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

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
有机反应类型及反应条件:
一、取代反应
1、烷烃的取代反应:光照
2、芳香烃的取代反应
1)溴苯的制备:三溴化铁
2)硝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3)TNT的制备
3、水解反应
A、卤代烃的水解反应: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
B、酯的水解反应:a、酸性水解——羧酸+醇
b、碱性水解——羧酸盐+醇:
4、醇:A、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B、与HX共热
5、酚:A、三溴苯酚的制备
B、与碳酸钠反应:
C、酯化反应:如乙酸乙酯的制备
D、显色反应(Fe3+)显紫色
E、酸碱中和
6、羧酸:A、酯化反应
B、与碳酸钠或NaHCO3
C、酸碱中和
二、加成反应(不饱和键断开)
1、不饱和烃的加成反应
A、与氢气:Ni加热
B、与水:高温高压加热
2、醛酮的催化加氢
3、油脂的氢化
三、消去反应(消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
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共热(如溴乙烷的消去)
2、醇的消去:浓硫酸加热(如乙醇的消去)
四、氧化反应
1、有机物的燃烧
2、醇的催化氧化:与氧气在铜或者银作为催化剂加热下(如乙醇的催化氧化)
3、醛的氧化
A、银镜反应:水浴加热(如苯甲醛银镜反应)
B、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C、与强氧化剂的反应:如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五、还原反应:
1、醛酮的催化加氢
2、油脂的氢化
六、聚合反应、
1、加聚反应:如聚乙烯的制备
2、缩聚反应
3、酚醛树脂的制备:水浴加热。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和反应条件归纳(保存)ZCA20120527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归纳及复习2009.10.2一、取代反应1.概念:有机物分子里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官能团有:醇羟基(-OH )、卤原子(-X )、羧基(-COOH )、酯基(-COO -)、肽键(-CONH -)等。
(1)烷烃卤代条件:光照,卤素为纯卤素,如氯气,溴蒸气(不能是溴水) 产物:卤代烃(R-X ) + 卤化氢(HX )(2)苯及苯的同系物卤代条件:催化剂(Fe ),纯卤素:苯环上的氢被取代光照;纯卤素:苯环侧链上的氢被取代(3)卤代烃水解条件:NaOH 水溶液。
其中水是反应物,NaOH 能促进水解平衡向右移动C 2H 5-Br + H -OH −−−→−∆/NaOH C 2H 5OH + HBr ; 生成的HBr 能与NaOH 继续反应:NaOH+HBr →NaBr+H 2O两个方程式综合起来,也可以写成:C 2H 5-Br + NaOH −→−∆C 2H 5OH + NaBr (4)醇:成醚:CH 3CH 2-OH+H-O-CH 2CH 3−−−−→−C140/浓硫酸CH 3CH 2-O-CH 2CH 3+H 2O 卤化:CH 3CH 2—OH +H —Br −→−∆CH 3CH 2Br + H 2O (5)酚:卤化、硝化(6)羧酸酯化:条件:浓硫酸;加热R-COO-H + H-O-R ′−−−→−∆/浓硫酸R-COO-R ′+ H 2O(7)酯水解条件:酸性水解或碱性水解;碱性水解生成了盐,要通过酸化变成酸溶液,然后经过蒸馏得到有机酸。
CH 3COOC 2H 5+H 2O −−−→−∆/浓硫酸CH 3COOH +C 2H 5OH ;RCOOR ′+NaOH −→−∆RCOONa +R ′OH 3.能发生取代反应的有机物种类如下图所示:二、加成反应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双键、三键、苯环、羰基(醛、酮)等。
(1)C=C与H2、X2、HX、H2O:(2)C≡C与H2、X2、HX、H2O:(3)苯与H2(4)醛、酮与氢气加成:(5)油脂氢化:2.加成反应有两个特点:①反应发生在不饱和的键上,不饱和键中不稳定的共价键断裂,然后不饱和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以共价键结合。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类型与条件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反应类型与条件在有机化学的广阔领域中,化学反应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反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生条件。
了解这些反应类型及其条件,对于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的本质、合成新的有机化合物以及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加成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
它通常发生在含有双键或三键的有机物中。
以乙烯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为例,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乙烯分子中的双键打开,氢原子分别加到两个碳原子上,生成乙烷。
这个反应的条件通常需要催化剂,常见的如镍。
加成反应还包括与卤素单质、卤化氢等物质的加成。
例如,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溴原子分别加到双键两端的碳原子上,使溴水褪色,这一现象常被用于检验不饱和烃的存在。
取代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之一。
比如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氯气分子中的氯原子逐步取代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等一系列产物。
苯与液溴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
在这些取代反应中,反应条件如光照、催化剂等对于反应的进行起着关键作用。
消去反应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从有机分子中脱去小分子形成不饱和键的反应。
以乙醇为例,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加热到 170℃时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和水。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也能发生消去反应,脱去卤化氢分子形成双键或三键。
氧化反应在有机化学中也十分常见。
例如,乙醇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被氧化为乙醛。
醛类物质可以被进一步氧化为羧酸。
而有机物的燃烧也是一种氧化反应,这类反应通常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发生。
还原反应则与氧化反应相对应。
比如,醛、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被还原为醇。
硝基化合物可以被还原为胺类化合物。
酯化反应是羧酸与醇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反应。
例如,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这个反应是可逆的,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提高产物的产率。
水解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
第十讲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于原共价键的某一原子,产生了正、负 离子。这种键的断裂方式叫做异裂 (heterolysis)。相应的反应称为离子型 反应(ionic reaction)
它往往被酸、碱或极性溶剂所催化, 一般在极性溶剂中进行。
.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酸碱反应实际上是形成配位键的 过程。或者说Lewis酸是亲电试剂; Lewis碱是亲核试剂。
.
二、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Lewis酸如H+、R+、Cl+、Br+、 BF3、AlCl3等。
它们是缺少电子不满足八隅体(氢是 二隅体)电子构型的正离子,或者含 具有空轨道可接受电子对的原子。
在反应中总是进攻反应中电子云密度 较大的部位,所以是一种亲电试剂。
.
三、小结:有机反应类型分类
反应类型分类如下表所示:
自由基取代:烷烃卤代、芳烃侧链卤代、烯烃α—H卤代
自由基反应
自由基加成:烯烃的过氧化效应,部分聚合反应
反应类型
亲电加成:烯、炔、二烯烃的加成 亲电取代: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离子型反应 亲核加成:醛、酮的亲核加成、羟醛缩合反应 亲核取代:卤代烃、醇的SN1反应 消除反应:卤代烃和醇的E1反应 亲核加成—消除反应:羧酸衍生物的代表反应
碳正离子属于路易斯酸也是亲电试剂。
.
二、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Lewis碱有: I-、OH-、CN-、 R-、H2O、NH3、ROH、烯烃和芳烃 等。
它们是负离子,或者是具有未共用电 子对的原子,或者是富电子的π键。
在反应中往往寻求质子或进攻一个带 正电的中心,是亲核试剂。
碳负离子属于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机理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机理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有机反应的类型与机理有机化学是研究含碳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其反应机理的学科。
有机反应是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了解有机反应的类型和机理对于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有机反应的基本类型以及相应的反应机理,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内涵。
一、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反应物中的两个或多个原子、基团或离子通过化学键的形成结合在一起的反应。
加成反应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 酸碱加成反应酸碱加成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通常生成水和相应的盐。
例如:酸:HCl + 碱:NaOH → 盐:NaCl + 水:H2O2. 烯烃加成反应烯烃和某些化合物之间的加成反应,常常生成新的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例如:烯烃:C2H4 + 水:H2O → 醇:C2H5OH3. 烯烃的氢化反应烯烃与氢气反应生成饱和烃(烷烃)。
例如:烯烃:C2H4 + 氢气:H2 → 烷烃:C2H6二、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官能团从一个化合物中移除,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辅助物质的过程。
消除反应的类型包括:1. β-消除反应当一个取代基(如氢、卤素、羟基等)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而另一个取代基连接在其相邻的碳原子上时,可发生β-消除反应。
例如:取代基:-X-C-C-Z → 产物:C=C + HX2. 脱水反应脱水反应是指通过去除一个或多个水分子从有机化合物中生成不同的产物。
例如:醇:ROH → 烯烃:R2C=CR2 + H2O三、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基团或离子被另一种原子、基团或离子所取代的反应。
取代反应的类型有以下几种:1. 钾取代反应醇、酸、酯等化合物中的羟基(OH)可以被卤素(X)取代,形成相应的卤代化合物。
例如:醇:R-OH + 卤素:X2 → 卤代化合物:R-X + HX2. 氨基取代反应酰卤、酸酐等化合物中的卤素(X)可以被氨(NH3)或胺(RNH2)取代,生成相应的氨基化合物。
高三化学教案-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类型及条件 最新

有机化学的重要反应类型及条件1.取代反应①定义:有机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取代反应。
②能发生取代反应的典型物质:CH3CH2-OH、CH4、苯、CH3CH2Br、苯酚、甲苯。
③典型反应2.加成反应①定义:有机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
加成反应是不饱和键(主要为C=C,C≡C)的重要性质。
②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有:烯烃、炔烃、苯环、醛、酮、油脂等。
③典型反应CH2=CH2+Br2(水溶液)→CH2Br-CH2Br(溴水褪色)3.加聚反应①本质:通过自身加成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特征: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且其组成与单体相同,如聚乙烯与乙烯的C、H比相同。
②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有:乙烯、丙烯、1,3-丁二烯、异戊二烯、氯乙烯等。
③典型反应4.缩聚反应①定义:单体间通过缩合反应而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等)的反应。
②特征:有小分子生成,所以高分子化合物的组成与单体不同。
③能发生缩聚反应的物质:苯酚与甲醛,葡萄糖,氨基酸,乙二醇与乙二酸等。
④典型反应氨基酸→蛋白质+nH2O(的确良)5.消去反应(1)定义:从一个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
(2)能发生消去反应的物质:某些醇和卤代烃。
(3)典型反应6.脱水反应(1)本质与类型:脱水反应是含羟基的化合物非常可能具有的性质,通常是两个羟基之间可脱去一分子水,也可以是一个羟基与另一个非羟基氢结合脱去一分子水。
脱水可以在一个分子内进行,也可在分子之间进行。
(2)能脱水的物质有:醇、羧酸、蔗糖、氨基酸、无机含氧酸等。
(3)典型反应7.酯化反应(1)定义:醇跟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其本质是脱水(酸脱-OH,醇脱-H)。
(2)能发生酯化反应的物质:羧酸和醇、无机含氧酸和醇、糖与酸等。
(3)典型反应CH3CH2OH+HO-NO2→CH3CH2O-NO2+H2O(硝酸乙酯)8.水解反应(1)反应特征:有水参加反应,有机物分解成较小的分子,常为可逆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

有机化学反应条件总结有机化学反应条件主要包括催化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气氛等几方面,其具体内容是:一、催化剂催化剂是促进有机化学反应的一种物质。
根据反应物的不同,催化剂可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金属催化剂等多种类型。
常见的催化剂有硫酸、氢氧化钠、氯化亚铁等。
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选择性和收率。
二、反应温度反应温度决定了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反应快慢。
过高或过低的反应温度都会影响反应速率和选择性,导致反应无法顺利进行。
通常情况下,反应温度在0-150℃之间。
三、反应时间反应时间是指反应物与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下所需的时间。
反应时间过短可能会导致反应收率低,而反应时间过长则可能导致副反应产生,并影响产率和纯度。
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反应时间。
四、溶剂溶剂是指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用于将反应物溶解的介质。
通常情况下,使用的溶剂需能够溶解反应物,并对催化剂无影响。
不同的反应需要不同的溶剂。
五、气氛气氛是指有机化学反应中使用的气体,可以影响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
常见的气氛有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氧及其他有害的气体。
在反应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气氛的组成和流量。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有机化学反应及其条件:1.酯化反应:反应物为羧酸和醇,催化剂为硫酸或盐酸,反应温度在50-70℃,反应时间1-3小时,溶剂为无水乙醇。
2.烷基化反应:反应物为卤代烷和铝烷,催化剂为氯化亚铁,反应温度在-20-0℃,反应时间5-10小时,溶剂为甲苯。
3.加成反应:反应物为烯烃和氢气,催化剂为钯催化剂,反应温度在25-50℃,反应时间2-8小时,溶剂为乙腈或甲苯。
4.氧化反应:反应物为烃和氧气,催化剂为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反应温度在60-80℃,反应时间3-6小时,溶剂为乙醇或丙酮。
5.还原反应:反应物为酮和氢气,催化剂为铝醇,反应温度在25-50℃,反应时间3-6小时,溶剂为环己烷或四氢呋喃。
6.脱水反应:反应物为醇和硫酸,催化剂为硫酸,反应温度在110-130℃,反应时间2-3小时,溶剂为氯化甲烷或甲苯。
化学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与机制

化学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与机制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分子的合成、性质和反应的学科。
在有机化学中,反应类型和反应机制是理解和预测有机化学反应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以及相关的反应机制。
一、取代反应取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和基础的反应类型之一。
取代反应发生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官能团被另一个官能团取代的过程中。
常见的取代反应有烃类的卤代烷的取代反应、醇的酸催化取代反应等。
这类反应通常遵循亲核取代机制或电子亲和性反应机制。
亲核取代机制是指亲核试剂攻击电子亏陷的化学键,从而导致新的官能团的生成。
例如,碱性条件下的醇的取代反应中,醇中的氧负离子攻击具有亲电性的卤代烷,形成醚。
电子亲和性反应机制是指亲电试剂(通常为正离子)与反应底物中的云电子形成化学键。
例如,在卤代烷和氢氧根离子反应中,卤代烷中的卤原子受到亲电性氧离子的攻击,形成醇。
二、加成反应加成反应是指两个或多个分子在反应中形成新的化学键。
这类反应通常遵循亲电加成机制或自由基加成机制。
亲电加成机制是指亲电试剂以亲电性攻击另一个化合物的云电子,形成新的化学键。
例如,烯烃与卤代烷的加成反应中,卤代烷以亲电性攻击烯烃的云电子,形成新的碳碳键。
自由基加成机制是指自由基与另一个分子的自由基反应形成新的化学键。
例如,烯烃与溴原子的加成反应中,溴原子将自由基形成的氢原子取代并形成新的碳溴键。
三、消除反应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通过断键形成双键或三键。
常见的消除反应有脱水、脱卤和β消除等。
脱水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一个水分子被去除,形成新的化学键。
例如,醇通过脱水反应生成烯烃。
脱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的卤素原子被去除,形成新的化学键。
例如,卤代烷受热时发生脱卤反应,生成烯烃。
β消除反应是指有机化合物中两个相邻的官能团分子中的一个分子被去除,形成新的化学键。
例如,酮分子中的β-羰基取代被去除,生成烯醇。
四、重排反应重排反应是有机化学中一类重排原子或官能团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本节课中,主要对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相关知识进行介绍。要弄清楚亲核反 应和亲电反应,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反应物,什么是试剂。
下一知识点:反应物和试剂
五、亲电反应历程(5-1)
1、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以烯烃和卤化氢的加成反应为例,说明亲电加成的历程。 加成反应历程包括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烯烃分子受HX的影响,π电子云偏移而极化,使一 个双键碳原子上带有部分负电荷,更易于受极化分子HX的带正 电部分(H->X)或质子H+的攻击,结果生成带正电的中间体碳 正离子和HX的共轭碱X-。
1. 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电负 性不同的影响,使整个分子中成键的电子云沿 分子链向一个方向偏移,使分子发生极化的现 象。用符号I 表示。
二、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Lewis碱有: I-、OH-、CN-、 R-、H2O、NH3、ROH、烯烃和芳烃 等。 它们是负离子,或者是具有未共用电 子对的原子,或者是富电子的π键。 在反应中往往寻求质子或进攻一个带 正电的中心,是亲核试剂。 碳负离子属于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3)亲核取代反应 SN1和SN2可简单表示为:
δ+ δR X
+
Nu 亲核试 剂
R Nu
+
X
反应物
是由亲核试剂进攻反应物的反应,故称亲核取代反应。
下一知识点: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相对性1
七、亲电和亲核反应总结
(3-1)
1、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的相对性
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相对,某些试剂可以随着反应条件 和与相互作用的物质性质的不同,或者表现为亲电性或者 表现为亲核性,例如水(H2O)和氨(NH3)等少数无机试剂。
三、小结:有机反应类型分类
反应类型分类如下表所示: 自由基取代:烷烃卤代、芳烃侧链卤代、烯烃α—H卤代 自由基反应 自由基加成:烯烃的过氧化效应,部分聚合反应
反应类型
亲电加成:烯、炔、二烯烃的加成 亲电取代: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离子型反应 亲核加成:醛、酮的亲核加成、羟醛缩合反应 亲核取代:卤代烃、醇的SN1反应 消除反应:卤代烃和醇的E1反应 亲核加成—消除反应:羧酸衍生物的代表反应
下一知识点:亲核反应历程
六、亲核反应历程
(6-1)
1、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以醛(或酮)和氢氰酸(HCN)反应生成氰醇为例, 说明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第一步是氢氰酸在碱的作用下生成氰离子。
快
HCN
+
OH
R CN
CN
慢
+
H2O
R CN C O R'(H)
下一知识点:第三步
第二步是氰离子进攻羰基的碳原子。
酸 碱 共轭碱
HSO4
共轭酸
H2SO4 + CH3OH
酸 碱
+
+ CH3OH2
共轭碱
共轭酸
二、相关知识链接
B 路易斯酸碱理论
酸是能接受一对电子形成共价键 的物质,碱是可以提供一对电子形成 共价键的物质。即酸电子对的接受体, 碱是电子对的给予体。
酸碱反应实际上是形成配位键的 过程。或者说Lewis酸是亲电试剂; Lewis碱是亲核试剂。
CH3
Br
CH3
C + + BrCH3
(A)
第二步,C-O键生成:
CH3
(B)
过渡态I
(C)
活性中间体
CH3
C + + OHCH3
快
CH3
CH3
CH3
C
CH3 (D)
OH
CH3
C
CH3 (E)
OH
(C)
活性中间体
过渡态 I I
下一知识点:SN1总结
六、亲核反应历程
(6-1)
在该反应历程中,第一步反应速度慢,所以该步是整个反 应的决速步骤,而这一步的反应速度是与反应物卤烷的浓度 成正比,所以整个反应速度仅与卤烷有关,与试剂浓度无关。 在决速步骤中,发生共价键变化的只有一种分子,所以称为 单分子反应历程。这种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常用SN1表示。
+
C
O
R'(H) 亲核试 剂 反应物
六、亲核反应历程
(6-1)
第三步是氰醇负离子从水中夺取质子(H+), 形成氰醇。
R CN C O R'(H) 快 R CN C OH R'(H) 氰醇
+
H OH
+
OH
在该反应中,第一步和第三步是质子(H+)转移反应, 第二步是氰离子与羰基的加成,是决定反应速度的步 骤,该步骤是亲核试剂进攻反应物,所以该反应是亲 核加成反应历程。醛、酮和亲核试剂(氢氰酸、醇、 亚硫酸氢钠、格利雅试剂、氨衍生物)的加成反应都 属亲核加成反应。
ROH 亲 电试 剂 RONa
+
R'MgX 反应物
R'H
+
Mg X OR
+
R'X 反应物
ROR'
+
NaX
亲核试 剂
某些试剂既具有亲电中心又有亲核中心,它究竟属于哪种 试剂,一般按两个中心的相对强度而定。如一个反应分几步完 成,究竟属于哪种反应,则由它的定速步骤来决定。
下一知识点:亲电反应和亲核反应的相对性
二、相关知识链接
常见的Lewis酸如H+、R+、Cl+、Br+、 BF3、AlCl3等。
它们是缺少电子不满足八隅体(氢是 二隅体)电子构型的正离子,或者含 具有空轨道可接受电子对的原子。 在反应中总是进攻反应中电子云密度 较大的部位,所以是一种亲电试剂。 碳正离子属于路易斯酸也是亲电试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化学反应过程中反应物转化为产物所 经历的过程,即反应历程(也称 反应机理,reaction mechanism)
按反应时键的断裂方式,有机反应主 要可分为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 应和协同反应等几类。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共价键的断裂方式:均裂和异裂
1. 自由基反应(共价键的均裂) 共价键断裂后,两个成键原子共用的 一对电子由两个原子各保留一个,这 种断裂方式称为均裂(homolysis)。
C Y 均 裂 Y C+
自 由 基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均裂往往在较高的温度或光的照射下 发生。 由均裂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或原子团叫自由基或游离基(free radical)。通过共价键的均裂而发生的 反应叫做自由基反应(free radical reaction)。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C C
反应物
+
δ+
δ-
慢
H
X
C C
+
+X
亲 电试 剂
H
下一知识点:第二步
五、亲电反应历程(5-1)
第二步是碳正离子迅速与X-结合生成卤烷。
C C
+
+
快
X
C C
H X 第一步的反应速度慢,反应速度由第一步决 定,而第一步是由亲电试剂的进攻而发生的,称 亲电加成反应。烯、炔和亲电试剂的反应,二烯 烃的加成反应,脂环烃小环的开环反应加成都是 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亲电试剂:卤素、卤化氢、 水、硫酸、次卤酸等)
(2)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SN1)
以叔丁基溴在碱性溶液中水解为叔丁醇为例,说明反应 历程,反应如下:
CH3 H3C C Br CH3
+
CH3 OH H3C C OH CH3
+
Br
下一知识点:SN1反应
六、亲核反应历程
(6-1)
第一步,C-Br键解离:
CH3
CH3
C
CH3
Br
慢
CH3
CH3
CH3
C下一知识ຫໍສະໝຸດ :知识应用八、知识应用
(2-1)
请判断下列反应是亲电反应还是亲核反应。
Br(CH 2)5Br + 2KCN CH3CH2CHCH 3 + NaCN Cl
C2H5OH,H 2O 回流8h,75% 二甲基亚砜? , 3h ,65%-70%
NC(CH 2)5CN + 2KBr
CH3CH2CHCH 3 + NaCl CN
+
Br
OH- +
C
Br
d
-
H
HO
d
-
Br
H HO C H (C)
H
+ Br-
下一知识点:SN1反应
六、亲核反应历程
(6-1)
反应速度即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又与试剂的浓度有关, 反应中新键的建立和旧键的断裂是同步进行的,共价键的 变化发生在两分子中,因此称为双分子亲核取代反应,以 SN2表示。
2. 离子型反应(共价键的异裂)
共价键断裂后,其共用电子对只归属 于原共价键的某一原子,产生了正、负 离子。这种键的断裂方式叫做异裂 (heterolysis)。相应的反应称为离子型 反应(ionic reaction)
它往往被酸、碱或极性溶剂所催化, 一般在极性溶剂中进行。
一、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及条件
第二步是π络合物进一步与苯环的一个碳原子直接连 接,形成δ络合物。
E
+