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常州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

常州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

常州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幸福指数的关系研究作者:颜伟佳胡维芳来源:《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03期摘要:本研究采用《城市幸福指数问卷》,对常州市319名城市居民的幸福指数现状及其婚姻状况与幸福指数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1)常州城市居民的总体幸福指数水平处于中等偏上;(2)不同性别的常州城市居民在总体幸福指数和环境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婚姻状况的常州城市居民在总体幸福指数、环境生活满意度、经济生活满意度、政治生活满意度、文化生活满意度、健康状态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提出了提升常州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策略。

关键词:幸福指数;城市居民;婚姻状况;满意度;常州中图分类号:C9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7394(2014)03-0006-09一、问题的提出幸福指数研究源自对片面追求GDP的反思,是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

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的我国现今社会,人们努力实现的目标是获得幸福。

对幸福感的研究如今成为政府以及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自2010年“幸福”二字首次出现在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民的幸福水平。

幸福指数这一概念最初起源于南亚不丹国,20世纪70年代,不丹国王提出了“国民幸福指数”的核算,称“国民幸福指数”(GNH)或“国民生活快乐指数”(GHC),它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组成。

[1]我国学者邢占军(2003)认为,幸福指数应该包括知足充裕体验指数、心理健康体验指数、社会信心体验指数、成长进步体验指数、目标价值体验指数、心态平衡体验指数、人际适应体验指数、家庭氛围体验指数。

[2]在著名心理学家黄希庭等人(2012)看来,幸福指数(Well-being index,WBI)是衡量人们幸福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就是对这个城市各个阶层居民幸福程度的主观测量指标。

由总体幸福指数(总体生活满意度、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满意度)、领域幸福指数(政治生活满意度、经济生活满意度、文化生活满意度、人际关系满意度、健康状态满意度、环境生活满意度)组成。

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

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是个体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和感受,是衡量个人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城乡差距逐渐显现,这也对城乡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了影响。

本文旨在比较研究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以期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初中生幸福感提供参考。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选取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初中生为样本,通过量表测量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状况、学校环境、生活事件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总体均处于中等水平。

在生活满意度方面,城市初中生高于农村初中生;在情感体验方面,农村初中生略高于城市初中生。

家庭经济状况对城乡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城市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初中生幸福感明显高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初中生。

农村初中生的家庭支持和父母程度较低,这可能是导致农村初中生主观幸福感较低的原因之一。

学校环境对初中生的主观幸福感也有重要影响。

城市初中学校的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优于农村初中,因此城市初中生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较高。

学校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成绩也是影响城乡初中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发现,城乡初中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对其主观幸福感产生了影响。

为了提高农村初中生的幸福感,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增加对农村家庭的经济支持,提高农村家庭的生活水平,从而改善农村初中生的生活条件。

加强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提高农村父母的教育能力和方法,为农村初中生提供更多情感支持和鼓励。

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为农村初中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鼓励城市与农村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农村初中生提供更多与城市学生交流的机会,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经验。

加强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

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

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幸福和自由,但是同时也面临着诸如婚姻问题、家庭问题等方面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从现代人的幸福感和婚恋家庭问题两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和探讨,为大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考。

现代人的幸福感情况定义幸福感幸福感是指一个人感到自己幸福的程度,是指个人在自己主观感受中所认为的幸福程度。

幸福感往往是指的比较短期内人们的情感状态,也称“主观幸福感”。

现代人幸福感的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一直在不断地提高。

这些变化也影响了人们对幸福感的定义和期望。

目前,现代人的幸福感大致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可实现性:现代人追求的幸福感更加符合实际,注重个人可能实现的幸福感。

2.多样性:现代人在追求幸福感的途径方面更加多样化,注重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获得幸福,如工作、家庭、爱情、娱乐等。

3.持续性:现代人追求幸福感不仅在短期内,更是在长期内,希望保持幸福感的持续性。

4.社交性:现代人逐渐认识到社交因素的重要性,对于幸福感的获得,注重与家人、朋友和社群的交往关系。

现代人幸福感的实际表现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人的幸福感,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幸福感的问卷调查。

我们采访了不同年龄、职业和性别的人,共收到了300份问卷。

我们发现,在所调查的样本中,幸福感得分的平均值是68分(满分100分)。

其中,女性的平均值为63分,男性的平均值为72分。

在不同年龄段中,45岁以上的人的得分最高(71分),而18岁以下的人的得分最低(62分),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幸福感得分的提高程度越明显。

此外,我们发现,经济水平、职业和家庭状态等个人因素与幸福感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收入更高、职业更成功的人更容易获得更高的幸福感分数,而已婚人士的幸福感得分平均比单身人士更高。

现代人的婚姻家庭问题婚恋观念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现代人的婚恋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研究生婚姻态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研究生婚姻态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研究生婚姻态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I.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精英群体,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研究生婚姻观念的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方面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开始追求自主婚姻;另一方面,部分研究生在面临就业压力、家庭责任等多重因素时,可能会出现晚婚、不婚的现象。

这些变化对于研究生个体的幸福感产生重要影响。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快乐感,研究发现婚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因此研究生的婚姻态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对于理解研究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研究生作为国家未来的科技人才和领导者,他们的婚姻状况和幸福感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研究旨在探讨研究生婚姻态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期为研究生个体和社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首先通过对研究生婚姻态度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研究生在婚姻选择方面的观念和行为特点;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讨研究生婚姻态度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社会支持措施,以促进研究生个体的幸福生活和社会发展。

A. 研究生婚姻态度的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群体,其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本文旨在探讨研究生婚姻态度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期为研究生群体提供有益的婚姻建议,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现代社会,研究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他们在婚姻问题上更加理性、成熟和独立。

许多研究生对婚姻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婚姻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带来稳定的感情基础和家庭幸福。

同时也有一部分研究生对婚姻持较为消极的态度,可能受到家庭、社会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对婚姻产生担忧和恐惧。

研究生婚姻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社会环境等。

城市居民婚姻幸福感其与依恋的关系研究提纲.doc

城市居民婚姻幸福感其与依恋的关系研究提纲.doc

城市居民婚姻幸福感及其与依恋的关系研究提纲摘要: 研究婚姻幸福感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略)研究考察《综合幸福问卷》在城市居民婚姻幸福感的适用性、探讨婚姻幸福感与依恋的关系,问卷调查采用《综合幸福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研究样本选取天津市467名企事业机关工作人员,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和LISREL8.70.研究发现:1、《综合幸福问卷》具有良(略)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幸福感包含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两个模块,证实其适用于城市居民婚姻幸福感的测量;2、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得分为6.84 1.28,个体在幸福指数上存在年龄、子女年龄、家庭年收入、家庭住房、家务分工、父(略)健康状况的显著(略)幸福感对婚姻质量有很好的正向预测作用,依恋回避和焦虑分别对幸福感和婚姻质量有直接的负向预测作用,建立幸福感、依恋及婚姻质量的关系模型,其拟合指数良好,符合学术指标.得出结论:幸福感是依恋回避影响婚姻质量的不完全中介因素.在以上结果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个体(略)观的心态,对家庭怀有高度责任感,夫妻间要敞开心扉,互帮互助,增强彼此安全感,通过不断的理解沟通,促进婚姻家庭的成长,以提升个体的婚姻...Marital happiness research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omitted)al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HQ of marital happiness i(omitted)n sense, and explore(omitted)tionship between the marital happiness and the attachment. Multiple Ha(omitted)estionnaire (MHQ), Experience in Close Relationships Scale (ECR) and OLSON ENRICH are adopted to(omitted)the sample comprising 467 employee and civil servant form Tianjin, analyize data with SPSS 13.0...目录:摘要第3-4页ABSTRACT 第4页第1章前言第7-10页问题提出第7-8页研究内容第8页研究意义第8页创新之处第8-10页第2章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0-24页幸福感研究概况第10-11页婚姻幸福感研究概况第11-17页婚姻幸福感概念第11页婚姻幸福感测量第11-14页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因素第14-17页依恋研究概况第17-22页依恋概念及理论发展第17-19页依恋类型和维度第19页依恋的研究方法第19-21页与成人社会功能的关系第21-22页婚姻幸福感与依恋相关研究概况第22-24页第3章研究假设和方法第24-30页研究假设第24页研究对象第24-26页研究工具第26-29页数据分析第29-30页第4章研究结果第30-51页《综合幸福问卷》信效度检验第30-34页MHQ的信度检验第30页MHQ的效度检验第30-34页《亲密关系经历量表》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信度报告第34页婚姻幸福感总体状况第34-35页依恋、婚姻质量总体状况第35-36页幸福感的不同人口学变量比较第36-43页幸福感与依恋、婚姻质量的关系模型探索第43-51页幸福感与依恋、婚姻质量的相关分析第43页幸福感与依恋、婚姻质量的回归分析第43-48页城市居民婚姻幸福感及其与依恋的关系研究提纲(2)幸福感作为依恋、婚姻质量的中介变量的结构模型第48-51页第5章分析与讨论第51-61页《综合幸福问卷》结构分析第51-52页城市居民婚姻幸福感与依恋的状况及特点讨论第52-58页婚姻幸福感的状况讨论第52-56页依恋的总体状况讨论第56-58页幸福感、依恋与婚姻质量的关系第58-59页幸福感:依恋影响婚姻质量的中介因素第59-61页第6章结论与建议第61-65页研究结论第61页研究不足第61页提升婚姻幸福感的建议第61-65页保持积极态度、公开彼此情感第62-63页承诺彼此关系、保证共同活动第63-64页分担家庭任务、维系社交网络第64-65页第65-68页附录: 本文调查问卷第68-77页致谢第77-78页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8页相关查阅:毕业范文、计算机毕业、毕业格式、。

城市居民婚姻观念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婚姻观念调查报告

城市居民婚姻观念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城市居民的婚姻观念也在不断变化。

为了解当前城市居民的婚姻观念状况,本文通过开展一项婚姻观念调查,得出了一系列的调查结果。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发放问卷收集城市居民的婚姻观念。

样本选择方面,我们选择了五个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并在每个城市中选取了一百名居民进行调查,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

二、婚姻观念态度在调查中,我们首先询问了城市居民对婚姻的态度。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婚姻持有积极的态度。

他们认为婚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制度,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同时,他们普遍认为婚姻是爱情的象征,是稳定感情关系的重要途径。

三、婚姻观念变化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城市居民对传统婚姻观念的接受程度。

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对传统婚姻观念有所质疑,他们更加关注个人的自由和幸福感。

与之相对,相当一部分中老年人仍然坚持传统婚姻观念,包括父母以婚姻为中心的家庭观念,以及合法性的重视等。

四、婚龄选择在调查中,我们还关注了城市居民对婚龄的选择。

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合适的结婚年龄是25-30岁之间。

这一结果与现实情况相符,表明城市居民普遍认为在这个年龄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生活经验,能够更好地承担婚姻所带来的责任。

五、婚姻观念与经济压力对于婚姻观念与经济压力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一项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普遍认为经济压力对婚姻生活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经济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更容易出现婚姻矛盾和摩擦。

然而,也有一些被调查者表示,经济压力对婚姻并没有太大影响,关键在于夫妻双方的理解与支持。

六、婚姻观念与平等性别角色对于婚姻观念与平等性别角色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另一项相关性分析。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支持婚姻中的男女平等。

他们认为夫妻双方应该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和孩子抚养,共同努力创造家庭和谐。

然而,仍有一些被调查者认为男性更应该承担经济责任,而女性则更应该承担家庭和孩子的照料,这反映了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仍然存在。

婚姻幸福感调研报告

婚姻幸福感调研报告

婚姻幸福感调研报告婚姻幸福感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了解婚姻幸福感的现状,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婚姻状况的人群中进行了广泛的抽样调查。

本报告旨在全面而准确地呈现婚姻幸福感的状况和相关的影响因素。

一、调研设计和方法为了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我们设计了一份结构清晰、问题明确的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婚姻状态、婚姻满意度、配偶关系、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调研,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50份。

调查对象涵盖了年龄介于18至60岁的已婚人群。

二、婚姻幸福感的整体状况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在婚姻幸福感方面,调查样本整体呈正态分布,大部分人表示对婚姻生活较为满意。

具体而言,有65%的受访者给予了较高的满意度评价。

这表明大部分人对婚姻生活持积极态度,婚姻幸福感普遍较高。

三、婚姻满意度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在对婚姻满意度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性别和年龄对婚姻满意度有一定的影响。

具体而言,女性的婚姻满意度平均值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对于婚姻质量的较高期望值有关。

此外,年龄也对婚姻满意度产生了影响,处于婚姻较新阶段的年轻人群体满意度较高,而经过多年婚姻生活的长者满意度相对较低。

四、配偶关系与婚姻满意度之间的关联调研显示,配偶关系对婚姻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有着良好夫妻关系的受访者婚姻满意度普遍较高,而存在配偶间矛盾和冲突的受访者婚姻满意度相对较低。

这表明夫妻之间的和谐与理解是婚姻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家庭支持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支持对婚姻满意度有积极的影响。

受访者中,那些感受到家庭支持的人群对婚姻满意度较高,而缺乏家庭支持的人群对婚姻满意度较低。

家庭的支持和关怀对于维持婚姻的稳定和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六、社会支持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社会支持是维持婚姻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

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

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敬重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敬爱的老师、挚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政法系思政专业06级学生冯秀成,同时也是湖南省高校生探讨性学习课题《现代人的华蜜感与婚恋家庭问题探讨》这一课题的主持人。

下面我就该课题的实施状况和我在探讨性学习中的感悟和大家做一个汇报和沟通,盼望得到大家的指导。

一、首先我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课题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目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由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改变。

这种改变在婚姻恋爱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

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快速推动,价值推断的多元性和行为观念的多元化在肯定程度上冲击甚至颠覆了传统的人生华蜜观、婚恋价值评判体系和婚恋家庭形态的相对稳定性。

传统的婚恋家庭价值观正接受着史无前例的挑战,人们的婚恋、家庭价值观、华蜜观总体呈现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在新的开放条件中孕育着新的观念的特征,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在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话语背景下,华蜜感、婚恋、家庭问题不仅仅只是关系一个人人生的大问题了,更成为一个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公共问题了,亟待关注与探讨。

我们这项课题为了探究现代人健康的爱情心理和婚恋价值观,追问现代人健康的华蜜感和科学的华蜜观,促进现代人和谐的情理追求和社会心态建设,促进现代人的人生、家庭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本课题运用思想政治教化和社会工作的学科学问对现代人的华蜜感和婚恋家庭问题进行专题和系统探讨,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特征。

同时,开展这项科研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当代思政专业高校生在学习理论学问的同时,运用理论,视察、分析、探讨社会问题的科研实力。

是正视思想政治教化在实践中面临挑战、促进思想政治教化实效性的提高的须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化内容、形式改革创新的一次尝试。

课题实施的总体目标是在探讨成员的爱好驱动下,导师的仔细指导下自主管理自主完成课题探讨,变更以往被动式的学习方法,师生互动,共同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X邢占军X X(中共山东省委党校人才测评与社会调查研究中心,济南,250021)金 瑜(华东师范大学心理测量研究中心,上海,200062)摘 要 本文在山东省范围内取样,对我国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了与西方研究者不同的结论:从总体上看城市居民中无婚姻生活者主观幸福感高于有婚姻生活者,性别是影响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重要因素,有婚姻生活的女性比没有婚姻生活的女性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而男性则恰恰相反。

本文认为,在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方面表现出来的中西差异,与转型社会的婚姻价值观失衡有关,也反映了某种文化上的差异。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 婚姻状况 城市居民1 引言婚姻生活往往被人们视为幸福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已被西方许多研究者的研究所反复证实[1][2][3],上世纪70年代Campbell 等人甚至将婚姻和家庭视为预测美国人总体幸福感的15个因素中最主要的两个因素。

Brow n 等人的研究也表明,由于配偶所提供的社会支持,婚姻因素会有助于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

Stock 等人报告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平均相关为0.14[4]。

William 等人的研究则表明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但比预想的要微弱得多[5]。

我国台湾研究者陆洛采用自编的幸福感量表和生活满意感量表对当地居民的研究表明,仅仅在家庭和工作满意感方面,有婚姻生活者得分明显高于无婚姻生活者,在幸福感上两组得分差异不显著[6]。

而国内至今还没有见到类似的研究。

我国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究竟存在何种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否与人们所处的文化背景有关?两性是婚姻的前提,性别因素在二者的关系中又会起到何种作用?本研究以我国城市居民作为被试,对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并尝试对上述问题做出回答。

2 方法2.1 被试本研究在山东省全省范围内随机选取1552名被试作为样本。

样本构成情况如下:性别(男,52.4%;女,47.6%);年龄(18-24岁18.7%;25~34岁36.6%;35~44岁23.5%;45~54岁10.9%;55岁以上10.1%);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33.8%;高中38.9%;初中及以下27.3%);婚姻状况(未婚25.3%;已婚74.7%);职业状况(有职业66.8%;无职业及非规范就业33.2%)。

2.2 研究工具¹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

该量表包含54个项目,采用六级记分的方法,从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目标价值体验、自我接受体验、身体健康体验、心态平衡体验、人际适应体验、家庭氛围体验10个维度对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测量,被初步证实具有较好的测量特性[7]。

º总体生活满意感量表。

该量表是美国研究者Diener 等人80年代编订的多项目(multi-item)总体满意感量表,由5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采用七级记分法。

分值愈高,总体满意感愈强。

该量表在运用于我国城市居民时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内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8]。

»生活领域满意感量表。

该量表是在陆洛等人研究的基础上编制的,由8个项目组成,分别测量人们在家庭生活、职业、健康、家庭经济、居家环境、社交等方面的满意感。

分值愈高,生活领域满意感愈强。

¼单项目(single-item)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该量表由一个项目组成,即/我是一个幸福的人0,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同意与否的程度做出判断。

量表按六级记分,分值愈高,幸福感愈强。

2.3 施测 采用团体与个别相结合的测试方式,由研究者本人或经过专门培训的测评人员进行团体施测。

因文化程度、年龄等因素不便于团体测试的被试,则由主试提问,被试口头回答。

采用了统一的指导语。

2.4 数据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W IN11.0软件包处理。

1056心 理 科 学 2003年 第26卷 第6期X X X E-mail:xingz hanjun@感谢美国Illinois 大学Diener 教授和台湾辅仁大学陆洛博士所提供的帮助。

王宪昭、焦丽萍、周天楠、李永义、宁福海、于利红、于向阳等参与了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工作。

3结果分析3.1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分布情况及组群差异将所有被试依据婚姻状况分为两组,其中有婚姻生活者为1160人,无婚姻生活者为392人。

表1是不同婚姻状况组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分布情况。

t 检验表明,无婚姻组在社会信心体验分量表、成长进步体验分量表和心态平衡体验分量表上得分明显高于有婚姻组(t检验结果分别为t= 6.541,p=0. 000;t=3.000,p=0.003;t=4.064,p=0.000),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也接近显著表1不同婚姻状况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得分分布情况婚姻状况总量表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家庭氛围有婚姻组M160.135116.133916.065415.657015.828916.096215.893116.168415.736916.473816.0815 S D19.01641 3.07264 2.92161 3.03515 3.06637 2.92565 3.05155 2.82460 2.97859 2.25947 2.84205无婚姻组M162.049315.800616.040216.738816.318616.053316.028515.902916.458816.536816.1707 S D18.56001 2.61969 3.02320 2.75879 2.69657 2.89311 3.16936 3.41369 3.06196 2.15924 3.13868水平(t=1.754,p=0.080)。

在知足充裕体验分量表上,有婚姻组得分高于无婚姻组并接近显著水平(t=1.924,p=0.055)。

3.2其它工具所反映的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分布情况及组群差异由于西方研究者经常将主观幸福感理解为人们依据自己标准对自身生活的评价,因而总体生活满意感和生活领域满意感常常被作为反映居民幸福感状况的指标[9],为此我们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婚姻状况的我国城市居民在这两项指标上的得分分布情况及组群差异。

同时我们也考察了以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量表为工具所反映的我国城市居民幸福感在婚姻状况上的得分分布情况及组群差异。

表2是不同婚姻状况组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分布情况。

t检验表明,在生活总体满意感量表上,有婚姻组得分明显高于无婚姻组(t=7.488,p=0.000)。

在生活领域满意感总量表及主要生活领域满意感方面,有婚姻组与无婚姻组差异均不明显。

在健康方面,无婚姻表2其它工具所反映的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不同婚姻状况上分布情况婚姻状况单项目幸福感总体满意感领域满意感职业休闲居家环境收入健康家庭生活经济状况社会交往有婚姻组M 4.304317.390529.6741 3.6654 3.4949 3.4696 3.0794 4.2943 4.4466 3.1598 3.8597 SD 1.05728 6.13172 6.88190 1.34422 1.33466 1.45652 1.40368 1.27354 1.27103 1.37570 1.10972无婚姻组M 4.423515.011529.8878 3.6080 3.5631 3.3294 3.1449 4.5210 4.4567 3.2103 3.7582 SD 1.09370 5.18339 6.35945 1.37330 1.36474 1.40470 1.36279 1.19210 1.38566 1.36798 1.15208组得分明显高于有婚姻组(t=3.348,p=0.001);在单项目自陈主观幸福感上无婚姻组得分也高于有婚姻组并接近显著水平(t=1.912,p=0.056)。

3.3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婚姻状况关系的性别差异为考察性别因素对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婚姻状况关系的影响,我们采用了2@2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表3是得到的方差分析表。

F检验显示,婚姻因素和性别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主效应均不显著,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得分的差异是由二者交表3婚姻状况与性别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2@2方差分析表因变量: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得分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差F p.校正模型5951.35531983.785 5.589.001截距30050132.86411454658.07484663.346.000婚姻909.6351909.635 2.563.110性别866.5941866.594 2.442.118婚姻@性别4854.37314854.37313.677.000误差548732.2151546总体40535718.8791550校正总体554683.5701549互作用产生的。

这就意味着有必要就性别对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与婚姻状况关系的影响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

将包含1552名被试的样本以性别为依据分为两部分,分别考察男女被试主观幸福感得分在婚姻状况上的分布情况及组群差异,得到女性被试738人(其中有婚姻生活526人,无婚姻生活212人),男性被试812人(其中有婚姻生活633人,无婚姻生活179人),其中2人性别未填。

表4和表5分别给出了女性和男性被试不同婚姻状况组主观幸福感得分的分布情况。

女性被试在婚姻状况上的组群差异与总体样本的结果大致相符,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加剧了这种负向差异。

t检验表明,除身体健康体验外,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和其它9个分量表上,有婚姻组得分均低于无婚姻组,而且在心理健康体验、社会信心体验、成长进步体验、心态平衡体验4个分量表以及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t检验结果分别为t=-2.517,p=0.012;t= -6.016,p=0.000;t=-3.257,p=0.001;t=-5.569,p=0.000;t=-3.828,p=0.000),在自我1057第6期邢占军等:城市居民婚姻状况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初步研究接受分量表和家庭氛围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也接近显著水平(t=-1.938,p=0.053;t=-1.732,p=0.084)。

对男性被试的分析则得出了基本相反的结果。

t验验表明,除社会信心分量表和成长进步体表4不同婚姻状况女性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得分分布情况婚姻状况总量表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家庭氛围有婚姻组M158.834716.086615.696115.414415.606615.978315.717016.229115.513716.486916.1061 SD18.93965 3.05737 2.93905 3.06046 3.12100 2.95255 3.04599 2.89569 3.12664 2.20267 3.00891无婚姻组M164.695316.174816.308316.875516.408816.343016.202816.200316.905316.744916.5315 SD18.52399 2.64709 3.11117 2.79000 2.78261 2.74031 3.16939 3.23713 2.93025 2.14035 3.04535表5不同婚姻状况男性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总量表及各分量表的得分分布情况婚姻状况总量表知足充裕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家庭氛围有婚姻组M161.196716.166416.370815.852116.010416.189216.039216.122615.923816.462716.0595 SD19.0375 3.0848 2.8757 2.9999 3.0118 2.9017 3.0532 2.7655 2.8410 2.3090 2.6999无婚组M158.877115.373615.726216.564716.229815.703115.802815.529815.908516.294715.7438 SD18.1991 2.5242 2.9010 2.7225 2.5919 3.0418 3.1630 3.5850 3.1290 2.1673 3.2106验分量表外,在其它分量表上有婚姻组得分均高于无婚姻组,而且在知足充裕体验、心理健康体验和身体健康体验3个分量表得分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t检验结果分别为t=3.152,p=0.002;t=2. 643,p=0.008;t=2.361,p=0.018),在目标价值分量表上的得分差异也接近显著水平(t=1.958,p =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