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同治四年,福成参督师侯相曾公②幕府事于徐州。明年移驻济宁以巡阅河防纡道泰安观形势遂登泰山余与李榕申甫皆从四月既望乘山轿出郡北门三里入山盘曲上,将四十里,经名迹尤著者十数,皆纵览徘徊始去。越南天门,折而东行。又北上为岱顶,即天柱峰也。山之大势,桐城姚姬传先生尝记之。凡今登山,皆姚先生所循道也,僻不当道者俱不往。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字名词活用作动词,指照耀,与现代成语“洞烛其奸”中的“烛”意思不同。
B.“半山居雾”的“居”指停留,与文本二“以居佛像”的“居”意思不同。
C.“度”指估算,与《齐桓晋文之事》“度,然后知长短”的“度”意思相同。
D.“饮”指“给……喝”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归客”的“饮”意思相同。
D.两篇游记都是典型的山水游记,脉络清晰,比喻贴切,熔风景、古今于一炉,创设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训练二十三登泰山记课前预习无师自通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ān)B.悬崖(yá)石磴(dènɡ)须臾(yú).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D.膝盖(qī)石罅(xià)佝偻(lóu)答案:B解析:A.“雕砌”的“砌”读“qì”;.“姚鼐”的“鼐”读“nài”;D.“膝盖”的“膝”读“xī”。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④⑥ B.②③⑤ .①③⑤ D.②⑤⑥答案:A解析:③稍:渐渐;⑤及:等到。
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答案:解析:A.“采”通“彩”;B.“圜”通“圆”;D.“受”能“授”。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
”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学流派。
答案:D解析:D.“桐城”为籍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B解析:B.“道”是动词,A、、D三项均为是名词。
2.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登泰山记》同步测试题及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测试题及答案同步达纲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汶(w印)水济(j 7)水南麓(I u)B>W(ch 口)蒱山巅(di a n)若偻(I du)C、瀑(p U)水石磴(d E g)石罅(xi d)0徂(z U)徕岱(d d )祠须臾(y u)2、下列短语中加线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极天云一线异色,僻不当道者。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
D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3、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不同。
B两个“及”相同,两个“推”也相同。
C、两个“及”不同,两个“推”相同。
D两个“及”不同,两个“推”也不同。
4、翻译正确无误的一项是()A、羲之之书,晚乃善。
译: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达到精妙的地步。
B、教授王君恐其不章也。
译:教授王先生担心它没有章法。
C、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盈间以揭之。
译:写“晋王右军墨池”六个字挂在楹柱上。
D、被于来世者何如哉?译:被后世人继承又该怎么样呢?(意即一定会发扬光大。
)5、对本文文意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记叙为主,围绕“墨池”写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经历和成就。
B、本文以议论为主,虽承认王羲之的先天因素,但更强调其后天的努力,因而鼓励人们成就事业要勤学苦练。
C、本文以记叙为主,主要交代了“墨池”的由来,同时也写了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D、本文以议论为主,由王羲之的书法成就联想到学习的重要性,指出特别是深造道德,尤不可废学。
学科渗透训练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完成。
……询寺僧岩所何在,僧推后扉导余入,历级而上约三丈,洞口为庐掩,黑暗,忽转而西北,豁然中开,上穹下平,中多①列笋②悬柱, 爽朗通漏,此上洞也,是为③七星岩。
从其右历级下,又入下洞,是为④栖霞洞。
其洞宏朗雄拓,门亦西北向,仰眺崇赫。
洞顶横裂一隙, 有⑤石鲤鱼从隙悬跃下向,首尾鳞,使琢石为之,能酷肖乃尔……――徐霞客《游七星岩日记》1、徐霞客是我国(朝代)著名旅行家和地理学家。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②及既上,苍山负雪③世皆谓之天门云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A.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相同B.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不同C.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D.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阳:山的南面B.古时登山,循.东谷人循:顺着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烛光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逐渐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1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时间:45分钟 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23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崖限..当道者(界限) B .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 C .越长城之限.(界限) D .僻.不当道者(偏僻)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自.京师乘风雪 ⎩⎪⎨⎪⎧余始循以.入日观以.西峰A .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 .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C .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D .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日上.,正赤如丹及既上.,苍山负雪⎩⎪⎨⎪⎧汶水西.流日观以西.峰A .两个“上”字相同,两个“西”字也相同。
B .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相同。
C .两个“上”字相同,两个“西”字不同。
D .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也不同。
4.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句不.一致的是(2分)( ) 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C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 .或曰,此东海也。
5.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上分析,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B .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6.下列关于古代日期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初一B.在丁卯三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C.淳熙丙申至日..至日:夏至日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农历八月十五7.某中学举行高三毕业典礼,特邀请家长、各界朋友参加。
下面是该校邀请函的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
(5分)亲爱的家长、各界朋友:你好!春秋鼎盛,寒窗三载,在这凤凰花开的六月,青春的骊歌响起。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课内阅读训练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B.穿泰山西北谷穿:穿过C.余始循以入循:顺着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②及既上,苍山负雪③世皆谓之天门云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A.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相同B.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C.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D.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不同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D.然则诸侯之地有限4.下列括号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循(西谷)以入B.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泰山)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5.下列对这段文字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B.记叙了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着重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
C.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时的激动心情。
D.记叙了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着重描述了登山后的激动心情。
二、课内阅读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相与枕藉乎舟中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 登泰山记【夯实基础】1.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B.明烛天南(照)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D.是日观道中石刻(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至于斟酌损益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生,亦我所欲也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阴,济水东流B.顺流而东也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多平方,少圜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而皆若偻5.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崖限当道者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或曰,此东海也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B.在表述山水方位时,“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故“淮阴”指淮河以北地区,“华阴”指在华山的南面。
C.“戊申晦”中的“戊申”为干支纪日,“晦”为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也就是戊申这一天是月底。
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
D.“五鼓”就是五更,即现在的凌晨三点至五点。
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一次隔两个小时,称五更纪时法,古代纪时法还有天色纪时法、十二地支纪时法等。
7.下列有关《登泰山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攀登泰山的游记,生动地再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语言表达1.依照下面一段话的语言形式(连用两个比喻且动词生动活泼,如飘过,掠过),在下面的横线处写两句话,使句意前后贯通。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好比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门楣上挂了一串风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温馨家园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2.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
①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
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②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
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
我们有理由相信,③___ 3.下面是珠城市文化主管部门受理审批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流程图,请根据下图,把申请主体的申请流程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4.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泰山冬天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
要求: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200字左右。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山麓(lu) 雕砌(qie) 山巅(di ān)
B. 悬崖(ya) 石磴(den ɡ) 须臾(yu)
C. 戊申(wu) 岱祠(ci) 姚鼐(lai)
D. 膝盖(qī) 石罅(xia) 佝偻(lou)
答案:B
解析:A.“雕砌”的“砌”读“ qi ”;C. “姚鼐”的“鼐”读“ nai ”;D. “膝盖”的“膝”读“ xī”。
2. 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 ⑥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 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答案:A 解析:③稍:渐渐; ⑤及:等到。
3. 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B. 石苍黑色,多平
方,少圜
C.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答案:C
解析:A.“采”通“彩” ;B. “圜”通
“圆” ;D. “受”能“授”。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 ;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 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 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 “桐城姚鼐记。
”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答案:D
解析:D.“桐城”为籍贯。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
B. 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D. 是日,观道中石刻答案:B
解析:B.“道”是动词,A、C、D三项均为是名词。
2. 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及既上,苍山负雪②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④其远古刻尽漫失
A.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B
解析:①等到,②到达,③弥漫,④磨灭。
3. 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在,的地方/挡住。
B.纯正/ 中正,不偏。
D.,的地方/ 处所。
4.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 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D. 石苍黑色,多平方答案:D
解析:D.“平方”是“平整方正”。
5.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 此东海也
C.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D. (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答
案:D
解析:A、B、C三项为判断句。
课后检测触类旁通一、
本课阅读
阅读课文第2-3 段,完成1-3 题。
1.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余始循以入(开始)
B. 遂至其巅(因此)
C. 崖限当道者(阻挡)
D. 及既上(等到)
答案:B
解析:B. 遂:于是,就。
2. 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是月丁未
B. 是吾剑之所从坠
C. 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D. 吾祖死于是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为代词。
C.“所是”的“是” 为“赞美” ; “是之”的“是”为“认为,正确”。
3. 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
B. 及既
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C.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D. 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
也
答案:C
解析:A. 日:每天;B. 烛:照亮;D. 绳:约束。
二、拓展阅读(2006 广东重点中学高三阶段考,9-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 题。
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
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簿。
改宣德州司侯。
州多金国戚,号难治。
特立至官,俱往谒之。
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立命大索闾里,遂过将军家,温言诱之曰:“将军宅宁有盗羊者邪,聊视之以杜众口。
” 潜使人索其后庭,得羊数十。
遂缚其奴系狱,其子匿他舍,捕得之,以近族得减死论。
豪贵由是遵法,民赖以全。
正大初,迁洛阳令。
时军旅数起,郡县窘迫,东帅纥石烈牙兀又侮慢儒士。
会移镇陕右,道经洛阳,见特立淳古,不礼之,遽责令治糗具,期三日足,后期如军法。
县民素贤特立,争输于庭,帅大奇之。
既而拜监察御史,首言世宗诸孙不宜幽囚; 尚书右丞颜盏石鲁与佃民争田,参知政事徒单兀典谄事近习,皆当罢黜。
执政者忌之。
会平章政事白撒犒军陕西,特立又劾其掾不法。
白撒诉于世宗,言特立所言事失实。
世宗宥之,遂归田里。
特立通程氏易,晚教授诸生,东平严实每加礼焉。
岁丙午,世宗在潜邸受王印,首传旨谕特立曰:“前监察御史张特立,养素丘园,易代如一,今年几七十,研究圣经,宜锡嘉名,以光潜德,可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壬子岁,复降玺书谕特立曰:“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无过不及,学者宗之,昔已锡嘉名,今复谕意。
”癸丑,特立卒,年七十五。
特立所著书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
( 节选自《元史bull; 张特立传》)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过将军家过:拜访。
B. 以近族得减死论论
定罪。
C. 后期如军法如:按照。
D. 宜锡嘉名锡:赏赐。
答案:A
解析:A 项“过”有“经过、路过”“拜访”“责备”
等意思,结合语境应理解为“路过” ; 其他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A 项。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2016 学年语文高二上册第六单元登泰山记课时练习
高二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阅读练习题《动物游戏之
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