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年级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

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7篇】【篇1】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南辕北辙从前有一个人,从魏国到楚国去。

他带上很多的盘缠,雇了上好的车,驾上骏马,请了驾车技术精湛的车夫,就上路了。

楚国在魏国的南面,可这个人不问青红皂白让驾车人赶着马车一直向北走去。

路上有人问他的车是要往哪儿去,他大声回答说:“去楚国!”路人告诉他说:“到楚国去应往南方走,你这是在往北走,方向不对。

”那人满不在乎地说:“没关系,我的马快着呢!”路人替他着急,拉住他的马,阻止他说:“方向错了,你的马再快,也到不了楚国呀!”那人依然毫不醒悟地说:“不要紧,我带的路费多着呢!”路人极力劝阻他说:“虽说你路费多,不过你走的不是那个方向,你路费多也只能白花呀!”那个一心只想着要到楚国去的人有些不耐烦地说:“这有什么难的,我的车夫赶车的本领高着呢!”路人无奈,只好松开了拉住车把子的手,眼睁睁看着那个盲目上路的魏人走了。

那个魏国人,不听别人的指点劝告,仗着自己的马快、钱多、车夫好等优越条件,朝着相反方向一意孤行。

那么,他条件越好,他就只会离要去的地方越远,因为他的大方向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篇2】经典儿童四字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叫更羸的射箭能手。

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

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能够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

”“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

更羸说道:“能够。

”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

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魏王看到后大吃一惊,连声说:“真有这样的事情!”于是,好奇地问更羸不用箭是如何将空中飞着的雁射下来的。

更羸对魏王解释说:“其实也没什么,我猜测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大雁。

”“你怎么知道这只大雁受过箭伤呢?”魏王更加奇怪了。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一、百里挑一】传说古代有一位士兵,姓叫姚太公,他有这样一段故事,当时他在皇宫中为国王办事,需要给国王挑选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女,做为皇宫里皇子的娘家。

姚太公于是开始寻找,他走遍百里,终于在位于九华山一处古怪峰洞中,挑选出一位美丽聪慧的少女,民间就有这个句子:“百里挑一” 。

【二、勤能补拙】古时候有一位叫郑佩兰的人,他天赋聪明,却并不刻苦求学。

他父亲深知这一点,只好把他送到隔壁的老师家上课,希望他学习更多的知识。

每天,郑佩兰都会努力地学习,加之他天赋聪明,不久,就胜过了老师的儿子。

这件事传到身边的人,一个“勤能补拙”的谚语就诞生了。

【三、虎父无犬子】曹刿是一位英雄豪杰,他在抗击外族的战争中,英勇无畏,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他深受国王和百姓的钦佩。

后来,他娶了一位深得国王喜爱的佳偶,夫妻俩非常恩爱,谐和度过了每一天。

曹刿的儿子们也都聪明伶俐,已经是令国王期盼的好孩子,人们就流传起了这句“虎父无犬子”的成语。

【四、入乡随俗】据说有一次,古时有一位唐明王,他曾经去一个山村旅行,发现当地到处都是沼泽和稻草,人们又穿又累,但他也在穷苦中看到了当地人民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便给予了他们慷慨激昂的赞美。

这一次旅行教会了他一个重要的道理,赶乡丁,要承认自己的不同,要“入乡随俗”,否则你就无法融入其中。

这个故事后来成了“入乡随俗”的经典成语故事。

【五、非同小可】古时候有一位学者,名叫来福,他看到两个小孩正在叠罗汉,一个叠的高,但不能稳,一个叠的险,却能够稳,便向他们施以提醒说:“你们应该尝试别的办法,争取做的更好,这才是非同小可的。

”他们听完以后,便换了一种方法,做到了叠得既高又稳,众人看着很是欣赏,便把这段寓言说成“非同小可”成语,流传至今。

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a4纸筒单

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a4纸筒单

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a4纸筒单【四年级成语故事手抄报参考内容】一、成语故事1. 井底之蛙故事简介:从前有一只住在井底的青蛙,它非常骄傲自满,以为井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来自外面的鸟来到井口,告诉蛙井底之外的世界是多么广阔美丽。

蛙不相信,还争辩称只有井底才是最好的。

鸟没有理会蛙的狭隘,飞走了,留下蛙在井底自慰。

寓意:比喻能力或见识狭窄、不开放。

2. 画蛇添足故事简介:从前,有个调皮的少年在山上看到一只蛇爬行,他觉得这样太无聊,就用画笔在蛇身上画了几条腿。

结果,蛇变得笨拙无比,连根本不用腿行动的蛇飞快地窜进了草丛,不再让少年捉弄。

寓意: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3. 守株待兔故事简介:从前,有个农夫每天都耐心地在田地里扔栗子给山上经常跑下来吃栗子的野兔吃。

一天,农夫突然看见一只兔子被树枝绊倒,站起来时跑不动了,于是农夫高兴地捉住了兔子。

寓意:比喻等待机会到来,不主动努力。

4. 杯弓蛇影故事简介:从前,有个人经常喜欢在杯子附近晃动蛇形的弓。

有次,他把眼前的弓当成了蛇,吓得手一松,结果杯子摔碎了。

他反思后明白是自己多疑造成的误会。

寓意:比喻因多疑而引起的错误或误会。

5. 守口如瓶故事简介:从前,有个宝物被偷偷藏在庙里,大家都不知道是谁偷了。

庙里的和尚都守口如瓶,不肯说出真相,直到警察来了,经过一番调查,才发现和尚偷了宝物。

寓意:形容人说话非常慎重保守,不泄露秘密。

二、成语的用法和解释1. 井底之蛙:形容知识、见识或眼界狭窄,只看到眼前的局限,不知道外面的更大世界。

2.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3. 守株待兔:比喻等待运气或机会到来,而不主动努力。

4. 杯弓蛇影:比喻因多疑而引起的错误或误会。

5. 守口如瓶:形容人说话非常慎重保守,不泄露秘密。

三、成语故事配图在手抄报上可以选择适当的配图与成语故事进行配合,例如:1. 井底之蛙:画上一个很深的井,井底有一只青蛙,井口上方有一只展翅欲飞的鸟。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四年级成语故事【三篇】

四年级成语故事【三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传统⽂化的⼀种积淀,每⼀句成语都是那么深刻隽永、⾔简意赅,⽽它们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

下⾯是整理分享的四年级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

【轻虑浅谋】 赵⽂王3年,赵国消灭了中⼭国,举国欢庆,并封长⼦章在安阳郡,由⽥不礼辅佐。

由于他们⼆⼈⼀向怀有篡逆之⼼,由此引起了朝中正直⼤⾂的担忧。

有⼀天,李兑跟肥义说:“公⼦章强壮⽽意志骄横,党⽻众多,欲望很⼤;⽽⽥不礼为⼈狠毒,贪婪⽆度,两⼈彼此合谋,⼀定要⽣出作乱的事端。

古⼈说‘⼩⼈有欲,轻虑浅谋’,图见其利⽽不顾其害,到头来互相⿎动作乱,我们得时时提防才⾏。

” 后来李兑⼜对肥义说:“依我看来,他们叛乱的中⼼是要权要势,你正是灾祸集中的⽬标,必然先遭祸害。

为什么你不称病不出,把权⼒交给公⼦章,却偏要成为灾祸攀登的阶梯呢?” 肥义听了李兑的话很不以为然,告诉他:“不能这样做。

从前先⽗把王位托付给我时就说道,你不要轻易改变念头和你的思虑,应该专⼼⼀致终结你的⼀⽣。

……” 肥义接着说:“我接受了他的委托,并记录在典册上,假如我畏惧作乱,怎么对得起前⼈,变⼼⾂⼦,罪⼤恶极,连刑法都不能容忍,况且贞节之⾂必待灾祸来临,才能显⽰操守;尽⼼之⾂必待⼤难临头,才会彰明本⾊,决不违背我的誓⾔。

” 李兑感动得流着泪告别了肥义。

此后,公⼦章和⽥不礼果然作乱,并杀害了肥义。

“⼩⼈有欲,轻虑浅谋”,常⽤来形容犯罪的动机。

【请君⼊瓮】 唐朝⼥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任⽤了⼀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个叫周兴,⼀个叫来俊⾂。

他们利⽤诬陷、控告和惨⽆⼈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回,⼀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联络谋反。

武则天⼤怒,责令来俊⾂严查此事。

来俊⾂⼼⾥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诈之徒,仅凭⼀封告密信,是⽆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也担待不起呀。

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条妙计。

四年级成语故事

四年级成语故事

四年级成语故事故事一,画蛇添足。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擅长画画。

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篇关于蛇的作文,要求学生画一幅与作文内容相关的图画。

小明非常兴奋,他拿起画笔,开始勤奋地作画。

他画了一个漂亮的蛇身,但他却觉得画得还不够好,于是他在蛇的身边又加上了四只脚。

当他拿着画去找老师时,老师笑了笑说,“画蛇添足,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小明听后才明白,原来画蛇添足是指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他反思自己的行为,以后再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了。

故事二,井底之蛙。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口井,住在井底的蛙儿们天天盼望着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一天,一只从外面跳进井里的大蛙听到了小蛙们的呼唤,他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是如此的广阔美丽。

可是小蛙们并不相信他,他们认为井口就是整个世界的边界,外面的世界根本不存在。

大蛙无奈地离开了井底,而小蛙们却继续过着狭隘的生活。

后来,一场暴雨使得井水暴涨,小蛙们才明白了外面世界的广阔。

他们感叹自己原来一直以为的世界只是井底的一隅,他们懂得了井底之蛙的含义,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和无知。

故事三,掩耳盗铃。

有一个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村子里的铃铛突然失踪了。

村民们四处寻找,却找不到铃铛的踪迹。

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听到了铃声,大家都不相信他,认为他是在说谎。

后来,一个聪明的村民提出了一个办法,他说可以让小孩子再次听到铃声,而其他人掩住耳朵。

于是大家都按照他的方法做了,结果小孩子再次听到铃声,其他人却没有听到。

原来,小孩子之前说的是实话,而其他人却因为掩耳而错过了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掩耳盗铃是指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而忽视了真相,而导致了错误的判断。

故事四,守株待兔。

有一个农夫,他非常懒惰,整天只知道在田地里守着自己的株苗。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兔子撞到了株苗上,结果不仅株苗被撞倒了,兔子也死了。

农夫非常高兴,因为他觉得这是天赐的好运,可以吃兔肉了。

可是过了几天,他发现株苗又长直了,原来株苗并没有死,而且还长得更好了。

(成语故事)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

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更是渊远流长的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成语〕那么是汉语的精髓,〔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局部,成语是历史的积淀,以深刻形象的故事〔典故〕讲述一些道理,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查阅。

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1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三国时谋土)和司马徽(三国时谋士)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现今湖北襄阳县)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转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看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

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

刘备只得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些时候,刘备吃了三天素,准备再去请诸葛亮。

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一个虚名,未必有真此才实学,不用去了。

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地捆来。

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访诸葛亮。

到时,诸葛亮正在睡觉。

刘备不敢惊动他,一直站到诸葛亮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到刘备有志替国家做事,而且诚恳地请他帮助,就出来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三国演义〞把刘备三次亲自敦请诸葛亮的这件事情,叫做“三顾茅庐〞。

诸葛亮在的“出师表〞中,也有“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之句。

于是后世人见有人为请他所敬仰的人出来帮助自己做事,而一连几次亲自到那人的家里去的时候,就引用这句话来形容敦请人的渴望和诚恳的心情。

也就是不耻下问,虚心求才的意思。

四年级简短成语故事2春秋时候,吴国的大将军伍子胥带着吴国的士兵要去攻打郑国。

郑国的国君郑定公说:“谁能夠让伍子胥把士兵带回去,不来攻打我们,我一定重重地奖赏他。

四年级经典成语故事

四年级经典成语故事

四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四年级经典成语故事篇章如下:1. 画蛇添足从前有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画家,他非常擅长画动物。

有一天,他在画布上画了一条非常逼真的蛇,蛇的眼睛、鳞片、甚至蛇舌都画得栩栩如生。

但是当画家画蛇的时候,他突然不知道该画什么样的背景。

于是,他想在画中加一些树木来丰富画面。

可是画家心想,如果画里有一棵树,蛇就会爬上去,画就变得不自然了。

于是他用画笔给蛇的脚画上了几条斑点,使它看起来像蛇上长着的似的。

然而,这种增加被称为“画蛇添足”。

2. 守株待兔很久以前,有个农夫种了一片蔬菜园。

一天,他在园子里发现了一只兔子,这只兔子因为不小心把自己的脚卡在了一个树桩上。

于是农夫觉得这只兔子再也跑不了了。

他心里盘算着,兔子脚上的肉会很好吃,于是他决定把兔子带回家宰了。

然而,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一只大黄鹂飞到了树上,兔子因为害怕大黄鹂的突然出现,使出全力挣脱了脚上的树桩,转眼间便消失不见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守株待兔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有所收获。

3. 马到成功古代有一位将军名叫曹蕤,他的军马都非常英勇善战。

一次在激烈的战斗中,他的马表现出色,不仅勇猛,还能迅速判断敌人的位置。

因此,曹蕤所率领的队伍取得了极大的胜利。

他们用英勇的战斗换来了不少土地和荣誉。

所以人们说他马到成功,也就是指在关键时刻,他的马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曹蕤取得了成功。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在取得成功的过程中,关键的因素往往是不可或缺的。

4. 纸上谈兵有一天,一群年轻人在一起讨论战争的策略。

他们并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战争,只是通过书籍和文章上的知识来谈论。

虽然他们将事情认真地分析和讨论,但他们只停留在纸面上谈兵,没有真正的实践过。

后来,当他们面对实际情况时,他们无法将纸上的想法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所以人们说,他们纸上谈兵。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了解和解决问题。

5. 掩耳盗铃有一个人,他贼心昭然,常常偷窃别人的财物。

有一天,他听说有个铃声非常好听,于是他想偷走那口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成语故事
1、胸有成竹:四年级成语故事.
四年级成语故事.
有一回,天空刮起了一阵狂风.接着,电闪雷鸣,眼看着一场暴雨就要来临.人们都纷纷往家跑.可就在这时候,坐在家里的文与可,急急忙忙抓过一顶草帽,往头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刚走出大门,大雨就跟用脸盆泼水似地下开了.
文与可一心要看风雨当中的竹子,哪里还顾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袍襟,爬上山坡,奔向竹林.他气喘吁吁地跑进竹林,没顾上抹一下流到脸上的雨水,就两眼一眨不眨地观察起竹子来了.只见竹子在风雨的吹打下,弯腰点头,摇来晃去.文与可细心地把竹子受风雨吹打的姿态记在心头.
由于文与可长年累月地对竹子作了细微的观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在阴晴雨雪天,竹子的颜色、姿势又有什么两样;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和在明净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样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画起竹子来,根本用不着画草图.
有个名叫晁补之的人,称赞文与可说:文与可画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意思】用来比喻人们在办什么事情以前,早就打好了主意,心里有个准谱儿了.
【近义词】心中有数
2、杏林春满: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有很高的道术和医技,与当时的华佗、张仲景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 他虽然医术高明,但是给人治病从不收钱,但要求被治愈的病人在他的宅旁种植杏树.患重病而被治好的人每人植杏树五株,轻病患者每人植杏树一株,几年后,董奉治愈患者成千上万,植下的杏树就有十几万株,郁然成林.董奉在此修身养性,这片杏林便被称为“董林杏林”.每逢杏熟时节,董奉张榜公告,凡是到此买杏者,不收银钱,而是用稻谷换取,一斗稻谷换一斗杏.董奉又将用杏换来的稻谷.全部用来救济贫民百姓.这样一来,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百姓的普遍敬仰,董奉更是闻名遐迩,颂声载道.庐山一带的百姓在董奉羽化后,便在杏林中设坛祭祀这位仁慈的道医.后来人们又在董奉隐居处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如此一来,杏林一词便渐渐成为医家的专用名词,人们喜用“杏林春满”、“誉满杏林”“妙手回春”这类的话语来赞美象童奉一样具有高尚医风的苍生大医.也常用这类话语称颂医生
医术的高明和高尚的医德.
【意思】人们称颂医术高明的医生,经常用“杏林春满”.
【近义词】誉满杏林
四年级下册:
1、手不释卷: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队事多没有时间学习,孙权列举自己及前人的例子,如“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谓老而好学.”吕蒙深受感动,从此发奋学习,学问提高很快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停了停,孙权又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意思】读书看书入迷,手不舍得松开书,形容勤奋好学.有时也比喻十分喜爱.
2、鹏程万里: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在遥远的北方,有块不毛之地,那里有个无边无际的大海,名叫天池.天池里有一条鱼,其身宽达几千里,没有人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鲲.鲲变为鸟,就是鹏,它的脊背好似巍峨的泰山,它展开双翅,宛如遮天的乌云.大鹏鸟乘着旋转的狂飙盘旋向上,搏击一下翅膀,就激起海面三千里的浪,乘着旋风一下子就可以飞出九万里.
沼泽中有只小小的雀儿,看见大鹏在高飞,不以为然地笑笑说:“它将飞到哪里去呢?我跳跃飞腾,悠然向上,不过几丈高,又回到地面上,在蓬蒿丛中飞来飞去,自由自在,这也是极得意的飞行啊.它将飞到哪里去呢?”
【意思】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