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合集下载

寓言成语故事_四字成语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_四字成语大全

寓言成语故事_四字成语大全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寓言故事四字成语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1.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2.揠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3.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4.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5.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6.高山流水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7.一字之师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8.专心致志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寓言故事成语故事

寓言故事成语故事故事一:狼来了从前,有一只大灰狼经常来到一个小村庄附近,吓坏了村民们。

有一天,村民们商量着该怎么办,决定建造一座高高的城墙来防止狼进入。

他们一致同意,认为只要建造一座坚固的城墙,就能够让村庄里的人们远离危险。

于是,村民们砸石头、搬木材,用尽了所有的力量和智慧修建城墙。

城墙修建好后,村民们感到非常开心和安全。

他们相信,只要村庄里的人们一起团结起来,狼就再也无法伤害他们了。

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大灰狼却再也没有出现过。

村民们有些奇怪,不知道狼为什么不来了。

一位年长的村民提出了一个猜想:“也许,狼已经不再是一个威胁,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村庄里的人们变得更加团结和强大了。

”村民们都赞同这个观点。

他们相信自己的团结和智慧不仅建造了城墙,也让狼感到害怕。

于是,村民们开始彼此帮助,共同努力,使村庄更加繁荣和安全。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学到一个成语:“团结就是力量”。

只有当人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和危险。

故事二:井底之蛙从前,有一只蛙住在一个深井里。

它觉得那是个美丽的家,每天欢快地蹦跳和唱歌。

有一天,一只路过的鹿看到了深井里的蛙,问它是不是觉得井底的世界就像是整个世界一样。

蛙自豪地回答说:“是啊!我住在这个世界的中心,我一直以为世界只有井底那么大。

”鹿听了,忍不住哈哈大笑:“小蛙,你太可怜了!井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地方,你怎么能认为它是整个世界呢?”蛙感到很惊讶和困惑,它从来没有想过井底以外还有其他的世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成语:“井底之蛙”。

它意味着有些人由于知识的局限,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无法认识和理解更广阔的世界。

只有不断学习和探索,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才能真正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故事三:掩耳盗铃从前,有一只猴子偷了一只铃铛。

它非常兴奋地把铃铛拿到树上,然后开始敲打它。

每次铃铛发出声音,猴子都会高兴地大笑,以为自己真的很聪明。

有一天,一只老虎经过,听到了铃铛的声音。

它非常好奇,想知道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

四年级成语故事大全【一、百里挑一】传说古代有一位士兵,姓叫姚太公,他有这样一段故事,当时他在皇宫中为国王办事,需要给国王挑选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女,做为皇宫里皇子的娘家。

姚太公于是开始寻找,他走遍百里,终于在位于九华山一处古怪峰洞中,挑选出一位美丽聪慧的少女,民间就有这个句子:“百里挑一” 。

【二、勤能补拙】古时候有一位叫郑佩兰的人,他天赋聪明,却并不刻苦求学。

他父亲深知这一点,只好把他送到隔壁的老师家上课,希望他学习更多的知识。

每天,郑佩兰都会努力地学习,加之他天赋聪明,不久,就胜过了老师的儿子。

这件事传到身边的人,一个“勤能补拙”的谚语就诞生了。

【三、虎父无犬子】曹刿是一位英雄豪杰,他在抗击外族的战争中,英勇无畏,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他深受国王和百姓的钦佩。

后来,他娶了一位深得国王喜爱的佳偶,夫妻俩非常恩爱,谐和度过了每一天。

曹刿的儿子们也都聪明伶俐,已经是令国王期盼的好孩子,人们就流传起了这句“虎父无犬子”的成语。

【四、入乡随俗】据说有一次,古时有一位唐明王,他曾经去一个山村旅行,发现当地到处都是沼泽和稻草,人们又穿又累,但他也在穷苦中看到了当地人民的勇往直前的精神,便给予了他们慷慨激昂的赞美。

这一次旅行教会了他一个重要的道理,赶乡丁,要承认自己的不同,要“入乡随俗”,否则你就无法融入其中。

这个故事后来成了“入乡随俗”的经典成语故事。

【五、非同小可】古时候有一位学者,名叫来福,他看到两个小孩正在叠罗汉,一个叠的高,但不能稳,一个叠的险,却能够稳,便向他们施以提醒说:“你们应该尝试别的办法,争取做的更好,这才是非同小可的。

”他们听完以后,便换了一种方法,做到了叠得既高又稳,众人看着很是欣赏,便把这段寓言说成“非同小可”成语,流传至今。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

儿童成语故事大全100篇1. 画蛇添足。

从前,有个人画了一条蛇,觉得还不够,就在蛇的腹部再加上了一双脚,结果画得太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度,不要画蛇添足。

2. 掩耳盗铃。

有个人偷了一口铃,藏在自己的耳朵里,却偏偏听不到铃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欺骗别人最终会害了自己。

3. 杯弓蛇影。

一个人在山林中行走,看见了杯子和弓箭的倒影,却以为是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自己的想象所迷惑。

4. 狐假虎威。

有只狐狸假扮成老虎,吓唬其他动物。

但最后被真正的老虎发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用虚假的力量去威胁别人。

5. 守株待兔。

有个农夫坐在树下,等着兔子撞树而死。

结果一只兔子真的撞死在了树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指望别人的幸运,要靠自己的努力。

6. 井底之蛙。

有只蛙住在井里,以为整个井就是世界。

后来看到了其他地方的蛙,才知道原来世界很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开阔的眼界,不要被狭隘的环境所束缚。

7. 画龙点睛。

一个画家画了一条龙,但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最后在龙的眼睛上点上了一点,龙就栩栩如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有一个恰到好处的点睛之笔。

8. 鹤立鸡群。

一只鹤和一群鸡在一起,鹤觉得自己和鸡不一样,但鸡却觉得鹤和它们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不同的人注定要孤独一些。

9. 对牛弹琴。

有个人对着一头牛弹琴,牛当然听不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一个合适的对象。

10. 杞人忧天。

有个人害怕天会塌下来,结果活得很辛苦。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虚无的事情而烦恼。

11. 隔岸观火。

有个人看见对岸的房子着火了,却只是站在那里看热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困难不要袖手旁观。

12. 胸有成竹。

有个人在心中已经有了成竹,所以最后做事很成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做事要有充分的准备。

13. 一箭双雕。

有个人一箭射中了两只鸟,非常厉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一举多得。

14. 顺手牵羊。

有个人趁着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偷了一只羊。

10个寓言成语故事3篇

10个寓言成语故事3篇

10个寓言成语故事3篇10个寓言成语故事11、胡服骑射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见胡人(少数民族)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分灵活,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正确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善于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2、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3、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是非要滔滔不绝才能显出自己的本事,*时不露声色是为长远观察问题,蓄积力量,不但能够正确地预见未来,更能够掌握适当时机。

4、挥戈反日周武王在孟津(在今河南洛阳)东渡黄河,准备讨伐商纣王,河水突然逆流,波浪狂打船只,飓风大作,人马不能相见。

周武王左手紧握大斧,右手高举大旗,瞠目喝斥道:“我去为天下除害,谁敢阻拦!”于是风停波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要干大事就要下定排除困难的决心才能扭转危局。

5、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要刻苦自励,激励自己奋发图强。

20个寓言成语故事

20个寓言成语故事

20个寓言成语故事1. 井底之蛙:从前有只蛙住在一个井里。

因为它一直生活在这个狭小的井中,所以它认为井是整个世界的全部。

有一天,一只来自大海的海龟经过这口井,向蛙讲述了外面的广阔世界。

蛙听后感到非常震惊,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的狭隘视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拓宽自己的眼界,不要被固有的思维局限住了。

2. 杞人忧天:从前有个杞人,他总是担心天会塌下来。

有一天,他看到一只破碗掉到地上,于是他更加担心天会坍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过于焦虑和杞人忧天,要学会放松心态,不要为了一些无谓之事而烦恼。

3.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遇到了一只老虎,为了逃过一劫,它假装很凶猛地吓唬老虎。

老虎被吓到后逃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表面看起来很强大的人并不一定是真的强大,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不要被表象迷惑。

4. 四面楚歌:楚国的国君被敌国围困,四面都是敌人。

他感到非常孤立和无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境中要坚持信念,不要轻易放弃,随时保持乐观的态度。

5.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在田地里工作时,发现一只兔子撞到了树桩上,当场死亡。

农夫决定不再劳动,而是守株待兔。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没有兔子再次出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依靠运气和机遇,要努力工作和奋斗,才能获得真正的收获。

6. 纸上谈兵:一个人只在纸上研究战争策略,却从未参与实战。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理论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7. 亡羊补牢:一只羊从羊圈逃跑了。

农夫没有及时修补羊圈,导致更多的羊逃跑了。

最后,农夫明白了重要性,并修补了羊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及时采取行动,不要等到事情变得无法挽回。

8. 蜜蜂采花:蜜蜂采集花蜜时,总是在花朵上转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目标和方向,不能盲目地进行工作和努力。

9. 老马识途:老马在一条陌生的路上带领主人走到了目的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是宝贵的,老马的智慧和经验帮助主人避免了迷路和危险。

10. 鸠占鹊巢:鸠鸟篡夺了喜鹊的巢穴。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十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十

10个寓言成语故事十成语的成语故事11、出奇制胜【习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大将乐毅攻打齐国时,齐国的田单设法逃到了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主将。

燕继续入侵齐国的土地。

田单利用双重间谍离间颜回与的感情,用割齐国的鼻子来振奋齐国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2、十步芳草【习语故事】唐朝初年,唐太宗非常重视选拔人才。

他命令右仆射冯德意推荐人才,冯德意未能完成使命。

唐太宗教他:十步之内,芳草萋萋。

关键是你能不能找到他们,你要利用他们的长处。

冯德义点头称是,于是向唐太宗推荐了很多人才。

3、沧海桑田【习语故事】桑园,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事情发生了很大变化。

从前,王元和马谡、李先念相约去蔡京家喝酒。

王元一行人很快就到了蔡京家,却没有看到马固的到来,于是派使者去请。

麻姑来了,说是奉命来蓬莱游玩。

她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退了一半。

王元说还会有灰尘。

4、不拘一格【成语故事】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朽的清*,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5、了如指掌【成语故事】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6、长风破浪【成语故事】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7、拔苗助长【习语故事】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是坏事。

从前,宋朝有一个农民,担心自己地里的秧苗长不高,就天天去地里看。

30个寓言成语故事

30个寓言成语故事

30个寓言成语故事(一)【买椟还珠】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

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三)【拔苗助长】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

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四)【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

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

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

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

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

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

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

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

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五)【黔驴技穷】从前贵州一带没有毛驴,有一个好事者从北方运来一头毛驴放到山脚下吃草,山上的老虎发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只有远远的望着,然后慢慢地靠近毛驴,被毛驴大叫吓了一跳,最后发现毛驴只能用蹄踢,再也没有别的本事就跳上去饱餐一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寓言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四年级寓言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夜十往】
在东汉时期,有个人叫第五伦,他为人非常正直,当官的时候办事认真,廉洁清正,经常亲自喂马,他的夫人也自己下厨房做饭,做家务。

当地的人对他十分敬重。

曾经有一次,一个朋友对他说:“人们如此敬重你,是不是可以说你完全无私,没有将一点儿私心用于公务呢?”
第五伦回答道:“不是这样。

以前有个朋友,为了求官而送了我一匹马。

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是那以后凡是有举荐的事情我都会想着他。

这难道不是私心吗?还有一次,我的侄子生病了,我虽然能一个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看过之后我照样能入睡。

但是如果是我自己的儿子病了,我同样晚上起来十次去看他,却无法入睡,这也说明我存有私心啊!”
一夜十往:形容体贴周到地服侍病人。

【阎王论蛆】
这天,阴间的阎王爷办完公事后觉得烦闷不安,便破例带领手下的判官鬼卒等随从到野外荒郊去游览和考察。

来到一个粪坑旁,看见里面有些蛆虫在蠕动,阎王就命令判官作记录,发了一条指示:“以后在适当的时候,让这些蛆转生为人吧。


判官如实将阎王的话记在了记事本上。

他们继续漫游,在一片坟区中,又看见在一处腐烂的棺材里,有一些蛆在人的尸体上爬动。

阎王以坚定的语气又发了一条指示:“这些蛆应当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不得超生。


判官记录后不解地问阎王:“同样是蛆虫,您的判决为什么如此不同呢?”
阎王正色地讲解道:“粪蛆虽下贱,但尚有人弃我取、废物利用的精神,此辈属庸碌之士,所以应当使它们转生为人。

而尸蛆这东西,专门去吃人的脂膏血肉,冷酷残忍,属性恶贪婪之辈,怎能使它们转世为人呢?倘若一不小心还让它们做了官,那么阳间的百姓,岂不是要受它们的加倍毒害吗?”
判官听后恍然大悟地叹息道:“怪不得前不久,阳间的百姓受尽了苦难而怨气冲天,原来是一不小心让一群‘尸蛆’逃到阳间去了,以后我们得加倍小心才是。


这个故事巧妙他说明:人世间的贪官污吏是如同“尸蛆”般的东西,吸人血、食人肉。

“尸蛆”能从阎王手下逃出来,一方面是“阎王”的过失,另一方面也证明“尸蛆”的生存和发展能力非同一般,所以应当群策群力不断努力,将“尸蛆”从阳间清除掉,押回阴间,力争将它们永远打入十八层地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