
而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②外延之别同一种族,可以分属不同的民族。
例如,中国的汉族、回族、朝鲜的朝鲜族,日本的大和族都是黄种人;欧洲的许多民族都是白种人;非洲南部的许多民族都是黑种人。
而同一民族几乎不可能分属不同的人种。
②标志之别种族一般是以肤色、发色与发型、眼色、头型、面型、鼻型、血型等体质特征为标志划分的。
而民族则是以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和心理素质等社会因素为标志划分的。
④属性之别种族是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类各集团长时间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产生的,属自然现象,绝无优劣之分,种族主义者鼓吹的“种族优越论”是反科学的谬论。
而民族是社会实体,这一人们的共同体,并不是自古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将来,当全世界进入共产主义时代以后,随着各民族的高度发展和繁荣,民族差别将逐渐消失。
因此属社会属性。
⑤数量之别世界上的种族,主要有三种: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
而民族的种类很多,根据粗略统计,大致有近200个,并且各民族人口的数量差别很大,人口超过1亿的民族全世界共有18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达10亿人以上;人口很少的民族像印度尼西亚的托瓦拉族,人口只有几十人。
氏族是产生于原始蒙昧时代中期的社会基本经济单位。
其组成人数不等,最多的可达数百人。
氏族制度先后经历了母权制和父权制两个发展阶段。
氏族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人们共同体。
氏族实行外婚制。
它的血缘关系,在母权制时期按母系计算,在父权制阶段则按父系计算。
氏族的头领由民主选举产生,氏族中的一切事宜都要由成年人参加的氏族议事会决定。
其成员有共同的习俗和宗教仪式,过着集体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 《Webster ’s New 20t h Century Dictio2 nary》,unabridged edition ,p . 6281
② Ant hony D. Smit h 《: The Et hnic Sources of Nationalism , Et hnic Conflict and International Se2 curi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3 ,P. 281
① 实际上在欧洲很难找到纯而又纯的民族 国家 (nation2state) ,在所谓的现代民族和民族国 家的故乡仍存在着严重的由国内族群的分离运 动带来的民族问题 ,例如英国有北爱尔兰分离运 动以及苏格兰 、威尔士等地的自治要求 ; 法国有 不列塔尼 (Bretagne) 、科西嘉 (La Corse) 的分离运 动 ;西班牙同样有巴斯克 (Basque) 分离运动 、卡塔 隆尼亚 (Catalonia) 和加利西亚 ( Galicia) 的自治诉 求 ;意大利有北方联盟的优越意识 ; 芬兰有瑞典 人问题 ; 比利时有瓦隆人 ( Walloon) 与佛来芒人 ( Flemish) 的不和 。
2 、在一个多族群国家 (请注意 ,我没有 用“多民族国家”的习惯提法) ,构成其民族 (nation) 基础的所有族群的总称 。在这个 意义上 ,不论是占支配地位的集团 ( domi2 nant et hnie ,即所谓主体民族) 还是处于少 数地位的集团 (所谓少数民族) ,均是族群 , 而非民族 。例如汉族也是中华民族中的一 个族群 ,虽然她占中国人口的绝对多数 。
族群 。英文是用 et hnic group 或 et h2 nie 来表达的 ,它与 nation (民族) 既有联系 又有不同 。权威的《韦伯斯特新 20 世纪词 典》(未删节本) 第 2 版是这样解释 et hnic 一词的 :作为形容词 :1 、与民族或集团有关 的既非基督徒又非犹太教徒的 、异教徒的 , 这里译为“异教徒的”;2 、人类由于习惯 、特 征 、语言等相互区分的集团的 ,这里译为 “族群的”或“人类集团的”。有时 et hnic 一 词可作名词 :1 、单个的未开化人或野蛮人 或异教徒 ;2 、由习惯 、特征 、语言等相互区 别的人类集团的成员 ,特别是指一个大的 共同体中的一小部分或少数民族集团 ( na2 tionalit y group) ①。
人 、华人和印度人等组成) 、津巴布韦民族 、 毛里求斯民族等等 ,因而这些国家与那些 由同质族群构成的民族 (即一个族群直接 成为一个民族) 国家一样为民族国家 ; 相 反 ,如果一个内部族群异质程度较高的国 家没有成功地实现民族和解和民族塑造 , 不能产生一个为各不同的族群所认同的新 民族 ,那么这种国家则是一个缺少民族基 础的分裂中国家 ( disintegrating state) ②, 即存在着严重的族际冲突 ,有的甚至发展
·理论研讨·
族群 、种族和民族
庞中英
内容提要 :本文从多角度探讨了在国际关系研究中经常混用的 3 个基本概 念 ———族群 、种族和民族 。作者认为有必要仔细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并强调当 代国际研究应该加深对民族和民族国家等概念的认识 。对族群和民族的区分有 助于我们研究当代全球社会面对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诸如非民族国家内部的合 法性危机及其族际冲突和民族主义 (特别是民族分离主义) 的性质 。作者特别分 析了现代民族概念的 3 种基本含义 (政治 、文化和经济) 、民族形成的两种不同的 路径及其动态性 、与民主和公民身份相联系的现代民族的根本性质 ,最后提出关 于民族的新界定 。
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的著名英国学者 斯密思 (Ant hony D. Smit h) 使用了 et hnie 或 et hnic community 一 词 , 以 区 别 于 na2 tion ,他给 et hnie 下的工作定义是 :一个具 有名称的有着共同祖先和传说 、共有的记 忆和文化因素的人群 ;一种与历史的领土 或家园有关的联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一个团结的度量 ②。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族群 、种族和民族
·5 ·
语言中也存在) 。为了深入研究民族和民 族主义问题 ,本文认为需要廓清民族的含 义并把它与族群 、种族等概念加以明确区 分 。下面首先从语义学角度入手对族群 、 种族和民族等概念做一具体分析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6 ·
欧洲 1996 年第 6 期
我认为 ,当代世界存在的族群是指那 些包含 :
1 、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尚未被融合或统 一到与国家的界线大体一致的民族 ( na2 tion) 里的“民族的少数”或“少数民族”,他 们具有许多文化上的共同特性 。这种族群 在今天世界上大部分国家 ,包括一向被视 为典型的西欧民族国家中都存在 ①;
可见 , et hnic group ( et hnie) 中有中文 的“人种”的因素 (如在生理和生物特性上 的差异) ,但它所表达的主要是由于人们在 宗教信仰 、语言 、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别而形 成的人类集团 ,这种集团还不能说是 na2 tion (民族) 。它可能尚未形成民族 , 也可 能正在上升为民族 ,也可能是永远也不会 变成 民 族 的 人 们 , 例 如 塞 顿2沃 森 ( Hugh Seton2Wat son ,1977) 所研究过的散居民族 (Diaspora Nations) ,诸如华人 、犹太人和马 来人 ,因为这些人已分属于各个民族 ,认同 于新的国家 、成为民族的少数 ,但又保留着 独特的原有的 et hnicity ,我在这里把它叫
中较详细地分析了为何前南存在一个穆族 ,并指 出如此以宗教信仰划分民族在世界上并非绝无
仅有 ,例如南非的开普马来族也是穆斯林族 ,埃 及的科普特人则是另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少数民
族 (参见北京《理论前沿》,1996 年第 5 期) 。 ② 可参见宁骚的《民族与国家 :民族关系与
民族政策的国际比较》一书 ,第 4 - 5 页 ,北京大 学出版社 1995 年 。
作“族群”(可以是广义民族的一种) ,民族 和族群不分反应了中文在表达丰富多采的
人类集团的差异性上的贫乏 ,拿不出其它 的术语表达这种与英文 nation 不同的族 (民) 类 共 同 体 。在 我 国 的 许 多 文 献 中 , et hnic 一词几乎都不适当地 ,或严肃地说 是错误地被译为与“种族的”有关的中文 , 即主要从“种”的角度去理解 et hnie ③,这 正是导致上面提到的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
把民族与族群的概念加以区分 ,对于 国际关系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为 国际关系的一个主要行为体是民族国家 , 相应地 ,国际关系研究有必要深入到民族 和民族国家构成要素即族群的分析 。民族 内部的族群的运动 (当代民族主义的特征) 正是民族和国家发生变化的原因 ,从而影 响到整个国际体系的变化 。对国际关系研 究来说 ,需要特别注意到的国家是那些在 族群成分或族群关系上比较复杂的国家 。 如果一个国家包含了许多族群但却实现了 各族群之间的和睦与融合 (一体化) ,进而 产生了一个为各个族群所认同的超越了传 统的人际联系纽带的新民族 ,即在族群上 多元的民族 ( heterogenous nation) 。我认 为 ,这种民族的形成实际上使民族性 ( na2 tionalit y) 超越族群性 (et hnicity ,民族性超 越不了族群性就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国家结 构内部的族群冲突 ,后面将论述) 。此类民 族在今天的世界屡见不鲜 ,而且随着人类 交往的全球化 (文明和文化的交融化合) 会 更多地出现 ,例如中华民族 、新加坡民族 、 美利坚民族 、马来西亚民族 (由土著马来
③ 权威的由郑易里 、曹成修先生主编的《英 华大词典》把 et hnic 只译为形容词“种族的”、“种 族上的”、“人种学的”、“异教徒的”; 把 et hnic na2 tion 译为“部落民族”; 把 et hnicity 译为“种 族 划 分”“、种族关系”;把 et hno2前缀译为表示“人种”、 “种族”“、民族”。参见该词典修订第 2 版第 460 页 ,商务印书馆 1984 年 。从中可以看出 ,中国学 者对 et hnic 有关的词语都是从“种族”的角度去理 解的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④ 在台湾 ,有的学者把 et hnic 正确地译为 了“族群”,例如赵刚先生在《新民族主义 ,还是旧 的 ?》一文中反驳了与自由民族主义相对立的族 群民族主义 (et hnic nationalism) ,族群民族主义不 是强调进步的自由 、民主 、公民身份和人权的观 念 ,而是强调在血缘上的共同性 (血统) 、准宗教 的保守理念和老百姓或臣民 (用之取代“公民”) 的概念 ,强调“我族”与“他族”的划分 ,是对发源 于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民族主义的反动 。参见台 北《台湾社会研究季刊》1996 年第 1 期 ,这是一篇 对台独分子主张的台湾族群民族主义即台湾民 族 (族群的 民 族) 的 极 有 分 量 的 学 术 批 评 论 文 。 与大陆一样 ,大多数台湾的出版物把 et hnic 译为 “种族的”,et hnic conflict 译为“种族冲突”。我最 近看到的台湾政治大学外交系教授林碧照先生 的《国际冲突的研究途径与处理方法》一文就是 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他在该文中多次把国家内 部的族际冲突叫做“种族冲突”。参见台湾政治 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问题与研究》1996 年第 3 期。
黑山人等认定为 6 大主体民族 ( Narodi) ,即仅把 波黑境内的穆斯林划为“民族”,至于其它地区的 穆斯林却没有这样的地位 ,例如科索沃自治省境 内的阿尔巴尼亚人同样信奉伊斯兰教却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